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银鸾-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决策的诞生,势必会让天凤国的权力中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些一直以来主宰着话语权的贵族,可就再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了。
寒门的崛起,可谓是势不可挡,到时候有了寒门与权贵的相互权衡制约,权贵可就不敢再跟从前一样的肆无忌惮了,在他们为祸一方的时候,心里势必会掂量掂量高层当中的寒门。
这样一来,那收益的可就是天凤国的百姓了。
“执行完毕,本官就回去跟陛下复命了,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我天凤国语言你们,祝你们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看着底下人巨大的反响,涂山无极心满意足,学子们的热情,甚至比他预想当中的还要好。
“涂山大人尽管放心,我会全力以赴的,没准,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可就同朝为官,一起为陛下办事了。”那姓陈的才子公拱了拱手,对于这个不似文人的官员,他还是很给面子的。
“那我可就期待你的到来了,你可不要让本官失望,哈哈哈。”涂山无极说罢,以他天玄境的实力,可谓是来无影,去无踪,几乎一眨眼便消失在了诸人的视线当中。
涂山无极只觉得那陈才子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才情尚且不知,但那份信心与果敢,却是很难得。
在涂山无极离开许久,场上的才子百姓仍旧不肯散去,三五成群,密密麻麻的挤得满城都是,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皇城的正常秩序,最后官府无奈,只好出动差役驱散。
春去秋来,在几个月的补救当中,天凤国渐渐的步上了正轨,而且大有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起码,百姓脸上的愁容不见了。
小贩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满足感。
至于那些拥兵割据一方的土匪,除了有个别不配合招安外,大部分的倒是可以看清楚局势,很顺从的解散了底下的势力,重归于民。
他们确实是被这个世道逼不得已才落草为寇的,可那极少数的匪徒可是怀着其他的不轨目的,他们狂妄自大,并不知道自身与官府的差距,只当现在的官府还是以前腐败的样子,剿匪只是做做表面样子,实则那些官兵却个个贪生怕死,只在他们的山门前逛几圈,便会识相的退兵了。
正是曾经官府的腐败,才助长了匪徒们嚣张的气焰。
但很不幸,有了玥颜的亲自下令,前去剿匪的乃是当下天凤国最精锐的部队,地方的官兵腐朽不堪,可当初玥颜招揽的那些修士大军,可是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毕竟,那可是玥颜亲力亲为,就算康玮胆大包天,他也没有把手伸到这支军队头上的勇气。
几股土匪毫无还手之力,军队的伤亡甚少,这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打仗,自从成立以来,他们一直都在经受着繁重的训练。
这一次战斗,让他们第一次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明显的认知,大军的士气,一时无两。
其实,培养士气乃是玥颜派这股精锐剿匪的最主要目的,对于一支军队来讲,士气尤为重要。
士气就仿佛是军队的灵魂,如果丧失了灵魂,那这支军队可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了。
一支犹如行尸走肉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呢?
在几个月的时间,天凤国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腐败的贪官正在渐渐的消失不见,那些胆小懦弱空吃军饷的官兵,几乎被遣散掉了八成,玥颜特意从第一军团当中抽调出了一成的军士,分成数百小队,每个小队大概数十人左右,分别镇守天凤国麾下的百余城。
换掉了那些不看重用的官兵,天凤国的治安可谓是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不单单官兵,就连同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玥颜也没准备留着,虽然有一棒子打死一片的嫌疑,但事情紧迫,她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详细调查究竟哪个官员清廉,哪个官员腐败了。
毕竟,现在天凤国十有八九的官员还是腐败为主的。
就算以后仍旧不能避免腐败官员的出现,但这样做却可以让天凤国重新焕发生机。
俗话说得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于是,这次科举,就至关重要了,底下调任的官员,就从这些寒门子弟当中选举了。
至于那些权贵子弟,则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那些权贵子弟,具备才能的人寥寥无几,就算让他们入了仕途,终究还是会成为为祸一方的蛀虫。
