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中媚[重生]-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定国公纷纷出列声援,列出王、谢两家数十道罪状,直将王党一众党羽骂的哑口无言。
  成安帝虽然信奉佛、道两家,并非一味愚信之人。虽然百姓们对“阴兵借粮”的传说深信不疑,然而成安帝心中清楚的很——那桩“阴兵借粮”奇案的背后,乃是人祸所致。
  于是,这位心机深沉的帝王一面表诚心向上苍乞求赎罪,一面便派人暗中调查多日,手中也掌握了谢、王两家的诸多罪证。
  经过十来年的积累,王、胡两党党争激烈,党羽颇丰,成安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是不想除之,只是碍于时机未到。
  如今,王谢两家欺上瞒下,目无王法,桀贪骜诈,置黎民百姓于水火,干出来这等千古骂名的勾当,简直是往成安帝的头上扣屎盆子,真真是触动了成安帝的逆鳞。
  粮仓系国脉,成安帝身为一国之君,定要给天下万民一个交代。
  再加上那王敬孚乃是谢万眺的二女婿,若是来日太子荣登大宝,王谢两家定是权倾朝野。
  成安帝本就忌惮谢氏已久,又怎会把这等隐患留到身后百年?
  此时不除,更待何时。
  这回,成安帝可是下了狠心,连把江南道官员一窝端的心思都有了。
  作者有话要说:桃子肥来啦~请假结束~
  今天更得晚了一点抱歉抱歉~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雪糕3个;Ivan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夜子20瓶;兮哈舞舞17瓶;默念15瓶;绿是一道光、tibecca、Ivan 10瓶;After  a  long  time 7瓶;天空晴好6瓶;扎心了小仙女5瓶;烦恼的多肉君4瓶;糖稀2瓶;36468665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1章 落云烟
  禁廷,永乐宫。
  “狗东西!”尹贵妃一脸怒容,“如今皇上震怒,江南道涉案的官员一个都跑不了,这等节骨眼上,有谁敢为他们王谢两家求情!他谢万眺不是有个位居中宫的好女儿吗!怎么不叫她去吹枕边风?”
  瑞安公公伏地一拜,“娘娘息怒。如今江南一案已经并非隐瞒灾情不报那么简单了,圣上此番下定决心严查涉事官员,谢大人、王大人都已经被停职在家,眼下就算是有钦天监的祥瑞吉报,只怕也不好使了。”
  尹贵妃冷笑一声,“他谢万眺真当旁人是傻子呢?自己干的那点儿破事儿自己清楚,皇上这番若是不打算留后手,只怕整个谢家、王家都要为江南一案陪葬!”
  她本想趁乱扳道顾氏,可谁料中间出了个私放官粮的裴尚仁,更匪夷所思的是,那谏议大夫沈阶又是如何得知这错综复杂之案的内情的!
  眼下王谢皆已经是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承诺过尹贵妃的“拉顾家下水”的事儿!敌人安然无恙,谢王两族却自损八千,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尹贵妃气的哆哆嗦嗦,拿过桌上的茶盏,饮尽了杯中的茶水,才勉强冷静了一些。
  她不能被牵连进去!她要活下去,安然无恙的度过此劫,才能有机会长长久久地呆在他身边!
  “娘娘,可万一谢大人把您的出身抖搂出去,以此威胁……”
  尹贵妃冷声道,“如今,明面儿上本宫和他们还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谢大人只要不怕犯了偷天换日、欺君罔上的罪名,只管把本宫的出身抖搂出来!”
  说罢,尹贵妃轻抬凤目:“瑞安,那日四皇子府上递来的密信可还在?”
  瑞安闻言一惊,忙道,“回娘娘的话,那封密信被奴才好生收在箱子里了。”
  尹贵妃点点头,一挥广袖:“明日便给四皇子回信,就说本宫愿与四皇子商磋大计,共图宏业。”
  那日芳林围猎之后,数十封密信从四皇子府中发出,被秘密送到京中各重臣功勋之家,意图拉拢人心。
  瑞安心中满是忐忑,“娘娘,咱们永乐宫一向是亲近皇后太子一党,如今突然转向投诚,四皇子会诚心以待吗?”
