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探刘曦-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曦努努嘴,看着那月亮发呆。
半响,才悠悠地说了句:“不知道念之怎么样了!”
刘彧的手一顿,手上的棋子不经意的就掉落在棋盘上,乱了整个局。
等到他终于回过神来,却看到刘曦已经闭上眼睛,睡过去了。
刘曦的身子还很虚弱,加上晚饭后喝了药,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她的精气神都耗没了。
李子轩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等到刘曦睡熟后,才将她送回房里。
叶开和陆子枫到的时候,刘曦已经睡了。
而他们三人还是那个姿势,一个赏月独饮,两个下棋。
随着他们到的,还有一个人,就是青明。
叶开和陆子枫询问刘曦的情况,青明则直接坐到黑鬼的对面。
两人昨天才算是正式认识,而今天就已经可以喝着酒,说着过去,当然,更多时候是青明在说。
昨天青明上门,把余老堵了个正着,清算旧帐的同时,也认识了一位难兄难弟。
“那老骗子出门了?”
黑鬼点点头,给青明把酒满上。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响,一个超级巨无霸烟花在空中盛开。
那声轰隆声像是预热,当所有人都抬头看向那黑黑的天空时,一颗火种爬上夜空,爬到最高点后,然后循声开放。
那烟花盛开后的形状,竟是两个字。
“许州”
叶开和陆子枫还没有收起心中的惊讶,紧接着,传来一个整齐的声音,像是一群人在喊口号。
因为距离太远,听不清楚他们在喊什么。
叶开和陆子枫对视一眼,留下一句“照顾好刘曦”,两人就立即跃墙,朝着那声音而去。
而天色也似是暗了一点,刚刚还亮如明珠的月亮,此时被几片乌云挡住,显得神秘幽远,还有一丝阴霾。
皇宫里,晚宴也才开始不久,大臣之间正推杯交盏,厅里歌舞正酣。
元靖嘟着嘴坐在宴席上,有些闷闷不乐。
今日的晚宴,朝中重臣是可以带家属入席的,往年这种场合,叶开一定会在。
但是今晚,不只叶开没来,连陆子枫都没来。
元靖公主想问一下情况都没人问,自那日太后提了要退亲的事之后,叶开就没再主动找过她。
除了元靖,还有一个人也心事重重,那就是皇帝。
昨天陆迅说的那一番话,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看着下座,太后和元阳长公主聊得高兴,眉宇间是一派慈祥,笑起的脸上,清晰可见的皱纹。
太后真的老了,现在的她看着就是一比较威严的长辈,完全无害。
可那些事情不会因为她老而消失,那些事情她确实做过。
想得心里烦,皇帝直接端起桌前的酒,一饮而尽。
坐在一旁的皇后,最近因为被元阳长公主敲打过几次,显得特别安分。
这种情况下,她只多看了皇帝两眼,并没有出声询问。
倒是包公公,在一旁小声劝着,让皇帝不要饮酒过度,伤及龙体。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场宴会里,有多少人心怀心事,有多少人挖空心思。
那个巨大的烟花同样吸引了宫宴里的人,当看到许州那两个字,皇帝知道,有人在催他做抉择了。
外面的口号声离宫门也越来越近。
禁军统领立即派出禁卫探查,当查清楚了,那个口号晚宴上的人也能听到了。
这是一个超过千人队伍,这是超过千人的齐声呐喊。
“为许州百姓喊冤!”
“为许州起义军喊冤!”
“为四百名押银/接银士兵喊冤!”
在这个团圆佳节,他们头戴白巾,身穿素服,抬着那块千人匾,跪在宫门前,求皇帝重新审理此案。
太后面色大惊,元阳长公主直接进言,要求皇帝派出禁军,将这一干人等全部抓进大牢。
就在这时,以陆迅为首的一众刑部官员,齐齐起身跪在堂前。
陆迅将那份,昨日已经给皇帝看过的案宗,高高举过头顶。
“微臣已派人核实,许州民众所请,句句属实,人证物证俱在,当年许州事件,实乃宵小之辈作乱,还请圣上同意公开审理此案。”
第二百三十九章 逼宫2
能来参加宴会的,哪个不是朝中重臣,哪个不是耳聪目明之辈。
许州的事情最近闹得这么欢,这些人或多或少都猜到了一些内幕。
首先站出来的是魏澈,他从座位里走出来,跪在陆迅身后。
“臣亲自去许州查访过,此案牵涉极广,还请圣上准陆大人所奏。”
宴席上刹那安静下来,众臣面面相觑,远处的口号声像击鼓一声样,一下,一下的敲打着他们的心房。
这时,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人,走了出来,跪在陆迅旁边。
“臣附议!”
