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的前夫是太尉-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没开始呢,你就成这样了?往后还有的你受的!”陆裳没好气道,“当初她受了多少委屈,便会十倍百倍地还给你,你这就受不了了,我看你也别想挽回了,自己死心吧!”
死心这两个字终于触动了陆离,他立刻说:“我不死心!”
“不死心就起来,将你肚子里的酒都吐了!”陆裳气得又拍了一下他的手,恼声道:“你这个样子,明日怎么上朝?”
第75章 银钱
次日陆离果然没有来上朝,谢凝随口问了句,吏部的人回到说太尉告了病假,谢凝也就不问了。反正以陆离那样常年在军中练出来的体质,想来也不会生什么大病的,不过就是昨日吵了一架他没了面子,不愿见她罢了。她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那就是……钱!
下了朝宋明璋就去了御书房,开口第一句就是:“陛下,朝廷的钱不对!”
既然满朝都开始年终勾检,户部作为第一等重要的部门,自然也不可能幸免。而作为执掌财政收支的户部度支司员外郎,宋明璋更是肩负重任。
大梁朝的户部的主官是尚书,尚书下边两个侍郎作为助手,还有若干掌固听从调遣。户部之下分为仓司、度支司、金部司、粮部司四个子司,每个子司一个员外郎作为主官。金部司主管天下银钱赋税,粮部司则主管布匹、粮食等的赋税。
财政收支才用分级汇报的形式,各县汇总后报到州,州报到道台,道台汇总各州的赋税,随后再将汇总的文籍账簿分别交到金部司和粮部司。两司算清全国的总财政收支情况,再交给度支司审核,度支司逐一对过收支,算清账目,再交给刑部对的比部司逐一检查勾兑。
到了这一步,刑部比部司的勾兑就只是检查各处收支的手续是否齐全、前一年的财政预算与当年的支出情况是否一致。待比部司勾兑完毕,由比部司汇总所有的材料,写一份总结的折子交给皇帝,皇帝看了,了解了情况,朱笔批下,表示核对部分完毕,那么各司的存档折子、材料都可以封卷入库了。
再等六部、九寺将自己的年终折子汇报完毕,皇帝也一一批下了,六部、九寺便将自己来年需要支出银子的计划拟好,交给度支司。度支司算好预算,做好规划,与仓司合作,根据国库的情况制定来年的财政支出计划,再根据当年的收入,将各地财政的收支算好结余,交给皇帝。皇帝令群臣商讨,最后确定来年的财政支出计划,分发给各地。
各地收到的公文中有预定的财政支出,各地便将除支出以外的赋税收入交由当地军队护送上交。县、州、道逐级汇总,最后由各道府兵护送抵京,交给金部司、粮部司验收,制定文书账簿,由两司转交国库,仓司员外郎亲自勾检文书,检验银钱,入库。
至此,一年的财政收支事务才算结束。
而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比部司的折子被批下、材料封卷入库必须在年前,财政支出预算计划必须在二月之前抵达各地,各地的赋税必须在五月之前抵达京城,仓司则必须在六月之前将所有的赋税归入国库。因为六月之后又是将是新一轮的财政收支开始——南方都开始收早稻了,准备收第一轮赋税了。
身为度支司员外郎的宋明璋,现在在进行的就是审核金部司、粮部司两司的收支情况,这一算就出了问题。
谢凝一听他说钱不对便正色起来,问道:“可是支出与预定的预算不符?先生怀疑有人贪赃?”
“这个还是小事。”宋明璋摇头说,“贪赃是必然的,毕竟先帝无心朝政,二十六年积累下来的沉疴,陛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挖掉。臣说的不对,是收入不对。”
他将一本折子呈上,道:“陛下请看。”
谢凝将册子展开,里边已经详细标注了各道收的布、米、钱是多少了,其中第一页就写着“江南道,布五百七十万匹,税二百一十万两”。她并不懂赋税,因为赋税的收入是记在户部的籍帐里的,史馆里记的都是朝堂大事,她的母亲薛明岫没跟她说过。
“先生,朕不明白。”谢凝虚心地问道,“这收入有何不对?”
