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子妃她有点怂-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兰看到剪春,眼圈微红,主仆俩心情沉重,交换了一个绝望的眼神。
  杜岩挑了挑眉头,别人家要是出了个皇太子妃,那必定是人人喜气盈腮。泼天的富贵近在眼前,怎么贺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三小姐这是被册封为皇太子妃了,又不是要去送死。
  而且皇太子多喜欢太子妃呀,病成那样了还强撑着奔走于仁寿宫和乾清宫,只为了赶在郑贵妃插手之前定下婚事,东宫近侍从未见过皇太子对一个人这么上心。
  杜岩不明白金兰为什么满面愁容,只当她年纪小害怕和家人分离。太子俊秀儒雅,暗暗爱慕他的女子不知凡几,等册封太子妃的消息传开,不知道有多少宫人会肝肠寸断。太子妃只和皇太子匆匆见了一面,等她和太子成了亲,自然会明白太子的好。
  ……
  昨晚皇太子朱瑄在瑞仙堂见过嘉平帝以后,嘉平帝立刻派人去值房宣掌印太监钱兴,要钱兴代他拟册封旨。
  东宫内官心中一紧:司礼监掌印太监钱兴是郑贵妃的人,文书房唯钱兴马首是瞻,钱兴知道这事,肯定会横加阻挠。
  朱瑄似乎早就料到会如此,并不慌忙。
  过了一会儿,宫人来报,钱兴下午接到一份密报,出宫去了。
  嘉平帝不想让朱瑄等到第二天,闻言想了想,问宫人:“罗云瑾在不在值房?”
  宫人回说在。
  嘉平帝笑道:“他的字丰润劲秀,写得最好,让他拟旨罢。”
  东宫内官心有所觉,看着朱瑄的目光满是敬畏。
  本朝宦官制度成熟,外有文官集团,内有宦官机构,嘉平帝懒怠政务,经常十天半个月不上朝,国事全部交给亲信太监打理,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局面。朝堂有翰林院,有内阁,有首辅、次辅,内宫有相对应的文书房,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其中掌印太监有“内相”之称,相当于内阁首辅,秉笔太监则类似于次辅。
  掌印太监钱兴出自郑贵妃的昭德宫,深受嘉平帝信任,遍植党羽,权倾一时,司礼监在他的严密控制之下,六名秉笔太监有五名是他亲自提拔的,唯有罗云瑾是个例外。钱兴曾多次以金银财宝、美人珠玉拉拢罗云瑾,罗云瑾不为所动。
  怎么就这么巧,今晚在值房值班的太监刚好是罗云瑾呢?除了他,其他人都是钱兴的心腹,只有他不会向郑贵妃告密!
  这都是太子安排好的。
  太子果然深谋远虑。
  内官心中又是佩服又是疑惑:罗云瑾刚被太子打了一巴掌,难道一点都不记恨太子?
  罗云瑾还真不恨太子,很快拟好了旨,他才华横溢,下笔不过一挥而就的事。
  郑贵妃在宫中不得人心,加上朱瑄提前布置,没人敢去昭德宫报信。
  翌日,杜岩请来太医为朱瑄看诊,朱瑄随意敷衍几句,让人送走太医,去仁寿宫拜见周太后。
  周太后在春宴上被郑贵妃当众讽刺了几句,气得一夜没睡好,听宫人说朱瑄拜见,立刻宣他进去。
  “你昨天怎么提前走了?我正要让你见见胡家小娘子。”
  朱瑄给周太后请安,直接道:“皇祖母,父皇已经为我指定了正妃。”
  周太后吃了一惊,脸色陡然一厉,“是谁?是不是宋宛?一定是那个妖货说了什么……”
  朱瑄不置可否。
  周太后越想越气,宫人忙在一旁劝解:“老娘娘想开些,别气坏了身子。”
  “我能不气吗?他事事都听那个妖货摆布,家事国事,什么都听妖货的,他可是皇帝啊!江山社稷,民生国本,他都不要了!”
