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摇曳药田间(陌潸)-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一下子全部都没有了,整个人充满了活力,好像做什么都有劲了。
  宛宣的脑里面突然闪过“是不是空间里面的水可以治病啊”!宛宣又舀起来喝了几口,越喝越觉得好喝,平时都没感觉空间水如此甘甜、清醇。宛宣又喝了几口,越喝就越想喝,直喝得肚子滚圆,才坐着地上直呼“痛快”。
  小离在旁边有点鄙视又带着沾沾自喜的臭美表情看着宛宣,好像在说:“看吧,每次都说我是水牛,会把空间水给喝光的,你还不是一样??????”。
  宛宣看着在那边做这各种怪异表情的小离,拍了拍它的头,把它抓起来,闪出了空间。心里却在想着:既然空间水有治病的功能,以后一定要让家里人、还有关心自己的人都多喝点。
  (转换回第二天)顾郎中过来为宛宣在把脉,发现宛宣的身体真的很神奇,又变得似乎连生病过的迹象都没有,虽然很奇怪,但还是开了几幅滋补的药,高兴的和柏氏他们说可以不用担心了,宛宣恢复的很好,如果在有什么的话,在来看看。
  柏氏他们再三的感谢顾郎中,就收拾收拾东西,去抓了药,准备回家去了。
  在他们要上马车的时候,顾郎中带着一个穿着一身浅黄色的衣裳;青丝挽了个“丱(读:guàn)发”;就是将发分成两大股,对称系结成二椎,放置在左右两侧的头顶上,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尾发使其自然垂下,长至肩的女孩子,虽然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但很有小家碧玉的感觉,只是眼神有点怯生生的。
  柏氏看着他们问:“顾郎中,梦瑶,怎么了?”
  顾郎中拿出一个钱包,有点不好意思的说:“瑶瑶说,她很羡慕你们家那么多小孩子的生活。你看,我们家就她一个孩子,她娘亲又走的早,我又经常出去看诊,采药,老是把她自己一个人丢在家里,害得她的性格老是怯生生的,而且我在外面也老是担心。你看,你看??????”
  柏氏看着欲言又止的顾郎中,又看了看顾佳瑶,欢喜的说:“顾郎中,那不然让梦瑶去外面家住几天吧。现在,我们的房子刚建好,房间也很多,而且宛宣的病还没全好,梦瑶还懂得一些医术,有她在,我们会放心多了。而且,宛宣和桃花平时都没有什么伙伴可以玩的,梦瑶去了我们家也热闹了点。梦瑶,愿不愿意去柏婶子家玩啊?”
  梦瑶怯生生的看了一下顾郎中,点了点头。
  顾郎中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把钱包要递给柏氏,说:“因为我这几天可能要去京城一趟,可能要挺久的才能回来,店里面我交给了座堂大夫。可把瑶瑶放家里面,我实在不放心啊。而且瑶瑶说很喜欢你们,所以,我想先让瑶瑶在你们家住一段时间,等我回来在把她接回来”。顾郎中说完,一定要把钱包给柏氏。
  柏氏坚持不接,只叫顾郎中安心去京城吧,不用担心梦瑶。
  顾郎中看着柏氏坚决不接,也就没强求,心里想着等到回来在给他们买了礼物,也是一样的。又仔细的叮嘱了梦瑶几句,就把梦瑶的包袱放在牛车上,抱着梦瑶上去,看着她们离去。
  梦瑶好像对顾郎中的离开习以为常了,都没什么反应,看得柏氏一阵心疼。在车上,温柔的和大家打声招呼,就安安静静的坐的很端正。
