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姑玉篱-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凤羽停下来转身沉沉地看着王二婶,半晌吐出几个字,“不顺路。”
    转身就走。
    一旁的小夏虽然诧异,却笑眯眯地也跟着说还要进城,兴冲冲地跟在后头跑出去。
    王二婶脸上就挂不住了。转过头委屈地看向白婶子。白婶苦着脸。这都第几次了?不管人前人后就给人下脸子。以前吧,虽然和大飞说不上话,他还能见人招呼一声,最近这是怎么了?别人帮着说亲也是好心,倒像跟他结仇似地?白婶有些词穷,“别理他!他就那德行……对我都是这样!”
    王二婶得了话也不再磨叽。搀着白婶坐下,“今天来,我是有事求姐姐!”
    白婶一听,神情一肃,
    “说来听听,但凡帮得上,一定帮!”
    王二婶重重点头,面色一转,
    “玉家的事,想来姐姐也听说了!她家现在还没回话,我是想,请姐姐帮着去说说……?”
    白婶一听这话,立马就打了退堂鼓。大飞配玉篱?这是从哪里说起?这不牛嚼牡丹吗。玉家在村里是不怎么显,可看行事,和大飞家是八騀子打不着的两路人。白婶子支支吾吾道:“我和她家不熟,怕是说不上话……”
    王二婶不依,
    “过年还见玉篱来家里,她和凤羽不是同学?”
    白婶眼睛一亮,
    “玉篱是找二富!要不让二富妈去说?!”
    王二婶摇头,
    “他们两家吵过,忘了?再说,我还防着二富那小子……”
    说着就自顾晃起神来。
    白婶听得糊涂,就问:
    “这是什么意思?”
    王二婶声音低下来,
    “……瞧着玉篱和二富走得近,怕是存了心的。好在两家那次闹得全村都知道,家里肯定不答应,我们大飞可不得抓紧?”
    说着一笑。
    白婶听得,却觉有些不可思议。又不好说,“做亲做亲,可要你情我愿才好。毕竟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人家既然没想好,又何必勉强?”
    王二婶有些不爱听,
    “以前我家的祖田给了她家,现在她家有塘子,找了大飞不正好帮着照管?可见老天是睁了眼的,这就是缘分!”
    白婶子听得哑然。一时找不到话答。
    王二婶却更进一步,
    “我这可不是混不讲理!随便找个人说,都说是这理!”
    白婶子哭笑不得,
    “谁给你说的?”
    “程宏林媳妇儿,王泉儿媳妇都这么说!姐姐是不信我?”
    王二婶振振有词。
    白婶子沉默下来。程宏林赌博被抓那阵儿,他媳妇找上门非得说是自己儿子害得,被王凤羽给吓走了。至于王泉儿家,打过玉家鱼塘的主意,差不多全村人都心知肚明。王二婶就看不出这两位都不是省油的灯吗?
    白婶见王二婶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不由一阵烦躁。按下性子,好好地跟王二婶说了一通,奈何王二婶还是好似没听懂。白婶子想到王凤羽,只觉自家还有一堆烦心事呢,也没心思再耗下去,顺口答应王二婶有空去玉家坐坐,把人哄走,耳根清净。

    第六十七章说项
    ☆、第六十八章山居

    玉篱回学校的当天,就在大溪镇的小超市里又打电话给邓四喜。像那天一样,照常是响了几声然后关机。玉篱也不气馁。过了一周到了周末,又去大溪镇,另外找了家店子试。结果仍旧联系不上人。这样试了三四次,学校里只有玉篱和林校长两个老师,事情越来越多也就只好放下。
    到了五月中旬,双平生了个儿子。双平娘家,婆家,对玉篱家都多有帮衬,玉篱才得到消息的那个周末,就买了好些东西去医院看孩子。险险地又和邓四喜错过。如此折腾了一番,见自己母亲那里也没什么异样,想到邓四喜马上就三十的人,如果有意应该比自己还急才对,就彻底放下心来。只暗自寻思等找着机会把邓四喜送鞋子的人情还了。
    从五月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在这四面环山的山沟里,到了晌午四周一阵阵潮水一样的蝉鸣叫得人昏昏欲睡。底下的学生都蔫蔫地听着课。玉篱把身上那件长袖衬衫再挽起一截,好多感受一下从窗口进来的若有若无的山风。加快速度讲后边的内容。从上次玉篱妈说过,玉篱就再没回过家。就是家里收麦子,也是花钱请人帮忙。发了工资,直接去镇上打进玉篱妈的账户里,又叮嘱家里装上电话,也好似安了心把学校当成家。
    林校长从窗口看进去,等玉篱把学生都放出来透气,才招手把人喊出来。
    “这周又不回去?”
