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京华郡主-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询所知才对。”
  “你是说贵妃娘娘吗?”
  刘琰无奈:“以后不要这么直接,可以说长乐宫那位。”
  “……这不一样吗?”
  “算了,不重要。而且若真有什么针对我的阴谋,他为何不报与父皇知道?”在这样的闹市之中,同他说一两句语焉不详的话,怎么想都不是楚询的行事作风。
  “我们回去问娘娘吧。”许京华也想不明白,觉得还是找个明白的人商量最好。
  刘琰却不同意:“娘娘肯定也没头绪,还平添一份烦忧,不要同她说了。”
  “那你打算就这么自己闷头琢磨?”
  “回头问问宋先生吧,也许他有办法探听更多。”
  “要不,我问问楚姑娘?”
  刘琰忙摇头:“楚询不会同她说的,这等涉及宫中的秘事,他绝不会告诉尚待字闺中的女儿。你也不用跟着我烦恼,我听他的语气,不像是涉及性命安危的,阴谋诡计,早晚会露出端倪,我谨慎些就是了。”
  “你还不够谨慎吗?”许京华叹口气,“换了我是你,可能已经死一万回了。”
  “别胡说!”刘琰先斥一句,又宽慰她,“谁叫我在这个位子上呢?谨慎是应当的。”
  许京华还是有点不高兴,“好容易出来一趟,没看成什么热闹,还听了这么句话,真扫兴。”
  “那我们想想高兴的事,午饭你想吃什么?”
  “你想吃什么?你是客,听你的。”
  “上次他们送过去的小鱼,煎了又香又酥,还有吗?”
  “有呀!捕鱼的篓子天天放着,一提起来都满满的。再做个泥鳅豆腐汤,鲜嫩清香,你也尝尝。”
  正说得高兴,车中突然咕噜几声,许京华看刘琰:“你饿了吗?”
  刘琰:“……我以为是你。”
  门口守着的杨静捂住肚子,小声道:“殿下恕罪,郡主恕罪,是小的……”
  两个主子说吃的就算了,旁边食盒里还有点心时时冒着香气,两相夹攻,这谁受得了啊?
  许京华扑哧一笑,打开食盒,拿了几块点心出来,跟刘琰分完,特意给了杨静两块,“吃吧,你今天辛苦了。”
  杨静忙说不辛苦,谢了郡主后,又看刘琰。
  “吃你的吧!没出息的。”
  有这几声咕噜打岔,两人再没谈起楚询的话,说笑着回到神都苑,太后听说他们两个已经商量好了菜单,也没二话,直接吩咐下去照着做。
  因齐王妃一直没起身,齐王也没过来,只有他们祖孙三个一起用膳,刘琰只觉舒心畅意,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日子了。
  哪想到午睡起来,太后趁着许京华还没醒,单独问他:“我听皇上说,你替京华往幽州送了一封信,给一个叫段弘英的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这事皇上跟刘琰提过一句,说是太后问起幽州的消息,他就把送信的事说了,所以刘琰有所准备,只没想到太后问得这么迫不及待。
  “是有这事。段弘英的母亲和郡王妃是好友,段弘英母亲去世后,郡王妃还照顾过段弘英一段时日……”刘琰简单讲了一下许京华和段弘英的关系,“京华进京之前,段弘英因为定亲去了草原,没能告别,后来想起来,难免牵挂,我就让她写封信送回去,也报个平安。”
  “定亲?不是说父母双亡吗?”
  “是,不过段家有人照顾他,给他定了连部的女子为妻。沈维已经到了怀戎,段弘英身世如何,很快就会有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改完,加了两句话~晚安~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安妮 4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思念汤圆 10瓶;19863682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3章 小天地
  许京华睡醒听说太子在陪着太后说话,就没急着过去,那祖孙两个也有段时日没能单独好好谈谈了,她觉得应该多给他们留些时间。
  就让翠娥研了墨,自己裁好纸,认认真真描红写大字,直到太后命人来找她,才洗了手出去。
  “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从前嚷着我又不考进士为何要读书的人,如今竟勤奋若此,”太子殿下见着许京华,笑着抱拳摇了摇,“刘琰佩服。”
  许京华瞪他一眼,向太后告状:“娘娘,太子殿下笑话我。”
  刘琰立刻收敛笑容,认真道:“没有没有,是真的佩服。娘娘作证。”
  太后笑道:“我作不了证,你自己就很勤奋,这么夸别人,我也以为你是有意取笑呢。”
  “你看你看,娘娘都这么说了,你就是取笑我!”许京华掐起腰来,“我不带你玩了。”
  “冤枉,真的冤枉。”刘琰认真喊冤,“我真不是取笑你勤奋。”
  许京华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啊!你是……”想起自己之前死也不肯读书的劲儿,她终于有点不好意思,嘴上却不肯认输,使劲“哼”了一声。
  太后瞧着他们俩斗嘴,心里又高兴又担忧,十分矛盾,等许京华说他们要出去玩的时候,更是只能微笑说好。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不合适去远的地方,刘琰就让许京华带着他沿河散步。
  “我小时候听我娘说,七月七躲在黄瓜架下面,能听见牛郎织女说话,就真的钻进去等,脸上被黄瓜叶子划了好几道印子,还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大包,不但什么都没听见,最后还被我娘和段弘英好一通嘲笑。”
  刘琰想想她小时候的狼狈样子,也忍不住笑:“你娘是故意骗你去的?”
