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时候,他尚且年幼,对于叠龙营也仅限于听闻。叠龙营对于幼年的卫谚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大人,你觉得叠龙营为何会消失?”姚菀问道。
“或许触及什么宫闱秘辛了吧。”卫谚道。
“凶手用叠龙剑来杀明小将军……”姚菀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带着明显的报复异味。不过十五年前,明禄才五六岁,与叠龙营会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不是明禄,而是明将军。”
卫谚立即起身:“我得去查查叠龙营的事。”
姚菀紧紧跟在他身后。
卫谚脚步顿住,颇为无奈道:“菀菀,你便一刻也离不开我吗?”
姚菀的心痒痒的,急切地想要知道叠龙营的事,听闻此言,瞪他:“我是想早点知道真相!”
卫谚的语气温柔极了,无奈而宠溺:“菀菀,我知道你对我的一片真心,但是我这次得入宫去查,就不方便带你了。等咱们俩成亲了,你是朝廷命妇,才能入宫。咱们就分开一下下,好吗?”
姚菀:“……”卫大人戏真足。
“好。”
卫谚摸了摸她的脑袋,才转身离去。
叠龙营的消失太过神秘,也只有宫中能查到一些东西了。
姚菀在大理寺也同样没有闲着。
明禄的血液里被仵作查出确实有一样东西,那种东西可以加速血液的凝固。
密室之中,凶手是怎么潜入房间里行凶,又是如何悄悄离去的?
凶手为何要往死者的血液里加加速凝固的东西?
姚菀的脑袋中充斥着许多疑惑,想得她头昏眼花。
姚菀的脑袋中突然闪过一道光,她意识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立即转身便往外跑去。她骑着马,便要赶往明府。
此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倾盆大雨浇灌下来,姚菀浑身都湿透了。
她并没有停下来躲雨。
明小将军是明将军最重要的人,凶手杀死明小将军,针对的就是明将军。凶手在杀死明小将军后,肯定会对明将军动手。她必须要赶在凶手之前找到明将军!
姚菀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突然,她的前面冲过来一个人。
姚菀心中一惊,连忙拉住缰绳,强迫马停了下来。
那人手里捧着书,书全部掉在了水里,他手忙脚乱地捡着。那是个熟悉的身影,姚菀的心绪变了,她将马停住,便跳下了马,走到了那人的面前。
“何覃。”
再见面,姚菀依旧无法将何覃当作一个陌生人。
何覃浑身湿漉漉的,怀里的书也完全湿透了,雨水顺着他的脸落在了身上,他竟是有一些狼狈。
何覃看着姚菀,也是愣了一下:“你淋湿了。”
姚菀道:“你也淋湿了。”
何覃道:“真巧。”
他的眼睛里带着微不可查的心疼:“雨太大了,你在屋檐下躲一下吧。”
姚菀摇了摇头:“我有急事。”
姚菀说着便要翻身上马。
何覃往前迈了两步,到了姚菀的身边:“姚菀,昨日放榜了,我中了状元。”
他的声音很平静,仿佛状元对他而言不是什么大事,他就是想与姚菀分享这个消息一般。
姚菀却没有什么诧异的,以何覃的才学,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恭喜了啊。”
“谢谢。”
两个相识十几年的人,竟是到这样生疏的地步。
姚菀骑着马的身影远去,何覃手里抱着书,眼里有什么情绪翻滚着,最终压抑了下去。
很快的,姚菀便到了明府外。
明府的管家见到姚菀便露出惊诧的神情。
卫谚来的时候都带着姚菀,虽然没有介绍她的身份,管家也知道她是大理寺的人。
“姑娘,是发生了什么事?”管家问道。
她浑身湿漉漉的,冒着大雨而来,明显就是有急事。
“我想见明将军。”姚菀道。
管家道:“姑娘请随我来。”
管家带着姚菀到了明小将军的门外,伸手敲了敲。
里面并没有答复。
管家道:“小将军出了这样的事,将军伤心过度,已经一日没有吃过东西了。将军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陪着小将军,未曾出来过。”
姚菀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她的心中总有些不安。
“管家可否再敲一下门?”姚菀道。
管家又敲了一下,里面依旧无人响应。
“将军伤心过度……”
“管家,将门砸开吧。”
管家犹疑了一下:“这恐怕不妥吧。”
“明将军这么久没出来,若是再里面出了事怎么办?”姚菀冷声道。
姚菀盯着门底下看了一下,眉头皱得更加紧了:“我们离去后,明将军不曾出来,也不曾有人进去?”