  “穿上那身官服便是衣冠禽兽,谁还有几分诚心?”尹贵妃握紧了椅子扶手,凤目里满是狠厉:“如今王党大势已去,谢皇后被禁足中宫……虽说太子储君之位还在,谢氏只能算是苟延残喘,已经自身难保。再和谢王这么勾缠下去,想必也落不到什么好处,恐怕还会有被拉下水的风险……是时候‘弃暗投明’了。”
  说罢,尹贵妃淡淡看了眼下首跪着的瑞安,“你也休要犯糊涂。”
  “你出身谢家,这些年来,进了这永乐宫门是本宫心腹,出了这永乐宫门便成了谢万眺的耳报神,你真当本宫不知晓一丝一毫?瑞安,本宫一向待你如何,你自己心里明白,如今,到了该做决断的时候了,可千万莫要被猪油蒙了心!”
  瑞安闻言颤了一颤,伏地道,“瑞安的一切,都是贵妃娘娘给的,奴才不敢忘怀。”
  凭心而论,这些年尹贵妃拿瑞安当成心腹看待,金银财物上更是不曾亏待过他。从当初的小黄门到如今永乐宫的掌事大太监,一路以来,他的荣华富贵全是因尹贵妃而得来的。
  瑞安生于谢府,长到十五岁被谢府送入宫中,净身成了太监。若说前十五年,瑞安的命是谢府给的,那么进宫之后,他的命便是尹贵妃给的。
  诺大的宫殿之中,主仆二人正说着话,那厢有心腹丫鬟打帘子进来,“秉贵妃娘娘,御制房的掌事妈妈方才亲自跑了一趟,将这制好的‘莺啼一点红’送了来。”
  这品“莺啼一点红”乃是尹贵妃亲自调配的口脂方子,据说以其润唇,能使双唇色泽莹润,檀口呵气如兰。
  尹贵妃伸出纤纤玉指,从红漆木托盘上拿过那只粉彩绿里荷花的罐子,蘸了些“莺啼一点红”抹到唇上,抿了抿双唇,语气淡淡,“都跪安吧。”
  ……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这半个月来,盛京城中文武百官可谓是艰难度日——或是战战兢兢,生怕被牵连到了这滔天的祸事里,或是马不停蹄,因查案之事忙的不可开交。
  法大于情,即使那越州知州裴尚仁爱民如子,心系百姓,事出有因,可私开官粮乃是欺上瞒下的大罪,依大燕朝的法律,乃是非杀不可。
  大理寺卿和三法司负责调查此事的钦差大臣握着那处刑的圣旨,心中也有所不忍,一连上了三道折子,为越州知州裴尚仁求情从轻发落。
  一时间,朝野纷纷扰扰,为了这“杀”还是“不杀”的难题整日骂战不休,最终,还是那九龙御座上的成安帝一锤定音,道“越州知州裴尚仁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并下旨“赦免越州知州裴尚仁的死刑,将其流放海南崖州,效力赎罪”。
  海南孤岛一座,不仅远离盛京,更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如此颠簸万里远赴海南,一路上真真是生死未卜。
  据说,裴尚仁被流放的当天,越州百姓夹道哭送,前来践行慰问者应接不暇,足有成百上千人。
  王敬孚、谢万眺被罢官免职,五百金吾卫手持两道金牌,出皇城,捉奸佞,将其举家流放岭南瘴烟蛮荒之地。
  谢皇后因母家之过被禁足中宫,后宫事务由永乐宫尹贵妃暂理。太子李琮自请斋戒三日,为外祖一家犯下的罪行诚心忏悔。
  东窗事发之前,那王敬孚曾在金銮殿上参过江氏、顾氏借赈灾之名谋私利的罪状,后来,大理寺的官员细细一查,这罪状果然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事儿。故而,这江、顾两家的怨名也算是不洗自清。
  奸佞已除,忠臣已赏,江南的灾情也渐渐好转,这场祸事总算是过去了。
  ……
  二月初四,宜嫁娶。
  顾府之中,亲友毕至,宾客如云,可谓是热闹非常。
  祸兮福之所倚。江氏因江南一案主动募集赈灾粮有功,被成安帝亲赐了锦袍,提拔了品级,被盛赞为“江南诸家族之表率”。
  江氏虽说是因祸得福,可也颇有劫后余生之感。如今恰逢姻亲顾家有此喜事,提前好些天便差了送贺礼的队伍从江南远赴盛京。
