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归位-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琼娘让他们以工换取稀粥,让大家有事可做,不至于养出好逸恶劳的性子,顺便正好可以尝试桑树种植。
而这个想法,也绝非一时脑热。
琼娘一早就发现江东两岸种植作物十分单一,各种粮食瓜果为主。平时还好,一旦粮食歉收,就给江东百姓带来灭顶之灾,手无钱银便只能流离失所。
是以琼娘想,不若种些其他作物,虽然一时费力,却可以增加一部分额外的钱银入账。这样,就算遇到灾年,百姓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只能靠郡王施恩周济。
这桑树可谓浑身是宝。那叶子可以喂养桑蚕。而成年的木材砍伐下来也可做成家具,桑皮捣碎了便是造纸的纸浆,那枝条编的箩筐结实耐用,结出来的桑椹甚是美味,而根皮也可入药。
只是待得成树甚久,一般的农家无非是屋前房后种上一两棵罢了。
琼娘却想引导乡民种上满山。倒是那蚕种她也免了钱银分发给郡县乡民,到时候后结出的蚕茧由她高价回收,反正她正筹备着丝织造局,请来江南的织锦师傅纺织出她自绘出的纹理。这些蚕茧成丝都是用得上的。
琼娘的想法很简单,便是让楚邪从江东王,变成江东百姓的衣食父母。这样才可稳固楚邪的根基,无论将来朝堂有何变化,江东都是自立富庶,不受胁迫。
琅王的幕僚部下在看到他们的王妃有条不紊地引导灾民种桑养蚕后,也是纷纷点头。
说实在的,刚开始他们认为琅王不顾门户高低,取了这富甲一方的商贾女子,盖因为这女子有着倾国之姿。
可是现在观这位王妃行事,却是心细而高瞻远瞩,琅王有了她当真是如虎添翼,平添了当家的贤妻。
至于那江东的百姓,更是将这位貌美的王妃看作嫘祖再世,女娲临凡。据说有个别地方竟然修建了娘娘庙,供奉的便是琅王王妃。
待得来年秋天时,江东的稻米喜迎丰收,那桑蚕的收成也是不错。街市上再无乞讨的灾民,外乡的乞丐来江东乞讨还要干活种树,也是不肯来,便是到别处讨要营生出去。
各处郡县便是安居乐业的景象。
而琼娘也要做姑姑了。自己的大嫂陈剑秋已经怀孕月余,崔家自是一片喜气。
可就在这时,琼娘忽然收到一封柳家从京城快马加鞭发来的书信。
琼娘接过书信心中便有不好的预感。不同于夫人柳氏,动不动便想着从自己身上得些好处,柳梦堂还是颇要脸面,纵有此心也抹不开面子行事,是以甚少和自己联络。今番写信给自己,怕是京城遇到了不小的碍难。
果然,信中写道她的大哥柳将琚被漠北节度使押解到京城,听候圣裁。
琼娘心中咯噔一下,自从公孙二姑娘陪同大哥去了漠北,她认为大哥的命线已经发生改变,也许不会葬身漠北,只待那年战乱来临,再想法子解救大哥的围困。
哪成想却又出了这一档子前世里未曾发生的事情。
柳梦堂在信中将来龙去脉说得清楚。
原来这漠北有匈奴的一个分支,其头领是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有个小女儿,名赫连雪曼,十分得父王的宠爱。赫连雪曼长得美艳,从小就随哥哥们射箭围猎,也是一身本事。
结果这位赫连雪曼在路上偶遇到了柳将琚,想是见惯了当地男子粗犷黝黑的样子,第一次见到柳将琚这般白皙俊美的男子,不禁芳心悦动,一见生情。
当时公孙二姑娘也是在场,哪里见得狐媚子勾引自家男人,出言嘲讽并动起手来。赫连雪曼实非孙二姑娘这种奇葩的对手,无论模样,身手还是对骂都是败下阵来,被孙二姑娘好好的羞辱了一番。
赫连雪曼哪里受得这种大辱,回去后发誓必报此仇,且铁了心要嫁给柳将琚。
赫连勃勃派人找柳将琚提亲,自然是白费功夫。因为爱女心切,赫连勃勃出兵攻打大沅守兵,逼迫柳将琚从命。
匈奴人出兵神速,毫无预兆。大沅朝损兵折将无数,终于击退了赫连勃勃。但是节度使认为柳将琚惹出这场祸事,于是将他押到京城,听后圣上发落。
柳梦堂多方奔走,搭救柳将琚。奈何今非昔比,他已圣宠不再,各部官吏皆不卖他面子。而女儿先嫁大皇子,大皇子被废;再嫁二皇子,二皇子被囚,京城便有传言他的女儿乃扫把星转世,而柳家福浅命薄,却是抵不住女儿的反噬。这等子倒霉的门户,自是避让不及,哪个肯伸出援手相助?
