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还巢(吃肉)-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瑶芳听宋掌柜说此事可行,也不擅专,回来又说给韩燕娘听。韩燕娘道:“这些经营之道,我懂的并不很多,宋掌柜要是说行,下月便可试上一试。先不要印得太多,试得可行了,再多印。不要积压了。”
    瑶芳笑道:“哪里用印新的?我先把先前积压的拿了去卖,卖得好了再放新的。往驿馆那里搁两个人,又或者干脆就雇了当地人贩卖,卖得好了、缺了货了,顺道儿就到湘州府来提货,岂不便宜?”
    韩燕娘一面说她“志气不小”一面点头允了。
    出乎意料的,话本子卖得相当好。湘州府地界不算小,或三十里、或五十里,便有一座驿站,全境里有纵横三道驿路经过,光驿站就有十几座。瑶芳初时也谨慎,每处只放十几本书,不消半个月便卖完了,还有在驿馆里多住两天,就为等新书上架的。
    这些书本随着他们流播开来,也不知道便宜了多少翻印的书坊——这是后话了。
    总是贺家的书坊这一个月多卖了一倍的书,韩燕娘捧着账本儿眼睛就有点直:“书还能这样卖?”然后就将账本交给瑶芳,“以后这个事儿就归你管了吧。”
    瑶芳哼哧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我还小……”
    韩燕娘笑道:“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甘罗拜相时又有多大年纪了?不过是一间铺子,你要真练出本事来了,也是大家的福气。放手去做。只有一条——不要钻到钱眼儿里去就行了,你是大家闺秀,四品知府家的嫡出小姐,不知居家过日子不行,只顾着看钱也不行。”
    瑶芳欢喜地咧开了嘴:“哎~”
    韩 燕娘道:“去吧。”将瑶芳打发走,却又添一愁:她也看了瑶芳写的那个话本,总觉得能写出这样的话本来,瑶芳厉害的不止是学问,志气也是极高的。瑶芳心地又 很纯良,韩燕娘很担心她有封侯拜相之心,却难如愿,转而抑郁。给她点事情做,散散心也是好的。韩燕娘是故意要想将女儿们养得泼辣些,万一自己看走了眼(或 者贺敬文发了昏)将女儿错许了人,也不至于就过不下去,只会哀声叹气。
    瑶芳不知继母一片苦心,却晓得继母开明又为自己姐妹打算。出了门儿来,就开始想法子要存些钱出来,安排一条后路。没了谢氏,还有楚王,若要逃命,须要狡兔三窟。山间小径屯粮屯衣物,养驴骡做脚力,河里要常放两条船……
    有了书铺在手,她又能做主,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
    瑶芳忙得昏天黑地,每日依旧抽出时间来教侍女读书。绿萼与青竹都有些不好意思,两人悄悄儿商议了,结伴来与瑶芳说话。瑶芳写完了新一册的书稿,正在检查有无错字,听到脚步声,抬头望去。就见两个丫环你推我、我推你,挨挨蹭蹭,凑上前来
    瑶芳揉着腕子笑问:“怎么?”
    绿萼期期艾艾地道:“姐儿如今忙,我们的功课,是不是停上一停?白天管事儿,晚上还要写书谢,我们……又不考状元,哪用这般费心?”
    瑶芳不笑了:“你们来就为说这个?出息呢?”
    青竹咬咬嘴唇,轻声道:“我们是做不成元君的,有一人能成元君,必是小娘子。不想耽误了小娘子的……”元君乃是瑶芳话本里那个女主人公。
    瑶芳道:“哦。”
    两个丫环心下惴惴,“哦”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去取了你们的功课来,该上课了。”
    青竹&绿萼:……
    这年头,想做个贴心的丫鬟怎么就这么难呢?
    瑶芳扬扬下巴:“你们有心,好好读书,以后帮得到我的地方多着呢。帮我的人,我也不能叫她没了下场,多读些书,没坏处。”
    两人唯唯。
    青竹肚里比绿萼更有主意些,轻声建议:“要不以后……我们给姐儿誊抄书稿?”
