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农为本[农]-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上壮丁们蝗虫一般‘嗡嗡’个没完,这使得龚姓总旗更加心烦意乱了!
那个站在中间的拄着长弓的壮丁,实在碍眼得很!
“肃静!肃静!肃静!”龚姓总旗连吼三声!
夏五斤将弓身向下微微一压,议论附和声立即小下来一大截,随后那些不知情者的声音也跟着渐渐小下来。
龚姓总旗对于他怒吼三声后的效果,很是自得:这群无知的乌合之众,吓一吓就跟个鹌鹑一样了。
也许是因为天气炎热,外加刚才的一阵‘嗡嗡’声,使得龚姓总旗心烦意乱不耐烦得很,又或许是心中的自得和轻视驱使,让他说出来了这样的话:
“你们这些无知愚民!想得倒是美!还一日三餐,一天能有你们一顿吃的,就该偷着笑了!还有那个拿长弓的,你少吹些牛罢,因为这并不能让穷酸的你,真正过上酒足饭饱的日子!”
他一个有品阶的正七品总旗武官,一天都才勉强吃的上两顿饭,且这次回营后若军粮紧缺问题依旧没能化解,他说不得就要降成一日两餐了,啧、饷银也是两年都没有发放了!这些无知愚民,居然还妄想着一日三餐,把去充军整得像是去吃大户一样,想得倒是美!
一般正规府军一天吃一顿,这些新抓去的壮丁一天一顿都别想,两天一顿还差不多!
龚姓总旗说的是实话,然而,夏五斤把去到军营后就能一日三餐吃军粮这事儿,说得理所当然一样,就连知情的壮丁也觉得既然是朝廷征丁充军,一日三餐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是朝廷供着的大军嘛。
可是,就在几乎所有壮丁都已经相信了,他们参军后就能吃军粮,就能吃饱饭时!那个穿着与一般兵士不同的将军,说的那话里的那意思,却说他们可能一天都吃不到一顿饭!
这和他们在家时有什么不同?在家时,他们还能去刮树皮、挖草根和野菜磨成粉了,然后徐做粑粑或者烙饼吃,到军营里去后那肯定是不能了的,那到时不就只能饿着了?!
被围在中间的近万之数的壮丁,脸色变了、眼神也变了,由先前什么也不知的麻木和茫然,变得不满、焦虑以及愤怒起来。。。。。。
原先‘知情’的——事实上只能算一知半懂的壮丁们,此时才算是彻底下定决定,就跟着夏五斤干了!
他们原先还怀着希望,想着也许被充军也没有多危险,只要在战场上注意机灵变通、奋勇杀敌,说不定也能活着回来呢?
可如今呢?他们知道了,到军营里后他们连饭都没得吃,到时怕是没死在战场上,而是饿死在了营地里!还想要活着回来呢,倒真是想得美!
小山包那里麦子抽苗、灌浆和收割时,他们好些人都是亲眼见到了的,跟着夏五斤干,至少没有饿死之忧!如果同样都是要死的,那还不如做个饱死鬼!
一旁同样骑在马上的向姓总旗看着壮丁们的样子,觉得有些不对头。。。。。。
然而他此时也像先前的龚姓总旗一般,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头。脑子并不多灵活的他,一时想不出壮丁们愤怒的原因,自然也就想不出化解的办法。
旁观者清,向姓总旗看出了壮丁们的不对,但龚姓总旗却还沉浸在一抒胸中郁气、大展官威的得意之中,并未察觉。
反而继续说到:“如今天下已经大旱两年,农田颗粒无收,也只有军中和朝廷还有粮食了。服军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了!虽然不能让你们敞开肚子吃军粮,但总归不能让你们饿死的。”
他可没说谎,这些壮丁确实大多不可能被饿死,因为在饿死之前,他们就已经死在剿灭反贼的战场上了。
然而,这话听在壮丁们耳里,一点安抚作用都没有起到!那个将军说话时的鄙夷神情,只有站在外围隔得近的壮丁们才看得一清二楚,可他语气中的嘲讽和不以为意,却是所有人都听懂了的!
