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深宫-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德明跟着太子见多识广了以后更是机灵剔透。
  主子想到的没想到的,他脑力心里门门儿清。
  赵启辰用得十分顺手,也就对此人很是满意。
  登基之后,就直接将此人提拔为东宫大总管。
  如今,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掌管了皇上身边的大小事宜,深得帝王信任,前途无可限量。
  听闻他所言。
  赵启辰微微回神,转头看了他一眼,片刻就吩咐道。
  “回宫吧!”
  “是!”
  李德明应了一声,高喊一句皇上起驾。
  随即下人们上前伺候,大部队缓缓离去。
  ……
  回到东宫。
  赵启辰不动声色将太医院的所有太医都秘密召了过去,并且一个个单独觐见。
  每宣召一个人,进门第一句话必然是。
  “我父皇的身体怎样!!”
  太医们吓坏了,苦思冥想也只得中规中矩地回答。
  “禀皇上,太上皇身体尚好!”
  赵启辰目光凉了几分,每个人都挨个儿扫了一遍。
  不知情的太医坚持原答案。
  稍稍知情一点的太医虽然有些心虚,但也不敢说实话。
  因此。
  赵启辰问了半天,什么都没问出来,他有些生气。
  让那帮太医院的老古董一个个滚蛋之后,自己就一个人坐在书桌旁生闷气。
  ……
  书房里所有下人都在暗暗递眼色交流。
  ‘皇上的眼神真吓人!’
  ‘是啊,大夏天的,叫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什么情况啊,皇上想知道什么可以问咱们啊!?’
  ‘朝堂小道消息,宫廷秘事什么的,咱们无所不知啊!’
  ‘就是!’
  一帮小太监的颜色在空中飞来飞去,愈演愈烈,直到被李德明撞见。
  他一个犀利的眼神杀了过来,所有人立刻低头。
  李德明满意,不再计较转身上前询问。
  “皇上,可是您发现了太医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要不要奴才帮着查一查?”
  赵启辰淡漠而疏离地瞥了他一眼,半天才回他。
  “你行吗?”
  李德míng xīn说我当然行啊!
  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还没我李德明办不成的事儿。
  以前有干爹李盛安罩着,现在有皇上罩着,谁敢不卖他面子?
  赵启辰没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只是毫无希望地点了点头。
  “也罢,你去试试也行!”
  “看能不能……”
  他挥退所有宫人,只在李德明耳边将这几个字说了出来。
  李德明十分纳闷但还是一一应了下来。
  “皇上放心,奴才一定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赵启辰点点头,随意摆了摆手就让他下去了。
  其实,他心里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毕竟……那帮太医敢当着自己面撒谎,就说明事态严重。
  他们一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不然……欺君之罪落到谁的头上,都是必死无疑的罪帽子。
  看着李德明离去的背影,赵启辰叹了口气。
  ‘父皇母后,你们究竟瞒了我什么?又想瞒我多久?’


第1481章 无人可用
  太医院的事还没查清楚,朝堂上就出了大事。
  广南遭遇狂风骤雨的袭击,一时间洪涝频发,伤亡无数。
  灾情百年难遇,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报灾的折子八百里加急连夜送往京城,第二天凌晨就出现在了东宫皇上预设的书房。
  赵启辰寅正起身上朝前,就已经有小太监将此折子呈到了御前。
  他迅速拿起来浏览了一遍,之后神色迅速凝重起来。
  他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狂风暴雨伤亡无数,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这只是当下。
  往下深挖。
  如果灾情控制不当,瘟疫饥荒会随之而来。
  灾民为了求生存只会北上,一路会闹到相对富庶的江南。
  如果他们力求果腹,而当地官府也愿意收留灾民倒也罢。
  如果不然,一旦起了冲突,灾民bào luàn十有**躲不掉。
  再严重些,他们将瘟疫也传过来……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思及此。
  赵启辰再也顾不上什么,推开身边宫女替他更衣的手转身大步离开。
  “皇上!皇上!”
  李德明抢过宫女托盘里的衣裳,一路小跑跟过去。
  “您衣服还没穿完呢!”
  赵启辰脚步匆匆,黑着脸将衣裳接了过来自顾自往身上套。
  李德明都快哭了,什么事儿啊这么着急,再说了您会穿吗?
