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旺夫小农女-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年之前就应该修建的,在一场洪水当中,以前的堤坝被冲垮了,那时候又正巧赶上战乱,朝廷在和边陲小国争抢新川这个地方的治理权。
双方在意的都是地盘,没有人在意百姓的生死,能抢回来地盘最要紧,那时候哪里顾得上修建大坝呢?
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被大水冲垮的堤坝,现在都找不到太多的痕迹,所以这几十年来才洪水不断。
这么多年了,甚至都没有人提起过要修建堤坝这件事,实在是太耗财耗力,现在突然听到了消息,虽然说还没谱,不过既然是有人提起,就代表有希望了,老百姓能不高兴吗?
韩渊在这里几年,老百姓本来就比较信任他了,现在又颁布了这样一条法令,老百姓更是信任他。
紧接着,底下就出现了很多称赞的声音,可是之前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怎么可能这样轻易放过,还在继续散播。
“韩大人是京城来的官,来了几年了都没能耐把堤坝修建起来,现在怎么可能就修建了,我看啊,他就是想今年顺利把稻子给种下去,所以才这么说的。”
“说不定是跟其他地方的富商达成了见不得人的约定呢,逼着老百姓种水稻,到时候收了稻子卖给别人,他就从中赚钱,才没有考虑老百姓的安危呢。”
“新川要是被洪水给淹了,他肯定第一个就跑,反正淹不到他身上来,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这不是把老百姓当成傻子吗?让老百姓卖命,替他干活儿,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说不定把一家子的性命都要搭上了,这事儿还是得好好的想明白了才行。”
在韩渊备受称赞的同时,这样的一番言论也在新川流行开来,一时之间,老百姓的言论分成两派,一种是说韩渊好的,一种是说他不好的。
韩渊不动声色地写了奏折,向朝廷申请修建堤坝。
这封奏折到了皇帝手里,会得到什么样的批复,他差不多也能猜到,可是这样的过程却不能省。
与此同时,他很快就做出了表率,嘴上说得再多,老百姓也不见得会买账,最重要的还是要做了才行。
修建堤坝所要耗费的银钱并不是小数目,这个全靠着衙门是拿不出来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向朝廷申请。
再不然的话,就是靠着当地的地主乡绅拿些银子出来,但是新川这地方原本就不富裕,就算是地主乡绅家里,能拿出来的也是不多的。
衙门的钱并不多,但是却有大片的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些土地已经荒废,不过却可以卖给他人,韩渊就盯上了当地的有钱人,亲自上人家家里去,让人家买地。
之前许如玥已经低价买走了几千亩的地,那时候就有不少人盯住了这件事,想知道到底怎么拿这些地来挣钱。
而现在这些地投入使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是要看到成果,也得等到下半年去了。
韩渊想用这件事来诱惑别人,还是有些吃力的。
不过好在他本就没有打算把募集银子作为主要的钱财来源手段,就像之前说的一样,这里的人穷,就算是有钱人家里也不富裕的,拿不出多少银子来。
不过就是要做做样子,表示他在想各种办法募集资金,也让京城那位看到,他的确是焦头烂额了,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想到向朝廷伸手啊。
我多懂事儿,能自己挣钱还能向朝廷要钱吗?皇上您可看看吧,实在是没办法了。
而同时也有一帮人在外面宣扬知州大人的名声,为了修建堤坝,知州大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每日都四处奔走,想要募得银钱,修建堤坝,给新川一方百姓带来安宁。
皇帝能找人败坏韩渊的名声,难道他们就不能找人吗?