    玉篱“嗯”了声,
    “来来回回又热,还不如少走动。”
    林校长不置可否,看看玉篱高高挽在手臂上的长袖,“今天下午我来看学生,自己爱逛哪里去逛逛。前天晃眼看见镇上新开了家服装店,好多小女子都往里钻。天热了,换身衣服凉快些。”
    玉篱脸上一热。因为没回家,衣服大多是冷天穿得。玉篱没想到连林校长都留意到了。
    “也就中午这会儿,一早一晚也还凉。”
    “去吧去吧,成天不在教室就在寝室,看着都闷得慌。小女子家爱玩爱闹,像月明才好!”
    林校长坚持。
    玉篱想了想,
    “丁华这几天又没来,要不我去他家看看吧。正好也活动活动。”
    丁华是学校六年级唯一一个学生。眼看这学期一过,就升初中。自从天气回暖,这学生反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说了好几次,答应得好好地,转天又照样想来就来不来就算。林校长很是生气。全校独一无二的升学生,到了关键时刻却撂挑子!专门跑到他家几次,几次都吃了闭门羹。
    林校长摇头,
    “你跟月明两个,一个太老实,一个太精!既然要去就明天一大早吧,来回十几里山路。把大黑也带上,人烟少,就当给你壮壮胆!”
    玉篱笑着答应。
    到了第二天一早。做饭把自己和叫大黑的那条狗喂饱,就牵着往更深的山里去。
    山里人家住得分散。丁华的家和学校隔了座山峰,进去一趟就得走好几里山路。夜里下过雨,路面上铺满石渣腐叶。看着干干净净,一踩上去就顺着底下的硬泥往坡底滑。玉篱走走停停,手里还牵着条狗,从早上走到将近十一点才看见丁华家的土墙。
    跟上次和林校长一起来时一样,丁家的大门紧闭。一对狰狞的门神贴在松木钉成的柴门上,在静悄悄的林子里尤其恐怖吓人。玉篱牵着大黑沿着墙角绕到屋后,大黑突然冲着屋后的林子汪汪大叫起来。
    玉篱浑身一凛,屏住呼吸仔细看过去。正打算牵上大黑赶紧走,林子里却传来一阵幼稚的童声。
    “大黑?是大黑吗?!”
    玉篱一听,正是自己的学生丁华。赶紧招呼把人喊出来。
    丁华长得又矮又黑,却虎头虎头结结实实。一笑起来,眉眼弯弯很是讨人喜欢。玉篱又等了一会儿,林子里的灌木一路摇摆,丁华才从厚厚的枝叶里冒出头。背上还背着个和身子差不多大小的背篓。
    玉篱很惊讶。赶紧上前去帮忙。凑近一看,背篓里装满了蘑菇。玉篱伸手去接,很沉,竟然舀不动。犹自有些不相信,又试了几次,背篓还是纹丝不动地挂在丁华身上。
    “玉老师,不用了,我能背动!”
    丁华嘿嘿笑道。想是看到玉篱窘迫的样子,又说:
    “我从小背惯了的,不比你!”
    说完,领着玉篱去前院。
    玉篱走在丁华后边。就只看到前面一个大大的背篓,背篓底下一双小小的脚,就似一只大背篓自己长了脚在走路,说不出地怪异。玉篱只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进了丁华家院子,满院铺满竹席。竹席上高高矮矮,密密麻麻,全堆满蘑菇,蕨菜。玉篱有些明白过来,“你这阵老不去上课就是为了摘这些东西?”