  宛宣在旁边看得直感觉很累,不过,真的挺美的,浅黄色的袖襟在风中飘扬着,好像两只调皮的蝴蝶在风中追逐着,耳襟边的一缕青丝随着风荡漾起来,如此唯美。
  这是宛宣来古代第一次看到有点类似前世画中美人的装扮和姿态。梨窝浅笑,朴素精致,温温柔柔。害得以后柏氏和王氏总会拿梦瑶来当做宛宣和桃花的楷模,桃花还好,可直把宛宣郁闷的。
  宛宣昨天晚上在空间里面呆的有点久,然后又一整晚都沉湎于空间水可治病的发现中,兴奋了一晚上,早上又早早的被叫起来,现在直窝在柏氏怀里,昏昏欲睡。
  柏氏和王氏就一人一句的梦瑶聊起来,问她,在家里面都在干什么,会不会针线活等等。
  佳瑶也怯生生的回答着,当宛宣听到梦瑶也喜欢草药,认识很多的草药。立即就清醒了过来,赶紧拉着佳瑶的手说:“瑶瑶姐姐,以后你教我认草药,好不好啊,你当宛宣的师傅吧”。
  梦瑶看着可爱的宛宣,有点不知所措的,好像没遇到这样的事情。
  柏氏赶紧拍了宛宣一下,说:“你瑶瑶姐是去我们家里玩的,又不是去做你师傅的,以后,你要好好的和瑶瑶姐相处哦”。
  宛宣点了点头,睁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满眼期待的看着梦瑶。
  梦瑶想了想,点了点头,对宛宣说:“学习认草药可是很苦的,有时候还要自己去尝草药的,宛宣要不怕苦哦”。
  宛宣点了点头,想着,神农尝百药都不怕,自己还怕什么,不过哪,还是先找小白鼠来尝吧,没事,自己在尝,呵呵呵??????
  牛车进入村子的时候,宛宣就看到了一群的小屁孩在村口看着远方,看到宛宣他们过来,赶紧涌上来,围着宛宣叽叽喳喳的问着:“宛宣姐姐,宛宣妹妹,你还能吗??????”
  宛宣看到这些孩子是专门来等着自己的,心里面感到特别的温暖,对着他们说,自己完全好了,没事了。说完,还从牛车上跳了下来,直把车上的人吓了一跳。
  柏氏看着活蹦乱跳的宛宣,吩咐她不要乱跑,等一下去孙大爷家里等他们,他们要去还车。
  宛宣在那群小屁孩中,俨然成为了孩子王,带着这群孩子屁颠屁颠的溜达着,偶尔帮忙老奶奶提下水,偶尔帮忙老爷爷买下东西。在村子里面大家对他们的印象特别的好。后来,这群小屁孩将是宛宣最大的财富。
  回到家里,已经快傍晚了,村子里面的人看宛宣他们回来,也就你一家鸡蛋,我一家鸡,都说要给宛宣补身体的,看得宛宣感动得不行,这是最淳朴的关心。
  在宛宣他们离开的这两天,新房子已经全部都弄好了,围墙什么的弄的特别的坚实。整栋房子就像现代的小别墅一样,虽然,花的钱有点多,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值得花那么多钱的。
  走进屋子里,虽然已经把以前两家人的东西都搬来了,但宛宣还是觉得屋子里面太空了,想着,明天要去问一问家具都做好了吗。
  晚上因为有梦瑶的到来和宛宣的生病刚好,柏氏就杀了一只鸡,炒了鸡蛋,炒了两个菜,让大家吃得很尽兴。
  因为这两天大家都在照顾着宛宣,所以都累了,早早的都去睡了。柏氏要安排梦瑶和宛宣睡一间屋子,宛宣想着好不容易有了针灸一个人的房间,以后进出空间就方便多了,没想到啊。
  幸好梦瑶也不喜欢和别人一间房间,说自己都习惯自己一个人,所以想住客房,说的,柏氏直心疼的,也就答应了。


☆、第二十七章 新屋落成(上)

  这边的风俗是只有在新的屋子里面请客摆席之后,新屋才算落成,还得去里正那里登记,才算是属于自己的屋子。
