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渡亡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昙奴哪里容得他戏弄,纵身向木牌夺去,“要抓就抓我,信物还她,放她去找国师。”
  昙奴拼杀起来不留余地,大漠上的人,一旦结交肝胆相照,在她看来自己的命是莲灯救的,她随时做好了为报恩牺牲的准备,因此招招势如雷霆。
  两人对垒,昙奴不落下风,莲灯便没有相帮。然而打斗果然引发了混乱,府兵振臂高呼,不远处一队巡城禁军应声而至。莲灯将转转护在身后,拔出金错刀横于胸前,不愿意束手就擒,势必要战个惊天动地了。
  那将军遇上了对手,一面喝令旁人不许插手,一面与昙奴缠斗。他起先是不提防,也没有料到一个女人有那么凌厉的手段,一时大意了。待后来全力以赴,昙奴在力量上难以抗衡,渐渐露出颓势。但败也败得不难看,徒手不行就拔刀。刀锋的浪纹寒光四溢,直向对方面门劈了过去。
  能做将军的必然不是等闲之辈,他还是截住了昙奴的攻势,扣着她的手腕瞥了眼,笑道:“好俊的身手,今日不便,待他日再讨教。你们先前不是说要去太上神宫么,我送你们一程。”
  昙奴回头看莲灯,大惑不解。莲灯心里却明白,问题可能出在昙奴的那柄刀上。虽然刀鞘缠裹起来了,但内行相刀看刀身,金银钿装刀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因此才会令这位将军临时改了主意。
  不知究竟是福是祸,她只有尽可能地辞让:“多谢将军,实在不敢劳烦将军。”
  他说无妨,“我卖个人情与国师,和你们不相干。”也用不着向府兵作交代,骑在马上介绍自己,“某是三品云麾将军萧朝都,若国师问起,你们好回话。碍于你们无过所,我须向国师求证,若国师认可则罢,否则数罪并罚,不只关押,还要流放。”
  事到如今骑虎难下,昙奴和转转审度莲灯脸色,见她不再推托,方扬鞭跟上了萧朝都。
  太上神宫不在都城内,位于长安东南神禾原。神禾原古来就是福地,诸峰竟秀,四时清流不断,曾是皇亲韦氏发源的地方。后来圣上在龙首原建造大明宫,因仰仗国师,于神禾原建太上神宫以奉养。国师不同于平常人,在中原人眼里是类似于神明一样的存在。太宗曾说“国师在则天下安”,对于大历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国师更是心头明灯。只是这样声名显赫的人不喜浮华,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闭关。因为太神秘,引发萧朝都的兴趣,所以才想借此机会窥得国师真面目。
  既然有神宫的信物,必定与太上神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萧朝都转头看那位年轻女郎,三人之中她最冷静自持。同行的另两个,一个冒失一个略有风尘味,领头的定是她。他减慢了速度,扬声问她,“给你牌子的是何许人?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
  独自跑到大漠画壁画,大多是为了避世。莲灯不知道王阿菩的来历,他自己没有主动透露,她也没有问过他。便垂眼道,“遗失过所是我们的疏漏,和家师无关。将军追问他,恕我无可奉告。”
  倒是个颇有性格的人,萧朝都牵唇一笑,“送你们来神宫,并不表示过所的事不予追究了。既然有牵连,问清原委是我的职责。”
  莲灯拱了拱手,“将军亲自相送,我等感激不尽。只是家师离群索居久矣,过去的事从来不和我提起,因此他的情况,我不得而知。”
  萧朝都沉了嘴角,“那国师呢?你既然来拜访他,应当是知根底的。”
  其实说来说去,他想打听的还是国师。她突然觉得这位将军有些可笑,简直像个妇人一样好奇心重。她摇了摇头,“我们来长安谋生路,临行家师才给了我那面牌子。我们长在大漠,对中原一无所知,只听过一些关于国师的传闻,了解的不比将军多。”
