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花朵朵开-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姜知甜颔首,一边吩咐雪茶去请苏嬷嬷,一边道:“四爷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嬷嬷。”
顾知远道:“有你这句话,我自是放心的。”
他又道:“听说亲家太太也在?我给她老人家也见个礼。”
姜知甜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情绪,有感激,也有被尊重的舒适,还有两厢对比的凄凉。
她强压下悸动,对顾知远道:“多谢四爷记挂着,我后娘和妹妹就在东厢房住着,因是家里有点儿事,所以过来暂住几天。”
顾知慕并非姜家赘婿,没个丈母娘过来长住的道理,顾家人不问则罢了,既然提起来,姜知甜肯定要解释解释。
顾知远道:“那毕竟是你娘家人,亲戚之间互通有无是常理。”
她不必如此不安。
姜知甜感激的看他一眼,道:“多谢四爷体谅。”
说话时,张氏和姜知慧被请了来。
张氏不是个拘谨、克制的人,可因为姜知甜不是亲闺女,所以她始终报着“不敢多给她添麻烦”的心思,谨慎行事。
她不怕自己丢脸,就怕连累了姜知甜让顾家人笑话。
是以虽说来了几天时间不长,可看这府里丫鬟们行动坐卧都有规矩,她纵然学不来,可也客客气气的。
顾知远上前行礼,她忙还礼,一时厮见。
顾知远说些客套话:“亲家太太也难得来一趟,索性就多住些日子,回头也往街上逛逛,看有什么喜欢的,只管把帐记到我头上。”
张氏忙点头,道:“不敢劳烦四爷,我也没什么可买的,这么大年纪了,不兴那些花红柳绿的打扮。”
她又看姜知甜,对顾知远道:“来这一趟,已经给甜丫头添了不少麻烦,等过两天我们娘俩就回去了。”
她还知礼,又道:“这次来得匆忙,就不去拜见亲家老爷了,还请四爷替我们问声好。”
顾知远笑着应了,又从腰间捋下一块玉佩来,递给姜知慧,道:“初次见面,我也没备办合适的礼物,这有块玉佩,水头还不错,给慧慧玩儿吧。”
姜知慧年纪还小,是不知好赖的,张氏却知道,死活不肯接。
还是姜知甜道:“四爷是诚心给的,您就替慧慧收着吧。”
张氏辩颜辩色,也知道这人情大礼将来是由姜知甜还给顾知远,这才安心的收了,又搓着姜知慧的手,向顾知远作揖道谢。
张氏很快领着姜知慧下去,顾知远边喝茶边问姜知甜:“你家里出了什么事?可需要帮忙?我虽是个一是无成的,倒也认得几个人。”
蒙他过问,姜知甜也没隐瞒,把姜家要过继方正的事一说。
见她说得头头是道,顾知远忍笑道:“不错,条理清晰,坚定果决,你这事儿办得着实不错。”
她还知道擒贼先擒王,把姜老太爷拿住,更难得她一向谨小慎微,在姜家庄就是个近乎微尘的存在,居然有勇气跟姜老太爷讲道理。
姜知甜不好意思的低头道:“我就是个莽撞冲动的性子,想一摊儿是一摊儿,顾前不顾后的,还有很多没想到的地方。哪有四爷夸得这么好?”
顾知远笑道:“要是什么事都能办得十全十美,那还是人吗?那是妖精。人无完人,你虽要强,可凡事也别太吹毛求疵,累不累啊。”
姜知甜点头,征求他的意思:“宴客那日,我想请顾先生出面,不知顾先生能否答应?”
顾知远摸着下巴,眼带笑意的望着姜知甜,道:“你这主意不错。”
又不错?
姜知甜不说自卑吧,但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可这才坐了多大一会儿?这顾四爷夸她好几次了。
但凡心性浅薄点儿的都要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真的挺厉害的吧?