以前,那些权贵子弟入仕,并不需要科举,乃是一个裙带关系,但凡是贵族,在朝堂里多少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人脉,所以,这就成为了他们徇私舞弊的最佳途径。
因此,寒门弟子,就成了首要的选择,虽然保证不了所有人的人品都是上佳,但最起码,能通过科举的才子,多少都是有一定才能的,不是那些既没有才能,又是蛀虫的权贵子弟可比。
话虽如此,玥颜却并未完全否定权贵子弟,同样也给了他们一条追求入仕的道路,那就是他们可以同寒门子弟一起参加科举,只要其中优异者,便可以毫无区别对待的入仕为官。
公平的竞争机会已经给了他们,他们珍不珍惜,那可就不在玥颜的关心之内了。
这个举措,其实并非十全十美,如果仔细深究的话,倒是同样存在一些严重的弊端。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朝会,开拔
那些刚刚入仕的官员还很稚嫩,很难跟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一样应对的得心应手,只怕天凤国的经济会因此萧条一段时间,等他们完全适应了现在的身份与应该履行的职责,那天凤国迎来的将来可就势必会越来越富有了。
在玥颜看来,短暂的萧条乃是为了更长久的将来。
但对外的扩张,却不会因此而停下,玥颜把东上的计划确定在了三年后,但三年的时间却仍旧有些紧迫,第一军团经过了不断的招充兵源,已经扩充到了二十万大军,但这却远远的不够。
第一军团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扩充,终于达到了玥颜先前的预期,三十万大军。
于是,在第二年的时候,玥颜又开创了第二军团,同样开始扩充兵源。
同年九月,第三军团紧跟着创立,且军饷再一次得到了提升,吸引来了无数的百姓进入到了军伍的行列。
玥颜的计划,乃是在三年的时间内快速扩充到百万大军,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碾压之势,快速灭掉那两个邻国,否则的话,一旦起步落了弱势,那可就麻烦了,二者相互支援,甚至会请其他国家的外援,到时候,可就对天凤国不利了。
除非,玥颜肯出动溟河镇守的那数十万精锐中的精锐。
但这样一来,可就打破了玥颜原本的计划。
一旦把天凤国最大的底牌暴露出来,那可就很难再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
辗转之间,三年。
三年时间,天凤国虽未对外扩张,内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军士的提升空间发挥到了极致,人数乃是当初的五倍,但战斗力的强度却是以前的十倍以上。
三次科考,形成了无数的人才,送往各大要地,天凤国秉持着中央集权的体系,可谓是上下一体,玥颜的命令可以在转瞬间极速的执行。
相邻的两国,在三年内倒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同样暗中休养生息,招兵买马,扩充着自己的军队。
天凤国招兵买马的事情难免泄露出去,毕竟那些国家的眼线可并未清除。
一念于此,玥颜不禁有些头疼了,好在三个军团的编制并未泄露出去,而且三个军团的军士这三年并未离开军营,而且有着相互的监督,倒是可以极大的防止泄秘了。
但事无绝对,难免三个军团里混入了奸细。
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但玥颜却要让对方无计可施。
那就是绝对的力量,三个军团,第一军团最强,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第二军团次之,第三军团的总体实际最弱,毕竟才训练了一年,远远不如入军伍数年的第一军团。
于是,玥颜制定的策略乃是由第一军团入主秋紫国,第二军团与第三军团则一边牵制秋紫国的援军,一边攻伐北咕国,只要不出意外,两国根本抵挡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大军,只能再三崩溃,直取国都。
半岛上面,东莱国占据了一半的疆土,而其他相对弱势的三国却只能瓜分剩下的另一半疆土。
朝堂上面,数十个官员开始分别汇报着各自的工作,朝会并非每日都会召开,但往往每个月都会召开一次,玥颜听从下属的汇报各地发生的重要事情,如果有什么重大的决策,同样会在朝会上面发布。
玥颜使用了三司制,三司分掌民、军、财三大务,三者相互制约,就避免了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司马,由涂山无极担任,掌军事之职。
至于司徒与司空,则由陈文化与梁东辛分别掌民事与财务。
他们二人,都是从科举当中脱颖而出,乃是当之无愧的才子,至于人品,更是经过了玥颜的亲自考究,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很有一套的,把天凤国的民政与财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可见玥颜并未所托非人。
地方的官员玥颜可以不用考究,但中央的官员,可就不能再出现差错了,只有上层刚正不阿,下面的官员,才不会再出现肆意妄为的情况。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三大军团大势已成,大军可以放心开拔了。”涂山无极先前早就接到了来自玥颜的授意,在今天的朝堂上面提出了讨伐秋紫国与北咕国的计划。
“什么开拔?”陈文化一脸茫然,他先前没有收到一点风声,不懂涂山无极何出此言,大军为什么开拔,要向哪里开拔?