    “唔,这不就找着自己能干的事儿了么?”
    绿萼也开心起来:“老爷有张先生和谷师爷,以后我们两个给姐儿做师爷。”
    “行啊。我的不要读书的师爷。”
    两人到底是少年心性,氛围一活络开来,便笑作一团。青竹一面笑,一面上来麻利地收拾书稿:“姐儿,还是照旧标码订起来?”绿萼忙道:“我也来、我也来。”
    “顺便看看有没有读得不顺的地方,又或者笔误。”瑶芳乐得轻松。
    两人轻快地答应了,下手极快地编着页码。瑶芳看她们眉眼欢快的样子,心道,到底是小孩子,不过也是有心,要做“师爷”却还差火候呢。
    ————————————————————————————————
    要给瑶芳做师爷的人差着火候,给贺敬文做师爷的人却火大得要命!
    张先生与谷师爷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张先生抖着声音问:“东翁说什么?”
    贺敬文一字一顿地道:“真想把这些蠢货的功名全给革了!”作为一方官长,贺敬文做到了知府,确实能革了秀才们的功名,前提是——有正当的理由。
    这事儿还要从头说起,贺敬文他小闺女做生意做得热火朝天,逍遥生与麻姑(瑶芳笔名)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又有一个人捅了马蜂窝。原本参了汪知府的那位湖广道御史任期满了,因做了实事(参人),升任走了,新来了一位湖广道御史。
    这 位御史与贺敬文十分相似,眼光比贺敬文要犀利许多,脑袋却比贺敬文还不灵光。换言之,智商高得破表,情商低得破表。流民,很多地方都有,贺敬文赴任的时候 还险些被流民转流寇给灭门。许多地方的地方官都明白此事干系重大,想要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派驻各地的御史也知道,通常不会特别计较。为什么?就因为流 民,或者曰游民,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儿吧,他们是没有土地的。
    为什么没地?抛开遇到天灾逃荒的不谈——这些个人,等灾荒过后,陆续返乡,影响还不算大。其余的流民,有些是因为游手好闲,好吃懒作,败家,这个不假。还有一些是因为兼并,兼并,失地,有些人转为富贵人家的佃农,有些个就干脆失业失土成了流民。
    抑兼并,谁都想。可实际做起来,却不可能像以前的循吏、酷吏那样了。那会儿可没有科举,也没有这样盘根错节的师生关系等等。
    对 付这种事情,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许多王朝过到了一半儿就会出这样的毛病,然后就与更多的其他问题搅在一起,一路糜烂下去。抑或是别寻出路,譬如南方许多地 方,民夫民妇会做一些手艺,大多是织布、行商等,补贴家用,也算可行。这样的地方,就安稳些。若是连这个也做不到,问题就大了。
    似贺敬文这样的,吃过流民的苦头的,也不愿意大力支持工商,他就跑断了腿,检视乡里,巡查水利工程,又鼓励垦荒。倒是将湘州的情况稳定了下来,虽然水利工程因为他不会做人,拨的款子少了些,工程质量没办法做到最好,好歹是能糊弄过去,连薄田也能得到滋润。
    其他地方的知府,要么是心思不在这上头,要么是没他这么呆愣肯做实事,流亡之事便十分危险。
    新任的湖广道御史一口气参了四个知府——就剩下一个贺敬文并一个襄州知府——参他们尸位素飨,致使流民成灾。
    这个倒也罢了,御史么,天职就是参人,没毛病也给你参出个毛病来。他捅的马蜂窝却是——楚王的嗅觉其实很敏锐,也觉出有些不好,以为流民大有可为,以自己的庄田里也出现流民为由,从王府出钱,安顿部分流民,招为佃户耕种。
    湖广道御史便又参楚王居心叵测,这回他也是露章参劾。所谓露章,便是公开参劾,毫不避人,闹得大家都知道。楚地的生员们以为楚王是为民着想,又宽厚仁善,湖广道御史只知参人,一点有用的办法也没有,要联名上书为楚王喊冤,还要请湖广道御史滚蛋!