顾知远迎着姜知甜那略带嗔怨的目光道:“我不是信口开合,没有理由的夸你,我告诉你为什么请我爹出面是个好主意。”
姜知甜洗耳恭听。
顾知远道:“不说什么权势地位,真论起来我爹只是个郎中,那是下九流。但人吃五谷杂粮,就没有不生病的,所以但凡有点儿见识的人,跟谁过不去也不会跟个郎中过不去。”
这倒是。
郎中自己禀承着行业规则,不会轻易害人,可世人害怕啊。
顾知远笑了笑,道:“还有一节,县太爷的老母亲有严重的中风,他在任这几年,都是我爹几次九死一生的把老人家救回来。就冲这份救命之恩,只要我爹不是作奸犯科,杀人放火,他在县太爷跟前说句话,保管比什么都好使。”
姜知甜眼睛一亮,随即连连点头,要照顾知远这样说,她还真是歪打正着,连她自己都不禁要感叹自己这主意好。
不过,还不知道顾先生会不会同意呢。
顾知远看她略带为难,安抚她道:“这点儿小事,我爹不会推辞的。”
再说了,因她的缘故能让顾知慕走上读书正途,自己那势利的爹感激她还来不及呢,这点儿小事,岂会不从?
姜知甜随口问了一句:“四爷又要出远门,这回是去哪儿?”
她以为顾知远是要出去闯荡。
不成想顾知远毫不隐晦的道:“去京城。”
一提京城,姜知甜想起那些草龙珠插条和那位周师傅了。她抬眼望向顾知远,道:“我还没谢过四爷的大恩大德。”
顾知远摆手道:“得了吧,我最不喜欢别人动辄就说欠我恩情,横竖我去京城也是闲逛,不过是顺手,也算处是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姜知甜低头默然的想了想,问道:“四爷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尽快还得恩情,好不再受制于人么?”
顾知远笑了笑,道:“也对也不对,你有雄心我又恰好能成人之美,何乐而不为?不管你和我二哥是白头到老,还是分道扬镳,我都希望是你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等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不后悔。”
这也是姜知甜想要的,从前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唯愿以后但凡有什么选择,她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愿去选。
不过这都是天真的人的痴人说梦罢了,哪怕做到皇帝陛下这个万万人之上的位置,很多时候,选择也不可能完全的随心所欲。
苏嬷嬷来了,姜知甜避开,去寻张氏说话。
顾知远把先前的话说了一遍。
苏嬷嬷感激的道:“承蒙四爷挂念,我也没什么好报答的,前些日子看四爷身上的衣裳都是半旧的,尤其脚上的鞋子都有些破了,便坐了两身衣裳和两双鞋。”
她把包袱送上,解开来给顾知远看。
苏嬷嬷道:“我也不知道四爷喜欢什么颜色,就依着自己的喜好给四爷做了一身竹青的袍子,一身鸦卵青。这两双鞋,是我饺的样子,糊的袼褙,纳的底子,帮儿却是二奶奶帮着上的,我年纪大了,眼睛太花。”
顾知远接过来,向苏嬷嬷道谢:“都挺好,谢谢嬷嬷惦记。”
他在那儿捧着包袱,苏嬷嬷问他:“四爷这回打算去哪儿?还是京城?”
顾知远含混的嗯了一声。
苏嬷嬷笑了笑,问:“可有需要嬷嬷帮忙的地方?”