  江南大族一向富庶,光是江氏送来的贺礼数额,便能够的上普通官宦之家办喜事儿的所有嫁妆,故而也算是十分长面子的事儿。
  顾熙言作为出嫁的女儿,萧让作为顾府的子婿,顾昭文大婚这天,夫妇二人一早便到了顾府帮忙。
  名义上说是来帮忙,可又有谁真的敢支使这天潢贵胄的平阳侯爷和侯夫人?不过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凑个人气儿,好叫门楣生光罢了。
  ……
  花厅之中,顾熙言正和一众女眷说着家长里短,便听见外头婆子来报“花轿来了”,众女眷闻声,忙纷纷出门去迎花轿。家里亲友宾客迎出去,
  只听乐声并着鞭炮声阵阵,一顶金箔贴花的朱红色花轿慢慢行来,缓缓停在顾府大门之外。
  女傧相上前请了新人出了轿子,全福人又扶着蒙着盖头的新娘子跨了火盆,一行人方才热热闹闹地从顾府大门行进来。
  等一对新人拜了天地,请出顾江氏受了四拜,再请顾父顾母夫妇登堂受跪拜,这么一套礼数行下来,才将新人送入洞房,又按京中旧例坐了床、撒了帐,才算是礼毕。
  顾昭言看着这场景,突然想起来,那日她和萧让大婚,是哥哥顾昭文背着她上的花轿,出的家门,这么回想着,眼泪不由自主地便盈满了眼睫。
  萧让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轻轻伸了手揩去了美人儿眼角的泪珠儿,低声问道:“舅兄大喜的日子,夫人为何哭鼻子?”
  顾熙言抬眼望着眼前俊眼修眉的高大男人,轻轻揽靠在他的臂膀上,温声道,“妾身见此情此景,不禁想到那日嫁给侯爷的情形,心中十分动容。”
  萧让闻言,垂眸定定看了眼怀中的美人儿,趁着四下无人往这边儿瞧,低头在她发顶轻吻了下。
  此处站着的都是看热闹的亲朋好友,前后左右,多少双眼睛目不转睛看着的,萧让冷不丁一个吻落下来,身后的数人见了两人蜜里调油胜新婚的模样,皆是发出几声低笑。
  听着这笑声入耳,顾熙言嗔怪地看了男人一眼,当即红了脸颊。
  四周喧嚣无比,顾熙言心里却觉得莫名平静。
  重生之后,上一世的顾家之难让顾熙言日夜忧心,好在眼下一切尘埃落定,顾氏和江氏终于有惊无险的逃过此劫。然而更可贵的是,萧让在其中为她遮风挡雨,成为足以让她依靠的强壮臂膀。
  不知不觉,她可以毫无顾虑的笃信他、依靠他,他给她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让她莫名安心,觉得哪怕前方有万丈深渊,也如履平地、无所畏惧。
  ……
  那日,顾府后院的偏僻阁楼里,史敬原被顾熙言冷言冷语说了一顿,心中生了决绝之意,正准备将那顾万潜的私印交到王家之人手中,不料正赶上江南官粮一案东窗事发,谢王两家顿时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答应尹贵妃的“拉顾家下水”之事,更是抽不出身来搭理这位顾府的小小门客了。
  眼看着自己升官发财的大梦就要破灭,史敬原心有不甘,两次上门去找王家,不料连那王家的大门都没进,就被小厮赶回来了。
  最令人绝望的,并非前路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而是给了他一点光亮,在一片漆黑里营造了一场美梦,那熹微的光亮却又突然消失于无形。
  如此郁郁不得志了几日,又听闻王谢两家倒台之事,史敬原真真是神形俱丧。
  一日,史敬原从顾府中回到家中,史敬原那大字不识的七旬老母突然说给他相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户商人家的小姐,家中做丝绸瓷器生意,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也算是富足之家。
  史敬原一听,立刻怒了,“我一介读书人,怎能配那下贱的商户之女!”
