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京华郡主-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王话刚说到一半,许京华已从偏殿过来,远远问道:“娘娘,是不是东宫来人了?”
  太后伸手从齐王那里拿回信来,侧头向许京华笑道:“你耳朵还挺灵。昨日不是刚见着面吗?怎么这么快就送信来?”
  许京华快步走到太后跟前,瞟了略显奇怪的叔父一眼,答道:“是之前写的。”
  太后把信递给她,也瞥一眼旁边虎视眈眈看着信封的齐王,“你告诉琰儿,他只给你写信,你叔父眼红嫉妒了。”
  “呵呵,是啊。”齐王磨着牙冷笑,“白疼了这臭小子十几年了。”
  许京华瞧瞧齐王,瞧瞧太后,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但又看不出到底哪里不对,便答应道:“好啊,我一定把原话告诉太子殿下。”能趁机说他一句臭小子,还挺好玩的。
  她拿了信着急看,没再多留,齐王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眉头几乎打结,痛心疾首道:“母后,不管真的不行了!”
  “那你想怎么管?你也是从情窦初开年纪过来的,这事管得住吗?”
  “您想管,肯定有办法!”齐王对自己母后颇有信心,“皇兄的态度,您也知道,再放任下去,那才是真的管不了了。”
  “我倒是有个办法,就怕你不听。”
  齐王欣喜:“怎么会?儿子一向最听您的话了!”他绕到太后侧面,伸手给太后捏肩,“什么办法?”
  太后莞尔:“你倒是真着急。”
  “这怎么能不着急?他们俩凑一对,对咱们来说,实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太后笑意收敛,侧过头看着儿子问:“咱们是谁?”
  齐王一愣:“咱们……就是……”他伸手比划了一下,“这望春宫里的人啊。”
  太后转回头去,齐王瞧着母亲神色不对,小心翼翼问:“儿子说错话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这话要是让琰儿听了,可有多难过?”
  齐王忙辩解:“儿子不是那个意思,其实对他来说,也完全有更佳选择……”
  太后一叹:“你自己选妃的时候,只要你喜欢就行,到琰儿便得衡量利弊、选个最佳了?”
  “他怎么能一样?他可是太子!”齐王蹲下来,扶着母后膝头,低声道,“我知道您疼刘琰,但东宫不可能只有一个太子妃,少年情动总会过去,他没有京华,照样能活得好好的,我们京华却不行!我不能让她去吃这个苦!”
  太后默然片刻,才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齐王一喜,不料太后下一句竟是:“那就更不要管了。堵不如疏的道理,还用我细细同你说吗?”
  “您是说……”
  “京华如今还没有那个心思,你生拦着,不让她和琰儿往来,以她刚强的性子,只会适得其反。”
  “那总不能放任自流吧?”
  “世上又不是只有两条路,你上次不是说,瑟瑟家里有个侄女,也活泼好动,兴许跟京华合得来吗?”
  齐王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多叫几个闺秀来,和京华熟悉熟悉,朋友多了……”
  太后微笑点头:“你回去跟瑟瑟商量一下,给她们小姑娘们办个聚会,就定后日吧。”
  齐王妃姓朱,乳名瑟瑟,父亲朱昭远因在北伐收复神都时立下战功,而获封卫国公,虽然去年以上将军衔致仕了,但齐王妃的长兄朱正明仍在灵州领兵、任宣抚使,是朝廷倚重的镇边大将。
  她是家中幼女,长兄朱正明的女儿没比她小几岁,正和许京华同龄,齐王妃早就想介绍给许京华认识,只是一直不得机会而已。
  所以齐王回来一说,齐王妃就高兴起来:“荷花都谢了,湖上没什么景致,孩子多了也不方便活动,要不就在流芳院吧?那里正好收拾出来了,两个皇子什么时候回宫?”
