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市井贵女-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晴比书瑶大四岁,明年就快要及笄了……
平日里没带帷帽也没什么,可是,现在站在十岁的书瑶身边,可不是完全被比下去了?如今很多人最喜欢贬低夏府,揪到点毛病还不往死里贬?
夏霖宇正在想办法给书晴退掉郭家的亲事,然后再找一户富贵的大商家。他的晴儿无论哪方面都优于书婉,怎么说聘礼也得是书婉聘礼的三四倍不是?他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坏了书晴的名声。
书晴也顾不上夏霖宇在想什么,一听到“赦令”赶紧点头应下,带着贴身丫鬟阿黛快步向自家马车走去。
刚才书晴看过来的时候,书瑶正好注意到,后来那俩父女之间的互动就没有能逃过她的眼睛了。虽然离得太远听不到他们说话的内容,书瑶依然能从他们的脸色变化中猜测出大概。她猜想是夏霖宇要书晴过来跟他们兄妹三人套近乎,表达“一家人”的衷肠,而书晴不愿意过来,还走了。
可是,书瑶奇怪的是,书晴不是一直在跟他们示好吗?为什么今天不愿意过来?也为她祖母、父母和姑姑做的事感到不好意思了?
书瑶暗笑,在心里对自己摇了摇头,管它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好的日子,不值当为夏府那些无耻的人伤神。
给族老们行过礼,书杰三兄妹又向站得比较后面的西塘街街坊走去。街坊们似乎没有想到书杰三人会走过来,一个个有点手足无措起来,刚刚真心为三兄妹高兴的笑脸上多了一丝慌乱。这三个孩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没有错,可是如今他们的身份已经大不同了。
正文 第215章 暖情
这个年代,身份和门第是一般人眼里很难跨越的鸿沟。
所以,之前即使夏霖轩夫妇皆不在了,一心为三个孩子着想的街坊们还是希望能集合大家微薄的力量供书杰参加秋试。只要书杰考上举人,就有希望得到一份官府的差事,三兄妹以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在这些市井街坊眼里,考上举人、得个官身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是他们自己不敢企望的。也就是西塘街上的人家都知道书杰从小就有读书天份、不满15岁时就考中秀才,否则也不敢作此想,毕竟,于穷人来说,读书考学是件非常耗银子的事。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年那个腼腆的少年郎如今已经是文武双状元,听那些人说还是什么天子近臣。
街坊们不是很清楚“天子近臣”是什么官职,但是里长章世文说了,就是在皇上身边能够说上话的人,皇上?距离他们好远啊!他们只知道他们见到县令大人都紧张害怕,因为县令大人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很倒霉,可是瞧瞧,连知府大人都对杰少爷恭恭敬敬的呢。
看到书杰三兄妹向他们走来,除了书瑶带着帷帽看不清脸,书杰兄弟俩都是笑脸盈盈的,如同之前住在西塘街上一样,可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明显的高贵之气还是让人不由地仰视他们。
街坊们有的想着应该要行礼,可是他们不会,有的想像以前一样唤一声“杰少爷”、“杰哥儿”,却搓着双手喊不出来,更多的人是愣在原地……
书杰带着弟妹一起向众人行了一礼:“章伯伯、李叔、李婶、各位街坊叔伯婶子们。书杰带着弟妹回来感谢大家了!谢谢街坊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照顾!”