顾知远摇头:“等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向嬷嬷张口。”
苏嬷嬷道:“但愿四爷心口如一,我虽人离开了京城,可是京城还是有几个信得过的朋友的,大忙帮不了,小忙还是能的,只要四爷需要,她们一定不会将四爷拒之门外。”
顾知远手抚着包袱笑起来道:“嬷嬷别多心,我并非瞧不起嬷嬷的朋友,只不过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等我真的遇上为难招窄,我再向嬷嬷开口。”
他这么会说话,苏嬷嬷立刻就高兴了,她嘱咐顾知远道:“既如此,嬷嬷就不多说了,四爷此去,一路小心。”
顿了顿,还是道:“四爷是个灵透人,许多话不需要我这个老嬷嬷多说,可我怕四爷当局者迷。有些事,急是肯定急不得的,得慢慢来儿。”
顾知远点头:“我记着嬷嬷的话。”
第81章 第三朵(60)
姜知甜去请顾歧出席过继方正的宴席。
如果没有顾知远的那番话,姜知甜在顾歧跟前,始终会有一点儿自卑,仿佛开口提条件便是求人,求人便是低人一等,因为低人一等,总是那么没有底气。
可因为顾知远说的那么笃定,笃定顾歧一定会同意,姜知甜便多了几分信心。
恰如顾知远说的那般顺利,姜知甜才开口,顾歧就同意了,他温和的道:“顾家和姜家是亲家,彼此有什么事,互相往来很正常,我还怕你不好意思说。”
顾歧对姜知甜是真的挺满意。别看她出身寒微,可是做人谨慎,做事很有章法,且人又聪明,学什么都是一点即透。
这更证明了他的眼光不错,当初的决定也正确,是以很乐意给姜知甜做面子。
姜知甜先送张氏和姜知慧回家。
临走前,张氏不停的嘱咐姜知甜:“办事那天你可一定要来。”
姜知甜点头:“您放心。”
张氏说了几句话,又转到这上头:“那天你早点儿来,我怕人一多,我就又怯。万一有人闹事,阿正那个人笨嘴拙舌的,再吃了亏……”
姜知甜道:“您放心,正日子前天晚上我就回去。”
张氏这才放心,上了车,还一步三回头的望着姜知甜。前路既平坦又宽阔,可她心底总是焦灼、不安,好像只有姜知甜在她注目范围内,她才安心。
这娘俩前脚刚走,后脚顾知慕来了。
他依然顾盼神飞,带着年轻公子那份澎湃的激情和主宰这世界的自信。
和张氏相反,他的前路哪怕狭窄又逼仄,他也从不觉得艰难。
许是来路太过轻松的缘故。
看着他由远及近,姜知甜心底萌生异样。
再见面,无论如何也生不出想要亲近的欲@望和心思,他在她眼里,比当初成亲时还觉得陌生。
甚至有些排斥。
哪怕盲婚哑嫁,只要笃定他肯和她携首白头,她也愿意为此全身心的投入。
可一旦心生退意,他无意识的靠近也让她觉得心寒。
顾知慕却丝毫没察觉到姜知甜的异样,他站在院子中间,特意望了望东西厢房。
姜知甜挑了挑眉。
顾知慕问:“那个,家里没外人吧?”
外人。
如果连娘家人都成了外人,那么谁才是她的“内人”?
姜知甜的语气里透着她都能察觉到的疏离和怠慢,她反问:“二爷说的外人是指哪个?”
顾知慕含糊的道:“我也没说谁。”
他倒滑不溜手。
姜知甜笑了笑,坦然的道:“二爷是说我后娘和我妹妹知慧吧?”