  萧朝都知道从她口中探不到任何消息,便缄默下来不再说话了。
  长安到神禾原有段距离,策马需花上一个时辰,远远看见宫墙轮廓,已经将近日暮时分。
  夕阳下的神宫有层诡秘的色彩,飞檐翘角笼在袅袅香烟之后,半在尘世半入蓬莱。莲灯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竹子多,和别处的枯黄萧瑟不同,层层叠叠的竹叶在寒风里摇曳,发出巨大的声浪。殿宇建在无尽的竹林之后,虽称作宫,更偏向于浮屠,是个阴阳参半的所在。仿佛晦暗中隐藏着一头不知名的兽,随时凶相毕露,准备将人一口吞噬。
  萧朝都负手看,国师精通奇门遁甲,人入其境,平常连宫门都难找到。这次倒是很顺利,大约知道有人来访,将那些术数撤了。他上前扣门,宫门开启一道缝,一名宫人探身往外看,脸上表情漠然。
  自报家门是没有用的,除了今上,国师不接受任何不请自来的到访。萧朝都将木牌递过去,“这三人有信物,求见国师。”
  宫人这才开门放他们进去,引入一处别馆奉上茶汤,揖手道:“国师闭关不见客,但入关前吩咐某,凡持木牌到访者,暂且安顿在宫内,待国师出关再作定夺。多谢将军一路护送,将军辛苦。”
  萧朝都知道这是委婉的逐客,嘴里虚应着,一面四下环顾。这宫里的一砖一瓦都有玄妙,时值仲冬,四野草木凋零,唯有太上神宫内芳菲正盛。国师喜欢鹿,奇石间偶见跳脱的身影,淙淙流水伴着呦呦鹿鸣,倒像误入了世外桃源。他向来对国师的一切持怀疑态度,可是进了他的道场,看见这与时令有违的景象不得不佩服,即便他是个术士,也是个比较成功的术士。
  “国师何时能出关?”他搁下茶盏说,“某在街市上巡检,恰巧遇见这三人。她们从敦煌来,身上没有过所,原本应该拘押的,但她们提起太上神宫,碍于国师情面,特送来请国师处置。”
  宫人迟迟看他一眼,话却应得很干脆,“闭关时间可长可短,尚且不敢断定座上哪天出关。座上早就算到有远客来访,嘱咐某仔细接待。客人一时不便,将军容情,座上心中有数。”言罢一笑,“将军也太谨慎了,既然国师认可,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一封过所而已,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太上神宫有国师徒众及侲子①,但守护门庭,负责洒扫的一般都是宫中派遣的成年黄门,这类人应对官场,有他们四两拨千斤的窍门。萧朝都听后只得颔首:“既送到神宫来,一切听国师意思。”多留无益,起身抖抖袍角辞了出去。


☆、第 4 章
?  转转和昙奴很高兴,在外漂泊好几个月,终于到了目的地,又恰好是人间仙境一样的地方,满意程度不消细说。
  “嗳,真不错。”转转低头轻声道,“以前在北里,连吸口气都有铜臭味,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踏上神禾原。要是有机会见一见国师,就不虚此行了。”
  莲灯原本犹豫要不要离开神宫,只是见昙奴和转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她把话又咽了回去。
  宫人对掖着两手,白胖的脸上笑容可掬,“时候不早了,三位娘子随我去住处吧!再过三五日,国师应当出关了。”门上侲子挑了灯笼来引路,他比手说请,“神宫常年没有外客,国师闭关前嘱托,请阿菩高徒居琳琅界,陪同前来的住琥珀坞。”
  一路上三个人互相照应同榻而眠,突然要分作两处,实在不太习惯。可是客随主便,不能要求什么,不过脚下略缓,莲灯问:“国师知道我们的来历?”
  宫人笑了笑,“因为他是国师。”看出她们不情愿分开,也不在意,只道,“三位没有过所,出了神禾原举步维艰。敦煌距离长安三千多里,一路上舟车劳顿,还是先安住下来,再图后计吧!”