  所以,第二天,柏氏和王氏就去找孙大娘、孙大爷仔细的询问一下,请客摆席要怎么弄,菜式要不要有什么规定。
  虽然孙大爷姓孙,不姓齐,但是孙大爷他们家族已经在齐家村有了上百年的居住历史了。当初,孙大爷家先人来到齐家村的时候,齐家村的人也并不是都姓齐的,那时,有很多的姓,齐家村也不叫齐家村,当时是没有名字的。
  后来,大家觉得自己居住的地方没有名字,很不方便,就根据姓最多的齐命名为“齐家村”。而村子里面的很多人也就改姓为齐。
  但孙大爷家先人曾经的家族也是个大家士族,到了他们这几代才没落下来,到他时候,已经是一脉单传了,所以,孙大爷家先人就想保留着原来的姓氏。后来,他们家族也有人很多的时候,但却在饥荒中死了很多,还有好多背井离乡的走了。
  因此,孙大爷、孙大娘对于村子里面的这些人情之事还是很清楚的。因为,老俩口平时没什么事情,就会去帮忙村子里面的人去搞这些事情,在村子里面算是人情世故的主持人,问他们还真问对了。
  当柏氏和王氏问完之后,孙大娘、孙大爷仔细的和她们说了村子里面的规定。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每户人家都要有一个妇人去帮忙,人家也会带上贺礼,可是,你们在山上,桌椅和碗筷搬来搬去很麻烦,要叫一些男的去帮忙,你们两个妇道人家有点不方便,这些我们去帮忙你们叫人。
  柏氏和王氏问完后,因为孙大娘、孙大爷要帮忙,所以也就放心多了。去村子里面挨家挨户告诉人家请客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又去里正那边登记好,之后,柏氏就去叶家村与叶老师傅他们把工钱给结算好,随便邀请他们。而王氏则去采买一些新房子所需要的用品。
  柏氏和王氏出去的时候,特别吩咐三郎他们要好好地看好宛宣,不要让她乱跑,要好好地休息。
  所以,现在,可怜的宛宣只能坐在柿子树下,看着果实累累的柿子树,幻想着自己能够把这些青色的小果实一下子变成又大又红的大柿子。仰着头,越看越美,不过小人儿个子太小了,越看脖子越酸,最后只能无奈的放弃,想着过不了多久这些可爱的柿子就会被采摘下来,那时候这些还能逃出我的手掌心吗,哈哈哈??????
  小离在旁边听到笑得有点阴险的主人,突然有点毛骨悚然起来,不知道自己这个有着稀奇古怪的想法的主人又在想着什么了。害怕遭到“池鱼之秧”,卷着尾巴刚想要逃走。
  身后传来了宛宣笑眯眯的声音:“小离,过来,我扔东西过去,扔过去,你要去把它捡回来哦,不然,呵呵呵呵??????”。
  小离看着自己已经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了,只能面无表情的听着宛宣的口号做着只有狗狗才做的事情,看着玩的不亦乐乎的宛宣,只能在心里哀叫道:被折磨惯了的小狐狸伤不起啊,有木有,有木有??????“。
  在旁边帮忙三郎种草药的梦瑶看着宛宣和小狐狸的互动,满脸惊讶的问着三郎:“那不是小狐狸嘛,怎么做的动作像是小狗做的的啊”?
  三郎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笑了笑说:“没事,可能宣儿就是要把小离当成小狗养吧,其实,小离也挺像小狗的”。
  小离在旁边伸诉着:我不是小狗啊,我是一只正正宗宗的小狐狸啊!