    府 学县学的师长们不敢擅专,急急通报了贺敬文,贺敬文作为一地长官,恨得想咬死这群书呆子的心都有了!本来他没这么聪明的,可谁叫他讨厌楚王呢?爱与恨,真 是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能把聪明人变蠢,也能把呆子变得通透。贺敬文在两个师爷面前挥舞着臂膀:“昔日铸兵器,今日买人心,有人有枪,明日就要造反啦! 这群傻子还在跟着起哄!”
    张先生惊讶于贺敬文突然就目光深远了起来,还没惊讶完,就听到这傻东家要把学生全革了功名。
    张先生:心好累,功名是能随便革的么?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革人功名,如挖人祖坟。真要干了,到时候大家不管湖广道御史了,全冲你来了!


☆、第62章 坑你没商量
????生员们集体抗议的事情闹得很大,甚而至于闺阁内也颇有耳闻。
    韩燕娘大着肚子还要担心贺敬文处置不当,十分命苦。丈夫不叫人放心,孩子们却个个乖巧懂事,女儿们将分管的事务都完成得很好,儿子读书也颇有进益。都来陪她说话解闷儿。
    原本贺敬文居然能想到不令人将消息传到后院,令韩燕娘担心。孰料生员们串连闹事,县学、府学的课都上不下去了,贺成章这蹭课的人自然就没人教了。再者,群情激愤,贺成章身为知府家公子,再外出读书,被人截下了,也不安全。
    贺成章最后是被姜家人护送回来的。都这样了,韩燕娘再不知道就怪了。才安抚了贺成章两句,贺成章便笑道:“娘放心,我并没有受到惊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群芦柴棍儿,能怎样?”
    韩燕娘:……
    贺成章怕她多想,正安慰她:“他们闹不起来的,只要说一句‘闹事革功名’都得掂量掂量。”
    韩 燕娘人虽精明,对官场上的许多事情并不很精通,问道:“是么?吓就能吓住了?读书人里,总有几个有骨气的人。再者,楚王确实不曾行差踏错呀。”她与大多数 人一样,并不觉得楚王有很出格的地方。楚地是楚王的封地,出了事儿,他能讨着好?主动安顿流民,那是必须的。从这一点上来说,韩燕娘颇为同情楚王。自家地 盘出了乱子,不管?那毁的是自己的财产。管?又嫌你管太多。
    像她这样的想法很有市场,不知道多少人在同情楚王。可怜一个呆子,想为大家办点实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呢?
    楚 王父子在楚地经营颇久,先前是朝廷指派了一大批的官员为其属官,代为管理,如今是楚王自己着手理事。无论他是不是从前两年才开始亲力亲为,父子俩在这片土 地上呆了二十多年是真的。平素提起这父子俩,总有那么一分亲近之感。尤其楚王自己,年纪虽轻,自袭爵后却表现得可圈可点。近来尽力安顿流民,也没有什么横 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暴行,无论士庶,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
    湖广道御史这一本参的很不是时候。乡间百姓不过口上嘀咕两句,心里骂两声。书生们就不同了,他们不止会说,还会写。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他们要不造反呢?这事儿就闹大了。
    贺成章耐心地解释道:“书生有骨气,是他们的事。朝廷要革他们的功名,是朝廷的事。”
    瑶芳附和道:“他错不错的,不归咱们管。娘只消知道,生员闹事不对,就成了。”
    韩燕娘叹气道:“天理王法,也能这般不问青红皂白么?”