“陛下,请看后面一页。”宋明璋道,“今年江南道大水,颗粒无收,先帝是特赦了江南不收米租的。”
谢凝翻开后一页,上边记录的是江北道的情况,江北道交了五百二十万石粮,税银三百四十八万两,布一千零三十五万匹。
“怎么会如此?”谢凝立刻便吃惊了。
“这便是不对的地方。”宋明璋道,“江北道在黄淮之间,土地平坦广阔,今年黄河、淮水都不曾发生旱涝的情况,故而江北道交了这许多粮,臣并不吃惊。但江南道历来是鱼米之乡,即便是发了大水,但大水发生在六月,正是收割早稻和种植秋稻的时候,故而损失十分严重。但此前后都不曾发生洪灾,不会影响桑蚕,为何布匹竟只有不适合桑蚕的江北道收入的一半?”
谢凝闻言不禁也神色凝重,“先生的意思是说……江南道,有人偷赋税?瞒报?”
“恐怕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宋明璋苦笑道,“据微臣所知,江南道太守杜寒石是个为百姓称道的好官,今年江南大水,杜寒石曾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上奏,请求先帝赈灾。但先帝以国库空虚为由驳回了,接着杜寒石又请求免去江南的粮税,并且拉到了太尉的支持,先帝才不得已答应了。若是有人贪赃枉法,杜寒石不会轻易绕过的。毕竟,杜寒石也出身贫寒,深知黎民之苦。”
那可就难办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谢凝的一双秀眉皱起,靠在龙椅上垂首抚摸着手腕上的银镯,最后叹了口气道:“此事暂且搁下,你先将这一年的财政收支给朕算清楚了。先生,朕不惜万难将您从凉州请回来,为的就是朕不能开源、不能杀了那些巨蠹时,至少要清楚手上还有多少钱、钱都用去哪里了。开源与节流,总要做到一点,才能持家。”
她说着不禁一笑,“这是当家主妇的规矩,先生怕是要看不起了。”
“陛下心中有数便可,臣虽然对陛下严厉,总不至于强人所难,陛下如今的情形,臣也看得清清楚楚。”宋明璋躬身道,“陛下,眼下您还是尽早处理好沐恩伯府之事,将金吾卫抓在手中,其余的事,等二月过了再说。”
谢凝点头:“辛苦先生了,六部那些老头儿不好对付吧?”
宋明璋听得她如此不庄重的称呼,不禁莞尔:“老头儿自有对付老头儿的法子,这点陛下却不必担心了。若是这都做不好,臣还当什么度支司员外郎?找个钱庄做个账房算账便可了。”
谢凝也是一笑,转而对付沐恩伯府的事去了。
转眼便是十二月二十,也就是沐恩伯府案子结案的时候了。这天上朝时,刑部尚书卓明远代表三司,交上了最终的案件折子。为了表示公平,谢凝让禄升当庭读了出来,这一读,差点将朝野都震惊了。
这一场盗窃国库、窝藏私兵的案子,最先竟然是从是从禁军十六卫府之一的骁卫起的。
骁卫是负责巡查皇城的骑兵队,为首的将领是骁卫中郎将。这骁卫中郎将也不知是犯了什么糊涂,竟然想私练兵器。然而中郎将的俸禄就摆在那里,根本就不够,于是中郎将在巡查皇城时便将主意打到了国库上边。
他收买了前任户部度支司员外郎,找了个机会将曾任户部仓司员外郎的宋明璋给陷害了,让宋明璋流放到了沧州。但先帝当时已经病重,便不再指派员外郎。骁卫中郎将与前度支司员外郎便一个负责偷钱一个负责运输,将银子先运到京城外的一处秘密地点融了重铸,变成私银。随后再购买精铁良钢,进行铸造,还趁机研究了火药。
从皇城运输银子出城要经过京城,这便惊动了金吾卫与监门卫,骁卫中郎将便买通了监门卫中郎将与金吾将军宁秋霖。监门卫中郎将很快与他们同流合污,宁秋霖却是在骁卫中郎将送了美女倪冬儿之后才参与其中,将自己的院子变成贮藏私兵的地点之一。
事情败露后,骁卫中郎将、监门卫中郎将见走投无路,已经自杀了,沐恩伯府里沐恩伯、伯夫人、宁秋霖妻室也已经自尽。三司查了半个月,最后只抓了一大批骁卫、监门卫、金吾卫的校尉、副尉、中候。名单列了一大串,禄升读了半天才读完。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参与的人员校尉以上全都杀了,副尉、中候等全都流放为奴,永不赦免。而那些私铸的兵器,也全都交给兵部清点,收入兵部武库。
