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花朵朵开-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知甜淡淡的喝茶,脸上没有一点儿可以缓和的意思。
  顾知慕一甩袖子,嘿。
  他起身,向姜知甜拱手一揖:“好,是我不对,我给你道歉。”
  姜知甜瞄了他一眼。
  他这歉虽道得痛快,可一脸的不乐意,还真是难为他了。
  姜知甜也起身,向他屈膝一福,道:“那我也二爷赔个不是,还请二爷大人大量,别和我一个妇道人家计较。”
  顾知慕嗤的一声,起身问姜知甜:“行,这回你满意了?真是的,哪有一点儿女人家的柔顺温婉?咄咄逼人,非得压过你男人去,你当是什么好事不成?”
  姜知甜道:“二爷言重,我不过是想跟二爷讲个理儿。书上不是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吗?还希望二爷下回再口出妄言的时候,也替我想一想。”
  顾知慕听不进去,不说男人的自尊了,就说他读了多少年书?姜知甜才读了几天?他用得着她给他讲道理?顾知慕豁然起身道:“我走了。”
  姜知甜并不挽留,只在他身后道:“二爷慢走。”
  顾知慕一肚子火,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生气。
  其实就算向姜知甜道歉也没什么,他又不少块肉。
  再说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走到门口又悻悻的折了回来。
  姜知甜惊讶的看着他:“二爷还有什么吩咐?”
  顾知慕在袖子里搓搓手,只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刚才那凭空冒出来的冲动实在强悍,他一时压不下去,只想说出来痛快。
  他不给自己反悔的机会,道:“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姜知甜微一颔首:“二爷只管说。”
  顾知慕拉了山水石圆杌,挨着姜知甜坐下。
  他并没多想,就是个亲近的意思。
  在他心里,他认为姜知甜应该巴不得他和她这么亲近呢。
  可他想错了,姜知甜压根不习惯他这份亲近。
  俩人虽是顶着夫妻的名头,可成亲快两年了,也就刚才他情急之下抱住她的时候,才是唯一的仅有的亲近。
  刚才不觉得,这会儿是越想浑身越不自在。
  姜知甜就觉得浑身寒毛都乍了起来,她紧绷着下颌,挑眉问顾知慕道:“二爷有话就说,你离我这么近做什么?”
  她又不聋,他只要不出屋,她还能听不见咋的?
  顾知慕生气了,赌气往一旁挪了挪。
  这不知好歹的女人,怎么一点儿风情都不解?
  白瞎她的好容貌了,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怎么这么笨?!
  姜知甜等了半天,见他不肯开尊口,只得又问:“二爷不是说有事?”
  顾知慕哼了一声,问她:“你到底是不是女人?”
  姜知甜忍不住笑出声,道:“我是不是女人,二爷不清楚?”
  他抽什么风?她是不是,光用看的不就行了?
  顾知慕鼻孔朝天,道:“我看你不像。”
  姜知甜不乐意跟他犟,他有时候的性子就跟孩子似的,口是心非,自尊心过强,凡事都要摆个架子,因为他是个爷,所以别人都得哄着他、宠着他。
  可要给他两脚,他又委屈得跟个孩子似的,好像压根不明白他自己错在哪儿,白挨踢了。
  虽说他已经成过亲,还有个十岁的闺女,可姜知甜每每对着他,都有一种对着自家小妹姜知慧的错觉。
  真跟他计较也是气死自己。
  姜知甜在心里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二爷说不像就不像吧。”
  左右跟他也没关系。
  姜知甜抽了本书,就着灯光慢慢的看。
  顾知慕瞅她两眼,看她对自己不理不睬,便探头过去看她看的是什么。
  可姜知甜还是不理他。
  顾知慕干咳了两声,道:“姜知甜,你看咱俩成亲,也两年了吧?”
  姜知甜敷衍的道:“啊,两年了。”
  “我吧,以前对你是有偏见,可那也不怪我是吧?毕竟咱俩以前也没见过,更没打过交道,又是叔父和你哄骗我成的亲。”
  什么?