许如玥在这件事当中也帮了不少的忙,只是现在还是时机不合适,要是第一批香水已经做出来了,光是那个利润就足以让这里的富商心动,衙门名下的那些土地,一定是不愁卖的。
到时候肯定有人纷纷效仿,可现在作坊都还没有建成,她在新川已经开始建的那些产业就帮不上忙了。
韩渊这一次也是彻底豁出去了的,每日都不在衙门,出去募集资金,甚至跑到乡下去亲自安抚老百姓。
老百姓不管心里到底对衙门是什么样的心思,看到这么大的官愿意屈尊降贵来乡下和老百姓待在一起,心里说不感动是假的。
韩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让老百姓更加信任他,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奏折到达京城,皇帝的反应如他所想,直接就给回绝了,理由就是国库空虚。
这几年接二连三的闹灾荒,老百姓需要救济,光是救济老百姓都已经让国库空虚了,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多余的银钱用来修建堤坝。
皇帝的批复快马加鞭的到了韩渊的手中,说实话,皇帝的这个反应倒是能帮一个大忙。
现在都已经是四月里了,小苗早就已经下了田,就算是老百姓一直心存怀疑,但是小苗育出来了,他们也不能看着好好的秧苗就那么浪费了吧?所以还是按着该做的事,一步一步都给做好了。
韩渊收到批复之后,并没有太着急,而是像之前一样,继续去乡下和老百姓混成一片,谁家里人要是少,忙不过来,他甚至还亲自下田去帮着人家插秧呢。
最开始当地的老百姓很不好意思,这毕竟是官儿呢,而且还是不小的官儿,还是第一次听说知州大人竟然到乡下来帮着插秧的。
不过后来见韩渊坚持,也并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大家除了感动就只剩下感动了,还觉得和韩大人相处十分愉快呢。
第1457章 靠自己
“韩大人,草民斗胆问一句,这堤坝今年到底能不能修啊?新川这地界之所以这么穷,和战乱脱不开关系,但是也跟每年发大水有关系啊。”
“咱们就是把这地方建设得再好,也抵不过老天爷无情,夏天一场洪水来,庄稼颗粒无收,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一名老农说起这事儿来十分激动,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他原本有五个儿子,现在只有三个了,有两个儿子都是在发大水的时候被水给冲走的,而且还不是在同一年被冲走的,每每想起这事儿来,老汉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儿。
按理来说,这堤坝早就该修了,朝廷不会看不见,可他们心里也明白,这需要的银钱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朝廷不答应,地方官也没办法。
老百姓不知道渴望了多少年,堤坝修好了,发大水不会把村子给淹没,不会有人丧命,到时候才算是能安安心心的过日子啊。
韩渊听着这些话,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直起腰来看着那老汉,“本官已经向朝廷递交了奏折,也不瞒你们说,前几日收到了批复,可是这结果吧……哎,不提也罢。”
韩渊叹了一口气,大家心里刚刚燃起的那点儿希望立马熄灭了。
听着这意思,就是朝廷不答应呗?
想也知道,之前并不是没有地方官向上奏请过,可是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这样。
这堤坝就是修不起来,需要钱,可是朝廷哪里就缺钱了?每年他们这里的赋税也没有减免过,该交多少就交多少。
人家那些富裕的地方,交了赋税还能剩下不少的粮食,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家里的日子过得好,又得把赋税交上去,就得多种地,人都要给累死了。
可是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朝廷明知道这里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却不肯伸手拉一把,只是因为多年以前他们还是属于边陲小国的地盘,刚刚抢回来不久,大概是觉得这里的百姓还没有被驯化服帖,没必要对他们太好。
老百姓其实并不傻,这些事他们都明白,只是没有人听他们说罢了。
说了没人听,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话能随便说吗?
这一次也是因为跟韩渊混熟了,所以有人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
“韩大人,是不是今年堤坝还是不能修?”
也干了挺久的活儿了,韩渊招呼着大家坐下,正好歇口气。
“大伙儿听我说啊,本官答应你们,只要我韩渊还在这儿,就一定把堤坝给你们先修起来。”
“不瞒你们说,皇上的批复的确是说国库空虚不能修,可是咱们有一双手啊,朝廷帮不上忙,咱们可以靠自己,你们说是不是?”
其实这也是一句空话,安慰人倒还可以,真的实行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修堤坝又不是建房子,几个人努努力就行的,没有国家支持,这种事太难做到。
但是韩渊必须要这么说,他要把老百姓发动起来,让老百姓自己修建堤坝,虽然并不指望老百姓能够修建成功,但是这样一来就能把皇帝给推到一个地方,赶鸭子上架,到了那时候皇帝不得不拨款。
果不其然,这句话给了老百姓大大的信心,一听他这么说,大家互相看了看,然后一人站了起来,很是激动的说,“好,国库空虚,咱们老百姓自己动手,就不信这堤坝修不起来。”
“就是,咱们有一双手踏实肯干,哪里会修不起来?就算修他个五年,十年,二十年,总算是修起来了,你们说是不是?造福子孙后代,让我们的后代再也不必受水患之苦。”
“对,修堤坝,咱们自己动手。”
“修堤坝。”
“修堤坝。”
一时之间,周围的老百姓全都站起来了,振臂欢呼,希望自己动手来修建。
韩渊这时候出来表态,“好,既然大家有这个心,本官自然要帮大家都忙,咱们就自己自力更生好不好?”
