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朱阙-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是一张白纸的孩子负责。
  她盘子里的青菜夹了好几次都未夹起,皇帝探手过来,含握住她的手背,“桓桓,别怕,朕不会逼你做你没有准备好的事情,朕这两年也想先以国务为主,你还小,朕愿意等。朕在想,要不等这次南巡回来,让太医院给你开个方子,我们再缓缓。朕不想让你为难。”
  可能是画舫外的水雾太大了,郁兮眼睛里有些泛潮,她躲避着皇帝的视线眨了眨眼,微微咽了口气笑道:“万岁爷瞎说什么呢?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万岁爷跟我,我们两人顺其自然吧。我相信它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是个惊喜。”
  皇帝又握了握她的手道,“你这样想,朕就放心了。”
  她能听出他话中对子嗣的期待,为了顾忌她的感受,自己反而找了一堆理由帮她开脱,他愿意等她,皇室祖制对后位却是有严格约束的,她不能让他去承担压力,她也明白自己身为皇后的职责,她也要学会付出。
  郁兮再次抬眼看向他,跟初遇时那副咄咄逼人的气势相比,现在他的眉眼看上去愈发澹雅,对于她来说,没有谁比他更值得托付终身。


第64章 江宁
  在感情的世界里; 两人都是初来乍到的造访者; 因为相互的成全和理解; 心神的碰撞才会圆融和温柔,成为常驻的居客; 夜空是天然的摇篮; 摇得满船清梦压星河。
  三月初; 圣驾在山东郯城花园行宫稍作停顿; 然后入江南境; 在江宁码头着陆,商船沿着秦淮河靠岸时; 皇帝派护军营雇了当地的纤夫拉船靠岸。
  纤夫们一个个赤背露肉,纤绳深深勒进了他们肩膀的皮肉里,在正午的春光中滚落下一颗颗晶莹闪烁的汗珠。
  他们合力喊着纤夫号子; 一声声高亢浑厚的呐喊震耳发聩,雷霆万钧。遥望远方江河山水翠; 微风不燥,桅杆丛丛。
  “桓桓,”皇帝立在船头; 意气飞扬,“入了江南之境; 朕就有种想要长留在此,莫问天涯,莫问归期的感觉。”
  “因为这里真的太美了,”郁兮满眼春水潺潺; “就像南唐后主所形容的那样,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郁兮挽起他的手臂,波浪翻涌,带起一江澄碧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雨润水泽中。
  正是初春,水面较浅,下船后换乘御马沿着河堤行走,漫山遍野,田野阡陌之上是一垄垄绿意,有风吹过,也如江河一般碧漪荡漾了。
  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听闻圣驾南巡入江南境以后,着急忙慌的前来见驾,为了配合皇帝微服私访的意愿,也纷纷身着庶民衣物,在偏僻的郊外截挡圣驾,下马后扑簌衣袖,打千儿叩头,“臣等恭迎圣驾,见驾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见两人只身前来,没有携带任何侍卫随从,皇帝很满意,叫了起道:“爱卿们都上马吧,来,陪朕在江宁河岸上走一走。”
  两人齐声应嗻上了马,落于帝后身侧相随,见皇后也抛头露脸的骑马闲逛,两位大臣诧异的互视一眼,又分别错开视线。看来关于京中帝后恩爱的传闻并非谣言,少年夫妻,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是如影随形。
  能坐上一省巡抚,两省总督之位的大臣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不过因为官员逐层逐级选拔,候补远调等原因,一把岁数的他们都是四五旬的老臣了,然而面对这位鲜衣怒马的少年天子,仍旧承受着一种天威煌煌的莫大压力。
  “回皇上,”两江总督刘宝山小心谨慎的试探着问:“万岁此次南下何不事先圣旨点拨臣等?江南之民“望幸甚殷”,老幼百姓盼望一睹盛颜。可需臣事后安排?”
