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旺夫小农女-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他靠近,那人恰好转过头来,许平武愣了一下,同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坏人啊,是自己认识的人。
    

第1485章 偷偷见面

  “大哥。”许平武先开口喊了一声。
    他还挺惊讶的,上一次许平文从家里离开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许乔生一直都在气头上,就算是逢年过节的,他也不许许平文回来,许平文挣了钱,过年还给家里送年礼回去。
    这就是让许平武最气愤的地方了,许乔生把东西收下了,并没有拒绝,其中还有银子,可是并不让人回来。
    要说他真的是嫌弃了许平文的话,那就该连银子也不收啊,这可怎么算,银子拿着了,人倒是不见,反正就让他觉得心里挺憋屈的。
    这会儿见到了人,许平武还挺高兴,笑呵呵的说,“大哥回来了,怎么也不回家看看?”
    许平文看到他显然也有些惊讶,不好意思的说,“我回什么家啊,爷爷还在气头上,我就别给爷爷添堵了吧。”
    他看着许平武,很是抱歉,“平武,我好不容易有几日休息的时间,所以就想着回来看看你,先前的事我已经知道了,那都是我的错,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不要怪我行不行?”
    要是以前的话,这事儿他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家里人如何跟他没关系,可是现在他已经变了,知道家人的关怀有多重要,也想跟家里人亲近亲近,所以就舔着脸让许平武不要怪他。
    这件事吧,许平武要说一点都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自己辛辛苦苦的念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而现在自己学业上小有成就,连先生都说他书读得好,可却因为许平文的关系,自己没办法顺利科考。
    这事儿放在谁身上也不能云淡风轻的说一句没关系,但是他看着许平文这个样子,实在是说不出怪罪的话。
    这件事最开始发生的时候,他的确是很生气,做梦都梦到了自己在梦里和许平文争吵。
    而那时候许平文连面都没有露,他就更生气了,不过都已经过了这么久,又有了明朗和方念的鼓励,他现在早已经想明白了,犹豫了一下,笑了笑,“大哥,这事儿过去了,再说以前你不是还没活明白嘛,做出那些事你也是不想的,现在想必心里也很后悔,我不怪你。”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说出这句话来并不容易,许平文眼睛一亮,抬头看着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平武,你不怪我就好,我最怕的就是你怪我,你放心吧,以后你一定能够考取功名的,这事儿是我害了你,不管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的,我都愿意去做。”
    许平武在他肩上拍了拍,笑着说,“大哥,这事儿先不说了,我先好好念书,要我真是栋梁之才,想必朝廷也不会忽视了我的,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就回去看看吧。”
    说起这个,许平文却摇了摇头,“还是不回去了,我把爷爷气得那么厉害,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是爷爷都没有让我回去的意思,想必还在生气。”
    “平白无故的,我就不要回去给他心里添堵了,就是……”
    他犹豫了一下,看着许平武说,“好久都没有见小宝了,我想见见小宝,你能不能帮帮我?”
    要说之前那件事,许乔生现在已经消了不少气,就是许平文真的回去,他应该也不会直接把他撵出去的。
    可谁知道后来又添了许平武的事,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许平文现在不回去还真是对的。
    许平武点点头,“这事儿交给我来想办法,一定把小宝带出来跟你见见,不过现在太晚了,我也不好带小宝出来,明日可以吗?”
    也是巧了,正好他明日休沐,不用去学堂。
    许平文赶紧点头,“好的好的,明日也行,我就住在镇上的客栈里,明日我悄悄过来见小宝一面我就回去。”
    这两年他在作坊那边干活儿很认真,管事的挺喜欢他的,平时他也不探亲,一直任劳任怨的做事,当然工钱也要比别人多一些。
    这一次实在是想孩子想得受不了了,也觉得自己需要跟平武道个歉,所以才回来的。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许平武回去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他回家就被许林柏一顿臭骂,“这么晚了你才回来,上哪儿摸鱼去了?”