  七旬老母戚戚然道,“我儿!眼看着你已经快要到及冠之年,虽说咱们家贫,可也不能耽误了你成家娶妻之事!”
  “为母一早便替你先相看过了,那商户之女脸面生的温柔可爱,身形又是个好生养的,虽说是小门小户,可嫁过来之后,也容易拿捏些!商贾之家虽然名声下贱,可家里最不缺的便是那些金银财宝……等此女进了咱们的家门儿,带过来些陪嫁的钱财,也好补贴家用。”
  “那商贾之家听了这亲事,是打心底里愿意的,你若是同意,咱们便把这相看的事儿订到三天之后。不管亲事成不成,去看一眼又不会掉块肉!你说是也不是?”
  史敬原听了这话,也不禁有些心动,终是在七旬老母急切的眼神下应下了这相看之事。
  三日之后,两家相看之时,那商户之女见史敬原生的风流倜傥,青衫磊落,当即羞红了桃腮。
  不料,那厢史敬原望着不远处那姿色平平的女子,却深深皱了眉。
  原来,有顾熙言那等神仙妃子一般的人物珠玉在前,早已养刁了史敬原的眼界,故而,今时今日,任她什么小家碧玉,入眼都成了那烂泥一般。
  史敬原登时便没了议亲的兴致,回到家中便和老母说了回绝之意。
  史家老母听了,不禁痛哭,“你那父亲去世的早,为母把你拉扯长大实属不易。如今你好不容易中了个举人老爷,又凭着才能当了拿顾家高门的门客……那商户之女对你满意的很,你却又为何要回绝?”
  史敬原闻言,满是无奈,只好把自己和顾熙言的事情娓娓道来。
  史家老母万万没想到,自己儿子进了那顾家高门做门客不过数载,竟然得了那高门小姐的青睐!
  那顾家是他们史家一辈子都高攀不上的大户人家!若是自己儿子能娶得高门之女,那真真好似再好不过的事情。
  史家老母听了这事儿,心中自然是狂喜,可紧随其后的却是不安。
  “为母好似听人说过,那顾家小姐已经嫁了人?”
  史敬原闻言,面色阴兀,“嫁人又如何!大燕朝风气开放,和离改嫁的大有其人!”
  史家老母见他打定了主意,又想起这些日子史敬原魂不守舍的模样,也不好说什么,思来想去,只憋出来了一句,“虽说是个破鞋,但好在家世门第颇高,能助我儿仕途一臂之力……”
  史敬原斥道,“什么破鞋!母亲慎言!儿子写去的书信,言娘一次都未回过,上回更是对儿子冷言冷语相待!如今这事儿成不成,八字还没一撇呢!”
  史家老母笑道,“我儿,若照你的说法,看来那女子是个未出阁就行事大胆的!我儿才高八斗,又生的风流倜傥,就算那女子成了亲、嫁了人,定还是对我儿念念不忘,至于冷言冷语,大抵是女儿家的欲拒还迎罢了!”
  史敬原闻言不禁皱眉——他本来也这么想的!可是去一打听才知道,那平阳侯生的高大俊美,又是个功勋满身的,难保顾熙言不变心!
  史敬原心中烦闷,思绪越想越乱,三言两语打发了史家老母,跌坐在床头兀自发呆。
  从看到那商户之女的第一眼起,史敬原就知道,这辈子,顾熙言已经成了他心头的白月光,别的女子再难入他的眼。
  与其抱恨终身,倒不如奋力一搏。
  无论如何,他都要争上一争。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得晚了……(捂脸
  求轰炸,求灌溉,把爱意砸向桃子吧~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册子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2章 探春令
  禁廷,中宫,凤栖殿。
  四扇朱漆木雕花的殿门紧闭,大殿之中光线幽暗,谢皇后穿着一身宫装,鬓发微乱,伏在凤座上痛哭流涕道,“皇儿,你外祖一家被流放至岭南那瘴疠之气横行的蛮荒之地,生死难测,如今世态炎凉,谢氏旧部树倒猢狲散,只有你能在皇上面前为谢家求求情了!”