柳梦堂自己是一筹莫展,万不得已才写信给琼娘,请她帮忙搭救柳将琚。
琼娘看罢书信,闭目静思了片刻,却是回忆起前世时,当时的养父柳梦堂看过哥哥的一封来信曾经说过,前世里漠北边关有个守将叫魏不期,娶了匈奴首领的女儿,双方因此和好,匈奴十年未犯边境。难道他娶的就是这个赫连雪曼?
可是这一世,琼娘记得因为舞弊案,魏不期偷偷占用了尚云天的试卷,拔得头筹,结果东窗事发,被革掉功名,也没有前往漠北边关。
真是世事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因为今世楚邪没有主理科考。就叫这魏家攀附太子,将一员武将弄成了状元郎,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错过了漠北之行,没有能去娶那位匈奴的刁蛮公主。结果害得大哥柳将琚惨遭横祸,锒铛入狱。
琼娘觉得自己难辞其咎。
第198章
因为担心大哥; 琼娘整日都没有什么心情; 逗弄孩儿也是无精打采。
琅王见她闷闷不乐,开口问道:“今日京城来信可是说了什么坏消息?”
琼娘便将大哥柳将琚的事说与琅王听。
琅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个漠北守将也是个软骨头,匈奴来犯却把责任推到无错的戍边将士身上,难为那公主竟是如此没有眼光; 偏偏看中了你大哥……”
说到这时,楚邪眼见娇妻瞪起了圆眼; 连忙自又说道:“当然; 本王从来不认为和亲之举有什么用。别人若是想要蚕食边民厚厚的脂膏,纵然你把亲老子都送去又用何用?唯有兵强马壮,打他一个服服帖帖; 方能不惧周边蛮夷。你若不放心,过几日我便回京城; 疏通一番; 将柳将琚救出来。”
琼娘知琅王并不愿回京城; 这番表态全是为自己着想; 心中不由得十分感动。想了想说道:“琅王在京城不是有至交卢卷吗?可否请他代为斡旋; 却是没必要回去。”
琅王笑了笑,说道:“那老头子恨不得立时逼迫着本王入京; 此番可算有了借口,若是不亲自回去,你那大哥只怕是要被磋磨得掉了层皮。你却是要寝食难安了。还是回京城,了结这桩心事。”
琼娘还想再拦。不让琅王回京。可是楚邪的主意已定; 哪个人又能劝阻?便在春末之时出发,正好可欣赏沿途的大好风光。一起同行的还有她的哥哥崔传宝和大嫂陈剑秋。
如今琼娘的两个小儿已经三岁,而小侄子锁儿也一岁有余。
若华很有姐姐的样子,在船舱里寻了杯碗来,学着娘亲的样子,将油茶当做菜肴,放在特意给她铸造的小号铁锅里炒,玩起了家家酒的游戏。
只是那油茶不冲泡,真是难以下咽,若华装模作样地用小木铲翻搅了几下后,装进小盘子里就让羲和,还有锁儿吃。
羲和还算给妹妹面子,皱着小眉头往下咽。而锁儿便有些不上道了,一岁的娃娃只忠于自己的内心,咽下一口后,直接吐出来,然后小手一扬掀翻了盘子。
若华一看小表弟如此的不捧场,立刻扬起眉毛,翘着下巴道:“这么挑食,以后什么都不给你吃!”
