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投喂日常-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炎夏的黎明依然是璀璨无比。叶黛暮最后望了一眼窗外的朝霞,深吸一口气,转身向大殿一步一步地走去。每一步都沉重得无以附加,她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未来,她这样坚信着。眼前垂下来的冕旒并不能遮挡她的视线,若是此刻有人正面对视叶黛暮,会发现那对瞳眸里燃烧着惊人的火焰。
  “陛下驾到——”
  唱赞,众臣九拜。
  叶黛暮望着底下的众人,不由叹道:这就是皇权。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都要叩拜自己这黄口小儿,只因为她坐下的乃是王座。可是又有多少真正将她当作君王呢?没有,恐怕一个也没有。不管是敌对的徐劭源、崔信修,还是投靠自己的严绰行,还有那一些保持中立仍在观望的大臣们,他们一个也没有将她视作帝王。
  这大概便是年幼的劣势了。不管她会多少东西,在他人眼中,她都还是孩子,不足为惧。也许岁末年祭之时她的英勇无畏,她的临危不惧,她的杀伐决断都让他们刮目相看了。但即使是这样,人总是善于遗忘的,在过了一季之后,他们都已经下意识地忽视了这点。
  但是抱歉,如果要以为她会一直这么任他们摆布的话,就太天真了。叶黛暮面含浅笑,默默地听他们奏报,一个接一个站了出来,如同去岁的时候一样,理直气壮地威胁她。
  “陛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过易改,大失难补啊。陛下,民意为镜,照之可使正国道。求陛下,省身正道。”这话听着像是引人向善,可是内里满是自私自利的污秽。不过,就是想要再压她一筹。若是她下了罪己诏,有生之年都会被他们抓住这把柄威胁利用。
  若是她真的有过错,那么这罪名,她应当去承担。被人责备,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不是,叶黛暮是绝不肯妥协的。利剑之风她尚敢以血肉之躯去抵抗,这齿舌之刃,她也绝不畏惧。
  “陛下,请聆听天下百姓的呐喊吧。”这番状语,说出了慷慨赴死地悲壮。众臣皆露出赞同的神情。
  可惜,说话之人此时心里想的不是百姓,而是如何压下她这帝王吧。叶黛暮嗤笑一声,终于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开口了。
  “你们的意思是要朕下罪己诏?”
  一瞬之间,仿若是一层纱窗被捅破了。众臣沉默。他们虽然心里是这个意思,但若是明说便有些过于直白了。文人的脸皮只有在这个时候薄得可笑。
  “这倒是有趣了。去岁好似也是这时候吧,诸卿也是如此劝导我的。汴州遭难,流民罹难,是朕之责;旱灾将临,国库无粮,是朕之责;祭祀受阻,刺客遍起,是朕之责……说的真是不错啊。这些都是朕之责。”叶黛暮气压丹田,接着声音洪亮地吼了出来。“那大魏要你们何用?”
  “口口声声地说百姓、民意,朕倒想知道,民意为何?”叶黛暮冷笑着问。
  “陛下,晏侍郎曾奏报,汴州兴起了童谣。‘赤乐、赤乐,阴山上,西出日头,东无月。’陛下难道不记得了?还是说,陛下不曾听到晏侍郎所说的话?”这话说的,不就是直白地斥责她没有认真听他们说话嘛。
  “陛下,这童谣明明白白地说出了百姓的心声啊。日不东出,夜不见月,这便是形容天黑地暗啊。”不用解释得这么清楚,她虽然文盲但是也不至于这么简单的童谣都听不懂。这是明晃晃地耻笑她吧。
  “哦。我想是徐尚书听错了吧。晏侍郎所说,难道不是’赤乐、赤乐,萤扇下,惜处日头,冬舞乐‘吗?”叶黛暮反问。
  “陛下,太医院是否失职?陛下之耳入音似乎不准。臣一人听错容易,总不能满朝的大臣都听错吧。陛下,休要转移话题了。”徐劭源果然和她八字不和。他的幼弟徐公允那样的纨绔都比他来得好。叶黛暮暗搓搓地想。但是现在不是分神的时候,得集中精神才行。
  “哦,朕的耳朵倒是可能出错了。但是晏侍郎所言是否准确,恐怕也无人知晓吧。除非群臣都越俎代庖,都听取了那汴州的消息才可能吧。”叶黛暮话未说完,便已经能看见底下的众臣们闻声色变了。这话当然和恐吓无差。既然他们要威胁她,她也不想要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们。说她失职,那么他们越职使权,岂不是有不臣之心?