  其实也不能怪宛宣啊,她实在太无聊了,想进去空间吧,在房间里面桃花看着,要宛宣去床上躺着,好好休息,自己就在旁边绣着花,看着她。要去帮三郎和佳瑶采摘草药、种草药吧,他们直接把她推开,要她在旁边好好坐着,看着柿子树发呆吧,又弄得脖子酸、腰酸。
  所以只能好好的锻炼小离的智商了,人家不是说狐狸的智商最高了吗,那咱们把小离的智商在提高了,以后家里就让小离看家了,就不需要买小狗狗了,这样还省了粮食,多好啊。
  宛宣边训练着小离,边看着三郎和梦瑶在种草药,这些草药有的是以前宛宣他们种的,想着把它们移植过来,有的是早上三郎和梦瑶去后面比较近的树林里面采摘过来的。
  宛宣发现,有了梦瑶,他们的草药又多了好多的品类,一些宛宣本来懂得,但因为顾郎中给的书上没有,所以宛宣也不敢采摘。宛宣觉得,梦瑶虽然看起来怯生生的,而且也不爱讲话,但是,对于识别草药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很多草药,她采摘回来,都会与宛宣讲解草药的特性、用途、来源以及传说,简直都快比得上度娘了。
  当然,也有宛宣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的了,种的最多的还是做调料的草药了。因为这个调料是由五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宛宣就把它取名为“五香”,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因为,当初,没有多点可以做调料的草药,家里面又需要钱,所以,宛宣只是用手头仅有的这几种材料做了“五香”,虽然味道比起现在的调料品味道好多了,但跟前世的“十三香”比起来,还是差了柏氏那么一点点的,所以,宛宣想等到多找到一些可以做调料的草药来,想仔细的研究一下“十三香”是怎么做的。当然,这是后话。
  柏氏和王氏回来后,和宛宣他们说起了,后天家里面要在新房子里面请客,因为子涵过个十来天就要去考童生试了,所以,这个他就不能参加了,要认真的复习好,因为村子里面就他还有苏秀才的儿子苏博文、里正最小的孙子齐浩宇三个人去考。所以,村子里面的人也很是关心。
  “而宛宣,因为生病还没好全???????”,宛宣听着柏氏像是不要让自己参加似的,急忙叫道:“娘亲,我的病已经都好了,药也乖乖的吃了,不信,你问瑶瑶姐”。又急忙朝梦瑶眨了眨眼睛,直到梦瑶点了点头,宛宣才松了口气。
  又摇着柏氏的手甜甜的叫道:“娘亲??????”。
  柏氏看着宛宣那个样子,笑着说:“又不是不让你参加,只是不要你乱跑,等一下又生病了,不过要你去帮你王婶子做菜,你上次做的那个猪大肠和猪骨汤要好好教你王婶子做,后天,我们家要煮很多的这些。”
  宛宣听到这样,高兴的跳了起来,惹的大家直笑起来。
  第二天,因为明天有很多的事情,所以,柏氏和王氏就先去买了菜和肉回来,先把它们收拾好,明天煮的就比较快。
  因为买了很多的猪大肠和猪大骨,所以,宛宣趁着柏氏她们在忙的时候,就招呼着三郎过来一起处理猪大肠,把异味处理干净,又加入调料进去,让它们渗入猪大肠粘膜,这样明天就可以直接炒了。虽然现在没有辣椒,但是,去除异味加入调料和葱、姜、蒜去爆炒的猪大肠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宛宣把猪大骨也给洗干净,把它们放入大锅里面去熬,等到明天要喝之前在加入盐巴进去。用温火熬上一天一夜的猪骨汤,那个鲜香,爽口,是任何一种汤都无法比拟的。
  忙活着,第二天也就到来了,柏氏他们早早的就起来,把房子给打扫了一遍,把一些不需要的东西直直的扔向家门口,这是齐家村的习俗,美意是“辞旧迎新”,与现代新年的“除旧迎新”很相似。又把家里面所养的动物全部给赶得院子里面走一圈,美意是“适宜水土,长很肥大”,因为家里面只有一些鸡,所以连小离,和河里面的河蚌都抓了几只,柏氏赶着它们在院子里面走一圈,直弄得鸡飞狸跳的。
  弄好这些,村子里面来帮忙的大娘、婶子也都来了,有的带来了鸡蛋,有的带来了水果,有的带来了蔬菜,还有富余一点的人家带来了布匹、糖、盐巴等等。
  连齐三郎他们的奶奶齐大娘也来了,王氏看到她,也不知道怎么弄,怕她是来闹场子的,一直注意着她,后来,看,没什么事,也就放开了。
  不一会儿,屋子里面就好热闹,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煮饭的煮饭,摆桌椅的摆桌椅,厨房、院子里面一片欢声笑语,大家都直夸赞柏氏他们的房子建造的真漂亮,在咱们村子是最漂亮的了。
  也有好多个是羡慕的,想知道柏氏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就套着近乎,东套一句,西套一句的,想把方法给套出来。
  因为现在村规摆在那里,所以柏氏也不忌讳,指着外院的草药园和河面说,他们家就是种草药,养鱼,养河蚌赚钱的。以其让有心人漫无目的的去猜些有的没的,还不如自己光明正大的说出来,也会免掉多的麻烦事。
  大家都不知道河蚌是什么,柏氏也就卖了个关子,说等她们等一下吃饭在介绍。
  —————————————————————————————
  亲们,下一章会有很多小美食哦??????


