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宫女的帝后之路-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所有种好的盆安置好后,刘珍儿才拖着脚步回清风轩。
“啁啾!”刘珍儿进门的时候,一声凄惨的鸣叫骤然响起。
一只小胖鸟扑腾着想要从那条缝隙里往外飞,却一下子撞到了窗棂上,晕晕乎乎的掉到了桌子上。
刘珍儿看着,噗呲一下笑了出来,刚才那些不明的愁绪,一下子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怎么会有这么呆的小东西!”秋雨走过去,笑着要把那只晕着小豆眼的家伙捧起来。
小胖鸟又一下子蹦起来跳开了,像箭一样往外射去。
秋雨一惊,转头望去,却见那只小胖鸟正卡在缝隙里。
“啁啾~,啁啾……”那声音满是悲伤。
这下,连一只绷得住的夏荷都笑了起来,走过去把小胖鸟取了下来:“刚刚都钻的进来,现在怎么出不去了?”
“女史,这个小东西怎么处理?”夏荷检查了小胖鸟没受伤,才递到刘珍儿眼前问道。
那小东西炸着毛,黑豆眼里满是警惕。
看着这个毛茸茸的小东西,刘珍儿还是没忍住,用指头摸了摸它的小脑袋,才道:“给它喂一点小米,然后把窗户打开。”
虽然很喜欢,但刘珍儿还是不愿意把它关在笼子里,它本该是自由的。
秋雨还想说什么,但想着夏荷早上的话,便没开口,只能拿了些小米过来,洒在桌子上:“多吃点吧,这个时节,也不知道外面还找不找得到吃的。”
夏荷瞪了秋雨一眼,才把小胖鸟放在桌子上。
“啾~。”小胖鸟看着小米就双眼放光的飞了过去。
秋雨催促道:“吃吧,多吃点。”
“啁……”小胖鸟炸开了翅膀,护在小米前,警惕的看着秋雨,声音里满是威胁。
“这个小没良心的!这就不记得小米是谁喂的了?”秋雨满脸的难以置信。
夏荷一边开窗,一边对着秋雨道:“跟这么一个小东西都扛得上,你还有没有点出息了?”
“现在不能开窗,万一没吃就跑出去了怎么办?”秋雨阻拦道。
刘珍儿笑道:“看它这个样子,大概就是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鸟。”
果然,那小胖鸟飞速的啄了几颗小米,才往外飞。飞出窗见几人没理它,又开始探头探脑。
秋雨这算是看清了那个小胖鸟的真实面目,干脆又走到窗边去恐吓了一声。
小胖鸟噗呲一声又逃走了。
“秋雨!”夏荷低喝了一声。
秋雨悻悻道:“怕什么,反正它这么爱吃,肯定还会再来的。”
“是女史吩咐喂那只小鸟的!”夏荷看了一眼已经去内室看书的刘珍儿。
秋雨连忙赔礼保证:“我知道错了,只要是女史吩咐,以后就是一只蟑螂我都当上等宾客招待。”
“不要因为女史宽和,就没个正行,多想想姣柔和罗氏。”
第39章 农事
那小胖鸟果然是个胆子大的,瞅着没人注意它; 又钻进来把小米啄完了才飞走。之后几天; 见没人伤害它,胆子更是越来越大; 来取暖时,看到人都回来; 还不急着飞走。
刘珍儿开始的时候,除了每天喂点小米,在窗子上留一个缝,并不大管那只小胖鸟。
