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还巢(吃肉)-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言有理,贺瑶芳忍了一时不便。说起来,还是为了贺成章。贺敬文能与妻舅撕破脸,李章与罗老安人是晚辈,这两位都不须很顾虑李章。然李章却是贺成章的亲舅舅,离得近了,极易坏了贺成章的前程。远远地避开了,熬死了李章,一切便都好说了。
  李章来得越来越频繁,由两月而至一月,次后旬日便要来接一次外甥,弄得街坊侧目,老安人连门都羞待出了。若告上衙门,又恐于贺敬文声名有损。毕竟是姻亲,岂有不帮之理?罗老安人却有些忍不得。
  张老先生看她越来越焦躁,以讨论学生课业为名,寻这老安人轻轻说了几句。老妖精早就从这口音里听出来了,这老安人是生长在北方的,官话说得极正。便是贺瑶芳,老妖精也猜她前世是京中权贵人家出来的。老安人寡妇人家支撑这么多年,自然是想有个帮衬的,只是一口气在,不想灰溜溜地求人,这才硬撑了这么多年。眼下,却是不由她了。
  到得初雪时,她终于忍不住唤来了贺敬文:“这里是住不下去了!不如我们一齐上京去,你去赶考,我去看看你舅舅。”
  贺敬文这些日子也很焦躁,整日无心温书只想着李章——来了怄气,不来又悬心怕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连以诗会都不去了,就怕有人提起李章来。听了便道:“娘且忍一时,待儿高中了,一切便都好了。”
  罗老安人道:“你在时,他尚且如此,你开春你独自上京了,留下我们,怎么是好?要被他敲骨吸髓了!你便是不顾老母,还不心疼儿女吗?听我说,你舅舅现在在京里,我昔年有一处陪嫁的房舍也在京中,有落脚的地方!你贺家在那里,还有一处远亲!总好过这里孤掌难鸣!你中了举时,我们便从京中赴任,或就留在京中,再不来这怄气的地方了!”容家,也是在京中的。
  贺家如今有钱有车,路途远些、艰难些,也不是不能忍受,她倒要看看,穷得叮当响的李家,怎么到京城赖她去,用爬的么?
  贺敬文默然,他原就没个主意,听母亲一说,也是有理。但说:“是儿无能,连累母亲了。”
  罗老安人道:“说这个做什么?打起精神来,收拾好了行装,一过了初七便走!”
  贺瑶芳听了这收拾行李的命令,来不及感叹两世之差距,先请张先生帮一个忙:“求先生寻几个人,传出去几句话,叫人别有心思再来歪缠才好。”


☆、第25章 厉害的老张 
  前太妃自认不是个吃完亏就认命的主儿,虽然李章闹事是她所愿,但是柳家背后做的事情,又将她新仇旧恨都撩了起来,便是要走,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张老先生见她秀气的小脸板得紧紧的,肃容道:“小娘子这是要做甚?既要离了此地,便不要再生是非了。小娘子……无论经了什么,现在只有四岁,戾气不要太重才好。”怎么突然觉得这小女学生心有点狠啊,跟小嫩脸画风太不搭了!饶是张老先生见多识广,看着这么一张脸也有些毛骨悚然,忍不住多说了两句。老先生不知道,小孩子的脸上出现成年人的表情正是许多恐怖片常用的梗。
  前太妃:……
  贺瑶芳变脸的速度快得让张老先生叹为观止,只见她一脸诚恳地道:“先生误会了,我并不全是为了私怨。只是我既受过柳氏的苦,就不想眼睁睁看着别人跳她这个火坑儿。我的兄姐,丧命其手,委实不忍再有人遭她毒手。单看家父议婚不成,那柳家便兴此下作之事,可见并不是什么好人。先生忍心让他们再去祸害旁人么?先生,听其言、观其行,休问初衷、只看结果。人心不可测,结果却是人人看得见的。”
  不管她说的这话有几分真心,却有十分的道理。张老先生想了一下,也是这么个道理,便问:“小娘子有何吩咐?”