  “臣等怎敢?”果然个顶个地推脱得那个利索。都是老狐狸。
  “不敢就好。朕都快以为,朕的天下姓徐不姓叶了。”叶黛暮这一句,语气平淡,却叫在座的大臣无不心惊肉跳。叶黛暮没打算揪着这一点不放,继续说了下去。“朕会听差了。人云亦云,谁知这童谣是不是有心人故意诱导,以变音来挑弄是非呢?你们不问来由,便认定是朕失责于百姓,真是可笑至极。”
  徐劭源踏出一步,想要反驳。叶黛暮却不给他这个机会。“我倒是想来问问吏部,汴州地方官如何考核的?怎会行事如此莽撞?以朕看,这样不知百姓之意,妄加揣度的家伙,就该闭门醒过,革职以待才好。”
  吏部的官员立时脸色苍白,满头皆汗。叶黛暮此言所说的,恐怕不单单指的是那误信传言的小吏,而是他们这群任人不贤的审查之人。徐劭源几乎是立刻便失了那股辩白的意气。
  崔信修嫌弃地瞥了他们一眼,猛地踏出一步,大声地辩白。“陛下,吏部虽有失察之责。然,礼法不可废。陛下,身为天下之主,理当为天下百姓苦楚负责。百姓之苦,请陛下体谅。”
  哦,这还不是在转移话题。虽然吏部做事不当,但是归根结底,百姓的苦就是她的错呗。叶黛暮气得牙痒痒,这个死也不肯退步的老顽固。她恨不能一桌子掀翻,扔到他头上去,叫他看看自己也是有脾气的人,不是任他们宰割的傀儡。
  “百姓疾苦,朕自然体恤。汴州一地今岁之税赋减免,占百亩良田者除外。”叶黛暮不争不吵,就这么语气平淡地说。此举却宛如惊雷,在一片死水之中炸开来了。
  “陛下,怎可如此草率妄断!”崔信修惊愕至极,顿时失了分寸。

  ☆、第壹佰捌拾捌章 唇枪舌剑

  不过是免除灾地的税赋而已,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令人震撼的地方在于叶黛暮后一句的条件。占百亩良田者除外,意味着要丈量土地。土地乃是世家生存兴旺之根基。鲸吞蚕食之下,世家都已经是当地绝大多数土地的占有者,百亩良田那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数字了。
  若是按照文书上的田亩数来算那也是超过百亩了的,但是这些家大业大的世家们哪个没有点灰色产业呢?那些不记录在名册里的土地和人口要是吐回出来,大概足够整个国家吃个满肚流油了。对于大魏来说,重新丈量土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对于世家来说,大概除了噩耗两字,没有别的形容更贴切了。
  “陛下,请收回成命。如此数量众多的税赋若是减免了,必定会引起国家大乱。彼时陛下虽是为了黎民百姓考虑,却会害了天下啊。”崔尚书立即便反应过来了,声泪俱下地哭诉道。
  好一个偷换概念。本是自家利益之谋算,上升至国家大义,叫这一番劝诫又合情合理起来。算这老家伙反应快,否则要是他说漏了嘴,那便是一场再有趣不过的笑话了。不过,想想也是,能在这朝堂上官至尚书的人怎么可能那么轻易便露陷。叶黛暮心里再三叹息,面上却一点也没有暴露。
  “朕也未说全数减免。享良田一百亩以上,或年进千金以上者皆不在其内。”叶黛暮平静地反驳。这是一场拉锯战,就看谁更占大义。叶黛暮比众臣更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她的政策明显更符合百姓的利益,哦,是符合寒门与普通百姓的生存之道。“或者,在座的诸卿有更好的标准。”
  “陛下,此事不可轻易妄断。应当从长计议。”徐劭源不顾与崔信修之间的争恶,反倒立即出来声援他。这倒是不难理解,谁叫徐家的祖宅正是处于汴州,宗田自然多数在汴州。这也是徐王两家在汴州争斗,最后却导致汴州一境全然崩溃倾倒的结果。