  “母后糊涂!”凤座下首的阴影里,太子李琮猛然转身,挥袖道,“外祖做出那等伤天害理、人神共愤之事,上有苍天为证,下有黎民哭恸,儿臣身为这大燕朝的储君,眼看着饿殍伏尸满地,如何为之求情?”
  谢皇后涕泪纵横,“可谢氏做下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皇儿你能安稳登上那九五之位啊!”
  “母后,这等忤逆犯上之言休要再提!”
  “外祖一家外戚专权,王敬孚结党营私,甚嚣尘上。父皇能容忍谢王两族到今日,已经是不易。”太子李琮闭了闭眼,接着道:“若母后非要说,外祖做出这一切害尽黎民百姓之事都是为了儿臣……那这储君之位,儿臣不要也罢!”
  谢皇后闻言大惊,身形晃了两晃,险些跌下凤座,“我儿!难不成你要将这储君之位拱手让给那贱人之子!”
  “当年那兰妃毒害本宫未遂,如今她魂飞魄散,偏偏留下四皇子那个贱种!”
  “本宫不允许!不允许你将这一切拱手让人!”
  太子李琮闻言,久久没有说话。
  “母后是病的神志不清了。”
  “这些年来,母后身在中宫,一心为谢氏一族谋福祉,母后可曾为自己活过一日?”
  “孩儿从出生起,便被钉在了这东宫之位上,逃也逃不得,从小到大,躲过了多少明枪暗箭,才安稳活到了今日……母后当真觉得,那九五之尊的位置有那么舒坦?”
  谢皇后听着这句句诛心之语,不禁如坠冰窟。
  当年,谢碧城身为谢氏唯一的嫡女,容貌出众,才学出挑,也算是名满盛京,不知是多少青年才俊的梦中佳偶。
  后来,孟春三月踏春游园会上,她偶遇了还在潜邸的成安帝,少年王爷风流俊朗,只一眼,便叫她误了终身。
  她谢碧城十几岁便进了成安帝潜邸时的王府,和成安帝也算是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嫁入王府第二年,她便诞下一子,可好景不长,那孩子还未满月,便被当时身为侧妃的兰氏毒害,可怜一世母子缘分,那孩子还未能唤她一声“母亲”,便一命呜呼了。
  痛失爱子之后,她情绪低沉,许久都未走出丧子之痛。后来,看着一茬一茬的侧妃进府,纵使她又诞下了李琮,重获成安帝宠爱,可那一颗纯粹的心早已麻木,不知真情、真爱为何物。
  望着上首心神不宁的谢皇后,太子李琮口中之语掷地有声,“谢氏一族犯下滔天大罪,此番,儿臣断断是不会去父皇面前请求宽恕的,母后就算对儿子心生怨怼,儿子也只能留一个“不孝”之名了。”
  “父皇有旨,叫母亲在凤栖殿中安心养病。儿臣以为,母后确实需要平心静气,多加休养几日。”
  太子李琮说完这番话,便满面沉痛地拂袖而去了。
  望着太子高大的背影,谢皇后瘫坐在了凤座上——不知何时,曾经在自己膝前姗姗学步的儿子,如今已经长成了这般高大英俊、秉节持重的男子。
  像极了那年孟春三月,她第一眼望见的成安帝的模样。
  ……
  过了惊蛰节气,平地渐起春雷,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伴着阵阵贵如油府春雨,真真是一派春意融融的好气象。
  平阳侯府。
  冬末春初,腊梅还未荼蘼,春花已经盛放。凝园小花园里的桃花,杏花,蔷薇等花木早已悄悄盛放了满园。
  凝园里间,顾熙言歪坐在锦榻之上,手拿一把鎏金燕尾小剪刀,正细细地打理瓷瓶中几支盛放的桃花。
  那厢,红翡握着一副卷轴,打帘子出来问道,“小姐,这‘九九消寒图’今日还未画呢。”