那只小胖鸟却越来越‘得寸进尺’; 取了暖,吃了小米之后; 开始试探着在刘珍儿眼前飞。
看了一段时间书,刘珍儿觉得眼睛有点发涩,正打算看窗外的风景时,就看到了桌边笔架上那个歪着小脑袋的毛团子。
刘珍儿从抽屉里的小碗里抓了些小米出来,放在桌边笑道:“你倒是个不怕生的。”
那小胖鸟果然是个不怕生的; 看着刘珍儿欢快的‘啾’了两声; 就跑去啄小米了。
“小东西; 挺有机灵劲的,奴婢看着它没有乱叫; 就把它放进来了。女史累了的时候; 也可以逗它解解闷。”夏荷端茶过来的时候轻声道。
夏荷知道女史不讨厌这个小东西,甚至是有点喜欢的。所以在观察后; 确定它不会打扰人,就不拦住它亲近女史了。
刘珍儿想着无声无息出现在抽屉的小米碗,笑道:“你有心了。”
那小胖鸟像是确定了没危险,就这样赖在了清风轩。
刘珍儿本就喜爱这种毛茸茸的又灵动的小东西,它自愿留下,她心里也有几分喜欢,反正就是这么个不费事的小东西,暂时养着吧。
有着这个小东西,刘珍儿的生活一下子热闹了很多。它惯会看人脸色,刘珍儿读书时,见夏荷秋雨屏气敛声,它也就不发出声音;其他时候,就开始‘啁啾,啁啾~的唱歌。
小胖鸟的声音清越,唱起歌来,倒也好听,刘珍儿摸了摸它的小脑袋,就由着它了。
有着这只小胖鸟‘啁啁啾啾、叽叽喳喳’,刘珍儿倒也没时间烦闷。感觉和殿下骤然分开的不适感,都快消散了。
“这几盆种子都生根了,地里的那些应该也发芽了。走,我们去看看。”刘珍儿看放在主厅旁的几盆种子生根了,想着老管事说的话,便起身往田庄走。
田庄里,老管事已经开始带着人在看查了,一见刘珍儿就热切的迎了上来:“女史大人。”
“你们刚才在看,怎么样了?”刘珍儿问道。
老管事满脸笑容:“刚才看了几个田垄,出芽的有十之五六!”
“十之五六?是每窝里十之五六;还是十窝里,有五六窝出芽了?”刘珍儿皱眉问道。
老农看着刘珍儿神色不好,说话时小心了些:“是每窝里出了五六个芽,当然也有都没出芽,需要补种的。”
这出芽率也太低了!每窝十多颗种子,居然还有一颗都不发芽的。
“走,再把其他的田垄也看了。”刘珍儿看着几乎无垠的田庄坚定道,她需要更为详尽的数据。
之后,一行人走走停停,刨土数芽,就这样忙了一上午。结果很不乐观,出芽率平均下来居然只有十之四五!
老管事见刘珍儿的脸色越来越差,不由小心道:“女史不要急,这已经很好了,要知道就是春天下种,都有一半的地是要补种的,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刘珍儿点头,但还是忧虑不减:“只是这样的话,朝廷要把这些作物在大庆全境推广,怕是种子不够啊。”
老管事种这些地都拿出了浑身本事,再让他提高出芽率也是无能为力了。
“种在屋里的那些出芽率的很多。”这时,一个汉子突然开口,见所有人都看着他,才开始补充道:“我看那些种的浅的,好多都生根了。”
刘珍儿立马道:“走,我们去看看!”
每个屋里都烧着数量不等的炭盆,一进屋,刚刚觉得有些冷的人,一下子就暖和了起来。
屋里虽然也分了田垄,但因为是要移植出去的,所以种的很密。稍微挖开一看,里面果然生了很多雪白的须根。
刘珍儿蹲下仔细看了一下,生了根的比率达到了十之七八!