太后见状,一拍桌子站起来:“丁卯,你是要造反吗!”
见太后发怒,群臣都站了起来,俯身低头,但那脸上的表情尤其精彩。
丁卯就是丁太尉,要知道,他能当上太尉全是太后扶持上来的。
结果到了最后,他竟捅了太后一刀。
空气凝滞了。
这时,远远地跑过来一个禁军。
“报!已经有数以万计的百姓聚集在宫墙门口,人数一直在增加,禁军不敢强压,怕引起众怨,还请圣上定夺。”
皇帝还未说话,太后又喝道:“上万算什么,你们禁军人数也上万,难道还对付不了这些无知刁民!”
皇帝脸色沉了下来,元阳长公主拉了拉太后的袖子,示意她先坐下。
这种场合下,皇帝还没有开口,她这个太后倒先发起令来了,这不是更让人非议!
皇后看着这情况,心里虽然乐开了花,但面上还是端着一副端庄大气的样子道:“母后莫急,这事还是由皇上处置吧!毕竟后宫不得干政,怎么处置还得皇上说了算。”
这话一出,皇帝和太后同时看向她,两个人眼里都有警告。
煽风点火也要看时机,这种情况下说这种话,只会适得其反。
而堂下的礼部尚书叶清,看到这种情况,走出来道:“启奏皇上,此事若不即时解决,百姓只会越聚越多。今晚是中秋,没有宵禁,外出游玩的百姓本就多,要是引的全城百姓都来看热闹,到时流言四起,岂不动摇国之根本,现在既关乎政事,不如让请太后娘娘和一干女眷先行回避,先将此事解决再说。”
叶清的话合情合理,众臣立即俯身,齐声回道:“臣附议。”
皇帝看着阴沉着脸的太后,站起身来。
“不用她们挪位置了,我们一起去宫墙上看看,这事要怎么解决!”
皇帝还未走到堂中,叶清便带着一干大臣同时跪下。
“皇上万万不可,那些人虽是来喊冤的,但也是乱匪啊,皇上万不可以身犯险。”
皇帝不耐烦了,沉着脸正要发火,包公公抬头道:“皇上不如派个大臣先去安抚一下。”
大臣跪了一地,皇帝也不好出去,他环视了一圈,将视线定在陆迅身上。
他没有说话,眼睛却像是刀子,想要将陆迅的心挖开看看,看今天这一出是不是他安排的。
昨天陆迅已经把证据和口供给他看了,真相他都已经明了了,只是他还没有下决心做抉择。
朝中不明真相的大臣,纷纷站出来附和包公公的看法,他们猜许州的事情跟太后有关,但他们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因为猜到事情和太后有关,这些大臣虽然出声附和,却没有人主动请缨。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低着头。
皇帝正考虑要叫谁去,就看到陆迅抬头准备说话。
皇帝立即抢先一步道:“既然如此,那叶卿家先替朕跑一趟吧,去看看能不能将那些人安抚下来。”
说完皇帝还警告的看了陆迅一眼,示意他安静一点。
今晚本是中秋佳节,醉仙楼摆出擂台,玩尽了花样去吸引顾客,却发现再多新鲜花样都敌不过百姓的好奇心。
看着百姓成群的往宫城那挤,而店里一点生意都没有,醉仙楼的掌柜终于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留下小二看店,自己跟着人潮而去。
像醉仙楼这样的店家非常多,叶开和陆子枫一路奔来,发现街道两边的商铺冷清的很,完全没有往日过节时的气氛。
而当他们来到宫门前的那条大道,那里却已经是人山人海,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响彻耳际,人们挤得都已经看不到那道宫门。
若不是看到为首的那上千人跪在地上,叶开都要以为是有人要逼宫。
挤不到前面去,叶开和陆子枫直接跳上旁边的一座高楼,坐在高高的楼尖上,看着下面的情况。
叶开看到自家老爹出现在宫墙上,举着一个小旗子,示意宫门前的那些人安静。
禁军用火把照亮了整个宫墙,叶清扯着嗓子在上面喊着:“各位壮士,今天是中秋佳节,各位如果要申冤,可以直接递上状纸,明天京兆府尹会一一记录,并进行排查,大家就不用在这跪着了,这更深露重的,伤了身体可怎么好!”