顾知慕一点儿也没摸着姜知甜的脉,压根不明白她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不高兴,他甚至也不觉得她是针对自己。
他还挺意外的道:“你妹妹叫知慧?这名字都谁起的?挺有意思嘛。”
说着十分自在的进了屋。
他两袖带风,明明是盛夏,姜知甜却感受到了那份淡漠的凉意。
她满心的火气一下子就泄了。
她真犯意不着跟顾知慕生气,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对他来说不必放在心上的,他便画地为牢,执拗的把所有人都隔离到他的世界之外。
现在的问题不在他,在乎自己。
如果她能接受,还能认命,那就和他过下去。
如果她不能接受,也不甘心认命,那就等机会和他和离。
唯独生气是最不值当的。
他对她的感情都是最勉强的,更何论对她的家人?更没有丝毫感情。
他也不是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她实在不必要奢求。
姜知甜缓缓坐下,忽然就前所未有的心平气和起来,道:“我和我妹妹的名字,都是我爹起的。”
如果不把顾知慕当成终身仰望的良人,只当成隔壁家的顾二爷,他还真没那么讨人嫌,毕竟他有什么样的缺点,是他自己的事,和姜知甜都没关系。
她自嘲的笑了笑,可见一件事没有好或坏之说,端看自己是什么态度了。
姜知甜道:“我后娘还问起二爷,我说二爷忙着读书,不好打扰,还请二爷别计较我后娘的失礼。”
顾知慕有些心虚的避开姜知甜的视线,道:“你说得对,我这两天确实挺忙。那是你娘家人,说什么失礼不失礼的……”
再说了,张氏又没打扰自己。
要真论起来,失礼的是他。
顾知慕咳了一声,往姜知甜跟前凑了凑,道:“我是听说你后娘来了,也想过来看看,可是我吧,又不大好意思。”
姜知甜奇了:“二爷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顾知慕居然真的不好意思起来,他道:“我们虽然成亲两年了,可不是一直没圆房吗?我这姑爷当得不称职,故此不好意思面对丈母娘。”
姜知甜没说话,只低头绞着帕子。
就在这垂眸低头的一瞬间,有什么东西直接贯入顾知慕的胸膛。
他不明白这样的情绪从何而来,往前凑近了一步,小声道:“你,那个,过去了吧?”
姜知甜缓缓的抬起头,满脸的“我有话要说”。
五官依然精致,盯得久了会有瞬间的失神,可顾知慕还是闪了下神。
他抬了抬手,又放回去,道:“姜知甜,你该不会是,后悔了吧?”
姜知甜没否认,低声道:“我能问二爷这几天,前院到底出了什么事吗?”
顾知慕磕巴了一下:“你就是为这个啊?咳,我说你是不是太小心眼儿了?一个丫鬟罢了,顶破天就是个姨娘,怎么样她也妨碍不到你的位置。”
姜知甜专注的视线落在顾知慕脸上,看他说话时的漫不经心,问:“二爷对阮氏,爱不爱?”
“……”顾知慕骇笑了一声,道:“什么爱不爱的?你怎么会说这话?我怎么会爱……”
姜知甜讽笑道:“二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您大抵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当着顾先生说的了?”
顾知慕“我我”了两声,随即一拍桌子道:“那不过是顽话,何必放在心上……就算我说的是真的,那也就是个玩意,和妻是不同的。”
姜知甜苦笑了笑,道:“那我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若是从前,不管二爷爱哪个喜欢哪个,我都无话可说,谁让我来得晚,只是二爷的填房?可自从二爷打发了阮氏,我便以为二爷是真的对我动了心思。可现在……”
她摇了摇头,道:“二爷说,那阮氏不过是个玩意,可我仍旧不能否认我嫉妒这么个玩意占据了二爷的心。我不屑,也不该和阮氏争抢什么,所以,我也不愿意和阮氏共同服侍一个男人。”
顾知慕又惊又怒,他不悦的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姜氏?但凡这话传出去,你善妒不贤,可是犯了七出,我完全可以因此休了你。”
姜知甜倔强的抿紧唇,良久才道:“我是信得过二爷的人品,才肯同二爷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当然,若是二爷嫌忠言逆耳,以后我自然会装着贤良大度。”
什么叫装着贤良大度?你做人@妻子,本应该贤良淑德。
姜知甜又道:“这话我只说这一次,若二爷不能全身心的对我一人,那恕我也无法全身心的对二爷一人。”
顾知慕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总之他没立刻答应。
他也是有傲气的,这一生并非缺了姜知甜就不可,又因为他一个大男人,本就不该被一个女人牵制若此,所以他不可能答应姜知甜这样无理的要求。
两人注定不欢而散。
姜知甜回了姜家。
张氏早就扫好了院子,在院门口一边和人说着闲话,一边等姜知甜。
远远的见车来了,忙上前热情的大声和她打着招呼:“姑奶奶回来了,快进来进来,我早就沏好了凉茶,你进来解解暑气。”
姜二婶今天没爬墙头,一边帮着张氏张罗姜知甜,一边还不忘告诉看热闹的人:“看看人家,虽说不是亲生的闺女,可得了大济了,这叫什么?这叫命好。”
正日子这天,姜家十分热闹,毕竟连顾老太爷和族中三位族老都来了姜家,其他人不敢不来。
顾歧也到了,顾老太爷和几个族老亲自做陪。
方正换了一身簇新的袍子,如果胸前再戴一枝大红花,就和成亲的新郎官没两样了。
袁喜儿挺着大肚子帮着方正理事衣襟,取笑他道:“你成亲都没这么风光。”
他二人成亲时方正腿还没好,可不就错过了这么风光时节吗?