“嗯,很好。”谢凝点头,仿佛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果然三司会审出手,便是惊天效果,朕打算就按折子里说的办,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能如何?满朝文官都幸灾乐祸起来,毕竟杀的都是武官,他们自然是赞成对的。世家也没有反对的意见,他们想要渗入军队想得够久了,现在一下子出现了一大批空缺的武将位置,其中还有个金吾将军,最不济也有监门卫中郎将和骁卫中郎将。笑话,金吾卫护卫京城,骁卫是除了羽林卫之外唯一一队全队骑兵,监门卫执掌宫城、皇城、京城三重九门的守卫与钥匙,何等重要!若是能拿到……
谢凝自皇位上看下去,满朝都是蠢蠢欲动的心,她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没有意见,刑部就参照折子中说的执行吧。朕累了,退朝。”
只当没看到大理寺丞于承泰那恨不得以头抢地死谏的脸。
第76章 武举
被女帝无视的大理寺丞于承泰并不甘心,他开始天天递牌子求见,但是女帝却没空理会他,无数次都挡了回来。因为这个时候,女帝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让兵部草拟人选,将空缺的十六卫府将领都给补上。
谢凝就这么无视了于承泰三天,每次都是“陛下事务繁忙,无暇召见”,第三天于承泰差点就在崇安门外跪着不起了,被青瓷毫不留情地拎回他的府上去了。
“于大人,我看你还是识相点。”青瓷冷冷地说,“陛下既然不愿追查此事,您又何必勉强?难道您将卷宗都交上去,陛下就会继续追查么?不可能的,陛下是个心念极为坚定的人,说不见就是不见,说不查就是不查,您若是还想以后继续为民请命,就忍着别说,否则您不是大理寺丞了,这大理寺里会有多少冤案,谁也说不好。”
一番话将于承泰说得茫然又愤慨,气得他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青瓷却只当没看见,转身就回宫了。
而在紫宸殿的暖阁里,谢凝才终于将卷宗看完了。
她不追查,不代表她不知道这案子里面暗藏猫腻。是谁怂恿骁卫中郎将铸造私兵的,这暂且不问,大约与倪冬儿、宁秋霖口中的两位先生脱不了关系。现在她还没有证据,也没有头绪,不如守株待兔,等别人上门找她,后发制人。但是另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就必须要弄清楚了。
铸造私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财力就不说了,他们已经从国库偷了钱,那么材料呢?材料哪里来的?是从兵部偷的?不,兵部有一半都是陆离的人,若是从兵部偷了材料,陆离一定会察觉,陆离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拥有大量兵器?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从民间采购。
这么一来就值得追究了,那么大批量的冶铸材料,特别是铁矿石,这是哪来的呢?要知道大梁朝的盐铁都是官营,绝对不允许民间私自开挖铁矿,民间的铁矿石都是小批量采购,不允许大量贩运。现在铸造了这么兵器,这大批量的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
还有,冶铸并不是有矿石就够了,还需要技术,铸造的这批私兵都是精良之物,这已经是上等工匠的水准,是从哪里来的呢?
谢凝看着卷宗,垂眉沉思。
卷宗里面有很关键的几句话,都只向一个地方——江南。但是这些话都被刑部尚书卓明远和御史大夫江自流给删掉了。为什么呢?难道江南出了什么事?还有,宋明璋说的赋税漏洞也出现在江南,到底江南怎么了?可若是有什么重大问题,以她和陆裳的关系,杜寒石不会瞒着他的,为何迟迟不见杜寒石禀告?
正在沉思之时,忽然兰桡走来,禀告道:“启禀陛下,太后来了。”
谢凝忙将卷宗收起来,整衣敛容,道:“快准备太后喜欢喝的茶。”
话音未落,太后已被女官扶着走了进来,谢凝忙笑着迎上去,问道:“太后怎会有到此?莫不是看朕连日不曾去请安,责怪朕来了?”
太后不禁被她逗笑了,摇头道:“胡说什么?女帝日理万机,哀家是知道的,怎么忍心责怪女帝?只是这国事重要,女帝也万不可累坏了身体。哀家给你做了点百合莲子粥,女帝且补补身子。”
她身边的女官桂棹忙将食盒里的百合莲子粥端上,谢凝笑着告了谢,端起来慢慢地喝着,也等着。过了一会儿,太后便道:“女帝,哀家听说……这十六卫府中有许多空缺的职位?”