    瑶 芳道:“遇到这种事儿,跟遇到造反是一样一样的,朝廷可以错,你们不可以反抗,谁反抗了就弄死谁。朝廷的办事规则,就是这么地不讲理!打从党锢之祸开始, 哪次学生闹事儿能成的?成的都不是因为学生。你说你有理,就能闹事儿,朝廷还得让着……那朝廷还有什么威严?今天你闹,明天他闹,啧,皇帝该换人做了。”
    丽芳面上变色,恨恨地道:“你要死!这样犯忌讳的话你也敢说?!呸呸呸。”
    【……md! 我还真让皇帝换人做了。】瑶芳颊上抽搐了两下,转而对韩燕娘道:“眼下的形势看起来不很好,其实也没什么。有张先生劝着,爹应该知道要怎么办,他不喜欢楚 王,不会维持楚王的。这些生员倒霉是一定的了,难就难在要管住他们的嘴,别把对御史的一腔愤恨转到我爹身上就好。”
    贺成章诧异地看了妹妹一眼,心道,难道天天读律令判例还有这等功效?决定等下也找点类似的书来读。
    韩燕娘更担心了:“你爹能办好这样的事情么?”
    贺成章道:“有两位师爷劝着,他总是要三思的。再者,爹还有些口拙,出头露脸的事儿他办不大好,最后还是要先生拟了稿子他照本宣科。”
    这样的爹,真没什么好骄傲的呢,不过确实放心了不少。
    韩燕娘对丽芳道:“现在外头乱,不好出去,你记着,等事态平息了,备一份上等的礼,往姜千户家致谢。”人家护着贺成章回来的呢,又问姜长焕现在如何。
    贺成章笑道:“他近来也不知道是得罪了哪路神仙,自打被妹妹从河里捞回来,他娘看他比牢头看得还紧,好容易磨得他娘松口放他到府学里来读书,这才头一天,就遇着了这个事儿……”
    瑶芳忍不住笑了,姜小胖的运气,可真不咋地。贺成章瞥了一眼妹妹,心道,不知不觉,她居然懂了这么多了,日后有什么事情,或可与她商议了。
    ——————————————————————————————
    母子四人正在为贺敬文是个呆子而庆幸的时候,却不知道贺敬文在外面舌战群儒,战绩骄人!
    话说,张先生听他要革了生员的功名,急忙劝阻:“兹事体大,乃是湖广道御史与楚王的官司,朝廷还没有个定论,东翁如何能先插手?纵要平息事态,拿一二领头人物问责,也不该将所有人都牵连在内。考取功名不易,东翁当爱惜本地人才。”
    好说歹说,还是“朝廷尚无定论”给贺敬文的压力比较大,生生将他的火气给压了下来。沉声道:“我还得去见他们,是吧?”
    张老先生也颇为踌躇,贺敬文做官是个棒槌,交际的本事比做官还差!做地方官,认真做实事,周围的人还好打个圆场,说他只会做实事,不会玩虚的。可待人接物,实在是没法儿圆!
    到了这个份儿上,师爷也不能代打,只能硬着头皮让他上,千叮万嘱:“一定不要激起群愤。东翁是科场前辈,要教导提携后辈呀。”
    这话贺敬文听起来舒服,板着脸道:“好。”
    张先生还不放心,建议将府学、教谕等学生们的师长也唤来陪伴贺敬文接见生员。彭县令等几位县令鞋都跑掉了,也跑来湘州府里拦着生员,就怕他们发昏。里面韩燕娘还不放心,命人去向姜千户家救援,派些兵来维持秩序。一切布置妥当了,贺敬文才领着众人去见学生。
    学生们一见这些官员来了,登时来了精神,要不是有人拦着,都能扑到贺敬文跟前来质问朝廷为何为么苛待楚王了。
    贺敬文的眼里,这些学生全是傻子,开口便不客气地训斥了学生,不许他们胁迫朝廷,都滚回去读书。“御史是尽他的职责,朝廷的命令还没下来,你们搀和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道理也不懂么?”
    书生们却不这么想,领头一个着绿绸直缀的生员梗着脖子道:“物不平则鸣,吾等不谋其政,话也不能说了么?”