方正涨红了脸,想说什么,还是闭紧嘴。
今儿是大日子,正屋里坐着族老和族长呢,但凡他说一句不该说的,难免让人笑话。
因此他只捏了捏袁喜儿的手。
袁喜儿说了这话也有些后悔,忙低了头不再多说,一时替方正整理好了,这才送他出门。
方正由顾大老爷陪着去了姜家祠堂,禀告过列祖列宗,自此以后便改名姜知正,是姜家子孙中的一员。
一定会以振兴家族为己任,上孝父母,下护姊妹,不敢作奸犯科,行差踏错,否则必被姜家除族云云。
族老亲自将姜知正的名字写到姜若名下,自此姜知正便是姜若嫡子。
姜知正复回到家中,跪到姜若夫妻的牌位之下,行跪叩大礼,以酒为祭,口中呼“父、母”。
姜知甜又牵着姜知慧上前,兄妹相见。
一时厮拜毕,这才请诸人入席。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
第82章 第三朵(61)
整个仪式下来,姜家人都热热闹闹的,倒把张氏撇到了一旁。等众人相继入席散了,她也没走,亲自给姜若夫妻牌位前上了炷香,自己也跪了下来。
她默默祝祷:“夫君和姐姐在上,不贤妻张氏敬拜。我儿过继给夫君和姐姐,便是二位之子。以后四时八节,他按时祭祀,必不敢怠慢。还请夫君和姐姐在天有灵,保佑这兄妹三人一生平安顺遂。”
她又磕了三个头,这才怅然起身。
身后有人扶住了她,张氏一回头,见是姜知甜,有些难堪的用袖子抹了把脸,问她道:“你怎么还不入席?这些日子你跟着操心,好容易事情落了停,你也该好好歇歇。”
出了嫁的姑奶奶要比当姑娘时贵重些,是可以入席的。
姜知甜摇摇头,也给父母牌位上了炷香,拜了几拜,这才起身对张氏道:“您也别灰心,我大哥虽然过继到了姜家,可终究还是您的嫡亲儿子。”
张氏笑笑,道:“你当我是为这过意不去?那也太小瞧我了,我虽然是个蠢笨妇人,可该懂的道理还是懂的。你当初提起过继的事,我就知道你不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们姜家着想。要是想过继,姜家不懂事的孩子多了,过继哪一个,都是姜家血脉,何必非得过继阿正?”
她苦笑了笑,道:“我也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这辈子虽然过得不算顺当,可酸甜苦辣,该经的都经了,我没什么牵绊放不下的,就像你说的,阿正再姓姜,他也是我儿子,他还能对我打打骂骂,不孝顺不成?我这是替你爹娘伤心。”
她用袖子抹了抹眼眶,笑着对姜知甜道:“好了,不说这些没用的,你把你大嫂喊过来,咱们娘几个一块用,不跟她们外人一起混赖,这是咱们家的大事,合该咱们一起热闹。”
酒席宴罢,又送走了顾歧,张氏招呼着几个帮忙的妯娌收拾桌椅碗筷。
堂屋的姜老太爷磕了磕烟袋锅子,开口道:“当家的男人们都别走,我有事要说。”
他这一开口,姜家的男人们都摒气凝声,有志一同的望着他。
女人们也下意识的放轻了手脚,碗筷都是轻拿轻放,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
姜老太爷问:“老七呢?在不在?”