    许平武低着头,“今日功课做得有些晚,所以回来晚了。”
    骂骂咧咧的骂了一阵,他只当没听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吃了晚饭之后又回去看书了。
    小宝现在已经不需要林氏贴身照顾了,所以许平武要带他出去见人还是挺方便的,次日找了个机会,许平武就带着他去了昨日见到许平纹文的树林子。
    许平文已经等在那里了,他还没说话呢,小宝就已经看到了许平文,愣住了。
    许平文被赶出家门的时候他才两岁多,现在都已经四岁了,记忆里是有许平文的影子的,但是也不太清晰,要不然这时候就该冲过去。
    “小宝你还认得吗?这是爹爹,你不是总念叨着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嘛,爹爹回来看你了。”许平武在边上说。
    他一提醒,小宝立马就确定了,哭着朝许平文跑过去,“爹爹。”
    父子两个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连许平武看着都觉得眼睛酸酸的,他甚至想回去跟爷爷求求情,让大哥回来算了,就算是为了小宝也好啊。
    小宝平时很乖的,这会儿哭得停不住,许平文怎么哄都没用,小宝搂着他的脖子不撒手。
    “爹爹,我想你。”
    许平文也说,“我也想你,小宝乖啊。”
    抱了一会儿,小宝总算是愿意自己站着了,许平文看着他说,“你现在也长大了,不能这样哭,要乖一些。”
    他们也见不了多久,许平武不能把小宝带出来太久,要不然家里人会担心的。
    许平文只能哄着他说,“今日见过爹爹的事,回去不能告诉家里人,知道了吗?要不然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爹爹了。”
    一听这个话,小宝立马害怕了,抱着他的腿不撒手,“爹爹不要走,我要爹爹。”
    

第1486章 入冬

  许平文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以前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一面,自从有了小宝,他的心里就多了一块柔软的地方,轻轻一碰就疼得厉害。
    他也不想跟小宝分开啊,甚至想就这样把他带走,反正自己现在赚的钱也是可以养活孩子的,但是他不能这样,要是把孩子带走了,和家里的关系估计就更差了。
    哄了好久,小宝总算是听明白了他在说什么,乖乖的站着,许平文蹲下身子看着他,“你听话,长大了爹爹就回来了,有时间我就回来看你。”
    以前他不想探亲,那是因为怕自己见不到孩子,心里难过,要是见到了马上又要分开,心里就更难过,还不如留在作坊里多干几天活儿,多挣点儿钱。
    现在看来以前的自己还是太傻了,这是自己的孩子啊,见到一面也是好的。
    时间差不多了,许平武就要带着小宝回去了,许平文掏出来一个钱袋,“多的东西我也不敢买,怕家里人问起,银子倒是可以收着,平武啊,这些银子都是我挣的,你放心,每一文钱都干干净净的,现在我拿给你收着,小宝想吃什么你就给他买,家里有急用也拿出来,你念书要买笔墨也别省着,我还在外头挣呢,用完了又有的。”
    许平武不收,结果许平文直接往他怀里一塞,“这个你一定得收下,要不然大哥可真是对不起,你好好念书,你比我脑子聪明多了。”
    最后许平武还是把钱袋拿着了,抱着小宝看着许平文走远的,然后在外头把小宝哄好了才带回去。
    他都还担心回去之后小宝会露出什么马脚来呢,要让家里人知道了,估计又清净不了,可是这小家伙比他想的要聪明,还真是没露出破绽,就按着他教的,说是去抓鸟了,没抓着。
    许平武把银子放好,不会让家里人找到,心里默默地想,希望爷爷早点同意让大哥回来吧,一家人还是该在一起的好。
    说起一家人,许平武又想到了许平秋,姐姐啊,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离开家呢?现在我见你一面都见不着。
    远在京城的平秋,忍不住打了个喷嚏,然后低着头继续做针线,估计是平武想她了吧。
    许平武拿着书看,心里想着,希望姐姐,玥姐姐,姐夫都早点回来吧,像以前一样一直在一处多好啊。
    ……
    宋氏到了新川之后,许如玥觉得日子过得不无聊了,平时她本来就有事情做,因为怀孕了,不许她出去,在家难免有空闲的时候,还觉得日子难打发呢,宋氏一去,完全没无聊的时候了。
    得知她想要给小宝宝做一些针线,宋氏每日都亲自教她做,主要是明朗白天也不在家里,宋氏正好到这里来陪着许如玥。
    这下子可好,许如玥就是想吃点什么自己不能吃的东西也没法了,宋氏一定会管着她,比小柔还厉害呢,许如玥真是欲哭无泪。
    早知道就晚一点告诉宋氏她怀孕的事了,等宋氏知道,孩子都生下来了,这多好啊,就不会有人管着她了。
    不过现在人都已经来了,后悔也没有办法,哪敢跟亲娘对着干。
