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严家长女-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清怡盘算着,笑道:“院子里种太多树会遮挡光线,在风水上也不太好,这样就可以了。”
  七爷点点头,当先走进正中的明间,脚步未停又进到东次间,“这里就是喜房,原先的东西都搬到别处了。屋里的家具陈设都要重新做,差不多五月初就能得,到时候先搬到黄米胡同,然后从那边抬过来。”
  严清怡默默地点点头,从东次间走进东梢间。
  次间跟梢间是打通的,中间只沏了半堵墙,显得非常的敞亮。
  七爷跟着走过来,比划着道:“窗下放梳妆台,床靠着东墙放,穿衣镜放在床脚……北墙根我想单独隔出间净房,修个水道通在外面,洗浴过的水不用再往外提。”顿了下,停在严清怡面前,很认真地说:“阿清,这是我们以后共同生活的地方,以后我们要生儿育女……”
  说着,声音低下来,乌黑幽深的眸子牢牢地盯住她,“这一次,你还会不会推开我?”


第155章 
  声音里有种不容人拒绝的强硬与坚决。
  严清怡一颗心“怦怦”跳得厉害,浑身的汗毛又不受控制地直立起来; 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退缩; 想要逃离,想要远远地躲开。
  可她知道自己不该拒绝。
  七爷将是她的夫君,又是皇室中人; 从下着凄苦秋雨那天; 她坐上七爷马车的那刻; 就意味着她要依附于七爷生活。
  她所能依仗的就是他对她的一点点喜欢。
  而喜欢; 又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就好比; 她以前很爱吃杏子,可自从离开涌泉胡同就再没有吃过; 即便在荷包巷; 隔壁院子的杏树斜横过来; 杏子熟得太透; 风一吹就要落在地上; 她也不曾想过要摘一只吃。
  说不喜欢; 一下子就不喜欢了,就是如此得毫无缘由。
  如果惹得他动怒; 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适才; 他已经把不高兴摆在脸上了; 如果再违背他,谁知道他会不会再度负气离开?
  可想想; 他的口水要沾在她脸上或者唇上; 就有股说不出的排斥与厌恶。
  她过不去心里这道坎。
  思量片刻; 严清怡深吸口气,仰起头,恳求道:“七爷,你能不能容我些时候?”
  七爷审视般打量着她,眸中光彩一寸寸暗淡下去,片刻点点头,“好,你说,容你多久,一个时辰,一天,一年还是一辈子?”
  严清怡张嘴结舌答不出来。
  一个时辰是不可能的,一天也不成,而她又哪来那么大脸让七爷容忍她一年?
  再者,她能保证一年之后,自己会神情安然地承接他的亲吻?
  严清怡不确定。
  七爷见她不语,沉默片刻,拂袖往外走。
  严清怡想追,却又不敢。
  适才已经用过的路数,再用就不灵了。
  何况,即便追上去又如何?
  严清怡咬着唇,看着七爷身影飞快地消失在影壁后面。
  风从不曾糊纸的窗棱间肆无忌惮地刮进来,示威般在屋子里打个旋儿,再呼啸而去。
  严清怡打起精神,挪着细碎的步子往外走,走到桂花树下,不由抬头。
  桂花树枝桠繁密,随着北风的吹动而摇晃不止,将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
  早起时还是蔚蓝一片,现在却好似蒙了层尘土,灰突突的。
  正如她此刻的心情,全然没有了早晨时候的高兴与愉悦。
  严清怡收回目光,低低叹口气,无意中侧头,瞧见影壁前多了道象牙白的身影。
  那人只言不发,清俊的面容没有任何表情,就那么静静地负手而立。
  他去而复返,是为的什么,又是在等待什么?
  严清怡急急地走过去,在他面前站定,轻轻唤道,“七爷。”
  七爷侧转头不想搭理她,少顷又转回来,猛然展臂将她拢在斗篷里,密密实实地包住了,气呼呼地问:“你到底有没有良心?你到底有没有心?”