  “倒也不是故意,我缠着她给我讲故事,她讲完牛郎织女,就说了这个,没想到我真信了。”
  刘琰听到这里,特别想伸手摸摸她的头,然而身后跟着许多人不说,对岸还就是结绮院,万一让五叔看见,还不立即把他赶回宫去?只得握紧拳头忍了。
  “不过我娘也没少骗我,小时候我有什么不懂的事都问,她总随口骗我,上次和你说过的韩久富,我娘还说过他吃人呢。”
  “这么说也不算错。”
  “是不算错,但我当时真吓得够呛,从来不敢往韩家那边去。哎,你会打水漂吗?”
  许京华突然站住脚,弯腰从路旁捡了一片石头,走到河岸边,然后侧身弯腰,丢出石头,石头落到水面并没下沉,反而弹起来跳跃向前,如此弹跳了三次,才彻底落入水底。
  刘琰看着有趣,也捡了块石头,学着许京华的姿势扔出去,却“咚”一声就沉了底。
  “嘻嘻,你那块石头不行。”许京华拣了一块薄石片递给他,“这种才飞得起来。”又告诉他怎么使巧劲。
  刘琰又试了两次,终于让石片在水面跳跃起来,一时非常喜悦。
  “好玩吧?”许京华看见他的笑容,也觉得格外开心,“我们怀戎也有条河,只要不赶上旱年,有水就会多很多乐趣,冬日里结冻了,还能在上面拉冰车溜冰,可好玩了。”
  “河水不深吗?父母不怕你们淹着?”
  “不深,雨水多的年头,也就到成人腰,我们那儿雨水多的时候极少。”
  两人打着水漂,漫无边际地随意闲聊,不知不觉间,日影西斜,河水被晚霞披上一层红纱,刘琰看着眼前美景,问许京华:“宋先生有没有教你白乐天的《暮江吟》?”
  “好像没有吧。第一句是什么?”
  刘琰指指水面:“一道残阳铺水中。”
  “下一句呢?”
  “半江瑟瑟半江红。”
  “瑟瑟?什么意思?”
  “就是碧绿色,你看河面上霞光混着碧波,是不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还真是!”
  刘琰又把后两句教给她,许京华感叹:“写景也能写得这么好啊!”
  刘琰示意她往回走,笑道:“还有更好的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人写景,精妙之句,着实不少。”
  许京华跟着念了一遍,觉得这句子真是绝了。
  两人谈着诗回去望春宫,齐王夫妇已经到了,齐王妃面色看起来有些苍白,但许京华问时,却说已经好得多了,还谢过她和刘琰买的点心。
  五口人一起用了晚膳,之后太后让齐王陪齐王妃早些回去歇息,齐王却道:“让她自己回去就行,今晚我和琰儿同宿,我们叔侄两个也许久不曾秉烛夜谈了。”
  “好啊,我正想找机会和五叔长谈。”刘琰笑吟吟答应。
  他的住处还是安排在流芳院,于是三人便一起告退,从望春宫走了。
  许京华十分好奇,第二日早上和刘琰出去跑马时就问:“昨晚你和叔父真的秉烛夜谈了?”
  刘琰点头:“是谈了一番。”
  “谈什么了?”
  “不告诉你。”
  “……”许京华哼一声,“小气。”
  刘琰笑着解释:“就像你和朱姑娘她们谈的事情,也有不方便告诉我的一样,我和五叔谈的事情,真的不能同你说。”
  “行吧。你猜我昨晚乞巧,结果怎么样?”