“向秋紫国、北咕国,为我天凤国开疆扩土!”玥颜淡淡的说道。
“什么!”陈文化一愣,随即赶紧开口说道:“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天凤国刚刚恢复生产秩序,时局尚且动荡,如果发动战争,以我国目前的财政可是很难支撑下去的,如果别的国家趁机而入,我们天凤国到时候可就危险了,陛下三思呐!”
“你不必多说,朕的心意已决,你是文官,不懂军事上的事情,朕不怪你,至于财政问题,就不劳你费心了,朕已有决策。”玥颜摇摇头,这件事情迫在眉睫,如果再耽搁下去,秋紫国与北咕国一旦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军事上的力量一旦大肆发展,再想发动战争,可就麻烦了。
“不,臣虽然为官时日尚浅,但自认为没有错,我天凤国与秋紫国、北咕国的国力相仿,面对其中一个国家尚且吃力,又如何可以应对两个国家呢?”陈文化却并没有罢口的意思,仍旧非常不看好三大军团。
“陈相公言之有理,臣也觉得此举大为不妥,就算三大军团具备跟两国一决雌雄的能力,但我国的财政却并不支持长久的战争,如果陛下执意而为,倒不如从秋紫国与北咕国的其中之一入手。”掌财政的梁东辛同样不看好这场战争,他掌控这国库,自然知道天凤国目前可以拿出多少钱。
“不,你们都错了,你们太低估朕手下三大军团的力量了,第一军团,个个以一当十,第二、三军团虽然次之,但却并不比秋紫国与北咕国的军队弱。”玥颜侃侃而来,开始为群臣解惑。
最快更新
第二百八十九章 措手不及
“第二点,秋紫国与北咕国,正是存在了与你们一样的心思,所以才没有着重发展军事力量,而且他们并无防备,我们突然开拔,势必可以打他们一个挫不及防。”玥颜顿了一下,看着底下若有所思的群臣,继续说道:“第三点,如果我们只从其中一个国家入手,那另一个国家就势必会发兵援助,那样一来,我们军队的处境可就很糟糕了,在两个国家的前后夹击下,只怕三个军团就要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了。”
至于财政问题,这个玥颜倒并不担心,眼下国库的存余,足够三个军团支撑几个月了。
几个月的时间,足够拿下秋紫国与北咕国,况且,就算拿不下两国,但攻伐几十座府城还是问题不大的,玥颜可不相信那些府城内没有军需粮饷,只要抢了两国的军需粮饷,那就自然可以继续维持三大军团的开拔。
“陛下高瞻远瞩,臣有罪,请陛下责罚。”梁东辛听了这番话,立即汗如雨下,如果陛下真听了他的建议,那天凤国可就危险了,没有了三大军团,天凤国与那待宰的羔羊又有何分别。
“不怪你们,你们也是为了天凤国考虑,况且,各抒己见本就无可厚非,如果你们在朝堂上面个个装聋作哑,那才是真正的有罪呢。”玥颜摇摇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他们入仕时间尚短,不能把事情看得透彻,本就怪不得他们,但在时间的锻炼下,相信他们会真正做到独当一面的。
“陛下大才,陈某佩服。”陈文化这句话乃是发自内心的,他以前心中空有一番抱负,却得不到施展,乃是玥颜给了他这个机会,因此,对于玥颜他是非常感激的,原本想着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报效国家,可是现在看来,他可以在玥颜这里学到更渊博的知识。
没错,这个陈文化,正是当初在法场上的那个陈相公。
经过大半天的商议,三个军团的路线很快就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在座的官员,分别来自天凤国的各地,对于行军路线的了解,可是玥颜不能比拟的,所以,就由他们拟定出了几条计划路线,由玥颜从中挑选。
三个军团,兵分三路,其中,第一军团朝南路向秋紫国,第二、第三军团,分别从北端的两侧分别夹击北咕国。
三路大军来的悄无声息,秋紫国与北咕国根本没有什么防备,直到看到城墙下的数十万大军,两个国家才幡然醒悟,开始匆匆忙忙的应对了起来,可是现实却很残酷,仅仅几个时辰,守备秋紫国与北咕国的两个战略意义至关重要的大城,就彻底的沦陷了。
两个国家的大门,彻底的打开了。
这两座府城,虽然称不上富庶,但是却尤为重要,现在失去了他们,可让秋紫国与北咕国顿时慌了神。
天凤国此举,就如同给他们的头上竖了一把刀,不动还好,一动的话可就直接要了他们的性命了。
秋紫国与北咕国的想法基本一致,在得到天凤国大肆入境的这个消息后,就立即开始寻求对方的支援,可是传回的结果,却让他们傻眼了。
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在他们看来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天凤国,竟敢同时挑衅两个国家。
在秋紫国的皇宫主殿当中,皇帝武极看着面前一个巨大的秋紫国地图,面前站着一众下属。
