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摇曳药田间(陌潸)-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宛宣在心里面盘算好,就对王氏说:“我娘亲叫来和王嫂子借研磨的石头”,王氏想了想说:“哦,是不是石臼啊,好像以前家里面有个,不知道放哪里了,要找一下,宛宣充满希冀的和王氏、三郎一起找。
  找了好久,终于在厨房的边边角落里面找到了,虽然已经破了一角,但幸好还能用,宛宣兴奋的叫三郎帮她拿回家,去她家里玩,可怜的三郎就这样成为了宛宣的免费劳动力了,而且他还屁颠颠的跟着。
  宛宣回到家,先把石臼清洗干净,在拿一块干净的白布用盐水消毒一下,一起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在去厨房里面把放着空间里面的鱼拿出来,清洗干净,把脏的东西清理干净,先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等一下在去把鱼给烘干,这里即没有烘干机,也没有暖炕,那就只能用火来烘干了,等一下还要去外面生火,把它们放火上烤干。
  在去把比较碎的蚌肉挑选下来,先放在纸上,然后又去问柏氏:“咱们家有没有什么比较小的盒子来装东西啊,要比碗小的”。
  柏氏想了想,从厨房里面拿出一个竹筒,小小个的,还有一个木塞把开口塞住,回忆着对宛宣说:“这还是以前我们刚来时,什么都没有,你孙大娘装盐过来的,还有一个大点的是装米的,你孙大爷做竹子的东西特别的好,好多人都去买,只可惜他们老两口的唯一的儿子却去外地做生意,好几年才回来一次,你生病好了,还没去看看他们,他们以前都很喜欢你的,咱们等下去去镇上回来,买些东西去看看他们”。
  宛宣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可不能等到去镇上了啊,我捣钴一下调料,如果好的话,以后孙大爷的竹筒可是要长期供应的。
  等石臼和白布都晒干了,宛宣把白布铺在石臼上面,把蚌肉先给磨碎,在把磨细,这个活可真不是宛宣能做的,就叫三郎来磨,别看小三郎只有六岁,但应该是长期干活,力气也大的很。
  自己去把鱼给弄好,先在外面生上小火,把鱼用筷子插着,放在火上慢慢的烤干,那一阵阵的香味直把宛宣的肚子馋的咕咕直叫,三郎出来后,也眼巴巴的看着那些鱼,宛宣很想弄一条来尝尝,但只有这么几条,自己还得尝试,不知道这些够不够。只能对三郎说:“这些我有用,咱们明天在去网些来吃,好不好啊”!三郎高兴的点了点头。
  等把鱼和蚌肉弄好后,已经快夕阳西下了,宛宣去收了草药,小茴香已经干了,可以用来磨碎了,紫苏明天在晒一晒,也可以了。宛宣把东西收拾好,想着,如果调料可以成功,那以后不但鱼要多,石臼也要换种比较简便的,而且成功后,钱要定在多少比较好哪。
  第二天,宛宣又早早的起来,继续的捣钴着,柏氏他们看到,只是仔细的看着她,不让她伤到,也没说什么。宛宣把小茴香磨细,紫苏得等到下午才可以磨。就和三郎去河边网鱼,昨天的烤鱼实在是太诱人了。
  因为有了三郎的加入,宛宣他们的网鱼速度快了好多,不一会儿,就有了好几条上来,还有好几条大的,宛宣看着差不多,就叫三郎收拾好,一起回家,不然柏氏他们会担心。
  回到家,王氏也在和柏氏聊着天,桃花姐也在旁边听着,绣着花儿,宛宣看着桃花,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型,和哥哥也很登对,如果桃花做嫂子,也是很不错的。
  宛宣和把鱼清洗干净,把调料弄好,宛宣就教三郎怎么弄,自己去把干的紫苏给磨碎了。
  弄好后,把磨细的小茴香、紫苏、鱼、蚌肉和盐一样一样的放在碗里面,要试着调配一下,怎么样味道会最好。宛宣先把一样一样都弄相同的份量,拌均匀后,把水和白菜烧开,把调料放下去,喝一下,嗯,变得很鲜美,但好像小茴香、紫苏的味道把鱼、蚌肉的鲜美给掩盖住了。
  不行,还得在试试,宛宣尝试了好几次,喝了好多的水,小肚子都撑撑,终于调试了个最接近现代五香的味道,而且比现代的鲜美多了,差不多小茴香要是鱼和蚌肉的三分之一,紫苏要是小茴香的二分之一,这样的最鲜美。虽然口感还有些粗糙,但已经很不错了。
  宛宣把东西收拾好,想着明天就去孙大爷家,叫他帮忙做竹筒,鲜美的味道在加上竹子的清香,那个味道,想想都觉得美味。
  宛宣弄好后,三郎和柏氏他们也一起把鱼弄好了,子涵也回来了,正等着宛宣过来开吃,宛宣还拿出刚调试好的调料煮了一锅鲜美的汤。新鲜的烤鱼加上鲜美的汤全部的人都吃的满嘴新香,一个劲的说好吃??????