  所谓“九九消寒图”,不过是冬日里掰着指头数日子的填色游戏。
  那“九九消寒图”上共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大字,每字九笔,一共八十一画。从冬至那天算起,每过一天便描红一笔,待九字描尽,便是冬日已逝,春意深深了。
  “今年的冬天似乎过的格外慢些。”顾熙言从红翡手里接过那支蘸了朱砂的玉管毛笔,在那“春”字上又添了一笔描红。
  待朱砂墨迹干了,红翡将那消寒图的卷轴又重新卷起来,轻叹道,“谁说不是呢。”
  人逢喜事,便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逢祸事,便觉日长似岁,度日如年。
  这是个不寻常的冬日。
  从曹婉宁之祸到因香料和萧让生嫌隙,再到顾府之难,谢王之乱……一切都捱过来了。
  好在寒冬已经过去,暗礁冰霜皆已融化于无形,可谓是有惊无险,九死一生。
  红翡闻言,笑道,“俗话说否极泰来,时来运转,依奴婢看,前头还有大好的春光正待着人呢!”
  顾熙言听了这话,心中生出一片暖融融之感,朱唇轻启,绽开一抹笑意。
  主仆两人正说着话,那厢有传话的丫鬟挑帘子进来,道“侯爷下朝了”。
  这一个月以来,萧让奉皇命参与查办江南一案,忙的焚膏继晷,夜以继日。
  萧让每天迎着晨光出门,踏着漆黑夜色回府,除此之外,还要通宵达旦地在演武堂和一众心腹议事,一连几日,他从演武堂议事完毕已经是子夜时分,等回到凝园内室里,顾熙言已经靠着床榻一侧沉沉睡去了。
  这段日子,顾熙言心中既担忧顾家的安慰,又心疼萧让的奔波劳累。她怕叫男人费心伤神,甚至不敢过多询问顾府之事,只恨自己身在闺中,在这些政事上帮不上一点儿忙。
  ……
  丫鬟话音儿刚落,那厢,一身朱红色色圆领官袍的男人已经龙行虎步的进了屋子。
  近日冬寒未尽,春风乍起,成安帝一不留神便被春风吹的头疼脑热,染了咳疾。
  今晨金銮殿早朝,成安帝一边听群臣启奏,一边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下朝之时,众臣皆山呼“圣上保重龙体”。
  好在江南一案尘埃落尽,金銮殿上百官相争的乌烟瘴气也消散了大半。
  借着江南一案铲去了外戚和王党,成安帝的心情也还算不错,今日早朝散了后,更是将宫中御制的桃花酿纷发赏赐给了重臣,美名曰“邀群臣品春酿”。
  今日,吹着春风,信马由缰地上了早朝,金銮殿上那群须发花白的老臣也停了往日的争吵不休,萧让的心情可谓是十分惬意。
  方才一进门儿,萧让便看到正摆弄着怀里的桃花的顾熙言。
  只见男人单手解了身上的披风,递与一旁的丫鬟,上前握住美人儿的一双纤纤素手,将那手中的鎏金燕尾小剪刀取了放在桌上,看向一旁的丫鬟婆子道,“这剪刀锋利的很,怎好叫主母握在手中?”
  底下的丫鬟婆子见状,忙告了罪,将那剪刀取了,一行人退将下去。
  柔弱无骨的小手被男人的大掌握着轻轻揉捏,顾熙言噘着嘴不满地看着男人,“妾身又不是三岁小孩儿,竟是连剪刀也碰不得。”
  萧让掀起衣袍坐在美人儿身旁的锦榻上,浓眉一挑,“这桃花在树上开得正盛,夫人为何以剪刀摧残?”
  顾熙言听了这话,登时被气得不轻,粉拳轻轻锤了下男人结实的胸膛,“妾身特意叫人从库房取了这月白釉梅瓶,又亲自去折了三支桃花来做插花!如此春日雅事,怎的就成了侯爷口中的‘摧残’!”