  “不必,”皇帝拒绝的很干脆,“朕南巡为的是切身实地的体察民情,为的不是夹岸老幼趋随,欢呼瞻仰。再者,何为瞻仰圣颜?为了保障圣驾安全,百姓们被下令在路边伏跪,不得呵斥,不得近观。朕又如何能与大邧子民们真正亲近?况且朕亲政也不过半年,是从先帝手中接领的太平盛世。等过些年朕真的有所建树,心态发生变化,届时再下江南,既览闾阎景象,兼便民瞻就。何不美哉?现在还没到巷舞衢歌,普天同庆的火候,再给朕一些时间吧。朕望着这江河水岸,就如见到了成千上万手执高香,欢呼拥戴朕的百姓,如同听到他们口中呼喊的万岁之声。朕能看的到,也能听得到,不必安排任何人专门守候。”
  真正有胸怀有格局的人是不会在意自己的出现能否引人瞩目,他驾临,为的是国事天下事,并不是为了追求虚荣,盲目享受那些虚无的热忱。
  江苏巡抚崔景言忙出声符合,“圣驾亲临本就是一桩盛事!何需外物美饰?暂留江宁之际,圣驾打算如何安歇?”
  皇帝策马缓行,身影在马身上悠哉悠哉的晃,“就近在江宁行宫住下吧。龙潭行宫和栖霞行宫远在郊区,朕想住在接近街坊的地方。感受一下江宁的烟花三月是什么样子。”
  江苏巡抚应是,“等下臣就去安排。”
  皇帝望着江流中过往的船只,问道:“江宁造船司那面的情况?两位爱卿是否清楚?朕在京时收到过两江船司的相关奏折,现下已经记不大清了。”
  皇帝尊口一开,开始垂询政务方面的事情,两位大臣的神色都变得谨凛下来,也许皇帝是否是真的记不清,也许是假借这一籍端有心考验他们政务方面尽职的程度,瞬间把他们置于一种顾虑重重的境地中。
  崔景信抹了头顶一把汗,严肃措辞道:“回皇上,今年江宁造船司准备建船十座,五座用于漕粮,沙石,煤炭的运输,另建五座环连舟,车轮舸,火龙舟,赤龙舟,八桨船作为战船。”
  皇帝道:“讲讲这种火龙船。朕之前并未听过有哪个船司提到过这种船。”
  “回皇上,”崔景信汗流浃背,“火龙舟属于车船的一种,船身分三层,长七丈,梢长九尺,舱深七尺五寸,板厚二寸五分,竖二桅,挂二篷。设稠木大橹二支……”
  话至此,听闻身旁一人噗嗤一声笑,循声一望,皇后一手牵着辔策,一手从腰间摘下手绢掩住了口鼻,轻声嗫嚅着道:“刚下船可能被凉风呛到了。崔大人接着说你的。”
  皇后第一次在他们面前开口,年轻细润的甜嗓,吐字有种软糯柔美的风情。一时闹的人心发愣,有些衔接不上前面的话了。
  皇帝脸上也有春风撩起的笑意,“船的大小不必啰嗦了,说说这船的作用。”
  原来是笑话他讲述的内容舍本求末,主次不分,再一看自己的上峰两江总督面沉如水,江苏巡抚怔了怔急忙道是,“……回皇上,此船周围以生牛革为障,剖竹为笆,用此二者以挡矢石。上留铳眼,箭窗,看以击贼。首尾设暗舱以通上下,中层铺用刀板钉板。两旁设飞桨,此船造成后必将乘风破浪,往来如飞。”
  皇后摘下嘴上的帕子笑道,“我能想象出来这样的船造成后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战时诈败,精兵藏于下舱,划船者跳水而逃,故意将船弃于敌人,待贼登船,机关大开后,贼皆翻入中层刀,钉板上,便可将其生擒活缚。”
  另外三人闻听皇后此言,都大感惊异,崔景言符合道:“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如果敌人识破计策,不抢登船,则将火龙船突入敌阵,将船身两旁暗伏火器百千余种一齐施放,对敌船来说是种重创。按江宁造船司的预想,火龙战船造成后,在行军打仗时左冲右突,势不可挡。一座足抵常用战船十座。”