  贺瑶芳连说不敢,却又一点不敢的意思也没有,大大方方地请张老先生“说出实情就好”,居然颇有君子之风,一点要他添油加醋的意思也无。将个老先生的心情弄得七上八下,起伏不平。张老先生在这不到一刻的时间里,先是对她好奇,听到她要报复之后又是心惊,听完她的计划之后转为带一丝放心的惭愧——对她的来历愈发好奇了。
  偏生这小女学生还不放过他,笑问道:“先生以为我要做什么?”
  张老先生沉默了。心里却在翻江倒海:确是作怪!不知道她经历过多少事,方养成这样滴水不漏的性子。张老先生的心情是矛盾的,好不容易遇到了奇闻逸事,他又了无牵挂,不免想探究一番,然而本来是想平安养老的,这似乎又与初衷不符。要不要跟下去呢?贺家要举家北上,吴秀才家眷都在本地,还要在本地乡试,自是不去的,自己呢?是继续围观小女学生,还是令寻一馆养老?
  贺瑶芳也不催他,她的耐性是二十年宫廷生活养出来的,张老先生这点拖延在她眼里就不算个事儿。终于,老先生下定了决心,开口道:“小娘子的事情,我责无旁贷。”同时也决定了,跟着去京城。走亲访友看学生,理由都是现成的。人终有一死,像小女学生这样重活一回的热闹,却不是时时能够看到的。
  贺瑶芳微笑道:“先生高义。”
  老先生无奈地道:“小娘子聪明。聪明人不会无中生有搬弄是非,利人而利己。拉着人共享其利,自然有人念着你的好,是么?”
  没想到小女学生居然敛了笑容,一脸怅然地道:“是啊……叫我怎能不想她。先生,此事拜托了。”
  “好说,老朽这便去。”张老先生一张胖脸十分可靠,肚里却纳罕:“她”又是谁?
  “不急,这个只是小事,不过因先生办起来方,学生这才来打扰。”贺瑶芳心中的大事,却是希望张老先生能够一同北上。却又明白,强扭的瓜不甜,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能对他多用心计,更不可要胁,否则反噬起来,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张老先生来贺家,就是因为倦了,想养老的,让他千里奔波,有些强人所难。然而贺瑶芳忍不住还是要邀请他,不为旁的,只为能有个痛快说话的人。旁人面前,她得装着端着,像个孩子,只有张老先生,知道一些她的底细,还能放开了说话。
  张老先生第一次在小女学生的脸上看到一丝真实的企盼,含笑道:“我久慕京师繁华,正欲一往。只恨年老体弱,不敢孤身上路。如此,是最好不过了。只是不知,此事小娘子能做的了主么?”
  贺瑶芳畅意地笑了:“先生有又我了。如今这家里,如何离得了先生?只怕家父若有幸补一外放之职,就更要借重先生智慧了。”
  号称“年老体弱”的张老先生红光满面地谦虚道:“天外有天,小娘子谬赞了。”
  “哪里哪里,”贺瑶芳不要本钱地吹捧老先生,“纵使天外有天,也在三十三天外了。”
  张老先生道:“小娘子聪明颖悟,要是男儿,必能光耀门楣的。纵使考运不佳,也可羽扇轻摇,运筹帷幄。”
  贺瑶芳道:“先生过奖了,我不过是吃一堑长一智,昔日又得高人指点罢了。”
  张老先生感兴趣地道:“何妨高人?可否一叙?”