管家点了点头:“是的。”
姚菀伸出手。
“姑娘!”
姚菀的手在门上用力一推,门突然打开了。
管家:“这……”
姚菀走了进去,只看到明小将军的尸首一直躺在床上,里面却空无一人。
姚菀嘴唇紧紧抿着,眼神扫视了一圈,她最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
“将军呢?!”管家不禁道。
“你不是说明将军一直在房中吗?”姚菀问道。
“门一直关着,我来敲过几次门,将军都有应声的,来送饭,也被将军挡在门外,所以我以为将军一直在房中。”管家道。
地上的血迹有几个脚印,很凌乱,其中有两种脚印,是两种不同的鞋踩出来的。
之前大理寺的人来时都小心避过了血迹。也就是说,这房间里有人造访过了。
姚菀走到了床前,盯着明小将军的尸首。
早上看的时候,明小将军是直挺挺地躺着的,但是这一次,他的手从床沿耷拉下来。
姚菀抬起他的手,突然看到他的手心血红一片,就像是刻意糊上去的血迹。
凶手是想要遮挡什么吗?
“明将军恐怕被人掳走了。”姚菀道。
“将军身怀武艺,怎么可能?”管家的表情很难相信。
管家立即让人冒雨搜查明将军的下落。
姚菀已经不想等管家搜查的结果了,因为她早就知道了结果。
雨依旧下着,此时,姚菀方才觉得有些冷了。
她骑着马回到大理寺。
李修玉见到她的模样,吓了一大跳。
“姚菀,你这是趁着雨天想洗个澡?”李修玉愣愣道。
姚菀突然抓住了李修玉的手:“你带着仵作去明府,去确认一下明小将军的死亡时间是什么时候?”
凶手在血液中加凝固的东西很可能是为了隐瞒杀人的时间!
姚菀的脑海中模模糊糊有一个想法。
李修玉听她的话,见她很急,也没问什么,立即带着仵作去了。
姚菀换了一身衣服,将自己湿漉漉的衣服换了下来。
凶手针对的果然是明将军。
凶手掳走了明将军,会将他带到哪里去呢?
看来只能等卫谚的消息了。
第六十章辨恶钟(十七)
倾盆大雨之后,沟渠里满是水,地上泥泞一片,空气中带着泥土清香。
姚莞有些心浮气躁。
“姚莞!”突然有人叫了她一声。
姚莞回头,就看到李修玉站在她身后,眼睛里带着兴奋的光芒。
“姚莞,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仵作断出明小将军是今日清晨被杀的!”
今天他们进入案发现场的时候,死者身上的血已经凝固,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死者是夜里被杀死的。
死者并非死于夜里,而是在清晨,凶手这样做是为了隐瞒什么呢?
姚莞撑着脑袋想着,越想,脑袋便是一团浆糊。
她想得入神,因此并没注意到有人走到她的身后。
突然,她的身体腾空而起,便落入一个带着凉气的怀里。
男人的声音里带着薄怒:“有人说你冒着大雨出门,回来的时候衣服都湿透了?”