    宋氏到新川也有些日子了,也没跟韩渊见过面,虽然是亲家的关系吧,但是这时候男女大防看得很重,就算是有了亲戚的关系,也不好见面的,除非是明朗的娘在这里。
    因为这个,也就把这事儿给搁置了,再说韩渊现在也忙碌得很,这事儿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百姓的事还是在前头。
    许如玥和明朗都成亲好几年了,马上就要有第二个孩子,双方的家长还没有见过面,这也不急在这一时,以后再见也是一样的,宋氏心里也没什么不高兴的。
    那是她来了这里之后才知道明朗的爹是做官的,这个不好瞒着她,所以也就直接说了,的确是在新川做官的,到底是什么官就没有说明白,要不然解释起来就要牵扯出一大堆的问题。
    宋氏刚刚知道的时候可吓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明朗竟然是官老爷的儿子。
    先前得知明朗家里是做生意的,还在京城做生意,她心里就有些打鼓,生怕对方瞧不上小门小户的,以后玥儿去了婆家要受欺负。
    现在可倒好,做生意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了,毕竟自己家现在也是做生意的,这士农工商,都是商人,也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最多就是财力的区别。
    但是做官的可不一样,在老百姓里头,做官的人可是最高的一等,轻易是攀不上这层关系的,没想到他们竟然和官家结了亲戚,这不是小事情啊。
    宋氏担心坏了,就怕明朗的爹娘不喜欢许如玥,还是许如玥一个劲儿的保证,她见过明朗的爹,还见了许多次,平日里时不时也能见到,而且明朗他爹非常喜欢她这个儿媳妇,也很喜欢初阳。
    又见初阳时不时就念叨着爷爷,看起来高高兴兴的,宋氏总算是相信了,
    这下子她对明朗每日在外面忙得不着家也表示理解了,官家嘛,肯定有很多事是要忙活的,她一个女人家也不懂这些。
    但是看平日里明朗对玥儿的样子就知道,他是真心疼爱这丫头的。
    天气渐渐的冷了,宋氏给许如玥做了厚衣裳,她手快,没几日就做好了。
    每年到了冬天,最幸福的大概就是穿上冬衣的那一刻了,浑身上下都觉得暖洋洋的。
    新川虽然是不冷,但是冬天和夏天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
    许如玥穿上新衣,转了个圈,现在她的肚子已经挺大了,转圈都很笨重。
    “娘的手艺真好,这衣裳实在是太好看了,要我的话就做不出来,我喜欢。”许如玥笑呵呵地说。
    宋氏见她喜欢,也满意了,笑着说,“这地方还真是不冷,我都没塞多少棉花,生怕冬天把你给热着了,就这么厚的穿着合适了吧?”
    许如玥点点头,“完全够了,太厚了穿着还热,更容易病了。”
    

第1487章 战火

  许如玥的衣裳做了,宋氏又张罗着要给明朗和初阳做。
    每个季节都是要有新衣裳穿的,现在有那个条件了,一年也不说多了,一两身新衣裳是要有的。
    许如玥现在怀着孕,就是重点保护对象,她的衣裳当然要最先做,冻着就不行了。
    宋氏又让她给明朗量一量尺寸,有空又做衣裳,要不然她在这里也没事做。
    晚上明朗回来,许如玥还记着这件事呢,立马就给明朗量了,要不然又怕自己给忘了。
    一孕傻三年,这话还真是对的,她现在觉得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有什么事儿都得让小柔帮她记着,要不然转眼就忘。
    见明朗今日情绪有些低落,量完了尺寸,她就在边上坐下,关切的问他,“相公,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明朗拉着她的手,勾了勾唇,“也就是外面的事,不想让你担心,所以就没说,你要是想知道,我便告诉你就是了。”
    “今年夏天遭了洪灾,注定冬天是没那么好过的,咱们这边还好,提前准备了粮食,能帮老百姓渡过难关,不会饿死人。”
    “可是江对面的那些小国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提前做准备,现在粮食估计已经没有了,先前就一直到这边来抢东西,现在更是猖狂,照着这个架势下去,一场恶战是难免的,朝廷这时候不肯派军队过来,要真是打起来了,新川百姓必定吃亏。”
    这些年来,韩家父子一直都没闲着,暗中练兵,就为了对抗皇帝,可是这种时候打起来,就算是自己这边有兵马也是不能轻易派出去的,要不然多年以来的谋算便功亏一篑,皇帝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而明朗这时候就是因为这种无可奈何难受,要真是打起来,就算是能把敌人打退,新川百姓必定有死伤。
    皇帝虽然是不肯派兵过来,但真要是打起来了,他也不得不派兵,要不然他会受尽天下的唾骂,现在他之所以还坐得住,那是因为这场战争还没有发生。
    可就算是他终究会派兵马来,那又怎么样,百姓的死伤,那是没办法弥补的。