看来温室育种的方法还是可行,刘珍儿的心里放松了些,又把每个房间都巡视了一遍。虽然结果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有十之七八。
刘珍儿立马吩咐敬忠:“回宫把这个事儿禀报给殿下。”
据刘珍儿所知,不光是她所在的这个庄子在试种。其他很多王公大臣也在家里试种,就是户部官员,下朝之后也要去帝籍田观察试种这些作物。
现在她这里有了进展,得快速回禀殿下甚至陛下,让户部官员也改进育种方法,免得浪费时间和种子。
敬忠得了命令,立马坐了马车回宫。
这边,刘珍儿继续和老管事讨论,室内的苗如果长好之后,该怎么移栽。
移栽时,再小心,都难免会伤了根,再加上室内外的温度差异,移栽的苗成活率也是个大问题。
“女史,你不是说过枯叶和蚕沙也能增肥吗?”老管事又道:“我发现枯叶虽然比不上厚草,但也能保暖,到时候在田里多加几层草枯叶就行了。”
“确实,枯叶多了也能保暖。”听到有方法解决,刘珍儿的心情好了些。
老管事点头,又有个精瘦的农人道:“我看女史大人盖了草在田上,阻隔了本该打在土上的霜,让种子出芽多;移栽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往上面盖草。”
刘珍儿凝神细听,仔细分析这方法的可行性。
“盖草?怎么盖?把苗压断了怎么办?就算压不断,它见不到太阳怎么长?”见女史大人真的认真听他们的意见,一下子所有人的心都热了起来,参与了话题,讨论的热火朝天。
那个精瘦的汉子脑子转的飞快:“屋子里的那些种子出芽的多,不就是上面盖了一层房顶,四处不透风,保了暖吗?在外面也可以这样干!”
“这怎么干?!你还能在这么大一片田上修座房子不成?”其他人都不相信。
那精瘦的汉子笑的很自得:“当然不用修房子了,小苗才多高?”
“你的意思是搭一个小棚子?”刘珍儿灵光一闪,猛地想到了蔬菜大棚。
精瘦的汉子惊了一下,眼神中满是敬佩:“还是女史大人懂得多,我的意思就是搭一个矮棚子。”
“可,这么大一片地,只是搭棚子也要花很久吧?”先不说用草搭在棚子上能不能保暖,先说把这么大一片地搭成棚子,都是个大工程。
老管事现在也反应过来了:“草不重,用竹篾弯插在地里就可以撑起来。”
“你们先示范一下?”老管事说了半天,刘珍儿心里还是没有概念。
马上就有农人跑去砍了竹子过来,当着刘珍儿的面,把它们划成一指宽的条状。
“竹子韧性很好,很容易就可以弯成弓状,把两头插在田垄里,挨着多插几根,就是个简单的棚子了,上面就可以搭草。”老管事一边解释,一边示范。
刘珍儿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操作:“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在这些竹条上盖草保暖;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把草拿开,晒太阳对吧?”
“就是这样。”老管事连连点头。
这个方法也有些麻烦,每天都要铺放和收取这么大一片地的草,但相对来说已经是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了,刘珍儿点头同意:“那好,就这样试试。”
有了办法就开始行动,田庄里所有的人,都开始砍竹子、划竹条、割茅草。
刘珍儿自己也不闲着,拿着竹条往田垄上插,夏荷秋雨她们也跟着田庄里的妇女们把茅草编捆成厚厚的帘子,方便以后每天收拢铺开。
忙碌的时候,时间流逝的很快。
不久,别苑的管事娘子就来找刘珍儿,想请她回去用膳,但一看到刘珍儿在地里忙,也连忙下车,过来帮忙。
“女史,你怎么能做这些粗活儿呢?”管事娘子抢着干活儿道。
刘珍儿直起腰,锤了锤腿,不以为意的笑道:“这些种子关系着朝廷大事,早一刻有结果都是好的,我虽然能力有限,但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奴婢惭愧。”管事娘子关氏立马表态:“奴婢立马叫了别苑所有人过来,都是殿下手下的人,自然也当尽一份力。”
不管关氏心里是个什么想法,但她的态度看着确实诚恳,办事也利索,刘珍儿算是记了她这个功。
“我们家炖了一只老母鸡,女史大人要不要吃一点。”一个送饭的农妇,鼓起勇气走了过来,有些局促的举起了手中装饭菜的篮子。
关氏对那农妇暗自不屑,对着刘珍儿恭敬道:“女史大人,别苑里饭菜都准备好了。”
那农妇脸一下子就红了,变得手足无措。
刘珍儿见大多农人都粗饭咸菜,这汤估计都是特意炖的,伸手接过了那农妇的汤:“谢谢,听说老母鸡的汤很补。”
“是啊,是啊,我们这边只有过年了,或是有人怀孕了,才舍得吃一只呢……”那农妇听了刘珍儿的话,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
刘珍儿笑着道:“那你们现在怎么舍得吃了?”