  皇帝笑道:“古有草船借箭,今有机关四伏火龙船,造船的折子朕迟迟没有批复,是因为朕之前有所顾虑,今日同爱卿一叙,朕定下心了,不必再等朕的折子了,随后就让船司按照计划制船吧。”
  等他们应下,“臣等遵领圣谕。”皇帝望向身侧,“没想到桓桓也懂船。看来最近背着朕偷学了不少。”
  郁兮娇颜一笑,“宫里的藏书那样多,随便挑两本都是宝。我没偷偷背着你,万岁爷批折子的时候,我闲没事的时候就翻看你殿里各种乱七八糟的书。”
  帝后两人的交谈,宦海浮沉几十年的两位老臣听得也酸倒了一排牙,有的话,有的事情是年少之人才能厚着脸皮说得出口,做的出来的。
  沿着河岸往繁华的城中走去,两江总督刘宝山问道:“万岁圣驾是前往行宫驻跸,还是想到其他地方看看,臣等奉陪左右。”
  皇帝略做思忖道:“时间还早,去贡院吧。朕想去看看江南考生举子们应试的环境。”
  于是由两浙总督,浙江巡抚两人做向导,一行人来到了江宁的东南隅,江南贡院东接桃花渡,南抵秦淮河,西临状元境,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贡院围墙四角建有塔楼,内外布满兵丁,戒备森严。贡院中最为广泛分布的是考生学子们白天考试,晚上居住的场所。
  跟随皇帝下马深入号巷中,一路走两江总督一路介绍,“……号巷门口设得水缸和号灯,可供考生们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
  皇帝用视线衡量着这些号舍问,“每间的大小是多少?”
  “回皇上,”刘宝山道:“每间号舍高约六尺,深四尺,宽三尺。”
  皇帝喟叹道:“应试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共计九天七夜,食宿作文都要在这鸽笼一般大小的空间内进行,人才济济的江南条件都这样艰苦,无需说其余各地了。”
  “万岁爷,”郁兮轻声问:“为什么这些号舍都没有房门呢?夜宿在此能睡安稳么?”
  皇帝负手,笑着看向她道:“各省乡试时间较长,赶上天气闷热的时候,即便是有道门,朕想也形同虚设了。”
  刘宝山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所以考生举子们入号房后,自备门帘油布充作门帘,以防风雨。”
  皇帝略做沉吟道:“江南出人才,朝中不少股肱之臣是江南贡院的出身,科考的环境随后慢慢改善,至少得把雨帘给大伙备齐了。朕回头也会跟你们这边的学政上商议此事。”
  身后两位大臣应是,不待他们称颂圣意英明,便见皇后牵起了皇帝的马蹄袖,仰脸直视天颜道:“万岁爷心系天下学子,决意圣明!”
  “是吧,”皇帝在皇后鼻梁上打了个榧子,“教育是国之根基,天下学子是国之栋梁。朕很期待与那些选拔上来的臣子一同共事。”
  刘,崔二人老脸一红,帝后两人毫无顾忌,竟然当着人面竟然手指勾连,非礼勿视,非礼勿视……不过平心而论,对于男人们来说,一个有才华有智慧的女人对他们来说有致命的吸引力。
  皇帝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几乎都戳手可得,皇后会骑马,还懂得战船上的机关与砍杀,这样的姑娘,皇帝就是一代冷血英雄也难过美人关。


第65章 宁扇
  离开江南贡院不远处是秦淮河与青溪的合流处; 桃叶渡口。渡口两侧蜿蜒绵亘的楼台水榭; 河面画舫鳞集; 川流不息。
  郁兮把手搭在街道的栏杆上,远望河面上的烟波浩渺; “万岁爷; 这里就是东晋王献之迎送爱妾桃叶渡河; 做《桃叶歌》的那个桃叶渡吧?”