  “正在京中,想见……只怕有些难了。不知此生还能见否,我亦十分想念她。”
  张老先生道:“事在人为。”
  贺瑶芳精神一震:“正是!”又说,“我行第二,先生唤我二娘就是了。”
  张老先生捻须道:“府上如今却不是这般称呼的。”
  贺瑶芳道:“祖母是北人,故用的京中称呼。”
  张老先生有心再试探,不料贺瑶芳自己坦白道:“我知道先生好奇,我的来历也确有奇异之处,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到了,我都说与先生,可好?”寻常来历也就罢了,现在告诉你我是这皇帝的德妃?还给他生了个儿子?这却是不好说的。
  张老先生那股不自在又来了,点头道:“好。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
  只见小女学生一笑:“我曾被人瞒得苦。后来就学会察言观色,遇事多想了。并非是有意猜测他人。”
  两人略说几句闲话,贺瑶芳向老先生讨了些功课,才回房温书。张老先生正欲出门办事,却又被贺敬文请去书房说话。
  ————————————————————————————————
  贺敬文得心情很不好,这几个月被李章骚扰得不轻,自觉功课不进反退,心中忧愁又不想对旁人说。一恐同窗耻笑,二恐家人担忧。恨不得旁人都不要来找他才好。无奈事与愿违,作为一家之主,还是死了老婆的一家之主,家中许多事情还是要他出面的。
  比如挽留两位先生。吴秀才本就对张老秀才的待遇有些微词,更因家在本地,一口回绝了贺敬文。贺敬文也不失望,他见识了张老先生的能耐之后,便起意想请老先生教授儿子的,吴秀才不留下来,正合他意。所担忧者,乃是张老先生不肯一同北上。
  贺敬文打好了腹稿,想着要以束脩、棺木、寿衣等等许诺。准备之认真,堪与下场考试相媲美。孰料才开口说:“我有一事,非先生不可,还请先生与我同往京城。”张老先生便惊讶道:“可是巧了。我还要向东翁请假哩,昨夜忽然一梦,梦到我那不成器的学生了,正想去探望他哩。”
  贺敬文也听不出张老先生话中真假,搓手喜道:“如此真是我与先生的缘分了!还请先生与我同行,可好?”高兴之下命人取酒,要与张老先生喝个痛快。张老先生道:“不忙,既要上京,我在此地还有几个旧识,还要告别一番。东翁之师长同窗也是要告别的。又有,小郎君舅家,万不可令他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恐于府上名声有碍。”
  贺敬文听到李家就想骂人,怒道:“怎么于我名声有损?丢人的难倒不是他?”
  张老先生有点手痒,强忍住了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光着脚呢。”
  这样贬低一下敌人,让贺敬文开心了,道:“先生说的是。我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倒显得我修养不够了。”
  张老先生:……这货真的是那个成了精的小狐狸她爹?便是那位大姐儿,虽是年幼冲动,看事儿也比这个当爹的明白。摇摇头,张老先生去向知府递了张名帖。
  本地的王知府也是新官上任,急需人才辅佐。下属皆是经科举而朝廷任命,与古早之时辟任的属官毕竟不同,故而做主官的,皆欲自行聘请一二师爷,专心辅佐自己。这张老先生家传的手艺就是做师爷的,他偏偏要走个科举的路子,无奈一直考不上举人,考不上也就罢了,还不肯继承祖业,非要去做那受益不高的私塾先生。王知府闻他大名,屡次相请皆不得,猛接到他的名帖,以为他想通了要过来帮忙,连忙请他入府,又想延揽。
  张老先生道:“蒙君盛情,却之不恭,然我已老朽,不堪驱使,今欲往京城探望学生,临行告辞,有一语相赠。
  王知府正失望间,听得这句话,忙问:“先生有何见教?”
  张老先生先推荐了自己一个科举不顺的学生为他幕僚“我的本事,他学的不少”,又说,“还有一事,府台待我以诚,临行之前,要提醒府台。”因将那柳推官许为陆阁老倚重之人,两人做戏,瞒天过海,说与王知府。
  王知府惊道:“怎会如此?他是陆阁老贬的人。”坊间猜测,柳推官原与陆阁老有些小小关系,见势不妙,待要割席,却被陆阁老发现,将他给贬了,两人现是仇家。
  张老先生道:“怎么不会如此呢?”他自己猜着了内情,又有小女学生说的柳家事败为佐证,愈发的胸有成竹。
  王知府道:“真个看不出来!不瞒先生说,这柳推官刚正不阿……”
  张老先生笑道:“可是说的李氏子的命案?他不肯徇私,必要李氏子抵命?府台大人可知,这里面还是有内情的?”