  “哦?”萧让将人儿揽入怀中,伸手勾了勾那瓷瓶里插着的几支桃花,低声笑道,“本候看着,这几支桃花都被剪得秃了大半,夫人这不像是插花,倒是应了‘花开堪折直须折’之语。”
  顾熙言听了这话,当即红了脸。
  这句诗除了感叹光阴飞逝之外,还有女儿家劝情郎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之意,真真是大胆非常。
  顾熙言抬了一双美目,娇娇地看眼前俊眼修眉的男人,“侯爷惯会用这等不正经的话来打趣妾身!”
  春日渐暖,女儿家早早脱了厚重的冬装,换上了颜色娇艳的春衫。
  今日,顾熙言穿了件月白地青色灵竹梅纹对襟长衫,外头罩着件桃红色勾莲牡丹纹纱衫,一头鸦青的长发简单挽了个云髻,发髻上未插任何宝钗珠花,而是斜斜簪了几只重瓣芙蓉花在鬓边,可谓是别出心裁。
  顾熙言本就生的明艳照人,此时美人娇花两相辉映,正应了那“芙蓉如面柳如眉”之句。
  方才,自打萧让进门儿,目光便定定地停在顾熙言的身上从未移开过。此刻见了她这般粉面桃腮的模样,当即心头一动,揽过人儿在那软嫩酥弹的脸颊上亲了两口,把美人儿打横抱起来,大踏步往内室走去了。
  ……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乍暖还寒,就连蛇虫鼠蚁也被从冬眠中唤醒,四处觅食,感受着大好春光。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
  依照大燕朝习俗,在惊蛰前后,各家各户持清香、艾草,在家中墙壁、角落熏染,用这些草药燃烧所释放出的香味来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好叫蛇虫鼠蚁远远离去,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若是小门小户的人家,随便熏上几下便完事儿了。奈何平阳侯府占地广阔,后院花园又遍植花树草木,故而这除虫熏艾的事儿可谓是个兴师动众的大工程。
  三日前,几个妈妈便带着下面的一众丫鬟婆子每日早出晚归,力求不放过这诺大侯府的每个角落。
  随着春日气候渐暖,顾熙言总会感到困倦、疲乏,每日用了午膳便头昏欲睡,若是午睡了,一睡便是半日,用王妈妈的话说,真真是“如吃了一盏蒙汗药”一般。
  可白天睡太多,晚上却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如此恶性循环了几日,真真是日夜颠倒。
  算着日子,顾熙言和萧让也成亲有小半年了,一开始,桂妈妈见顾熙言贪吃嗜睡的症状,还以为是她有了身孕,此想法一出,叫萧让也吓了一跳,当即差人请了宫中太医来到府上给顾熙言诊脉。
  不料太医诊了脉,却只道眼下春日时节易犯春困,顾熙言身虚体弱,故而每日格外嗜睡。至于贪吃,不过是春日里心情畅快,胃口大开,再加上顾熙言又正值长身体的年纪,所以每餐会用的多一些。
  那日之后,顾熙言每日服着太医开的安神的汤药,并一味消食护胃的丸药,那贪食嗜睡的症状才缓解了些。
  自那江南一案平息之后,萧让便稍微闲了下来。
  今日萧让不必议事,两人用了午膳,便一同窝在演武堂的书房里看书写字。
  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萧让在演武堂中议事从来不避讳顾熙言,这一世两人感情甚笃,萧让更是任着她为所欲为。
  前日里,顾熙言随口提了句“也想在这演武堂里也有块儿看书的地方”,萧让当天便叫人将那演武堂中博古架一侧的隔间收拾了出来,单独给顾熙言摆了一面黄花梨木的书柜,并一套花梨木雕花桌椅。
  只是顾熙言身娇体软,在那垫着厚厚软垫的椅子上才坐了一会儿,便叫嚷着“椅子太硬,坐着难受,咯得生疼”,又委委屈屈地钻到了男人怀里,寻了个舒服安稳的位置,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