    贺敬文其实是个不会安抚人的人,张先生的叮咛嘱咐言犹在耳,看着这么个犟驴,他本能地就反感了起来:“朝廷还没判呢,你就在这里嚎,你嚎的什么呀?”
    绿衣书生享受到了与当年汪知府一样的待遇,被贺敬文噎得喘不过气来。他旁边的一个着青衫的书生忙接过了话头:“我等恐朝廷断案不公,故而……”
    “尔等读书,当明理。朝廷还没有定论,你就觉得朝廷会冤枉人了?既不信朝廷,还要向朝廷喊冤,你有病?你这脑子是怎么考得上秀才的?”
    绿衣书生终于喘过气来了,断断续续地道:“我、我……朝、朝廷不管流民,还要藩王出面,这、这、这不是做人的道理。”
    贺敬文对流民的事情还是很重视的,一改轻蔑训斥的口吻,严肃地问道:“本府有流民?在哪里?我没有安顿好么?”
    贺敬文做了这么几年的官儿,就这些下笨力气的事儿做得出色,湘州府的流民问题,还真是全省最轻微的。
    张先生同情地看了学生们一眼,他敢拿晚饭的红烧肉发誓,贺知府绝不是思维敏捷才能堵得他们哑口无言的。贺知府说这些话的时候,绝对是没有过脑子的。
    彭知县悄悄地擦了一把汗,心说,这顶头上司虽然绝大多数时候不顶用,到了关键的时候这一张嘴巴还是能救场的。忙出来呵令宁乡县的生员散去,各县的知县也跟着出来,命自己县内的生员不许再聚集闹事。
    贺 敬文也就这三板斧的实在话,说完他就没词儿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又不好意思傻站着让人瞻仰,一甩袖子自己先撤回府衙,丢下一句话:“你们各人管各 人的事情。”这话是偷听老娘、老婆管家的时候学的。反正,这话一下去,通常家里管事的、扫地、烧水的都各司其职去了。这些做官儿的,应该……也能处理好 吧?
    留下几个县令并府学、教谕等面面相觑,最后一碰头:各人把各人辖区里的生员都集中起来,跟贺知府汇报过后带走。谁县里的生员谁管。
    ——贺知府应该是这个意思的吧?
    贺知府什么意思都没有,他最想把这些“傻书生”都革了功名发配去挖地!扭头就分配了名额,各县领头闹事的生员一人、府学领头闹事的生员二人,都革了功名,以儆效尤。要都仗着读了几本书、考过了一次试,就要聚众胁迫朝廷,这还了得?
    虽然他也挺讨厌楚王的。
    贺敬文超水平发挥了一回,火速平息了湘州府的事态,心里其实很是不忿。气咻咻地写信给容尚书告状:“楚藩收买人心。”再写奏折给皇帝抱怨:你堂弟太坑爹了!
    他的一应书信皆经张先生之手,这一回他想自己写来着,不料越写越生气,小楷写成了狂草,只得再请张先生动手。张先生为他这种不曲不挠跟楚王死磕的精神所折服,好声好气地道:“我还要去琢磨一下措词。”
    回来就把小女学生叫了来。
    ————————————————————————————————
    瑶芳获悉外面生员聚集闹事的事情已经平息,正琢磨着这件事情可以写到话本里充数,冷不防接到了先生的召唤。瑶芳满腹狐疑:湖广道御史证据不足,显然是讨不着好的。眼下谁也救不得他。自己等人能做的,不过是暗中准备而已,想要有大进展,难。
    如果只是这样,要叫她来商议什么事情呢?
    揣着一肚子的疑问,瑶芳到了张先生的书房里。夏日天长,太阳还没落山,书房里的光线尚可。瑶芳就着窗子里透过来的天光,看到张先生佝偻着身子,缩在椅子上发呆。张先生体胖,能看出“缩”字来,可见精神十分不佳。
    瑶芳微一福身:“先生安好?”
    张先生将桌上一叠纸往前一推:“看吧。”
    一张张地看完之后,瑶芳面色平静地问:“怎?”