谢凝心中咯噔一下,放下勺子笑道:“是的,除金吾将军朕心中已有人选之外,其他如骁卫中郎将、监门卫中郎将都还未曾有适合的人选。太后何故如此问?难道太后心中有人选?那可真是太好了,朕正愁着不知如何选人呢。”
“哀家哪里有什么人选?哀家的母族早已没落,虽有个妹妹嫁去荆州,但早已先哀家而去世。”太后忙澄清道,“女帝,本朝虽无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哀家绝不敢对朝廷之事妄加评论。哀家只是见女帝近来忙碌非常,想着不如举行一次武举,叫女帝开开心罢了。”
谢凝一怔:“武举?在此时?”
太后点头,疑惑地问道:“如何?此时不行么?哀家只记得春闱秋试,不记得武举也是有固定时间的。”
“哦,不,并无不可。”谢凝笑道,“既然太后想看武举,朕便下一道旨意,令兵部着手此事便可。”
太后对此十分满意,又拉着谢凝的手问了一通身体状况、日常饮食等,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兰桡看着太后离去的背影,眉头微皱:“太后这是打什么主意呢?”
“总不是什么坏主意的。”谢凝心中十分有数。
太后出身京城没落世家楚氏,她的父亲仅仅是一个太卜署的太卜博士,她的母亲早逝,家中只有父女三人而已。四十年前,太后嫁与当时仅为南昌郡王的隆昌帝为妃,不久之后她的父亲便病逝了,身为南昌郡王妃的她便以为自己将来要随藩镇去南昌驻守,便就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荆州郡守。谁知道三十八年前越王之案一场动乱,引得群王争夺皇位,最后都一一凋零,反而使得当年最不受宠的南昌郡王登上了皇位,她反而成了皇后,再如今以无子之身坐上太后的宝座。
她的妹妹在二十七年前已经病逝,死前并未留下任何血脉。
也就是说,在这世上,太后已经没有血亲了。所以,谢凝十分放心。
她第二天上朝就同朝臣们说:“既然十六卫府中有这么许多空缺,朕看不如就举行一次武举好了,免得朕新近登基连人也认不清,任人唯亲。为了防止徇私,此次武举任何人都能参加,朕不问出身。这武状元么,就做金吾将军,榜眼做骁卫中郎将,探花做监门卫中郎将。其余武艺出众者,都归入三个卫府中。此事由太尉主持,兵部与十六卫府协理,最好能在元宵那天出结果,朕和太后都等着看比武呢!”
群臣一愣,怎么说要弄武举就弄?一般来说,武举同科举一样,都是要层层选拔的,乡试、会试、殿试,也是要三元及第才行。现在忽然就要举行武举,如何通知天下?难道——
在场的大臣都明白了,这武举一说虽然说得好听,也不过是让京城的官宦权势之家名正言顺地争夺军队的掌控权而已!
这么一想,满朝文武都不反对了,毕竟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公平”的机会,不是吗?
谢凝对群臣的合作非常满意,“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那就尽早将这事给弄了吧,三天之后将名单交上来,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可不能耽误了。”
说完谢凝就让大家退朝了,这一天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三,次日便是小年夜。朝政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谢凝难得有一天是空闲的,趁机就跑出宫了,为此她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琼叶,兰桡,青瓷,你们三个都没见过小年夜的集市是什么样子吧?朕带你们去开开眼界!”
于是乎,谢凝就这么带着三个贴身女官出了宫,一路溜达到了京城东市里。
京城分为三重,最里层是宫城,也就是皇宫。中间一层是皇城,也就是各大官署所在的地方。官员们白天上完朝之后还要在官署呆着,到了更鼓响起才能回家。晚上除非特定的官署留人轮值之外,皇城不得留人,会有骁卫负责巡逻,抓到闲杂人等便是重罪。皇城之外才是日常居住的京城,京城中有东西南北四个集市,集市中有各地的商人,那是街上的小贩不能比的。
比如,就算是皇宫里第一等女官的琼叶,也被来自各地的新奇东西迷花了眼睛,掰着手指头在算自己存下的月银够买多少。兰桡看着直摇头,叮嘱青瓷看好琼叶别弄丢了,跟着谢凝便到了贴告示的公告栏面前。
谢凝对兵部的速度十分满意,她昨天上午才下的旨意,昨天中午就贴出了告示,还在告示旁边搭了个棚子,让官员在那里守着,随时给人登记报名。只是报名的人实在少得可怜,那官员都快睡着了。
“小姐。”兰桡皱眉道,“为何人这样少?不应该啊,上边并无苛刻条件。”
“傻姑娘,百姓也不是傻的呀。”谢凝笑道,“忽然开武举,谁都知道这是给京城世家开的后路,哪个平民百姓还敢来呢?”