  周太后大怒,宫人不敢多说。
  朱瑄面色沉静,等周太后骂完郑贵妃,才道:“皇祖母,正妃并不是宋氏。”
  周太后一愣。
  朱瑄道:“父皇确实有意册封宋氏为正妃,儿臣拦阻不得,只能另外择一良家女,万幸父皇同意了。她不是入选秀女。”
  周太后此生最厌恶的人就是郑贵妃。昨天春宴过后,她知道只要郑贵妃不点头,自己选中的胡广薇就不可能被册封为正妃,心中十分气恼,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让胡广薇当太子良娣。朱瑄过来请安,告诉她正妃人选已定,她猜正妃是宋宛,惊怒交加,差点一口气接不上来,又听朱瑄说正妃不是宋宛,立刻转怒为喜:不管是哪家小娘子,只要不是郑贵妃的人就行了!
  “是哪家小娘子?人品如何?相貌如何?”
  朱瑄顿了一下,仿佛有几分忸怩似的,慢慢说:“等皇祖母见过就知道了,她年纪小,人有些腼腆,进了宫以后还得劳烦皇祖母照拂她。”
  周太后挑了挑眉,听朱瑄话里的意思,人是他自己相中的?
  她思忖片刻,笑着点点头:“你自己喜欢最好。”
  周太后更希望胡广薇可以当太子妃,但郑贵妃不会同意,而且孙子朱瑄和她算不上亲近,她不想重蹈覆辙和孙子疏远。朱瑄平时不多话,一旦开口,那就是心里认定了,她这个老太婆何苦再做恶人?
  只要是郑贵妃的敌人,周太后都以拉拢为主。朱瑄和郑贵妃势如水火,正是她最需要的盟友。
  周太后拿定主意,提醒朱瑄:“早些把事情定下,别让妖货听到风声。”
  朱瑄答应一声。
  周太后从朱瑄脸上看出几分喜色,暗暗纳罕:朱瑄在郑贵妃的阴影下长大,日日如履薄冰,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性子,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看着和平时没什么不同,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时候是没办法掩饰的。
  可见他是真高兴。
  ……
  礼仪房早就按着朱瑄的指示准备好了相应文书,内阁大臣也接到密报知道郑贵妃想把宋宛塞进东宫,周太后传信给礼部尚书要他预备好册立皇太子妃的典礼,嘉平帝心中有愧催促宗人府加快动作,另有几批人马已经悄悄赶往湖广江夏……
  在朱瑄的周密安排下,各方人马出于不同的目的彼此心照不宣地在短短几个时辰之内确定了太子妃的人选,而昭德宫的郑贵妃对此一无所知,被瞒得风雨不透。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下人:老爷啊,枝玉小姐入选秀女啦!
  贺老爷夫妇:荣华富贵近在眼前!赶紧进京享福去!
  下人:老爷啊,三小姐当上太子妃啦!
  贺老爷夫妇:赶紧雇船回老家,立刻,马上!


第12章 暮雪寒禽
  回宫复命的路上,杜岩得意洋洋地对身边人道:“我们出来走这一趟,昭德宫那边还蒙在鼓里呢!”
  嘉平帝专宠郑贵妃,为她不惜连废两任皇后。郑贵妃嚣张跋扈,不仅害死了皇太子朱瑄的生母和多名东宫内官,还多次加害于朱瑄本人,东宫和昭德宫势不两立。
  当年郑贵妃千方百计阻碍朱瑄出阁读书,嘉平帝听之由之,导致八岁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朱瑄直到十三岁那年才摸到书本,正式接受储君教育。如今朱瑄长大成人,郑贵妃又对他立妃的事指手画脚,妄图控制东宫,如果真让郑贵妃得逞,以后东宫近侍哪有好日子过?
  今天太子正妃的人选总算是定下来了,是太子自己挑中的人,东宫近侍放下心中大石,有说有笑地进了皇城。
  一名内官斜眼看落在后面的罗云瑾,朝杜岩努努嘴,“他是怎么回事?”
  杜岩瞳孔一缩,敛容正色,道:“千岁爷得娶佳人,我们心里高兴,嘴巴一时放肆了点也不打紧,其他的事就不是我们能随便议论的。你只要记得罗统领是千岁爷的人就行了,打探那么多做什么?”