  这么一说也确实是,要是又落入那位姓萧的将军手里,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
  宫人领她们各寻去处,神宫的边边角角都是殊景,花草侍弄得异常葱郁。宫人边走边道:“琳琅界与琥珀坞相距不远,也就几十步距离,往来很方便。不过有句话要知会三位,尽量不要四处走动。神宫是国师道场,很多地方布了阵,要是不小心误入,转一天都出不来。”他复笑了笑,“我初来神宫时就吃过这样的亏,国师的神鹿要喂食,有一天发现走丢了一头,四处寻找,没想到入了阵,就再也寻不到出路了。幸好那时有翠微夫人,才将我解救出来。”
  转转咦了声,“神宫里有夫人?国师可以娶亲么?”
  宫人忙摆手道:“慎勿妄言,翠微夫人是国师师妹,因救驾有功封陇西夫人。平时图叫得顺口,都称她翠微夫人。夫人有旨意在身,暂且不在神宫内。待过两日回来了,再为娘子引荐。”说着已经到了琥珀坞,他抬手指派,命侲子送昙奴和转转进去,和声道,“二位且安顿,饭菜我再命人送到园里来。”
  转转她们并不像莲灯一样心思重,愉快地挥挥手,跟着侲子去了。宫奴复挑灯往前引,正是日夜交接的当口,天地间弥漫了浓重的深蓝,庭院和树木的轮廓镶上了一圈黑边,勉强能看清周围布局。琳琅界和琥珀坞不同,溪水环绕,有木桥渡之。这里没有院墙,放眼都是怪石,摆得很有野趣。敦煌黄沙漫天,莲灯没有见过这样灵巧的江南式布局,人在其中,觉得心旷神怡。
  宫人同她搭讪,“娘子路上很辛苦吧?”
  她说还好,“刚开始骑不惯马,坐得屁股疼。”
  宫奴哑然失笑,如今的世道学问越多越懂得掩饰,明明很寻常的字眼也弄得羞于启齿。中原人太讲究,不及西域成长的落落大方,想什么就说什么,反倒耿直可爱。
  莲灯跟他穿过翠竹林,一间黑瓦红柱的大木柞屋子就在眼前。那屋子建得大气,屋檐深远,鸱吻粗犷,沿路民居没有这样构造的。宫人拉开直棂门请她入内,垂手道:“娘子就在此间歇下,缺什么只管派侲子来同我说。我叫卢庆,是神宫长史,专管零碎事体。来者是客,千万不要拘礼。”一面说,一面俯身替她燃了一炉香,颔首示意,抚膝退了出去。
  莲灯初来乍到,站在这考究的屋子里有些无所适从。在敦煌的时候不是住洞窟就是幕天席地,到了这里才体会到中原人无处不在的精细。她静静四顾,看见铜镜前的白瓷碟子里有清水养着的九里香和天竺果,红白交错的色彩撞进眼里,忽然心头一震,莫名觉得似曾相识。可是再细想,又是茫然一片,没有头绪。
  也许是以前残存的记忆吧!她阿耶镇守安西,毕竟还是中原人。但凡读过书的,骨子里总有割不断的旖旎和乡愁,家里的布置一定和西域人不同。比方燃香、养花,精致到一把香炉一个碟盏,遵从中原约定俗成的审美。
  这么想来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她很快释然,到镜前照了照,虽然一直在路上,脸色相比之前还略好些,大概中原的水土更养人。梳妆匣里有漂亮的犀角梳子,成套的。她拣了一把梳头,看见长安贵妇把头发盘得惊心,自己打趣绾起来,比划一下,觉得很可笑,便放弃了。
  一整天费心费力,实在有点累了,放下包袱打算休息,刚坐到榻上,突然听见外面有动静。透过门上桃花纸往外看,朦朦胧胧看不真切。莲灯屏息侧耳,细碎的脚步声到了台阶上,踟蹰徘徊,并不进屋里来。又等了片刻,依然是这样,她咬咬牙,提起金错刀跃了出去。
  原本以为有人,可是出门看,只有一头鹿在屋前。
  桥堍的桅杆上吊着灯笼,莲灯环顾四周,一切如常,那么声响是这鹿弄出来的吧!