  声音里,多少的委屈与无奈!
  严清怡鼻头一酸,眼泪霎时溢满了眼眶,低声回答:“有的,七爷,有的。”
  “不,你没有,”七爷重重地“哼”一声,却将她搂得更紧,恨不得要将她骨头挤碎似的,“我不回来找你,你就不知道出去找我?你说你的心到底在哪里?是不是林栝走了,你的心也跟着去了?”
  “没有,不是,”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悄无声息地沁进七爷身上的锦袍,严清怡抽泣着解释,“不是林大哥,跟他没有关系。是我,是我……”
  七爷忽地扳起她的脸,“你是嫌弃我?”
  严清怡拼命摇头,“不,我没嫌弃七爷。”
  “那你,”七爷对牢她的眼眸,“那你有没有一点喜欢我?”
  严清怡点点头,“有的。”
  七爷凝神看她两眼,侧过头,哑声道:“我愿意等,等多久就行。”
  严清怡一下子呆住了,仰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他,不可置信地唤一声,“七爷?”
  七爷不应声,索性侧转身子,良久才低低道:“谁让我喜欢你呢?”
  他喜欢她,几乎成魔。
  她欢喜的时候,他因之雀跃,她难过的时候,他比她更伤心。
  有时候明知道她的羞怯是假作出来的,他还是哄骗自己,她乐意作假是因为心里有他。
  否则,她连假装都不屑于装。
  他强着她给他做衣裳,给他缝袜子,不外乎是想她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就会弄假成真。
  他花费了大半个月,花灯拆了做,做了拆,昨天终于做成了合心意的样子。而那四幅画,也被他细细地描在素绢上,糊成花灯。
  蜡烛点亮的时候,她的面容会散发出温柔的光芒,静静地看着他。
  花灯点了一夜,而他一夜未能成眠。
  及至醒来,床榻一片狼藉。
  他匆匆忙忙地换过中衣,逃窜般躲进书房。
  本打算要对账的,可翻开账簿,脑子里闪现得全是昨夜的梦境。
  他顿时坐不住,恨不得立刻赶到黄米胡同去看看她。猛然又想起今天是淮海侯府五姑娘发嫁妆,她一早就去添妆了。
  严清怡的嫁妆,他早就开始准备了,正好带给她过过目,也免得她羡慕别人。
  所以,吃过晌饭,他顾不得歇晌就来到淮海侯府门口等着。
  没想到……他只是情不自禁想要亲吻她,却被她如此的反感。
  他是想负气离开的,可他舍不下她。
  她是他的心魔,是他躲不过的劫。
  七爷长长叹一声,复转回头,温声道:“再去东边看看,那里有面镜湖,里头养着好几种莲花,你说沿着湖边种一片杏树好不好?春天时可以看杏花,夏天杏子熟了,可以摘杏子吃。”
  七爷六岁那年生过重病之后几乎没再吃过杏子,而他又受不得花粉。
  严清怡摇摇头,“我不喜欢杏子了,现在湖边种的是什么?”
  七爷回答,“是垂杨柳。”
  “那还是留着吧,再过一个月,就是杨柳堆烟了,到时候园子是不是就修好了?畅合院的窗子漆成绿色好不好,绿意生凉?”
  七爷应道:“好。”
  严清怡又道:“再往湖里放些鱼苗吧,鲫鱼长得慢,鲤鱼长得快,春天放进去,到冬天就能捞上来吃了。”
  七爷再应,“好。”
  严清怡咬咬唇,继续没话找话,“再建个暖房,不一定种花草,可以种菜蔬,淮海侯府的花房里就种了黄瓜和豆角。这样冬天也有新鲜菜蔬吃。”
  七爷脸上终于有了表情,恨恨地瞪她一眼,“你就记得花房里的黄瓜了?”
  严清怡垂眸,少顷仰起头,开口问道:“还有豆角和菠菜,七爷是不是躲在黄瓜架子后面偷看我了?”