  赵启辰表示:真的不会。
  谁弄出来的这玩意儿复杂的要死?真想一刀剁了他。
  ……
  太和殿后的小厢房里,赵启辰不得不停下来更衣。
  他脸色黑得吓人。
  宫女替他更衣也哆嗦得不行。
  李德明也在一旁看得冷汗直冒。
  三个身份,三个心思,此刻想的居然是同一件事:将内务府制衣的工匠给暴揍一顿。
  经过漫长的‘几百年’,皇上的龙袍终于复杂地穿好。
  赵启辰迫不及待抬脚离去。
  后殿的一堆宫人终于松了口气。
  正打算抱怨几句,忽见皇上又转过身黑着脸吩咐。
  “叫人将龙袍改了,以后不许这么麻烦!”
  众下人的心瞬间又就揪起来,连忙应答。
  “是!”
  ……
  经过这漫长的一番折腾,赵启辰的心情简直差到了极点。
  朝臣们本来在议论纷纷。
  看见皇上这般脸色,一个两个瞬间回归原位。
  心里一边做好挨批斗的思想准备。
  一边将眼皮一耷拉,做出‘今天我就不说话了,什么事儿别来找我’的姿态。
  赵启辰眼神犀利地只扫了一眼就已洞悉了一切,心下气得冷笑。
  ‘这帮人!有好事儿的时候争着赶着上前,一看势不对立刻就能缩到八百里之外,呵呵!’
  ‘你们不是缩吗?朕来看看谁缩得最厉害!’
  见时机已到。
  李德明用自己独有的嗓音高高地喊了一声“上朝!”,尾音拖得长长的,气势十足。
  朝臣们立刻站好,抬头。
  赵启辰也换了一副神情。
  他摆出一如既往的淡漠神情,将广南受灾的消息云淡风轻地说了出来,然后问。
  “各位爱卿,灾情的事你们怎么看?”
  没人回,赵启辰就开始点名。
  “户部刘爱卿,你认为呢?”
  刘尚书战战兢兢上前将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很简单,就是凑银子救灾。
  大楚朝国力强盛,也安定了许多年,国库里积蓄还算可观,应付这种小灾小难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完全可行,完全没毛病,就连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的确没问题,难道不救灾,等着百姓饿死或着起义zào fǎn?
  然而,赵启辰显然不满意。
  “刘爱卿可还有别的想法?”
  刘尚书茫然摇了摇头。
  赵启辰有些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
  挥了挥手让他归列,又叫了别人。
  “工部周爱卿,你觉得呢?”
  周尚书显然就自信多了,他出列抱拳回禀。
  “回皇上,臣以为,除了救灾之外,还应该帮扶百姓重建家园!”
  赵启辰赞同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周尚书心里一高兴就又接着道。
  “虽然民以食为天这话不错,但衣食住行哪一样又能缺了?百姓是人又不是牲口,不是一口饱饭就能安抚的!”
  “帮百姓重整房屋家园,为的就是让他们重新拥有生活下去的念头……”
  周尚书长篇大论说了足足半柱香的时间,赵启辰也没打断。
  相反,他倒觉得此人还算有点儿脑子。
  等他答完,赵启辰淡笑着赞赏了两句,又继续问别人。
  然而问来问去,直到将朝臣问了整整一遍,他也没听到一个全面的细致的答案。
  要么太片面,要么太偏激,要么听着好但是不现实。
  所以赵启辰十分心烦。
  下了朝之后,他召集了几位心腹重臣去书房,将灾情讨论了一番。
  最后定下来确切的救灾方案。
  ‘先找个地方将灾民集中安顿下来,由朝廷负责施粥补给!’
  ‘然后征集民力整理灾区,焚烧死难者尸体,再建造些简单的茅草屋篱笆园供灾民居住!’
  ‘最后将灾民重新迁移回去!’
  这办法是目前最稳妥的,但同样也是实施起来最困难的。
  赵启辰并非怕困难之人,但有一个问题躲不过去。
  那就是……派谁去?
  巨大的权利和利益伴随着巨大的生命风险,这任务谁能胜任?