  “穿七孔针么?”
  许京华点头,刘琰沉吟片刻,问:“说实话吗?”
  “……说假的吧还是。”
  “得巧了?”
  许京华:“……”
  刘琰见她皱着一张脸,失笑道:“不过是玩,你还当真么?你的巧,不在手上。”
  “那在哪儿?”
  刘琰点点自己额头:“在这里——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姑娘。”
  “少哄我,你以前还说你只认识我一个姑娘呢!那当然我最聪明了,没人和我比。”
  刘琰无法反驳,只得另辟蹊径:“那好吧,我这样说,你比我见过的大部分男子还聪明。”
  “多大部分?”
  “九成。”
  许京华满意了,“你说得对!我又不用自己做衣裳,手那么巧干嘛?来赛马吧!”
  她说着一夹马腹,纵马狂奔,刘琰扬鞭追去,两人在显庆宫宽阔平坦的遗迹上,纵马奔驰几个来回,各自出了一身汗,才下马休息。
  坐在树下喝了杯茶,许京华突然站起来:“我带你去个地方。”
  刘琰抬头正看见她冲自己眨眼,便笑着起身,跟她走到河边过了桥。
  “你们在这儿等着。”许京华回头止住随从,“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桥那边有座废弃楼阁,她并不进去,沿着墙行到东面,是一大片芦苇丛,许京华随手揪了一片芦叶放入口中吹奏起来。
  刘琰跟在后头,看她轻车熟路的样子,显然是来过许多回了,就悄悄回头,瞪了蹑手蹑脚想跟上来的杨静一眼,杨静赶紧停下,默默退回桥边。
  许京华心情好,吹的曲子也不同以往,显得很欢快。
  刘琰跟着她走进芦苇丛,向北走了一段,只见远处灌木丛生、荒草疯长,没什么特别,许京华却突然向左一转,他跟着转过去时,她不但人不见了,连曲子都停了。
  “京华?”刘琰叫了一声,没人应答,他觉得许京华一定是逗他,就站在原地,四处打量。
  这里应该是那处楼阁的北墙外,墙体倒了半截,墙内藤蔓越过半墙爬出来,已经攀到外面竹子上,显得特别荒凉……等等!
  刘琰蹲下来,扒开荒草,在半墙、藤蔓与竹子形成的夹空里,成功捉到一个笑嘻嘻偷看他的许京华。
  “进来。”许京华招招手,“我割掉了一些绿藤,里面可以站直的。”
  她帮着刘琰拔开挡路的藤蔓和荒草,刘琰低头弯腰进去,许京华随即放手,藤蔓垂下,荒草弥合,里面顿时自成一个小天地。
  这个夹空不大不小,若是放一面小几,再铺一张竹席,坐四个人也没问题,只是挨着半墙那边没法站起来而已。
  “你站这里。”许京华伸手拉住四下打量的刘琰,让他和自己一起靠到竹子上,“抬头。”
  刘琰听话地抬起头,发觉这里竟然露出一角天空,能看见厚重的白云正缓缓移动,耳边风过竹林,沙沙作响,心里一时宁静极了。
  许京华看他的样子,知道他也喜欢这里,就拿起芦叶,又开心地吹奏起来。
  刘琰看着白云静静听着,直到她吹完一曲,才转过头问:“这曲子叫什么?”
  许京华叽里咕噜说了一句,刘琰瞪大眼睛:“胡语吗?”
  “嗯,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雁儿归的意思,他们胡人春日里最喜欢吹这个。”
  刘琰好奇:“你能用胡语和胡人说话么?”
  “不能,我就会那么几句。段弘英会的多。”
  “你是跟他学的?”刘琰略有点酸地问。
  “有的是,有些从小就会,我们那儿胡人太多了,要打交道,总得会说几句,我爹也会的。”
  刘琰心里舒服一点,又问:“你不是说段弘英的母亲是汉人吗?他和谁学的胡语?”
  “他娘虽然是汉人,但并不是我们这样从中原逃难去的,而是世代就在幽州定居,所以本来就会说。他又姓段,怎么可能不学胡语?”