  她松了口气,低头看,这里的鹿是豢养的,所以不怕人。见她闯出来,只是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她,也不走远。她试着摸了摸它的脑袋,它昂起头,反转脖子蹭她的手,无邪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莲灯放下防备坐在台阶上,把刀搁在一旁,专心致志逗弄它。想起身上有炒豆子,解开荷包倒在掌心喂它。这鹿嗅了嗅,大概不合胃口,没有赏脸。莲灯托着两手追问:“不喜欢吗?真的不喜欢?豆子很好吃……”它没有搭理她,把头偏向另一边。莲灯遗憾地收回来,鹿不走,她就抱着膝头怔怔看它。寒冷的夜里一人一鹿相伴,也有种慰心的感觉。
  这梅花鹿身上的花纹不像其他鹿那样密集,疏疏朗朗的,间或飘过来一两朵云头。头上犄角才长出寸许长,没有学会成年雄鹿耀武扬威的气势。莲灯和它对视,它有很漂亮的眼睛,眼里波光潋滟,让她想起月牙泉的湖水。她再想伸手触摸它,它灵巧地一纵,躲开了。莲灯怅然看着它走进黑暗里,忽然有点想念王阿菩,不知道他现在好不好,一个人寂寞得太久,会不会变得又傻又迟钝。她捡起块石子,在青砖上胡乱划了两笔,抬头看,那鹿又出现了,嘴里叼了枝花,慢吞吞朝她走过来。
  她很惊讶,“给我的吗?”扔了石子扑扑手,小心接过花,放在鼻前嗅嗅,一股清冷的香气。那鹿见她喜欢,便小跑着转圈,蹄子在青砖上笃笃敲击,一纵一跳前行,走了一程顿下来望她。她不明白它的意思,迟疑追了两步,它又把她往木桥那头引,甚至担心她没有跟上,中途会停下等她。
  奇怪这里的鹿有灵性,简直像人一样。莲灯跟随至界口,记起卢庆的话,不敢再追赶,站在桥上惆怅地招了招手。它顿足摇头,似乎对她很失望。
  长安十月已经很冷了,虽然没有下雪,却呵气成云。莲灯一直很怕冷,敦煌入冬前她会储备好足够的干柴,只要有火烤,绝不考虑晒太阳。这里的冬天比敦煌冷得多,在外停留久了,手脚有点发僵。正打算回屋里去,忽然听见风里送来一阵笛声,清脆婉转,似乎就在不远处。
  莲灯略通音律,听曲调不是龟兹乐。自从被王阿菩救活,虽然想不起以前的事,却每每有灵光一现的时候。她在十三岁前应该受过不少的熏陶,所以对中原文化有无限的向往。站在冷风里倾听,笛声无喜无悲,仿佛出世一般。好的曲子能勾人魂魄,她循声而去,细细辨认方位,是从琳琅界东南传来的,但愿不太远。
  有时候做事很难样样说出条理来,仅仅因为不由自主。
  她把卢庆的警告抛在脑后,踏着被露水浸湿的草地过去,渐渐近了,就在前面。走在半道上细想,不知道寻见了又能怎么样,大概只为打听曲子的名字吧!
  她又看见那头鹿,在她前面奔跑,很快隐入竹林里。她借着错落的守夜灯一路向前,越近,听那笛声越震心。灯光幽暗,照出一座九层宝塔,宝塔遗世独立,和周边布局格格不入。长安的大型建筑都有很高的夯土层,她没有走正门,借由边缘的竹子从侧面攀上去,及到上部,眼前豁然开朗。空旷的平台四围燃着灯,一块巨石上坐着个衣袂飘飘的人,这样冷的天气穿得非常单薄,有风吹过来,吹起乌发和洁白的广袖,恍如谪仙。
  转转曾和她们说起人群里昙花一现的小郎君,用上了很美的字眼来形容。莲灯以前不懂,也不相信世上有这样的男子。有一回她偷溜进城,听龟兹乐师唱过,说女人是清流,男人是浊泉。西域男人满脸大胡子,连五官都看不清,还谈什么美丑。她一度觉得歌词很可信,现在却怀疑起来,因为眼前这人实在好看得难以描述。他有颀长的身形、白净的皮肤。他的手指修长,每一次按压笛孔都是一副如诗画卷。跳动的火光晕染他的脸,银钩在眉,星辰在眼。
  如果说西域人生得粗犷,那么今天遇见的萧朝都算得上中原人里俊俏的,可是同这个人比起来,依旧有很大悬殊。曲子心平气和,人也如其乐,澄澈得仿佛不属于这十丈红尘。莲灯很纳罕,心里掀起了一点微澜,原本注意力在笛声上,见了人却什么都忘了。
  不知道他是谁,也许是国师的徒众,大晚上吹笛子,长安人果然好兴致。莲灯心里思忖着,笛声却嘎然而止了。再细看,巨石上空荡荡的,吹笛人凭空消失了。
  不过一眨眼的工夫,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她左右观望,不见踪影。风吹过竹林,震起竹浪一片。翠竹顶端稠密的枝叶间隐约有银铃叮当作响,她抬头看,愕然发现一根细如筷子的竹梢上停着那个吹笛的男子,因为站得高,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角度俯视着她。
  ?