像他们这样的一般贫民,因为受的欺辱和压迫太多,早已见惯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的嘴脸,只是以前他们为了生存和妻小而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做出一副任打任骂的软弱模样。可那并不代表,他们看不懂这些大人们的脸色!
只听这个将军的语气,就知道他说的不是真的!
到这个地步了,夏五斤又加了一捆干柴,让火燃得更大!
夏五斤好似恍然大悟了,立即一副被骗的样子:“那就是说,我们以后连饭都吃不饱了?!饭都吃不饱,那还怎么打仗!吃不饱饭,手脚就软趴趴的,哪还拿得起长。枪大刀?哪还跑得赢敌人?兵器都拿不动,跑又跑不赢,那不就是去送死吗!?
我家里一个男丁都不剩下了,那我家不就绝后了?!我以后死在外面了,都没脸回来家乡去地府见祖宗啊!!!”
这一捆干柴架上去后,那真是烈火遇干柴,‘呼!’一声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我和儿子都来了,家中也是一个男丁都不剩,传宗接代的都没有!若是我们死在了外面,我们家就绝后了啊!”
“我家只有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了啊,他还那么小养不养的大都不一定,一旦我死在外面了,家中的婆娘怎么养得活他啊!”
“饭都吃不饱,这是让我们直接去送死啊!拿我们的命去填啊!我家绝后了,我死后到了底下都无颜见祖宗啊!”
。。。。。。
这些壮丁的死穴,夏五斤真是戳得极准了!
到军营后吃不饱饭,打仗就是去送命!壮丁都被征抓来了,家中要么不剩男丁了,要么男丁还小不一定养得大,家中传宗接代的都没有,那就是要绝后啊,死后哪里有脸去地下见祖宗!
这两桩事情一压下来,瞬间压住了在场壮丁们的死穴!
加之还有‘知情’壮丁们的附和与引导:
“饿死或者战死在外面了,家里没个传宗接代的人都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不干!”
“朝廷太过不仁不义!”
“与其死在外面,尸骨都没人收埋,还不如死在家乡!”
……
到这时候,无论是向姓总旗,还是龚姓总旗,总算都知道哪里不对头了!这些壮丁们这是要抗拒充军,眼看是要生事啊!
“肃静!肃静!肃静!”龚姓总旗再次怒吼三声!
然而,这次并不管用了!近万之数的壮丁们,眼中几欲冒火的看着龚向两个总旗,万人怒视的气势确实逼人!
骑在高头大马上,有居高俯视优势的两人,只觉气势上他们已经输了一大截。
这种时候,要做些什么,来震慑这一群愚
民才行了!
龚姓总旗骑坐马上,手中缀着红缨的长。枪耍了个枪花,试图找回了些气势,“肃静!否则,下场如同此人!”
怒吼一声后,一枪随意向一个马下近前的壮丁戳刺出去!
再收枪举起时,龚姓总旗的枪尖已染得血红,红缨上在往下滴着鲜血。。。。。。
竟然已经见血了。。。。。。这出乎了夏五斤的预料。
他之所以站在中间,又最先站起来,就是为了将府军的注意吸引在他身上,等挑衅得这里局势不稳时,那两个总旗为了镇压,肯定会决定首先射杀他。
然而他站在万人的中间,一般弓手用的复合短弓射程不远,即使躲闪不及箭支射中他了,也不会入体多深,危及不了他性命。而若是他们想直接深入人群中来斩杀他,小山包和县城两处‘知情’的壮丁则会靠拢围堵,让他们寸步难行。
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个总旗竟然会随意斩杀一个壮丁以立威。这时候只要不是太无用或太蠢,任谁都看得出射杀或斩杀了他这个‘首恶’,才是最佳震慑之法。
这算是小小的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这陡然间见了血,把壮丁们吓得一时噤了声。。。。。。然而,底下壮丁们眼中有恐惧,却也没少了愤怒!