  “嗯,”七爷并不否认,想起当日情形,清俊的面容上露出浅浅笑意,“我听见你跟何家姑娘说话。”
  “七爷,”严清怡轻声问道,“要是重来一次,我又掉进湖里了,七爷还会救我吗?”
  七爷干脆地答:“不会!我一定躲得远远的,再不去招惹你,免得整天……牵肠挂肚。”
  牵肠挂肚啊!
  从那个时候他就对她牵肠挂肚了吗?
  严清怡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片刻轻声道:“那换成我救七爷好了,不过我不会凫水,以后七爷教我凫水吧?”
  七爷愣住。
  昨夜做过的梦,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脑海里。
  仍然是在那水汽氤氲的池子,她墨黑的青丝平铺在水面上,白净的手臂缠绕着他,水嫩的唇在他耳边轻唤“七爷”。
  而她娇软的身体紧紧地贴合着他,由着他予取予求……
  梦境是那么的好,可眼下,离那美梦似乎还遥远得很。
  七爷长叹声,适才或真或假的怒气尽都消散,留下的只有浓重的无奈和对她深深的渴望。
  复又捉过她的手,牢牢地握住了。
  ***
  回到黄米胡同,严清怡认真地翻看着嫁妆册子。
  这会儿倒是看清楚了,密密麻麻写着共十二页,单各样玉器瓷器就写了六页。
  其中大半是静娴公主的财物。
  静娴公主被圈禁后,家私全都查抄归到内库,这次既然把宅子赐给了七爷,万皇后趁机请康顺帝把原先的家具摆设一并赏给七爷。
  七爷将好的挑出来,写在严清怡的嫁妆里。
  而另一小半则是七爷收藏的字画,虽然只二三十幅,可件件是精品。
  这样算下来,比魏欣的嫁妆还要多许多,怕是得一百四十抬了。
  难怪七爷说,别人不会有机会轻视她。
  也难怪七爷会问,她到底有没有心。
  他的心就明明白白地捧在她面前了,可她的呢?
  严清怡正想得入神,便听旁边月牙禀道:“少爷回来了,在二门等着,想见见姑娘。”
  严清怡忙道:“让他进来吧。”
  月牙应声退下,没多久,院子里就响起轻快的脚步声,薛青昊大步流星地进来,笑嘻嘻地说:“姐,我今天看到你了。”
  “在哪儿见到的?”严清怡颇为奇怪,她从魏府出来,直接跟七爷到了积水潭。一直到快黄昏才回来,根本不可能见到他。
  薛青昊见她惊奇,得意地说:“是在平王府见到的,你和七爷站在湖边,我还看见你们拉手了。”
  “别瞎说,”严清怡恼羞成怒,斥道:“你闲着没事跑那边去干什么?”
  薛青昊索性不再卖关子,“青柏给我找的活计,跟那些匠人一起修缮房屋,每天上午我隔天去秦师傅那里,隔天去章先生那里,下午就到平王府干活,青柏说每天六十文的工钱。”
  “你能干好?别是青柏特意照应你吧?”严清怡颇有些怀疑。
  薛青昊不高兴地说:“姐别小看人,你忘了,我可是正经跟爹学过手艺活的。青柏还夸我的活计做得好呢。”
  严清怡顿时记起,薛青昊是学过木匠活儿。
  他是跟着严其华学的,严其华品行不端,可一手活计还是相当不错的。
  倏忽间,她已经好几年没见过严其华了,要不是薛青昊提起,恐怕她也不会想到这个人。
  而此时济南府的涌泉胡同,张氏正跟严其华提到严清怡……


第156章 
  且说李实回到济南府后; 头一件就是想带秦四娘回家把她的身份给明确了。
  李太太本来是千般挂念他; 得知他好端端地回来了; 那股子挂念尽数变成了怨气,吩咐下人挡在门口。
  李实回家可以,但秦四娘不能进门。
  李实扭头就走,在东四胡同薛青昊屋子里住了两夜。
