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子妃她有点怂-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笑着道:“为夫的学问比不上女官么?”
  金兰捧着书,学着外边文臣的话道:“殿下身为储君,乃天下之大本也,能得殿下亲身教授,小女子铭感五内……”说着一笑,“你每天只睡两个时辰,重开早课以后又得天天五更起身……我怕你忙不过来,就别管我了。”
  朱瑄扣住她拿书的手,站在她背后,下巴搁在她肩膀上,把她整个拢进怀里,握着她的手指翻开书。
  “你的事不是忙……”
  他握着她的手,手心干燥温暖。金兰坐在椅子上,听他在耳边轻声呢喃,心跳得有点快。
  今天她看的刚好是本杂书《算法统宗》。
  她问:“五哥连珠算也懂么?”
  他到底学了多少东西?
  朱瑄一笑,“不敢叫圆圆失望……为夫略懂。”
  说着松开金兰的手,走到槅扇门前,和杜岩说了几句什么,杜岩忙答应着,不一会儿取了一只镶金算盘回来。
  朱瑄拿着算盘走回书案前,把算盘扣在桌上,修长的手指拨弄算珠,噼里啪啦几下,念出一长串珠算口诀。
  他嗓音柔和又清亮,如林籁泉韵,似珠落玉盘,抑扬顿挫,贵气天成,金兰有点走神。
  朱瑄站在她身后,一只手撑在桌案上,另一只手握着她的,教她按着书上的口诀拨弄算珠,“数家定位法为奇,因乘俱向下位推。加减只需认本位,归与归除上位施。法多原实逆上数,法前得零顺下宜。法少原实降下数,法前得零逆上知。”
  “逢七进一十……七二下加六……”
  他一边翻书,一边念诵口诀,一边握着金兰的手打算盘,金兰心猿意马,忍不住撩起眼帘看他。
  朱瑄眼睫低垂,俊秀的脸孔近看温润如玉,神情认真专注。他脸色苍白,唇色浅淡,眼底时常隐隐两圈青黑,细看之下眉眼之间偶尔有些缠绵的阴戾之气,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矜贵清冷的气质,良好的教养和高雅出众的风度让别人根本注意不到他幽黑眸底的丝丝阴郁。难怪民间总说他是神仙下凡……
  她看得出神,朱瑄垂眼间对上她的视线,眸子黑如鸦羽。
  “看我做什么?”他轻声问。
  金兰双颊烧热,眨了眨眼睛,凑近了些亲朱瑄的脸,“你好看。”
  柔软的唇轻轻拂过脸颊,朱瑄僵住了,一动不动,双眸失神。
  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我是你老师……”
  金兰有些不好意思,耳朵微微发红,长睫忽闪,乌黑明媚的眼睛眨呀眨的:“我错了……我不知羞……我轻浮,我不该轻薄殿下……我下次不敢了……殿下饶了我这次。”
  谁让你非要费尽心机娶我过门?娘子轻薄相公,天经地义!
  朱瑄轻咳了一声,垂眸继续念口诀:“六归……六三添作五……”
  他面色如常,双眸平静,但他整个人罩在金兰背上,金兰能感觉到他近在咫尺的脸微微发烫,偷笑了一下,敛了心神,专心听他讲解。
  几天下来,金兰受益匪浅。
  不管她的疑问有多简单浅显,朱瑄从不会厌烦,耐心一一为她解惑。
  进宫之前,金兰认识的字有限,读过的书也不多,无意间发现贺枝堂开蒙用的几本书,如《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悄悄拿回自己房里翻来覆去反复地看。启蒙书本还算好懂,之后的几本就不好懂了,但她就是爱看,后来看得多了,渐渐能明白大概的意思。不过终究没有老师讲解,很多内容是她自己连蒙带猜根据上下文理解的,意思不一定准确。
  经朱瑄讲解后,她才知道以前自己胡乱猜测的意思有很多望文生义的错误。
  朱瑄当老师的时候很严肃,分门别类一本本教金兰,先让她用自己的话通述整本书的内容,挑出其中的错误,一个接着一个讲解,然后从头到尾理顺脉络,给她重新讲解一遍,确保她全部弄懂了以后才继续。一边学习新的内容,一边理顺她自学的知识,每隔两天重新温习前天讲过的内容,要求她能清晰复述。
  她出错时,他一脸正经地指出来,毫不客气。
  老师认真,学生也刻苦。金兰全然没有被当面指出错误的懊恼羞怒,正襟危坐,态度认真,瞪着一双圆圆的杏眼,老老实实端坐在朱瑄面前,听他一一讲解,脸上频频闪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表情。
  “原来是这个意思,难怪我当时想不通。”
  “你这么一解就通顺多了,唉,我糊涂了这么多年!”