姚莞突然有些心虚,复又想到这是自己的身体,抬头想要辩解,一看到卫谚的眼神,便又怂了。
看着他带着薄怒的脸,姚莞的心里竟是暖暖的。
卫谚抱着她进了房间,将她放在床上,脱去鞋子,用被子将她裹成一团。
又去倒了热水,喂着她喝了一口热水,姚莞顿时暖烘烘的。
她的身体裹在被子里,只露出一颗小脑袋,面色粉白,脸颊红彤彤的,眼眸水润,尤为可爱。
卫谚盯着她的模样,心里的一点点气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叹了口气,摸了摸她红红的脸颊:“莞莞,你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否则你生病了,又得我照顾你。”
“当然,我是自愿鞍前马后的,只是你自己难受。”
“你难受,我也跟着难受。”
姚菀讷讷的,不知道说什么。
卫谚脱去鞋子和外袍,也坐在了床上,连人带被子全部抱进怀里捂着。
“明将军被凶手掳走了。”姚菀道。
卫谚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没有诧异:“我查到叠龙营的事了。叠龙营是在十五年前的那场宫变里覆灭的。”
十五年前,五位王爷共同发动宫变,意欲夺取皇位,其中便包括送子观音案中的卫王。这场宫变最终以五位王爷的失败告终。
“叠龙营的统领和当时的十王爷交往甚密。叠龙营背叛了皇帝,明将军也是叠龙营其中一员,他告知了皇帝这件事。后来,叠龙营护送宫变失败的十王爷逃跑,在东城门处被皇帝的人围住,所有叠龙营的将士全部死在那里,除了今日的明将军。”卫谚道。
“所以,这是叠龙营的幸存者回来报仇了吗?”姚菀道。
这件事竟是涉及十五年前的那场宫变,那一切都变得十分复杂起来。
“凶手本来可以直接杀死明将军,却将他掳走……”
“凶手杀明将军,或许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人。”
“那凶手会将他掳到哪里呢?”
这一刻,姚菀和卫谚的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个地方。
即使报仇而来,那肯定要在当年的埋骨之地处置了仇人!
“东城门。”
卫谚话音落,姚菀“咻”地便从被子里钻了出来。
姚菀眼神倔强,卫谚知道劝不到她休息,便拿了一件衣袍将她裹了起来,自己也披上外袍,两人带着几个人出了大理寺,赶往东城门。
昔日宫廷要地东城门,如今已经荒废了。
当年宫变之中,这里有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无数人埋骨于此,血流成河,皇帝心中始终有个疙瘩,便重新修建了东城门,将位置往南移了五里路,这里便荒废下来。
城门完全用砖墙封死,墙头的草木已经有一人高,地下散落的兵器锈化得很严重。
风一吹,空气中便蔓延着严重的铁锈味。地下偶尔还会有两块骸骨。
“陛下对叠龙营的背叛十分痛恨,所以,陛下是不准给这里的人收尸的。”卫谚道。
姚菀闭上眼睛,脑海中便浮现出这样的一幕。
刀光剑影,刺入了人的身体,带出一阵血花。呐喊声、哀嚎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有人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
时过境迁,野草疯狂生长,尸体化作枯骨,散落在野草间。
不知道多少流离失所的冤魂,在这里徘徊,怎么也寻不到归途。
卫谚的身形突然一凛,拉着姚菀便躲到了角落里:“有人来了。”
果然,脚步声响起,越来越近,又突然顿住,那人迟疑了一下,像是发现了这里有人,转身立即跑了。
姚菀和卫谚从角落里现身,只看到一道黑影,两人连忙追了上去。
跑得人身手不错,跑得很快,姚菀和卫谚只远远地看到一道黑影。
“我去追。”
卫谚话音落,身影便不见了。卫谚的轻功比姚菀好很多,自己跟着只会成为累赘。卫谚去追,姚菀的速度便慢了下来。
姚莞流汗了,不知道是因为跑了热,还是因为紧张。
每次即将要靠近真相的时候,姚莞便会觉得莫名紧张。
姚莞跑了一段距离,便看到卫谚押着一个人,那人被迫跪在地上,动弹不得。
那人穿着一身粗布麻衣,身上的市井味十足,背秃了下去,畏畏缩缩的,根本看不出他能潜进明府杀人,还能掳走明将军。
不过人不可貌相,凶手脸上是不会写着“我是凶手”四个大字的。
“明将军呢?”卫谚问道。
那人的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什么明将军?”