☆、第 5 章
?  莲灯吓了一跳,下意识摸腰上弯刀,才想起放在屋前的台阶上了。他倒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只是静静看着她,因为离得略远,分辨不清神情,应该不至于被人偷看两眼就恼羞成怒吧!
  莲灯摸了摸后脖子,从夯土底座上跳了下来。似乎应该说点什么解释一下,她搜肠刮肚思量,最后说:“你的笛子吹得真好。”
  他没有说话,脚下的竹子受重,拓出一个流丽的弧度。他依旧立在那里,居高临下,白衣从风。
  莲灯觉得很无趣,哪怕他再好看,如今也没有欣赏的兴趣了。她学王阿菩的样子背着两手,故作镇定地往回走。直觉他的视线应该追随着她,她芒刺在背,不敢回头。奇怪她平时胆大包天,这次居然感觉恐惧。那个人好厉害,一句话都没说,就让她落荒而逃了。
  回到琳琅界,再回想刚才的事,简直像做梦一样。还好她一向迟钝,除了提醒自己牢记卢庆的话,心里并没有留下什么阴影。
  天已经黑透了,到了晚饭的时候,穿着红衣白裤的侲子给她送食盒来,揭开盖子把碗筷一样一样布置好,弓着腰说:“请娘子用饭。”
  她道了谢,问琥珀坞的情况,侲子道:“那里的供应和琳琅界一样,娘子不用担心。”边说边招呼后面的人呈上红漆托盘,里面平整叠着一套衣裳。提起来让她看,是一件金枝绿叶短襦,和一条梨花白长裙。
  “长史怕娘子没有中原衣裳替换,这是神宫内巫女的行头,请娘子暂且将就。”侲子含笑作揖,“娘子用过了饭早些休息,夜里要下大雪,回头小的再送两个炭盆来。明天是下元节,神宫里有场祈福的法事要做,动静略大,娘子只管歇息,不用过问。”
  莲灯点头说好,想起那个吹笛人,试探着问:“国师闭关,法事由谁主持?”
  侲子道:“下元是道教的节日,打醮祈福而已,不算太盛大,由灵台郎主持。”
  她咬着嘴唇又想了想,“国师有几位高徒?有没有一位穿白衣,会吹笛的?”