姜七肯定在的。别看他居心叵测,可遇上这种蹭吃蹭喝的机会,他一回也不会落。
这会儿正蹲在院里和兄弟们说话,听着屋里说是族长叫他,他忙站起身。
还笑着同兄弟们说笑:“哟,今儿我这是走的什么运啊,族叔居然叫我?这么多年,族长见了咱们兄弟也没什么好脸,也不知今儿是什么事。”
有那聪明的不说话,只等着看热闹,有那蠢笨的伙着姜七一起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踩了狗X运呗,赶紧去,得了好处,别忘了哥们啊。”
姜老太爷再好的涵养,也忍不住皱眉。
见过蠢人,可这死到临头,还满肚子糠的人,真是少见。
论起来这是堂侄,又不能打死,要不然他真想动手。
眼见姜七稀里哈松的进来,姜老太爷跟一旁的族老们轻声交谈了两句。
三个族老中,倒有两个比姜老太爷年纪还轻,不过辈份大,虽说挂个族老的名声,可自认没有姜老太爷有本事,因此大事小情,一概都是姜老太爷说了算。
另一个比姜老太爷还大着两岁,保养的却没他好,牙齿掉光了不说,头也秃了,勉强有那么几缕,簪都簪不住。
他耳朵有些背,又不肯让人瞧出来,是以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不时点头,大声的“嗯,好”以示回应。
姜七却等不及了,可他怕姜老太爷,一时也不敢说话。
终于,姜老太爷抬眼瞟了他一眼。
这一眼,带着浓浓的厌弃。
姜七再不识好歹也察觉到不对劲儿,他问:“族叔?你叫我,为的什么事?”
姜老太爷沉声道:“跪下。”
姜七一怔。
姜老太爷冷哼一声,也不理他,又让人:“来个人,去把你们的三叔请来。”
三老太爷就是姜七的亲爹。
有人应一声,撒腿去报信,姜七终于慌张了,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姜老太爷:“族叔,您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姜老太爷不说话,只微眯着眼睛,把手里的核桃转得飞快。
姜七越发心慌。
三老太爷到了,他是个略显矮小的老头儿,长得又瘦又干巴,一开口还有些结巴:“阿呵阿呵,族长你叫我什么事?”
姜老太爷瞅他一眼,问:“老三,你儿子做了什么事,你可知晓?”
“阿呵阿呵,他也老大不小了,又不是孩子,阿呵,我总不能天天跟在他屁股后头吧?”
姜老太爷呵了一声,道:“你一向精明,不想如今也糊涂起来了。既是不知道,那就一旁听着吧。”
三老太爷忧愁的看一眼姜七,至于他心里想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
姜七也在看他,意思是求他救命。
三老太爷叹口气,把头往旁边一扭。
姜老太爷一拍桌子,问姜七:“是我问,还是你自己说?”
姜七还想嘴硬:“族叔,我真的不知道我犯了什么错……”
姜老太爷呵了一声,说道:“我看你是真的不见棺材不落泪啊。”他发一声招呼,又有两个人被拧着推进来跪下。
姜七一看傻眼了,其中一个是姜九,他亲堂弟,另一个则是邻村的无赖王秃子。
就是他对张氏心存不轨,叫了姜九和王秃子轮番来姜知甜家闹事。
这会儿他俩被抓住了,他也跑不掉。
姜七哀号一声:“族叔,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这回姜老太爷再问他做了什么,他便都招了。
踹姜家门,往里扔死狗,泼鸡血,半夜装鬼吓唬人,白天赖在姜家不走,满嘴荤话……听得众人都嗤之以鼻。
姜老太爷问三老太爷:“老三,你说老七该怎么罚?”