  王知府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急急请教。王知府也是个聪明人,否则便不会急着清这老地头蛇做师爷了,就是因为出来乍到,本地事务不熟。今见老地头蛇免费指教,更打起了精神。听张老先生说如何想养老,到了贺家,听说了这前因后果,等等等等。末了,添上一句:我为君忧者,在这推官睚眦必报。君为其上官,可能事事谨慎,不令他记恨?
  王知府怒道:“他敢!”
  张老先生道:“府台大人此言差矣!既能瞒得过内阁的眼睛,这份本事就是不小。在此之前,府台大人又知道他与李家的事情有关么?”
  王知府悚然道:“此人居然如此可恶!”
  张老先生道:“不要急,不要急。今上聪颖明悟,早晚会察觉的。年轻人,记性好。”
  王知府若有所思。
  张老先生向王知府说完了小话,转身出门,四下一转,见了写旧友,又与学生们吃一回酒,方摇摇摆摆地到贺家来休息了。回来也不向罗老安、贺敬文邀功,只静等着年后上京。
  ————————————————————————————————
  此后,贺家变忙碌了起来,寻常人家过年也是忙的,贺家这般忙法,在常人眼里并不显眼。有好奇他家为何采办年货、做新冬衣之外还要修车买骡马,又归置行李,变卖一些物事、攒凑银两,看似要远行。罗老安人一律以:要回乡下老宅过年祭祖为由,搪塞了过去。
  便是李家那里,罗老安人也敲锣打鼓地派人去送些年礼,显得自家大度。暗地里将行李收拾停当,往京中娘家去信,初七日悄悄地等车北上,径往京城而去。待李家拿着银子胡吃海喝过了一个宽裕年,在柳推官的催促之下往城内打秋风的时候,才发现贺家已经人去楼空了。气得李章大骂贺家不仁义,又往柳推官家去讨主意。
  这柳推官正在焦头烂额之时,也不知道怎么的,城内忽地传出流言来,倒是他小肚鸡肠,女儿嫁不出去便要报复男家,活活逼走了一个举人。等他知道时,这流言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过年正是走亲访友的大好日子,人人嘴里过一遍,越传越走样儿,已经传到他女儿是无盐嫫母、凶比夜叉、命硬克夫了。
  柳推官命人去寻贺敬文,想要请他吃个酒,破一破这流言,再将李家的官司依法办了,显得自己无私之时,贺敬文已经走了!李章又找上门来,引来许多人围观。王知府听了探子回报,样样与张老先生说的合上了,愈发觉得这张老先生厉害,十分惋惜没能留住他,对张老先生推荐的学生更是倚重。
  无论老家发生了什么事,正在赶路的贺家人都不知道了,他们正在艰难地赶路,希冀早日抵达。这里面,大约只有张老先生是真的心情愉快的,其余人满怀的背井离乡,连贺瑶芳也是一脸的惆怅:万没想到,此生居然还会到京城。如今年纪小,也不知道老天给不给机会,叫她能再见娘娘一面。


☆、第26章灯节的插曲
  上京的路,贺瑶芳不是头一回走了,上一回年纪还小,沿途风物皆记不得了。只记得路很长,走得很苦,一摇三晃,吃得也不好,柳氏的脸极黑,一回头,何妈妈也不见了,到了京城,熟人就剩两三人,然后就都消失了。哪像现在,一家人虽然心情不是太美妙,到底是全须全尾地上京了——虽然比记忆里早了两年。
  一行人走的是官道,车队拖得极长,罗老安人几乎将家当都带上了。粗笨的家具留在家里,细软、车马、书籍、仆妇……统统装上了车,细一数竟有十数辆。老安人与贺敬文各乘一车、拜托了张老先生与贺成章同乘一车、三姐妹又是一辆车,又有仆妇们看着包袱的三、四辆车,后面是数辆装着箱笼的大车。