众街坊赶紧七手八脚、各式各样地回礼,或者不好意思地摇头、摆手:“哪有?哪有?我们什么都没做,倒是沾了你们仨孩子的光。”当年他们说是一家省一点,就能养活三兄妹,让书杰继续科考。可后来这仨孩子非但不需要他们帮忙,书杰反而经常分些新鲜猎物给他们,后来开了豆腐坊。几乎每家都有人陆续在店铺或豆腐坊里得了工作机会,有了稳定的收入。要说感谢,是他们应该感谢书杰三兄妹呢。
章世文笑道:“好了,大家不要推来推去了,都是街坊邻居,也都是看着杰哥儿三兄妹长大的。这仨孩子像夏兄弟和弟妹,都是仁义孩子,大家太见外反而伤了孩子的心。原来怎样还是怎样,孩子出息了。也还是我们夏兄弟的孩子。”
李叔憨憨地笑道:“诶,是这样,是这样。杰少爷,梅姨说你们今日会到,你们婶子一大早蒸了花生红豆糕,说你们三兄妹喜欢吃。还……还图个吉利兆头。”
书杰喜悦道:“谢谢李婶,我们这一去大半年,很想念李婶做的花生红豆糕呢。”书文也轻呼:“好哦。又可以吃到李婶做的花生红豆糕咯。”
花生红豆糕寓意妙笔生花、鸿运当头、步步高升,一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做。对普通人家来说,糯米、花生、红枣、红豆、白糖都是精贵食材,就算一年做一次,也是舍不得多放材料的,还多数拿便宜很多的籼米粉掺入糯米粉中做糕,口感自然差了很多。
李婶做花生红豆糕的手艺连擅长做糕点的甄子柔都赞不绝口,要做出好吃的花生红豆糕,不仅费材料,更极费工夫。还需要巧劲。
因为甄子柔经常送好吃食到隔壁的李家,投桃报李,为了能送最好吃的花生红豆糕给书杰三兄妹尝。李婶每年过年时做的花生红豆糕都是料足味正的,清香松口、细腻软糯、糯而不粘,嚼一嚼,满嘴都是花生、红豆、和红枣的香甜,让人爱不释口。
因为吉祥的寓意,当年书杰到大名府城参加秋试的时候,临考前一日,李婶特意蒸了花生红豆糕让春生送去大名府城。去年三兄妹进京前一日,李婶又蒸了一床花生红豆糕让他们带在路上吃。在书杰三兄妹看来,李婶做的花生红豆糕并不比宫里赏赐的稀有吃食差,最珍贵的还是李婶的一片心意。
做吃食的人,最盼望的就是吃的人喜欢,见书杰三兄妹到现在还想着吃自己做的花生红豆糕,一脸的欢欣和喜悦不似作伪,李婶的脸上满满都是欣慰和满足。他们一家已经初步准备往南迁了,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做糕给这仨孩子吃?
李叔李婶是南边苏城的人,李叔在老家还有老父老母。他们现在住的西塘街的院子是长期租赁一个老乡的,本想等明年租赁期满,正好钱攒的差不多了,就买下这个院子,修整修整,再增盖两间屋,把老人接来,也要准备春生的亲事了。
谁知道西塘街突然被征用,整个玉林县的房价三级跳,如今,对他们家来说,在玉林县买一个院子已经成了奢望,只能回到苏城去了,还能把老家的破屋子翻新扩建,岂不比在玉林县轻松很多?他们舍不得的只是现在良好的邻里关系、在玉林十年的关系网,还有春生在米雪豆腐坊稳定的差事,两个月前,春生才刚刚被提升为管事呢。
想到这里,李婶的笑脸上掠过一丝惆怅:“喜欢吃,婶子再给你们做,以后回去苏城,婶子想做给你们吃都难咯。”
“李婶你们要离开玉林了?”书瑶急问,这么快就决定了?他们回来迟了?
李婶正想说什么,被李叔拦住了:“大好的日子说那些做什么?这不还没最后决定吗?仨孩子还没进家门呢,快去帮着把糕再蒸热一下,正好给孩子们做点心垫垫,这一路赶回来的,肯定饿了。”
李婶赶紧应道:“是,是。你们看我真是糊涂了,我这就蒸糕去。”
梅姨拉住李婶的手笑道:“我就知道少爷、姑娘喜欢吃你做的糕,已经让人蒸去了。”
书杰想了想,对章世文说道:“章伯伯,李叔李婶,你们今晚留一下,慢点回去。书杰有事同你们商量。”这事还是尽早安排的好,便于街坊们作安排。
章世文三人自然一口答应,以书杰如今的身份,还愿意同他们谈事,自己想想都觉得有面子。
书杰的外祖母赵何氏也带着大舅母张氏、小孙子赵天佑过来了,天恩正在同他们说话,柳妈妈也陪着。
赵何氏看着开朗了很多、像变了个人似的天恩,百感交集。天恩现在在米雪豆腐店铺里跟着掌柜学习,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表少爷”高人一等。人踏实,手脚勤快,又知礼懂事,上上下下的人缘都很好,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起来,自然越来越开朗。
见书杰三兄妹走过来。赵何氏激动地伸出双手:“杰儿……”
书杰赶紧快走几步上前握住赵何氏的手:“姥姥,您好吗?”