    张先生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令尊这奏表写的,能看么?”
    确 实不大能看,朝廷判错了,书生闹事,就是书生不对。同理,书生闹事了,就是知府没有管好,知府也有错,知府无能。出了这种事,遮掩尚且来不及,贺敬文就直 统统说了出来,还把参与进去的人都给列出来了。然后就是写流民问题,越写越收不住,写他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将境内的流民问题解决得还不错。然后就是哭穷, 说分到他手里的工程款不够花的。最后写成了表功兼要钱的折子。
    得,一下子把上(分给他比较少的款项的巡抚)、下(生员)、中(未能解决流民问题的同僚)全得罪完了。
    瑶芳想了一下,提笔将后面一些内容抹去,只留下战战兢兢不敢有负皇恩等句。又写了几句。写完了吹一吹,递给张先生,张先生眯起眼睛来看完,叹道:“为何还要写‘是害楚王’?”
    瑶芳写的是,本朝之弊,士人鄙薄勋贵,然而今日之事何其怪哉,竟有书生不待朝廷结语,便聚集为藩王鸣冤。细思恐极。真担心有人在害楚王。害楚王不要紧,就怕是混淆视听,有其他的图谋。至于是什么图谋,以贺敬文的水平,是猜不出来,只好留待圣裁了。
    瑶 芳道:“对寻常疑心重的人,只要说,其收士庶之心,就够警醒了。可这位天子不一样,他的疑心病比别人的更重一层,凡与他有关的事儿,你就得再多反过来想一 重。谁都能看出来,这是收买人心,那这就不叫收买人心了,不是么?世上哪有这么笨的人呐?皇帝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啊,你就不能明着说,得将水搅浑了,叫他 自己来看。看着看着,就看出不对来了。在他那里,要不就聪明绝顶,要不就像家父这样的,才是最安全。家父上疏,还是不要太通透了的好。”
    张先生眉间出现一个深深的“川”字纹:“小娘子,说实话,你究竟是什么来历?如何知道圣上是怎么想的?”
    瑶芳微微一笑:“我上辈子呀是个寡妇,常伴太后左右。”
    张先生:……原来如此。
    瑶芳笑道:“先生不必担心,听我的,错不了。明日我便与太太讲,先前书生不忿,险些要烧了我家书铺,须得及早想办法,再遇着危险的时候,能将些贵重的东西搬运出来,免得折损了。买几条小船,好走水路。”湘州府临水,亦有活水通往城内。书铺为防走水,也是临河而建。
    张先生叹道:“我昔年便说,小娘子聪明才智是够用了的,所缺的不过是读书太少。于今偕矣。”
    瑶芳道:“是先生教得好。”
    张先生摆手道:“我再润色一下,便递上去吧。湖广道御史,要换人了。”
    瑶芳道:“换来的这个人,必是简在帝心。不过家父倒不必很巴结于他。”
    张先生笑道:“是极,是极!还是小娘子先前定策高明。”
    师生俩说一回话,张先生草拟奏本,瑶芳去向韩燕娘汇报,买船、雇可靠的船夫。
    宋掌柜等皆以为是用来防贼,却不知道瑶芳的用意是来逃命。宋平在湘州府混得熟了,私下里买了两条快船,就停在书铺后面的河面上,号称街巷过窄,车行不便,故而雇了船搬运书籍、纸张。船造得十分结实,船上又存了些米面、柴炭一类,又在船舱里藏下了些细软。
    两艘船交割完毕,朝廷对湖广道御史的处置也出来了——革职,发还原籍。又新委派了一位湖广道御史前来,新御史姓赵名瑜,今年三十五岁,是先帝朝的榜眼,少年进士,官运亨通。
    就在贺敬文依着惯例,往巡抚衙门那里见他的时候,韩燕娘临盆了。瑶芳是有经验的人,却与丽芳一样被隔绝在外,罗老安人亲自坐镇,也不管外面三个孩子急成什么样,全不许踏进院门一步。三人等了大半天,里面传来婴儿宏亮的哭声——贺家小儿子出现了。