“女史大人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来年能多收好多粮呢。”农妇说着满眼憧憬。
其他农妇和女孩儿也大着胆子涌了过来:“女史大人,我这里有鸡蛋……,我这里有腊肉……”
刘珍儿一下子怔住了,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育种,没想到这些事情,在这些农人眼里这么重要。
第40章 亲近
刘珍儿手忙脚乱的收下了这些心意,最后发现凭她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吃完的。
“去别苑把做好的午饭带来; 再吩咐厨房多做些菜; 一并拿过来,今天中午大家一起吃!”刘珍儿看着那些围着她的笑脸; 对关氏吩咐道。
关氏挤了个笑脸:“妾身这就去。”
不管关氏心里是个什么想法,办的事情还是很到位; 不久就带了做好的饭菜和一些简单的座椅过来。而且这些饭菜还不像前些日子一样讲究精致,都是讲究分量扎实。
“如果女史不嫌弃,妾身也想想留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吃。”关氏这次笑的格外热情:“妾身和她们比邻而居十多年了,好不容易有凑在一起的机会; 女史你一定要给妾身这个机会。”
十多年都没在一起吃过饭,现在想在一起吃了?刘珍儿笑了; 这分明是冲她来的。
“关家娘子想跟大家一起吃,你们不介意吧?”刘珍儿对围着她的大婶儿们问道。
关氏微微一僵,随即又很自然的笑开了:“大家都是殿下庄子里的人,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你们可不要拒绝。”
那些大婶们不动声色的对视了眼; 最善言辞的站出来笑道:“我们高兴都来不及呢; 哪里会拒绝。”
关氏这才松了口气; 要知道她平时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也谈不上尊重; 要是刚刚这些人拒绝了; 她可就下不来台了。
“你刚才说的话可要记住了,都是殿下的人; 这个庄子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刘珍儿看着关氏意有所指。
这关氏是别苑的管事娘子,她家和新庄头关系不错,为人又圆滑,若她肯为这些百姓多考虑几分,这些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关氏敛神,将那话深深刻在心里,她是下了决心要搭上刘女史的,对刘女史的吩咐自然不敢打折扣:“妾身谨记。”
“好,那就开饭吧。”刘珍儿看着那些大婶儿热情四溢的摆饭,她也加了进去,关氏自然不甘落后,一时间气氛更加热烈。
虽然这些人算是殿下的‘佣农’,平时过的日子在百姓里还算不错,但大鱼大肉还是很难得吃到的。因此,这顿饭吃的格外开怀。
饭毕,大家都感觉比以往更亲近了些,那些农人也把刘珍儿当成自己人了,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女官大人。
“女史,后天就是小年了,您不回宫,不如和我们一起过吧?”忙了一下午,将所有田垄都插上竹条,盖上草后,一个老大娘过来询问。
要过年了!刘珍儿蓦然一怔,这些日子她一直忙着,都忘了时间了,原来一年又过去了啊。
“女史,我家人多热闹,来我家吧……”那个老大娘的话像是打开了一个匣子,所有人都纷纷开口,争取刘珍儿往他们家去。
刘珍儿看着周围热情的人,心中温热,但还是摇头拒绝了。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她一个加进去不好。
“唉。”有人叹气,其他人也俱是失望。
刘珍儿回别苑的时候,天边最后一丝余晖都已经沉入山下了。
“今天多烧些热水,让去田里的所有人都泡个澡解解乏。”刘珍儿下车的时候,感觉身体十分酸软,想着其他人大概也是,便吩咐道。
关氏打起精神应了,快步下去通知。
“啁啾?啾啾!”