看那说话的架势,简直是缩小了的琅王妃。锁儿被姐姐凶道,小嘴一瘪要哭,羲和在一旁经验老道地说:“别哭,一哭,若华便不带你玩了。”
结果锁儿小嘴一咧,哭声更大。
琼娘赶紧将锁儿抱在怀里,哄着他吃甜甜的果儿,又对若华道:“不准欺负弟弟!”
若华扬起鼓鼓的包子脸儿,犹自不服气道:“可是娘亲你便是这般教训父王的,难道你也在欺负父王吗?”
这楚邪是挑嘴惯了的,偶尔琼娘摆起姨母架势让他不要偏挑肉食时,被女儿看到,竟然是学得有模有样。
只是这等关起房门来的闺房私乐,却是不好教别人听到。
没成想猝不及防,便被小女儿在人前兜了底儿,楚邪的脸上便有些挂不住,自抬眼望向远山,自当听不见。”
琼娘也赶紧道:“不可乱说,娘亲何时这般与你父王说话。”
不过听者确实心道:还是小儿实诚,说的都是真言啊!谁能想到,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琅王,在琅王妃面前却是个温顺的猫儿呢!
因为担心大哥柳将琚,虽然沿途风景秀美,可是琼娘一行人也无心欣赏。
到了京城,哥哥崔传宝带着妻儿去岳父陈家探亲。而琅王则带着自己的一家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王府。
王府留守的仆役一早便将屋堂院落收拾干净,等待着主子们归来。
当琼娘进府稍事休息才发现,她还人没到,昔日旧识的拜帖却早早挤满了桌案。
这除了是琅王妃人缘极好之外,盖因为琅王如今的身份摇身一变。
当初琅王初入京城时,乃是外乡的土鳖藩王。后来的隆宠圣眷,也不过是一宠臣罢了。
而如今那江东的风波虽然没有昭告天下,可是琅王乃万岁流落在外的爱子一事,已经是满朝堂皆知。
而却是个婚外生子竟然这这般的能耐,一连扳倒了太子和立储呼声甚高的二太子。
如今万岁就算要立储,也暂无成年能干的儿子可以挑选了。剩余的嫔妃所出,就算要立哪一个,都得跟这个无冕的皇子打好交道,以免重蹈覆辙,步了两位皇子的后尘。
这满满一大推的拜帖,可是愁坏了琼娘。
不过琅王的一句话,却让她有了定心丸:“如今又不是要你去巴结人,为本王买人情。此番办事后,我们自会去江东,觉得好的便见一见,不好的便不用给他们面子!”
于是琼娘自拣选了昔日要好的几位夫人,其余的一律不见。
不过有一人却是不能不见,那便是公孙二姑娘。
当初柳将琚被押解归京。公孙二姑娘亦是跟随。
只是以前那个雌雄难辨的假小子倒不见影踪,此时的公孙二姑娘却是长得越发明艳。虽然依旧身着男装,可是身形曲线明显。
琼娘倒是苦中作乐,调侃了下公孙二姑娘道:“原以为你与我大哥同去塞北,你可替他挡些桃花。怎知那匈奴公主看上了我大哥,却没看到红颜遍京城的你?”
公孙二姑娘却有点笑不出来,只闷闷道:“你以为那个瘟病女人看上了谁?我明明已经表明了自己是女儿身,甚至不再束胸抹上了胭脂,可那女人却偏要嫁过来,跟我共侍一夫姐妹,来个朝朝暮暮,他娘的,匈奴的男人不济事吗?竟养出个喜欢女子的公主……将琚便是不想上面迁怒于我,便自己一力承担了下来。”
琼娘一听,竟不知该怎么往下说。这等子的糟烂事儿,就算刘大哥据实说来,只怕也无人肯信啊!