  吱吱呀呀的车轮声,听起来很有些悠远的意境——至少张老先生是乐在其中的。老狐狸自打听老安人说:“犬子要温书备考,恐顾不得俊哥了,还请先生沿途看顾他一二。”就知道这老安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了——这是想叫他教导贺成章呢。
  张老先生最怕麻烦——他自己感兴趣的除外,便顺水推舟推了这样活计,横竖贺成章年纪还小,功课并不繁重。张老先生以为,孩子越小,越要花心思教导,也越难教,所谓三岁定终身,说的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学到的道理,是会影响人一辈子的。一个教不好,就要误人一生。对于有良心的老师来说,学习越小、越担心。如果老师命好,遇到一个自身就正的学生,那可真是老天眷顾了。
  经过这数月观察,张老先生便以为,那个最吸引他注意力的小女学生之品性尚且不好说,可这个小男学生,确是个好苗子。张老先生既已决定跟着上京看热闹,“安闲养老”便不再想了,索性就一管到底,破罐子破摔地表示:既然你们家答应给我棺材钱了,我就赖你们家不走了,这学生,我也教了。
  听了张老先生这话,上至老安人、下到贺瑶芳,人人称意,贺敬文也喜不自胜:“犬子交与先生,我才能放下心来。”
  张老先生面皮一抽:“好说好说。”只要不是教你,都好说。
  张老先生原是为了留在贺家,不得不多担一份差,及教了贺成章,见这学生记性好、悟性佳,略一比划,只要中间不出纰漏,科场上当比他父亲更有前程才对。更因偶见他小小年纪,看到父亲的背影面露忧色,又因长姐偶尔冲动而叹气——这些个却又丝毫不与人抱怨。便觉得这学生很有些“前途无量”的意思,越发用心教导他。
  贺成章很是佩服他的学识,也觉得这个夫子和蔼可亲,又不端着架子,更不装样儿,实在是个可以师法的好人。更因牢记亡母嘱托,自己才是姐妹的倚靠,想要顶门立户,必要考试做官,学得也愈发用功。
  自此,一老一小,便在一辆车上,张老先生于教授功课之余,时常与贺成章讲些个人情世故,又说些南北风物。师生颇为相得。
  说来贺瑶芳与张老先生相熟得是,张老先生看她,却总有一点隔阂。贺成章拜入张老先生门下晚,偏偏得了老先生的青眼。人与人之间的缘份,实是奇妙已极。然而贺瑶芳并不在意,只要张老先生将贺成章教得好了,可比教她读书实用得多了。
  贺丽芳亦知此理,汀芳问:“先生现在不大教我们了,为什么呀?”时,她便说:“俊哥读书要紧,他日后要考试的,我们又不用考。你要认字儿,我来教你,你不许抱怨。”汀芳胆子小,听长姐发话,乖乖点头,抱着书坐在她身边去了。
  贺瑶芳听着她们一问一答,轻轻撩开窗帘的一角,托腮望向窗外。长途漫漫,正适合发呆养神。张老先生这头老狐狸居然与俊哥这忍辱负重的黄牛投了缘儿,也是有趣。要说老狐狸肚子里没有黑水,贺瑶芳是不肯信的,然而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喜欢有那么一二个干净的好人,看着这好人一路顺遂,不顺遂时,还要帮扶一把。
  贺丽芳教了小妹妹一阵儿,忽觉得安静,扭头一看,贺瑶芳正在发呆,伸手将车窗打落了下来:“天还冷着你,你就掀开了帘子看,仔细冻着了。捧好你的手炉子,往里坐坐。”又扯件大毛的斗篷将贺瑶芳裹紧了。
  贺瑶芳微微一笑,倚着板壁闭目养神。大家都还在,真好。
  ————————————————————————————————