  流芳院在结绮院对岸的上游,刘瑜刘琦两个就暂住在那里。
  “今日不走,明日一早也就走了。流芳院还真合适。”
  夫妻两个商议起送走两位皇子后,要如何布置流芳院,丝毫没考虑过两位皇子想不想走。
  刘瑜当然不想走。
  来这里住了几天,和许京华相处过后,刘瑜虽然还谈不上喜欢她,但也确实讨厌不起来了——他发觉这姑娘行事,虽总有出格之处、显得粗鄙,却并不怪她,实是太后娘娘和五叔太过宠爱,没教给她规矩道理之故。
  他还旁听过五叔给许京华上课。许京华其实挺聪明的,也算勤奋,反倒是教书的五叔太过随意,常常发懒、应付了事。
  加上昨日许京华特意在父皇面前,提起刘瑜猎了一头鹿,让他在太子面前大出风头,二殿下甚至已经对许京华有了好感——如果她没有最后提出要去送太子的话。
  “不要紧,太子只是占了先机而已……”刘瑜反复在心中开导自己,“只要能多留在这里一段时日,朝夕相处,不怕扳不回来!”
  二殿下满怀雄心壮志,拉着刘琦去望春宫,找应该已经下课的宜阳郡主玩,却从太后这里得到一个最不想听的消息——他们的贺老师病情痊愈,明天就可以上课了!
  刘瑜愣在当场,刘琦瞄他一眼,先答话道:“那可太好了!只是如此一来,孙儿们就不能侍奉娘娘膝下了。”
  太后笑道:“学业要紧,我这里,等你们休沐、有空了再来便是。”又问,“你们是想再住一晚,明日一早直接去学堂,还是先回去准备一下?功课都做好了吗?”
  刘瑜忙抢着答道:“孙儿们早都做完了,还想再陪伴娘娘一日。”
  “也好。”太后说完,转头看向身边宫人,宫人会意,悄悄去找许京华。
  许京华正给刘琰写回信,听说两个殿下来了,头都没抬:“我过会儿再去,就说……我在做功课。”
  宫人应声走了,许京华继续专心写信,直到午膳时分,才出去露脸。
  用完午膳,天气正热,没什么好玩的,许京华陪着两位殿下下了会儿棋,就困得直打哈欠,回去午睡了。
  睡醒起来,外面仍然闷热,许京华不想动,就陪着太后说话。
  刘瑜眼见自己所有筹谋都要落空,实在不甘心,便当着太后对许京华说:“我也没跟人通过信,看宜阳和皇兄通信,好像很有趣,能不能算我一个?”
  “算二殿下一个?”许京华惊诧,“怎么算?”
  “咱们也可以通信啊。”刘瑜努力笑得温柔和善,“就像你和皇兄那样。”
  许京华为难:“呃……我写字实在太难看了……”
  刘瑜立刻说:“不要紧,谁初学写字,都是一样。”
  “语句也不通顺……”许京华继续推辞。
  “那更不要紧了,能看懂就行。”
  “可我不知道写什么,难道把写给太子殿下的信抄一遍吗?”
  刘瑜其实挺想知道她给刘琰写信说什么,但这话无论如何不能说出口,一时便噎住了。
  旁边坐着的刘琦,见场面尴尬,太后娘娘只笑不作声,便笑道:“好啊,也抄给我一份,我学学姐姐怎么写信的。”
  太后这才笑道:“这还有个捡漏儿的!”
  宫人内侍都跟着笑,许京华也笑嘻嘻道:“那可不行!我的绝活儿可不能给你们学去!”
  于是写信一说,终于变成笑谈,谁也没再提起。
  刘瑜心里很不高兴,之后没心思再多说,用过晚膳,就早早回流芳院了。
  太后也终于得空,和许京华说起要请几个小姑娘来玩。
  “你婶娘家有个和你同岁的侄女,说是性情同你差不多,活泼好动,也会骑马。”
  “对,叔父说过。什么时候来?”许京华对齐王妃的侄女还挺好奇的。
  “后日吧。我还打算把你之前见过的那三个姑娘请来,你还记得吗?”