  若是真照他所说,从长计议,不花上个一旬功夫是难以有一个结论的。叶黛暮是绝不允许再让这些家伙拖沓一次的,再来这么一次,大魏危矣。她的性命绝不要毁在这群蠢货身上。
  “从长?从哪个长?长久到大魏亡国吗!荒谬。你们在意的不是大魏的百姓,也不是大魏的国运,更不是大魏的风骨,是你们自己!”叶黛暮拍案而起。
  “你们说什么妄断?你们听了吗,我的策略?你们不去想,不去查实,不去辩论,便以一个妄断就想要打发我。我是什么?是大魏的君主?不,不是,哪怕我是你们的马夫,你们都会问一问,这路该如何走,而不是将他束之高阁,自己去赶马车。在你们眼里,我不过是个黄毛丫头,不值得遵从,也不值得倾听。”
  “风过茂林,必取一叶。众言茂茂,必有一兴。你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难道真要等到临死之时,方才悔悟?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看看这大魏。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天佑,也不是五年前的常德,更不是去岁的衡安!现在是赤乐元年。而这大魏也不是你们可以歌舞升平,明争暗夺的平和盛世。汴州流民去岁便开始四处流浪,却至今不能安抚。梁国之兵驻守边邑,磨刀霍霍,魏却无将可挡。国库空虚,外敌四起,民怨不断。”
  “大魏休矣!”
  叶黛暮发自内心地呐喊,嗓音都被喊哑了。说完,她用力抓住案几的角,狠狠地将那尖锐之处戳进手心,剧烈的疼痛叫她清醒,也遏制了她发痒的喉咙。她想咳嗽,但是这个时候,绝对不是可以如此自由的时候。
  朝堂上一片寂静。叶黛暮知道只凭这么一点小手段就想镇住他们是不可能的。这些人中甚至有在诚敏帝时代上过朝,接受过那不可一世的女皇之威严。如她这般的,恐怕连毛毛雨也算不上吧。只是,叶黛暮不能退。再退,她身后便是万丈悬崖。
  众臣相视,不知也不敢作答。此话甚是诛心,比之刀剑而过之不及。但也不能不答。虽是今日之陛下,却还是一个布偶娃娃,受之柄制,太过可笑。不过是几句质问,又有何惧。徐劭源第一个站出来,高声辩驳。“陛下,此言太过。大魏享六百年之盛火,岂是几个小小的危难可以毁去的?”
  叶黛暮大笑。“小小的危难?那么我且问你,汴州多少百姓,一年多少税赋,又有多少粮产?你可知汴州一季之收,便可供我大魏九州之民饱腹一旬吗?你可知这汴州所处何方?失之,便失我大魏之兴茂。当年,武景帝以十万兵将战梁国三十万大军,血战三年拼死夺回,最后入那汴州府之时只余三千旧人,其余皆战死沙场。她怎能想到,等她百年之后,只因几张利嘴,便失之全境。”
  “只是税赋之事,乃是国之命脉。陛下,已知国库空虚,怎可轻易许诺减免税赋?”户部尚书王谦之还是站出来了。他一向与那徐劭源对立,凡是对方赞同,他必反对。此事却关乎大局,若是站于陛下一边,必伤王姓之利,不可为,不可为。
  “若无民,国又何存?国库空虚,可令寻良计。开源节流,凡是可为之策,便可试之。库仓可等,然,百姓不候。民若水,国若舟。水若覆舟,水犹存,舟不复。民心失之,难回啊。不为民为国,要这国库何用?”叶黛暮忍住自己想要支撑的念头,将案几的手收了回来,她不能示弱,她只能撑下去。她挺直了臂膀,如一棵青松傲然屹立在这高台之上。
  手心已然全是汗水了,叶黛暮几乎不敢碰触自己的下裳,生怕在浅红上染出水渍。那便太过可笑了。但是很快地叶黛暮连注意此的精力也没有了。
  “陛下圣心仁德,是为百姓所虑。然,陛下对国事知之甚少,若是以旁人只言片语便擅改国策,只恐不妥。”
  叶黛暮眯起眼睛,心叹:来得正好。

  ☆、第壹佰捌拾玖章 锋芒毕露

  叶黛暮冷笑道。“哦……你说朕国事知之甚少。那好,何处之事,朕不知。若我有你禀而不闻之事,我便听你一言。如何?问!”