  朱瑄失笑。
  他温润儒雅,涵养极好,当老师时虽然严格,依然能保持一贯的雍容气度——即使他教授的学生只是个根基浅薄的初学者。他既亲切又从容,仿佛世上没有他不能解决的事,最重要的是非常有耐心,而且往往三言两语间就能准确找到金兰出错的症结所在,寥寥几句便能帮她解开心底多年的疑惑,很多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由他一讲解,立即让她茅塞顿开。
  金兰忍不住感慨。
  同样是给人当学生,朱瑄给她的感觉是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乃至于信心倍增,觉得自己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经朱瑄这么一教导,说不定也能成材。
  给妹妹贺枝玉当学生呢……那简直是生不如死,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自惭形秽,恨不能以头抢地抱住妹妹大腿求妹妹放过自己。
  这天,再次在朱瑄三言两语的讲解之下理清思路的金兰忍不住感慨:皇太子不愧是鸿儒名士教导出来的学生,这么出类拔萃、博古通今的人给自己当老师,真是……
  她本来想说暴殄天物,仔细想一想觉得这样好像太埋汰自己了,于是换了一个说法:“杀鸡焉用宰牛刀!”
  扑哧一声。
  朱瑄没说话,看一眼左右。
  摛藻阁四面窗户敞开着,杜岩站在一边斟茶,听了杀牛刀几个字,才刚刚笑出一点声响儿,嘴巴还没闭上呢,被朱瑄淡淡的眼神一扫,顿时浑身僵硬,想笑不敢笑又实在忍不住,一张脸红红白白,表情诡异。
  他不敢笑话太子妃,但听到金兰用“宰牛刀”来形容朱瑄,他真的忍不住啊!
  房中其他内侍也是想笑不敢笑的样子,眼看杜岩都快憋死了也不敢出声,更不敢露一点行迹,一个个屏气凝神,老老实实盯着自己的脚尖看,恨不能看出一朵花来。
  满室寂静,气氛稍滞。
  金兰脸上讪讪。
  朱瑄低头看她,眸中并没有愠怒之色,须臾,清俊面孔上缓缓地漾出一点笑意。
  像昙花轻绽。
  金兰轻轻舒口气。
  朱瑄这人平时斯斯文文的,气质高雅而冷淡,透着股不食世间烟火的文气。因为多病的缘故,眉宇之间偶尔有几分抑郁,但笑起来的时候却格外明朗,如雨后初霁,翻涌的云头间探出一线金灿灿的光。
  明艳。
  然而不是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的光艳,而是“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的冷艳,说不尽的寥落孤寂。
  朱瑄的开朗也是清寒凛冽的。
  每当看到朱瑄露出这种笑容的时候,金兰觉得他好像很开心,又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
  她还在发愣,朱瑄拿着书轻轻敲了一下她的脑袋,笑问:“我是杀牛刀,太子妃殿下是什么?”
  金兰认真思索了片刻,很不谦虚地道出心中所想:“我是璞玉。”
  朱瑄顿了一下,忍俊不禁,罕见地笑出了声。
  杜岩嘴角抽了抽:原来当太子妃说了什么俏皮话时,只有千岁爷一、个、人能笑!他们这些伺候的人脸上连个笑影都不能有!