“怎会如此?”兰桡叹道,“那小姐要找的人,岂不是……”
“你你你……”忽然一声惊叫响起,“参参参……”
谢凝转身,只见一身绵布袍的孔惟道站在旁边,一脸见了鬼的样子。她不禁笑了:“孔校尉,有这么惨么?”
孔惟道知道不能在这地方泄露她的身份,但是见到她还是十分畏惧,赶紧规规矩矩地行礼:“拜见小姐。”
“嗯。”谢凝点头,问道:“报名了么?”
孔惟道一愣:“啊?什么……”
“我说啦!我要报名!”忽然旁边传来一声娇喝。
谢凝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翻领袍的纤长身影背对着她,一巴掌拍在那报名官员面前的案桌上,气愤地叫道:“你为何不给我报名?”
官员睡到一半被她吵醒了,登时没好气道:“报什么名?别以为你穿个翻领袍就是男人了,胸前那鼓囊囊的两大团是什么?耳垂上还有耳洞呢,更别说你那声音了,叫谁听谁能当你是个男的?大姑娘回家绣花,小娘子回家侍候你夫君,来这里闹什么?小心本官把你抓去牢里,看你哭不哭!”
“你……”那男装女子咬了咬嘴唇,愤愤问道:“当今圣上都是女的,为何这武举却不许女子报名?什么道理?”
“女帝登基是因为皇室的男子都死绝了,让女子报名参军,难道天下的男儿都死绝了吗?”军官更不耐烦了,挥手道:“走走走!再不走休怪我不客气了!”
女子在案桌前跺了跺脚,愤愤地走到旁边站着了,道:“你不许我报名,我便不走了!看你怎么办!”
“你爱站就站,我就当有个侍卫,还是个女侍卫,嘿嘿嘿!”军官笑了两声,继续打盹了。
“小姐?”兰桡看谢凝一直盯着那边看,便轻声问道:“您可是看上这位姑娘了?”
孔惟道听得脸色都变了,何谓“看上”这姑娘?难道女帝与历代皇帝一样,都爱美女么?
谢凝却毫不犹豫地点头了,吩咐道:“孔惟道,去调戏那姑娘一番,我要英雄救美。”
这一回孔惟道如遭雷击,他怔怔地站了一会儿,不知如何反应。兰桡看着奇怪,不禁推了他一下,问道:“孔校尉?”
孔惟道这才醒过来,愤愤地看了谢凝一眼,大步流星地朝那女子走去。他武艺十分不错,身形一晃就到了那女子身后,伸手便要去抓女子的肩膀。不曾想那女子的反应竟也是十分迅速,她左肩一矮,身子向右斜行后迅速转身,再抬手一拳打了回去。孔惟道十分想回她一拳,但是女帝那句“调戏”又在耳边响起,他只能将张开大手将女子的绣拳握住。
“你……!”女子不想他竟会如此,登时脸红,也不知是气是羞,她使劲地抽拳,却无论如何也挣不开,登时心中恼怒,将身一矮秀腿横扫。孔惟道正在回忆调戏良家妇女的地痞无赖该如何说话,不想她竟敢对一个男子用横扫千军,一下子被生生地踹倒在地。
“哼!无耻!无能!无赖!”女子拍了拍手掌,冷笑道:“这点花拳绣腿,还敢打姑奶奶的主意,下次再犯,姑奶奶废了你的第三条腿!”
孔惟道还没开始调戏呢,竟然被她盖上了“无耻”、“花拳绣腿”等许多罪名,登时犹如窦娥含冤,恨不得冬雷夏雪。
“啪啪啪!”正在这时,掌声响起。女子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淡红大袖衫罩齐胸襦裙的秀美女子含笑走来,称赞道:“姑娘好身手。”
她身上自然而然有种亲近又华严的气质,叫女子忽然自惭形秽起来,不禁脸红道:“你……你……”
她本想说“你过奖了”,不知怎么的,开口竟然变成了这么一句:“你好美!”
话说出口,女子登时闹了个大红脸,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
谢凝听到这话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能得姑娘如此称赞,小女子荣幸万分。”
女子此时才看到她脸上竟然带着一道伤疤,登时愤怒起来:“姑娘生得这样国色天香,是哪个混账王八蛋竟敢伤了你的脸?姑娘别怕,同我说了,我替你将他的脸也划成个龟壳!”
“那就多谢姑娘仗义,这话我可是会记载心上的。”谢凝笑道,“小女子姓宁,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你姓宁?”女子惊喜道,“我也姓宁,我叫宁绾云。”
“是么?这样巧?”谢凝看了她身边一眼,问道:“方才……我见绾云姑娘在此处报名?”