卫谚没有与他废话,直接将他抓回了大理寺。
那人跪在大理寺的公堂上,依旧是懵的。
“小人根本不知道明将军,大人冤枉啊!”那人磕着头道。
“那你为何去东城门?当我们追的时候你为何又跑?”卫谚敲了一下惊堂木,厉声问道。
那人的身体也跟着抖了一下。
“小人只是个卖豆腐的,和隔壁卖猪肉的老板娘约好在东城门见面。卖猪肉的老板很凶,我怕……”他垂着脑袋,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道。
姚菀和卫谚都愣住了。
他们要逮的是叠龙营的幸存者,怎么逮了一个卖豆腐的?
卫谚走到他的面前,要去拿他的手,他下意识躲过了,但还是落在了卫谚的手里。
卫谚强迫他张开手掌,盯着他的手心看着。
卫谚冷笑一声。
“你手上的茧子是常年拿剑产生的。我追你的时候,你跑得很快,我抓你的时候,你反抗的动作是本能,这些都不该是个卖豆腐的该有的。”卫谚将他的手一甩,冷声道。
那人的面色一白:“小人确实是卖豆腐的,大人不信可以去东市问问,小人卖豆腐卖了十几年了。”
“那十几年前呢?”卫谚咄咄逼人,“那时你任职于叠龙营!”
听到“叠龙营”三个字,那人愣住了,面色很快恢复:“小人不知道大人在说什么。”
卫谚给了姚菀一个眼神,姚菀便将那叠龙剑放到了他的面前。
他愣愣地看着那剑,颤抖着手去拿剑,却没有拿稳,剑落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音。
他趴在剑上,突然低声哭了出来。
那一瞬间,他佝偻的背仿佛挺直了,身上那畏畏缩缩的气质一扫而尽,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手执叠龙剑,可斩天下心怀不轨之人。
“你去东城门究竟是为了什么?”卫谚逼问道。
那人终于抬起头,直直地看着卫谚:“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到那些活生生的兄弟,他们被困在这里,一遍一遍地告诉我寻不到回家的路。”
“你是来收尸的?”姚菀不禁道。
皇帝明令禁止不可替东城门的人收尸,但是那些骸骨还是越来越少。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去收一具,就是怕人会发现。今日我发觉那里有人,所以就跑了。”他道。
“你并没有杀明小将军,掳走明将军?”卫谚问道。
“我时时刻刻都想,但是我连明府的大门都进不去,还好上天开眼,明演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终于遭了报应!”他咬牙切齿道。
卫谚令其他人都退了下去,关上了公堂的门。
卫谚去宫中只查到一些记载的东西,皇帝作为当年那件事的见证人,他当然不能去质问皇帝。而今,眼前的人亲历当年的事,问他是再好不过的了。
“跟本官说说十五年前的事吧。”卫谚道。
那人的身份暴露,便没打算再活下去了,所以也没有隐瞒:“叠龙营并没有背主,叠龙营的主人就是十王爷!明演才是叛徒,若非他背叛了叠龙营,十王爷不会死,叠龙营也不会覆灭!”
这和卫谚在宫中查到的并不一样!
卫谚紧紧盯着他,没有说话。
“我在这世上苟活了十五年,每日都战战兢兢的,不敢和人来往,生怕连累了别人。我知道这一日迟早会来,唯一遗憾的便是没有看着明演死。不过,这一日也不会太久了。”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一个笑,“明演很快就会死了!”