  几名内官忙恭敬点头应是。
  气氛僵持,杜岩不再开口说话。
  罗云瑾和他们同路,他也是阉人,但从不和一般内官来往,举止风度有儒士风采,文官那边瞧不起他,内官这边也嫌他清高,他两边不讨好,不过嘉平帝爱惜他的才华,很器重他。
  杜岩是几年前拨到东宫伺候的,他听人说过,罗云瑾欠太子一条命。
  罗云瑾曾在教坊司待过,后来入宫被分去直殿监当差,直殿监掌管殿庭廊庑洒扫之事,是十二监中“最劳苦冷局”,不仅是个苦差事,还没有晋升的可能。
  若不是太子朱瑄慧眼识珠推荐罗云瑾去内书堂读书,他这辈子就是扫地的命。
  内学堂的学制没有定例,罗云瑾在内书堂待了两年多,他的老师是位一心“化宦为儒”的老翰林,据说教得很用心,罗云瑾本人天性聪明,很快脱颖而出,拨付司礼监文书房任职。
  内官的文书房相当于前朝文官的翰林院,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内阁重臣几乎都是翰林出身,同样的,有内书堂、文书房经历的内官才能最终进入权力中枢,成为司礼监掌印和秉笔。
  可以说没有太子就没有现在的罗云瑾。
  杜岩一直很好奇太子和罗云瑾之间的关系。
  说太子是罗云瑾的恩人吧,没见罗云瑾对太子表过忠心。说罗云瑾忘恩负义吧,每次司礼监那边想加害太子,罗云瑾总会有意无意给东宫报信。
  两人似敌非敌,似友非友。
  也许这是太子掩人耳目的手段?
  杜岩回想今天早些时候的事,心中暗暗揣度。
  ……
  早上从仁寿宫出来以后,朱瑄并没有松懈,立刻召见杜岩这些近侍。
  出于对郑贵妃的憎恶,为了给郑贵妃添堵,知情的人明里暗里帮朱瑄隐瞒,众人拾柴火焰高,太子妃的册封紧锣密鼓、一丝不紊地进行着。
  朱瑄瞒得太好,连东宫属臣也是突然间接到的消息。
  本朝建立有完善的储君制度,詹事府,左、右春坊都是辅导太子的机构。
  嘉平帝和郑贵妃对朱瑄防备很深,因怕朱瑄和朝臣来往密切建立起私交,嘉平帝决定将詹事府和其下的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所属各官和朱瑄彻底剥离开来。嘉平二十三年,嘉平帝刚刚答应朝臣让朱瑄出阁读书,转眼就在内阁元辅的建议下钦点了几位朝中大臣出任东宫讲读官,这几位讲读官大多是靠混资历升迁上来的老臣,个个身负真才实学,但不通世情,没什么政治野心,在朝中也没什么交好的僚属。
  詹事府本是为服务东宫而设的,郑贵妃和内阁元辅怕朱瑄成长得过快,想出了这么个拖延的法子。从此詹事府不再负责管理东宫事务,形同虚设,成了翰林院官员考满迁转的清闲衙门。
  仅有的东宫属臣不过是几名专门负责刊辑图书的年轻官员,消息不通,得知朱瑄已经定下正妃人选,急忙求见。
  当时朱瑄正在书阁交代杜岩他们去贺家宣读旨意。
  年轻的洗马进了书阁,激动得声音直抖:“胡氏女家学渊源,稳重端庄,而且她的姐姐是太后宫中女官,胡司正在宫中经营多年,不可小觑,殿下为何不选胡氏女为正妃?”
  娶胡广薇不仅代表可以笼络她的姐姐,还能示好于周太后,如此一来东宫和仁寿宫能形成最稳定的同盟关系。
  朱瑄不予理睬,眼神示意宫人。
  宫人应喏,取来挑竿,站在窗前光线明亮的地方,徐徐展开一幅画。
  洗马脸上讪讪,自知失态,默默退到一旁。
  屋中众人只当没看见一脸尴尬的洗马,都去看挑竿上挂着的画。只见画里大雪纷飞,几枝荆棘枝和翠竹从峭壁伸展而出,竹叶上落满积雪,一对黄尾鸲歇在荆棘树枝上,相互依偎着取暖。
  画中一副凄冷隆冬酷寒景象,但那对亲亲热热靠在一起的鸟儿圆滚滚的,羽毛蓬松,娇憨可爱,并无一点萧瑟之意,相反满是活泼生意。
  杜岩也是内书堂出身,当时内书堂的老师是声名赫赫的大才子——嘉平二十二年的状元谢骞。他师承谢骞,虽然才学平庸,远不如博通书史的罗云瑾,但于书画上颇有心得,一眼就认出眼前这幅画乃太子朱瑄亲笔所作,临摹自南宋马麟的《暮雪寒禽图》。原画是册页,现今保存在仁智殿库房中。
  他们不是在讨论太子妃么?太子给他们看这幅画是什么意思?