    丁华已经把蘑菇倒在竹席上。双手扶着空背篓,磨蹭着脚上一双沾满湿泥的胶鞋,“今年雨水足,长得特别好!我妈和我爸说,过了这一阵就让我去上学。”
    每年的五月开始,到夏季结束,都是产蘑菇,蕨菜的日子。雨水一过,这些山货就如春笋一般冒出来。就像自家一年到头就盼年底清塘一样,山里人要想收山货,也得在季节上抓紧。可是,不说整个夏天过完,现如今是六月底,翻过月去,马上就到升学考试。时间不等人啊?
    丁华说完,就要进屋去端凳子给玉篱坐。玉篱怕麻烦说不用,跟着他走进屋。黑漆漆的屋子里深手不见五指,连个窗户也没有。过了一会儿,总算看清楚。一大通间屋子,卧室,堂屋,灶房连成一片,都没有隔开。地面是踏实的泥土地,灶是土灶,屋架横梁,甚至家具全被熏得黑漆漆地。
    玉篱一时有些震惊。自己的家也在农村,想不到只隔了半天路程的山里,是这个样子……
    玉篱呆了一会儿,才见丁华有些局促地站着不言语。心里不由一热。
    “走了好长一段路,有没有水?给我喝点!”
    丁华一听,欢快地舀了水瓢从土灶旁的缸里取了些水递给玉篱。
    玉篱接过来咕咚喝完,笑道:
    “我才走一趟就累死了,你每天上下学走这么远,真厉害!还从来不迟到!”
    丁华开心地笑起来,
    “这算什么,我背着背篓翻两座山,一个上午就来回!”
    玉篱眼神一暗,仍旧笑着说:
    “蘑菇,山货年年有。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考试,先好好考完再捡蘑菇吧,怎么样?”
    丁华一听,有些迟疑,
    “我妈他们说能认字算术就好了,读多了也没用……”
    玉篱默然,
    “你自己呢,你也这么想吗?”
    丁华脸上的笑渐渐消失,
    “我不知道。可是,玉老师,我不想天天在山里捡蘑菇,割蕨菜。是不是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不用这样?”
    “林校长说过……”
    平常林老头的确爱把学生拉到操场上灌输这些“知识改变命运”的东西。不过这时玉篱都是呆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玉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丁华。自己就是个逃兵,只不过因为邓月明帮忙,才到了如今的地步。丁华呢,什么能改变他的命运?
    玉篱垂下眼帘,避而不答。
    “你爸妈什么时候回来?我跟他们说吧。”
    丁华看看门外,
    “不好说。他们走得比我还远……”
    回去也是对着山,对着天。玉篱见对门的院子里支着口大锅,旁边放了一堆还没烫好的蕨菜,就坐下来帮丁华的忙。两人一起把还没烫的一堆新鲜蕨菜一点点理整齐,又放进烧得滚烫的水里煮了捞起来,放好。
    这一坐,就直到晌午过后。玉篱边做边寻思,倒想出来一个折中办法。把最后一锅蕨菜从水里捞出来,玉篱站起身来。
    “不早了,我再不走就怕赶不回去。”
    “老师想了想,要不咱们这样。你爸妈实在忙,你帮帮他们也好。不过一有空闲你就到学校来找我,我一直都在。咱们再把拉下来的再补回来。虽说升学应该不是大问题,可抓紧点,考个过得去的成绩,也别辜负咱们林校长,你说好不好?”