☆、第二十八章 新屋落成(下)

  齐家村房子落户的习俗是各家都要有一个来帮忙,洗菜、烧火、洗碗、摆桌子、打扫等等,这些杂活都是各家帮忙的人做的,主家人不可以做,不然人家会以为你不把新屋子的喜气分给别人。而主厨却要是自己家里面的人或是有亲戚关系的人来煮饭,不然,会把新屋子的喜气给散光。
  宛宣对这个习俗感到特别的奇怪,听王氏说这个习俗也是有故事的。宛宣对于这个特别的好奇,叫着王氏讲给她听。
  王氏回忆着以前听过的这个故事的片段,说道,不知道是齐家村的哪一任里正,当年房子建造的特别的漂亮,就想宴请全村人吃一顿好的,就去把镇上酒楼里面的大厨请过来做饭,听说,那个饭、那个菜做得可好吃了,也算是宾主尽欢了。
  但在第二天却出事了,听说,那个里正家里面的房子坍了一角,把他们家的牛给砸死了,里正非常的生气,去找建造房子的人,建造房子的人却是口碑特别的好的,建造的房子从来没有出过事情的。
  到最后,里正实在没有办法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就去问土地爷爷,问出来的结果却是因为他们家没有自己在新房子里面做饭请客,导致喜气给散光了,房子就没办法完好无缺了。因为以前村子里面的人都是自己人煮饭的,都从来没有发生什么事。
  大家知道后,从此,建了新房子请客煮饭时候,都是自己家里的人煮的,在也不敢请人了。
  宛宣知道这些后,昨天就在想着今天要做什么菜好了,既要在自家找的到材料的,又要便宜且能吃饱的,而且要带点新鲜感的。
  这边的菜一般都只是水煮一下,放入盐就好了,刚开始吃的宛宣非常的不习惯,直到教了柏氏和王氏一些现代菜之后,才好点。他们也都觉得按照宛宣说的煮出来的菜好吃多了,虽然浪费点油,但是好吃不止一点点,从此,家里面的菜都是宛宣指挥着做的。柏氏和王氏直说宛宣把他们的胃养刁了。
  宛宣看着他们那么爱吃,想着这边人也应该会习惯吃这些的。就想着,今天人应该很多,最主要的是让大家都能吃饱。
  所以,宛宣想做一份前世大学食堂中自己最喜欢吃的葱花手抓饼,为了暑假能在家里面也吃到葱花手抓饼,宛宣还特意去找食堂阿姨学习了一手。还有,前世妈妈做的豆角焖面,外加米饭,这些作为主餐。
  汤就一份猪骨汤。荤菜是两个,爆炒大肠和蒜苗回锅肉。素菜有红烧茄子、干煸豆角、山药炒莴笋、清炒莴笋叶、拔丝山药五个菜,因为都是要做大锅的,所以,宛宣想着油不要太多,适当放点水进去。
  面粉和面都是昨天已经发好了,米饭也下去煮了。柏氏和王氏主厨,三郎和桃花看着火,宛宣在旁边做着指挥,外面孙大爷、孙大娘在把脉着主持。这样厨房里面都是自己的人,因此,宛宣也就不束手束脚的,把自己懂得给教给柏氏和王氏。
  先开始做的是葱花手抓饼和豆角焖面,柏氏做葱花手抓饼,王氏做豆角焖面。