  “正是此地; ”皇帝随她视线远去; 轻声吟诵道: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 我自迎接汝。”
  郁兮笑眼看向他,和之曰:
  “桃叶映江花,无风自婀娜。
  春风映何恨; 感郎独采我。”
  他牵起她的手,吻她花香弥漫的桃花眼; 两人并肩在沿着秦淮河畔漫步,和京城的富贵端庄的气质不同,江南的建筑低矮; 青砖黛瓦,像一幅含情脉脉的水墨丹青; 这里是自由和风流的。
  以前的皇帝是孤独的,她的到来为他的锦绣雄图点绘了画龙点睛的那一笔。他可以同她吟诗作赋,也可以跟她谈国事政务,因为契合; 他的投掷,均有玲珑秀婉的回响。
  这一走走到了傍晚,秦淮的夜有种欲语还休的风情,华灯初上,江水月色溶溶,一切醉人朦胧。
  人何等的自私,这样美妙的夜色,皇帝不愿与皇后以外的人共享,两江总督,江苏巡抚领受旨意后离开,周驿等跟随的侍卫仆从也都纷纷屏蔽,郁兮能感受到暗中无数紧跟她跟皇帝的视线,至少清晰的视野中,俱是月色温柔。
  沿岸人流如织,人头攒动,他紧握她的手,身侧穿行而过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这一刻相遇,下一刻便成了永久的过客。
  置身于笙歌相继,欢腾鼎沸之中,两人的面色上蒙着淡淡一层汗湿,经过一家卖扇子的商铺时,门口的伙计热情招揽,“白纸春摇喽!这位爷,这位姑娘,进小店来看看来吧!”
  皇帝驻足,朗声笑问:“听说你们江宁宁扇,不逊于苏扇,杭扇,此话当真?”
  伙计两眼一眯,“这位爷不是本地人?苏杭那边来的?”
  皇帝跨步迈入殿中,“甭管我是哪的人?说说你的扇子。”
  伙计一拜手,“京老爷?快请进。”说着笑看郁兮,“姑娘也快请进。”
  殿中陈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扇子,伙计耐心给他们介绍,“两位想要什么样的扇子?宁扇分水墨和烫花两种,我们店里的扇子都是上等的水墨扇骨和烫花扇骨,全部都是自家人手作,有瑕疵的次品都送给亲友把玩了,店里不做售卖,请二位放心挑选。”
  说完伙计把自己手里那把折扇唰的一下收了起来,习惯性的放在鼻子上磨了磨,递到郁兮面前请她看,扇骨长年累月的经过把玩,油光水晃的,能照出人的影子,“姑娘,别让你们家爷抠门,让他给您买一个。”
  郁兮目光从扇面上色彩俱全,形态逼真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上挪开,缓缓一笑,“我们家爷不抠门,但就是穷,糊口度日罢了,舍不得买扇子的。”
  听这口嗓音,倒有他们江南这面吴侬软语的风味,再看店里两人一身锦缎绮罗的打扮,哪里像什么穷人,至少也得是个富商巨贾。
  伙计呵呵赔着笑道,“姑娘说笑了,如今这个盛世年头,老百姓谁能没口饭吃,我们小店应酬的又不是皇亲国戚,檀香扇子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一把竹扇在手,喝茶听戏是必不可少的。”
  郁兮支肘靠在柜台上,也笑,“自古金陵富庶,江南水乡的人也都活的精细,按你这样说,我是得入乡随俗,买把宁扇用用了?”
  伙计一听生意上门了,一顿点头,“是啊!姑娘说得太对了!要不,您买一把?”