    丁华重重点头,双眼发亮,笑眯眯地说要把玉篱送回学校。
    玉篱觉得自己既然能来,回去更没问题。坚决把丁华赶回去,才牵着大黑一个人下山来。
    没想到,才走到半路就发生了件意想不到的事。

    第六十八章山居
    ☆、第六十九章迷路

    从丁华家出来,玉篱牵着大黑一路往南。举目远眺,目之所及都是看不到尽头的群山,一片片绵延不绝。情不自禁就想到“一片鸀波,海茫茫”这句歌词。不过,这里的鸀波和海是山峦树海。夕阳西下,这片世界是如此神秘悠远。如此动人心魄的景致,玉篱到学校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留意到。不禁时常驻足。
    走了许久,太阳已经挂在山巅。玉篱有些怪自己贪图美景,忘记赶路。也不再让大黑东闻闻西嗅嗅。使劲扯着大黑,沿着已经不大好辨认的小路快步往下边的山坳赶。过了好一段时间,人和狗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却仍然没到山坳。玉篱觉得有些奇怪,四处张望,的的确确是和来时一模一样的青山鸀树。虽然满腹疑惑,还是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进。
    等到太阳落到山后,林子里一片阴暗时,玉篱终于确定,自己和大黑已经到了山坳的底部。因为面前横着一条湍急的河流。一般来说,地势最低的地方,就有河流经过。
    玉篱傻眼了。四周是黑黢黢的林子,暗流涌动般的风声一阵强过一阵。再看大黑,两眼瞪得圆溜溜,不安地四处张望,让人心里只发毛。玉篱抓紧大黑的绳子,把大黑扯得离自己近些。抑制住砰砰的心跳声,强自镇定,回想到底哪里出了错。最后记起,刚离开丁家不久,有一处靠山崖的地方许是因为夜里下雨,到了下午不知怎么就塌方了,路面被滑下坡来的山石掩了一段。玉篱就牵着大黑从侧面绕过那片山头,然后再岔回去……难道是绕路的时候,弄错了方向?意识到这点,玉篱赶紧拉上大黑,沿着来时的小道连跑带爬往回赶。
    过不多久,汗水就把衣衫浸湿。玉篱悲哀地发现,脚下的路已经不能再称为路。到处都是石砾,腐叶,枯枝和灌木林。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去,都一模一样,根本辨不清东南西北!
    跌跌撞撞地又乱窜了一阵,黑夜终于将整片森林笼罩。玉篱冷静下来。想到小学毕业那次“探险”。这样的黑夜,绝对不能再随意走动。一不小心踩空,说不定脚下就是深沟悬崖。
    大黑早就不安地想挣脱玉篱手里的绳子跑出去。玉篱弯下身,一下下地从头理到脊背安抚大黑。等大黑平稳下来,从近旁的灌木里捡了根粗树枝。用粗枝在前面探路,一步步找到个两块岩石交叉的地方。也顾不得这地方安全与否,只觉得能找到个角落挡去阵阵山风已经谢天谢地。搂着大黑,互相取暖,一夜听着四周各种奇怪诡异的声音,眼睁睁地等天明。
    也不知过了多久。刚刚能分辨得清怀里大黑的轮廓,玉篱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昨天就出门的时候吃了顿早饭,到了丁华家又喝了口水,除此之外再没吃过任何东西。饿就够让人难捱,偏偏身上穿的也只是件薄薄的衬衣。尽管是夏天,可在山里又是野外,要不是有大黑取暖,不知道这时候还能起身不?
    玉篱努力不去想可怕的后果。把栓着大黑的绳子放得松松的,只在后头跟着大黑走。都说老马识途,现在玉篱眼巴巴地盼着大黑能找着回学校的路。
    然而,想是太饿的缘故,相比昨天,大黑耷拉着双耳蔫蔫地。绕了许久,竟然又回到昨晚到的那条河边,趴在边上一个劲儿喝水……玉篱有些丧气。索性也喝了个饱,把肚子都装满水。又想,“水往低处流”,那么顺着小河一直往下走,甭管是哪个方向,总能下得了山吧?生拉活扯又将大黑拉上,顺着河流跌跌撞撞往下游走。
    这一走,走了一天时间。好在中途碰上棵野山楂。此时此刻,玉篱也顾不得果子涩不涩,狼吞虎咽地填饱肚子又兜了一兜,才算没饿晕。
    夜幕降临,玉篱又一次和大黑依偎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下。这里是一处更大的山谷,并不是玉篱想像的山脚。玉篱忽然有些感激林校长,要不是他提醒自己带着大黑,只自己一个人的话,可能早就崩溃或者冻死了吧?