  “就是陆姑娘来的那次,那三个姑娘吗?”
  太后听见陆姑娘,略微皱眉,却只能点头:“不错,不提她。那三个姑娘都是出身好、品格也好的,其中姓何的那个,是章德皇后娘家的姑娘……”
  “我记得她,叫何明颖是不是?名字很好听。”
  “对。”太后笑起来,“那孩子是章德皇后的侄孙女,也就是皇上的表侄女。何家只剩下这一脉,皇上对他们很优容。”
  何家是皇上母舅家。章德皇后虽然早早去世,但若无她的筹划,太后也没法带着当时还年幼的皇上离开皇宫,进而逃出城去,加上太后这些年常跟皇上提及章德皇后的好处,皇上心中,对生母其实是很怀念的。
  于是皇上登基后便将多年累积的怀念,都转移给何家,为表兄加封了英国公。
  “另外一个叫韩春华的,她父亲是建康第一科进士科的状元,如今在朝任礼部侍郎,他家出才子,韩春华的两个兄长都已中了进士。”
  许京华肃然起敬:“那这个韩姑娘,也是个才女吧?”
  太后笑着点头:“听说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还有一个呢?”
  “还有一个叫楚慧,她父亲是殿前都指挥使,掌禁军,我原本以为将门出虎女,这孩子应当能同你合得来才是,那日瞧着,倒是个文文静静的姑娘。”
  许京华笑道:“可能是进宫不敢张扬,藏着呢。不过,这三位姑娘不都是太子妃人选吗?您是又要开始给太子殿下选妃了吗?”
  太后瞧她问得坦荡,没什么不自在的,心中大定,笑道:“没有。既然他们父子不着急,我也就不忙了。我是想着你进京这么久了,却只有琰儿一个玩伴,他又忙得很,怕你孤单。这几个孩子出身人品都上佳,若你们能合得来,以后也多个说话的人。”
  许京华也挺好奇这些大家闺秀怎么过日子的,尤其宋先生还叮嘱过,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好啊!”
  于是几日之后,太子殿下收到的回信里,就有了许京华结识新朋友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写了一千字就困得睡着了……
  今天想多更点,没想到写这么慢,久等了,抱歉……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糖瓜面包 2个;陌上花开的小心情10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侍小宝 10瓶;等闲 8瓶;秋秋 5瓶;小木头 2瓶;糖瓜面包、YH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新朋友
  “她们四个排着队进来,个顶个的好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选妃,差点一挥手说:‘留下,都留下!’”
  看信的刘琰:“……”
  许京华还真不是逗刘琰,她当时就是那么想的。
  除了上次见过的何、楚、韩三个美貌小姑娘,齐王妃的侄女朱苒,也十分明艳好看,且果真如齐王妃所说的,大方明朗又活泼。
  她拜见过太后,由齐王妃介绍给许京华时,就一点也不怕生地说:“郡主叫我苗苗便好。”
  “她小名叫苗苗。”齐王妃笑着跟许京华解释。
  “好啊,苗苗,真好听。你也不要叫我郡主了,咱们同龄,叫我京华吧。”许京华说着,又看向另外三个姑娘,“三位也一样。”
  太后看那三个姑娘还是拘谨,就说:“上次叫了你们来,却没好好招待,这次是特意请你们来做客的,不必拘束。”然后让齐王妃和许京华直接带她们去流芳院玩。
  流芳院里有个四面临水的六角凉亭,亭子顶上爬满藤萝,这个时节虽然花已经谢了,枝叶却正繁茂,四处延展低垂,把亭子里面遮蔽得十分凉爽。
  齐王妃事先让人修剪了西北两边临水处的藤蔓,使之不遮挡水景,又在亭内长椅上铺了竹席,设了小几,外加一张方桌和几个圆凳。
  她把小姑娘们带过去,留下亲信服侍,便功成身退,让许京华她们自在玩耍。
  关于这一段,许京华在信里是这么写的:
  “一开始大家都端端正正坐着,跟画上美人似的,谁也不开口,我看她们彼此好像也不熟,就问她们之前互相认不认识。朱姑娘先一指楚姑娘,说她们以前在楚姑娘外祖父家见过,还说她祖父和楚姑娘外祖父是多年好友。”
  刘琰看到这里,转头问钱永芳:“楚询岳父是谁?”