赵何氏直点头:“好,好。姥姥很好。瑶儿、文儿来,也让姥姥看看,呵呵,又长高了。你们让梅姨送过来的银子,姥姥买了两个小院子,你们两个舅舅一人一个,现在家里的面馆开起来了,后院也做些酸菜卖,我们现在的日子很好,你们不用担心。”
因为朝廷大力发展经济、鼓励经商。占了地理位置优势的玉林镇上来往客商越来越多。王喜帮赵家盘下的店铺虽然不是旺铺,却在客商落脚点集中的地方,加上赵家面馆做生意实诚。份量足,味道好,生意倒是相当不错。
赵大宝兄弟都感慨,早知如此,早几年回玉林就好了,总好过背井离乡,最后还被恶霸赶出海城。他们家当年酸菜作坊的位置,如今也是旺铺呢。
好在这次回来有了书杰三兄妹的帮助,他们才能这么顺当。赵大宝俩兄弟心里是很愧疚的,多年来对书杰这个外甥疏于照顾,却在困难时候反过来用外甥资助的银子买宅院。
不过,赵何氏在把他们各自的房契给他们时就郑重警告了,不许他们两房以后再去跟书杰开口,书杰这次给他们资助是书杰三兄妹重情重义,可是他们兄弟上门去讨要,不但丢他们妹妹(姐姐)的脸,丢老赵家的脸,还让书杰在一双弟妹面前没面子。
书杰自小就是甄氏教导的,这几年三兄妹的靠山也都是甄氏的朋友,连皇家对他们兄妹三人的恩赐也是因为甄氏,都与他们赵家无关。他们却在书杰功成名就的时候上门讨好处,不是在那些贵人面前明晃晃丢书杰的脸、丢书杰亲娘赵氏的脸吗?
赵何氏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她只知道“人要脸,树要皮”,他们老赵家的人不能做那没脸没皮的事,更不能让女儿在地底下都愧对甄氏,在甄氏面前抬不起头来。
赵大宝兄弟俩都很以为然地点头应了,大媳妇张氏也很赞成,只有那程氏咕咕哝哝,一脸的心不甘情不愿。不过赵二宝虽然老实,犟起来却也是很可怕的,他很敬重死去的姐姐,对他娘的话非常赞成,在这件事上容不得程氏说什么。尤其之前赵何氏她们从京里回来,他听赵何氏说了程氏在京城的“丑事”后,就觉得愧对他姐姐,当时就严重警告了程氏,赵二宝极少那样怒对程氏的,着实让她知道老实人发起火来更可怕。
而且,赵何氏回到玉林后,真的就让赵大宝两兄弟分家了,赵何氏跟着赵大宝过。
赵大宝两兄弟分家后虽然还是一起做面馆和酸菜坊的生意,但亲兄弟明算账,赵大宝占六成的份子,赵二宝四成。因为盘店铺的银子来自赵大宝媳妇的私房钱,店铺的地契、房契是属于大房的。
程氏心里很清楚,自从在海城出了那事,别说赵何氏、赵大宝夫妻俩对她有了大芥蒂,就是赵二宝对她都不满了,她说的话在这个家里根本不起作用,真把赵二宝惹火了,难保她不被休回海城去。再说了,就算她想做什么,书杰也不会给她面子,那三兄妹可不是好拿捏的。
听了赵何氏的话,书杰一边一个揽着弟弟妹妹的肩,心里暖呼呼的。赵何氏她们离京的时候,书瑶交了一封信托张贵带给梅姨,让她请王喜帮忙赵家找铺子,还让给赵何氏送去五百两银子。这些事书杰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他知道弟弟妹妹是不想让他操心,也感动于他们的贴心。
书友的粉红票!感谢 心馨相印 书友的粉红票!感谢 闲云孤舟 书友的粉红票!谢谢啦!