  斐济本只是顺应潮流出来辩了一句,没想到被叶黛暮抓个正着。她花了一年的功夫去学,几乎日夜不歇,哪怕她没有全部精进,也知一二。她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绝不允许他一句知之甚少便全盘否定。既然你们要考,便考个痛快。
  “那臣却之不恭了。”斐济思考片刻,在众臣的目光之下只好做了这发问的第一人。“陛下,臣乃刑部尚书,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句覆、关禁之政令,臣之所问也与律法有关。敢问陛下,我大魏律法分多少种?”
  “四种,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之法典;令是所用之制的条款;格是对其他三种的补充与汇编;式则是行事之法。另律有五刑,笞、杖、徒、流、死。重罪有十恶之条:谋反、谋大逆、谋叛、不道、不大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我如此答,算是回了你的问题吗?”叶黛暮知道这不过是开胃小菜,聚精会神地等待接下来的难题。
  斐济愣了神。他不过是简单一问,虽后面未准备更为艰难之问题来刁难女皇,但也未曾想对方竟对律法知之不浅。他本来便是抛砖引玉,故而微笑道。“是的,陛下,未疏忽刑律,臣深感欣慰。”说罢,便退了回去。
  他的这一举动,倒是叫叶黛暮惊讶了一下。他竟然没有提什么冷僻的问题,也是稀奇。但是若所有人都如此,那可就不妙了。叶黛暮立即在心里拼命地思考对策。糟糕,这可不在老师的预测之中啊。这时,户部尚书王谦之站了出来,拱手行礼,问。“臣也来一试。敢问陛下,可知户部有何职责?”
  叶黛暮忍怒,压制着回答。“户部,掌天下土地、百姓、钱谷之政、贡赋之差。以鳞黄为据,点数百姓;以开荒为途,安置流民;以富庶为源,蠲免贫瘠。另有抚恤灾情,救济老幼,赏赞功勋,权量市籴,评估物价,支给百官俸禄。王尚书可有其他疑问?”
  “陛下既已知我户部之责,臣没有其他疑问。”王尚书说完,退回队伍里去了。这是在向她示威,这等减免税赋,抚恤百姓之事应是他户部之责,若是由她来做,未免管得太宽。然而叶黛暮却不会再为他的恼怒而羞赧,她想做的,他就是用刀子拦,她也绝不罢手。
  “吏部之事,陛下应当清楚吧。臣倒是无话可问了。”徐劭源站出来,漫不经心地说。但这一句话,却着实点燃了叶黛暮的怒火。
  这群老匹夫,欺她年幼,竟敢如此蔑视于她,甚至都不与她正面相辩。尽是拿这些愚蠢的浅显的问题来问,仿若是生怕她答不上来。不行,这样,这场辩论便是白费功夫,她精心准备了如此之久,不是要让他们不痛不痒,简单地蒙混过去的。她非要让他们正视自己不可。
  “那么你们呢?”叶黛暮已经维持不住自己的平静了。她知道自己不能让怒火冲破头脑,那会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她不能让暴怒毁了这次机会。冷静,冷静。叶黛暮攥紧了手腕上的六道木,念了几遍六字箴言,才堪堪克制住自己想要掀桌怒吼的欲望。
  “臣等无话可问。”众臣行礼,低头,不与叶黛暮直视。若是换其他,真的年幼的少年,也许会被他们哄骗蒙蔽,自以为胜利,洋洋得意地偃旗息鼓,不再追究下去。然而他们面对的不是其他人,而是叶黛暮。
  心中巨大的怒气已经冲破了她的胸腔,仿若一柄利剑刺破了她肺囊,叫她每一次呼吸都如同被烈火灼烧。叶黛暮发指眦裂。“那好。既然你们无话可问,那朕倒是有些问题要需要诸卿解答。”
  “刑部,失察何罪?”叶黛暮短短四个字,便叫刑部尚书斐济顿时汗如雨下。失察二字直指那吏部,言之便是要得罪徐尚书,不言便是失职,着实进退两难。
  叶黛暮不等他回答,接着转头问。“户部,流民何在?”