  钱永芳道:“是左骁卫上将军罗斌,收复并州时,他率领的西路军大败,后来论功行赏,便没能封爵,一直赋闲在家。”
  “罗斌和卫国公有旧吗?”
  “这个小的没听说,不过卫国公年少从军,原是五千勇士之一,这二十多年东西转战,又一路向北收复失地,与许多将军都有私交。”
  当初先帝还是太子时,张皇后想置他于死地,说服僖宗皇帝派太子去山东平乱,却只给他五千兵马,还暗中找到统兵将领石重义,让他伺机谋害先帝。
  后来石重义带领属下宣誓效忠先帝,力保先帝登上皇位,那五千人从此便有了“五千勇士”的美名。
  卫国公是五千勇士之一,刘琰是知道的,当初五叔看上五婶,先帝很高兴,还特意提过此事,但罗斌这个人,刘琰真没听过。
  他转头继续看信:“韩、何两个姑娘,她都是第一次见。后来等别人都走了,朱姑娘告诉我,她们这些大家闺秀,若非两家是通家之好,是不会相识的,而这几个姑娘又恰好来自完全不同的门第,没见过实属正常。”
  这倒是,何家是纯粹的外戚,只有爵位,并无实职;韩家是走科举兴盛起来的文臣士大夫之家;朱家和楚家都是武将,所以有些交集,与其他两家,就没什么往来了。
  “何姑娘也挺大方的,说上次见到我和楚、韩两位,就觉亲切,可惜没有机会深交,如今能再见面,还又认识了朱姑娘,实在荣幸。楚姑娘安安静静的,不爱说话,却很细心,玩牌的时候还能记住牌。韩姑娘也不怎么开口,但她和楚姑娘不太一样,她看起来比较……矜持(这个词是朱姑娘教我的,太合适了)。”
  刘琰看到这里,有些纳闷,因为从行文来看,似乎这个词是朱家姑娘现教给京华的,难道她写信的时候,朱家姑娘还没走吗?
  “我们玩了会儿牌,朱姑娘又教我们打双陆,大家渐渐熟起来,谈的也多了。原来韩姑娘的姑母也是位大才女,还出过文集,韩姑娘就是跟她姑母读书的。韩姑娘还知道宋先生,听说我的老师是宋先生,非常羡慕,说她父亲、姑母还有兄长,都很仰慕宋先生的才学。
  我觉得他们一定是因为没见过宋先生的人,不然,嘿嘿。”
  刘琰噗一声笑出来:“促狭。”
  “所以我顺势邀请她们,过些日子去许府玩,这样就可以顺便见见宋老头了。
  何、楚两位姑娘都是今年起就不再上学,只跟着母亲学管家,真羡慕她们。
  朱姑娘说她就没正经上过几天学,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爹娘都不在京里,祖父祖母只要她高兴就行。她还说她家在城北我们府附近有片果园,过些日子枣子柿子成熟了,请我们去品尝游玩。”
  看起来小姑娘们相处得还不错,刘琰微笑着翻到下一张。
  “后来我们又玩了会儿投壶,就吃午饭了,吃过饭,我们在流芳院荡了会儿秋千,最后回望春宫,陪着娘娘说了会儿话,才送了何、楚、韩三位走。你猜娘娘最喜欢她们三个中的哪一个?”