  第三天,春风楼门前敲锣打鼓; 鞭炮喧天。
  四个半大小子扯着嗓门喊:“我们家掌柜定亲了,连摆三天席面,每天席开八桌; 不收礼不要钱; 想吃的赶紧来; 坐满了就不让进了。”
  大家将信将疑,但抱着“有便宜就沾,不沾白不沾”的想法进去了。
  还真是头等的席面,六道冷菜六道热菜六道荤菜; 外加两坛子酒。
  饭可以随便吃,酒喝完了却不再上。
  李实穿一身崭新的锦袍挨桌抱拳,乐呵呵地说:“不是爷不舍得; 是酒喝多了误事。几位爷吃饱之后,给我宣扬宣扬,就说我李实跟秦四娘定亲了; 三月初九成亲; 到时候再请几位吃席。”
  头一天; 八张席面没坐满,第二天还不到饭点,众人就排着队在外面等着。
  七爷亲笔书写的婚书以及钦天监核定的婚期被李实找人裱糊起来,就摆在春风楼进门处。
  凡是进出之人,都能看见。
  三天席面摆完,李实定亲的消息就传遍了济南府的大街小巷,自然也传到了新任知府的耳朵里。
  陈知府是不太相信的。
  李丰显这人他知道,就是仗着溜须拍马,而且是济南府土生土长的人,根基厚,才在司狱司干了三十多年。要说他能跟七爷扯上关系,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可街面上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连钦天监的官印以及七爷的私印都说的像模像样。
  陈知府索性亲自到春风楼去查证一番。
  如果是假的,就告李实伪造文书冒犯皇室,趁机再将李丰显拉下马,换成他的人;如果是真的……据说前任张培源就是走的七爷的路子,以至于一步登天竟然到户部当了侍郎。
  陈知府也想在三年任满往京里活动活动,也不求升迁,能平调即可。
  陈知府外放前在翰林院当过庶吉士,自然认得钦天监的官印,这一查证不要紧,竟然是货真价实的真文书。
  陈知府二话不说,当即备了四色表礼送到李丰显府上。
  李丰显原先也只以为李实犟脾气上来在胡闹,正召集了八个小厮,打算将李实押回家好好教训他一顿。
  见陈知府亲自上门道贺,李丰显顿时傻了眼,送走陈知府之后就到春风楼找李实。
  李实狮子大开口,要了一处宅院和八千两银子,另外让李丰显给秦四娘置办一副体面的嫁妆。
  李丰显虽然肉疼,却不得不答应下来,连哄带骗地把那两份文书拿回家准备供在祖宗祠堂里。
  没过几天,七爷跟严清怡的亲事定下来。
  可是因临近年关,驿站不通,一直到过了上元节,才传到济南府。
  李实更是得瑟上了天,充分发挥他纨绔本色,使出银子在春风楼门口架起两层灯塔,以示庆贺。
  他本来还打算把严清怡送他那件长衫穿出去显摆显摆,被秦四娘厉声喝住了,“你消停点吧,先前因为这件衣裳七爷就给你个没脸,你再往外穿,我看你头上脑袋不用指望了。”
  李实想起七爷看似淡然却冰冷可怕的双眸,顿觉头皮发凉,麻溜儿地脱下来,吩咐人浆洗干净,收到箱笼底下准备传给儿孙。
  有了李实的大肆宣扬,涌泉胡同的男女老少很快就知道了。
  这一天严家族长来到严其中家里,朝着严其中劈头就骂,“你们怎么还能坐得这么安稳,不赶紧到京里去?”
  严其中听得莫名其妙,“去京里干啥?”
  “隔壁老二家的三妞要成亲,他腿脚不灵便,你这个当大伯的不跟着张罗张罗?”
  严其中木着脸道:“三妞早不是咱家人了,张罗啥?”
  严家族长气呼呼地道:“怎么不是,她姓严,就仍是咱们严家的人”,颤巍巍地举起手里卷轴, “我刚让人另外写了族谱,把她名字添上了。”
  严其中问:“不是说女人不能上族谱?”