“好。”
“好。”
……
韩渊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总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最后就是要让老百姓自己修建堤坝,对朝廷失望。
皇帝那么在意名声的人,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他在这边不知安插了多少的眼线,一旦知道这边的事,就算是韩渊不上奏折,他自己就能把款项给拨下来。
许如玥让方掌柜和刘家商量了,让刘家捐一些款项,在新川修建堤坝。
刘家家财万贯,不会在意这些钱,而且堤坝修起来了,对他们在这边的生意也有好处,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只要有人带头,后面的怎么都得给些银子,许如玥也给了不少,但是依然没有让人知道她的身份。
衙门下达了命令,让各家各户的青年劳动力主动来衙门报名,只要家里忙过来的,最好都来帮忙。
一时之间,老百姓纷纷响应,足以看清他们对修建堤坝这件事带着多高的期许。
好些人家里的地都没有种完,就跑到衙门来要报名,可是也得有点儿理智啊,要是不种地了,今年的庄稼又该怎么办?
衙门只允许一家人最多出两个劳动力,再多就不允许了,家里少了两个人,地还是能种完的,就是要辛苦一些。
这件事在朝着既定的轨道上走,许如玥很满意,笑着说,“相公,你有没有发现,咱们来了新川之后,干什么事情都挺顺利的,要是这堤坝真的如愿修建起来了,新川这地方的好日子也就不远了。”
明朗点点头,伸手在她肩头上捏了捏,“娘子辛苦了。”
这件事她虽然没有出面,但是暗中可是帮了不少的忙,这丫头啊,明明就是一个女儿家,可是偏偏不甘心只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喜欢操心外面的事。
他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反倒就是因为她这样,他才觉得难能可贵。
许如玥笑了笑,“一点也不辛苦,相公,我就是希望新川这地方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以后就算是我们离开这里,我也能安心了。”
第1458章 渴望
修建堤坝是一个大工程,就算是各家各户都出了劳动力,人还是不太够的,许如玥让田庄里的长工们没有什么事的都可以去帮忙。
这件事当真就这样提上了日程,百姓们开山凿石,准备工具材料。
但是前面所遇到的困难远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只有把这些困难一个个的克服了,才有可能真的把堤坝给修建起来。
这不仅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一个危险的工程,稍不注意就会有人掉入湍急的流水当中,在水流太急的情况下,不管你的水性好不好,都会被水卷走。
岸边甚至还有你的亲人,他们就那样眼睁睁的见你被水给淹没,却束手无策,帮不上任何忙,那种痛心的感觉想想就让人难受。
许如玥除了捐钱让人去帮忙之外,其他的也就做不了什么了,她想起之前让陈伯夫妻两个帮她收的笋干,过去了这么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就想着让人去陈伯家里问问看。
不过最近她在家也没有什么要紧事要做,天气也不算太炎热,想了想,就要自己带着初阳一起去。
正好这一日明朗也在家,见她要出门,便问了问。
知道她是要去上次那家人家里,明朗说什么都要跟着一起去,许如玥拗不过他,只好带着他一起了。
她知道这男人是不放心,生怕那家人有什么坏心思,得自己亲自去看看才放心。
这一次目的地很明确,上了马车直接就往那个地方走,所以很快也就到了。
没有在路边的田地里看到陈伯,许如玥就带着他直接去了陈伯家里。
初阳还记得这个地方,刚刚下了马车,就笑眯眯地说,“爷爷,爷爷。”
他用小手指着陈伯家的院子,许如玥赶紧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初阳真是好聪明呢,还记得陈爷爷的家,对不对?”
“对。”初阳用力的点点头,他还记得,然后笑了。
见明朗在边上,又张着手要他抱,“爹爹抱我走。”
明朗小声嘟囔了一句,“你自己没长腿呀?”
但是脸上的笑意却不减,乖乖地弯腰把儿子抱了起来,许如玥撇撇嘴,这就是口嫌体直吗?
一家子到了陈伯家的院子外,许如玥在外面喊了一声,“陈伯,大娘,在家吗?”