  刘琰看她摆弄着芦叶,又放进嘴里吹奏,一句“若段弘英他日进京,你想见他吗”到了嘴边,又慢慢咽了回去。
  何必给她这种盼头?就算段弘英真的进京,那也是几个月以后的事,说不定那时候,她已经……刘琰偷偷笑起来。
  “偷笑什么呢?”许京华余光瞥见他笑,拿开芦叶问。
  “没什么,我只是在想,我们要是能一辈子这样就好了。”
  他这句说得又温柔又低缓,许京华听入耳中,只觉耳朵都发烧了,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一辈子,可不是能轻许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马可杯、陌上花开的小心情10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美少女 5瓶;1967837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章 秋意
  许京华决定打岔,她眼睛四下一溜,没什么能拿来说的,只得抬头,“哎!你看那朵云像不像白马?”
  这当然不是刘琰想要的回答,但顾左右而言他总比“胡说什么呢”这种斥责要好得多,刘琰说这句,本来也只是想试探许京华的态度——她刚刚一瞬间的不自在,看在他眼中,反而意味着希望。
  “像,马上好像还有个骑士。”
  “不对,那是个将军,他正率军冲锋,你看,对面是一座城。你来守城,我攻城怎么样?”
  “那你可要小心了,你的将军已经到我军射程,我下令放箭!”
  “哇呀呀,箭来如蝗,煞是凶险,亏得我军早有准备,撑起盾牌,将军更是神勇无敌,一路挥舞着宝剑,格开飞矢,一马当先冲到城墙下。”
  她语气抑扬顿挫,讲得和说书先生似的,刘琰忍着笑“迎战”:“我军立刻投下滚木大石,将来敌砸了个人仰马翻。”
  云随风动,方才还是将军骑马形状的云朵,已经在风的拉扯下变成两半,许京华叹息一声:“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百万大军,正乌压压地赶来……哎?这天怎么好像要下雨?”
  刘琰也看见乌云涌来,便道:“我军见势不妙,高挂免战牌,咱们择日再战如何?”
  “好,今日暂且放你一马。”许京华笑嘻嘻地钻出去,“我们回去吧,我有点饿了。”
  刘琰跟着拨开藤蔓出去,只觉外面亮得刺眼,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幽暗狭小的夹空,未及回味,就感觉一只有力却纤细的手拉住自己手臂。
  他惊愕转头,只看见许京华的背影,“走啦,下次再来,这地儿又跑不了。”
  刘琰随着她的力道走了两步,她就松了手,又拿起芦叶儿吹曲,剩刘琰自己心扑通扑通跳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后头。
  “要不和她直说了吧?”在压过曲调的心跳声中,一个念头跳出来,越蹦越高,“还等什么呢?等她自己发觉吗?那还不如回去做梦更快些。”
  刘琰慢慢伸出手,就在几乎触及到许京华手肘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昨晚齐王说的话。
  “你想的什么,我大概能猜到,但你不能光想自己,京华是怎么想的,她想要什么,适合过什么样的日子,你考虑过么?”
  手指慢慢收拢回掌心,又一寸寸缩回身侧。
  现在还不是时候,她肯定从没想过这个可能,万一被吓到,从此躲着他,那可大大不妙。
  刘琰深吸一口气,努力冷静下来,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一点。”
  许京华可不知道他在自己身后想了那么多,她心情正好呢——没想到刘琰真的会跟她玩这种口头打仗的游戏,就连段弘英,到了十五岁,都嫌这么玩太傻了,而再不肯同她玩。
  来京几个月就能交到这么投契的朋友,许京华觉得自己幸运极了,这会儿再想起他说的那句“能一辈子这样就好了”,她就觉是自己刚刚搭错弦想得太多——他肯定也是开心有自己这么个谈得来的好朋友吧?
  可惜她是个女儿身,一辈子不变,是不可能了。
  太子殿下早晚要娶一位情之所钟的太子妃回来,为了太子妃,他甚至愿意不纳妾,如果太子妃不喜欢他们来往……欢快的曲调再吹不下去,许京华丢掉芦叶,叹了口气。
  “好好的叹什么气?”刘琰追上来,走在她身旁问。
  “你觉不觉得,世事就跟这天儿似的,说变就变?”
  “是啊,”刘琰点点头,“有一个词叫沧海桑田,说的是有一位神仙叫麻姑,曾亲眼见到东海三为桑田,连沧海都变幻若此,何况其他?”
  “那你呢?你以后也会变吗?”
  刘琰侧头看许京华,她也正看着他,神色里带着一点探究。
  “我希望我能一直不变,不过恐怕很难。”眼看着距离桥头已经不远,刘琰停下来,低声说,“因为总有些事情,会迫使我们改变,比如说身份,自从我做了太子,除了你,每个人待我,都和从前不同,我要以储君的风度去应对这些变化,难免自己也有所改变。”
  许京华问的并不是这个,但她听完,转念一想,又觉得道理是一样的。
  就点头说:“你说得对。只要不跟这天似的说阴就阴,翻脸不认人,就还不坏。”
  “翻脸不认人,你这暗指谁呢?”