  皇帝坐在门边的一张藤椅里,正在端详一把扇子,听这话勾起了唇角,她居高临下的看过来,眼波横流,撒娇道:“御庭,你给我买把扇子。”
  这是她第一次用他的字来称呼他,音调里透着绵软,像秦淮河的夜风,软人骨,撩人心弦。
  人不能坐得太低,深陷闹市的藤椅里安逸自足,身子沉下去,需要按着膝盖才起的了身,皇帝扇着手里的扇子,走近柜台,然后合上扇子挑她的下巴,笑意轻挑,“那就买。”
  郁兮不要那些檀香木,或是象牙铸骨的扇子,那些她承乾殿里不缺,她想要的就是一把普普通通的竹子团扇,她想买的是停留在这一刻的回忆。
  扇子价钱便宜,皇帝出手阔绰没让找零头,伙计是个实诚人,抱着一个瓷盆追到门外,“小店不能白占二位的便宜,家里有亲戚在仪征那边做生意,这是那地方盛产的雨花石,给爷和姑娘回回手,爷您下手抓,一把能抓起来多少是多少,不要钱,回头用水盘养起来,放到书斋案头上观赏。”
  于是郁兮的荷包里塞满了一大把雨花石,走起路来叮叮咚咚做响,她开心的笑,“等回到京城,我把这些石头放到万岁爷送我的那只鱼缸里去,再看那些金鱼,就像在秦淮河里游水一样了。”
  宫里缺乏自由,到了外面就像冲破了牢笼,不用再按照规矩办事,不用维持仪态,不用顾忌周围人战战兢兢的眼神。
  “桓桓,”皇帝道:“你若是喜欢江南,朕今后常带你来。”
  “那怎么能行呢,这次南下是因为万岁爷有案子要办。我陪同而已。虽然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但是也不能劳万岁爷陪我常来。”郁兮笑道,“我之前以为其他所有的地方都像我们辽东一样霜重水寒,出了那个地界,发现还是自己的眼界太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幸观其一角,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皇帝轻叹,“朕有同感,朕这样说,有几分也是为了自己,人人都道皇帝生杀予夺,权利自由。朕这么多年真正觉得自由是方才坐在藤椅里的那一刻。桓桓你放心,外出跟政务不是不可以兼顾,若仅仅是局限于那一方桌案前耳目闭塞,上意不通下意不达,怎能真正了解民情,又如何治理好这个国家?该出门还是要出门的。”
  郁兮又笑,“万岁爷辛苦了。”
  皇帝不满的瞥他,“朕与你衷肠一诉,你一句辛苦就把朕打发了?”
  她笑着来牵他的手,“万岁爷想出门就出门,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这还差不多,”他刮她的鼻子,“饿不饿?朕带你去吃好吃的。”
  郁兮摸摸肚子,“万岁爷不提也罢,一提还真有点饿了,我听周驿说江宁板鸭很出名,万岁爷带我去吃鸭子吧。”
  皇帝说成,“想吃鸭子,就去吃鸭子,不过要找一个能听白局的饭馆。朕想听听江宁的白局。”
  “万岁爷,”郁兮问:“什么是白局?”
  皇帝道:“还记不记得朕之前跟你讲的三大织造处?”
  郁兮神色一凛,压低声点头,“分别是江宁,苏州,杭州织造,万岁爷的龙袍就是江宁织造处承办的,万岁爷还说这三个官署其实兼有暗中收集南面各省密报的职务。可是万岁爷,这跟白局有什么关系?”
  皇帝解释说:“从前朝开始江宁的织锦行业就十分繁荣,到了本朝更为发达,江宁织造处掌控着本地大大小小的作坊,坊里有无数的织工,听说近两年江宁的这些织工们颇有怨言,频繁控诉,说织锦劳作太过繁重,于是就有工人把心里的不快不满编成曲子,摆到台面上说唱,白说白唱,不要报酬,所以得名为“白局”。后来唱得人多了,竟然成了蔚成风气的态势。朕的龙袍包括宫里大多主子们的衣裳都是江宁织造上负责的,宫里人衣着无忧,朕想听听这些工人们口中,他们平日里干的活到底有多累。不然朕的心里过意不去。”
  “我明白了,”郁兮迟疑的点头,“万岁爷确定要听么?他们要是骂官衙,骂万岁爷怎么办,这不是上赶着找不痛快么?”
  “朕不怕,”皇帝道:“朕已经决定了,南巡是为了闻听真正的民声,如果这样的话朕都听不得,那么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万岁爷,你是个好皇帝。”郁兮踮起脚吧唧一口吻他在他的脸上,莞尔而笑,然后拖着他冲破人流,“走,万岁爷带我吃鸭子去。”
  皇帝抚她吻过的地方,她又撒娇,催他快走,“都老夫老妻的了,万岁爷还觉得害羞么?”