“陛下,天凤国同时对两国出击,简直就是狂妄自大,我们现在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尽量的拖住他们,同时切断他们的军需供给,天凤国的大军到时候就犹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底下的一个官员说道,他并不看好天凤国的财政收入,天凤国与秋紫国一样的贫瘠,二者可谓是半斤八两,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相信天凤国的财政收入与秋紫国有什么太大的出入。
武极皱眉的看着地图,微微一叹道:“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那天凤国的皇帝又不是傻子,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又怎么可能会冒这个风险?况且,背水一战才是最可怕的,那入侵的大军本就强悍,如果我们绝了他们的后路,他们可就更没有顾及了,如果惹得他们拼命一战,那我们秋紫国可就损失惨重了。”
“是臣考虑不周。”官员底下了头,显然是先前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经过了武极的点醒,才幡然醒悟。
武极抚着头,感到头疼不已,自从登基以来,他的一切都是顺风顺水,这是他第一次遇到挫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挫折。
“这个天凤国皇帝,平心而论,可真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下了昔日天穹国的政权,而且让原本天穹国弱小的军事力量,上涨了十倍不止,不可思议,惊世之才啊!”
看着自家皇帝涨他人气焰,灭自己威风,有官员不服气道:“我秋紫国人才济济,能与那天凤国一较高下的也并不是没有人了。”
“关键那个人不是你们!”武极沉声道。
一众官员一阵惭愧。
“当然,也不是我。”武极露出一丝苦笑,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弱小不可怕,可怕的乃是那些自欺欺人,不敢正视自己不足的人。
“陛下,不可以再坐以待毙了,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天凤国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拿下了我们三座大城,如果我们再不做出举措的话,那天凤国的大军可就长驱直入,直捣皇城了。”又有官员开口道。
“这倒是真的…可是我们秋紫国军队有限,可堪一战的可就只有那几支,如果全部调来,那其他几个方位可就没人镇守了,到时候,如果有其他人趁虚而入,那我秋紫国可就真的危险了。”武极苦恼极了,一时间有些束手无策,但如果不这般的话,那天凤国数十万大军可就长驱直入了,好在他分得清轻重缓急,解决眼前的困境才是最主要的。
第二百九十章 北咕真情
“陛下不用担心,我秋紫国的军事布防本就属于机密,外界可是无从得知的,有人钻空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我们解决了天凤国的威胁,那几支调来的军队,自然可以尽快的回归。”底下又一官员赞同了这个提议,虽然此举甚为冒险,但跟秋紫国的生死存亡相比,可就不冒这个险都不行了。
“传令,命东、西、北三路大军立刻发兵,跟南军汇合,如果延误了战机,必严惩不贷!”南土战场刻不容缓,三路大军赶过去,最快的时间也尚且需要五到八日时间,如果再耽搁下去,他可不知道南军是否可以撑到三军的到来。
武极脸上充满了苦涩,并非他不想发展秋紫国的军事力量,而是目前秋紫国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培养更多的军队。
另外一方北咕国的处境,其实并不比秋紫国乐观,第一军团可是天凤国的精锐,在仅仅几天的时间里,第一军团的铁蹄就已经连破数城,只要假以时日,便可以长驱直入,抵至北咕国皇城了。
秋紫国的南军面对第二军团的攻伐,尚且还可以抵挡一阵,可是北咕国的军队在第一军团面前,可是完全没有抵抗力量的。
因此,对于这场战争,北咕国的朝臣乃是不看好自家军队的,于是就开始了为自己谋划一线生机,在朝会上面,纷纷出言劝谏,让陛下南下,同时命南、东、西军呈三路向陛下靠拢,前来勤王。
“各位,现在正是北咕生日存在之迹,你们可以退缩,但唯独朕不可以,我们的大军士气本就底下,如果朕再跑了,那数十万将士可就失去了主心骨,因此,朕非但不能离开,反而应该去往前线,御驾亲征,扬我北咕国威!”北咕国皇帝朱兆乘沉声说道,看着底下那些贪生怕死的大臣,心里失望不已,如果北咕国上下一心,君臣一体,个个不畏生死,又岂能容天凤国的大军猖狂?