里面的人听到动静,立马就从屋里出来了,是刘氏。
看到许如玥,刘氏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跑过来开了门,“哎呀丫头,是你来了啊,赶紧进来,赶紧进来,外头太阳这么大,多热啊,快把孩子带进来,别热坏了。”
还是跟上次一样热情,许如玥一进院子就觉得心里暖暖的,明朗跟在后头,四处打量着,许如玥看得出来,目前为止,他对这家人还是很放心的。
今日太阳的确是要比上次来的时候要大,在院子里坐不住了,刘氏引着他们在堂屋里坐,赶紧沏了茶水来,笑着说,“还真是没想到今日你们会过来,要是知道的话,就不让老头子出门了。”
许如玥问她,“陈伯不在家里吗?去哪儿了?”
刘氏笑着说,“去修堤坝那里了,老头子知道要修堤坝了,高兴得睡不着觉,说什么都要去那边,看着帮帮忙。”
许如玥皱了皱眉头,“陈伯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去帮忙?衙门不是说只要青壮年劳动力么?”
刘氏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啊,他自己去衙门报名,人家还不要他呢,结果那老头子也是个一根筋,非得去帮忙。”
“这怎么行呢?修堤坝还是挺危险的,陈伯上了年纪,要是走路一个不稳,跌进水里去,那可就完了啊。”
刘氏叹了口气,“这道理啊,我知道,老头子也知道,可是他想去,我也不拦着他,让他去吧,丫头你是不知道啊,我们老两口以前是有两个儿子的,可是那两个小子命苦啊,发洪水的时候被水冲走了。”
“被水冲走的时候我们两口子就在边上看着,想伸手去拉,结果没拉住,老头子还跳进水里想要把儿子给救回来,结果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儿子越冲越远。”
“他们哭着喊着喊爹娘,可是我们却没办法,也是老天爷开了眼,让老头子稳稳当当的回来了,要不然的话……我这老婆子这一辈子该咋过啊?”
“好不容易生养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大了,结果最后连个尸首也没捞着,每每想起这事儿来,我这心里啊……”
说起了伤心事,刘氏很是难过,眼睛一下子就红了,许如玥也跟着觉得眼睛酸酸的,赶紧握着她的手说,“大娘,别说这个了。”
刘氏擦了擦眼睛,笑了起来,“对,不说这个了,现在咱们新川百姓有福气呀,等来了一个好官,要帮着咱们修堤坝,朝廷不拨钱,韩大人就带着大伙儿自己修。”
“咱们新川老百姓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个个都不是孬种,只要有人带头,大家就算是拼出命来也会把堤坝给修建起来的,自己死了有什么要紧的?只要子孙后代有安稳的日子过就行了。”
许如玥明白了她的意思,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她才放心让陈伯去堤坝那边帮忙,明明之前都还在意陈伯喝酒会不会伤身子的人,现在明知道堤坝那边很危险,还是让他去了。
就是因为多年来的愿望吧,她心里是这么想的,也知道陈伯的心里必定是这么想的,这两口子可真是活明白了啊。
与此同时,许如玥心里又很感慨,看来新川百姓渴望修建堤坝的愿望比她想象的还要强烈。
见许如玥也难过起来了,初阳摸了摸她的眼睛,刘氏赶紧笑着说,“行了行了,别说这个事了,今日你带着初阳他爹来的啊?”
她刚刚就注意到了明朗,只是进门就开始说别的事,没顾得上问。
许如玥点了点头,笑着说,“对,这是我相公,叫明朗。”
“相公,这位是刘大娘,我之前跟你说过的。”许如玥笑着给明朗介绍。
第1459章 两个活宝
明朗还是跟以前一样,在陌生人的面前,没有什么话说。
许如玥是不会勉强他多说话的,刘氏虽然上了年纪,但却是个精明的人。
见状就知道他不爱跟人说话,也就不拉着他聊天儿了,一直都在跟许如玥说。
“今日你们一家三口过来,说什么也得留下吃顿午饭才走,不许跟我犟啊。”刘氏热情地说。
许如玥看了明朗一眼,明朗微微点了下头,她便笑着说,“好,那我们就舔着脸在这儿留下吃顿饭再走,不过这一回大娘可别像上次一样,做饭做得太丰盛了啊,要是还跟上次似的,以后我可真是不敢来了,来一回就杀一只鸡,脸皮再厚的人也不好意思再来了啊。”
刘氏笑着说,“这有啥,鸡在我们这儿不值钱,家家户户都养了,拿到镇上也不好卖,自己家吃就是了,没那么多讲究,别客气啊。”
还是跟之前说的一样,这里物产丰富,老百姓自己家里有东西,可是却换不成银子,始终就是那些东西。
今日没让小柔跟着来,许如玥就自己去帮着刘氏做饭,明朗和初阳父子两个在院子里玩儿。
初阳对院子里的鸡很感兴趣,上次来的时候就一直在鸡圈边上徘徊,他又怕鸡尖尖的嘴,又觉得很有意思,想去摸摸。
不过那尖尖的嘴实在是太可怕了,初阳蹲在鸡圈边上,想了想,回过头,可怜兮兮的看着明朗,“爹爹。”
就这么两个字,明朗就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了,实在是对儿子的撒娇没有抵抗力呀。
明朗微微摇了摇头,笑着把他抱了起来,“想去摸摸?”