  朱瑄笑了一会儿,俯身,手里的书倒扣在桌案上,低声说:“确实是璞玉……几乎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世所罕见。”
  金兰心里一惊,眼神闪烁,低头翻书,假装没听见。
  朱瑄叹口气,握住她的手,轻轻摩挲她手背:“怕什么?你现在嫁了我,不用故意藏拙。”
  金兰有点心虚,眼睛滴溜溜乱转,“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她几乎能过目不忘,小时候记诵的文章现在还能流利地从头背到尾,这一点连枝玉都不知道,枝玉只是惊讶于她背书的效率之快。
  朱瑄低笑:“我教你的法子可不是一般人能习惯的……第一天教你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你看过什么书,两三遍就能记诵。”
  他第一天就发现了?难怪这些天他对她的要求这么严格……他这人真是狡猾,明明看透一切,还能不动声色……那他到底知不知道她在查东宫家仆的事?
  金兰瞥一眼朱瑄,他脸上表情平静,不悲不喜的样子。
  她犹豫了一会儿,小声说:“我才刚进宫,学识浅薄,让人知道我能过目不忘,有卖弄之嫌……”
  朱瑄嗯一声,“我知道你的顾虑……你不想太招摇,不过你不该瞒我。”
  金兰抬起脸。
  朱瑄俯身看着她,目不转睛,一字一字道:“从今以后,你怕什么,讨厌什么,畏惧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都不许瞒着我,这里是东宫,不是贺家,你是皇太子妃,不是被人忽视的庶女……你的过去已经离你远去了,我才是以后和你朝夕相处的家人,你用不着防备我,在我面前,你可以尽情做你想做的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圆圆,我是你的丈夫。”
  他说的话不啻惊雷,金兰身子轻轻发抖,别开了脸,许久不吭声。
  朱瑄手指抬起她的下巴。
  她眼中雾气氤氲,鼻尖微微发红,樱唇紧紧抿着,小脸紧绷,虽然故意板着脸虚张声势,但难掩仓皇狼狈。
  朱瑄低头,吻落在金兰眉心,“好了,不伤心了。”
  金兰心乱如麻,双手发颤,浑浑噩噩中扯住朱瑄的衣袖。他古里古怪,病恹恹的,人比花娇,无缘无故就发病,隐瞒了她很多事……可他对她这么好,这么温柔,她长这么大,除了阿娘,没有人对她这么好过……她也曾是个天真烂漫、不知愁滋味的小娃娃,可阿娘没了,弟弟又那么小,她不得不懂事起来,她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完成阿娘的遗愿,她害怕,惶惑,无助,只能以最大的让步来换取祝氏的信任,阿娘走的时候她还不到七岁啊……
  她竭力稳住心神,不让眼泪夺眶而出,带了几分撒娇,软语嗔道:“我没伤心。”
  朱瑄轻笑,“好,圆圆不伤心,伤心的是我。”
  两人依偎着低语,情态缱绻,杜岩早就带着内官退了出去,等到里面传出要茶的声音才捧着茶盘走进书阁。
  内官怕两人腹中饥饿,捧来面果茶点,虎眼糖,窝丝糖,冷片羊尾,南炉鸭,黍粽,蜜柑,凤尾橘,凤菱,脆藕,咸甜皆有,还有两盅应季的荷叶莲子汤。
  气氛有些沉重,金兰不想回忆贺家的事,低头吃了一枚蜜柑,端着莲子汤走到书架前,随手翻开朱瑄平时看的一本书,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她漫不经心感叹一句:“殿下高才,我要是早些认识殿下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的人却眉头一皱。
  心里似被尖刀狠狠剜了一下,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苦瞬时涌了上来。