当然,听了这些朝臣的话,他或许可以苟活一时,但在前线上浴血奋战的大军可就回不来了,朝臣的这个建议,简直无异于抛弃了整个北军。
朱兆乘的心里,又何尝没有一腔热血,与其卑躬屈膝的苟存,倒不如战得轰轰烈烈,彰显出北咕的男儿气概。
亡国之君,他不屑为之。
男儿,当自强。
“陛下不可,如果没有了您,北咕可就真正的名存实亡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陛下您活着,那我们北咕就没有败,况且,我们还有着南、东、西三路大军,我们一定可以再打回来的,至于北军的兄弟,他们为了北咕而亡,乃是民族大义,我们北咕不会忘记他们的英勇。”那些官员纷纷相劝。
“你们贪生怕死,我不怪你们,同样的,如果你们想离开,我也不会阻拦你们,但是你们拿前线数十万浴血奋战将士的性命不当回事,那我可就容不得你们了,来人,把这几个蛊惑人心的狗东西给我拉下去祭旗。”朱兆乘厉声低喝,语气虽然低沉,但落在在场官员的耳朵里,却是无异于重磅炸弹,再也没有人敢冒大不韪,原本到了嘴边的话,只好生生的咽回去。
北咕国皇帝御驾亲征,在北咕国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军民反响一致好评,那些在前线的将士,心里更是觉得斗志昂扬。
“北咕国的儿女们!我们不可以倒下,陛下马上就要前来与我们并肩作战了,我们不会败的,圣驾之师,保我河山!”
“圣驾之师,必胜!”
“必胜!必胜!”
与秋紫国不同,北咕国的百姓对这个国家可是很有归属感的,北咕国历任皇帝,虽然称不上每一个皇帝都勤政爱民,但却都没有做过什么为祸一方的事情,而且自从朱兆乘登基以来,勤于政事,减轻赋税,支持百姓经商,让百姓的生活富庶了不少。
因此,朱兆乘在百姓的眼里乃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最起码,在北咕国生活的他们,相对于天凤国与秋紫国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来讲是幸运的。
他们深知这一切都是谁带给他们的,于是,在得知他们敬爱的皇帝御驾亲征时,就有好多百姓纷纷拿起了家中的屠刀,准备为这个他们喜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有甚者,直接散尽家财,只为支持南军的浴血奋战。
朱兆乘看着自己治下这些“可爱”的百姓,只感觉自己的眼里仿佛进了沙子,但理智却告诉他,自己必须要坚强,只有这样,那北咕国的军民才可以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如果他事先倒下了,那北咕国的数万万军民可就一蹶不振了,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诸位同胞,天凤国谋夺北咕,居心叵测,给我们北咕的同胞带来了无止境的灾难,朕答应你们,只要我北咕国尚有一兵一卒尚存,那朕就绝不会退缩,而你们,都是朕的子民,朕不忍心看着你们饱受战乱之苦,倒不如暂且舍下家业,到北方暂且避难吧,一旦南军取得胜利,你们大可以重归家园。
事情都有两面性,实话实说,面对天凤国的强军猛将,朕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北咕国不幸战败,你们忍辱负重也好,背井离乡也罢,但请你们记住朕的一句话,你们体内流淌着的乃是我北咕国的血脉,我们北咕人可以失败,但我们的骨子里却唯独没有懦弱这两个字,敌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乃是我们自己的胆怯。”
在场的北咕人们一听,无一不觉得故意沉重,脸上充满了悲壮的神情。
“陛下仁德啊!”