☆、第十二章 看病风波

  昨天晚上宛宣因为调试好了调料,兴奋了一晚上,又去空间把成熟的草药给割了下来,洗好,晒好,对于突然间有这么多的草药,子涵整天不在家,只以为是三郎带着宛宣去采的,柏氏也以为是昨天他们去采的,都没怀疑。
  第二天,直到太阳高照才起来,宛宣布才起来,写了字,又练习了下剑术,把草药给翻一翻,吃好饭。就哀求柏氏带着她去孙爷爷家,问柏氏昨天晚上的汤好喝嘛?
  柏氏想着那鲜美的菜汤,连肉都没有,为什么会那么好喝,疑惑的看着宛宣。
  宛宣从手中拿出装在竹筒里面的调料,笑着说:“娘亲,就是这个,能让汤变得很好喝的,我捣钴了好久才好,就是那些草药的效果,这些也是老爷爷教我的,咱们现在去孙爷爷,卖这个竹筒来装调料,等赶集咱们拿去酒楼里面卖,那咱们家就又多了一项收入了,也可以叫王嫂子他们帮忙,咱们拿钱给他们,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好多了”。
  柏氏看着说的头头是道的宛宣,也心动了起来,能找到一个营生对大家都好,因此也就点了点头。
  柏氏看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把蚌肉包了一包,宛宣在旁边看得心疼疼的,那可是要做调料的啊,拿了就没有了,空间里面的又不能出来见人,得在去河边网看看有没有,如果这些河和地都是自己家的,那就可以什么时候想网就网了,也可以弄个养殖计划,偶尔把空间里面的河蚌混在里面,这样不就好了。
  宛宣越想越兴奋,就想现在就去实施,但这些都要钱啊,宛宣萎了下去,还是等有钱了在计划着。
  因为是给孙家的,所以宛宣也没有意见。赶紧拉着柏氏去孙家,去孙家要往上走,走的快也要半个小时,宛宣边走边记住路,想着以后可能要经常下来村庄里面。
  孙家的房子是用石头做的,虽然不大,但却干净利落,院子里有一棵梨树,花开的正茂盛,宛宣看了,已经想到了梨子满树的情景了,自己来这里还没吃过水果哪,想着想着,就咽了下口水。
  孙大娘听到声音,从屋里出来,看到宛宣的馋样,笑着说:“等梨子成熟时候,宣儿到孙爷爷、孙奶奶家,就可以每天吃到好多的梨子了,好不好啊”。宛宣不好意思的叫了声:“孙奶奶,以后宣儿会来的”。听了宛宣的话,柏氏和孙氏都笑了起来。
  孙大爷在屋子里面问:“老太婆,谁来了”。
  孙大娘应着:“是晨香和宣儿”,边说边着问柏氏:“宣儿的病全都好了嘛?不会复发了吧,子涵每次回来经过都会帮我们提提水,砍砍柴,真是个好孩子”。
  柏氏笑着说:“嗯,是啊,今天还是宣儿要来找你们,她这个小机灵鬼,不知道又要麻烦什么了”。
  孙大娘惊讶的问:“哦,咱们小宣儿来找孙奶奶、孙爷爷有什么事啊”。
  宛宣笑着对孙大娘说:“等一下在告诉奶奶”。
  宛宣他们笑着进了屋子,看见孙大爷正半躺在一个竹椅子上,柏氏担心的问:“孙大爷,您这是怎么了啊”。
  孙大娘泡着茶说:“还不是老毛病,腿上的关节炎,看了好多郎中都没有用,吃了很多药也没效,昨天又跑去砍竹子,说了也不听,你看看,真是的”。孙大爷只是在旁边笑了笑。
  宛宣发现孙大爷和孙大娘的感情可真好,相濡以沫,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从心里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这两个老人家。宛宣走过去,甜甜的叫了声:“孙爷爷,你的腿还会疼嘛,宣儿帮你揉揉,就不疼了哦”。