正文 第216章 做不了主
这就是男子同女子的区别,女子总是更加敏感心细的,书瑶从小天佑的话中就知道,赵家在被迫离开海城前,因为赵大宝腿受重伤和仓促卖房卖店铺,银钱上肯定受到了级大的损失。本来也只是做小生意的人家,不是大富户,哪经得起什么折腾?还是这么一大家子人。
书瑶还看得出,赵何氏是个要强的老太太,且对书杰怀有愧疚,自然不肯向他们兄妹三人开口的。
无论如何,赵家都是书杰的外家,赵何氏是书杰的嫡亲外祖母,当年,夏霖轩带着妻儿净身出户,借居在赵家。书杰不到两岁,赵氏死了,夏霖轩父子只能继续住在赵家,由赵何氏和书杰的小姨帮忙照顾书杰,直到书杰五岁上,赵家迁去了海城。
现在赵家回到了玉林,书杰哪能不主动伸出援手?现在他们三兄妹的生活很好,若是赵家外祖母和娘舅过得穷困,不仅书杰以后知道了内疚,外面人也要诟病。
可是赵何氏掩饰的好,祖孙三代几人穿戴也没有多窘迫,书杰才没有觉察他们的困境。而且,书瑶相信,如果这会儿书杰给赵何氏银票,她也绝对不肯收的。
于是,书瑶悄悄写了一封信托张贵带去给梅姨。
……
赵何氏看向书瑶姐弟的眼里是一种夹杂着复杂情绪的感激,她是刚刚才从天恩嘴里知道,安排梅姨给她送银子,请王喜帮忙买铺面的是书瑶。才十岁的孩子,就如此细心、贴心,不得不说,那甄氏真是会教养孩子。就是自己的嫡亲外孙书杰,也是甄氏教养出来的呢。
对甄氏,赵何氏是心怀感激的,可是,心情又着实复杂,她只觉得,书杰低了书瑶姐弟一头。自己的女儿低了甄氏一头。她刚才听到书杰同那些官员、族人、还有邻里说话,口口声声提到的“娘”都是甄子柔,她的心里很不舒服。
可是赵何氏也知道,书杰对亲娘赵氏的确不可能有什么印象,他从七八岁起,就是甄子柔的儿子了。而且,今天来的那些贵客根本只知道书杰三兄妹是甄氏的孩子,太后娘娘派来的那两位公公、嬷嬷也是冲着人甄氏来的,可以说。自家女儿完全就是沾甄氏的光罢了。
书瑶看了赵何氏身后牵着小天佑的妇人一眼,笑问:“姥姥,这位是大舅母吧?”那妇人穿着一件深蓝色暗花褙子,挽着简单的圆髻,干净利落,脸上是亲切的笑意。
赵何氏回过神来:“是呢。是你们的大舅母、天佑的娘。天佑的姐姐梨花在店里帮忙,所以没有过来。”
书杰三人连忙向张氏行礼:“书杰(书瑶、书文)见过舅母”
张氏赶紧拿出三个荷包分给他们:“乖,这些都是你们大舅舅以前出海的时候从番人手里得的小玩意儿。不值什么钱,但是看着还是蛮稀奇的。”
书瑶的荷包里是一个精美的小圆盒子,盒盖内面是玻璃镜;书杰的是一根男式象牙发簪;书文的则是一把很精巧的匕首,匕首套上刻着精美的雕花;
这些东西都是张氏小心收藏着的,想留给女儿、儿子以后作嫁妆、聘礼用。知道书杰三人要回玉林,张氏特意找出这三件看起来最精细的作为见面礼。
看见三人脸上都是真心的欢喜,张氏终于放下心来,这些已经是他们家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东西了。她听外面人说这三个外甥、外甥女经常得皇宫里的赏赐,生怕他们嫌弃自己准备的礼物呢。
赵何氏看见张氏拿出的见面礼,心里满意地点点头。还是这个大儿媳妇懂事,如果也想程氏那样……
人真是不经念,赵何氏刚想到程氏。人群外围就传来程氏的声音:“让一让,让一让,我可是夏状元的岳母,杰哥儿啊,你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就跟你杏花表妹把亲事办了吧。”
岳母?杏花表妹?众人一惊,这夏状元还有个表妹未婚妻?