  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大邧的帝后,此时的他们只是两个摇扇欢笑的普通百姓,她昂头挺胸走在前,频频回过头冲他笑,曼丽如棠。周围的喧嚷嘈杂逐渐隐没,繁华的灯影和烟蔼中,她无声的笑貌定格在他的脑海里,成了永久的记忆。
  又因为是帝后,所以沿着那些青石巷的沟壑角落,他们的所有言谈举止都在无形之中被一部分人记录在眼中。
  时隔多年以后,再回首是个津津有味的谈资,总是以一句“我记得……”作为开头,“我记得万岁爷头回下江南,在桃花渡,贡院街,秦淮河边上给皇后娘娘买了一把团扇,后来啊……”
  作者有话要说:  个别读者问天花那个伏笔,你们有啥推测哈哈?
  江宁,金陵都是一个地方,今天的南京
  这篇文感觉被我写成了就是相识相爱吃喝玩乐度蜜月旅游啪啪啪


第66章 白局
  帝后的交谈也被暗中隐藏的耳目领会; 周驿在一个巷口出现静候; 带他们穿过一条街巷; 到达另外一条街巷,“回万岁爷; 回皇后娘娘; 这是江宁最繁华的闹市三山街; 几乎各个饭馆都有唱白局的; 也都有做板鸭的。奴才打听了一家饭馆; 这就带您二位前去。”
  走出巷口,眼前这条街道比沿河街道气氛更加鼎沸; 沿街商铺,作坊鳞次栉比,悬灯结彩。人流熙熙攘攘; 游艺杂耍目不暇接。
  郁兮不禁感慨:“这里真热闹!”
  皇帝摇着折扇,悠闲的道:“听说这条街是上元; 江宁两地的分界,江宁府衙,江宁县衙还有承恩寺; 净觉寺等名寺皆在此地附近,不可谓不热闹。”
  郁兮笑道:“毕竟是前朝旧都; 确实是不可谓不热闹。前阵子我在养心殿见过一篇先帝的遗迹,应该是先帝南巡时为江宁做的诗。”
  皇帝合扇轻点她的额头,“朕知道你说的是哪首。秣陵曾是图王地,此日銮旌列队过。一代规模成往迹; 千秋兴废逐流波……”
  郁兮抬手握住他的扇轴,接诵道:“宫墙断缺迷青锁,野水弯环剩玉河。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皇帝轻轻一提力,把扇子从她手中抽回,望着远处接天连日的灯火,目光微烁,“昔日旧都,王朝颠覆不过一眨眼之间。旧时金陵,今日江宁。只有真正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朕才明白皇阿玛的感慨。治理江山哪里就是那般容易的。”
  言毕她来牵他的手,深深吸了一口夜色中的烟花,靠在他的肩头伴他而行,“万岁爷已经做的很好了,今后会更好的。”
  皇帝偏头吻她的额顶,前面引路的周驿停了下来,回过身隔着帽沿道:“回万岁爷,皇后娘娘,到了。”
  面前这家饭馆从门脸上看,规模适中。跟其他擦肩而过个别大的酒楼相比,特别之处就在于门头的阁棂下悬挂着一排腌制好的板鸭作为招牌。
  从“庆源祥”的黑檀大匾走入门内,饭馆内的装潢中规中矩,没有任何追逐噱头的嫌疑。伙计也是寻常的伙计,一句“客官里面请!”热情招揽来人落座。
  上下两层的商铺,皇帝选择的是二楼的雅座,透过围栏看下去,正对着得就是一楼的戏台。伙计用雪白的手巾在桌面上一抹,为客人沏了茶,摆出一副常年惯用的笑脸,“爷跟姑娘想吃些什么?”
  皇帝饮着茶道:“我们是外地来的,想尝尝江宁的板鸭。其他的菜色,你们店里还有哪几样做的好?”
  对待能包得起雅座的客人,伙计的态度无比殷勤,笑道:“回爷的话,来江宁秦淮河边上,哪能不吃“水八鲜”呢?堪称我们江宁菜的特色!”
  郁兮好奇的问,“水八鲜,可是有八道菜?带个“水”字,难不成都是秦淮河里的水产?”
  伙计伸了四个指头,“姑娘只猜对了一半,水八鲜指的是四荤四素,分别是鱼,虾,蚌,螺这四荤,红鲜菱,鸡头果,茭儿菜这四素。”
  皇帝问,“这里面的鱼是哪种鱼?”