  侲子一脸茫然,“国师徒众甚多,但是没有真正收入门下的弟子。小娘子是不是遇见谁了?要是想寻他,我去回禀长史,请他替娘子打探。”
  莲灯摇了摇头,“随口问问,不必回禀长史。”
  侲子应了,躬身施礼,退出了琳琅界。
  昙奴和转转不在,她一个人有点寂寞,草草用了饭就去洗漱,收拾妥当便躺下了。
  神禾原地势高,风比别处更大,呼啸着刮擦过门窗,桃花纸翕动,要不是韧性好,恐怕早就吹破了。她拽起被褥紧紧裹住自己,可是一闭上眼睛就看见那个吹笛人。她对别人的长相没有太精准的记忆力,只知道他很好看,如果转转的小郎君如珠如玉,那么吹笛人就是如云如絮。他立于竹枝顶端的样子真神奇,该有多了不起的身手才能在那地方站稳!莲灯觉得自己飞檐来去不是问题,却没有办法做到像他那样。太上神宫里的一切都很神秘,三更半夜出现,也许那人是个地仙也不一定。
  她胡思乱想了一阵,迷迷糊糊睡着了,梦里又回到那座幽深的庭院。天气很好,她站在院里的台阶上,看着两只蝴蝶从高墙那头来,款款飞过花荫,飞到葡萄架底下。她追着去扑,蝴蝶沿着架子一直向上,飞得太高,她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然后有脚步声传来,几个奴婢打扮的提着竹篓进院子摘葡萄,熟透的葡萄经不起颠踬,离开藤的时候略震动了下,果子就脱落了,咕噜噜滚到她脚边。那些婢女看了眼,毫不在意,她弯腰捡起来,托在掌心里吹了吹,发现这颗葡萄大得惊人,有鸡蛋那么大。
  那些婢女提着装满的竹篓离开了,她捧着葡萄四处看,台阶旁的水缸上搭着收集雨水的半爿毛竹,一个用竹筒做成的端子飘在缸沿。她跑过去,弯腰打算舀水,看见倒影里的自己梳着双环髻,还是十来岁的样子。她大惑不解,不知道怎么突然变小了。凑近看自己的脸,鼻尖几乎贴到水面。
  依稀记得小时候很胖,只要伸直手,手背上就有一排窝。她的脸在十三岁之前一直是团团的,眼睛鼻子揉在一处,看上去可怜兮兮。现在再打量,实在也算得上眉清目秀。
  她蘸了点水,抹在自己的眉毛上,等水纹平复又去照,倒映出来的五官不知怎么变成了那个吹笛人,定着两眼,面无表情地同她对视。
  她悚然一惊,从梦里挣脱出来。环顾屋内一切如常,心里才略微安定。只是乏累得很,朦朦掀了掀眼皮,又闭上了眼。可恍惚感觉上方有个人悬浮着,离得很近,几乎和她面贴着面。他的长发低垂,从两颊倾泻下来,扫在她耳畔。那种触感太真实了,她惊恐异常,然而手脚好像被缚住了,无法移动。混乱里壮起胆向上看,还是那个人,这次没有横笛遮挡,可以清楚看清他的相貌。他略有些苍白,但眼眸深邃,眼神冷而硬,直直看着她,能看进人心里去。
  “你不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他的嗓音听不出喜怒,但每一个字都如锤如炼。
  莲灯没有应,攥紧双拳蓄势待发。因为靠得太近,闻见他身上清幽的书纸气息。她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不熟悉的人,突破了距离便令她不安。四周围迷迷茫茫,案上的灯台却照得眼前异常清晰。他的脸只离她寸许远,不知他是人是鬼,呼出来的气息冰凉。莲灯心里惶骇,可就在他开口的瞬间四肢徒地一松,约摸可以活动了。她暗暗运了十分的力,朝他挥出一拳,打不死他,绝对打歪他的脸。
  没想到这拳竟落空了,他的影像突然碎成了粉末,弥漫在空气里。拳头隐约扫到什么,弹出去,打在炭盆上,叮地一声脆响。
  她猛然一震醒过来,才发现是从一个梦境跳进了另一个里。脑子乱糟糟分不清真伪,坐起身抚抚额头,背上中衣被汗浸湿了,有点冷。
  青铜炭盆里的煤核窝在灰里,发出微弱的光。她粗喘了口气,下榻拨亮炭火,蹲在那里抱住膝头,感觉胸口直发紧,半天才松懈下来。
  真是奇怪得很,以前她很少做梦,从敦煌到长安,半路上坑蒙拐骗也干,杀人越货也干,从来不会心虚。到了这里不过偷看别人吹笛子,回来就被魇住了,实在有点说不通。
  她伸出两手烤火,视线游移,落在玉兰鹦鹉屏风前。青砖上躺着一颗雕琢过的核桃,上有纽袢下有回龙须,做成了坠子模样。大约时常把玩,表面像玉一样起了包浆,泛出油润的光泽。她挪过去,静静看了很久,然后捡起来握在手心里。
  这一夜安然无恙,踏踏实实睡到天亮。第二天就如侲子说的那样,拉开直棂门,外面已经被冰雪覆盖了。
  界口传来一声尖利欢愉的长啸,转转和昙奴从木桥上跑过来,皑皑白雪里出现两个绿色的身影,一纵一跳到了她面前。
  “莲灯你看,下雪了!”转转冻得脸发红却很高兴,弯腰抄起一把雪揉成团,朝不远处的鹿砸了过去。回身抖抖裙角的雪沫子,仰脸笑道,“前面大殿里热闹得很,听说在做下元的法事,咱们去看看吧!”