刘珍儿带着疲惫一进门,就被一个小胖球扑进怀里。
“小东西,还挺暖和的啊。”刘珍儿接住小胖鸟,任由它两只小爪子踩在她的左手食指上,用额头蹭了蹭它毛茸茸的小脑袋。
小胖鸟挺着小胸脯,愉悦的叫了一声:“啾~”
“饿了没?”刘珍儿带着小胖鸟坐到椅子上,抓了一把小米在右手上,由着它啄。
小家伙的喙是嫩黄色,还没长尖利,啄在手心时,刘珍儿觉得有些痒,不由轻笑了出来,刚才的疲倦都像是消了大半。
“给小家伙在屋里搭个窝吧。”刘珍儿见小胖鸟的一只眼睑已经开始半阖,对着旁边的秋雨吩咐道。
秋雨立马拿了一个不大的碗,用布包好,又在里面铺了几层棉布,才递给刘珍儿。
刘珍儿接过简易的小窝,拿到小胖鸟旁边,然后动了动左手,想叫醒开始入睡的小胖鸟。
小胖鸟吧唧吧唧嘴,不动!
刘珍儿哭笑不得,又故意抖了抖食指。
“啁啾!”小胖鸟惊慌的叫了一声,小爪子紧紧抓住刘珍儿的手指,胖乎乎的身子晃了一下,险些栽倒。
“不是说,鸟类睡觉时,睁一只眼都是为了警戒吗?”刘珍儿晃了晃左手,将它放进小窝里,点着它的小脑袋教训道,“你这样子,还有警惕心吗?”
夏荷进来打断了刘珍儿的教训:“女史,敬忠回来了。”
“带他进来回话。”刘珍儿放好小胖鸟的小窝。
敬忠恭敬的走了进来行礼:“见过女史。”
“田庄的事情详细回禀了吗?殿下可有什么交代?”刘珍儿问道。
敬忠回到:“田庄的事情,殿下已经清楚了,并且向陛下说了这事儿。殿下交代,明天户部的官员很可能会来。”
“户部的官员会来?”刘珍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句话吸引了。户部的官员是因为出苗率来的吗?明天是由她接待,还是庄头和管事接待?
刘珍儿也没什么心思去想,过小年时只能孤身一人的事了,全副心神都在琢磨明天可能会遇到的事情。
第41章 借调
第二日,刘珍儿就在别苑里打理养在盆里的那些作物; 没去田庄里巡视; 不过她还是将户部官员有可能来的消息给老管事传了过去。
上午,皇庄外面句热闹起来了。十几两马车停在庄子外面; 刘珍儿和庄头过去迎接。
“你就是长寿宫的女史?”走在最前面五十余岁的官员问道。
这个官员没穿补服,但刘珍儿知道这是户部尚书欧锦昌。殿下曾把朝廷的高官重臣的面貌行事风格都给她说了个大概; 此时一见户部尚书便认了出来。
“回尚书的话,下官长寿宫女史刘珍儿。”刘珍儿行礼回道。
虽然刘珍儿是内官,而户部尚书是外朝官,不会有多少交集; 但刘珍儿还是按照品级行了个礼。
“不要墨迹了,听说是你负责这个庄子里的育种; 带我们去看看。”穿着一身短打的精瘦汉子打断两人的话,急切的开口。
刘珍儿不知道这个老农打扮的人是谁,但看他走在靠前,又插了尚书的话,并不愿怠慢; 见户部尚书和其他官员都没反对; 便带着他们一道去田庄。
“女史; 领头的是户部尚书欧大人?”坐在车上给刘珍儿斟茶的夏荷问道,“他怎么过来了?”