  摧心剖肝,切肤之痛,也不过如此。
  朱瑄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低头抿了口莲子汤。
  你早就认识我了,圆圆,在我八岁的那一年。
  只是现在的你不知道而已。
  而我记得和你相处的点点滴滴,带着两个人的记忆,等了足足六年,终于等到了你。


第41章 妯娌
  烛火照耀,裙裾窸窣,金兰身穿赤色大衫、鸾凤云纹鞠衣,站在落地玻璃镜前,由内官们服侍着戴上花钗凤冠。
  东宫大婚后,赵王、德王、庆王也陆续于日前成婚,礼部、宗人府忙得连轴转。按规矩,今天几位皇子应当带着他们的王妃来东宫拜见身为皇太子和太子妃的朱瑄和金兰,行四拜礼仪。
  金兰天还没亮就开始梳洗了。
  朱瑄也起身换衣,坐在灯前看书,眼神却时不时在她身上打转。
  金兰从镜子里对上朱瑄的视线,被他看得发毛,赶他出去“你别坐那儿看了去书房。”
  朱瑄笑笑,握着书,依言起身出去。
  不一会儿又转了回来,走到金兰身后,纤长手指从剔红匣子里拈了一枝金玉梅花簪子戴在金兰鬓边,看着铜镜,低笑“你戴这个好看。”
  侍候的内官都低下了头。
  金兰对着镜子看了看,瞥一眼朱瑄,双瞳剪水,唇边含笑,小声说“夫君,我戴什么都好看,是不是”
  朱瑄怔了怔,笑出了声,“是,太子妃天姿国色,为夫寤寐思服。”
  金兰有意戏谑,朱瑄接得这么爽快,反倒让她有些害羞“你别捣乱了,出去看书去。”
  “我这是捣乱么”朱瑄笑着出去了。
  半个时辰后,三位皇子和他们的王妃在礼官的引领下进殿。赵王、德王、庆王的母妃连个妃子的名分都没有,只是选侍、嫔之流,三人都养在郑贵妃名下。金兰听杜岩说,以前朱瑄在昭德宫住过一段时日,那时候几位皇子相依为命,感情很好,每次郑贵妃发怒时,朱瑄会挺身而出保护几位弟弟。后来朱瑄被周太后接出昭德宫,几位皇子之间就疏远了。
  赵王和朱瑄身世相似,也是他母妃偷偷生养的,他母妃冯娘娘还在人世,就住在昭德宫的配殿中。德王、庆王刚出生就被郑贵妃抱养,生母和冯娘娘挤在一起住配殿,深居简出,平时很少出席宫中宴饮。
  礼官朗声咏唱,赵王、德王、庆王和三位王妃踏着迟缓的步子,联袂走进正堂。
  赵王五官端正,身材挺拔,赵王妃人若桃花,眉眼清秀。德王、庆王年纪还小,虽然身着亲王礼服,看着却是一团孩子气,他们的王妃年纪稍长些,一个温柔敦厚,腼腆斯文,一个柳叶长眉,一脸好奇神色,进殿以后一直抬着眼帘打量金兰,看着就是个活泼好动的。
  朱瑄端坐堂前,坐着受了几位皇子、王妃的拜礼。金兰示意宫人送上预备好的贺仪,三位皇子和皇妃拜受。
  礼部督促几位皇子成婚时向朱瑄行拜礼,无疑是再一次向世人昭示朱瑄储君地位稳固,提醒三位皇子务必对皇太子保持敬畏。
  赵王起身时脸上闪过一丝愤懑之意。
  据说郑贵妃以前最喜欢赵王,后来赵王年纪大了,偶尔不服管束,她又嫌赵王太聪明,转而偏宠平庸的德王和庆王其实这些都是郑贵妃控制几位皇子的手段,谁听话她就偏疼谁。赵王自认为出身不比朱瑄的差,他母妃怎么说也是选秀出身的后妃,他又是贵妃亲自抚养长大的,他比朱瑄更合适当太子。这几年钱兴和郑贵妃打压朱瑄,就是为了扶持赵王。
  赵王态度冷淡,赵王妃却是个慎重的,行礼跪拜规规矩矩。
  德王和庆王年纪不大,一个生得圆胖肥壮,一个瘦巴巴像根细竹竿,一脸茫然地跟着赵王行拜礼,看起来浑浑噩噩,完全还没适应新郎的身份。德王妃和庆王妃毕竟年长,一看就比她们的丈夫更稳重,举止端庄得体。
  暖阁里准备了茶点面果,行完跪拜礼后,众人挪到暖阁里吃茶。
  金兰先带着三位王妃去偏殿换衣,宫人伺候几人取下凤冠,脱了礼服,换上较为轻便的袄裙吉服。
  赵王妃沉默寡言,神态间带了几分防备,不关己事不张口。