初阳赶紧点头,“摸摸。”
明朗搂着他的腰,抱着他在鸡圈上方,将他倾斜进去,要一直警惕着周围的鸡,以防鸡突然飞起来啄伤了他。
初阳这时候胆子也是挺大的,只要有爹爹在旁边保护他,他就不怕了。
看着那些鸡的毛,初阳很兴奋,伸手就在鸡的背上摸了一下,然后兴奋地缩回了小手,哈哈哈的笑个不停。
许如玥在厨房里都听到了他的动静,跑到外面来看了一眼,见明朗抱着儿子正在摸鸡,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你可小心着点儿,要是把我儿子扔里边儿去了,不让你回家去了你信不信。”
明朗冲着她一笑,也没怕,还是抱着初阳,用那个姿势让儿子继续高兴。
许如玥叹口气,回去了,“真是两个活宝,一个爱闹,一个就任由他闹。”
刘氏刚刚从门口望了一眼,也看到了,这会儿许如玥在埋怨,她就笑了一声,“丫头啊,大娘看得出来,你和初阳他爹感情可好着呢,这样就好啊,小两口感情好,这一辈子就长长久久的,你说是不是?”
说起这个,许如玥笑得甜甜蜜蜜的,刘氏低着头继续切菜,脸上也是笑意。
她当然看得出来了,要是一般的女人,靠着相公的疼爱过日子,哪里敢那样跟相公说话呢?
今日虽然没有杀鸡,但是还是做了一个鱼的,三指宽的小鱼做的红烧鱼,这是许如玥的手艺,色香味俱全,她自己看着都流口水了。
中午陈伯要回家来吃饭的,毕竟他不是被衙门给招去帮忙的,而是自己要凑过去,衙门中午倒是要管饭,可是他不好意思吃那个饭啊,所以中午都会回来吃。
一进院子就看到初阳在院子里跑,陈伯高兴坏了,赶紧过去喊了声,“初阳,你来了啊?”
初阳一抬头,认出了他,笑眯眯的喊,“爷爷,爷爷。”
“哎呦,真乖,还认得我呢。”陈伯笑呵呵的。
紧接着又看到了明朗,陈伯就不认识了,不过见他和初阳待在一起,也差不多猜到了身份。
还好刘氏赶紧从厨房里出来了,给他介绍了一番。
陈伯看到许如玥更是高兴了,直接就说,“丫头,你上次让我帮忙收的笋干,最近收了不少呢,都在屋里放着,好好的放着,生怕受了潮气,你一会儿看看啊,要是好的话就拉走,拿去卖钱吧,我又接着给你收。”
之前他跟里正说了要在村里收笋干,里正一脸惊讶,跟村民说了之后,村民也是一样的反应,将信将疑的。
不过陈伯两口子平日里说话也不是胡咧咧的,大家还是很相信他们,所以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上山砍了些笋子回来,按照他们说的办法晒成了笋干拿到这里来,没想到陈伯还真按着二十五文钱一斤的价钱给收了。
这可把村里的村民给激动坏了啊,这年头他们最缺的就是银子,有东西都换不着银子,没想到这山上砍来的竹笋晒成的笋干还能卖到这么多银子。
别看笋干不压秤,一斤挺多的,但这原料不要钱啊,只要自己肯卖力,上山去多砍一些,回来就能挣到钱,谁不乐意呀?