不管怎么样,在琼娘看来,这等子风流私事,都不至于闹得如此飞扬,据公孙二娘言,当时是有人立刻想要柳将琚死的,若不是共孙二娘及时找来了临近的都尉大人阻了阵前法场,将他移交到了刑部,恐怕柳大哥此时早就成为了刀下的冤魂,
琅王听完,觉得这里有些隐情,便去了刑部打探情况。
而琼娘,她自是要拜见自己的义母,当朝的太后。
太后多年未见,眉眼见老了些,可是精神头儿却是不错的。
母女二人久别,太后只将她拉拽到自己的身边道:“这么多年不见,可是想死哀家了。”
看见了琼娘来,她眉头舒展,倒是很高兴的样子。
琼娘笑着应道:“臣妾也想念母后,如今一看母后还是这般神采奕奕,凤体顺祥。”
琼娘说话柔声细语,天生自带着人缘,太后还真是挂念着这位远嫁江东的女儿。
不过以前是喜欢琼娘,多少带着施恩的意思。可是经过那江东一事后,太后是越发觉得这个女儿,竟是比亲生的都要疼人。
说实在的,自从晴柔去世后,她这些年来心内也不舒服,总是疑心是自己最后话说得太狠,让那丫头一时想不开,郁郁而终。
而现在,当年的疑团总算是解开了。原来是静敏妃在那作怪挑唆。
太后到现在想想都恨,若不是当初她发现及时,又跟琼娘这丫头说了,现在连忘山再加上皇上,不都是要疑心是她害死了晴柔?
光是想想都觉得糟心。如今看来,楚邪娶了琼娘就算对了。
当初江东事发,琅王却能识大体,维持君臣的礼仪,却坚决不肯回归皇家,也避免了这一桩陈年的丑事被拎到朝堂上来议。
这姑娘不多言不多语,却是个家中之宝,不但化解了琅王的戾气,也识得自己的位置,并不是那种如静敏妃一般野心横生的女人。
趁着与太后聊得高兴时,琼娘趁机会提了提柳将琚的事情。
太后闻言道:“这些个朝堂上的事情,哀家向来是不管的。那柳家如今不得皇上的重视。加之这次边关闹得甚大,你不若叫忘山去探探圣上的口风。”
其实琼娘也知,这事儿得经过万岁,可是她又担心琅王与皇上父子二人一处,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才先跟太后打声招呼,探探她的口风。
太后叹气道:“说句心里话,哀家原先是担心着忘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有委屈,想着回归刘氏,这样一来万岁的声誉必然受损,而忘山也会遭人非议。没想到现在,是忘山唯恐避之不及,而万岁却心有不甘。”
琼娘倒是没有觉得难堪,只微笑着听着,不过心知太后说得乃是实话,其实不光是太后一人担心。那些个有子嗣的嫔妃也是忧心自己的儿子多出这个通往帝业的拦路虎。若是楚邪流露出认祖归宗的意思,不知道要生出几多的事端来。
太后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哀家也曾劝过皇上,让忘山归刘的事情,万万难成,可是看着皇上的意思,恐怕是不可死心啊!”
第199章
在认死理这方面; 楚邪倒是与他的亲老子是一脉相承。
琼娘从太后那探知了皇帝的意思; 心内也有了底,便命人拿出她特意给太后做的药膳品尝。
太后也是许久不曾吃到琼娘的手艺,自是吃的顺畅,并嘱咐着她常常来宫中看望她。
这几年,许是知道了晴柔的去世的真相; 心结解开的缘故,太后倒是不再长久停留在皇山上; 而是回到宫中安享天年。
除了心结解开; 不用再诵经超度的缘故,其实也是太后厌恶那二皇子,不愿跟他同一处山上居住的缘故。
琼娘回京时; 便细细打听,二太子自入了山中; 便再也没有下来过; 听说身染重病; 无法见人。