他说着,突然拿起叠龙剑,刺入了自己的心口处!
卫谚其实完全有时机可以阻止他的。
但是他没有做。
这件事关系宫闱秘辛,他死了其实比活着好。
第六十一章辨恶钟(十八)
他睁开眼睛,便发现四周黑黢黢的。
他只有眼睛能动,身体软绵绵的,根本动弹不得。他想说话,却发现喉咙被堵住一般,
突然,面前出现了一道黑影。
月色下,黑影的脸渐渐显现出来。
当看到黑影的脸时,他突然露出极为惊恐的表情,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
黑影慢慢蹲了下来,那黑色的影子将他淹没……
黑影抬起手,一道银光闪过,一块皮肉便落在地上,血洒了一地。
第二日一大早,兴善寺又来报案。
“卫大人,辨恶钟前又有人死了!”和尚擦了擦自己光头上的汗,急切道。
卫谚比他还急,带着姚菀立即赶往兴善寺。
姚菀多少已经猜到死者的身份。
明演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将军府和大理寺的人将整个长安城都翻了一遍,都未寻到他的身影。
姚菀想了许多地方,却忽略了这个最简单的地方。
“死者是何等模样?”姚菀迫不及待问道。
和尚是出家人,比一般人更不惧生死,但是想到那一幕,脸色依旧白了。
“小僧……不好说,姑娘看过便知道了。”和尚道。
姚菀却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姚菀还未靠近死者,就被卫谚挡住了。
姚菀推案无数,算是见过不少死人,她向来自诩大胆,卫谚不让她看,便足以说明死者死的有多惨烈了。
“根据血液凝固情况及皮肉上尸斑断定死者死于昨晚。死者身中一百六十一刀,有刀痕重叠者不可计,多处可见骨头。死者挣扎的痕迹很明显,血液蔓及的地方很广,可见死者是被生生剐死的,难以分辨其致命伤。死者受的折磨,很像是刑罚中的凌迟。”卫谚将自己查看的结果及仵作验尸的结果告诉姚菀,“死者,正是失踪的明将军。”
竟是如此。
果然如此。
“凌迟……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十五年前的那场宫变中,有两位王爷正是凌迟处死的。”姚菀道。
“其中便包括十王爷赵又俭。”卫谚道。
凶手是来替十王爷报仇的吗?
凶手为何选择十五年后来报仇呢?
凶手这样杀死明将军,便说明他的仇恨很深,他选择十五年后,只能说明前十五年,凶手并没有能力报仇。
十五年前,凶手会不会只是个孩子?若是个孩子,便可以解释为何选择十五年后来报仇了。
李丞相的死,林太傅的死,再到明将军的死,这三人的死,看似完全不想干,却因为都死在辨恶钟前,而连在了一起。
李丞相是惊吓而死,林太傅被生生剐了两刀,明将军儿子被杀、自己也被凌迟而死。
辨恶钟倒像是一种仪式,将所有罪恶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此来祭奠先灵。
明将军的尸首被抬走。
大理寺的人将地洗了一遍,洗去了血迹。
兴善寺的僧人们又清洗了一遍。
“卫施主。”
卫谚扭头,看到来人,连忙站起来:“住持。”
住持朝着卫谚点了点头。
他望着辨恶钟。
今日是个阴天,黑漆漆的辨恶钟像是散发出一股冰冷的凉意。
“这是第三个了。”住持道,“这是不祥之物,卫大人,可否将这辨恶钟移走?”
“佛门的凛然正气都无法镇住这不祥之物吗?”卫谚问道。
“不详,并非妖魔,而是人心。”住持道。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除魔,而非移走辨恶钟。”卫谚道。
住持没有再说话。
住持是佛门中人,也是红尘中人,这件事牵扯得越来越广,他想移走辨恶钟,便是不想兴善寺牵扯其中。
卫谚问道:“昨夜,凶手在辨恶钟前凌迟了明将军,兴善寺中便没有人看到吗?”