  “回爷的话,”伙计道:“是六合城南面龙池湖里的鲫鱼,龙池的鲫鱼头小,脊厚,体盈,腔小,香鲜爽利,好吃着呢!”
  皇帝道:“那就把这素八鲜一样来一道吧。”
  “万……”郁兮出声阻拦道:“六爷,我们人少,吃不了那么多的,省着些点吧。”
  皇帝拨着茶盖道:“好不容易来一次江南,不要留遗憾,一道菜尝一口撑不着的,你要是觉得浪费,咱们吃不完兜着走。”
  “那我听你的,”郁兮摇着团扇发笑,“跟了六爷这么久,六爷只请我吃过一次烀白薯,今天我要痛快宰六爷一顿不可。”
  7皇帝吹开茶气,淡声笑,“我财大气粗,不怕你宰。”
  伙计也掺和进来笑,“那小的就记下了,咱们店里水八鲜里的这道鲫鱼有红烧和清蒸两种做法,您二位看想吃哪一种?”
  问题抛给皇帝,解决的办法就是各来一份。再加上凤尾虾,松鼠鳜鱼,海参鱼翅等各式各样的当地特色菜。等到菜式上齐,两张桌子拼凑在一起才勉强能摆得下。
  郁兮微有怨言,“由着六爷胡来,手下没一点约摸,这些菜式在家里都吃过,鱼啊虾啊的,都点重样了。”
  皇帝夹了块板鸭来堵她的嘴,“家里的,哪有本地的正宗。”
  伙计笑问:“请问姑娘,我们饭馆里的板鸭味道如何?”
  郁兮嚼着满口的皮白肉红,余味中还有回甜,点头夸赞,“不错。”
  皇帝从那道清炖芙蓉龙池鲫鱼中舀了一碗蛋花鱼汤放在她的手边,让郁兮就着下菜,又问向伙计道:“听说你们店里晚上有唱白局的?”
  伙计应是,“马上就开始,今天晚上第一场是出戏,第二场就是了。”
  见皇帝心事重重的样子,郁兮往他盘子里夹菜,“吃饭,吃饭的时候别想衙署里那些事。”说着也抄了块板鸭喂他,“自己凿不开这张嘴,非得要我来喂呀?”
  皇帝不能让皇后的手端着,端着累人,便就着皇后的手吃了口鸭子,然后自己提了筷子用膳。周驿在一旁守着想笑也不敢笑,全天下最刚强的男人,也有在姑娘面前犯软委屈的时候。
  吃着聊着,楼下的戏台开演了,民间小调自然不如升平署剧目排演的正式,整台只有唱诸葛的老生和搭戏的司马懿两人,也没有什么扮相,一条大长衫子着身,一挽袖就开腔,张口就是那段西皮慢板: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台上两人主唱的是诸葛亮,司马懿的角,兼顾把其他角色也都演了。一曲作罢,满堂喝彩。
  郁兮第一次发现原来民间的乐趣如此简单,唱戏的那些角唱的也不一定到位,多数人都很捧场,也有部分人狂呼乱叫,往戏台上掷钱,她也忍不住随着人潮拍手叫好。
  皇帝看向周驿,以为有话吩咐,周驿赶忙走近,龙口一开只是压低声赏他了一句:“这地方选的不错。”
  周驿低眉敛目应了声就退下了,皇帝很少夸人,这次有些把他给夸懵了,他顺着皇帝的喜好选了这家饭馆,看来是选对了。皇帝南巡身份不能暴露,故而不能选择那些知名张扬的酒楼,办不好撞见哪个官衙里的达官显贵,被人认出来,微服私访就失去了意义。就要选择这种不显眼,又不失体面的饭馆。
  更重要的是,帝后同桌,脱离官僚氛围,在闹市中取一片静,闻听一曲下里巴人,是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并不是天天有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下来了,上来的是一个身材丰满的中年女人,发鬏上并无装饰,穿着朴素干净。上台的那几步能看得出她行动十分利落。
  郁兮握紧皇帝的手,悄声说:“万岁爷你看,这应该就是织坊里的女工了。”
  女工开口清唱道:
  “双臀坐不安,两脚蹬不败。
  半身人地牢,间口床荤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