三老太爷装糊涂:“阿呵阿呵,我什么都不知道,族兄怎么倒问我?”
姜老太爷冷冷的盯着他,三老太爷终于有点儿撑不下去,“啊呵”了半天才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然是族兄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姜七向张氏磕头赔礼。
姜知正理所当然、正大光明的站在这娘几个跟前,接受了姜七的歉意,还义正辞严的警告他以后不许无故再来骚扰家人。
姜七被打了二十板子,被人抬了回去。
村人们渐渐散去,三三两两的谈论着此事。
他们都说,这姜若家的,居然一下子就抖了起来,底气是什么?
有人说:“自然是姜家那大丫头,你们没发现吗?自打她嫁进城里,呵,这整个人都变了模样,人是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能干了,姜家上下都是她一个人打理,那张氏就是个怂包,屁都不敢放一个。”
有人不同意:“你也说她是嫁出去的姑奶奶,再管又能管多久?要我说,是姜家把那个拖油瓶给过继过来了,这才是姜家的底气吧。”
甭管外人怎么猜,姜知正开始顶起姜家门户。
姜知甜也有意给他做脸,兄妹两人坐下来,从头到尾,把近日家里的事重新捋了一下。
方正问姜知甜:“你既和伯祖父打了包票,可是想着明年便让他们都种起草龙珠来?”
姜知甜摇头:“人心不足蛇吞象,凡事不能这么急。草龙珠倒是好种,可怎么卖?”
方正不禁想起酒坊的许娘子。
姜知甜自嘲的笑道:“大哥也天真了么?许娘子酿的酒是祖传的手艺,也是人们喝惯了的粮食酒,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苦人家,红白事,逢年节,都要打个几斤的。可这草龙珠酿的酒,怕是没那么容易被人接受。”
姜知正也皱起了眉头,道:“是啊,你说得没错,就算是有人肯喝,可三百多亩地的草龙珠,那也是数目巨大,酿出来的酒更是数不胜数,光是这府城能销出去多少?”
姜知甜垂眸没说话。
她有一种直觉,今年的草龙珠酿出来的酒,一定能顺利的卖掉。
可明年的,后年的,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她之所以不敢让全村人都种草龙珠的缘故。
方正也发愁了,那现下怎么办?
他种地卖苦力在行,可要说想得再长远点儿,那可就不行了。
姜知甜回神抬头,道:“别的事先不用忧心,当前草龙珠也该成熟了,我想着是在们庄子上人工肯定不够,不如就问问村里谁肯去,按天结算工钱。”
这也算是先探探人心。
要是肯付苦卖力,自然怎么提拔都没问题,可要是只想收成,不想付出,那就算了。
方正点头:“我也是正担心这事,草龙珠可放不大住,一旦下地,就得尽快送到府城许娘子那里。”
姜知甜点头,道:“大哥去跟伯祖父商量吧,由伯祖父出面,你只管帮着记工、记帐这些琐事。但有一点要注意,甭管是谁,务必得好好做工,否则该罚还得罚,绝不能因为是家人就姑息纵容。”
第83章 第三朵(62)
就像姜知甜预料的一样,草龙珠从摘到运到许娘子手里,都十分顺利。
她还特意去见了回许娘,两人算了回帐。
去掉前期许娘子的投处,再扣掉抽成,落到姜知甜手里的只有两百两银子。
姜知甜再好的涵养,也不禁苦了脸,她苦笑道:“可见种地是真苦,这两百两银子,还不够我结摘草龙珠的工钱呢。”
许娘子横眼斜她,问:“你嫌少啊?不要正好,你还给我。”
姜知甜没动,吧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