夏家族人和西塘街的街坊们也愣住了,书杰刚回来,什么时候同什么杏花表妹定亲了?他们中有几个人还从梅姨那里知道书杰已经跟大周首富南宫世家的嫡长女定亲了。
那些官员中有消息灵通的人当场嗤笑了一声,这哪来的疯子?夏状元连贵妃娘娘拉线赐婚作平妻的贵女都不要,在这玉林镇上竟然冒出一位表妹未婚妻?无论是平妻还是良妾,都是欺君大罪呢,夏书杰可是在皇上面前亲口说只娶一妻的。
大家愣神的瞬间,程氏已经拉着一身红衣,两颊艳红的杏花冲了进来。
程氏冲着赵何氏一声呼:“娘诶,您怎么不等等我们,自己就先跑来了?不是您说的,这次杰哥儿回来,就把他和杏花的亲事给办了,也好让杏花跟去京城照顾他们三兄妹,等明年杏花满十五了再圆房?今儿夏家族人都在这,正好将婚期定下来不是?”
赵何氏懵了,老脸涨得通红,想大骂又想起周围好多外人,嘴唇哆嗦着半天没有声音,指着程氏的手明显在发抖。
书文冷哼一声:“我大哥在京城里早就定亲了,从皇上到邻里街坊谁人不知?什么时候跟什么杏花桃花的又定亲了?”
夏家族长也站了出来:“正是,我们书杰的未婚妻是大周首富南宫家的嫡长女,你是什么人,敢在这里胡说八道?”书杰如今的成就,加上那个财富实力雄厚的未婚妻子,就是他们夏家的骄傲,是他们的面子,哪容得这个疯女人来捣乱?让南宫世家误会了怎么办?
程氏一震,书杰定亲了?还什么皇上都知道了?这可怎么办?她今天是豁出去了,知道很多人会来迎接书杰三兄妹,其中还有不少官员,特意拉着杏花来“背水一战”。
从京城回来,程氏母女就心心念着夏宅的富贵和书杰的俊朗。程氏跟赵何氏和赵二宝提了一次。被赵何氏一口拒绝,只说书杰明显不喜杏花。赵二宝本来被程氏说得心动,也觉得亲上加亲挺好,但是一听母亲说书杰不喜杏花,也就死心了。
程氏哪里能甘心?再听说书杰中了文武双状元,更是心痒难耐。日思夜想,终于想出这个背水一战的“绝招”:用赵何氏去逼迫书杰。
在众人面前说书杰和杏花已经定下亲事。如果书杰不承认,这亲事不成了,杏花的名声就坏了,不但难再嫁出去,连天恩和天赐的亲事,甚至大房的梨花和天佑都会受牵累。
赵何氏一定不会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只能被迫帮她劝逼书杰,而书杰忤逆外祖母,就是不孝……
程氏知道。赵何氏好强,重面子,而且,赵何氏再不喜欢她,杏花和天赐总是亲孙,赵何氏总不能不顾及他们。如果不是为了这一对孙儿孙女。她早就被赵何氏休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程氏完全豁出去了,她就是要赌:书杰是状元。要当官,就要名声,他敢不敢担起当众忤逆外祖母、气死外祖母的大不孝的坏名声?
赌赢了,她的好日子就来了,状元的岳母啊!夏家的富贵啊!都是她的了。
赌输?程氏从来没有想过。她抓住了书杰和赵何氏的命门,怎么可能输?
可是现在……她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书杰竟然已经定亲了,听夏家族长的口气,书
杰的正牌未婚妻还是大有来头的。
不管了,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杏花有她这个娘帮忙,还怕斗不过什么娇滴滴的大家小姐?
程氏咬了咬牙,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声哭喊起来:“娘啊,这可怎么了得啊?这亲事可是您老人家做的主啊,现在杰哥儿不认,是大不孝啊,我们杏花以后怎么办啊?这名声全被坏了啊!”