  葱花手抓饼要先将葱花切末,用盐、五香粉、油腌过;把面团分成两份,擀成圆饼皮,越薄越好;然后在面皮上撒一层薄薄的腌过的葱花,均匀地撒满;用刀在饼上切出细条,从一边开始卷成长条状,把长条从一端再卷成团,需抻着卷,把面团拉细些;卷好后,接扁把面团擀薄,接扁把面团擀薄;最后在锅中放大约1汤匙油,把一份饼煎成两面都呈金黄色。
  豆角焖面要先锅里炒香肉、葱、蒜,加入豆角加入调料炒制三四分钟,炒香后加入水;等水开后把面铺在豆角上,盖上锅盖,焖五六分钟即可。
  这两样做好后,先放着,因为现在是夏天,不容易凉,如果是冬天的话,就还得保温着,因为这边是不能边炒菜边上菜的,要等到菜都炒好了,宾主在一起吃的。所以,一般要比较早准备好。
  接下来王氏做爆炒大肠,平时宛宣也就教会了,所以宛宣就只教柏氏做蒜苗回锅肉了。
  蒜苗回锅肉要先在锅中放上两片姜和葱,倒入清水煮开;放入肉煮至断生,把煮好的肉放在凉水里浸凉,切成薄片;然后放入煮肉的汤里滑散,滑好的肉片晾干水分;锅里倒适量的油,放花椒,倒入肉片翻炒放入白糖、盐和调料;最后翻炒放入蒜苗翻炒至断生,盛出装盘。
  柏氏做完蒜苗回锅肉,王氏的爆炒大肠也好了。接下来做山药炒莴笋和清炒莴笋叶,因为这边的莴笋和山药都很多,所以宛宣想着这两样要做的多一点。
  山药炒莴笋要先将莴笋、山药去皮,洗净切片;锅热油,放入莴笋,快速煸炒后,捞出;锅另热油,放入山药,快速煸炒,放入盐;再放入莴笋,翻炒后,加入少量水,盖上盖,焖一会儿;最后开盖,翻炒后,撒入调料,翻炒装盘。
  清炒莴笋叶要先将将莴笋叶和香葱洗净,莴笋叶切段,香葱切小粒;再在锅内爆香葱粒;接着将莴笋叶倒入锅内大火快炒;最后莴笋叶断生,调入盐和调料,炒匀。
  红烧茄子和干煸豆角平时在家里面都经常吃,王氏也早就学会了,加入五香之后,炒出来的比宛宣前世在酒店里面吃的还好吃,因为茄子和豆角都是非常新鲜的,没有喷农药,没有化学物品,都是纯天然的。
  而拔丝山药,宛宣想自己做,柏氏其实真不是做菜的料,一点都不像农村的妇人,倒像是大家闺秀似的,宛宣怕她控制不了糖,就自己亲自动手了。不过,灶台太高了,宛宣不但要拿一个小椅子踮脚,还要别人在旁边递材料。
  宛宣把去皮、洗净、切好的山药倒入锅中6成热时的油;中小火炸制,用筷子不断拨动山药块,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捞出控油,备用;锅中留点底油,约5成热时倒入白糖,保持小火,用铲子不停的搅动,待糖溶解,变色后继续搅动,慢慢的会起泡;这期间要一直搅动待糖浆熬到浅黄色,大泡变小泡时,倒入山药块翻炒几下,挂匀糖汁,即可出锅。
  宛宣做好拔丝山药后,又等王氏做好红烧茄子和干煸豆角后,厨房里面早已香气扑鼻,真是“未见其色,香已飘远”了啊!