  走过去,掀起孙大爷的裤脚,看了看,膝盖上面肿了好大,有点发红,宛宣轻轻的按下去,摸着骨头还连接的挺好的,应该是积水了而已。
  前世奶奶也是这种情况,当时看了很多的医生,都说需要动手术才能好,奶奶不肯,到后来,去看了一个老中医,开了一个药方,是用艾草熏肿的地方,在用八角金盘用热水泡水喝,要坚持一直喝,差不多三个月就会好。
  孙大爷笑着摸了摸宛宣的头说:“咱们的宣儿,还像个小郎中似的,真是乖巧啊”。
  柏氏在旁边笑着说:“还不是她缠着他哥哥教她字,缠着顾郎中教她认草药,不过,宣儿真的很聪明,什么东西学一遍就会了,比子涵还聪明,现在的宣儿这样乖巧、聪明,真是我想不到的”。
  柏氏说着,红了眼眶,宛宣在旁边看到,急忙叫着:“娘亲,我有办法来治疗孙爷爷的腿疼”。还朝柏氏眨了眨眼睛。
  柏氏也配合着说:“孙大爷,宛宣对草药特别的有天赋,说不定会治的好哪,让她试一试吧”。
  孙大爷想都不想就说:“嗯,反正也看了那么多郎中都没好,我都没抱希望好了,就让宣儿试一试吧,在怎么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孙大娘也点了点头,宛宣心里感动极了,被人这样无条件的信任,心里感到暖暖。
  宛宣撒娇的说:“孙爷爷,宣儿还要你的腿快点好哪,来帮忙宣儿做竹筒哪”。
  孙大爷笑着问:“宣儿,要竹筒干嘛哪”。
  “这可是秘密哦,等成了在告诉孙爷爷哦”。宛宣边说着,边问孙大娘家里面有没有艾草和八角金盘。孙大娘想了想说:“艾草端午节时还剩下一些,不过是干的,八角金盘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宛宣想了想说:“艾草就要干的,孙奶奶你先拿出来,,在拿来火折子我来演示给你看,以后孙爷爷的就要那样弄,就会好的快”。
  孙大娘把东西拿过来之后,宛宣先把几把艾草搓在一起,然后点上火,弄到只有星星火光,烟最多的时候,把它拿到距离孙大爷膝盖10厘米左右的地方,转动着,让整个膝盖都能熏到。宛宣演示着,叫孙大娘仔细的看着,以后就这样为孙大爷弄。
  熏到膝盖差不多红的时候,就好了,宛宣轻轻的按着膝盖旁边的穴位,叫孙大娘认真的记住这几个穴位,不能出错,又让孙大娘试几次,到差不多时,宛宣问孙大爷现在感觉怎么样,孙大爷好像挺舒服的说“暖暖的,感觉好像腿都放松了下来,现在都不疼了啊”。
  宛宣笑着说:“孙爷爷,现在才第一次熏,只是不疼了点,要坚持上三个月左右,就会全好了,看孙爷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这三个月孙爷爷可不能在去做剧烈的运动哦,要乖乖的在家里,宣儿会经常来看孙爷爷的(随便拿小竹筒的,宛宣在心里偷偷的说着),我们家里有八角金盘,明天叫哥哥拿来给孙爷爷,孙爷爷你要把它用热水泡来喝,要经常喝,把它当成茶来喝”。
  柏氏看了看太阳,已经快晚了,该回去了,就从衣袖里面拿出那包蚌肉,对孙大爷和孙大娘说:“这是,没事时在家里捣钴出来的,味道很鲜美,煮面还是煮汤时放一点下去,挺好吃的,也可以直接炖着吃,对身体挺好的。宣儿,你不是要找孙爷爷拿什么小竹筒嘛,叫孙奶奶拿给你,天快晚了,我们应该回去了”。