这与前世里楚邪被囚皇山上; 却能隔三差五下山; 招蜂引蝶,撩拨她的情形是天差地别。
琼娘心内叹了口气; 心知这万岁爷的确是个偏心透顶的爹爹。
不过琅王虽然嘴硬不肯与皇上相认,可琼娘心知他也是个嘴硬心软的。
不然前世里,楚邪揭竿而起,都一路打到了京城门口; 却被皇帝一番谈话劝得偃旗息鼓。
那时他大约是知道了万岁乃是他的亲生父亲,而不愿坐下杀君弑父的勾当,才情愿被囚皇寺。
毕竟已是上一世的事情,琼娘实在不知当时皇帝说了什么,但是楚邪心内应该还是不若面上那般的嘴硬。
琼娘倒不像做好人劝琅王认父,但是担心皇帝逼迫的太紧,反而磨损了本来应该随着时间缓和的父子之情。
心里便想着若有机会,当时面见圣上时,委婉地劝谏一下皇帝,楚邪乃是吃软不吃硬之人,不可像在江东家宴时,那般的强势。
楚邪进京后,嘉康帝几次命文泰安来找琅王入宫,如以往一般陪王伴驾,下棋聊天。可是琅王都是找借口推拒了,不想私下里去见万岁。
万岁也是思儿心切,既然私下里不肯见,那便以为琅王接风洗尘为由,举办宫宴一场。
这样一来,琅王自是不能推却,便携了琼娘一道参加宫宴。
琼娘自如京来,一直未在人前露脸,这一次也算是阔别京城多年后头次露脸。
当她随着琅王入了宫殿之时。华灯引香,酒色正浓。却见一风华正好的女子,着一身若翎羽渐变的柔缎长裙,翩然而入。
琼娘离开京城太久,以至于许多妇人都心有遗憾,那等子喜好打扮的美人,到了僻壤江东,便似鱼儿脱水,当不知新近京城的锦衣霓裳,眉黛浓淡的变化,这次回来,也不知带了几多江东土味。
可是当琼娘踏上台阶出现在人前时,她那股子迥异于他人的气质,顿时唤起人们的回忆——这等气定神闲的风华,岂会因为在偏辟的乡土而改变?
她身上的衣服,并没有刻意迎合时下京城流行的裁剪方式,可是无论那独特渐变的布料,还是服帖显出纤细腰段的裙子,却丝毫不见落伍,样样显得高雅而叫人移不开眼。
其实她们不知琼娘乃是重生,莫说近几年的服饰变换,就是再过几年也是烂熟于心,更是知道哪些个妆容现在看着时兴,却耐不住时间推敲,回头再看惨无忍睹。
是以她自行设计的妆容虽然不迎合京城的流行,却是最适合她自己的,看着也温婉大气,隔几年看,也好看。
当琼娘一一见礼,坐下把酒畅饮时,便有人迫不及待问她身上这渐变的布料是何处买来。
琼娘笑着言道,这时江东的丝造局织染的布料,别处是买不到的。
结果众人这么一探听下来才知,自己身上的大部分新鲜雅致的布料,都是江东丝织的上品,而这些花色,也皆是琼娘亲笔落稿描画的。
原来这位王妃气定神型,远在万里之外,便已经坐镇京城的风尚变换,亏得有人在宫宴前还想着这位王妃不定要做什么不合时宜的打扮呢。
不过琼娘倒不是故意穿得出风头招摇。毕竟她在江东时,也是天天如此。
她是个天生爱美的,只是前世身为尚夫人,不宜太过招摇,虽则打扮出众些,却不宜太贵过招摇。就算今世嫁给狼王后,亦是如此,穿衣打扮总要顾虑这赴宴时,不可太过抢了其他宫妃贵妇的风头。
可是到了江东,所有的包袱皆无,她又是不断缺钱银的,每每出街,发式衣服皆不重样,百姓皆是喜好看个新鲜的王妃,再依着她的样子模仿。
毕竟是被江东父老供奉在娘娘庙了一尊神仙,时日久了,琼娘便又有了新的包袱——那便是,究竟该怎么打扮,才能叫围观的百姓看得不厌烦。
往往每次出门前,都要换上个三五套,头面佩饰,皆是耗费脑汁,偏偏每次蹙眉用心苦恼时,那楚邪又来凑热闹,只说她这般真是透着可爱,便搅闹得发散钗歪,嘴上的胭脂皆被他吃了去,又得重新来画。