    而在新川,明明就有可以抵御外敌的兵马,却不能轻易拿出来用,想到这些,明朗的心情必定好不了。
    许如玥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知道眼前情况有多么紧急,也知道明朗有多么无奈,除了陪着他,别无他法。
    “相公。”许如玥在他手上捏了捏,等明朗看过来了,她就往他怀里一靠,什么也不说,那意思就是,我陪在你的身边呢,别怕,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
    无声的安慰在这时候最顶用,明朗紧紧的搂着她,觉得心情好了不少。
    现在新川的百姓斗志昂扬,一方面是因为外敌入侵,激发了他们的怒火,毕竟几十年的战争带给百姓巨大的伤害,在百姓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永远不可能忘怀,每个人都不希望再重蹈覆辙,对于入侵者,他们仇恨、愤慨,无法容忍。
    另一方面,那就是对朝廷彻底失望了,新川百姓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这一切当权者视而不见。
    他们的因为没有堤坝,导致多次遭遇洪灾,今年申请修建堤坝,朝廷却给了那样的答复。
    甚至告诉他们,如果修建了堤坝,那洪灾真的来了,就没有赈灾的粮食,而最后朝廷还真是说到做到,什么都没有给。
    最可恨的就是这一次,明明知道新川遭遇了洪灾,现在又有小国一直在骚扰边境,朝廷竟然不肯派兵马过来镇守。
    百姓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种地,还要交那么多的赋税,青壮年还要服徭役,到最后竟然连自己的家乡都没办法安宁,心里那种委屈和不甘心就格外强烈。
    最后变成了斗志,变成了怒火,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家乡,就算是没有朝廷在,也要守住家乡的一方安宁。
    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子孙后代,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明朗想到新川百姓的志气,想到自己的家人,想到这些年来委曲求全所瞄准的那个目标,他的心里也就有了力量。
    老百姓集结起来的力量可是非常强大的,别看新川百姓的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真的发起威来,那也不是好热的。
    堤坝现在已经修建完成,当初修建堤坝的本来也就是青壮年劳动力,现在又要抵抗外敌,他们自发地集结起来,就像是一支民间队伍一般。
    许如玥知道这些事后还是胆战心惊的,她虽然没有熟读历史,可也知道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很多时候就是民间的组织慢慢壮大,最后取而代之。
    她不怕新川百姓与朝廷为敌,她怕的是一个不注意,最后这些人又成为了明朗的敌人。
    说她胆小也好,自私也好,反正在家人面前,也就没有那么多大爱了。
    这些想法她自然要说给明朗听,能给明朗提个醒也是好的。
    有了新川百姓自发的抵抗敌人,这就让边陲小国的骚扰没那么容易了,这几次他们渡江过来准备抢粮食,结果不但没有抢到什么东西,反倒自己死伤了不少人。
    这已经不是小事了,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那就顾不上别人是死是活,毕竟是对方侵犯在先。
    可也正因为这样,那几个边陲小国集合在一起,想要挑起战火,他们已经知道新川没有兵马驻扎,要不然到了这种程度,不会没有兵马镇守边境。
    尽管战败才没有几年,这几年那几个小国也过得十分艰难,毕竟战争就是双方都不讨好的一件事,但是在饥饿面前,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最开始还只是单纯的抢东西,后来对方有人伤亡,便借着这个由头要赔偿,甚至对新川百姓下手。
    江边上的几个村子已经进行了几场不小的打斗,双方都有人马伤亡。
    这虽然是老百姓自发的,可也跟官府脱不了干系,韩渊这时候自然要再次上奏折,请求朝廷派兵马来新川,真的打起来,老百姓不可能顶得住。
    

第1488章 觐见

  奏折是送出去了,但是结果如何韩渊心里还真是拿不准,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怀疑的成分更多,还是心疼百姓的成分更多。
    对于韩渊来说,是不希望这个地方再次起战乱了,如果注定还要有一次战乱,那他希望这一次可以助他们成就大业。
    “彻儿,要是这一次皇帝还是不松口,迟迟不派兵马过来,咱们大概就要记着这一次的东风完成大业了,你想好了吗?”