赵何氏气得几乎要昏过去(她不知道的是,程氏的目的就是要她“气昏”),可是程氏说的没错,被程氏这样闹一场,不但杏花的名声坏了,还带累了梨花和三个孙子。如今,就算马上休了程氏都来不及了。
赵何氏看向书杰的眼神带上了祈求:“杰儿,你……男人三妻四……”
赵何氏突然说不下去了,她看见书杰的眼神里浓浓的失望……
狠心一咬牙,赵何氏继续说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是我给你和杏花作主定的亲,现在你既然已经另外定亲了,杏花就作平妻吧。”杏花如果做妾,天恩、天佑、天赐的面子不好看,以后说亲就困难了。只要平妻这个名分就可以了,书杰以后怎么对待杏花,她都不会出声干预,她们母女不知天高地厚,只能自作自受了。
书杰的心骤冷,冷声道:“我们三兄妹有皇上圣旨‘赐亲’的义父在堂,皇上亲命‘待如亲父’,我的亲事,外家恐怕做不了主。”
赵何氏浑身一颤,脚一软,差点往后仰倒,幸好张氏在边上扶住。书杰的话像刀子一样割得她的心生疼,不仅说话的内容,那口气就像十二月的寒冰……
她知道,这个外孙彻底跟她离心了。
正文 第217章 不亏
夏家族长正焦急呢,若书杰真娶了这个表妹“平妻”,南宫世家怎么能应?正妻未进门,外祖母就作主娶一个平妻进门,这不是打南宫世家的脸么?而且书杰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可是,今日赵何氏这个阵势,若是书杰不接受,要死要活的,书杰同样要摊上“忤逆不孝”的坏名声。
突然听到书杰的话,族长只觉茅塞顿开:“正是,皇上金口玉言,岂容儿戏?金公子没有点头,别说你们赵家只是外家,就是我们夏家对书杰的亲事也没有资格说一个字。书杰若是擅自由你作主,才是大不孝呢,不孝加不忠。”
周围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程氏忘记了嚎哭,呆坐在地,她威胁不了书杰了?书杰答应这门亲事才是大不孝?那她的杏花怎么办?她的荣华富贵就这么飞了?
赵何氏也愣住了,她彻底伤害了书杰,也还是不能挽回孙子孙女的名声?
书瑶暗暗叹了口气,她一直借着帷帽的遮挡关注着赵何氏的神情,她知道,赵何氏之前绝对没有作主定什么亲,只是被程氏算计了,不过赵何氏“舍外孙保孙子孙女”的态度也确实伤害了大哥。
书瑶拉了拉柳妈妈的衣袖,有些话她这个十岁的小姑娘不好说。
柳妈妈朗声道:“亲家老太太,我们家大少爷尊父母之遗命,只能娶一妻,三十无子方能纳妾。大少爷在皇上面前亲口说明了此事,并拒绝了贵妃娘娘好意牵线的‘平妻’。如若现在大少爷再另外娶平妻、纳妾,就是欺君大罪了。欺君,足以诛九族。”
赵何氏刚才的态度也令柳妈妈很生气,书杰三兄妹对赵家、对这个外祖母已经很敬重了,书瑶小小年纪,不但主动帮助赵家,还处处照顾赵何氏的情绪。而赵何氏呢?真的端起架子来了,竟然直接来作书杰亲事的主。
柳妈妈话一出口,四周围一片唏嘘之声。
听了前半段话还在兴灾乐祸、“津津乐道”的夏霖宇兄弟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顿时没了声音,他们怎么忘了,欺君是要诛九族,而书杰一家虽然分支出去,他们可还属同族,逃不掉的。
程氏却是彻底被吓到了,诛九族?是不是也包括她自己?她倏地从地上爬起,拉着杏花跑了,围观的众人哈哈大笑,都看出了其中的道道。
梅姨和大管事荣叔赶紧招呼书杰三兄妹和客人们进院子,化开那份尴尬。
赵何氏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老脸都一次丢尽了,让她更心酸的是自己无颜再面对书杰。
“我们也回吧。”她低声对身边的张氏说了一句。
张氏无奈地点点头,她确实也想早点赶回去跟赵大宝商量商量,他们赵家今日真是丢人丢大发了。而且看书杰的样子是真恼了,可是……张氏也知道婆婆是被程氏的先斩后奏给逼的,还真不好说什么。