  姜知甜心里冷笑,这话亏得他怎么说出口的,他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有块糖就是娘,让做什么做什么。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还别人哄骗他成亲?
  是,顾先生是哄他了骗他了,她可没有。
  姜知甜从书的上方瞥了顾知慕一眼,道:“二爷刚才说什么?”
  你再说一遍。
  顾知慕从善如流的改口道:“是叔父哄骗我,是叔父。”
  姜知甜重新低下头去看书。
  顾知慕悻悻的道:“总之我当初不愿意是有苦衷的,你理解吧?”
  姜知甜道:“我一直都很理解二爷。”
  顾知慕喜笑颜开,凑近了道:“是吧?我就说嘛,咱俩相处日久,总会情愫渐生的。”
  姜知甜呵了一声,什么情愫?
  顾知慕紧张的道:“既然误会已经解答,我对你也并不嫌弃,要不咱俩……”
  他一把抓住姜知甜的手腕:“咱俩就……就做真正的夫妻。”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专栏求包养,接档文《泼辣小娘子》、《废帝宠后录》求预收,么么各位。


第72章 第三朵(51)
  姜知甜的书啪嗒一下就掉到了腿上,她迷惑的问顾知慕:“二爷说什么?”
  顾知慕一百二十个不好意思。
  可话既然说出口了,他也就没了顾忌,越发坦荡的道:“其实要不是我当初耍脾气,这话根本都不用说,你我早就是夫妻了。虽说耽误了些许时日,但总算还不晚。”
  姜知甜还是一脸茫然的瞅着顾知慕。
  她真想摸摸他的额头,看他是不是烧糊涂了,说胡话呢。
  在姜知甜看来,人得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尤其像顾知慕这种已经发过誓且签过文契的人,怎么能说反悔就反悔?
  顾知慕看姜知甜这呆怔的样子,心里还挺感慨:到底她比自己小,虽说算不上小姑娘,那也比他小不是。
  别看平时装得大人样儿,可真遇到事儿,立刻就麻爪了。
  顾知慕怜悯心起,深为自己从前对姜知甜的种种不待见而愧疚,他十分诚恳的道:“那个,姜知甜,不,咱俩要成夫妻,就不能再这么直呼其名,你名字里有个甜字,我给你起个乳名,就叫甜甜吧。”
  姜知甜一脑门子的白毛汉。
  娘在时,确实管她叫甜甜,后来爹娘都没了,她年纪小时,村里人也有管她叫甜甜的,也有叫甜丫头的,再后来她一直没出嫁,她在村人口中就成了“姜家那大丫头”。
  也不知是不习惯了,还是怎么的,这“甜甜”二字从顾知慕口中说出来,姜知甜怎么这么肉麻呢。
  她打了个激灵,才意识到顾知慕还抓着自己手腕呢,她跟烫了一样,嗖一下收回来。
  顾知慕也不以为意,还当她是害羞了,笑了笑,道:“甜甜……嗯,这名字挺好的,人生五味,苦中知甜,你这名字起得真好,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谁给你起的?你爹?不是说你爹没读过书吗?这名儿起得可挺有水平。”
  姜知甜咧了咧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真难得,他居然也有夸人的时候,太不适应了。
  顾知慕自说自话的道:“我知道是我不好,可你不说了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打从今儿起,把从前的偏见都抛开,以后一定好好待你。”
  姜知甜艰难的道:“那个……”
  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好的,他改不改,变不变,好像影响不大。
  可他一番热情,她可怎么打消他这念头呢?
  姜知甜一犹豫,顾知慕又道:“还是说,你心里记恨我?”
  姜知甜摇头。
  顾知慕收了声,小心翼翼的问她:“那你觉得,我这建议可好?你不用担心以后,我保证绝不负你。”
  姜知甜问他:“二爷想好了?不会再改?”
  顾知慕点头:“那当然,好歹我也是君子,哪能朝令夕改?你要不信,我发毒誓?”
  姜知甜摇头。
  顾知慕看她一脸犹豫,问:“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姜知甜道:“那,二爷又为什么,改了主意?你先前不是说……”
  他不咬牙切齿的说永远都不会碰她的吗?