  许京华加快脚步往前走,笑嘻嘻答道:“没有谁啊,随口一说。”
  刘琰大步跟上去,“不对吧?你前面明明是问我。”
  “问是问的,两句没有关联。你心虚什么?”
  “不是心虚,是想跟你做个约定。”
  “约定什么?”
  “约定以后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给彼此机会,或是道歉,或是解释,不能避而不见、翻脸不认人。”
  许京华放慢脚步,觉得这个约定还真不错,但是:“万一不是我们不想见,而是别人不许我们见呢?”
  刘琰以为她说的是齐王,便答道:“我们约个暗号,去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见面,比如刚才那里,或者上次吃斋饭的福先寺。”
  许京华想的却是未来太子妃,一时面有难色,“这不太好吧?”太子妃还不更误会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怎么不好?”刘琰问。
  许京华不知道怎么说,正为难,雨点啪嗒啪嗒掉了起来,“哎呀,先回去吧,以后再说。”
  太子殿下功亏一篑,却不肯就此罢休,午后趁着齐王因下雨没过来,主动请缨,接过教许京华学新字的重任。
  齐王被太后骂过之后,就老老实实拿着给幼童启蒙专用的《急就章》教许京华认字,刘琰接着他们之前的进度继续往下教,半个时辰后,顺利下课。
  此时正好雨停了,两人溜达到廊下吹风乘凉,刘琰觉得机不可失,作闲聊状说:“那个约定,我想好了我的暗号。”
  果然许京华立即就问:“是什么?”
  “约定真的定下了,我才能告诉你。”刘琰笑微微道。
  许京华瞪他一眼:“你就没考虑过,万一太子妃不高兴我们往来呢?”说到这儿,她还怕刘琰转不过弯,强调道,“我毕竟也是个姑娘啊!”
  “……难为你还记得。”
  “你什么意思?”许京华双手掐腰,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打架的模样。
  刘琰是真没想到她顾虑的竟是这个,忍不住试探道:“假如,她真的不高兴我们见面,你打算怎么办?”
  许京华放下手,往廊柱上一倚,“那要看你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为了太子妃不再同我来往,那当然就算了……”
  刘琰不等她说完,就插嘴:“不可能的,无论出什么事,我都不会和你断绝往来。”
  “话别说太满。”许京华斜眼看他,“才说过什么都可能会变。”
  “是什么都可能会变,但我知道我哪个地方不会变,如果有一天真的落到要和你断绝往来的地步,那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呸呸呸!”许京华听得心惊肉跳,一下站直,“瞎说什么呢?”
  刘琰笑一笑,伸出右掌,问:“敢不敢定这个约?”
  “我有什么不敢的?”许京华嘀咕着伸出手,在他掌心一拍,“说吧,暗号是什么?”
  “给你送一盒芡实糕,表示‘实在抱歉’。”
  许京华看他一脸奸计得逞的笑意,又说了这么个暗号,突然有点狐疑:“你不会是已经做了对我不起的事吧?”不然怎么追着她要定这个约定,还张口就是“实在抱歉”。
  确实“包藏祸心”的刘琰:“……”
  “咳咳,你就不能往好处想我吗?我的暗号,是我找你用的,我主动找你,不管什么事情,先道个歉,不算错吧?”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许京华接受了这个解释,开始琢磨自己的暗号,“我给你送东西,恐怕没有那么方便,只能通过宋先生了。”
  刘琰定这个约定,只是想给自己安排一条退路,完全不觉得她有用上的一日,就说:“你随便让宋先生给我捎句话就行。”
  “那可不行,我要想一个有意思的暗号,想好了再告诉你。”
  刘琰已达成目的,当然是无有不好。
  许京华却真把这暗号当个事儿,认真想了很久,到初十休沐日,皇上来给太后问安,顺带把太子殿下领回去时,都没想出个结果。
  “等我想好了,写信告诉你。”临别时,她这么跟刘琰说。
  刘琰在神都苑和她朝夕相处了三日,每一天都过得快活无比,要走时便格外不舍,好在下个休沐日,太后就要回宫了,以后见面应当比现在容易,就点头说好,又嘱咐:“多写一点。”
  “哪来那么多事写?再说你应当不会给我回信了,我才不要写那么多!”