如今回归京城,今日出门也不过依着在江东的习惯,稍微打扮了一下而已,一不小心来个艳惊四座,实在不是琼娘的本意。
毕竟他们此行,是来大狱捞人,不是来招摇炫耀的。
可是琼娘虽无此意,看着她眼红心热的,那是大有人在。
如今京城里那些嫁人的,都是心自后悔,当初还有人嫌弃他是乡土藩王,与皇族不睦。
谁不知,这江东的琅王当真是个有福之人。
原先那江东算不上什么富庶的地方,要不然几代琅王也不会过得捉襟见肘,因为四处讨要军费。虽然琅王四处经商,但也是在江东之外筹备了银两。而这几年江东的丝绸也是声名鹊起,行销各地。
如今再看,江东已经成了百姓安居,商人乐业的富有之地。
宴会上,众人目光都或明或暗地聚集在圣上和琅王之间。以前只是觉得圣上待琅王甚好,如今细细观察下圣上看着琅王的眼神慈祥欣慰,分别便是父亲看到中意儿子的样子。
圣上对琅王的一对小儿女,若华和羲和更是爱不释手。尤其是若华,虽然还是小儿模样,但那眉眼活脱便是晴柔的样子,若非太后咳嗽了几声,圣上便是要落下泪来。
琅王行事甚是麻利,酒宴之上便趁机和刑部尚书聊了一阵,疏通了门路,酒宴过后当晚便进了大牢见柳将琚。
琼娘想着大哥在牢房已有段时日,饮食定然不好,下厨做了几样可口的饭菜,盛在食盒里让琅王带给大哥。
看守监牢的牢头殷勤地给琅王带路,来到柳将琚的牢房前。
这牢房不大,仅数尺见方,粗看还算整洁,仔细看却能看出刚刚打扫的痕迹。柳将琚正盘腿坐在牢房一隅,脊背挺直,面色平静,只是脸色有些焦黄,身体也比往日瘦削不少。在他身前摆着两只新碗,分别盛着饭菜。
见到琅王进来,柳将琚倒是深感意外。只因为他二人向来互相看不顺眼,不过维持表面的和气罢了。没想到此时自己深陷囹圄,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却只琅王肯来牢中探望。
他连忙站起,说道:“劳驾琅王探望,却是罪过。”
琅王让侍卫将牢饭放到一旁,再摆上一张矮桌,自己亲手将食盒里的饭菜一一拿出,请柳将琚坐下,自己也入乡随俗地盘腿坐在柳将琚对面,说道:“琼娘自从听说你进了牢房待审,便茶饭不思,担忧不已。这几样饭菜俱是她自己作的,给你补补身子。琼娘让本王劝慰你无需担心,本就无妄之灾,必然能安然无恙。”
柳将琚想到琼娘担忧的样子,不禁叹息一声,说道:“却是让王妃担心了。我倒一直期待早日见到圣上,述说清楚原委,若是有罪甘愿受刑,总好过被莫名其妙的拘禁在此。”
两人说话间,却见有人来给柳将琚送饭菜。只是琅王来此甚是机密,不过打点了上峰,那送饭的人显然不知,一时无措,便想将饭菜拿走。
结果手脚慌乱间,竟是将饭菜掀翻在地。那牢中有狱卒养的猫儿,见此情形,凑过去啃吃。那人色变,慌忙轰猫,可那猫儿竟然突然凄厉惨叫一声,倒地抽搐了起来。
琅王的一双眼狠狠地眯了起来,唤侍卫扭住了那送饭之人。
另一个侍卫举起破碗来看了又看,使劲嗅了嗅,从怀中掏出一支银针,插入菜中,再取出时前端已然发黑。
柳将琚见此情形,面上不禁变了颜色。
他知,若不是今日琅王前来探视,也许自己这一刻,便如那猫儿一般,命丧黄泉。
琅王命人立刻拿了那送饭的狱卒去审,然后扭头对柳将琚说道:“本王听了你出事后便觉得有些蹊跷。把此次匈奴之战的原因推到你的身上,虽说有些牵强,但若是遇到个胆小怕事的主官也未尝不可能。只是居然要当场斩杀你,却是不合情理。那公孙二姑娘一路相随,护得你周全,却不能入狱守护。如今看,有人是急着杀你灭口。你可是惹了什么仇家?”