  “赔钱货当然上不了族谱,可三妞不是要当王妃了吗?这么尊贵的人不写上去,祖宗见了也得骂我……你赶紧收拾两件衣裳,带两个人上京,这可是大好事啊,咱们严家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
  “我不去”,严其中一屁股坐在门槛上,“我没盘缠,而且那么大的京城,谁知道三妞住在哪儿?”
  严家族长“笃”将拐杖重重地顿在地上,“你这个孬种,鼻子底下长个嘴,不会去打听?平王妃这么响当当的人物,你一问,谁不上赶着巴结你?没盘缠我先借你五十两,多大点儿事儿。要去就趁早,给族中晚一辈的都谋个差事。王爷开府,需用的人手多,咱们早点去可以挑个肥缺,去晚了,岂不就剩下打更倒夜香的活计了?”
  严其中犹豫半天,“我再想想,长这么大就没出过济南府,怵得慌。”
  “孬种,孬种,这么大的汉子还怕丢了不成?”严家族长一路嘟哝着一路摇头,“寻思好了就找我要盘缠。”
  等严家族长离开,张氏从隔间出来,撺掇着严其中,“你就去一趟吧,三妞好歹也是我一手拉扯大的,还能半点情分都不讲?她现如今是王妃,手里大把的银子,就是稍微漏那么一点也够咱们穿用了。”
  严其中思量来思量去,还是摇头,“三妞从小就记仇,她怎么离得家咱们都清楚,我不上门讨这个嫌。”
  张氏看着眼前这个七尺多高的汉子就这点出息,恨不得抡起拐杖来抽他,可想想还得依仗这个儿子养老,遂忍了气,颠颠到东屋找严其华。
  胡寡妇听闻,“切”一声冷笑,“这是把三妞当傻子,遇到祸事把她推出去断绝父女关系,现在看人家过得好,又要上门认亲……真是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这么厚的。”
  “你懂什么?”张氏面上有些挂不住,朝着严其华道:“脸面有什么用,值多少钱一斤,豁出去给孩子讨个前程,给家里讨些银钱才是紧要。再说你这腿,不能一辈子残着,京都有专门给圣上看病的太医,让三妞找一个,把腿治好,活蹦乱跳的回来。当初,要不是因为三妞,你这腿说不定也断不了。”
  严其华很是心动,家里有了银钱也到不了他手里,都是胡寡妇把着,可要是能把腿治好,他就不用受制于人,天天混吃等死了。
  胡寡妇看出他的心思,冷着脸道:“你敢去试试,你前脚出了这个门,我后脚就带着二胖走,临走前一把火把房子点了。”
  胡寡妇向来能豁得出去,她要说点房子,绝对会烧得一干二净。
  去了京都,能不能治好腿还两说,可胡寡妇肯定会跑了。
  严其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去。”
  张氏这下抡起了拐杖,朝着严其华挥过去,严其华腿脚不方便,手劲儿却大,一把抓住拐杖,劈手夺过来,扔到院子里。
  严家族长得知涌泉胡同没有一个愿意出头去京都,气得捋着胡子感慨,“都是些窝囊废,没一个上得了台面的,难怪严家香火不盛,一个大老爷们还能让婆娘给压着,这不反了天了?”
  正发着牢骚,听到身后传来略带沙哑的嗓音,“祖父,我愿意去京都。”
  严家族长回头,看到门口走进个半大少年。
  少年穿着亮蓝色素面长袍,外面披一件石青色棉斗篷,手里拎了只书袋,看上去温文尔雅,有种超出年纪之外的老成与稳重。
  不是刚从学里归来的严青旻又是谁?