    半夜,淅淅沥沥下起了雨。玉篱在大黑的呜咽声里迷迷糊糊醒转,求老天保佑别有山洪,塌方。自己要走了,爸妈可怎么办?最后,又乞求明天一早林校长到了学校,发动村民来找自己。现在看来,好像只有这条路了。
    所以,天色再亮的时候,玉篱只一动不动地抱着大黑缩在巨大的岩石下。看着外边高高矮矮的树木被狂风暴雨席卷着,如同游荡在深海的羸弱水草……大黑已经接连两天没吃东西。玉篱把从路上摘的山楂一个个铺在地上,大黑只嗅嗅就宁愿去喝雨水。玉篱捡起两个来。一个自己吃了,一个嚼碎摊在手里,再舀去喂大黑。就这样,等这场大雨下下停停,一周以后天再放晴时,一人一狗都趴在岩石下不再想动。
    到了这一刻,玉篱才真实地意?p》到死亡离自己是那么岩石外边被雨水冲洗得翠美丽的山林水静静地顺着玉篱的脸颊流下来?p》
    想是感觉到玉篱的不安,大黑朝玉篱靠了靠。玉篱怜惜地摸摸大黑的头,轻轻把大黑脖子上的绳子解去。
    “自由了。”
    声音细如蚊呐。
    大黑盯着玉篱看了一瞬,忽然窜起来往外跑去。玉篱不防大黑还有这力气,轻轻笑笑,又闭上眼睛。
    不知睡了多久,只感觉脸上点点凉意,想来是又风把雨水吹进来?玉篱不防自己还会再醒过来。懒懒地睁开眼睛。
    林校长,邓四喜,还有另外两个年轻的陌生男子,静静地望着自己。一群人身后的太阳光,刺得玉篱的眼睛生疼。
    玉篱愣了一瞬,忍不住哭出声来……
    ☆、第七十章忘记

    太阳西斜,阵阵晚风吹来,院子里的梨树叶沙沙作响。高高的蓝天上,远远飘着几朵白云随风舒卷。
    仲夏的傍晚,坐在院子里乘凉,是件及其惬意的事。玉篱做好饭,把灶房里的小桌子摆在院子里,特地搬了两把有靠背的椅子出来放好。一把给玉篱爸,一把给玉篱妈。
    学校放假已经快一个月。现在是八月初,自从出了事后,玉篱就一直在家休息。年轻人,毕竟生命力强些。躺了几天,吊瓶一用,个把星期就恢复过来。只是苦了玉篱妈。女儿不见的那个星期,活活急病倒在床上,等女儿找回来,肠胃上却留了病根。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仍旧只能吃些稀软的东西。
    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莫名其妙地也好起来。玉篱招呼爸妈过来吃饭。又轻盈地折回灶房多端出口小铁锅出来。锅里是玉篱用鸡肉剁得碎碎的肉末加上姜片细细熬成的瘦肉粥。一掀开锅盖,自然浓郁的鸡肉香味就迎面扑来。
    玉篱用新买的细巧青花瓷碗给爸妈一人盛了一碗,双手送过去。玉篱爸笑眯眯地接过去,玉篱妈却自顾忙着自己手里的毛衣针,不吭声。
    玉篱双手捧着碗,稳稳当当放在桌上,温声说道:“先给您放这儿,刚才就煮好凉着,这会儿不冷不热,刚刚好。要冷了就不香了……”
    玉篱妈又接着打了几针才放下来。叹了口气,一口一口,吃得分外认真。
    玉篱偷眼瞧见,柔柔一笑,也不急不徐地端起碗来。
    一家人默不作声地吃着晚饭。玉篱几下把碗里的东西吃完,放下碗。
    “我先把明早要用的菜洗出来,省得到时手忙脚乱。”
    说着,走到水槽边,坐在条小凳子上摘菜。水龙头下,用白净的瓷砖砌成个四方小水槽。水槽里,茄子,黄瓜,辣椒摆得满满当当。
    去年八月,玉家的鱼因为缺氧一下子全死光。后来,玉篱的干妈,王七婶家帮忙放了一季鱼,转眼就过去一年,又到了夏季。一来鱼已经长大,正该捞起来换成钱。二来,玉家也怕极了又来去年这么一次,一合计,干脆趁玉篱假期在家,把塘子给清干净。找好了人,明天开始来舀鱼。玉篱现在洗的,就是明早请来帮忙的人吃早饭用的菜。
    院子里仍旧静悄悄地。玉篱偏头看去,梨树上将熟未熟的果实,引得几只小鸟在枝桠间蹦来蹦去,却不下口。想了想,出声打破沉默,“这些小东西竟然挑食?我迷路那会儿,要是有几个梨子吃,也不至于弄得这么惨。”
    说着笑看向自己的母亲。
    玉篱妈听了这话,眉头果然一皱,
    “什么不好说,提那干什么?合着还是什么好事情不成?”