张氏想了想,对天恩说道:“你就留在这,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天恩见赵何氏没有反对,赶忙应了。他真心不想回家,更担心因为今日的事,书杰三兄妹不再欢迎他了。
天恩想不明白,书杰三兄妹已经对他们很好了,现在赵家两房都有了自己的院子,面馆的生意又不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继母和妹妹为什么总想着不靠谱的事?妹妹杏花怎么配得上杰表哥呢?天恩见过南宫淼,那样的美丽,那样的高贵,哪里是杏花能够比的?真正是云泥之别。
天恩不是特别聪明,但他还是看出来了,杰表哥很不高兴、很……失望。
书杰此时倒是很平静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请族长和五爷爷家的两位族兄帮忙招呼客人,他们三兄妹要去后院梳洗整理一下。
走过垂花门,书瑶伸出手牵着书杰的左手,一向与书瑶默契的书文也牵住了书杰的右手,两人都没说话,只是握紧大哥的手……
书杰的心里暖融融的,反握紧弟妹的小手,他有这一双弟妹在身边,他们才是至亲的骨肉手足,其他人怎样,又有什么关系?
当天,书杰就同礼部的礼官、族长、族老们谈定了开祠祭祖的时间、主要事宜,那些官员们也表示届时会过来观礼,然后客人们就陆续散去。
书杰留下了章世文和李叔李婶,把他们请到书房旁的小花厅。
书瑶姐弟坐在书杰身边,桌子的另一边坐着章世文三人。书杰将自家这几年在玉林镇买的院子的地址、大小、买入价格列在一张纸上,有两个稍稍远一些,但也还在玉林县里。
书文将纸推到章世文三人面前:“章伯伯,李叔李婶,我们这几年攒了点钱,瑶儿就喜欢买房产。这些是我们在玉林县买的所有的宅院。现在,我们兄妹三人打算将这些院子原价转让、或者按照之前的租赁价格租给需要的街坊。章伯伯,你们两家一人先选一个,其余的也请你们帮忙安排。你们对街坊们各家各户的情况都很熟悉,可以安排得更合理一些。章伯伯,李叔李婶,我们希望阿娟嫂、九斤嫂、孙大叔这三家有需要的话能优先安排。院子总共是九个,其中七个都是一般的小院子,另外两个大些,可以分租给几户人家。”
章世文三人愣住了,随即就热泪盈眶,尤其李婶,声音都颤抖了:“这……这……杰哥儿……你们……”这九个院子现在多值钱啊!书杰三兄妹竟然要原价转给他们?
书杰笑道:“瑶儿、文儿说舍不得你们这些叔伯婶子呢,希望你们不用离开玉林。”
李婶眼泪哗哗地搂过书瑶姐弟:“婶子也不想离开玉林,婶子也舍不得你们啊。可是,可是这样,你们要亏大了。”
书瑶抽出帕子帮李婶抹去眼泪:“我们多少银子买的就多少银子卖,哪有亏呢?那两个大的,还能赚租金不是?”
书瑶擦着擦着,脑海里突然映出前世李婶将她从猪圈下的地窖里拉出来时帮她抹眼泪的样子。那时李婶也是这么呜呜地哭道:“杀千刀的,那慕容家怎么能做这么缺德的事,怎么能这样对待你?瑶儿莫怕,我们一定想办法送你离开。”
正文 第218章 紧急密报
玉林镇上最热闹的香林茶楼里,夏霖昂正在唾沫横飞:
“福星?什么福星?他们自己是有福了,却害了周围的人。你们看看,西塘街上那些人家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现在连住的地都快没有了,可怜哦!”
“可怜那些傻子还一心一意对他们,唉,可惜人家那么有钱也不说借点银子给你买个宅院。”
“人家有御赐的大宅子住着,在京城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哪里管你有没有地方住?装模作样地说声‘回来感谢你们’,还把那些傻瓜感动得半死,真他娘的蠢。”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