此时,葛圭章站起来,铿锵出声!
“皇命既出,征抓各家各户之壮丁,我等应命!然皇命太过无情,竟然不给我等宗族家户留一繁衍传继之男丁,逼使我等宗族断绝!
二则大昭朝廷太过不仁!我等应命充军,却又不允我们饱腹!常日饥饿必然手脚无力,杀敌兵器都扛不起,敢问如何杀敌保命!留给我等的,全然就是一条送死之路!
三则,大昭将军太过残暴,视我等性命如贱物!竟然一个不顺心,便随意斩杀我等!”
“皇命无情!朝廷不仁!将军残暴!”
“皇命无情!朝廷不仁!将军残暴!”
“皇命无情!朝廷不仁!将军残暴!”
。。。。。。
‘知情’壮丁们最先喊起来,接着其他壮丁们也跟着喊了起来!
在接下来,喊‘反了’这一句话的,不能是夏五斤这个领头之人,就像姜秾她们所在历史上的‘黄袍加身’典故,得要手下之人将他推上去。
原本这个任务是落在吴材身上的,然而此时群情太过激愤,一时间喊声震天!吴材的声音怕是无法在震天喊声之中凸显出来,不能被众人听见,他也很是着急。
最中间的夏五斤、葛圭章和张武壮等几个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机不可错过!
葛圭章急中生智,拍了拍张武壮的胳膊,凑上前去和他说。。。。。。
突然,一个声音雄浑似战鼓,在震天响的喊声之中拔群而出!
“皇命无情!朝廷不仁!将军残暴!我们索性反了这大昭!跟随娶了‘神农血脉后人’为妻的、夏五斤大哥!反了!
反了,就能亩收八百斤麦子!
反了,就能顿顿吃饱饭!
跟随神农的女婿夏五斤,反了这大昭!”
喊声一落,只闻两支箭‘咻’地破空而出!一前一后,射向骑在马上的两个总旗,箭支极准地射中了两人的脖颈!
射中后依旧不减去势,箭支直接穿过两人的脖颈,在一蓬血花中又往前飞了一截,方才卸尽去势、掉落在地。。。。。。
‘砰!’、‘砰!’两声,两个总旗跌下马来,气绝当场!
静寂一瞬后,喊声再次震天!
“反了这大昭!”
“反了这大昭!”
“反了这大昭!”
“轰隆隆!!”
天上云聚,雷声响起!
“两年大旱!如今云起!天命所归!”
“天命所归!”
“天命所归!”
。。。。。。
周围看守的一百府军、一百县兵和十来衙役,早已被吓得魂不附体!
总旗死了,县尉不在。。。。。。天上云起雷响,这是天命所归啊!
于是,手中长。枪、大刀和棍棒,都扔了!身上象征大昭朝廷的甲胄和班服,都脱了!
跟着喊起来:“天命所归!天命所归!。。。。。。”
半刻钟不过,轰隆隆雷声之中,一滴一滴豆大的雨水砸下,并越砸越多。。。。。。
“下雨了!下雨了!”
“下雨了!天命所归!”
“天命所归!天命所归!”
大昭两年大旱,最先结束于夏简戟所在的太白县,上苍在他反了大昭之时降下一场大雨,像是在迎接它的真龙之子。
真龙之子,一遇风雨便化龙!
第73章
久旱后的这一场甘霖; 被跟随起义的壮丁们认作了夏五斤是天命所归的佐证。
“必然是大昭狗朝廷倒行逆施,气运早已衰竭; 上天方才降下全国大旱施以惩戒!明明是大昭狗朝廷的罪责,却白白连累我们这些百姓来替他们受罪,可恶至极!想好我们。。。夏首领带领我们起义了,上苍这才降下甘霖!”