  顾知慕呵了一声,道:“什么为什么?不管当初怎么样,咱俩是成了亲的,我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不能不替你考虑吧?就算出嫁第二天你我就和离,你也是再嫁之身不是?”
  他这话倒是。
  姜知甜在乎的也不是这些细枝末节。
  也确实没有为什么,她当初嫁过来报的就随遇而安的心思,是他不愿意接纳她,她才索性顺水推舟,和他撇清关系的。
  要是没有当初那一节,她早和顾知慕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了。
  现在虽说晚了些,也还不算太晚,他总没把她拖到七老八十。
  在顾知慕的催促下,姜知甜低头道:“好。”
  顾知慕不敢相信的问:“你说什么?”
  姜知甜难得露出窘态,道:“我说,我同意,二爷的话。”
  顾知慕像个孩子似的,差点儿就跳起来:“太好了,择日不如撞日……等等,还有好多事情要办,你不能再住在这儿,今天太晚了,明天我就让人把你的东西全都收拾到我的院子里。对了,还有服侍的人手不够,我得跟叔父说再差谴几个奴才过来……”
  姜知甜听他兴奋的在那筹划,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晚间,姜知甜沐浴过后,苏嬷嬷服侍着她搽上她自己制成的玉雪膏,看她比往常安静,便问她:“今日顾二爷来过,我看他走时满脸春@色,可是奶奶许诺了二爷什么?”
  姜知甜正自己梳理着长发,闻言顿了下,才低声道:“嗯。”
  苏嬷嬷很少有这么“多管闲事”的时候,姜知甜倒不怀疑她的居心,她也实在是摇摆得厉害,也急切的想找个人问问。
  她没有亲娘,有再多的心里话都无处可诉,也没有别的知近的同性长辈,所以很多事,这么多年她都是自己摸索、琢磨出来的,至于是对是错,她没有资格衡量,更没余地后悔,只能承受。
  难得苏嬷嬷有那样高贵的阅历,天然就让人敬慕,又难得她并不僭越,相处这几个月,姜知甜觉得很舒服,既不需要防备,也不需要试探,俩人倒像是忘年交。
  苏嬷嬷为人宽厚、平和,做事又仔细、认真,有些宫里传出来的养生药方或是胭脂水粉的制法,她并不吝啬。
  又每每亲自替姜知甜梳发,细声细语的教她如何搭配衣饰,出行有什么讲究,和人打交道又该如何做之类。
  她竟像个慈母的角色,于无形中教会姜知甜许多知识。
  是以姜知甜对她很是有所依恋。
  苏嬷嬷笑着温声道:“也难怪,可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不错,二爷娇妻在侧,除了功名尚未取得,已经算是人生圆满了。”
  姜知甜低头慢慢的梳着自己的长发,笑笑算是应和。
  苏嬷嬷又道:“这话也不妥当,二爷还有一样,要是也能满足,那才算真的人生圆满。”她打量着镜中姜知甜的脸色,道:“二爷啊,还差个小少爷。”
  姜知甜抬头,问镜中的苏嬷嬷:“嬷嬷见多识广,男人家圆满与否,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想来嬷嬷见惯的,不须赘言,那么女子,怎么样才算人生圆满呢?”
  苏嬷嬷笑了笑,声音如流水,带着与这闷热夏夜完全不同的清凉:“女子么?从父母长辈的角度来说,不求她大富大贵,只求她嫁得良人,夫妻相和,儿女双全,上没有恶婆婆刁难,中间没有妾室勾心斗角,底下儿女安康孝顺。”
  她顿了顿又道:“可这些说起来容易,生活中女人能占一样就已经殊为难得,这也是我不曾嫁人的缘故。世事易变,敌不过人心易变啊。”
  姜知甜望着苏嬷嬷,道:“是嬷嬷太过贪心了吧?”
  苏嬷嬷承认:“那时候年轻,总以为世间罕见,可于我来说未必是难事,所以任时光磋砣,转眼就已经满头华发,到头来人也好,情也好,俱都空空如也。人生图什么呢?不就是做事时痛快,事后不悔?”