  带着朝堂数量庞大的粮食和银两的钦差,随时会面临被山匪抢劫杀人越货等诸多风险,这是其一。
  广南各势力盘踞勾心斗角,灾民水深火热随时会化身暴民起义dòng luàn,钦差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是其二。
  最后,狂风暴雨之下山洪泥石流随时爆发,加上天气炎热,浮尸遍野,尸体没来得及焚烧就尽数腐烂,瘟疫也几乎是必然。
  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环境。
  去了就简直是找死。
  没有一位臣子能担得起这样的风险。
  也没有谁能抵御巨大的yòu huò(不贪腐灾银)。
  更没有谁能躲过地头蛇的侵袭,手腕翻飞将所有事情掌握在手。
  至少目前来看,朝堂上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沉默,书房里死一样的沉默。
  所有心腹重臣都不说话。
  答案很明显,朝堂……无人可用。


第1482章 咳痨之症
  “说话啊!”
  赵启辰淡淡地道。
  “没关系,你们心里想的就怎么说,不管说什么朕都不会生气!”
  他又补了一句。
  几位重臣先是面面相觑一番,又低头想了一阵,这才一个个道。
  “皇上,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样复杂的差使恐怕一个人不行……”
  “我觉得也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赵启辰看着异口同声的几个人,面色冷了几分,幽幽问。
  “你们想派几个去?”
  几人正要答,却被赵启辰一句话堵了回去。
  “还嫌那边不够乱吗?”
  广南灾情形势复杂,朝堂的形势也好不到哪儿去。
  帮派林立结党营私,这些问题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
  只是出于相互制衡的目的,他并没有出手管。
  而且这些党派就算是出手管也不过是此消彼长,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
  毕竟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党派纷争。
  消不掉那就好好利用也罢,总比坐以待毙强得多。
  见皇上如此说,几个老臣瞬间低了头。
  ‘原来皇上不同意多派人去啊!’
  想想也是,如果派了好几个钦差过去。
  他们每天除了担心灾民灾情,还要担心被自己身边人阴一把。
  毕竟大家来自不同党派,纷争是不可避免的。
  没闹出乱子倒也罢,万一出了乱子,那可是牵涉到成千上万百姓性命的大事。
  到时候不管是被阴的还是阴别人的,都讨不了好处。
  所以,这样的差使谁会心甘情愿地去。
  “微臣考虑不周,请皇上恕罪!”几人又异口同声。
  赵启辰唇角微不可查地勾了勾,淡淡摆手。
  “无碍!”
  “朕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并不能怪你们!”
  几位老臣瞬间松了口气。
  虽然皇上脸色依旧不好看,但语气缓和了许多,这让他们放下了心。
  不过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们膝盖瞬间发软,软地想跪下来。
  只听赵启辰云淡风轻地道。
  “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朕就亲自去!”
  他们听完瞬间就吓得跪了下来,几乎下意识地丝劝。
  “皇上不可啊!”
  之后几位老臣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死命地劝解游说。
  什么‘皇上您还年轻连个妃子也没有,连个后都没有……’
  什么‘朝堂离不开您啊,您要是走了这朝政可怎么办啊’
  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您千万不能以身犯险啊’
  和当年赵君尧要御驾亲征,朝臣跪地请求的场景一模一样。
  然而。
  这些话听在赵启辰耳朵里,就像一群苍蝇在嗡嗡叫一样。
  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冷冷地顶了回去。
  “朝堂无人,朕不去那你们去?”
  心腹大臣:“……”
  ‘皇上啊,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就是啊,事情总有解决办法的么’
  ‘可不是,总之您千万不能去送死!’
  他们心里如实地想,只是不敢说。
  见他们都不说话,赵启辰淡定而无赖道。
  “既然你们没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说完他大步流星起身离开。
  留下一帮大臣满脸震惊,面面相觑,心下无奈却又敢怒不敢言。
  万一,皇上真让自己去呢?
  虽然活了一大把年纪,当谁又想死呢!
  ……
  皇上要亲自去广南赈灾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朝堂。
  朝臣们纷纷阻拦,又上演了当初太上皇御驾亲征前的一幕。
  然而赵启辰并不吃这套。
  他直接撂下一句。
  “谁若阻拦朕就派谁去!”
  之后整个朝堂再无一人发声。
  赵启辰唇角微勾心下冷笑。
  ‘就这种勇气,也好意思在朝堂上公然来这一套,这帮老臣真是老泥鳅一样,越来越滑了。
  一个个的表面冠冕堂皇,遇事就只会往后缩!’