  这回轮到户部尚书王谦之冒冷汗了。他问女皇户部职责,女皇反过来质问他,流民之失是何故,而身负安抚流民之责的户部又做了什么。这是明晃晃的失职之问。他也答不上来了,几番挣扎,仍是一室沉默。
  叶黛暮也不要他的回答,接着望向吏部。“吏部,良臣何为?”
  也是这短短四个字,惊得徐劭源面色如土。而不仅是吏部,此问乃是对在座所有的官员的质问。良臣何为?何有良臣?良臣为何?这是对所有臣子的质问。无人不心惊。这还是那位他们眼见着登上王座仍然稚嫩得撑不起冕冠的女皇吗,还是那个连年号也干预不了的傀儡皇帝吗?
  不,不是了。而这答案正是叫他们心里掀起骇浪惊涛的真正原因。他们之中有人无意地抬头望向那高台,玄衣珠帘,鹰扬虎视,静若远山,动如洪流,形气吞山河之势,现日月争辉之光,此乃帝王之相。
  “陛下,恕罪。”
  不知是何人先跪下的,但是等反应过来之时,整座大殿便只剩下高台上的一人还站立着,宛若一杆旗帜,无风自扬。叩拜,行礼,既已沉沦,无有往复。
  叶黛暮此时只能听见耳畔连绵不绝的回音,她茫然地望着底下,眼前已经一片漆黑了。她早就失了全部的力气,然而至今还是那样挺拔地站立着,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站在那里。她只知道,胜了。
  此刻的胜利不只是属于她一人,也不只属于这王位,属于太多站在她背后的人了。
  叶黛暮当然不可能事事皆明。只是挑了其中重要且热切的关键熟记下来。这挑选的事情可是累了几十个有识之士,加上老师谢璋整整一旬日以继夜地努力才筛选出来的,不说全部都笼络进去了,起码十之八九还是有的。至于其他的部分,若是他们挑了冷僻之事来问,叶黛暮刚好回一句,在座有几人可知?若是没有几人见过的,那自然更好,可质问他是否禀报通传,入案留档。这场众目睽睽之下的质询,其实早就被安排好了足够的对策。
  这世上绝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一场高潮都早已被奠定。而这一场,不知累积了多少人的血泪,多少人的期盼。
  叶黛暮微仰起头,不叫热泪从酸胀的眼眶中落下,欣然一笑。
  她不负所望啊。

  ☆、第壹佰玖拾章 与天斗,其乐无穷

  良臣何为?但若臣不臣,君不君,此话又犹如空响,彻骨而不入心。这大魏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大魏了,若不如此,宣齐帝的三子四女就不会死得一干二净了。且不提那些在王位斗争中失败的人,就说那胜券在握的三公主。她竟然是在登基前得病而死,其中内情细想便叫人毛骨悚然。
  王台之下,皆为魏臣。可他们还算是臣吗?杀起皇帝、储君、皇嗣,眼也不眨。笑谈之间便是腥风血雨。叶黛暮在御花园找到血迹斑斑的瓷片之时,便想到此处。她的父亲,敦诚帝大概也是被不满其政的大臣杀死的吧。
  敦诚帝为王爷时,既无封地也无政绩,连诗书礼乐也无一出名,唯一被人津津乐道的不过是他的风流韵事。冲冠一怒为红颜,竟抛弃了江山王位,荣华富贵,这样惊天动地的笑话,大概再过上几百年也不会被人忘记吧。
  而作为这一桩笑话的成果之一,叶黛暮却只感到了悲凉。难道真的是天命不可违?