  刘琰也没勉强,反正十天后就回宫了,又有太后寿辰,他们见面的时候多着,却怎么也没想到,从这一日起到八月初三许京华生日,他们虽然偶有见面,却根本没机会单独说上话。
  先是太后回宫那日,皇上带了皇子们去接,浩浩荡荡地来,浩浩荡荡地回,并没在神都苑多留。之后许京华虽然跟着送了太后回庆寿宫,却很快就与齐王夫妇一起出宫,回自己家了。
  二十五日太后过寿,虽然太后不欲铺张,宗室那几位亲王和长公主总还是得进宫给太后贺寿,皇上在御苑设家宴,歌舞百戏演了一天,热闹是热闹,刘琰作为太子却不能像大皇子时那样,随便哪儿都能去了。
  明里暗里,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稍微一落单,就有人迎上来和他交谈,刘琰根本没法去找许京华。
  许京华也因为各王府那些小豺狼虎豹来了,太后怕她受委屈,始终没离开太后身边。
  她想着晚上要在庆寿宫留宿,一会儿回去总能见到太子殿下,说上几句话,哪想到皇上兴致太高,这场家宴竟开到深夜——那时随着太后提早退席回去的许京华,都不知道做第几个梦了。
  第二日刘琰要随皇上接见吏部新任命的一批县令,新法推行对县官的倚赖,比府州官更大,皇上对此事非常重视,一早就在乾元殿升御座,刘琰自是没空去庆寿宫。
  许京华在庆寿宫耽搁半日,太子殿下也没来,只得先出宫回家——宋先生还等着她上课呢。
  她有点怏怏不乐,宋先生却好像没看出来,自顾上完课,说道:“我有点事,想同你商量。”
  许京华吓一跳:“别别别,有事儿您吩咐,这么客气,我害怕。”
  “……”宋怀信气得胡子差点飞起来,“别嘴贫!跟你说正经事呢!”
  “您说您说,什么事?”
  “前几日,我不是去了一趟韩侍郎府么?”
  韩?许京华眼睛一亮:“对,怎么样了?我要有师娘了吗?”
  宋怀信老脸紧绷,却点了点头:“就是要同你商量婚事怎么办。皇上欲赐一座宅邸,我觉得无功不受禄,没敢应下。我在这儿住得挺好,不欲搬动,就想在这小院里办婚事,不知你……”
  “好啊好啊!只要师娘不觉得委屈就成。”
  “你先别答应这么快,也同太后娘娘和齐王殿下商议一下。”
  “娘娘和叔父肯定也说好。倒是韩家那边,您先好好说说,别让人家觉得委屈。”
  宋老先生哼一声:“这个不用你操心,他们要是觉得委屈,就根本不会结这门亲。”
  还挺神气,许京华心中偷笑,第二日去和齐王说了。
  齐王觉得就那个小院,宋怀信一个人住着还好,真成了家,女方带陪嫁进来,未免狭窄,就和许京华回到许府,同宋怀信商量,要不干脆再把小院北面的民居也买下来,重新建座房子做新房。
  宋怀信连连摆手:“不必,若如此麻烦,我不如出去另赁一处小院了。再说也来不及,我年纪大了,她也非初婚,我们打算十月里就把事办了。”
  那确实是来不及,齐王打消念头,却坚持要把小院重新修葺粉刷,说那才有新房的样子。
  宋怀信没再反对,暂时搬去许府前院倒座房住,许京华上课也换在了那里。
  这时秋意渐浓,朝廷因为秋收而忙碌不堪,太子殿下无暇出宫,朱苒的邀约却如期而至。
  许京华去了朱家果园,并在那里再次见到了韩春华、楚慧、何明颖三个小姑娘,当然,除了她们,还有朱苒平时亲近的几个闺秀,一群小姑娘聚在一起,很快就叽叽喳喳热闹起来。
  她却因见到楚慧,勾起了一点心事,始终快活不起来——也不知道楚询那句话,刘琰弄明白没有?
  也许是她总看楚慧的缘故,那位文文静静的大家闺秀,趁着大家一起进园摘果子的时候,走到许京华身边,轻声道:“郡主,可否借一步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海泽尔 2个;陌上花开的小心情10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kkk 30瓶;兰色回忆 20瓶;嘀嗒嘀嗒、三千弱水替沧海、海泽尔 10瓶;秋秋、薄酒微凉 5瓶;小木头 2瓶;suzuran、Dan、1504706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