“我们起义是顺应天意的,夏首领就是天命所归之人!否则为何夏首领刚刚反了这大昭狗朝廷; 两年未下雨的上天; 立时就晴空响雷、风起云涌; 给我们降下这场甘霖?!”
“我给你们说,我们夏首领之妻真是神农的血脉后人!这事在温宁村及周边村子里; 还有县郊小山包上,以及县城里好些人之间; 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农皇神农氏炎帝的姜姓部落; 就是起于姜水; 而夏首领之妻就是姜姓!凡是经夏首领之妻之手的豆麦粮食庄稼等; 无有不大丰收的!”
“当然是的了; 凡是经我们‘在世小神农’之手的庄稼; 必然都是大丰收了的!我们温宁村的人都是十多年前关中大旱逃荒而来的; 田地都是自己垦荒来的下等贫田; 可是你知道我们今年夏收有多少吗?在一般农人颗粒无收的时候,我们的麦子亩收还有五六百斤!原本我们秾娃儿。。。我们夏首领的妻子,还说要是没这干旱,能达到亩收八百斤呢!”
“温宁村怎么样; 我是没亲眼看见啦——但亲眼所见的人也有好多,但我亲眼看见了县郊小山包那里的麦子啊!听说是夏首领拿了他妻子培育出的良种给小山包上的人耕种,在今夏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了那长得满山的金灿灿麦子啊!”
“是啊是啊,我也偷摸着去小山包那里看了的,那还是麦子灌浆时的事情,我亲眼看见了灌得又大又饱满的麦穗,那样子的麦穗要是亩收没有四五百斤,我都不信!
县郊小山包上的田地,可都是新垦荒没两年的贫田,今夏还干旱着呢,他们就能靠劳力浇水后亩收四五百斤麦子,那我们那些好田,亩收必然会更多!这刚好又下雨了,秋种也赶得上,我们以后定然是不会饿肚子了啊!”
。。。。。。
太白县县郊的这场起义,除了最初死于龚姓总旗枪下的无辜壮丁外,再无一人伤亡。
这一场雨下得又大又急,夏五斤在知情壮丁们的簇拥之下,于万人中间走出,跨腿一跃就骑上了龚姓总旗的高头大马,至于马的原主人已经被激动的壮丁们踩得看不清面目了。
“诸位!随我进城,稍作休整,再谋大事!”
夏五斤手举几乎与他等高的长弓,气势昂扬!指向太白县县城的方向!
太白县县城的城墙多年未有修缮,城内人出入有时为了省事,甚至都直接翻墙进出的,城墙根本起不到防御作用,更拦不住起义的万人壮丁大军。
不过,夏五斤必然是不会翻墙进城的。一百府军都脱下大昭朝廷分发的甲胄归顺了,一百县兵也没有例外,更何况县衙的衙役也有不少都与他相熟,这太白县县城早已没有兵力来阻拦他了。
当夏五斤行到县城城门之前时,城门大开着,已有衙役分列城门两侧恭迎他进城。
“夏首领天命所归!吾等恭迎夏首领进城!”
“夏首领天命所归!吾等恭迎夏首领进城!”
。。。。。。
太白县县城的一半,早已在几年前就在夏五斤的掌控之中了,如今县兵和衙役倒戈,全城便都全在他掌控之中了。城门大开玩‘空城计’?没那个可能。
夏五斤放心大胆的,打马直入县城!
夏五斤打马进了县城,接着在众人的跟随簇拥之下,直取
县衙。
县衙前面的大堂和后面的官署,已是了无人影,想必是县令等人已经听见风声,卷包袱跑了!
夏五斤不打算去追击,只是让壮丁们在大堂和官署中避雨。
“各位!且先在此歇雨片刻,等外面的甘霖将干旱的田地下透后、等到雨停了,我们再谋大事!
不过,夏某且先在此说一句:夏某毕生之志,在于让天下再无饥饿之腹!