  杜岩脑子飞快转动,身为东宫近侍,若能成为太子最重用的人,以后执掌司礼监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想要得到太子的重用,必须比其他人更快领会太子的心思。
  他仔细观察挑杆上的那幅画。
  笔触灵动,姿态如生,毫无匠气,不像是平时临摹所作,整幅画透着挥洒自如的自信从容,可见太子下笔时心情一定很好。
  太子性格沉静,什么时候活泼开朗过?
  杜岩心里隐隐有了一个猜测,犹豫了片刻,手心微微汗湿,出列笑着道:“奴斗胆一言,胡氏女虽好,终究和仁寿宫牵扯太深。”
  满室寂静。
  众人大气不敢出一声。
  杜岩也是屏息凝神,汗出如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沉默中,朱瑄淡淡扫杜岩一眼,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但屋里众人都知道杜岩赌对了。
  气氛重新变得平和。
  杜岩松了口气,这才发觉后背衣衫已经湿透。
  洗马听了杜岩的话,低头沉思,良久,脸上闪过一抹羞愤交加的神色:他乃进士出身,诗书满腹,然而身为东宫属官的他总是被朱瑄身边的内官比下去,长此以往朱瑄肯定会越来越亲近内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屋中众人都不是傻子,转念间都听懂了杜岩话里的暗示。
  太子用一幅画展示了他绝不会娶胡广薇的决心。他想娶的不仅是一个可以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还必须是他心爱之人,鸟儿相互依偎象征夫妻的亲密恩爱,白头偕老,他已经找到那个人了。胡广薇是周太后挑中的,太子并不喜欢。
  洗马仍然不想放弃:“殿下何必心急?这事可以徐徐图之,胡广薇确实是仁寿宫挑中的,但其人品端庄,家世清白,是正妃的不二之选,殿下真喜欢那个贺家小娘子,可以禀明太后,纳她为选侍。”
  太子选妃又没有明文规定只能选一个正妃,只要太子喜欢,一次性纳四五个美人并不算出格,太后她们盼着太子早日开枝散叶,肯定不会阻拦。
  在洗马看来,这事好办,二女一同入宫,让娴静稳重的胡广薇当正妃,太子心爱的贺家小娘子就纳为选侍,总之,先拉拢周太后对付郑贵妃再说。
  这才是深谋远虑的做法。
  但太子行事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不仅要娶贺阿妹,还坚持立贺阿妹当正妃,周太后挑中的胡广薇,郑贵妃看中的宋宛,他一个都不要!
  那之前千挑万选的胡广薇、宋宛等人怎么办?那些秀女可是经过选婚太监、太后和郑贵妃三方认可的。
  洗马一开口,杜岩心里暗笑,文官果然蠢,明知太子的心意还要说不中听的话。
  朱瑄背对着众人,目光落在自己昔年所作的那幅画上。
  “不错,此事本可以徐徐图之。”他一字字道,“但唯独这件事,孤想要确保万无一失。”
  “孤一刻都不想多等。”
  书阁内顿时鸦雀无声。
  料峭微风自半支起的轩窗拂入,挑竿上悬挂的《暮雪寒禽图》轻轻晃动,画轴发出窣窣细响。
  屋中几名心腹迟疑了一瞬,抬头四顾,互相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个个心头骇然。
  太子和当今圣上一样,幼时坎坷,吃了很多苦。父子俩年少时都朝不保夕,在阴影中苟延残喘。但和圣上懦弱、耽于享乐不同,太子为人谨慎,不是轻易放纵之人。
  这回太子却为了一个女人如此冲动。
  连储位都可以徐徐图之,一步一步来,对那个贺家小娘子却是志在必得,因为要确保万无一失而没有耐心去一步步筹谋,急急忙忙就要把人定下来,以至于顾不上强夺民妻可能引发的滔天非议,顾不上郑贵妃可能下手抓住把柄——太子爷这是宁愿冒着失去圣上信任的风险,也要纳贺氏为妃!