  这话似在鼓励姜知甜勇敢的往下走,可姜知甜仍旧不觉得明白、清晰。
  苏嬷嬷那句话不要太对,世事易变,不敌人心易变,顾知慕在世人看来是良婿之选,可对于姜知甜来说,并不。
  两人之间相处的模式不似夫妻,倒像……说句难听话,倒像母子,他跳脱难定性,姜知甜则沉稳太过,模加不顺眼,难免多嘴教导。
  就因为顾知慕不定性,姜知甜对未来不敢持太乐观的态度。
  她问苏嬷嬷:“嬷嬷觉得顾二爷怎么样?可是能够依靠的良人之选?”
  苏嬷嬷道:“奶奶不是已经和二爷成了亲?”
  姜知甜沉默了好半天,才道:“二爷嫌弃,又始终记挂先前的罗氏,我和他尚未……”
  苏嬷嬷毫不留情的道:“那又如何呢?”
  姜知甜觉得两颊火辣辣的疼。
  是啊,那又如何呢?
  她所有的命运都系顾知慕于一身。他嫌弃,她就得守活寡。她能守身如玉,并非是她的清高和自尊,不过是顾知慕的嫌弃。
  如今他转了性对她有了兴趣,她就得和他成为真正的夫妻。
  将来他若能始终如一,她便一辈子是顾二奶奶,还能有幸沾他的光,将来或可封得诰命。
  可万一将来他功成名就,始乱终弃,她就得狼狈下堂。
  从始至终,她的意愿都是那么的微薄和不可理喻。
  苏嬷嬷道:“奶奶别嫌奴婢说话刻薄,几十年孑然一身,纵然孤苦,可老婆子有别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自由。生死由我自己选择,更不要说是富贵还是穷困。我不敢和圣人比肩,但生活是我自己能选择的。”
  苏嬷嬷收起玉雪膏,对着镜子里的姜知甜道:“奶奶是我见过的,容貌最美丽的女人之一,可女人的美貌是这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反倒是真心难得,可心藏在重重血肉之下,是真是假,需要一辈子来探寻。”
  姜知甜默默点头。
  之后苏嬷嬷又用自制的头油替姜知甜梳了个堕马髻。
  姜知甜道:“嬷嬷的手真巧,这头油香味既不腻,又好用,我这头发可比以前黑亮多了。”
  苏嬷嬷笑道:“我会的可多了。”
  姜知甜深以为然:“留嬷嬷在我身边,真是大材小用。”
  苏嬷嬷笑了笑,道:“这是缘份,缘来则聚,缘去则散。”
  姜知甜躺下来,苏嬷嬷熄了灯,就要退下时,姜知甜忽然喃喃道:“那嬷嬷就再帮我一回。”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更新,作者专栏求收藏哦。这本写完会开新文,大家有兴趣收藏一下接档文《废帝宠后录》和《泼辣小娘子》。
  说实话现在榜单很凶残,收藏不上几十,连编推都上不去。


第73章 第三朵(52)
  苏嬷嬷站在灯影里,仿佛与黑暗融为了一体,她就静静的站在那,仿佛没听清姜知甜说了什么。
  良久,她才低声道:“是。”
  门开阖之后,苏嬷嬷走了出去。
  屋里陷入黑暗,给人一种压抑的神秘感。
  姜知甜在床帐里伸出手,黑的不见五指。
  她做了个虚张虚合的动作,并没能抓住什么。
  可有些事,并不是因为注定没结果就不会去努力尝试的。
  一大早,顾知慕就兴冲冲的跑了过来。
  他换了身崭新的朱红绣团花的圆领袍,系着同色腰封,衬着他那神彩熠熠的容颜,更显得他艳比骄阳。他相貌着实不错。
  只腰间空空如也。
  他满面含笑的走到姜知甜跟前,问:“看什么?傻了?你家二爷好看吧?哼,当初大街上遇见,你是不是就对二爷我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啊?”