这亦是吾妻毕生之志,在场有许多人想必已经知晓,吾妻姜氏善育良种、通晓耕种之法,在场诸位皆是夏某乡亲,夏某便与各位说句实话,吾妻确已育出了亩收八百斤的高产麦子,且其他诸如黄豆、粟米等豆类与杂粮,也有不俗收成。
假以时日,各位的家人、我们所到之处的百姓、以及全天下的百姓,都将有高产良种可种,只要勤劳耕种,便无饥饿之忧!
夏某毕生还长,‘天下再无饥饿之腹’此志,亦还远大,但夏某将携吾妻,以我二人毕生之力去践行此志!旁的夏某暂时也不多说,日久见人心,诸位可观日后夏某之言行。
然眼前之急在于,我等既已射杀大昭两个狗将、反了这大昭,之后必然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走:与大昭抗争,解救万万百姓于水火之中!前路必然艰难,却也充满希望。
在此,在众位乡亲父老见证下,夏某且只说一句:在我夏某饿死之前,各位乡亲绝无一饿死之人!”
夏五斤这席情真意切的话一出,立即赢得阵阵叫好声!
“好!!!同饱共饥!”
“说得好!!!我们同饱共饥!干上一场!”
“好!!!老子原本就是要饿死的,或者助纣为虐帮狗大昭杀敌而死在战场上的,索性就跟着您干上一场!死也做个饱死鬼!不死那就建功立业了!”
“说的好!干上他一场!”
。。。。。。
夏五斤的毕生志向远大却也朴实,正是最底层百姓最为关心的一口吃食的问题。百姓们忙忙碌碌一生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活着,为了一口吃的?
‘在我夏某饿死之前,各位乡亲绝无一饿死之人!’——这话并不高深,但却最能触动众人内心,以前他们只听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在夏首领却愿意与他们同饱共饥!
他们本就是必有一死的,何不就跟着夏首领一起干上一场,还能做个饱死鬼!若万幸没死,还能建功立业,届时他们就是开国功臣了!
鼓动壮丁们起义之后,夏五斤一席情真意切的话,稳住了热血冲脑过后,或许会退却的人心。
夏五斤一身短褐,丝毫不损其昂藏身姿,一张英俊国字脸正气昂扬,看着就让人觉得可靠安定!
“好!各位父老乡亲相信夏某,那夏某就带领各位反了大昭狗朝廷,击退大昭军队的打压,并主动出击去解救正在受难的天下百姓们!
不过,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先吃上一顿,这才有力气去图谋以后。各位弃暗投明的前县兵们,随我去开县衙粮仓,然后生火起灶做饭吃了!”
“好!好!好!开粮仓!做饭吃!”
“开粮仓!做饭吃!”
“开粮仓!做饭吃!”
。。。。。。
当天晚上,有姜双五和葛圭章回村,请了狂士葛蕤葛贡士和姜夏两家人,连夜赶往县城。
几人赶到县城时,就已经是下半夜了,索性也就没睡觉,叫上几个主要领头的小首领和葛圭章等人,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午时正,太白县县衙,由弃大昭功名而去、归隐田园
的天下士林中久负盛名的狂士葛蕤——夏简戟之师主持,举行了简单的起义誓师典礼。
夏五斤由其师狂士葛蕤为其加冠,并取字‘简戟’:简为书写之简牍,戟为杀敌矛戟,取文武双全之意。
随后,夏简戟推却了名士葛蕤的称王建议,道:
“解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时,方为夏某称帝之日。如今尚且只踏出一步,不敢称王享乐,待夏某能护佑天下之民于安稳之时,才敢称帝以为国为民理政。
然,为便于称颂,让更多有志之士和苦难百姓投奔有处,夏某所率之军可称‘炎军’:承五榖神农大帝炎帝神农氏之志,使天下之民可饱食五谷,使天下再无饥饿之腹!”