  孙大娘去里间找了十个这样的小竹筒,宛宣将它们包好,拿好,就对孙大爷和孙大娘说:“孙爷爷,你要快点把病养好,以后宣儿还要好多这样的小竹筒哪,孙奶奶,我们要回去了,你也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哦,等有时间宣儿就来看你们”。
  孙大爷和孙大娘要留她们吃饭,柏氏直说太晚了,得回家把鸡给关好,柏氏要拿钱给孙大爷和孙大娘,他们很生气的说:“就几个竹筒,还要钱,那宛宣把我的病给治好了,我们该拿什么给你们啊,宣儿,以后你要多少小竹筒,爷爷都做给你”。柏氏只能做罢,吩咐他们照顾好自己,就和宛宣回家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宛宣都在捣钴着调料,要把十个竹筒先给装满。空间里面的草药都让宛宣摘了好几遍了,把它们晒干,也可以卖个好价钱的。
  人参也长到了要上百年的年龄了,蚌也让宛宣给剥了一次,里面的珍珠就有76颗,颗颗又大又圆,饱满丰润。空间里面产的珍珠特别的多,又特别的漂亮,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宛宣还发现池塘里面多了好多的小河蚌,宛宣仔细观察,把母的河蚌都留下来,公的只留下几只。
  这一天,宛宣正在晒着草药,突然,好多的人朝宛宣他们家走来,在篱笆外面叫着柏氏,柏氏从屋里出来,看到这么多了,急忙开了篱笆门,把人迎了进来,问着:“齐西大爷,齐北大爷,连嫂子,五嫂子?????,你们怎么来了,怎么这么多人来啊,有什么事情嘛”
  齐西和齐北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柏娃儿,我们听说宣儿小娃儿把孙亿(孙大爷)的腿给治好了,你看,我们的腿也和孙亿的一样,已经几十年了,疼起来连睡都睡不着,你看,能不能让宣儿小娃儿帮我们也治下,多少钱,你们开”。
  柏氏看了下宛宣,心里想着这件事应该不是孙大爷和孙大娘说的,他们不是这样的人,那会是谁说的哪,所谓“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当柏氏他们从孙家出来后,没过几天,孙大爷的腿也好了,每天都自由自在的溜达着,看的那些一样有腿病的人羡慕不已,就去猜测着,柏氏他们认识,如果是柏氏治好的,那早两年就好了。那就只能是宛宣了,听说以前宛宣是个傻子,生了一场病,好了之后,就变得机灵极了,是不是她有什么奇遇,才这样的。
  宛宣看了看,清了清嗓子说:“嗯,孙爷爷的腿是我治疗好的,但我的医术是镇上顾郎中教的,顾郎中可比我厉害多了,孙爷爷的腿的病还是我误打误撞治疗对的,等一下帮你们治坏了,我可不知道怎么弄好”。
  听到这样,不管有病没病的人都退怯了,那些想要占便宜的人也退怯了了。
  人群中开始议论纷纷,“原来是她误打误撞的啊,我就说吗,她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懂得那么多哪”。
  “你看,她说话多么干净利索啊,如果,没有一点医术那怎么可能会治好哪”??????