  他怎么这么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姜知甜只当听不见,她放下书,起身要行礼。
  顾知慕一手把她按坐下去,随意的坐到她旁边,像个要讨糖吃的孩子,道:“我知道你针线好,给我做些贴身香囊、荷包之类的物件?本来我的一应东西就该你打理。”
  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本来嘛,男女之间传达情意,不就是从这些贴身物什开始的么。
  姜知甜垂眸看了一眼他空荡荡的腰间,委婉的道:“我……不大会做,花样子也都不时兴,只怕二爷嫌弃。”
  顾知慕给她出主意道:“不是有苏嬷嬷呢?她是从宫里出来的,手里能没点儿私藏?不要说花样子了,只怕什么都有,什么都是顶顶好的。我也不敢和宫里的贵人们比,哪怕几十年前的花样也行。”
  姜知甜不好推辞,便道:“好,我回头问问嬷嬷。”
  顾知慕心满意足,他四下瞅了瞅,见人都在外头候着,他凑过去问姜知甜:“今天你就搬过去?我昨儿查了黄历,今天万事诸吉。”
  姜知甜抬眼瞥着顾知慕,咬着唇,没搭腔。
  顾知慕心底这个乐。
  他还从来没见过姜知甜这小家碧玉的模样呢,看她这羞涩的小媳妇样,怎么这么好笑呢?
  他佯装不满的道:“你昨儿别是哄我?这说了就不算数了?要知道我昨儿就该留下,先把生米煮成熟饭。”
  呸,还是读书人呢,怎么说话这么粗俗。
  姜知甜一巴掌拍过去,瞪他道:“胡说什么。”
  顾知慕不觉得疼,反倒挺美,他头一次体会到了打情骂俏的滋味。
  他理直气壮的道:“怎么是胡说呢?你我三媒六聘,可是正儿八经的夫妻。”
  姜知甜敷衍道:“再过几天。”
  顾知慕不干了:“为什么?”
  姜知甜摩挲着书的封皮,慢条斯理的道:“搬家不是那么好搬的,虽说我在这儿住的时间不长,可零打碎小,东西可不少。”
  顾知慕咳了一声道:“那算什么,东西慢慢儿搬,你人先过去。”
  他看了一下,又看姜知甜,道:“我看你这衣裳还是去年做的,想必也没添新的,能有多少?先把箱笼搬过去,回头我就给你置办衣裳料子首饰之类的。”
  姜知甜还是摇头。
  顾知慕嘟着两颊,满脸怨气的瞅着她。这女人恁的矫情,到底还哪儿不满足?
  姜知甜垂头,低声道:“二爷还是再等等。”
  哼,凭什么?他就不等。顾知慕耍赖道:“你不搬也成,我搬过来,等你几时收拾好了,再一块搬过去。”
  姜知甜一脸无奈的瞅着他,道:“二爷何必苦苦相逼?你我成亲已经两年,说句不好听的,大好时光不磋砣也已经磋砣了,两年二爷都等得,还等不了这三五天?”
  三,三五天?为什么要等三五天?
  顾知慕脸上的表情整个呆掉,他心里无知,脑子里却有什么东西轰隆一声。
  也算吃一堑长一智,这回他没跳起来大吵大闹,而是在脑子里把过去所有关于女人的经验回顾了一番。
  啊……他懂了。
  顾知慕一下子蹦起来,与姜知甜拉开距离:“你,你,你……”
  小日子来了?
  姜知甜扭头没理他。
  她不说话便是默认啊。
  顾知慕一拍脑门:“那,那什么,我知道了,好好好,就依你,我再等三,三五天。”
  他跟来时一样如风,转头就没了踪影。
  姜知甜果然跟苏嬷嬷请教如何画花样子,苏嬷嬷花样子是有,不过画的东西没有。
  她主动请缨,替姜知甜去街上买些颜料和画笔。
  苏嬷嬷带上了二丫。
  二丫不如三丫活络、淘气,在这院里就跟隐身人一样,她不会主动出头往姜知甜跟前凑,只会默默的帮着梁氏洗衣、做饭、择菜。
  要不怎么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雪茶是姜知甜身边的大丫鬟,只要姜知甜地位不倒,她势必会有个好前程。
  三丫又因为聪明可爱,深得姜知甜的喜欢,梁氏这个做娘亲的便极力的对这两个闺女好。
  尤其三丫,总打扮的干干净净,衣裳虽不是新的,可也清清爽爽。
  二丫可没这待遇,就像她拣来的,成天做事,还要挨梁氏的骂。
  苏嬷嬷有双历经世情的眼,小院里的所有人,几乎都落在她的眼里。
  她不会刻意去帮谁,可是对着沉默寡言又可怜的二丫,她还是忍不住拉拔了一把。
  在路上,苏嬷嬷问二丫:“你今年多大了?以后有什么想法?”