  德王妃和德王一样生得白白胖胖的,体格稍壮,庆王妃清瘦苗条,见人就笑金兰怀疑选婚太监故意挑了两个和皇子体态差不多的王妃,德王和德王妃站在一起就像两座铁塔,庆王和庆王妃就是两根竹竿这要是起了大风,德王和德王妃夫妇俩可以岿然不动,庆王和庆王妃这对小可怜准得被风吹得摇摇摆摆  几位王妃换了袄裙,坐在偏殿里吃茶吃窝丝糖,她们都是选秀出身,虽然性格不一样,但都是青春年少的小娘子,还没有经历过宫闱争斗,见金兰言语客气、温柔可亲,不知不觉放下心防,笑着和她说话。赵王妃还有些拘谨,德王妃和庆王妃已经商量着闲了找金兰一起玩叶子牌。
  说笑了一会儿,金兰带着三位王妃出了偏殿。
  暖阁气氛僵硬,几位皇子似乎起了争执,侍立的仆从都低着头一动不动,宛如泥胎木偶。
  金兰飞快扫一眼暖阁,朱瑄神色冷淡,赵王脸色郁郁,庆王和德王一胖一瘦,依旧一脸茫然无措的表情。
  她想了想,拉着赵王妃的手走进去,示意宫人添茶,笑着对赵王几人道“我带着几位弟妹去仁寿宫给皇祖母请安,你们可别舍不得。”
  她以长嫂的身份说话,赵王不好端架子,和庆王、德王一起站了起来,恭敬地道“劳嫂子照看,她年纪小不懂事,望嫂子多照应些。”
  客气几句,金兰看一眼朱瑄,朱瑄朝她摇了摇头,示意无事。她领着几位王妃出了暖阁,往仁寿宫行去。
  暖阁里的气氛重又变得沉重。
  德王心宽体胖,胸无城府,有意活跃气氛,笑着对朱瑄道“嫂子果然貌美如花”
  一句话还没说完,朱瑄的脸色愈加冷淡。
  德王并未发觉,自顾自接下去道“淑逸闲华难怪皇兄爱如珍宝”
  阁中伺候的宫人一脸沉痛,很想一把捂住德王的嘴巴您抬抬眼吧,瞧见千岁爷看您的冰冷眼神没再不住嘴,您将来准得被打发到最偏远的藩地去  仁寿宫里,周太后年纪大了,觉少,知道今天几位王妃来拜见,早已经穿戴好了,由宫妃们簇拥着在花园亭子里赏花,远远看到金兰一行人走近,笑向身边人道“都娶了媳妇,再过两年宫里就更热闹了。”
  看嘉平帝的意思,赵王、德王、庆王短时间里不可能出京就藩。众人心中早就有了数,听周太后这么说,心中愈加笃定,彼此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郑贵妃一日不倒,赵王几人就一日不会就藩。
  金兰看到亭子里花团锦簇的,脚步加快,领着三位王妃给周太后行礼。
  今天三位王妃是主角,宫妃们不打趣她了,一个劲儿围着王妃们取笑。几位王妃羞红了脸,不怎么吭声。
  赵王几人是郑贵妃抚养长大的,周太后和郑贵妃不和,素来不大搭理赵王,对几个王妃也冷淡,敷衍了几句,把金兰叫到跟前,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
  宫妃们凑趣,问金兰每天在东宫做什么。
  金兰笑着答“也没做什么,读了些书。”
  “怎么和太子一样成天躲在屋子里看书难怪你们两个投契。”周太后笑着道。
  沈选侍道“我瞧着太子妃好像胖了点,看来宫中的饮食果然合太子妃的胃口。”
  众人想起金兰第一次来仁寿宫的那天说的话,哄然大笑。
  金兰微笑以对。
  赵王妃、德王妃、庆王妃被众人冷落,只能站在一边陪笑。
  赏过茉莉、芙蓉、栀子,吃了甜瓜、凤菱,喝了莲子汤,宫人安设好牌桌,请周太后几人上桌抹牌。
  金兰站在旁边照应了一会儿,领着三位王妃告退,仁寿宫的掌事姑姑亲自送几人出了宫门。
  一列身穿女官服色的宫人捧着大捧盒经过,赵王妃忽然指着其中一人,道“这位女官看着面善。”
  众人没有在意,等到那女官走到近前来,却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被赵王妃指着的女官正是胡广薇。
  胡广薇早就看到金兰一行人了,见赵王妃朝自己示意,出列走到几人面前。
  德王妃和庆王妃一脸无措。
  金兰撩起眼帘,看一眼赵王妃。
  赵王妃朝她笑了笑,“以前在宫里的时候,我和胡女官同住一间屋子,我还道是认错了人,原来真是胡女官”