  宛宣仔细的观察着各人的表情,看着哪几个是真心想要治疗的,等有时间自己在去帮他们看看,而那些想要占便宜的人的人,就算了。
  突然,从人群中一个尖锐的女声大喊起来:“你们说,她会不会被什么附上了嘛,不然怎么小小年纪就会治病,认识草药,话还说的那么干净利索,七岁的小孩子哪里会这样啊”。
  宛宣凝眼一看,是齐三郎的大嫂子,不过,她应该不会怎么厉害。那是齐三郎的三嫂子,一定是她指使的,真是只老狐狸,自己又没得罪她,干嘛非得质我于死地啊!听到这个,人群中又开始沸腾了,说什么的都要?????
  柏氏看着这场景,都不知道怎么办,只是把宛宣护在身后,不让人伤到,宛宣看到这样,心里暖暖的,但是这从自己要赚钱起,就已经有料到这样的情况了,这是自己一定要面对的。
  宛宣推开柏氏,站在一个小椅子上,清了清嗓子,大声的说:“这里的大爷、大娘、大伯、大婶,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以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也不能自理的小孩子吧,也知道我上次生了一次很严重的病吧”。
  “在生病的时候,我梦见了观音娘娘,她就像咱们平时拜拜时候的一模一样,她和我说,人都有七魂六魄,我以前痴痴傻傻是因为我少了一魂,这次生病后,如果我好了,就是那一魂已经回到我身上了,我会比常人聪明伶俐”。
  '“如果不好,我就会回天上做一个神仙。但幸好我好了,才可以在见到娘亲,观音娘娘还告诉我说,要多做好事,以后才可以去天上。如果人坏事做多了,以后就会下十八层地狱,还不能投个好胎”。宛宣说着,狠狠的看了一眼齐三郎的三嫂子,看到她灰溜溜的逃走了”。
  其实宛宣只是利用古代人迷信的情形,编出来的,紧张的看着人群,就怕大家不相信。但宛宣小瞧了古代人的迷信程度了,大家听说是观音娘娘说的,都很恭敬的说:“原来是这样啊,难怪小宛宣这么聪明,一定是观音娘娘在庇佑着,咱们回家也要好好的拜拜观音娘娘,让她好好庇佑着我们??????”。
  齐三郎的大嫂子还想说什么,被大家一瞪,就灰溜溜的退了出去。人群也在和柏氏告辞着,纷纷的散去了。
  宛宣看着散去的人群,不由的感叹了一下,看来自己真的不能表现的太过了啊。


☆、第十三章 调料草药(上)

  接下来的两天内,宛宣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做好调料,晾干草药,空间里面的草药和河蚌越来越多,不知道会不会太拥挤了,宛宣只能两天就去割一次草药,网一次河蚌,草药还好,留了很多来做调料,又拿了好多去给腿不好的人,蚌肉也用做了调料,没有鱼,全部用蚌肉来做,也是别有滋味的。
  但珍珠就快泛滥成灾了,差不多有几百颗,宛宣每天看着这些晶莹剔透的珍珠,都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把它们堆在空间里面,想着,要尽快的买地买田来掩饰这些东西啊。不过,现在的自己可是个小富婆了,哈哈??????距离悠闲的日子也快不远了。
  明天,就是赶集的日子了,宛宣想着自己来到这里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也都有所了解了,古代的人都很纯朴善良,除了个别的几个。而宛宣也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目标,自己奋斗,这种满足的感觉是宛宣前世所没有的,也是她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这几天,宛宣他们上次买来的粮食都吃完了,家里面也没有存粮,有钱想去村子里面买,又怕钱财外漏,现在这个破破烂烂的房子根本没办法防小偷,自己和哥哥的武功又还没练好,娘亲又是个瘦弱的妇人,如果来了小偷,自己岂不是要把钱财双手奉上,真是悲催啊。所以,只能那边借一点,这边借一点,一直保证着赶集后,一定买回来还上。