“可不是么?”宁绾云嘀咕道。“可惜那牛脾气武将不许!”
“姑娘这样好的身手,理当报效家国的。”谢凝莲步轻移,在那武将面前站定,笑道:“这位大人。”
武将早看到了方才发生的一切,此刻见谢凝衣着华丽,也不敢得罪,忙站起道:“姑娘,何事?”
谢凝问道:“大人为何不许这位姑娘报名呢?”
武将道:“这女子如何能报名武举呢?”
谢凝道:“可这告示上没说不许女子报名呀!”
“这……”武将被她说的哑口无言。
谢凝又抿嘴笑了:“大人,胡乱揣测圣意,可不是什么好事呢。”
“就是就是!”宁绾云也趁机道,“你就知道女帝不许女子参加武举啦?说不定女帝希望有个女护卫呢?我就听说国库一案中,女帝有个极其厉害的贴身侍卫就是女的,将逆贼打得满地求饶!既然她能当女护卫,我为何不行?是不是你偏袒自己兄弟,怕他们输给我呀?”
一口伶牙俐齿,武将险些抵挡不住。
便在此时,兰桡走到孔惟道身边轻轻说了几句,孔惟道大步走来,将他的武将令牌拍在案桌上,冷冷道:“给她报名!”
武将一看是金吾校尉的令牌,便知道这宁绾云得罪了孔惟道,孔惟道要报仇呢,这可就不关他的事了。
“行,既然孔校尉都这么说了,那就来吧。”武将将名册打开,蘸好笔墨,道:“姓名、年龄、籍贯、家住何处、几口人、父母兄弟做什么的。”
“还要问这个的?”宁绾云不知为何白了脸,有些不自在,犹豫着不肯说。
武将险些将笔扔了:“你倒是说不说?不说赶紧走!闹了半天了,好玩是吧?”
宁绾云一咬牙,道:“宁绾云,绾青丝云鬓的绾云,十八岁,京城人士,家住……平康坊北曲三里大桂花树下。家里只有个母亲,没什么兄弟姐妹。”
这话一说出来,连匆匆赶来的琼叶都察觉出周围的气氛变得古怪了,孔惟道与武将同时道:“北曲三里?”
“是!那又如何?”宁绾云白着脸道,“女帝规定参加武举还要出身么?我又不是贱籍,你去京兆府查查看,我可是正正经经的百姓出身!”
孔惟道只听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转头看向谢凝,得到谢凝的点头,才道:“写吧,谅她也不敢以奴籍参加武举,世上还有这等不怕死的人么?”
“行,孔校尉,听你的。”武将刷刷几笔将名册写好,随后把一个木牌放在桌上。“那去吧,后天早上拿着这个木牌去左金吾卫府,会有人带你去参加比试的。”
宁绾云一句话不说,拿着木牌就走,脸上又红又白,走出东市,终于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正要伸手去擦,忽然一只白皙又瘦骨伶仃的手将一方绣帕递了过来。宁绾云转头一看,竟是方才遇到的秀美女子。她呜咽一声,道:“宁姑娘,你……你还是不要同我多处的好!”
“为何?”谢凝见她不接帕子,便亲自为她擦了脸上的泪,柔声道:“因为你出身北曲三里么?”
宁绾云的脸一白,谢凝便又温柔地笑了,道:“你不是说了么?你是百姓出身,不是贱籍人家。”
“可……可我母亲曾经是。”宁绾云低下头,难堪地说。
“那也不过是曾经而已。曾经我的母亲也身份卑微,不过在我看来,母亲为我做了许多牺牲,吃了许多苦,我从不为母亲而感到羞耻。”谢凝故意问道,“难道宁姑娘为母亲而羞耻?”
“当然不!”宁绾云立刻说,“母亲当年也是迫不得已的,她自己挣脱了火坑,我有什么好羞耻的?我娘是最好的娘亲!”
“这不就足够了?”谢凝握着她的手,将帕子放在她手心里,笑道:“宁姑娘,我劝你一句,今日过后,可千万别哭了。你既然选了这条武举的路,往后会遇到更多看不起你的人,你若是一个个为他们的轻视而哭,你下半生也不必做什么了,镇日以泪洗面便可。”
宁绾云握住绣帕,一下子将眼泪止住了,点头道:“我知道了,我以后会变得坚强,再也不会哭了。”
“女子的眼泪是极珍贵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