众人又是跪了一地,叩谢朱兆乘的爱民如子。
“北咕国乃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我王玉骆可做不到眼睁睁的看着北咕的大好河山受外族的践踏,请陛下让我入军,共同捍卫家园,母亲,对不起了,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恕儿不能常伴您左右,儿来世再报答您的大恩大德。”一个长相壮实的青壮一脸的决然,直接朝朱兆乘说完,直接跪拜在了一个老妇的面前,眼睛里泪眼婆娑,叩了三个响头。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朱兆乘
“儿啊,国在先,家在后,如果国都没了,又何谈家么?不用担心我,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娘可以照顾自己的,你就尽管放开手去做吧。”那母亲强忍着自己眼眶里的泪珠不要落下,她知道,自己不可以表露出柔弱的一面,因为,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儿子的束缚。
“……”那男子仍旧跪着,牢牢的握住了母亲的双手,此刻无声胜有声,男子忽然转头,却早已红了眼眶,这份强烈深厚的情感,给他带来的乃是不畏艰险的动力。
他,同样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的这个样子。
战场上刀枪无情。
他这一去,就可能会是永别了。
“这位壮士,我北咕国有你,甚幸。”一旁骑在马上的朱兆乘,并未破坏母子二人的这份感人的情怀,而是耐心的静静等待着母子二人结束那最后的告别。
朱兆乘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了自己先前呕心沥血做的事情,并不是白费。
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国家得到了百姓的归属,这可谓是一个君主最了不起的功绩。
朱兆乘一直以来施以仁政,他自认为无愧于民。
如果不是北咕国的格局太小,朱兆乘觉得他可以让北咕国真正达到国富民强,又何愁外敌的挑衅?
可惜,北咕国极其有限的财政收入,始终是一个硬伤。
而且,朱兆乘从来不会剥削百姓,这样一来,财政收入就更少的可怜了。
“陛下谬赞了,姜智可当不起陛下您的这个评价,我们北咕国真正不可缺少的,乃是陛下你呀!”姜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那可是他心里一直都敬仰的人啊,现在竟然当众夸赞了他。
姜智第一次感觉到了不太真实,只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梦中,如梦似幻。
“不,你可不要妄自菲薄,如果你当不起,那该有谁能当得起呢?如果你这样的好儿郎多一些,我北咕国又何愁不兴?”朱兆乘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一个平民百姓能有这样的觉悟,可是极其难得的。
“陛下,我不会辜负您的厚望的,在战场上,我也一定会是最出色的。”姜智一脸坚毅,浑身散发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大娘,我朱兆乘在这里谢谢你,培养了一个国之栋梁,虽然他的才学不一定优秀,但他是真心实意的为了这个国家的,这样的精神,弥足可贵。”朱兆乘想了想,还是下了马,然后径直走到了姜智的母亲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陛下,万万使不得,您可是千金之躯,可真是折煞民妇了。”姜智的母亲同样大吃一惊,立即手忙脚乱、慌里慌张的扶起了朱兆乘。
“陛下,我们也要参军,请您收下我们吧,南军一直处于弱势,敌人强大,如果我们不能上下一心,举国相抗,只怕很难与对方一较高下,我赵虎可不是孬种,大家同样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我就不信那些敌人能有三头六臂的本事。”一个长相凶猛的大汉,非常霸气侧漏的带领自己的小弟说道。
“当然可以了,北咕国危在旦夕,正是用人之际,你能有这个觉悟,我替北咕国的数万万百姓谢谢你。”朱兆乘这下是真的觉得意外了,这个大汉,从外表上来看,明显就是一个混迹的地痞,可是对方做的事情,却是让人刮目相看。
一个地痞都可以做到这样,在朱兆乘看来,对方虽然曾经可能尽管做过一些错事,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可是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说,把刚一开始的姜智比喻成一盏灯的话,那如今的这个地痞,可就是点燃灯芯的火种了,为在场的众人照亮了一个前行的目标。
那一些在场的热血青年,看一个地痞都可以有如此觉悟,不禁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于是乎,接下来就出现了争先恐后,无数青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