  刘琰不想猜。
  “你是不是想问朱姑娘呢?并不是我忘了没写,是她留下来了!娘娘看我们谈得来,就把她留下来和我作伴了!我们一会儿要去骑马,就不多和你说了,下次再谈。”
  刘琰:“……”
  把空了半张纸的信笺翻过去,下面只剩一张,还跟前面那张一样,空了一半,刘琰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跟朱姑娘一起骑马好开心啊,她去过好多地方,还会学齐鲁方言,我教她胡语,她也学得很快呢!”
  刘琰十分惊诧,许京华还会说鲜卑话,他怎么不知道?
  “她对幽州和胡人也很好奇,我给她讲了好多草原传说,到半夜还嘻嘻哈哈睡不着,真是太开心了!”
  认识第二天就同榻而眠了?
  “她还喜欢听我吹芦叶,叔父也说我吹得好,亲自动手用芦苇杆给我做了胡笳,下次你来,我吹给你听啊?我们一会儿要坐船去采荷叶,娘娘说做荷叶饭吃,当然,主要还是玩。
  其余琐事,不一一细数,最要紧的都在第一页,切记切记。妹如曜敬上。”
  刘琰怏怏看完,翻回第一页,写的正是许京华和太后有关高穆一案的谈话。其实向父皇请教这一点,宋怀信也建议过刘琰,让他有甚不解,就问皇上,但刘琰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那日从神都苑回来,皇上直接去了胡贵妃的长乐宫,二皇子猎鹿的消息也很快传遍内宫,胡贵妃重又得意起来。
  皇上正窝着一股火,懒得见大臣,与胡贵妃重修旧好,便干脆减少听政时间,每日要么去长乐宫,要么带着胡贵妃和大公主去御苑消暑,几乎不怎么在乾元殿,刘琰自然跟着清闲下来。
  他到这会儿,才觉得做大皇子比太子好一百倍。
  叹口气,刘琰叫人研墨,给许京华回信——有上次的教训,他就不想什么见了面再说了,别说休沐日可能去不成,就算去了,五叔还不知道又会怎么隔在他与京华之间,百般阻拦呢!
  哪知下个休沐日一切都顺利得不得了——除了皇上要带着二三四三个皇子和大公主,一起去给太后问安。
  不过这倒也无所谓,作为长兄,刘琰还是有耐心照顾弟弟妹妹的,只要他们不添乱。
  到望春宫时,太后娘娘、齐王、许京华都在,刘琰心更安定。
  大家坐下来陪着太后说了会话,太后就打发他们小辈出去玩,齐王作为长辈,没跟出来,太子殿下终于不再悬心,一出望春宫就问许京华:“你的新朋友呢?”
  “回家啦。”许京华笑着答道,“咱们去流芳院吧,那里凉快,也好玩。”
  “好。你的胡笳带了吗?我可等着听呢。”
  许京华看一眼余下三个皇子,和落在后头东张西望的大公主,小声道:“这么多人,我还是别献丑了。”
  刘琰笑了笑,还没开口,刘瑜先说:“都是自家人,有什么献丑的?原来你还会吹胡笳?”
  许京华:“呃,只会一点点。”
  刘琰心里冷哼一声,也看一眼大公主,对刘瑜道:“神都苑还有好些地方没修缮,琼儿落在后头,当心别走散了,二弟你牵着她。”
  刘瑜是大公主同胞兄长,这事儿责无旁贷,只得招手叫大公主:“琼儿快过来。”
  刘琰又看一眼老三刘琦,三皇子特别识趣,拉住四皇子的小胖手道:“大皇兄放心,我照顾四弟。”
  “三弟真懂事。”刘琰微笑夸奖一句,让许京华带路,两人顺理成章并肩往外走。
  许京华抬起手放在胸前,悄悄伸出大拇指,口中说道:“我想好给娘娘送什么寿礼了。”
  “说来听听。”
  “不说。”
  “……谁说的说话说半句是讨打来着?”