住持道:“这便是诡异的地方了。兴善寺里是有人巡夜的,巡夜的路径便包括这里,巡夜的人每半个时辰经过这里,都未发现不寻常的地方。尸体还是今日清晨发现的。”
死者身上穿着黑色的衣服,与夜色融为一体,死者倒在那里,无人发现,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凶手刚好在行凶,有人经过还发现不了的话,那便有些不寻常了。
这便说明,凶手在半个时辰内便在死者身上砍了三百多刀。这也说明,凶手是个十分善用刀的人,每一刀都恰到好处,身手了得。
住持离去,姚菀和卫谚肩并肩坐在台阶上,望着辨恶钟。
清晨的兴善寺笼罩在一片寂静中,只是空气中隐隐弥漫的血腥味冲散了香烛味。
姚菀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两个圈,将两个圈连起来:“凶手将明将军从明府掳走,来到兴善寺,避过许多人耳目,且在辨恶钟下行凶,这其实是一个充满危机的过程。但凡被人碰到,凶手都可能暴露。”
卫谚没有做声,等着她说下去。
“这只能说明辨恶钟对于凶手而言很重要。辨恶钟的作用是什么?是恶人。李丞相、林太傅、明将军,这三个人中,李丞相和明将军是天下人眼中的好人,所以凶手是在辨恶钟前杀了他们,既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罪恶,又想让天下人看到他们的罪恶。而林太傅,他知道自己是个恶人,是不会悔悟的,所以凶手在十殿阎罗前杀了他,再将他的尸首扔到辨恶钟前。”姚菀将凶手的动机分析了一遍。
“如今,我想知道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这三人,除了明将军,其余人和十五年前的那场宫变是否有关系?
第二件事,是否有和十王爷相关的孩子活下来?
第三件事,明将军是不是最后一个?是否还有第四个人死在辨恶钟前?”
若是查清了前两件事,凶手的动机和身份基本可以确定了。
卫谚点了点头。
姚菀觉得他们这次面临的凶手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从交趾国将辨恶钟进献入长安的时候,一切便在他的算计之中。最开始的时候,姚菀甚至没有意识到凶手的存在。李丞相死于自杀,林太傅可能死于情商,直到明小将军的死,凶手的意图才渐渐显现出来。这是多深的城府,才能做到这样步步为营?
太常寺卿,陶府。
陶大人酷爱花花鸟鸟,他的府邸之中,有一个专门的花鸟园。
陶大人最大的乐趣便是来侍弄他这些花花草草。
如今是秋日,大多数花已经枯萎,笼子里的鸟儿倒是多了一丝生气。
这花鸟园里有一只鹦鹉,能口吐人言,说一些吉利的话,是陶大人最心爱的小宠物,取名为五公子。
这一日下朝后,陶大人照例来听五公子说说吉利的话,寻寻开心。
陶大人往笼子前一站,五公子就像认出他一样,跳到笼子靠近他的一边。
“陶大人!陶大人!”五公子欢快地叫了两声。
陶大人肥圆的脸上露出一个笑,甚是得趣。这小东西之前都不唤他的,如今竟是认得出他来了。陶大人等着后面的话。
“陶大人,十月十六,亥时,亡。”
五公子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这话一出,竟是阴森森的。
陶大人听闻,脸上的笑容突然凝固了,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相信的话一般。
“陶大人,十月十六,亥时,亡。”
五公子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陶大人清清楚楚地听到了,知道不是错觉。
他慌忙招来了看守花鸟园的下人:“今日本官去上朝的时候,有人来过吗?”
下人摇了摇头:“下人一直守着,并无人进来。”
陶大人挥手令下人退下,五公子突然又叫了一声,叫得他的心格外慌乱。
十月十六,正是三日后!
第六十二章辨恶钟(十九)
陶大人最喜爱的五公子死了!