夏简戟的话,赢得县衙之前大街上的上万壮丁,以及县城老弱妇孺的齐声喝彩!叫好声久久不绝。。。。。。
狂士葛蕤欣然点头,对夏简戟不救万民于水火不敢称王享乐的行为,引经据典好生称颂一番。
这让众人更加觉得,夏首领果真是天命所归之人,与史上诸多知名大帝和明君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至于‘炎军’与邺城的‘言军’同音?狂士葛蕤觉得这不是问题。
‘言军’只是因为邺城军的首领姓言,旁人才这样称呼的,‘言军’自个儿可没像他们这样正式定下称呼,还有人称‘言军’为‘邺城军’的呢。
总之,不耽搁他们这里自称‘炎军’,而且这个同音称谓,或许在有些时候,还能收到不错奇效呢。
最后,夏简戟携手传说中的‘神农血脉后人’妻子,“吾妻姜氏温柔贤淑,勤劳善良,德行贵重,善耕种、善育良种,能娶其为妻,实乃夏某之幸。”
说完,看向身旁与他并肩而立的姜秾。
前前夜泪别的前去充军的人,结果转眼就成了造反的起义军首领。。。。。。
说实话,姜秾并不觉得多惊讶,昨晚她阿爹和葛圭章回村时说了这个消息时,她就生起了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
万人注视之下,姜秾也丝毫不慌:
“吾之夫君待家人细心体贴,遇弱小慷慨扶持,如今遇天下万民陷于生死困境之时,更是奋起抗争、勇于担当,能嫁之为夫,亦乃姜氏之幸。吾愿倾尽吾身之力,携诸位之父母妻小,在后方奋力耕种纺织,使诸位了无后顾之忧。”
夏简戟接过话来:“夏某谢过吾妻,亦谢过以后将在后方支援我等的诸位之父母妻小,我等出战在外亦将奋勇杀敌,保后方诸位父母妻小安全无忧!”
“保后方妻小安全无忧!”
“保后方妻小安全无忧!”
“保后方妻小安全无忧!”
。。。。。。
待喊声稍停,夏简戟又接着说:“然出战在外,生死伤亡难测,为保各家各户传继不断,同族三代之内,需得有一名男丁在乡,一可保传继不断,二也可留守御敌以保后方不失。如此,我等方能真正放心全力杀敌。”
“好!好!好!”
“好!好!!”
。。。。。。叫好声久久不绝!
如果说之前的高产粮食是第一层利诱入瓮,那么夏简戟将妻小同他们的妻小一起留在后方,他独身领他们出战杀敌,便是第二层关门保险。而同族三代之内留守一名男丁在家乡,便是第三层的大锁加固!
后方有高产粮食,家人吃食无忧!后方有父母妻小,不能退却!后方还有传继宗族的男丁,便是战死在外,也无后顾之忧!
如此层层推进,不怕这些壮丁们心生退意,以后也不会有溃逃的担忧。
同族三代之
内,需得留守一名男丁在乡,倒不是就让他们回家务农去了,而是编成军队留守在县中,由镇守后方的狂士葛蕤指导防守。
当后方没有险情时,就能帮忙耕种或请假传宗接代,当情势吃紧时,也能守住太白县。
温宁村的许多壮丁,像是姜双五、严宝、葛家二叔、沈双二和王五七阿爹等等,都按规矩留守了后方。
本来,像是王五七、葛圭章和张武壮这些人,应该像严家一样父亲严阿七出征、儿子严宝留守的,但他们都不干,硬要跟着夏五斤(现在是夏简戟了)出去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留守后方的男丁定下后,随夏简戟出征的便只有八千之数了。
不过,实实在在的八千多人,也不算少了,依旧可以称作万人大军。
在大昭朝廷反应过来并派兵镇压之前,夏简戟他们必须要打出去!