户部尚书每天忙着全国的户籍财政; 现在朝廷又在备战备灾; 他应该忙得脚不沾地才是。
刘珍儿也很意外他居然会跑到这个小庄子上来巡视,不过稍一思索; 便想到了原因:“大概是帝籍田那边育种不顺利,这些粮种可是防灾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如果只有我们这里育种成功,那被重视也是应当的。”
“那个穿粗布短打的是什么人啊,打断女史说话,好生没礼!”秋雨一想着刚才那人不给女史的面子,就觉得生气。虽然刚才碍着众多官员在场,不能把气发出来,但始终心中不忿。
刘珍儿放下茶盏冷了脸:“尚书大人和那么多官员都没觉得他没礼貌,我算个什么牌位的人?!”
“您,您是殿下……”
刘珍儿低喝:“闭嘴!在长寿宫威风惯了,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奴婢不敢。”秋雨见女史发怒,立马磕头请罪,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刘珍儿叹了口气:“我们内官是皇室奴仆,他们外官是国家栋梁。如果你想不明白这里面的区别,就不要跟在我身边了。”
秋雨浑身一颤,不住的磕头:“奴婢明白了,奴婢明白了……”
“你这些日子行事越来越漂浮了,仔细想想吧。”刘珍儿给秋雨留下一句话,就带着夏荷下了马车。
刘珍儿见夏荷欲言又止,问道:“想给她求情?”
“不,秋雨被现在的宽松日子迷了眼,是该好好思量了。”夏荷犹豫了一下,还是咬咬牙,“奴婢观殿下行事,绝对没有将您当奴仆一流对待的意思。”
刘珍儿摆了摆手:“我知,但这并不能改变我的身份。”
“以殿下对女史的情谊,想要改变身份不难,等殿下长大……”
“尚书大人到了。”刘珍儿止住夏荷的话,就上前迎接。
夏荷只能将未出口的话吞回肚子里,暗暗可惜这个机会。
“咦,那上面盖的都是草?”还是那个粗布短打的官员最先跳下马车,他惊奇的看着农田,“不是说直接盖在地上吗?原来要做个拱棚,盖在棚上啊?”
刘珍儿听他知道盖草育种的事,猜测他是在帝籍田育种的农事官,便毫不藏私的解释道:“在昨天种子发芽之前,一直是盖在地上的;昨日担心将来室内的禾苗移栽的时候不适应内外温差,才想出这么个办法的。”
“原来你们已经想到了室外天气问题,还解决了!”那穿着短打的官员一边惊叹,一边走到田垄去掀开盖着的草帘。
刘珍儿笑道:“这里的老农经验丰富,我这边才说出问题,他们就集思广益,找到了办法。”
“不是说才冒芽吗?怎么芽都出土了?”那短打官员话音一落,所有人一下子都围了过去。
户部尚书大步走过去掀开草帘,果然看到了被风吹的颤颤巍巍的嫩芽!虽然稀疏,但确实是出土了!
刘珍儿也很意外,昨天都没出土,以为还要几天呢。
“出芽率果然有十之五六!”在刘珍儿看嫩芽的时候,那个粗布短打的官员又自己动手刨开了一个种子坑。
一直愁眉的户部尚书笑了出来:“好!好!再带我们去暖室看看。”
“暖室的昨日才长根,发芽的话,可能还要两天。”刘珍儿一边讲着,一边将人带去了暖室。
尚书大人还在打量暖室的布置时,那个粗布衣的人已经扑到田垄上刨坑去看种子了。
“这个房间里生根了的种子居然达到九成!”
刘珍儿还在跟户部尚书讲通风保温一系列的事时,那边又传来一阵惊呼。
“走,过去看看!”户部尚书也忍不住,大步走了过去。
刘珍儿一进去,就被刚刚看着还有些矜持的官员围住了:“是不是保了暖就能发芽?烧多少炭盆合适?这些种子浇了多少水?土里那些灰白的粉末是什么?为什么种这么浅……”
刘珍儿被这些人问的头都大了,此时她相信这些人都是搞农业的了,专业问题一套套的砸了过来。
“你们都让开!”那个粗布衣汉子排开众人,走到刘珍儿面前,看着这么个小小的姑娘,声音放轻了些,“这位……,女史?不如你来我们户部民曹司吧?