第200章
柳将琚皱眉; 略带困惑道:“我到了漠北; 平日里便是练兵,甚少出兵营。若说仇家,我惩罚撤换了几个亏空的仓库主官和练兵不利的军官,不过他们都不可能与此有关。一来都是小事,仇怨还未到这等地步; 二来他们也无这等能力。”
琅王点了点头,说道:“看今日下毒之事; 对方必欲除你而后快; 既然并非寻仇,那便是杀人灭口了。你可是撞破什么隐秘不可示人之事?”
柳将琚想了想,说道:“平日里未曾见过什么特殊的事。不过那匈奴公主纠缠公孙二姑娘时; 曾经带她到过附近一处峡谷,我追赶到时; 那匈奴公主曾夸口言道; 这里的山足能让匈奴富足和强大; 语气甚是自豪……”
说到这时; 柳将琚又回忆了一下:“后来因为对那公主的话起了好奇; 我还曾重新折返去过那里,发现那些匈奴人在山上安建了支架铁斗。只是后来被匈奴人发现; 还派人追撵着我,只是我熟知当地的地形,这才依山涧绕圈,将他们甩脱掉。不过第二日; 那匈奴人便来提亲,进而翻脸进犯……那主帅上报时,说是惨烈,其实在我们边关将士看来,不过是场小规模的遭遇冲突战罢了。”
楚邪听到这,觉得那答案皆在那座山上。
二人俱是领兵打仗的,绘图看图都不在话下。琅王命人拿来纸墨,让柳将琚绘下了那座山的图标位置。
只是既然有人暗害柳将琚,再不能任其这般毫无遮拦地呆在监狱中。
琅王叫来狱头,用方才下毒之事斥责于他。趁机将柳将琚调出了天牢,安排在隔间,吃食用度,皆由琅王留下的人手准备,免得有人再狗急跳墙,杀人灭口。
而那便下毒之人,原本是过刑部审问的,谁知竟是在还没过审时,自己突然口吐白沫子,如法身亡。显然他在给柳将琚下毒前,已经被人喂了灭口的毒药。
当琅王将此事说与琼娘听,琼娘皱眉枯思。
可惜前世,她追求贤妇之命,不甚过问朝政,是以从来没同尚云天聊过边关的风云变幻。
现在虽然知道边关必定暗流涌动,却不知方向。
她唯有将自己仅知道的告知楚邪,让他摸索线索,看清方向。
当楚邪听到前世里,迎娶那饥渴匈奴公主的是魏家的魏无期,并换得十年的边关和平时,不禁微微扬起了眉毛。
魏家乃是前太子的外祖家,亦是本朝的大族。
当初刘熙之所以给魏无期点了头名状元,也是因为这魏无期,乃是魏家的本家子弟。
若是旁人娶得,可能的确是边关沙漠冷,寂寞使然,儿女情长。
可是那魏无期是个什么德行?能看中公孙二的姑娘,能看中他?
那天,楚邪带着琼娘在临近烟花巷子的茶楼饮茶,顺着长街便看到一个男人搂着个前胸袒露的风尘女子招摇过市。
因为前世里这魏无期早早便跟大哥一起去了边疆,琼娘并未曾见过他。
此时一个,只见那位魏家公子身形粗胖,脸上如同抹了二两荤油,一脸色眯眯的样子,哪有半点翩然公子的风度?
琼娘看了几眼,觉得看多了也要刮蹭到那公子脸上的油腻,便转脸道:“既然不能可能是郎情妹意,那么便是匈奴勃勃部落与魏家的联姻了?”
琅王给琼娘到了杯茶,缓缓说道:“那山上说不得便是有匈奴与魏家勾结的罪证,你大哥是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才招致人欲灭口,也亏得公孙二善交际,为人又强悍,才让他免了被阵前砍头的命运,不过魏家所谓的换来十年边关和平的殷勤,还真有待细细考究。”
其实柳将琚的案子原本就没有什么扑所迷离,不过是欺上瞒下颠倒是非的勾当罢了。
柳将琚为人方正,自然有愿意为他出面作证之人。加之琅王的旧日部下很多,身在漠北边关,亦有他的人脉,几下便彻查清楚。
不过这等子量刑过重之事,最后也是以柳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