  因为这边的田地比较贫脊,又是山地偏多,人比较多的家庭,一年的粮食交了税收,也只能让一家人图个温饱,都没有剩粮,镇上的粮食都好贵,一斤比得上一个成人男子做活一天的工钱了。
  大家都舍不得买,现在宛宣他们来借,他们家里又是那种情况,大家都有点怕,直到宛宣一在的表示一定会还的,大家想着,宛宣都有观音娘娘的庇佑着,不借会不会得罪观音娘娘啊。
  大家想想,就一人拿一点,给他们家吃,也不用还,宛宣心里感动着,把这些人都记在了心里面,想着,回来一定要还上的,以后还要多多的帮助这些人。
  有钱不能花的苦处宛宣算是尝到了痛处,想着,这一次回来,一定要说服娘亲,把靠近家里的那些地和那小河买下来,地里面可以做草药,小河里面可以养鱼和河蚌,河上面还可以养鸭子,种果树,但前提是要把小河围成一个小湖面。
  然后,家里面的房子也要好好的重建一下,至少围墙要先围上,等钱赚的多点,可以把整个河面都包含在家里面,田地也可以,往家里面的围墙开一个门,就可以去田里和河了,多方便啊。也可以了叫王嫂子他们家也在我们家旁边盖房子,等以后多种点草药让他们照顾。宛宣观察了他们就好一段时间,觉得是可以相信的人,反正家里面做这些也是要帮忙的人的,请人还不如请个知根知底的。
  如果以后自己想去开珍珠店,可以考虑一下把调料交给王氏家做,不过,这得等到自己有那个本钱和能力在说,而且,人心也会变的,要等那时候在看看。
  宛宣边想着,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到自己有数到数不完的钱,盖了一栋豪华别墅,有花园,草药园,珍珠园,还有游泳池,自己正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听着歌,喝着饮料,惬意的躺在。突然,一阵地动山摇,宛宣大喊道:“地震了,快跑啊??????”。
  柏氏拿着宛宣的衣服要往她身上套,“什么地震啊,快起来了,咱们要去镇上了,昨天不是你一直要求要去的嘛,还自己跑去和齐春爷爷订了牛车,现在还不起来,等一下要晚了,我们可不等你了”。
  宛宣不好意思的穿好衣服,想到昨天,自己想着,要走那么长的路,现在又没有公交车,回来还要买那么多东西,一定会很累的。就去问柏氏这边有没有马车,或者是牛车、驴车也可以,柏氏说你齐春爷爷那里有,有赶集时是专门载人去镇上的,不过一个人要两文钱,平时,大家都舍不得坐,家里面条件好的,自己家里就有牛车了,不需要,所以,平常他也赚不到什么钱,有时,就自己驾着去闲逛??????
  宛宣还没等到柏氏说完,就跑了出去,往齐春爷爷家里跑去,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走,只能跑回去叫柏氏说:“娘亲,咱们家里现在有钱了,咱们去镇上就坐牛车去吧,不然,很累的啊,而且咱们回来还要买好多的东西,咱们也拿不回来,有牛车就可以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了啊”。
  柏氏想了想,的确是这样,在说,孩子还怎么小,走那么长的路也会吃不消的,是该坐车去的,等以后有钱了,或许应该买个牛车了,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出门就有马车,什么都不用担心。但至少孩子不应该这样和我一起辛苦啊!因此,点了点头,拿了钱和宛宣一起去了齐春家里,说明了来意,先交了钱,叫他明天就在山下面等着。
  宛宣叫柏氏把上次剩下的珍珠一起拿去卖了,卖回来的钱有用处。柏氏本来是想把这些留着给宛宣当嫁妆的,但宛宣一在要求,一定要拿去卖,嫁妆以后会有更多的,柏氏想着,这些也是宛宣带来的,自己的女儿如此聪明,说不定真的可以让家里好起来。也就点点头答应了。
  所以,这次去镇上,除了柏氏的绣活,家里面的鸡蛋,还有宛宣采的和空间里面的草药,和上次剩下的14颗珍珠。而调料宛宣只带了两个竹筒,宛宣还不知道现在的人吃不吃的惯这种味道,而且拿去酒楼人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买了这么多,而且自己也会把钱定个高点的。这两个就当做是投资,如果真好,相信人家会自然的找来的。