  罗老安人心中重儿孙,早在察觉张老先生比吴秀才更顶用的时候,就跟儿子商议过将张老先生换给贺成章的事儿。彼时张老先生不愿,只得暂且按下,其实这份心思并不曾熄了。今遇着了机会,不顺着竿子爬一爬,简直天理难容!轻轻几句安排,就将张老先生调给了贺成章。
  办成此事,罗老安人因背井离乡而生出来的抑郁之情都减了不少。所可忧者唯有一样——张老先生原是女孩子们的先生,如今被拐去教俊哥了,孙女儿们闹将起来要怎么办?这个“孙女儿们”特指的是贺丽芳,汀芳还小,不懂事儿,闹不起来,瑶芳乖巧软糯十分懂事,不会闹。贺丽芳在罗老安人眼里心里,那就是个刺儿头,争强好胜,不肯吃一点儿亏的主儿。出门在外,又不能将她关禁闭,闹出来叫人听到了,指指点点的也不好看。
  老安人提心吊胆了半天,贺敬文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好担心的事情——父母尊长做的决定,哪有小字辈儿插嘴的余地?敢反抗,那就是孩子不对。他又没事儿人一般跑到车上温书了,气得老安人险些将那串摩挲了几十年的数珠儿给捏碎了。
  一气惴惴不安了好几天,却又丝毫不见贺丽芳跑到她面前来理论,反而将两个妹妹揽在身前,不令她们去打搅贺成章读书,罗老安人才放下心来。又想,这大姐儿虽然好胜了些儿,大道理上倒不不错的。又将贺丽芳之行事略想一想,觉得她大事倒也没很错格子,行止失当之时,大约是畏惧有后母。
  想到后母,又想到了柳氏,万没想到柳推官是这等小人,想来他闺女也不是什么好人,幸亏没将柳氏娶进门来。柳氏不合适,贺敬文却又不能不续弦,这续弦又要到哪里找呢?
  宋婆子在老安人的车里陪侍着,见老安人捻数珠的手忽快忽慢,便知道她在想心事,拦着人不令去打搅到她。老安人连想了几日,也没理出个头绪来,宋婆子不得不来打扰她:“安人,将到运河边儿上了,明儿就要换船一路北上了,要怎么安置呢?”
  大正月里的,穷人也得过年呐!船都不好雇。老安人道:“寻个驿馆且歇下,问问驿丞。我记得先前南下的时候,也有商贾的船依附而行的。”宋婆子也没出过远门儿,附和道:“是呢,我也记得那回随您南下的时候,他们买卖人为了逃税……”
  是了,老安人好歹有个敕命,也能糊弄糊弄人。时俗便是如此,凡有功名、诰命的,他们携带的行李、货物皆不会有人盘缠征税,故而商人为免盘剥之苦,往往依附官宦人家同行,尤其是行船。船载的货物又多又省力,多有商人寻觅官宦之船队,宁愿孝敬与这宦官人家,也不想上税的。
  宋婆子有了主心骨,主动请缨,去寻她丈夫宋平,问这驿丞打听有无过往商客。不多时,宋平去了大半晌,才回来说:“有一户贩丝的,只是要过了灯节再走。小的去问明了,走惯了的船家都说,这时节北上,走得若急了,到北边儿河还没解冻呐,不如等几上几日,与他们同去。咱家也好仔细打听打听,雇两艘好船、寻几个可靠的船家。”
  罗老安人算了一算日程,复命人去请张老先生来,问他是何主意。张老先生道:“停几日也好。这一路北上,沿途颇荒凉,不如在此地过个热闹的灯节。且过了初七日,已有铺子开门做生意了,正好采买些物事船上用。”
  罗老安人深以为然。既离了本乡,没了李章这讨债鬼,又没了柳推官这短狐,贺家上下便不十分着急赶路,只消在春闱前数日抵京安顿下来即可。于是下令且在水驿住上几日,待过了灯节再换船北上。于是宋平去张罗雇船之事,又引那胡姓商人来拜见老安人并举人。商人机灵,早备下了礼物并些盘缠,四下一散,家下人等都说这人懂理数。便是贺敬文,因这胡姓商人理数周全,也笑骂一句:“他倒机灵。”