  她什么时候会死呢?这些跪在台下,叩拜她的大臣们心里大概已经向她,举起了那柄饮血的屠刀。那刀子杀过太多的显贵,她的伯父、她的父亲、她的祖先,而她不过是其中最弱小的一个吧。她所面对的是盘恒在大魏六百年历史,不,是这片大地上几千年的姓氏血脉之联盟啊,在这国家之中盘根错节的绝对势力。
  所能预见之未来,皆为黑洞。她不过是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叶浮萍,无根无脉,上不着天,下不落地,漂浮茫然,毫无生机。怎么能不心生绝望?
  但是现在,起码是现在,她可以做些什么了。不管他们是不是表面的恭敬,哪怕是用她的血肉去填,也要在这墙上撕开一道口子。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大概是蝼蚁将死之时微不足道的挣扎吧。
  “户部统计文书,将免除之税赋汇集,呈于我。吏部辅助。若有纰漏、疏忽,百官同奏。”叶黛暮含着那一股不平之意,支撑着已经颤抖得身体牢牢伫立在王台之上。“退下吧。”
  众臣退下,大殿空荡荡的。
  卢淑慎在旁已经等候多时,一见如此,再不顾身份等级,冲上殿去。叶黛暮已经感觉不到了,她连半声也应不出来,眼前漆黑不能视物,四肢麻木不能动弹。卢淑慎赶紧扶住她,而叶黛暮一旦感受半分的力量可依靠,便顿时失了骨,滑倒在地。“陛下——”
  叶黛暮胸口发闷,如有巨石堵塞其中,她喘不上气来,手指拼命地抓住卢淑慎的手臂。卢淑慎冲着侍女们嘶吼。“快去唤太医,快!”
  不行,不可以。叶黛暮撑着的那口气,又翻涌上来。她狠吐一口闷气,用力之猛以至面目狰狞。“不可!回去。朕无碍。”言罢,吐血不止,立时昏倒过去,不省人事。众人惊恐万状。
  “卢大人,这太医……”青盏出声。
  卢淑慎抱住陛下,声音颤抖。“不唤。回去,唤御辇。将陛下带回去。派人唤姜瑛将军。”
  “可、可陛下呕血了啊。”青盏捏着帕子擦拭的手已经抖颤如草。
  “噤声。回去。”卢淑慎含泪训斥。“陛下之言,才是我等行事标彰。除此之外,皆为虚妄。”
  晃动的轿辇,第一次如此牵动众人的心。陛下,真的已经是陛下了。她们之中,有孤傲冷漠之人,有善言闻讯之人,有私藏别心之人,然而此刻她们大概只有一个名字,陛下之人。这是多么荣耀的名字。
  语嫣候在殿内等陛下回来,正在准备消暑的酸梅汤。门外急匆匆地冲进来的众人一把将她扛了出去,叫她慌乱不已。众人神色慌张,且多数连话也说不出了。语嫣还未问出什么,便被带到了陛下面前,一见陛下,连她也顿时失了言语。玄色的冕服被鲜血染红,此时都已经凝固了。
  “语嫣,快给陛下诊脉。剩下的人去准备膏药、被褥、汤水。”卢淑慎的下唇都已经被咬破了,她是其中唯一一个还能保持镇定的人。守在一旁替陛下擦拭的青盏已经吓得手脚发软,脸色惨白。
  这种情况叫人如何冷静。陛下不就是如平日一般去上个早朝吗?出门前甚至还在撒娇说想吃酸梅汁啊,怎会如此。语嫣摸向叶黛暮的手腕,拼尽全力才不让自己的恐惧伤到陛下。脉搏跳得有些太快了。语嫣尽力去判断,然而慌乱的头脑还是令她一时察觉不出原因。
  不可以。语嫣狠狠掐了自己一把,这才稍微镇静一点。她仔细地诊脉。围着的众人都害怕得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打扰到她的诊断。
  “陛下,恐怕是大怒大喜导致的。但是妾的医术并不高明,还是要请常太医来诊断才好。太医怎么还不来呢?“语嫣好不容易诊断出来了,却不自信。陛下的症状也太过严重了些,叫人不得不担忧啊。若是病症不对,下的药自然不对,恐还会加剧病情啊。“妾去催催。”