  诚然也有人真心替他担忧。
  但和自身一家老小的安危相比,他们自然选择后者,这也无可厚非。
  朝堂安静了许久,见他们都不说话赵启辰只好又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四下依旧安静,针落可闻。
  “退朝!”
  李德明奇特的长音仿佛能穿透灵魂。
  赵启辰起身离开后,朝堂上众人这才仿佛脱开的束缚。
  大家三五成群结伴往外走,边走边议论。
  “皇上要去广南,这可怎么办啊!”
  “就是,你说要是万一……唉!”
  “可不就是,我回头想想还是应该上个折子,就是真去也得多带些人……”
  “对对对!”
  大家的意见难得这么统一。
  所有人都对‘劝谏皇上改主意’这件事避而不谈,毕竟谁都不想去送死。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
  隔日。
  在赵启辰全身心预备出巡之事时。
  李德明忽然神神秘秘将一本脉案递在他面前。
  “皇上,这是奴才费了好大劲才偷偷弄来的,只有一个时辰的空隙,您赶紧看!”
  赵启辰抬头就看见一本被卷的不成样的小册子。
  整体皱皱巴巴的,不像是才有的折痕,倒像是一直被卷起来藏在某处的。
  这都能找到?他赞赏地看了李德明一眼。
  “回头领赏去吧!”
  李德míng xīn下激动,连忙无声叩头谢恩。
  赵启辰搁下手边事宜,一页页开始翻看脉案。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他的脸色也越发凝重。
  到最后他眼里再也没有半分淡定,全剩下不知所措和惶惶然。
  “李德明!”
  “奴才在!”
  李德明揣着手立在一旁等候。
  “去宫外找几个医术好的大夫来,要悄悄的不许让任何人知道!”
  “是,皇上!”
  李德明也不敢多问,转身出去了。
  不到一个时辰,他就领着两个鹤发童颜的老大夫进来。
  “启禀皇上,这二位都是京城百草堂的坐诊大夫,经验丰富医术高明……”
  赵启辰没说话直接将脉案递了过去。
  “你们给看看,这是什么病?”
  两个老大夫也算见过不少达官贵人,但进了宫,他们依旧吓得不敢抬头。
  哆哆嗦嗦接过脉案,两个人轮流翻了翻。
  然后就跪了下来。
  “启禀皇上,这脉案看着像咳痨之症!”
  “你说什么?!”
  得到明确答案的赵启辰更加绝望,声音都带了几分惶惶然的颤抖。
  那两位大夫直接吓得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皇……皇上,草民……不敢欺君!这的确是咳痨之症!”


第1484章 百年难遇
  赵启辰已经忘了自己花了多久才缓过来的。
  尽管他不懂医术,但咳痨之症意味着什么,他还是清楚的。
  见两个鹤发童颜一大把年纪的老大夫被自己吓成那样,他撑着无力的手臂挥手示意他们起身。
  李德明上前把两位老大夫扶了起来,侍立在一旁。
  赵启辰看着他们,终于长舒一口气做足了心理准备,问出了自己最惧怕的一个问题。
  “大约……还有多久?”
  沉寂。
  死一样的沉寂。
  两个大夫面面相觑,以为是皇帝大人生病了,就又跪了下来。
  “皇上,单看脉案并不准确,如果有可能,还是亲自切脉望闻问切方能下定论!”
  赵启辰为难了。
  父皇母后瞒得那么严实,会愿意过来切脉?
  而且,他们瞒着自己是出于好意,自己非要戳穿岂非糟蹋了他们一片苦心?
  他苦笑着摇头。
  “病人不能来!”
  哦,原来不是皇帝大人生病啊!可他脸色怎么白成那样?
  两个老大夫只好又颤颤巍巍地战起来。
  “没关系,只要你们说个大约而已”赵启辰又道。
  两人稍稍点头,交换意见然后郑重道。
  “启禀皇上,以草民的经验来看,病人的症状还算轻微,只要注意静养,按时用药,用最好的药,三五年应该不成问题!”
  赵启辰闻言瞬间闭上了眼。
  三五年……
  听大夫的话音,三五年已经挺长的了,毕竟这种病乃不治之症。
  可对他来讲这不够,远远不够!