    玉篱淡淡一笑。
    “我就是想,我也算死过一次的人;去年年底之前,咱们家也算经历了些风霜。在我眼里,以后再要碰着什么事,都不算什么。一家人,热热闹闹,和和气气,最重要。”
    往玉篱爸那里看去,玉篱爸仍旧低头吃饭,一声不吭。
    玉篱眼神一暗。稍一沉默,赶紧把话头一转,和爸妈商量起来,“明天我怕是得跟妈一起去塘子里才照应得过来。上午我出去,刚好碰到静茹,和她说了说,她明儿一早过来和爸一起做饭。”
    玉篱妈摇头,
    “就是静茹要来帮忙,你也留在家里方便些。你爸不能多动,哪能全靠人家把顿饭备齐全?再说,塘子里有我,你干爹干妈也在,还有四喜……”
    说到这里,赶紧打住,望了玉篱一眼。
    玉篱闻言,也不再说话。
    玉篱爸看看女儿,咳了一声,小心翼翼地跟妻子商量,“四喜这么忙,又远些,要不就算了?就近处,二富啊,王冬儿啊,这些小伙子平常见着很是热心肠,麻烦他们来帮帮,不近便些?是不是……?”
    玉篱妈一听,有些烦躁,
    “上回玉篱不见,是多亏他们帮着找!可也不能见事就麻烦人家吧?说不过去!”
    玉篱爸不以为然。他们说不过去,邓四喜就说得过去?面上却没显。只要想到女儿不见那几天妻子生不如死的样子,玉篱爸心里还在发寒。女儿刚那几句说得好啊,啥事都不算什么,一家人和和气气最重要。至于女儿的终身大事,慢慢来吧。
    玉篱听了玉篱妈的话,才刚有些雀跃的心却突地沉下来。那天邓四喜和他带去的两个人,外加林校长,用竹子做了个简单的筏子,把玉篱从山里抬到学校。王二富,王冬儿,还有村里跟他们关系好的几个小伙子也在。个个都是灰头土脸,和玉篱差不多狼狈。背着人的时候,王二富跟玉篱说:王凤羽在外地,不然也会来找她!
    这句话,玉篱从王二富那里听来后,放在心里,有空就舀来琢磨。琢磨来琢磨去,最终还是将它放在了最隐蔽的角落。即便如此又如何,他已经有了女朋友。那样美丽的女子,玉篱从王二富那里听说她名字的时候,心疼得忘了跳动。
    玉篱妈见父女俩都闷声不响。放下碗筷站起来,“找哪些人,我来看着办吧。就算将来欠了人家情分,我去还!你们俩也别做出副丧气样,明天开始就好一场忙,打起些精神来!”
    说着,出门去了王七婶家。
    玉篱见玉篱爸也吃好饭。丢下手里的菜,去收拾桌上的碗筷。
    玉篱爸看着女儿忙活,一个人默了一会儿,挪过去和玉篱坐在水槽边,“你跟爸说句实话,是不是因为二富……?”
    玉篱抬头看向一脸严肃的父亲,有些哭笑不得,“您说什么呀?!”