  这胡姓商人旧年从南方收了丝,遇事耽搁了,不得即刻北上,今年一过完年,便要趁着旁人没动手,去抢个先儿。一应船只等俱是妥当的,又要借罗老安人的东风,也代贺家打点,省了宋平不少事情。到了灯节这天,又治酒席送到船上,且送了好些灯笼来。
  贺成章毕竟是小男孩子,看到这灯笼,便想上岸去猜灯谜玩耍。罗老安人因这胡姓商人奉承得好,心情也不坏,命宋平:“好生看好哥儿,一步也不许离,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叮嘱了许多,才许他去远观。
  贺成章要去看灯,贺瑶芳与贺丽芳也略一动念,前者是许久不曾领略这等“野趣”,后者便是想玩耍。罗老安人被孙儿孙女一闹,更兼岸上也是细乐阵阵、热闹非凡,不免也动了兴,决意一同上岸玩耍——人多,自己也能看着些孙子,放心。
  汀芳还小,洪姨娘便自告奋勇留守顺便看孩子,老安人又另安排了两人陪她,其余主仆人等浩浩荡荡往岸上去观灯。贺家只是小富人家,也做不出什么步障,只拿布条儿结了长长的绳子,将妇人小孩子圈在里面,以免走散。
  岸上城镇因水陆交通之便,人口稠密,十分热闹。灯连十里,一人行目不暇接。张老先生留意看贺瑶芳,见她居然与贺丽芳、贺成章一般满眼兴味,除了多了一些矜持之外,竟没有什么“我早就见过了,你们这群土包子”的神情,疑惑更深——要说见过世面,为何又对这寻常物事如此感兴趣?
  张老先生想得太多,脚下一个不留神,左脚踩右脚,险些摔个嘴啃泥。贺成章看着街边猜灯谜得灯笼的大走马灯,正在眼馋,旁边一坨黑影压顶,差点砸到他。张老先生号称体弱,其实并不瘦弱,反应也还算灵敏,扯着宋平站稳了脚,将宋平扯了个趔趄。
  贺成章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走马灯,扯着罗老安人的袖子道:“阿婆,咱们歇歇罢。”张老先生嘴角一翘。
  罗老安人平素深居后宅,走动得也不多,经孙儿一提,也觉脚酸,顺势便说:“寻个清净的茶楼坐坐罢。宋家的,姐儿们呢?”点一回人口,带出来的一个不缺,这才一同去寻个“清净的茶楼”。
  清净的茶楼并不好找,人都出来看灯,塞满了街、填满了巷,街边的茶楼也坐了许多人。别说干净的了,就是路边卖小馄饨的摊子,都挤满了人。好容易宋平在一处略偏僻的地方寻了个歇脚的地方,却是一处客栈,当街充茶肆的。
  贺家人不及坐下,便听到里面有争执之声:“我们也是读书人家,不过是遭了贼。在你店里丢了东西,你非但不赔,还要赶我们走,是何道理?”
  贺家人面面相觑。贺丽芳上前一步,便想开口,被她乳母胡妈妈一把拦住了:“姐儿,出门在外,莫生事。你怎么知道那就必是可怜人了呢?”语毕,得到老安人赞许地一瞥。
  宋婆子便高声叫“店家”,又讨茶水喝。后面吵闹之声更响,又有推搡,不多时,见后面被赶出几个人来。贺瑶芳一看,便有些个不忍心,原来,这一行人,不但有男有女,有主有仆,还有个小男孩子,约摸七八岁的样子,穿一身青色布袄,一张清俊的小脸儿胀得通红。
  罗老夫人也略抬抬眼,看完便吃一惊——这家子男女主人虽然年轻,然而看起来却很有些个斯文气,并不像是骗子。又想读书人遇到难处,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一个眼色下去,宋平拿半串钱,便从小二口里套出了话来。
  小二口齿伶俐,还会说点子带口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