    明朗面上没有什么表情,沉默了一阵,忽然朝着韩渊拱了拱手,“爹,这些年来,我们父子两人不是一直都在准备吗?”
    韩渊微微一笑,“你准备好了就行,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要做的,天下本就应该是太子爷的,当年若是太子爷做了皇帝,国家必定更加昌盛,哪像如今,皇帝作为天下之主,将自己对臣子的猜忌放在首位,弃百姓于不顾,就算是没有我们,这个皇位他也是坐不久的,这样下去,国家只会越来越分裂。”
    明朗点了点头,前朝太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并不清楚,虽然那人是他的亲生父亲,可是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襁褓婴儿罢了,对父亲所有的了解都是来自身边的人。
    这时候说皇位是前朝太子爷的,那天下必定昌盛,对他来说反倒更像是一个让自己定下心来的借口。
    到了如今的地步,他必定要再往前进一步,要不然的话,这一辈子也没办法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家人相处。
    再往大了说,为了百姓,为了苍生,为了天下万民,为了这些年来的运筹帷幄,他也一定要胜。
    父子两人是下定了决心,这一次若是边陲小国当真挑起战火,他们是要靠着自己的兵马,先保住新川百姓,而下一步就是要联合其他各处,和朝廷作对。
    奏折还没有得到批复,但是现在也要做一些准备了,韩渊让自己的心腹去京城悄悄将韩家家眷安顿好。
    在不久的将来,若是当真挑起了战火,那韩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远在京城,就是在皇帝的手心里,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囚禁韩家的家眷,用来威胁韩渊父子两人。
    为了不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将家人安顿好是最好的选择。
    而这件事必须秘密进行,万万不可惊动了皇帝,要不然如何也要怀疑到韩渊的头上来。
    将军夫人柳氏得了风寒,好些日子都不能见人了,身边只有亲近的人伺候,韩家二少爷每日在跟前侍疾。
    这件事并没有让人怀疑,生病那是常有的事,不见外人也十分正常。
    谁也不知道,这时候的将军夫人已经被秘密送离了京城。
    皇帝这一次接到奏折反应还是和之前一样,他并不想派兵马去新川。
    韩渊对他来说是一个大大的隐患,当年韩彻的身份他十分怀疑,韩渊既然会救了韩彻,那就说明是与他为敌的,这时候给了韩渊兵马,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他也知道新川的百姓现在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边陲小国不成气候,前几年战败了,现在并没有醒过神来,只要朝廷派了兵马,立马就能把敌人击退。
    可他就是不愿意,这时候自己所做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助长了韩渊的威风,也许就是帮了韩渊呢?