一时之间,只要有空,村民都会上山去砍竹笋,这也没过多久的时间,陈伯就收了好几麻袋的笋干在那里了。
许如玥笑着点点头,“这事儿陈伯可真是费心了,咱们先吃饭,一会儿吃了饭我再去看看,今日也就是冲着这事儿来的,要是好的话明日就让人来拉走。”
因为他们的到来,老两口脸上笑意不减,陈伯干了累活儿,中午吃饭就能喝点儿酒,一喝上酒话就多了起来,笑着说,“这些笋啊,可好了,上次你们刚走,我大弟就回来了,带回来了好多笋呢,就想着你要,老婆子立马就给切了晒干,可好了。”
许如玥笑着说,“那么巧啊,没想到我们刚走您弟弟就回来了。”
“是啊。”陈伯喝了口酒,点头,“我大弟啊,每次回来立马就走了,这回也是,就打了个照面,立马就走了。”
说着,陈伯一个劲儿地叹气,看得出来他是很想念阿牛的,就希望阿牛能在家多待几天。
明朗也熟悉起来了,还主动跟陈伯喝酒,哄得陈伯挺乐呵的,人上了年纪就喜欢有年轻人陪着。
第1460章 好日子在前面
吃完饭坐着说了会儿话,许如玥去看了看笋干,都拿麻袋收着,放在高处,估计是怕受潮了。
这些笋干都很好,许如玥相当满意,这么多呢,估算一下差不多有一百斤出头了。
这个东西她之前没看着人卖过,但要是会卖的话,价钱应该还是不错的,就这么多,也能挣一笔银子了。
许如玥看了之后笑着说,“这些笋干的成色可真好,两位费心了。”
刘氏说,“那是当然,就是怕大伙儿把笋子晒得不干,到时候受了潮长霉,我们可是挨着看过的,都晒得干干的,你就放心吧。”
“既然如此,收了这么多了,这些我就先让人运出去卖了,还是得麻烦陈伯和大娘继续帮我收啊。”
一听这话,陈伯说,“丫头,你要不要先卖了再说,这东西真能卖着银子吗?”
“卖不卖得着银子都得试着卖卖看啊,你们就放心吧,我一定想办法把它给卖出去。”
许如玥笑了起来,“陈伯,反正您就听我的,继续帮我收笋干就是了,这些笋干,我给您五十文一斤,从您这里买走。”
“啥?”陈伯惊呆了,明白之后赶紧摆摆手,“别别别,丫头啊,我们就是帮你个忙,可没想着从你这儿赚银子。”
“就是啊,这些笋干我们都是按照二十五文钱一斤收的,你就直接拿走就成,之前不是已经给了我们银子了吗?”刘氏也跟着说。
许如玥这会儿才明白过来,原来这老两口一直以为是在帮她的忙啊,根本就没想过从这里面赚钱,她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只好笑着解释,“陈伯,大娘,我一开始就想好了的,就是让你们帮我收,然后我再从你们这里买走,让你们赚一笔差价,这个你们就别客气了,我是做生意的,还能让自己吃亏?我卖出去肯定比这个还挣钱的。”
他们老两口还是不肯接受,许如玥好说歹说的,他们总算是明白了她的意思,刘氏感慨地说,“从来也没想过这笋干能挣钱啊,丫头你可别糊弄我们,要是卖不着银子就别这样了,实在是……”
这时候能卖着钱的东西还真是少,都是因为新川这地方经济不流通,完全就是自产自销了。
许如玥笑着说,“现在新川已经在变得越来越好,过不了多久这地方就会跟别的地方一样,街上到处都是货物,只要家里有东西拿出去卖,就有人买,还能卖着不少钱呢。”
“到时候这笋干也能卖得出去的,就是我不来收,你们也能从山上砍回来晒了卖钱,这时候何必跟我犟呢?”
两个人都陷入了美好的幻想当中,许如玥所说的那种日子,他们可真是想了很久了。
陈伯不确定地问,“以后新川真能变成那样子啊,老百姓的东西能卖着银子?”
“当然能啊。”许如玥点点头,“只要是踏实肯干的,手里地多的,出产的粮食也就多,过的日子就一定比别人好。”
两口子光是听着她说的话心里就充满希望,以后的日子那么好啊。
陈伯乐呵呵地往桌上拍了一掌,“好啊,真好,就冲着丫头你这句话,老头子我也得好好活着啊,多活几年,看看咱们这地方富裕起来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光景。”
“哎,这辈子日子过得苦啊,从我记事开始,我们这地方就一直在打仗,几十年都打仗,好不容易安生几年,老百姓能自己种点儿庄稼过好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