    要说这事,到底从何说起,玉篱也不知道。玉篱刚从山里被找回来后,邓四喜就时常在玉家出进。玉篱觉得不对劲儿,就跟母亲提了提。先玉篱妈只是模棱两可地带过。后来才说实话。
    玉篱费力联系邓四喜的那些日子,邓四喜虽没出面,他妈李婶却托了邓月明的妈登门好几次。
    这里,玉篱还在为母亲对邓四喜的态度担心,转头,玉篱爸又背着人时不时跟玉篱提王二富。玉篱觉得头疼之余,都是立马表明态度。玉篱无奈又把说了多少遍的话再重复一遍,“我不是跟您说过了吗?那杂糖,米糕是二富买来道歉的。平常我遇着二富,他是喜欢跟我说两句,这不是因为咱们一般大吗?”
    为了表明王二富和自己是清白的,最后把自家和王家,藏了那么久的那场闹剧都说了出来。可惜自己的父亲还是不信。
    今天,玉篱爸却没这么好打发。听了女儿的话,眼睛一眨不眨,定定地看着女儿。玉篱被看得有些心慌,问道:“怎么了?”
    玉篱爸点点头,
    “那你让静茹去二富家帮你找二富干什么?找不到还跑王凤羽家去?”
    玉篱定住,。看着父亲咄咄逼人的眼光,感觉自己成了扒光衣服的小偷,“您是怎么知道的?是……?”
    玉篱爸飞快接过话去,
    “不是静茹。是王凤羽的妈,白婶说的。”
    玉篱手里才摘好的一把四季豆没舀好,掉下来,散落在水槽里。
    “白婶说,大飞家和二富家觉得王凤羽和你是同学。,她还能说句话。都托她来保媒!好心地特别提了提二富…,说让我们问问你的意见,别错了好姻缘……”
    玉篱爸说着,见女儿脸色煞白,又急急地说:“当时你妈就给她打回去!咱们家找女婿,也不是自由市场选东西不是?一家不成还有一家等着,这是办得什么事!你听了也别往心里去,你妈都为你想着呢!”
    “就是邓家才来说的时候,她也是回回装糊涂。说起来,邓家帮了咱们许多,是有些对不住。可这是你的终身大事,可不能用来还人情!放心吧,我心里都明白!我看着二富吧,自小就憨憨实实,倒有些双平家立明的样子,以后过日子该也是稳稳当当,你要是……”
    玉篱猛地抬头,打断父亲的话,
    “白婶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玉篱爸一愣,想想,
    “你出事前两天吧,你妈正为大飞家的事犯愁,没想到二富家也来凑热闹。后来你又不见,几样事凑一起,她就……”
    “听爸一句,你妈相中邓四喜,自有她道理。你要不喜欢,爸给你想办法,别惹她生气,啊?”
    玉篱淡笑着点点头,一根根把散落在水槽里的四季豆从一堆摆得乱七八糟的菜里捡起来,又一样样把其他菜理齐洗好。收拾妥当,玉篱爸也说完。玉篱走回自己房里,坐在床头失神地望着穿衣镜。
    出事前两天来的。王凤羽去煤需帮夏彩家里做事,也是那天王二富说玉篱才知道。那时候王凤羽已经去了外地还是没有?他知不知道他妈来保媒的事?……玉篱又觉得自己可笑。知不知道又如何?说到底他已经有了女朋友,归根结底什么都是徒然。忽又想到,才听二富说王凤羽会来找自己那些日子,每天患得患失,禁不住笑起来。
    玉篱抬头。古朴的原木纹衣柜,是自己升中学那年母亲请人专门打的。椭圆的镜子,还有镜框左下角的莲叶雕花,都是按自己要求做成。过年的时候,自己也曾对着镜子笑……玉篱笑着,一滴泪顺着脸颊流下。
    凤羽,在我快死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把我忘记?

    第七十章忘记
    ☆、第七十一章清塘

    王家村只有围湖一带有那么十几二十个鱼塘,不比湖东和湖南边儿的湾子里,一眼望去一块块鱼塘连成片。加上又是年中,并不是年底产鱼的季节。虽然价格好些,却不能找到外地来的大买主。只能到鱼市上找了几家本地小贩,每天早上来舀个几百斤去市场上零卖。相当于转了道手,少赚些,找人帮自家卖鱼。
    少卖些钱还在其次,这样零零星星地,却是最让人头疼。每次人来舀鱼,都得把鱼塘里的水抽浅,再要五六个壮劳力,一些在岸上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