”
去户部?刘珍儿懵了,她这是被挖墙角了?女子也可以进户部?
“说什么浑话?!”户部尚书踢了那个粗布衣汉子一脚:“人家是女史,六品官衔,你把她带到民曹司去当你上官对吧?”
那汉子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嘟囔道:“那怎么一样……”
“我是奉了殿下的命令,暂时打理着田庄。”刘珍儿知道这人只是太激动说了糊涂话,便笑了:“大人的美意,只能谢绝了。”
那粗布衣官员还不满意:“你在这个地方也太浪费了,殿下哪里我们去说,一定把你借调过来。”
“有人要借调本宫的女官?”皇长子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
第42章 回宫
众人这才发现,皇长子殿下不知何时进来了; 纷纷行礼。
赵永泽走到珍儿身边; 见她气色还不错,才挥手道:“免礼; 本宫听你们说好借调我的女史?”
“我们民曹司就缺这位女史这样对育种又研究的,如果殿下能够借调……”穿着粗布衣的官员还没说完; 就被户部尚书打断了。
户部尚书对着皇长子行礼道:“帝籍田那边进展缓慢,为了能在开春前把种子选出来,在春耕前推广下去,确实需要刘女史这样的人过去指点。”
虽然话里话外还是需要刘珍儿帮忙; 但对‘借调’的事情是闭口不提了。
赵永泽也知道如果真让珍儿进户部领个差事,那是徒惹非议; 本来是做了于国有功的好事,都会被那些笔杆子说成坏事。至于去不去帝籍田那边,还要看珍儿自己决定。
“明天小年,你们都不用当值,后天再说吧。”赵永泽直接将这事儿推后。
之后; 赵永泽又和户部官员跟着刘珍儿一起; 巡视了所有的暖室、田垄和麦子地。
巡视完了田庄和暖室; 那些民曹司的官员拿到了一手资料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太阳已经将薄雾照散,赵永泽站在长着无数嫩芽的田垄间; 看着珍儿:“和我一起回宫过年吧?”
一起过年?刘珍儿看着殿下专注的眼神点了头。
别苑的清风轩虽好; 但只有她一人,未免太冷清了; 不适合过年。
“走,我们回宫!”赵永泽的眼里顿时溢满光彩。
刘珍儿的心里也蓦然生出一股暖意:“好,回宫。”
似乎,后宫不再是囚住她的牢笼,而是温暖的巢穴。
走过田垄间的小道,刘珍儿又看到了那辆她熟悉的马车。
在和殿下上车之前,刘珍儿才忆起,她先前的车里还跪着个人。挥手招来眼含忧虑的夏荷:“去告诉秋雨,想明白了,就起来吧。”
“是,女史。”夏荷满脸感激的退了下去。
赵永泽护着刘珍儿上马车时,似是随意的问道:“那个秋雨犯什么事儿了?”
“也没犯什么事儿,不过是日子过得太宽松,放纵了性情罢了。”刘珍儿轻描淡写道,她只是希望秋雨多自省,而不是希望殿下处罚她。
赵永泽既然把人给了珍儿,自然不会再插手她调。教手下的人,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那个秋雨性情不好?”
“只是普通的少女性情罢了,没什么不好。”只是不适合宫里,刘珍儿停了一下又道:“相信之后,她不会再放纵性情了。”
赵永泽一看珍儿的态度,也把那个小宫女的事放开了,对着她道:“宫里各种东西都齐全,那些衣物也不用带回去,如果没有其他东西必须带,我们就直接回宫吧。”
“清风轩里还养了一只赖皮的小胖鸟,我还是先回清风轩一趟,把它托付给别苑的管事娘子。”刘珍儿又想起了那个机灵的小东西,怕她走后又挨饿受冻。
赵永泽吩咐了车夫去别苑后,又对着珍儿道:“既然喜欢,就直接带回宫吧。”
“不了,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