  他心如刀割,撕心裂肺,呼吸都喘不过气。
  两个老大夫也不敢多说,一直低着头。
  实际上他们觉得三五年已经挺长了,这种病能活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
  在老百姓中间,得了这个病,一年半载没了的很正常!
  不过,不论是三五年还是一年半载,亲人得了这种病谁都不好受,这也是人之常情。
  良久,赵启辰挥挥手。
  “李德明,赏他们,好生送出去!”
  李德明知意,行过礼带了两人出去。
  一人给了一封百两银子的荷包,然后郑重其事地嘱咐。
  “口风严实点儿,啥事儿没有!”
  “若是口风不严实,一家老小都得陪葬!”
  两个大夫吓得魂飞魄散,拿着银子谢了恩就匆忙离开。
  哎呦别说泄露消息了,给他们一百条命也不敢啊!
  ……
  再回来时,李德明见皇上已经起了身,在窗前负手而立。
  他小心翼翼上前劝解。
  “皇上……”
  “滚!”
  皇上很暴躁。
  李德明摸了摸鼻子,好吧,奴才这就滚。
  ……
  广南的洪灾、父皇的病、还有朝中其他事,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将他所有的jī qíng一网打尽,甚至无法呼吸。
  当夜他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脑中千回百转反复思虑,最终还是决定召见太医。
  不论用什么办法,用什么药,只要父皇可以过得舒心一些,过得不那么痛苦,他都愿意尝试。
  有了主意,实施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下了朝之后。
  他哪个大臣也没召见,也不批折子。
  只是点了几个太医的名字,让李德明召了过来,最后全面封锁东宫。
  书房里。
  五六个太医跪成一排,赵启辰居高临下地立在他们面前。
  他目光犀利地扫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太医们实在吓得不行了。
  他才终于开口。
  “朕知道你们有事瞒着我!”
  “不过朕并不怪你们,只是今天……有些事要请教你们!”
  “放心,不会让你们太为难的!!”
  太医们知道皇上在说什么,一个个吓得半死,偏偏还都不敢承认。
  一边是太上皇和太后,一边是当今圣上,他们哪个也得罪不起啊。
  索性就不说话了,安安静静跪着等待皇上发问。
  “咳痨之症的病因是什么?”赵启辰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好答。
  一个太医很快给出了利索的答复。
  “禀皇上,咳痨之症并非一朝一夕所得,通常是积年累月的劳乏加上冬寒夏暑保养不当,渐渐累积起来的病症!”
  果然是常年过度劳累所致!
  父皇啊!您终究为大楚朝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赵启辰目光深处涌起浓烈的心疼,面上却一如既往的淡然。
  “除了用最好的药,还有什么办法能让病人过得舒适些!”
  这问题也简单。
  另一太医连忙上前。
  “禀皇上,咳痨之症乃心肺受损,只要凝神静养,多去山清水秀的地方走一走,保持心情通畅,对病人都有好处!”
  赵启辰松了口气。
  他已经不奢望能治好,只求父皇母后开开心心,过得舒舒服服,他就心满意足。
  “朕知道了!”
  最后他又问了些别的,也就让这些太医离开了。
  临走,他目光忽然犀利起来。
  “今日之事,若传出去半个字!”
  一帮太医连忙扑通扑通磕头表态。
  “皇上放心,今天什么事都没发生!”
  赵启辰满意挥手。
  “下去吧!”
  ……
  花了两天时间终于弄清了一切的赵启辰,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反而满心都是担忧。
  父皇这状况,恐怕除了母后,就只有自己知道。
  珩儿晔儿外出游历到现在也不见踪影。
  乐儿又刚刚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
  此刻的她像是泡在蜜罐里,贸然把她拉出来怕是过于残忍!
  想了一圈,赵启辰长长叹了口气。
  ‘罢了,父皇既然做了决定,就尊重他吧!’
  “在想什么?”
  话音未落,一双宽厚的大掌已经落在肩上。
  赵启辰一回头就见父皇立在自己身后,正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
  他一愣,连忙调整表情摆出一个最自然的浅笑。
  “没什么,就是……”
  “还在发愁广南的事?”