  “嘻嘻,我就告诉你我想好了而已。”
  刘琰斜眼瞪许京华——她脸颊又光润了些,两边发髻上垂下的发丝随着走动飘来荡去,令她看起来可爱又娇俏,十足少女模样,再不是从前那个雌雄莫辩的假小子。
  许京华回看他一眼,突然伸出手比了比,“太子殿下你是不是长高了一点?我怎么记着,你以前没比我高这么多?”
  刘琰站定了,让她好好比,“是高了一点儿,不到一寸,你眼睛倒尖。”
  许京华也站好,拿手掌从自己头顶比到他鼻尖前,“哎?你是不是长胡子了?”
  “……不长胡子才奇怪呢。”刘琰不自在地侧过身,继续前行。
  许京华听见这话,想起初见时自己把他错认成内侍,忍不住笑起来。
  刘琰知道她笑什么,回头又瞪她一眼。
  四皇子拉着三哥的手跟在后面,小声嘀咕:“三哥,这是不是就叫‘旁若无人’?”
  他三哥:“嘘!”然后更小声道,“没错。”
  作者有话要说:  大姨妈+肠胃不适=仆街
  久等了……抱歉,鞠个躬去睡了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陌上花开的小心情10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忍冬艳蔷薇 10瓶;Doris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0章 我不多情
  流芳院里有个大秋千架,上面并排吊了三个秋千,大公主远远看见,就跑过去要玩,四皇子也按捺不住,作为好兄长,刘琰当然不会拦着,还顺便给俩小的指派了专人照看。
  刘瑜不情不愿地跟着自己亲妹妹去荡秋千,眼睛却不肯从许京华和刘琰身上挪开。
  那两人正忙着打眼色,谁也没空看别人。
  许京华看着刘琰,下巴往秋千架那儿一点,刘琰摇摇头,脸稍微一偏,眼睛动了动。
  许京华就笑眯眯地走去旁边廊下——在她看来,刚才她和刘琰这番交流是这样的:
  “你不是也喜欢荡秋千吗?去吧。”“不去了,弟弟妹妹在呢,我不好意思。”
  刘琰也跟着她过去,在内侍搬来的椅子上坐下——在他看来,刚才他和许京华的交流是这样的:
  “你想不想一起玩?”“不了,让他们玩吧,我们旁边谈天多好。”
  看见两人打眼色的刘瑜,却这样认为:
  “我也想去荡秋千。”“别去了,让他们玩吧,咱们去说悄悄话。”
  所以在看到他们坐下后,刘瑜忍不住扬声叫许京华:“宜阳,过来荡秋千吧,这儿有个空着的!”
  谁也没想到二殿下会说出这么句话,一时都惊诧地望过去,连许京华都愣了愣,才答:“我天天玩,都玩腻了,你们玩吧。”
  刚站上秋千的四皇子差点笑出声,还是三皇子眼疾手快,说一句:“抓紧了!”就扶着他后背,把他推了出去。
  四皇子畅快大笑,嚷着:“再高一点!”
  二皇子殿下带来的尴尬气氛,终于在欢笑声中消失无踪。
  “听说皇上跟贵妃娘娘和好了?”许京华悄悄问刘琰。
  刘琰点头,却并不想就此多谈。
  “娘娘说不稀奇,贵妃娘娘毕竟服侍皇上十五年了,还生育了二皇子和大公主,皇上其实是念旧情的人。”
  “我知道。”
  “高穆也是一样的。”
  刘琰忍不住笑起来,“你是怕我不高兴,在安慰我吗?”
  许京华飞快摇头:“没有没有。”又小声道,“我是觉得,你好像格外不喜欢……”
  “嗯。”虽然不习惯,但刘琰觉得,对她没什么好遮掩的,“我小时候,她常常在我面前说,父皇如何疼爱喜欢刘瑜。”
  “这也太坏了吧?”
  在一个没娘又不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孩子面前,说他的父亲多么疼爱喜欢自己的庶出兄弟,简直恶毒!
  “也就是你脾气好,换了我,肯定得找机会揍二殿下一顿!”