  二丫低头,喏喏的答:“十三了,我娘说,等将来,让我给奶奶做个末等丫鬟。”
  苏嬷嬷对“她娘的理想”不置可否,只问二丫:“那你都会什么?”
  二丫道:“我会做饭。”
  苏嬷嬷笑道:“这世上会做饭的女人可成千上万,多的是,更不要说各酒楼里的名厨大厨。这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状元,可也只有成为各行状元的人,才能让世人侧目。说白了就是既得人尊敬,又能让自己过上好生活。”
  二丫虽寡言少语,却并不蠢,她略一想就明白了苏嬷嬷的意思。
  若二奶奶就如今现在这般,她也未必需要那么多丫鬟,就算将来姐姐雪茶嫁了出去,她若才力不及,也难以顶了姐姐的窠。
  再说还有外头可采买的人呢?
  若二奶奶比现今这般还要荣华富贵,她需要更多的丫鬟,那也得是各方面都拔尖的人物,像她这样一无是处,并无一技之长的丫鬟,不是二奶奶所需要的。
  凡事都怕掰扯,二丫一想明白,浑身冷汗都下来了,她有些恐惧的望着苏嬷嬷:“嬷嬷,我,我不会说话、讨巧,人又蠢笨、无能,那我以后,以后……”
  苏嬷嬷道:“这天生万物,各有各的归处,也不是说平庸普通的人就没有活路,只不过你也瞧见了,这世上总有过得好与过得不好的。当然了,怎么不是一辈子?要看你怎么想了。”
  二丫当然不甘心,她且不知道富贵人家过的日子有多舒坦,最起码她从亲姐妹中就得出了教训,但凡她没本事,连亲娘都嫌弃。
  侥幸她稀里糊涂的长到十六七岁,娘看她不堪大用,会不会胡乱的把她许人啊?
  二丫咬着唇,可怜兮兮的问苏嬷嬷:“嬷嬷,我,我想学本事。”
  苏嬷嬷点头:“这想法好。”
  二丫一把扯住苏嬷嬷的袖子:“嬷嬷你教我。”
  苏嬷嬷道:“哟,你怎么倒求上我了?”
  二丫鼓起勇气,把这一辈子的话都攒到今天说了:“我知道嬷嬷是好人,要不然也不会提点我。而且嬷嬷是个有本事的厉害人,但凡嬷嬷肯指教我两三句,我就,就能比旁人强上许多。”
  苏嬷嬷自嘲的笑道:“看,我若不教你,我就不是个好人,好像从前都是沽名钓誉,名不副实一般。”
  二丫摇头:“嬷嬷,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想,想跟您学个一星半点儿的。”
  苏嬷嬷明白她的意思,道:“那你想学什么?”
  二丫低头想了一会儿,抬起头看向苏嬷嬷。
  苏嬷嬷一直眼中含笑的望着她,对她毫无轻视,也没有让她难堪的怜悯和同情,甚至似乎在鼓励她心里想什么就只管说什么。
  二丫犹豫了半天才问:“不,不知道,紫菀姐姐她们,和三丫,嬷嬷都教了什么?”
  苏嬷嬷道:“紫菀要帮着二奶奶管家,所以我教奶奶学算帐时,她便在旁跟着学。你雪茶姐姐要管二奶奶的衣裳首饰,我教二奶奶颜色搭配时,她便在一旁学。三丫喜欢漂亮发髻,我便教她怎么给奶奶梳头。”
  三丫张大嘴,半天不能合拢,她问:“梳,梳头,也算,本事吗?”