  做好后,柏氏先让人把猪骨汤端出去,大骨的浓郁之香加上蚌肉鲜美之香,未到桌上,就有好多人直说好香啊!直伸着头望着。
  等到所有的菜都上了桌,大家看着一桌子色香俱佳的美味佳肴,深深地吸着菜的香味,眼神一动不动的看着,就怕这一桌子菜是虚的,一眨眼就会不见了,好多人这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怎么美味的一桌子饭菜,更别说吃了。
  直到,柏氏叫大家快点吃啊,等一下凉了就不好吃了。大家才缓过神来。而里正却把柏氏和王氏叫来,很严肃的告诫道:“虽然现在家里面有点余钱,但以后子涵和三郎读书需要很多银子,宛宣和桃花嫁也需要嫁妆的。不应该把银子浪费在这些吃的上面??????”。
  柏氏和王氏刚开始被里正说的茫茫的,直到里正说到吃的,才反应过来,急忙解释道:“里正,你老就安心吃吧,这些菜除了肉是买来的,剩下的都是自己家的和别人拿来的,你看,这是蒜苗,那时山药、莴笋、豆角、茄子,还有这个,说了你们别不敢吃啊,这是猪大肠,那汤是猪骨汤加上蚌肉,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河蚌,你看,这些都是不需要钱的,你老啊,就安心的吃吧”。
  大家听完柏氏和王氏的解释后,也就都安心的吃了起来,越吃越觉得好吃,好多人边吃边问柏氏和王氏是如何做的,哪里学习来的,回家也要去尝试一下。
  柏氏在旁边解释道,这些都是她家乡的做法,王氏在旁边根据宛宣教的,和大家说都是怎么做的。
  宛宣在旁边看到这么纯朴的乡亲们,突然,觉得自己有种想要“先富带后富”的想法与责任。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平时,在村子里面的一点点小隔阂似乎也都不见了,大家都真心实意的接受了柏氏和王氏他们一家人了,都说着,以后有什么困难,大家都要相互扶持,算是从心底里面真正的认可了他们。
  等到都吃好后,大家到院子里面,里正和柏氏、王氏一起放完一串鞭炮,由里正在村民户口里面写上他们所有人的名字,说着“新屋落成”。
  从此以后,柏氏他们才真正属于齐家村的村民,不再是外来人,才算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而以后柏氏他们的事也就是齐家村的事了。而王氏他们也算抛弃了弃儿的身份了,不用在那么尴尬的在齐家村待下去了,现在,他们也算是自立门户,和柏氏他们真正成为一家人了。柏氏和王氏都喜极而泣。
  大家吃完,帮忙收拾后,柏氏和王氏又把没吃完的菜分一分,让大家带回家去,这样,使得,村民们对他们的印象更加的好了。


☆、第二十九章 家具上门(上)

  因为,昨天实在太忙了;请客完,还得拜拜土地爷爷,观音娘娘,玉皇大帝??????等等各路神仙,直累的宛宣躺在自己那张躺下去还会“格叽格叽”的小床中就睡着了,连抱怨床太小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宛宣在鸟儿的欢叫声中清醒了过来,爬了起来,揉了揉酸痛的小胳膊,小腿,宛宣现在无比的怀念着前世自己那柔软无比的席梦思大床。
  起来,做了一下伸展运动,宛宣推开正对着床的大窗户,窗户是由两扇小木门做出的,里面有两个小拉手,还有一个小孔,装上牢固的线,用来固定住窗户的。因为这边的材料难找,所以,宛宣只能在现代窗户的前提下,加入了一点点自己和木爷爷的想法,没想到,做出来的成果还真不错。
  宛宣还麻烦桃花在一些比较便宜,淡雅的布上绣上一些小花小草的,把它们截剪好,用做窗帘,即可以阻止太阳光,又可以增加美感,跟现代的小别墅越来越像了。
  王氏直说太浪费了,说不能让宛宣胡闹,直是宛宣哀求了好久才同意,而现在窗帘做好后,又直夸宛宣聪明,想的周到,宛宣直在心里感叹“女人心,海底针”啊!
  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暖暖的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放眼望去,清晨温暖的阳光穿梭于微隙的气息。舒倘,漫长。花草的香气,弥漫在窗间。树上的鸟儿将歌声唱到云霄里,白云都露出了笑意。不远处的山脉明灭可见,近处的小树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气息,那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河在温暖的阳光下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
  宛宣惬意的享受着这古代无污染的空气,伸了伸懒腰,心里面想着这里有山,有水,有花,还有疼爱自己的家人,村民们也特别的纯朴。
  家里面还有酒楼里面的稳定收入,以后河蚌内的珍珠和蚌肉都可以卖,草药、鱼还有鸡鸭都是赚钱的途径,也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自己还有一个差不多万能的随身空间,还有只可爱的小狐狸,这小日子过得可真舒适啊,现在的自己就特别的适合做米虫。
  但是要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