  宛宣他们收拾好东西,叫上王氏他们,就一起下山去了。齐老伯已经在山下面等着了,当王氏看到牛车时,非常的惊讶,一直不愿意上去坐,还是齐老伯说:“王娃儿,他们钱都付好了,你不上去坐,还不是便宜了我和我的牛儿,反倒是累了你们自己”。
  宛宣也在旁边说“王婶子,咱们快点走吧,宣儿的腿好短,赶不上你们,坐了牛车就可以和你们一起了啊”。
  说的大家都笑了,王氏也只能坐了上去,看着宛宣的小身子,心里想着,明天叫三郎去网几条鱼来给宛宣补身子,自己家里面虽然没钱,但是只要柏氏家里有什么,自己能帮的一定要帮忙,想着,心里才好受点。
  到了镇上,齐老伯先把牛车给牵到专门看管的地方,要交两文钱。弄好之后,就去买需要的东西。柏氏他们依旧先去找了个位置,把鸡蛋先卖了,宛宣依旧发挥她甜甜的声音,一样吸引了好多人。
  还有人在说:“看,那不是上次卖鸡蛋的小女孩吗,他们家的鸡蛋真的不错,又大又香甜,煮了有浓浓的蛋味,真的不错??????”。
  听了她这样说,宛宣甜甜的笑着说“婶子,您喜欢我们家的鸡蛋啊,那以后多来买点哦,我们家的鸡蛋可好了”。
  大家听了,也就这家买几个,那家买几个,不一会儿,就卖光了,子涵特别的高兴说:“咱们小妹真有做生意的头脑”。
  宛宣在心里鄙视道,在怎么说姐姐我也在社会上奋斗了好几年了。不过还是笑着说:“都是那位婶子的帮忙啦,不然也不会这么快的”。大家都点了点头,笑着收拾好,往绣铺走过去。
  去换好钱和绣活之后,宛宣他们又一起去了“顾家医馆”,想把草药买给顾郎中,不管怎么说也是认识的,不会把价钱压得太低了,三郎也去摘了些草药,也一起去卖。
  到了“顾家医馆”时,宛宣发现房子正在装修,而且还在扩大,柏氏他们疑惑的问正在外面忙活的顾郎中,房子怎么了,要装修的这么大。顾郎中看到是他们,赶紧把他们迎进里间,边泡茶边说:“我的这家小店被一个大老板看上了,他说,我店里依旧开着草药,我依旧做着郎中,只是要把店给扩大,要在招人,我一直都想把自己的店开得大点,一直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我也去调查了一下,确实有这个人,所以,我也答应了,现在装修好,差不多下个赶集就可以开店了”。
  宛宣想着他们现在扩大规模,一定需要很多的草药吧。想着也就问出来了,顾郎中连忙点头,说:“想着确实需要很多的药材,这几天都在到处收购着”。
  喝了下茶又问道:“你看,我都在说我自己的事,你们怎么来了,是不是宛宣又怎么了”。
  柏氏连忙说:“没事,没事,就是我们在山上采了些草药,来看一看你这需要嘛,正好你这也需要,我们算来对了”。
  宛宣也在旁边说:“顾伯伯,我都是按照你给的书上看的草药去摘的,你看看,对不对啊,宣儿好喜欢草药的”。宛宣说着,把草药包放在了顾郎中的面前。


☆、第十四章 调料草药(中)

  顾郎中翻开袋子,仔细的看了看那些草药,又闻了闻,还亲自尝了尝,指着他分开的草药说“这是蒲公英,这是艾草,这是紫苏,这是金银花,这是夏枯草,这是八角金盘,那宛宣这是什么啊”。其实顾郎中是想考考宛宣对这些草药的认知程度,柏氏他们家没有人懂得草药,小宛宣才从我这边拿了书过去半个月而已,是不是就懂得了这些草药了啊。
  宛宣在旁边认真的看着,费劲的想着,其实心里是在想着,顾郎中怎么这么警剔,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看来自己真不能表现的太聪明了。(其实,宛宣完全冤枉了顾郎中了,他不过是看看宛宣是不是个好苗子,如果是教了她,自己的医术也算后继有人了)。
  宛宣很苦恼的对顾郎中说“顾伯伯,我知道它叫七叶一什么花,那个什么花我一直忘记,哥哥教了我好几遍我还是把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