  莲灯摇了摇头,“我原想今天就走的,可是国师正在闭关,不告而别怕失了礼数,所以才打算多停留两天。”她说着往外看,琳琅界还是昨天的琳琅界,只是白天和晚上观感不太一样。晚上幽深沉郁,到了白天银装素裹,又是一派明丽堂皇。她想起那座九重塔,向东南眺望,塔建得很高,隔着细雪看上去迷迷滂滂。她眯起眼,喃喃道,“这地方有古怪,还是早些离开的好。”
  昙奴比转转警觉,她一说便自动接上了,压声问:“可是有什么发现?”
  莲灯回身进屋里,把那个核桃坠子放在矮几上。转转和昙奴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莲灯说:“我昨晚被一头鹿引了出去,听到一阵笛声,鬼使神差想一探究竟。就在那座九重塔前,看见一个临风奏曲的白衣人。那个人动作很快,也很玄妙,我不小心被他发现了,他居然站在竹枝顶上眈眈看着我。我不想惹事,回到琳琅界,他又追进我梦里来……”
  “追进梦里来?”转转听得发笑,“你先同我们说说,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看清了么?他年轻么?长得好看么?”
  莲灯被她问住了,回忆了下,迟疑道:“大概二十多岁,长得很好看。”
  转转笑得更灿烂了,“这就对了,我那时看到小郎君,连着半个月夜夜梦见他。不是他追进你梦里来,是你一直在回忆他。没什么,别怕,女孩子长大了,总会有情窦初开的时候。”
  莲灯以为她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转了一大圈,又回到儿女情长上来。她无奈把坠子往前推了推,“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本来也以为自己在做梦,梦里我挥了一拳,没有击中他,但是打落了这个。”
  这下转转和昙奴都变了脸色,“你的意思是他果然追来了,只不过在你半梦半醒间?抑或是他施了什么幻术,让你以为自己在做梦?”
  转转看着那个吊坠,目光惊恐,“说不定是什么山精野怪,神禾原本来就是块福地,地面上是太上神宫,地底下全是妖怪。还有那座九重塔,也许是国师用来镇妖的……”越说越激动,尖细的手指指着面前的吊坠,“难道是个核桃精?被你打出了原形?”
  莲灯和昙奴对她的想象力表示佩服,一个龟兹人,满脑子精怪,比中原人还要热衷巫傩。
  昙奴说:“哪来这么多妖怪!这是太上神宫,你以为是深山荒庙,妖怪敢来作祟?别自己吓唬自己了,没准就是神宫中人。这里徒众少说也有三五十,国师总会有几个得力的护法。你们是没见识过,但凡大人物都这样。比方说定王,四个贴身随从须臾不离左右,他们是近侍里最厉害的,统管营下所有死士,我们这等小卒都要听他们差遣。如果能做国师的护法,飘到竹枝顶上算什么难事?至于他为什么追来,一定是人家不满意被你偷看,想教训你一下。”
  莲灯听得怔怔的,转念想想,点了点头道:“是我的错,过于好奇了。因为那曲子似曾相识,觉得能让我想起以前的事来,便想过去问问出处。可后来他的反应太奇怪了,我什么都没做,值得他这样大动干戈?”
  昙奴瞥了转转一眼,笑着调侃:“也许人家看上你了呢。真要是这样,三年后我得一个人回敦煌了。你放心,我会和王阿菩好好解释的。”
  莲灯还是那个木讷的样子,别的姑娘十六岁正是怀春的年纪,她连脸红都不会。王阿菩教她武艺自保,给她讲为人处事的道理,但对于感情方面爱莫能助。她就像她的名字,自顾自地开放,孑然地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