  不知道那个叫贺阿妹的民女有什么魔力,竟然能够让向来谨慎的太子失去理智分寸。
  近侍们满腹疑惑,不过他们没傻到像洗马那样表现出自己的反对。太子眼光长远,他想的事不是他们能懂的,他们也不用去懂,他们只要完成太子的指令就行了。
  众人告退出来,近侍围着杜岩一叠声追问:“贺家小姐莫非是天仙下凡不成?”
  皇太子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从他十二岁起郑贵妃就不断用美人来引诱太子,太子意志坚定,一概拒绝。
  不是美若天仙的女子,怎么可能迷惑太子?
  杜岩笑道:“千岁爷相中的,自然是才貌双绝的美人。”
  心里却暗暗想:贺家小姐标致倒是挺标致的,眉清目秀,明眸皓齿。
  他没敢仔细打量贺家小姐,只记得她皮肤很白,一双熟透了的甜杏一样的眼睛,青春年少的,水灵鲜嫩,第一眼不觉得惊艳,越看越觉得娇憨乖巧,就是举止不够大方,含羞带怯,为人很腼腆,一望而知是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小家碧玉。
  从气质上来说,胡广薇和宋宛,一个慧,一个雅,这位贺家三小姐呢,也许是甜?
  珠圆玉润,可不就像白糖玫瑰馅甜米糕么……
  杜岩突然皱了皱眉。
  太子那幅《暮雪寒禽》画上的一对鸟儿,一只黑背黄肚,另一只雪白圆胖、糯米团子一样的……怎么觉得有点像贺家小姐?
  他一时失笑,抬起头,发现阶前站着一个人。
  罗云瑾一身飞鱼服,身姿笔挺地站在那儿。
  杜岩愣住。
  不一会儿洗马垂头丧气地从书阁中出来,内官领着罗云瑾进去见朱瑄。
  一个时辰后,杜岩奉命往贺家去传旨,嘉平帝钦定的礼官正是罗云瑾。
  ……
  耳畔传来沉重的鼓声,近侍笑着和宫门前的禁卫打招呼。
  沉思中的杜岩遽然回过神,看一眼不远处的罗云瑾。
  从贺家出来以后,罗云瑾又恢复平时的暴戾阴沉,只有他的属下紧紧跟着他,其他内官恨不能离他越远越好。
  杜岩直觉罗云瑾肯定知道很多他们这些东宫近侍都不知道的事情,宫里老人说过,在去内书堂读书前,罗云瑾曾在东宫当过差。
  罗云瑾为什么要掳走贺小姐?太子当时人在西苑,听到消息立刻不管不顾赶出城去抢人,太子既然信任罗云瑾,为什么还要派人时刻监视他?
  这些谜团一直萦绕在杜岩心头,但他没有刻意去窥探,因为他知道想获得太子的信任不能有太重的好奇心。
  众人递交牙牌,陆续进入宫城。
  迎面一队年轻内官快步跑了过来,步履匆匆,形色仓皇。
  杜岩叫住领头的人:“这是做什么呢?”
  内官擦了把汗:“奉老娘娘懿旨,小的们要去通知各秀女家人来接秀女回家。”
  太后的动作倒是快,赐婚懿旨刚刚颁布,这就准备送秀女返乡了。
  杜岩记得金兰的妹妹也是秀女之一,“全都送回去吗?”
  内官摇摇头,“老娘娘把胡家小姐留下了,说是留在仁寿宫教养。”
  杜岩不动声色。
  周太后还不死心呐。
  作者有话要说:
  《暮雪寒禽》的作者可能不是南宋马麟,文里采用现有的说法。


第13章 心机
  锦衣缇骑听到杜岩和内官的对话,眼睛一亮,小声问罗云瑾:“统领,要不要派人护送贺家四小姐回家?”