太白县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三面环山之势,易守难攻,但若是不能及时打出去,就很容易被来个瓮中捉鳖。
于是只花了两天时间去准备,先是把太白县县衙小兵器库里的兵器分发下去,原来府军和县兵的兵器也收缴上来重新分发过,如此之后才终于凑足了一千把大刀和长。枪之类的兵器。
八千人,配备了兵器的才一千人,这显然是不够的。虽然一般的佃农起义军,都是扛着锄头耙子等农具做兵器,起初可能连一把正规兵器都没有,都是一路打一路弄来兵器的,但这样伤亡就要大了。
夏简戟看到自己手上的长弓,灵光一现!
于是,两天之中剩下的大半时间,姜秾都在教众人如何制作长弓,如何制作驯弓托架,最后终于教会了一部分人。
之后这一部分人再去教其他人,如此一来,夏简戟他们甚至能一边行军,一边在路上制作长弓,没有铁制箭头的箭支,还可以用削制的竹箭代替。
长弓的弓力大,甚至不用拉弓的人准头有多准,拉开之后对着敌人一通仰射,总能射中许多人的。
得了制作长弓的方法,并且在这两天之内,已经做好了上千把长弓,等走在路上时再做一些,他们也不算是没有抵抗之力了!
于是,夏简戟带着八千人出发!
至于后方的事,像是留守军队的编队和训练,赶着秋播、粮种分发等等杂事,就交给葛蕤和姜秾他们了。
第74章
太白县所辖地域古今有别,且就是‘古’也与姜秾和沈甜所在历史中的‘古’有差别。
如今她们所在的太白县; 虽大部分都处于秦岭腹地、三面环山; 然而所辖一部分区域也有往关中平原方向延伸出去了的。
夏简戟所率‘炎军’要尽快打出去; 首先将太白县全境都收入囊中; 如此一来以后方能进可攻、退可守; 以免成为瓮中之鳖。
不过呢,说是有成为瓮中之鳖之虞; 实则也不尽然。因为太白县有一条先入汉中、进而入川蜀的道路,所以‘炎军’进可达关中,退可入川蜀。
这时候由陕入川或说由北(西北)入西南的道路,主要有两条:东路是走水路溯流而上入川; 北路则是走旱路由陕入川; 而主要又还是走旱路。
由陕入川的旱路,由东向西主要有三条道。
第一条是由长安出发; 走子午栈道、达西乡,再走荔枝道入涪州(涪陵)。
张良献计烧的栈道、后来派樊哙修的以迷惑项羽的栈道; 都是子午栈道; 最后刘邦出汉中入关中时; 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有关南面的荔枝道,出自一句有名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岭南向长安运荔枝,就是经了荔枝道。
第二条则是由郿县出发,走褒斜道途经太白县、达汉中; 再走米仓道入巴中。
这条道并不如东边的‘子午道…荔枝道’出名,也不像西边‘陈仓道…金牛道’是最主要走的,但却是夏简戟所率‘炎军’最近的退路。
第三条,自然就是由凤翔府府治凤翔县出发,走陈仓道、达褒中(褒城),再走金牛道直入剑南成都府。
穿过秦岭由陕入川的主要大道就这三条,当然在入川的北段上,还有直接从周至到汉中的傥骆道,由天水直接到褒中的祁山道,又还有由凤翔县到太白县的小道。
路都是走出来的嘛,还有未记录总结出的小道,也不稀奇。
西乡、汉中和褒中,又都是东西互通的,所以夏简戟的‘炎军’若是向南退守,是可到达涪州、巴中和成都府三地任一地方的,退路众多。
夏简戟由位于秦岭腹地的太白县部分打出去,将太白县向关中延伸的地盘都占尽后,向东可到周至,向西可到陈仓,再加上本就占据的太白县,除了长安走‘子午道…荔枝道’的入川道路外,其余的入川道路,就都扼在他们手上了。。。。。。
所以,他们正位于由关中到川蜀关隘上,是绝好的一个位置!
若是‘炎军’壮大速度够快,他们甚至能拦截了去川地征抓壮丁后返回的军队,用川地壮丁来壮大己身的同时,还可直接将川地收入囊中!
然而前提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