  严家族长脸上立刻溢出慈祥的笑容,“阿旻回来了,冷不冷,累不累?快进屋歇着,让丫鬟拿几块点心垫垫肚子。”
  “我不饿,祖父不用忙,”严青旻将书袋交给小厮,“祖父刚才是说没人愿意去京都,我倒是想去。”
  严家族长叹一声,“你还小,从来没出过远门。”
  严青旻笑道:“甘罗十二岁能拜相,我今年也是十二,虽然才华远不及甘罗,但是去一趟京都还是能胜任的。再说,我又不是独自走着去,祖父肯定会安排好车马及随行的小厮,有什么不放心的?”顿一顿续道:“其实,我去京都最合适不过,毕竟我跟长姐一母同胞,比别人都要来得亲近。”
  严家族长连连点头,“好孩子,有出息,祖父没有看错你。”
  严青旻道:“还得麻烦祖父替我安排好行程,等安排好了我去跟袁先生告假,顺便问他有没有书信带过去……袁先生跟长姐一直互通书信,如果先生能修书一封,长姐见我的把握会更大。”
  严家族长极是欣慰,当即打发下人去访听有没有往京都去的商队。
  其实外出远行最方便和安全的是雇佣车行的马车及护卫,雇上两辆车四个人,一路逍遥自在,不过费用太大,连车带人没有百八十两银子下不来。
  退而求其次就是跟随商队,交个七八两银子,就可以缀在商队后头,安全是肯定的,缺点是不自由,何时停何时走,何时打尖何时住店都得听商队安排。
  严青旻是头一次进京,还是安全为上。
  没几天工夫,严家族长就找到了一家商队,约定好三月三出发。
  严青旻也从袁先生那里得到了书信。
  临行前一晚,严家族长拿着几张银票语重心长地嘱咐严青旻,“这里共一百两银子,这张五十两的,你缝在腰带里,到时候系在腰上,到哪儿都丢不了。这两张各二十两,你贴身收着,另外十两是散碎银子,留在路上吃茶住店用。到了京都,首要的是为自己谋个前程,其余人都不用管了,都是些扶不起来的阿斗,你只顾着你自己就好……以后,咱们严家还得靠你支撑门户光大门楣。”
  严青旻看着银票默默地点头。
  银票是四四方方的暗黄色表纸,左边写着“四海钱庄”,右边写着“通存通兑”,正中是“纹银二十两”的字样,上面盖着朱红色的印章。
  记忆里,他曾经也见过这么一张纸。
  在严清怡盛绢花样子的针线笸箩里,他偶然间看到了,本能地感觉是值钱的东西,就夹在书本里打算用来买纸笔。
  严清怡跟他要。
  他问严清怡,“这是什么,能不能当银子用?”
  严清怡回答,“不能,就是张纸,没用的东西”,然后当着他的面儿,毫不犹豫地撕了。
  他记得清楚,被撕掉的那张纸上,写着“纹银十五两”的字样。
  十五两银子!
  足够他读五年书都不止,严清怡伸手就撕了,却还告诉他,家里没有银钱,供不起两个人花用,让他停了读书,只供薛青昊学武。
  那时候他年纪小,轻而易举地就被糊弄过去了。
  现在,他很想知道,假如自己再拿着银票问严清怡,她还会说那是没用的东西,然后一把撕掉吗?
  严青旻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低低嘟哝一句,“长姐,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否?”