  罗云瑾眉峰微皱,“关我何事?”
  下属嘴角一抽,只能明说:“统领,您前儿个得罪了太子妃,这正好是示好的好机会……”
  罗云瑾一脸冷淡:“与我无干。”
  下属暗叹一声,不说话了。
  统领还真是六亲不认,既不结交同僚,也不巴结宫中贵人,明明是东宫旧人却从不讨好太子,还好死不死差点抢了太子妃,这世上好像就没有他怕得罪的人。偏偏他很得嘉平帝的赏识,旁人再嫉妒也没法子。文官清高,那不稀奇,他们就喜欢卖弄名声,统领一个阉人怎么也一身书生孤傲气?
  一定是在内书堂读书的时候被老翰林教坏了!
  罗云瑾不想管贺枝玉,杜岩却不得不管,“我去那边瞧瞧,罗统领先请了。”
  两人在宫门前分别,罗云瑾径直去东宫复命,他的下属等在外面,心情还算平静。
  昨天罗统领和皇太子当街起冲突,他的下属吓了个半死。
  虽说如今郑贵妃得宠,掌印太监和内阁元辅一内一外把持朝政,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但朝野有识之士十分推崇皇太子,嘉平帝在郑贵妃的怂恿下几度想要废掉太子,都被朝臣给硬怼回去了。只要太子一天不被废,他们就不能贸然得罪太子。
  今早随罗统领来东宫觐见皇太子,他们无不胆颤心惊。
  没想到皇太子并未惩治罗云瑾,还特地让他担任赐婚礼官!
  缇骑们暗暗松口气。
  皇太子果然如众人说的那样宽宏和气有肚量,罗统领差点抢了太子爷选中的太子妃,他竟然也不动怒。
  诚然,太子这么安排肯定也有警告罗统领的意思,但太子完全不必做到这个份上。太子之所以委任罗统领为赐婚使,还不是要让那些等着落井下石的人明白他绝不会因为此事和罗统领交恶,正好也给罗统领一个和太子妃娘家化干戈为玉帛的机会,免得太子妃耿耿于怀。
  太子这么煞费苦心地维护罗统领,可见罗统领荣宠不衰!
  他们这些当下属的自然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皆大欢喜。
  ……
  罗云瑾独自一人走进内殿。
  殿内空旷寂静,珠帘半卷,光线半明半暗,一股淡淡的水沉清香从掐丝珐琅昂首雁鸭香炉中喷吐而出,太子朱瑄坐在书案前看书,手边一盏碧莹莹的茶汤,屋中只有两名青衣内官远远地侍立在槅窗下。
  皇太子上午学《四书》经史,下午习骑射,晚上温习当日功课,每隔三天讲读官要抽背前几天学过的内容。朱瑄十三岁才出阁读书,这个年纪的少年很难定下心伏案苦读,朝臣担心朱瑄耽于玩乐荒废学业,好在他心性坚毅,每天五更天没亮就起床,梳洗过后便温习功课,等到巳时讲读官下朝赶去文华殿开始一天的早课,午饭后他自己在书阁练字、温书,夜里复习白天所学,日耕不辍,直到如今。
  过年时周太后在宫宴上随口说了句太子比去年清减了,郑贵妃立刻抓住机会劝嘉平帝取消皇太子的早课,“太子体弱多病,我听宫人说他每天五更就起来了,可怜见的,天天这么折腾,能不瘦么?”说着还掉了几滴眼泪。
  宴上的妃嫔、皇子公主们个个面无表情,郑贵妃心疼皇太子,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然而嘉平帝的反应再一次刷新了众人对他智商的预估,他居然答应了。
  周太后气得面色青紫,朱瑄没说什么。第二天正直的朝臣立刻上疏大骂郑贵妃,奏疏经六科廊房传抄发布,传遍整个京城,民间议论纷纷,嘉平帝只得改口说年初事多这才罢了太子早课,等过了清明一定恢复。
  虽然这段时间讲读官不再到文华殿为朱瑄授课,但他依旧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寅时起床,亥时才睡下,手不释卷,焚膏继晷,一天只睡两个时辰。
  唯一能打乱他日常作息的例外就是这两天册立太子妃一事。
  ……
  妖娆的夕光透过冰裂纹槅窗照进屋中,漫过重重泥金山水大屏风,陡然变得幽暗,朱瑄身笼幽光,脸庞一半在明,一半在暗。