  刘琰扑哧笑了:“我还真想过,但没找到机会。不过我后来就想通了,她这种坏在明面上的,本质是蠢,倒不要紧,比那些口蜜腹剑的还好些。”
  “娘娘也这么说。”许京华转述太后的话,“娘娘还说,皇上这些妃子算省事的,当初先帝时,可比这险恶得多。”
  刘琰点头表示赞同,不料她接着说:“妃子多了,孩子也多,大家都想多从皇上那里拿好处,争来抢去的,本来不坏的人也变坏了。这么想想,我还真有那个什么……先见之明?”
  说完她还转头问:“我没说错吧?是叫‘先见之明’吧?”
  “是。”既然说到这里了,刘琰把心一横,接道,“我后来回去想想,也觉得你说得很对。”
  “什么?皇帝不能嫁吗?”
  刘琰:“……嘘。”
  许京华左右看看,身边只有翠娥和杨静,那俩人都东张西望、作什么也没听到状,就扑哧笑了:“放心吧,话是我说的,赖不到你头上。”
  刘琰苦笑摇头:“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那句‘心得多宽,能容下这么多人’——就算真的有心宽似海、能容得下的,恐怕心里也不会不委屈,想想若我能如愿娶到钟情之人,难道舍得让她受这种委屈么?”
  他说这话时,始终望着许京华,许京华被他看得几乎产生错觉,以为这事同自己有什么关系。
  “嗯,你能这么想很好啊。”许京华移开目光,看向比赛谁荡得高的大公主和四皇子。
  刘琰却继续看着她,说:“我不多情,我知道世上有那么一个人,只要她肯嫁给我,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
  他声音很轻,也很温柔很真诚,但这话干嘛和她说?
  许京华不乐意听下去,抬杠问:“什么都可以不要?太子之位呢?也可以不要吗?”
  “……”
  太子殿下显然没料到还有这么一问,当场呆住,许京华坏笑:“以后记住,话别说这么满,要像说画画那样,给自己留个余地,哎,你画好了吗?”
  “嗯,画好了。”
  郑重许下承诺,却被调侃,太子殿下心里有点闷,哪有心思谈什么画?就随便答应了一句。
  许京华却很惊奇:“画好了?在哪里?带来了吗?”
  “没有,我可不敢拿到父皇和娘娘面前去献丑。”
  “你可以偷偷带来给我看啊!”
  “没法偷偷带,这么大呢。”刘琰伸手比划了一下,见许京华似乎有点失望,又问,“你想看?”
  “当然了,说了那么久,画完还不给人看,有什么意思?”
  刘琰心念一动,道:“不是不给你看,只是我一旦带着画来,父皇五叔他们肯定都要看、还要点评,画画我实在没法跟五叔比,他少不得要嘲笑我几句……要不,你去东宫看?”
  许京华惊讶:“我可以去东宫吗?”
  刘琰非常理直气壮地反问:“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当然可以!”
  许京华不太相信,狐疑地回头看翠娥,翠娥顶着太子殿下的目光,只能说:“娘娘答应了就可以。”
  “那还是不可以。”许京华转回来,“我就知道不可以。”
  “……其实可以,你为何这么笃定不可以?”
  “这还用问吗?你去我们家,叔父都嚷着要避嫌,东宫是我能随便去的地方吗?算了,下次你带去许府给我看吧。”
  “那还不如直接送给你做生辰贺礼。”
  许京华点点头:“也好。”说完觉得不对,“你不是说要送我弓箭么?”
  拐带失败的刘琰,只好好脾气地说:“都送。你不是说五叔要教你作画么?开始教了吗?”
  许京华脸色瞬间有点僵硬:“开始是开始了……”
  “嗯?然后呢?”
  “然后就结束了。”
  “怎么了?”
  “叔父说,他不想一世英名毁在我手里……我这种涂鸦式画法,需要一个更好的老师来教……”
  刘琰忍不住笑出声,许京华立刻怒瞪:“笑什么?人各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