  德王妃和庆王妃脸色发白,不敢吭声。
  胡广薇也神色尴尬,一张脸红红白白,脊背挺得直直的,一语不发地杵在几人跟前,她是女官,赵王妃不发话,她只能站着等她示下。
  金兰先开了口,含笑问“皇祖母宫里的凤菱好吃,又甜又脆还没到秋天,哪里来的凤菱”
  胡广薇低着头答“凤菱是娄县进贡的,据说他们那里的人会养凤菱,每年凤菱都比其他地方的熟得早。”
  “原来如此。”金兰轻笑,示意胡广薇可以离开。
  胡广薇诧异地看她一眼,朝她行礼,捧着捧盒走远。
  金兰站在阶前,回头看一眼赵王妃,眼神冷冽。
  赵王妃以为她看起来温柔和顺,应当是个软绵绵的性子,不料她居然当面变脸,一时竟被她身上散发出的气势所慑,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想说话,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
  秀女们勾心斗角,不管背后怎么使心机,面上从来都和和气气的,姐姐妹妹亲亲热热叫成一团,她还没见过像金兰这样说翻脸就翻脸的。
  金兰淡淡地道“我们几人本是平民之女,年龄相近,一朝嫁入皇家,理当互相扶持我看你们就和看自家姐妹一样”
  说着笑了笑,似讥讽,又似只是无心感叹,看也不看赵王妃一眼,转身就走。
  伺候的宫人连忙疾步跟上去。
  赵王妃脸上血色褪尽。
  德王妃和庆王妃反应了过来,胆怯地扫一眼赵王妃。
  赵王妃一语不发。
  小满搀着金兰上了轿子,看她面色冰冷,小声劝“殿下何苦为这种人生气,小心气坏了身子。”
  金兰一笑,“我不是生气”
  她只是失望。
  赵王妃、德王妃和庆王妃和她年纪差不多,个个清秀貌美,看着都是蕙质兰心的好姑娘没想到赵王妃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朝她下手。
  赵王妃知道胡广薇的身份,故意当着她的面叫住胡广薇,存心折辱胡广薇看似是在笨拙地讨好她,其实居心叵测。
  人人都知道胡广薇谋嫁东宫,如果金兰刚才站在一边冷眼旁观赵王妃羞辱她,那世人根本不会在意赵王妃羞辱胡广薇的理由是什么,她们只会关注金兰的态度。
  流言蜚语,众口铄金。
  她们会说金兰嫉恨胡广薇,但碍于周太后不好朝胡广薇发难,于是故意撺掇赵王妃这么做  败坏她的名声,同时让她和周太后起隔阂,离间东宫和仁寿宫再不济也能让胡广薇和东宫牵扯更深,以后别人提起胡广薇就会说她是太子妃提防的人要不了多久,太子妃心胸狭小的传言就会传遍京师  金兰微笑。
  不管她怎么看待胡广薇,胡广薇都是周太后宫里的女官。她此前言语讥讽胡令真,那是因为知道胡令真性子要强,只需当面挑明胡令真的心机,胡家姐妹自会收敛。
  而且她以后还有用得着胡广薇的地方。
  赵王妃以为她会因为一己之私坐视胡广薇被欺辱,实在太小看她了。
  她没那个闲工夫。


第42章 郑贵妃
  德王妃和庆王妃离开的时候对金兰的态度比先前恭敬了几分,庆王妃不敢明目张胆打量她了。
  赵王妃倒是沉稳,虽然被金兰当面点破心机,自己臊了一会儿,过后还是和没事人一样和德王妃、庆王妃谈笑。德王妃和庆王妃被金兰吓着了,不怎么理会赵王妃。
  回到东宫,金兰和朱瑄说了宫门前的事“赵王妃这么做,是不是为了赵王”
  赵王几人已经离去,朱瑄面色沉郁,点了点头“她这是做给昭德宫看的。”
  郑贵妃喜怒无常,赵王、德王、庆王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她今天宠这个,明天疼那个,喜欢谁就抬举谁。赵王不满被德王、庆王抢走风头,迫不及待想抢回郑贵妃的信任。赵王妃今天的举动表面上看是让金兰和周太后生嫌隙,败坏金兰的名声,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讨好郑贵妃,给东宫添堵是她献给郑贵妃的投名状。不论金兰会不会上当,她回去能对赵王有所交代。