  赵君尧已经在他身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自顾自地倒茶喝茶。
  他想咳嗽,好在一盏茶下肚舒缓了许多,他忍住了,并且辰儿并未发现。
  赵启辰看了眼他手中的杯子,笑得有些勉强。
  “是啊,广南山洪爆发,百姓伤亡无数,流离失所……”
  一边说一边不动声色地将另一壶热茶放在父皇面前。
  喝热的,对他身体会好些吧。


第1485章 离开
  “广南自今年就一直遭遇狂风暴雨,随后又爆发山洪,甚至有些山体禁不住雨水的侵蚀,发生坍塌,有些住在山坳里的百姓,整村整村都被填埋进去……“
  赵启辰越说越心情沉重。
  赵君尧听得直摇头。
  “百年难遇!”
  他又问。
  “你打算怎么解决?”
  赵启辰知道瞒不住,也不打算瞒,就将自己想要亲自去赈灾的决定说了出来。
  又解释道。
  “虽然风险最大,但对百姓来说,这也最稳妥的办法!父皇您觉得呢?”
  赵君尧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不为别的,只因他太明白广南那边的局势。
  广南处于大楚最南,濒临海域。
  而海的另一端还有诸多岛国,他们无一不对大楚的富庶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仅仅通商口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他们想要更多。
  眼下广南遭灾,他们不会不知。
  暗中使坏几乎是必然,那些人手段卑劣,他们不会考虑百姓,考虑伤亡,他们只会考虑自己。
  而这些仅仅只是外因。
  对内。
  灾民受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bào luàn。
  另外广南气候炎热潮湿,尸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爆发瘟疫。
  这些都是内因,
  内外夹击,广南已经是水深火热之地。
  哪怕准备地再齐全,带再多的人,都有可能再也回不来。
  所以……赵君尧的担忧完全不是多余。
  他目光严肃地看着儿子,郑重地问。
  “你真的做好所有准备了吗?”
  “哪怕再也回不来?”
  赵启辰顿了顿,随后毫不犹豫。
  “准备好了!”
  “父皇,如果我回不来还请您……或者三弟四弟,或者谁都行!”
  “总之,别让大楚朝的百姓受苦!”
  他的要求就这么简单!
  赵君尧看着儿子坚毅的目光,听着他语气里的坚毅果敢,心中颇为感慨。
  ‘儿子终于长大了,他的肩膀终于强硬到能撑起整座江山了!’
  ‘好!很好!很满意!’
  他忽然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放心吧”
  “父皇会支持你的!”
  赵启辰正要感谢,却被父皇的下一句话彻底震惊了。
  因为父皇说。
  “我会和你母后一起去帮你的,你不会回不来”
  “不过你也不要依赖,这可是我们最后一次帮你!”
  已经知道了真相的赵启辰别过脑袋,硬铮铮的帝王瞬间红了眼眶。
  他还是转过头强撑着笑问。
  “为什么?以后呢?您要去哪儿?”
  赵君尧抿了一口茶,猛地一拍他的肩膀。
  “臭小子那么贪心,我们一大把年纪了就不能隐居?”
  “游山玩水或者找一处僻静的地方过一过闲云野鹤的生活都行,总之你不要再打扰我们!”
  赵启辰眼眶又红了红。
  什么闲云野鹤,父皇明明在骗人!
  当天上午。
  父子俩就广南之事谈论了许久。
  赵君尧同意了赵启辰的想法,且赵启辰也同意父皇母后同去。
  大家很有默契地达成了商量。
  你不阻拦我,我也不阻拦你,有困难一起挡,有难一起扛。
  你们成全我,我也成全你们。
  最后赵君尧离开时。
  赵启辰盯着他轻松愉悦的背影,在心里叹了口气。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他差点儿憋不住的情绪,父皇竟游刃有余。
  他不知道的是。
  赵君尧回到端凝宫后,整个人都很失落。
  夏如卿对前面的事一无所知,故而有些纳闷。
  “出去一趟怎么就成这样了?”
  “谁cì jī你了?”
  赵君尧盯着她一无所知的脸看了许久,终于决定将所有的事告诉她。
  他说:“广南受灾了,很严重,辰儿要去!”
  他说:“这孩子命苦,从小受苦,现在还要以身犯险!”
  他又说:“我想帮帮他!可是我不知道……”
  不知道还能帮他多久,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吧。
  夏如卿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
  她想了片刻,随后眼泪夺眶而出。
  一开始哭得抽抽噎噎,后来就直接趴在他怀里放声大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