  苏嬷嬷道:“那当然,许多权贵家的夫人、太太、奶奶们都有专门的梳头娘子,有那请不起专门梳头娘子的,会专门请梳头娘子上门,这职业虽然低微,可工钱却不低。”
  三丫也算开了眼界,只觉得苏嬷嬷真是个神人,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
  可她自己应该学点儿什么呢?
  她正低头犹犹豫豫的走路,忽听苏嬷嬷站住,和人打招呼:“这不是四爷吗?您好闲心。”
  作者有话要说:
  喏,下章四爷终于可以冒个头了。


第74章 第三朵(53)
  遇见苏嬷嬷,顾知远也有些吃惊:“嬷嬷?”
  苏嬷嬷上前与顾知远见礼。
  顾知远看看她和二丫,问:“嬷嬷这是……要买什么?”
  苏嬷嬷笑眯眯的道:“是啊,二奶奶打算给二爷做个香囊,我来买些颜料、纸笔和彩线,帮着二奶奶画些花样子。”
  顾知远点点头,问苏嬷嬷:“嬷嬷可要帮忙?”
  苏嬷嬷摇头:“不用,四爷是做大事的人,这些针头线脑的小事,还是我们女人自己来做吧。”
  顾知远哈哈大笑,道:“嬷嬷打趣我不是?我就是人寻常布衣,能有什么大事儿可做?”
  他把身边的元胡叫过来,道:“嬷嬷把元胡带上,别的他做不了,帮着嬷嬷跑腿送信,拎个东西总行的。”
  苏嬷嬷笑着点点头,问顾知远:“有些日子没见着四爷了,四爷在忙什么?”
  顾知远道:“东奔西跑,揽点儿小伙。嬷嬷在二嫂身边可还如意?”
  他看看周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嬷嬷要是不忙,我请嬷嬷喝盏凉茶?”
  这大暑天,人在日头底下略站一站,就跟身上着火了一样,实在不是个攀谈、叙旧的好地方。
  苏嬷嬷点头,拉着二丫过来嘱咐了几句。
  二丫拼命点头,唇一张一合,在心里默默记下苏嬷嬷交待下来要买的东西。
  苏嬷嬷问她:“你可都记清楚了?”
  二丫又在心里默背了一遍,道:“嬷嬷放心,我都记住了。”
  苏嬷嬷微笑着夸奖她:“不错,不成想二丫倒有个好记性,这件事你若办得好,等将来你好了要学什么,嬷嬷保证好好的教你。”
  二丫瞪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到头上,她不会说什么感激的话,只狠狠点头。
  苏嬷嬷让她去了,并没让元胡跟着。二丫年纪虽小,这城里也没京城规矩大,但该忌讳还是忌讳些。
  顾知远却吩咐元胡:“你远远跟着,要是没事就算了,有事就帮一把。”
  元胡点头应下,转身走了。
  顾知远请苏嬷嬷去了附近的茶楼,两人要了个靠窗的位置,苏嬷嬷笑着道:“四爷还是一如既往的细心和体贴。”
  顾知远笑笑,要了两盏茶。
  一盏是红色的玫瑰饮,一盏是金黄的金桔茶,难得的是里头还放了碎冰,一口喝下去,冰意沁脾,多少暑热都煞透了。
  苏嬷嬷向顾知远道谢:“还没谢过四爷给嬷嬷我一个容身之地呢。”
  顾知远摆手:“嬷嬷客气,些许小事,不足挂齿。”
  苏嬷嬷笑笑,道:“二奶奶脾气温和,性情柔顺,不是个难相处的人,她待嬷嬷又如师如友,且又聪慧伶俐,倒是这些年我教过的唯一令嬷嬷得意的学生。”
  顾知远笑道:“那是嬷嬷和二嫂有缘,若他日二嫂学成,倒是一段佳话。”
  苏嬷嬷捧着碗盏,微微收了笑,道:“倒是有件难事,我不知该如何同四爷说。”
  顾知远正了正脸色,道:“嬷嬷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