    既然是边陲小国,那就不用在意,新川虽然地方很大,可是也穷困,大不了再战一场,韩渊要是守在新川,让新川失利,那他还可以借着这个由头治韩渊的罪名。
    只有将韩家所有人一网打尽,全部铲除,皇帝的心里才会放心,这些都是潜在的隐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生出异心来。
    或者现在已经生出了异心,只是他还找不到证据罢了。
    这一次皇帝的批复仍然是拒绝给兵马,原因是不想主动挑起战火。
    上次因为兵马杀了几名大臣的事还历历在目,朝中就算是很多人反对,这时候也不敢轻易冒头,谁也不会嫌自己的命太长啊,
    可这种时候依然是有人站出来的,任何时候爱国的人都不会少。
    九王爷似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进了皇宫,求见皇帝,皇帝身边的太监进去,“皇上,九王爷求见。”
    皇帝此时正在批阅奏折,闻言便点了点头,“让他进来。”
    九王爷并不是皇帝的亲兄弟,而是堂弟,只是宗室里诸多王爷中的一名而已,但就算是宗室当中的,当初也被皇帝杀了不少,原因自然不必说,也就是不服气皇帝抢了皇位,或是以前是太子一党。
    而九王爷因为小的时候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而且他的性格不争不抢,和皇帝几兄弟关系都挺不错的,当初也不是明确的太子党。
    就因为这个他得以幸免,这些年来皇帝都没有找过他麻烦,就让他当了一个闲散王爷。
    先前韩彻那件事,大概是皇帝第一次用到九王爷,也会是这辈子的最后一次。
    他深知九王爷的性子,不争不抢,淡泊宁静,说是好相处,其实也就是懦弱。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去做。
    更何况韩彻与他并没有太亲近的关系,再说现在生杀大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皇帝相信九王爷看得明白。
    当初安华镇的刺杀成功之后,皇帝就放了九王爷的家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为难过他,而九王爷更加不问世事了。
    所以在这种时候,九王爷竟然会进宫来求见皇帝,心里还是挺惊讶的,他想知道自己这个堂弟到底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九王爷进了大殿,皇帝放下笔,看着他笑眯眯的说,“九弟怎么今日有空进宫来了?”
    九王爷直接在他面前跪下,磕了一个头,“新川形势紧急,还请皇上三思,迅速派遣兵马镇守边关,要不然好不容易才守卫住的地盘,又要被边陲小国给侵犯了。”
    “皇上贵为天子,此时应该和百姓站在一边,体恤百姓之苦才对。”
    他说完之后,跪着没有起来,在等着皇帝的回应。
    

第1489章 换一番景象

  大殿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的声音都听得见,边上的太监宫女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九王爷这是怎么了?好好的说这些做什么?之前的几名大臣怎么死的九王爷不记得了吗?竟然为了这件事进宫,难道做个闲散王爷不好吗?
    皇帝坐在书桌后,就那么看着九王爷,什么话都没有说,面上也没有什么神情,让人看不透。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终于抬手,让大殿中其他人都出去了,大殿中只剩下皇帝和九王爷两个人。
    大门关上的一瞬间,九王爷下意识地闭了闭眼。
    他已经踏出了这一步,就不应该后悔,这些年来,他已经躲得够久了。
    做个闲散王爷的确是好,可他也是宗室子弟,江山也是自己的先祖打下来的,现在明知道皇帝做错了,要是他不站出来劝谏,如何算得上宗室子弟,如何算得上皇室后人呢?
    这一次注定没有大臣冒头了,先前的事还历历在目,谁也不会在这时候上赶着被杀头。
    九王爷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进宫,大概那一年他就该死的,比起那些皇家弟兄,他已经多活了很多年,现在是时候了吧。
    皇帝背着手走到了他面前,在他面前停留了一会儿,伸出手来,扶着九王爷站起来,看着他说,“九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朕现在不体恤万民,没有做到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事吗?”
    是,九王爷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这些年来,皇帝的政绩到底如何,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他心里想的是,如果当初让太子殿下做了皇帝,国家必定比现在还要富强。
    可是自己面前站的这个人是皇上,是天之主宰,他可以决定天下所有人的生死,包括他在内,虽然他是王爷,走出去许多人都十分恭敬,可是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在这个人的面前,自己没有放肆的资本。
    这一次就算是鼓起勇气进宫来了,可他也想要努力保住自己的性命,毕竟还有家人在,他也不想阴阳相隔。
    九王爷站起来,看着皇帝说,“皇上,臣弟只是觉得……如今皇上应该派兵马前往新川,边陲小国不断骚扰,那是在试探朝廷的能力,要是朝廷坐视不管,他们只会越来越猖狂。”
    “新川虽然并不富强,带来不了多少的利益,可是那里的百姓也是有想法的,如今他们估计已经对朝廷失望了,这时候皇上要是还不派兵马前往,恐怕要失了民心,到时候老百姓联合起来反抗朝廷,可就不是那么容易能控制得住的场面了。”
    皇帝一听这话,倒是愣了一下,“九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臣弟只是实事求是,给皇上提个醒。”九王爷其实已经听说了,新川百姓现在自发的抗敌入侵,已经集合起来,有一定的力量。
    现在他们是一致对外对抗敌人,可要是有一天,他们的矛头指向了朝廷,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