  罗云瑾自负能看懂人心,但有时候他也分不清朱瑄到底真的表里如一、温文醇厚还是杀机隐伏。朱瑄的病不是装出来的,他确实娇弱,平时待人宽和,从未发作过身边内官,但他下手除掉郑贵妃安插在东宫的耳目时的手段也是真的阴狠毒辣。
  他孱弱病体之下的仁厚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
  罗云瑾曾在东宫侍候,了解皇太子朱瑄的身世。
  朱瑄和当今嘉平帝一样,在幼时经历了许多坎坷,虽为储君却朝不保夕,身边仆从连续遇害。
  因为年少时的阴影,长成后的嘉平帝性格懦弱,很容易被人蒙蔽,而且好逸恶劳,一被引诱便沉溺美色,纵情享乐,荒废朝政。他也是正式受过储君教育的人,却眼界狭窄,行事小家子气,将家事和朝政大事混为一谈,屡屡为私事任意妄为,以至于和朝中大臣离心。
  让朝臣欣慰的是同样在困苦绝望中摸爬滚打长大的朱瑄并未继承他父亲的性格弱点,他少年老成,秉性温和,柔中带刚。虽则这些年饱经世变,屡次险遭郑贵妃毒手,依旧不改温厚本性。朝中大臣最欣赏朱瑄的不是他超世绝伦的才学,而是他性格刚毅,为人谦逊,逆境中依然保持本心。
  不像他老子那么不负责任。
  从嘉平帝的祖父起至今,朝廷动荡不安,宫廷几度生变,几代帝王一个比一个奇葩。朝臣们心都操碎了也没法劝谏嘉平帝洗心革面当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只能把希望放在朱瑄身上。
  储君可以才华平庸。
  公认的明君仁宗就是个庸才,亲爹给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资质驽钝”,连他儿子都看不起他,嫌他“软弱如小女子”。但仁宗登基后却能善用人才,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有足够的肚量来面对朝臣的批评,他深知自己的不足,非常善于纳谏,糊涂时也会犯错误,但大多数能在朝臣的规劝下及时改正,而且绝不会迁怒于大臣。因此大臣勇于指出他为政的错误,朝中气象清明。
  仁宗在位期间,朝政稳定,国家富足。
  朝臣从朱瑄身上看到了几分仁宗的品格。他勤于律己,宽容仁厚,是儒臣心目中完美的储君人选。
  ……
  这些年郑贵妃一派的人时常向嘉平帝进谗言,说朱瑄面慈心狠,表里不一,故意装作仁慈大度来博取朝臣的支持,别有居心。
  罗云瑾也怀疑朱瑄和光同尘,故意隐藏真实性情。
  尤其是朱瑄昨天为了贺金兰当众打他一巴掌时,他能感受到那一瞬间朱瑄身上爆发出的刻骨恨意和森然的阴戾。
  人都有弱点,有私心贪欲。
  朱瑄不是完人,也会有冲动莽撞、克制不住的时候。
  仁厚的千岁爷,未必不会动杀心。
  自己差一点就能让他们擦肩而过。
  这一生,不复相见。
  罗云瑾嘴角微微勾了一下,双眼赤红。
  然而这样剜心刺骨的恨,朱瑄也仅仅只是失态了那么一瞬而已。
  不过短短两天,毁陈贺两家信物,御前请婚,婉拒秀女,请周太后赐婚,预备文书典礼,在宫中郑贵妃、朝中郑元辅、司礼监钱兴和六部大臣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快刀斩乱麻,化被动为主动,将贺金兰揽入他的羽翼之下。这会即使郑贵妃和郑元辅他们听到消息也不可能再出什么变故,在朝在野的各方势力全部云里雾里,调查贺家背景的人手还没出动,朱瑄早已经以万钧之势清除一切可能阻挡他意志的障碍。
  悄无声息,雷厉风行。
  这些年锋芒尽敛、从不与人相争的皇太子,头一次展露他身为储君的雷霆手段。
  冷静得可怖。
  连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