    全家一片喜气洋洋。
    ————————————————————————————————
    正在巡抚衙门里应付新御史的贺敬文心神不宁,并不知晓自己又添了一个儿子,只觉得这个新御史让人不太舒服。赵瑜相貌堂堂,心思是够用的,然而看谁都像是在看笨蛋。更让贺敬文觉得不舒服的是,赵瑜是个进士,他是个举人,要拿科考来说,他在赵瑜面前还真就是个笨蛋。
    赵 瑜是带着皇命来的,不止是为了填坑,也是为了看一看楚王究竟有无反意。临行前,皇帝给了他一个秘密的任务,同时也给了他一些特权。本朝军、政分开,地方官 虽然傲视武人,却不能轻易调动士卒。赵瑜身负皇命,若楚王果有不妥之处,可就近调动驻军。当然,事先最好给他打一个报告。
    赵瑜知道贺敬文,这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棒槌,总是做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说他一心为民呢,倒也不算是吹捧他,譬如流民之事,赵瑜就知道,皇帝是很欣赏他的。然而他又会做很多怪事,譬如在贺敬文赶到之前,本地之巡抚已经向他介绍过了本省的几位知府的特点。
    这位贺知府,在湘州府聚了一群书呆子。他嫌书生们“蠢”,于是就招了一群更蠢的来。一个个脑袋方方,走路的步子都像拿尺子量出来似的,言必孔孟,行动循礼,活似一群木偶。真是物以类聚。
    赵瑜倒需要这么一个傻子,太精明的反而容易坏事。只是知道了贺敬文的丰功伟绩之后,他就再没办法把贺敬文当个正常人来看待了。笑也带着一丝丝的戏谑,说话也带一点点诱哄,弄得贺敬文不舒服极了。
    更让他生气的是,从巡抚衙门赶回湘州府,正看到了他十分欣赏的赵琪。赵琪这名儿看起来跟赵瑜像是弟兄俩,其实没有十八代以内的亲戚关系,籍贯更是相隔三千里。赵瑜令人讨厌,赵琪倒是勤奋上进。
    可眼下这是什么情况?!贺敬文睁大了眼睛,看着赵琪从王府街里出来!送他的还是王府的人!
    楚王府不在省城,反在湘州府,贺敬文因不喜楚王,对楚王府都是绕道走的。奈何一个知府,一个藩王,府衙与王府的位置必是靠得颇近的。从正面的城门到府衙,纵绕得过王府,也要经过王府街。
    【tmd的小畜牲!不好好在家温书备考,居然勾结藩王!混蛋!】贺敬文看得分明,赵琪与王府长史有说有笑,勾肩搭背,跟八百辈子有缘的亲兄弟似的。这可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恨恨地一跺脚,轿子晃了两晃,贺敬文大声道:“回府!”真是事事不顺心!


☆、第63章 操心的父母
????韩燕娘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阖家上下都很欣喜。罗老安人很想再添一个孙子,一旦如愿,看儿媳妇也顺眼多了,忙上忙下地吩咐炖种种补汤给韩燕娘吃, 又指点管氏如何看孩子,忙得不亦乐乎。丽芳比她更忙,又要管束仆妇们,又想跟祖母学一点常识,还想安慰安慰继母——生孩子的时候丈夫不在身边,总是不太好 的。
    一片忙碌之中,贺成章与贺瑶芳兄妹俩就清闲了许多。两人分别下令,自己身边的仆人皆不许乱走,不要添乱,以方便丽芳管理家务。他们两个却一人一张摇椅,在清凉的秋夜里坐在贺成章的院子里看星星。
    秋高气爽,天空也分外明朗,天还没有完全黑透,满天星子似在眼前,令人如置身九天之上。两人听到欢呼声后,只看了一眼小婴儿,便被赶了出来。贺成章将妹妹叫到自己这里安慰:“小孩子还小,听说不能见风,等长大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