  严清怡完全没想到严青旻要进京来寻她。
  这些天,七爷再没有来寻她,也不曾打发人来送过信,倒真是守了未婚夫妻成婚前不得随意见面的规矩。
  严清怡心里有愧,倒是认认真真地替他做了身直缀,又开始绣帕子。
  帕子是灰蓝色的细棉布,右下角用嫩黄色的丝线绣了弯明月,明月旁边是一颗星子。
  图案简洁大方,而且非常容易绣,才刚一天工夫,就做出六条帕子。
  第二天,严清怡将直缀并帕子一并包好交给辛姑姑,“请刘五受累跑一趟,送给七爷,就说我最近在读范参政的诗。”
  辛姑姑答应声,提着包裹去了外院。
  不到半个时辰,那只包裹就放在了和安轩的太师桌上,而七爷却不在。
  他正在坤宁宫陪万皇后说话。
  天气暖了,柳枝吐了新绿,地上草芽发出嫩黄,这勃勃生机让人精神振奋。
  万皇后心情愉悦地说:“这已经三月了,再过三个月你就要成亲了。前两天我还跟圣上提起过,几位殿下成亲前都去尚寝局挑女官侍候过,你什么时候得空也去挑两个。”
  尚寝局就是记录圣上召寝的机构,也备有熟知房事的女官用来教导皇子行周公之礼。
  恭王、定王等人年满十五就已经知晓床笫之事,饶是如此,成亲前还特意另选了女官侍候。
  而七爷已经弱冠还从不曾与人同寝过。
  眼看就要大婚了,理应熟悉一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找不到去处。
  七爷思量片刻,应声“好”。
  万皇后笑道:“你去挑个顺眼的,要是伺候得好以后可以带着,伺候得不好就另外换人……孩子最好别留,嫡子出生之前先别要庶子,否则容易生是非。”
  七爷一一答应,告辞出门。
  回到和安轩,瞧见了太师桌上的包裹。
  小郑子原样转述了刘五的话,“严姑娘最近读范参政的诗,又因天气暖了,用不着再穿棉袍子,所以就做了身直缀,另外绣了六条帕子。”
  七爷先抻开直缀瞧了眼,直缀用的是宝蓝色的杭绸,袍襟绣了一枝松枝,细看之下,松枝间另有女萝草缠绕其上,非常精致。
  帕子怕是简单,不过一星一月。
  想起她特意提到的范参政,七爷轻轻“哼”一声,唇角慢慢勾起个美好的弧度。
  片刻,将一条帕子塞进怀里,其余的连同直缀都交给小郑子,“衣裳我明儿就穿,帕子都收好了,一条都不能少。”然后叫上李宝业,“走,往尚寝局去……”


第157章 
  御花园里连翘正当时; 成片成片的黄色; 把冬季的沉闷一扫而尽,增添了无穷的新意。
  七爷慢慢踱着步子; 突然就想起怀里那方帕子上绣着的星月。
  切,还特意告诉他是范成大的诗。
  难道他就猜不出来?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既然知道这一句,为什么不绣成满月?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想到这一句; 七爷心跳立时停了半拍,急忙加快步伐。
  尚寝局的掌印太监听闻七爷要来,老早就候在门口。
  见到七爷,先躬身问了安,又低低道:“现如今; 局里有八位侍寝女官; 都是调~教好的; 其中五位还不曾服侍过人; 都在后头等着,待会儿就将她们叫过来。”
  七爷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须臾,便闻衣裙窸窣,有馥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女官们鱼贯而入; 停在七爷面前。
  七爷抬眸; 顺次打量过去; 这几人或清丽或秾艳或纤弱或丰满; 相貌体态各有不同,却个顶个都是大美人。
  只是她们的神情却都一般无二,恭顺且拘谨,又隐隐透着些渴望。
  七爷淡淡道:“你们当中伺候过人的留下,其余的退了吧。”
  有三人往前迈了一小步,另外五人屈膝行个礼,悄无声息地退下。
  七爷缓了声音道:“我只问几个问题,你们如实答来……你们头一次侍寝,怕吗?”
  三位女官彼此对看两眼,俱都点头,“怕。”
  “怕什么?”
  有一人答,“怕疼。”
  另外两人道:“疼的话,闭上眼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就是怕伺候不好,惹得贵人发怒。”
  七爷再问:“可有缓解疼痛的法子?”
  女官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
  掌印太监斥道:“磨蹭什么,赶紧说。”
  其中怕疼的那位低声道:“就是动作收着些,别,别太心急。”
  另两位则支支吾吾地答:“要是贵人能多加怜惜,会好一些。”
  七爷似懂非懂,却已不打算再问,挥手让她们退下。
  掌印太监赔笑道:“女子头一次承宠免不了的,七爷体恤她们,愿意多问两句,有些爷根本不管不顾……七爷要是怕受不住,事前用些助兴的药,可略解疼痛,再就多使些手段,等磨得兴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