鸟笼被打开,五公子摔在地上,脑袋扭曲了,身下一摊血迹!
侍弄花鸟的下人吓了一跳,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这小东西的命可比他重要多了!
下人一扭头,便看到自己身后阴森森地站着一人,他的脸色阴沉沉的,甚是骇人!
“大……大人,五公子死了!奴才该死!”下人吓得跪了下去,连忙磕头道。
“这东西中邪了,是本官弄死的,处理了吧。”陶大人语气淡淡道。
下人只觉得大人的声音也是阴森森的,大人对这鹦鹉甚是喜爱,竟然将它杀死,还是这般残忍的方式,怎么看中邪的都是陶大人啊!
下人心里这么想,却不敢真的说出来。
陶大人有些浑浑噩噩的,鹦鹉的声音一直在他脑海中响起,且让他想到一个故人的声音。
“大人,明府来人了。”管家来汇报道。
陶大人面露诧异:“本官与明府从未有来往,明府来人做甚?”
“明府说邀请大人您去参加明将军的葬礼。”管家道。
陶大人脸上的诧异更甚:“明演那老家伙死了?”
陶大人这段时间称病在家,整日侍弄花花草草,足不出户,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是啊,明将军死了,死得很惨,据说是被凌迟死的。”
“凌迟……”
管家扭头便看到陶大人的脸色煞得白了。
转瞬间,陶大人便往外面走去。
“明府的人呢?”
“在客厅候着。”
陶大人赶到客厅,那里却空无一人。
管家愣了一下:“刚刚明明还在的。”
他让那人候着,那人悄无声息就走了?
明将军下葬的那一日,陶大人终于出了门,去参加了明将军的葬礼。
“听说明将军是死在辨恶钟前?”
“是啊,生生剐了三百多刀,最后几刀才致命的。”
“辨恶钟辨恶,明将军莫不是做了什么恶?”
“明将军脾性是暴躁了一些,但是说到作恶,应该没有吧。”
“谁作恶了都是藏在心里,谁知道呢?”
陶大人听着那些议论声,心里更加惶惶不安了。
只有一日了。
李丞相死了、林太傅死了,如今明演这个老头儿也死了,就快轮到自己了。
大理寺。
卫谚正在一筹莫展间,突然听人说有人来报案。
卫谚看到来人,倒是一惊。
太常寺掌控宗庙礼仪,和大理寺并无什么交集,卫谚和太常寺卿陶三景也没什么交情,在他的印象中,陶三景是个极为孤僻的人,沉默寡言,我行我素。
陶三景怎会来报案?
“陶大人要报什么案子?”卫谚问道。
陶三景道:“有人要杀我,就在明日亥时!”
卫谚还是第一次听到报案报这样的事。
知道有人要杀自己很容易,还知道有人在何时杀自己……
陶三景看到卫谚不太相信的表情,立即道:“是真的,有人要杀我,卫大人,你得派人保护我。”
卫谚道:“陶大人先坐下。”
陶三景整个人都呈现出一种急切的状态,卫谚话音落,他极为不耐烦,但还是坐了下来。
卫谚给他倒了一杯茶,陶三景喝下茶后,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陶大人可否讲讲事情的前因后果?你是为何觉得有人想杀你,你还知道杀你的时间?”
陶三景道:“我养了一只鹦鹉,那鹦鹉能口吐人言。就在两日前,鹦鹉突然说我要在三日后的亥时亡!”
“或许是有人故意恶作剧?”卫谚道。
陶三景给出的线索完全无法说服卫谚。
“若是这般也就罢了。而且,鹦鹉的声音很像我一个死去的故交。”陶三景说着,便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
明明是白日,却让人毛骨悚然。
卫谚再三保证会派人去保护他,并查出幕后之人,陶三景才离去。
卫谚将这件事告诉姚菀。
“鹦鹉的声线都是一样的,怎么可能会像他的一个故交?”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