  “不能去。快告诉姜瑛将军,将殿中所有人都拦住,如果任何人胆敢出这殿一步,视同刺客,就地格杀。另外,派人去寻谢公子,请他速速回来。”卢淑慎此时的表情已如深渊恶鬼一般狰狞。陛下的心血,决不能白费。卢淑慎咬牙,撑起了叶黛暮,猛掐她的人中。“陛下,陛下,醒醒。您必须要自己走出去。”
  叶黛暮有了一些感觉,卢淑慎努力地唤她,直至她睁开双眼。“快去拿陛下的常服,就说是陛下喝水湿了衣裳要更换。拿熏香来。”卢淑慎见状立即替叶黛暮更衣,将沾了血迹的衣服递给青盏,说。“此物不能再被人看见。你速速销毁。”
  “不可。卢大人,这等冕服皆记录在册,若是轻易损毁易会遭人生疑,恐生事端。”青盏终于镇静下来,细细思索,拿起浓茶泼了上去,遮掩衣裳的血迹,又揉做一团,抱在怀中。“妾会亲自洗净,若是还留有血渍,卢大人再想个法子毁去吧。”
  “此计甚好。但切记不可让旁人知晓。”卢淑慎扶起叶黛暮,尽力支撑她,但又要装作并未使力,一时之间竟还出不去。叶黛暮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实在是一看便知其体虚。这可如何是好。还是青盏想了主意,取了胭脂粉黛相饰,这才堪堪掩饰过去。
  叶黛暮仍然是头晕目眩,但她深知若是此时透露自己的弱势,今日早朝的一番激辩便全然白费了。她必须要自己走出去,这是一场战斗,她与自己的战斗,与这贼老天的战斗。御辇的帘子被掀开了,猛烈的日光刺得众人的眼睛不由落泪,除了叶黛暮。
  此时不能视物大概也算是一项好处了。叶黛暮面不改色地在卢淑慎的搀扶之下,踩中轿凳,安全下了马车。这是第一个难关,卢淑慎情不自禁地轻嘘了一口气。但是叶黛暮没有松气。接下去的每一步都是一场炼狱,她双腿无力,此时全靠卢淑慎撑着才没滑倒在地。但是接下来的路只能她自己走。
  叶黛暮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如此演技精湛,哪怕已经痛到心脏快停顿,也没有在脸上表现出半分。她走的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尖上一般。不由地自嘲,没有美人鱼的绝色美貌,如此矫情也是够了。如果能换,叶黛暮宁肯受刀剑之痛也不想要这种五脏六腑皆剧痛不止的内伤。
  听音辨位,叶黛暮一直以为是江湖中的神技呢,没想都不过是为难之时练就的保命之道。现如今,她已经很熟稔了。只要听前方带路人的脚步,便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叶黛暮忍不住笑,说不准自己这样也算是女侠了呢。这么一分神,似乎连疼痛也缓解了一二。
  未来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起码去年这个时候,她绝猜不到现在的自己会如此的勇敢。她在柴房痛哭流涕,哀求姜瑛不要将自己杀死的那副蠢样子,至今也不能忘记半分。那时候她以为身披铠甲的姜瑛是徐婉清派来杀她的。而如今。
  “恭迎陛下。”那是铠甲与地面碰撞的响声。
  “将军请起。”叶黛暮伸手去扶他,不如说是他接过叶黛暮的手给了她一个支点,不叫她在半途便倒下。姜瑛装作有密保要禀告,一路凑在叶黛暮身边,实则是用披风遮挡,暗中支撑叶黛暮。
  “陛下,还有几步便到了。”姜瑛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叫叶黛暮不由地想到他曾对她说过的话。
  我不是来杀您的,我从此刻起,我是您的护卫。
  骗子!
  叶黛暮忍笑。“骗子,将军这是在让我望梅止渴吗?将军的几步,够我走上很长一段路了。”
  你不仅是我的护卫,你还是镇守我的绝世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