  金兰叹口气。
  如果赵王妃只是年轻不懂事,她不会直接给赵王妃难堪,她又不是不会装傻,第一次去仁寿宫的时候她装得很成功,周太后和宫妃俨然把她当成一个天真懵懂、被朱瑄宠得骄纵肆意的小姑娘,和她说话都不带防备她怕的就是赵王妃的目的不是自己,而是朱瑄,所以她不会给赵王妃转圜的余地,当场就戳穿了赵王妃的意图。
  她性子柔和,如果不是真生气了,不会当场动气朱瑄神色缓和下来,轻笑“为了我才发脾气”
  金兰扬眉,点点头“赵王和你说话的时候夹枪带棒的我不喜欢他。”
  赵王给朱瑄行拜礼的时候一脸心不甘情不愿,傻子都看得出来他肖想太子之位,而且杜岩和她说过每次宫宴上赵王都会找借口给朱瑄灌酒。别的也就算了,明知道朱瑄身体不好还逼他吃酒,真是小人行径。
  朱瑄一笑,递了杯松萝茶给金兰,“他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当年我被送去昭德宫的时候,他还小,躲在宫女身后偷偷看我我被郑贵妃罚跪,他看我可怜,偷偷拿羊肉馒头给我吃他的字还是我教的”
  后来赵王渐渐长大,朱瑄又搬出了昭德宫,两人日渐生疏。
  “我虽然和郑贵妃交恶,还是把他当弟弟看,时不时打发人问他的近况他却没把我当哥哥”朱瑄垂眸,脸上神情淡然,“如果是郑贵妃教他仇视我的,也就罢了他自己有夺嫡之心,谁也劝不住他。”
  同样是郑贵妃养育长大的皇子,德王和庆王老老实实,从不逾矩,赵王却屡次针对朱瑄,他的生母冯娘娘曾私底下劝他不要和朱瑄作对,“你只是郑娘娘拿来恶心东宫的工具,以后东宫即位,郑娘娘是太妃,圣人以孝治天下,不能拿郑娘娘怎么样难道还不能对付你吗儿啊,你莫要糊涂安安生生熬到出京就藩,做一个富贵闲王,谁也不敢动你”
  赵王冷笑,“东宫乃宫女所生之子,不过因为比我年长才会被册封为太子,我是母妃所生,贵妃亲自养育,父皇素来最疼爱我,我为什么不能争一争”
  这番对话很快送抵朱瑄案头,当时朱瑄刚刚整理了一箱子书,预备送给赵王。后来那箱书还是送出去了据说赵王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想从朱瑄的批注里找到他不敬嘉平帝、郑贵妃的言论,最后还真让他找到了几句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他特意拿给嘉平帝看,暗示朱瑄刻薄寡恩,德不配位。
  金兰心底冒起丝丝寒气。
  那时候赵王才多大居然就有了这样的阴险心肠,朱瑄是他的哥哥啊,他们还曾经互相扶持  朱瑄像是在回忆其他人的事,脸上没有一丝波澜“那之后,郑贵妃就更喜欢他了。”
  金兰放下茶杯,走到朱瑄身边,轻轻抱了一下。
  朱瑄拉住她的胳膊,把她带进自己怀里,让她坐在自己腿上。
  金兰搂着朱瑄的脖子,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药香味。
  他身世坎坷,幼年在幽禁中长大,亲眼看到母亲惨死,经历兄弟背叛,病痛缠身,孤苦无依难怪他身上偶尔会散发让人不寒而栗的阴戾冷漠,这么多痛苦加诸身上,谁能承受得住  朱瑄熬了过来而且未曾被击垮意志,他坚韧刚强,刻苦勤学,赢得朝野一片赞誉他发病的时候悄无声息,皱着眉头承受煎熬,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太多次,多到伺候他的宫人都习以为常他心里还有一个深藏的秘密,一个让他时不时流露出哀伤神情的秘密  金兰觉得自己像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