下面一个老妇人站起身来,挥舞着手中的那张状纸,喊道:“我儿子就是被你们的阴谋害死的,今天皇帝不出来说个清楚,我们就跪死在这儿。”
旁边立即有人附和的喊起来。
“对,让皇帝出来,重审许州的案子,还世人一个公道。”
“对,让他出来!”
任凭叶清说破了嘴皮,那些人都不肯散去。
越说,那些人越是激愤,上千人拿着状纸,跟旁边的百姓说道,还说出了这次刑部出京调查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这些人是容侦特意从各地找来的,最近他一直没有露面,就是一直在忙这个事情。
这些人有八成是许州起义军的后裔,是容侦从泛海门里接出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那年那些押银士兵的亲人朋友,说服这些人,花了容侦好大力气,好在,这些人被他们说动了。
这些人诉说的故事,或关于亲情,或友情,或爱情,而这些事情都实实在在的发生过。
他们句句泣泪,字字诛心,。
这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情字。
以情动人,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围观的百姓听了这些故事,开始被渲染,而最近京城发生的一系列诡异的事情,也成了很重要的导火索。
他们不知道那些事情上何人所为,但他们知道,只要许州的事情查清楚了,这些也就明了了。
第二百四十章 见皇帝
慢慢地,周围的百姓被煽动起来,开始帮腔。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不懂皇帝为何不公开审理?
这么多人喊冤,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事情开始扩散,越来越多的人聚集,离宫门最近的那一排小铺头,生意变得异常火爆。
牛婶子本来家是做汤饺子的,今天是中秋,他们备了超出平时三倍的饺子,还是不够卖。
那些人一边看热闹,一边排队买汤饺。
几个穿着华衣贵服的年轻公子,端着个瓷碗,站在路边,吹着凉风,喝着热汤,感觉非常奇妙。
不只是他们,还有很多人,手里拿着吃食,静候事情的发展。
叶清安抚不了众人,经过这么一闹,百姓的情绪还被调动起来了,要么高声附和,要么一脸兴致勃勃,只有少数人是一脸无趣,可即使这样,也没有人离开。
这些人跪在宫门前已经快有一个时辰了,年纪大的受不住,就盘腿坐在地上,总之就是没有离开的意思。
夜里风凉,竟有周围的好心人,给他们送来热茶。
旁边有百姓自动上前,给那些人一个一个送茶。
叶清没办法,只得转身回宫向皇帝禀明情况。
而宴会上,皇帝一直未叫陆迅领头的一众官员起身,他们就一直跪在堂中。
陆迅跪得笔直,手高举过头顶,虽然举的时间长了,手有些抖,但仍旧是固执地举着。
叶开说完外面的情况,看着同年龄的陆迅,有些不忍。
“皇上,可否让陆尚书起来说话,外面已经闹成这样,接受状纸是势是必行,若这时陆尚书倒下了,那这个烂摊子可没人敢收了。”
说完,叶清特意往旁边看了一下,那个位置正好是三司和大理寺卿阳岩所在的位置。
皇帝也顺着叶清的目光看过去,看着阳岩。
阳岩见状,立即道:“微臣觉得,不如派出一队禁军,由捕快领头,以接状纸的名义,将这些人强制性的带离宫门,找其他地方安置下来,先将事态稳定下来再说。”
叶清闻言,嘴角扬起一丝嘲讽的笑意。
“阳大人难道以为,我刚刚出去,是给他们壮威!”
阳岩脸上一红,辩解道:“叶大人一向都以礼为先,有些事情你自然不知道,这些刁民都是欺善怕恶之辈,只有以强制强才能让他们妥协。”
叶清不再看阳岩,而是转头看向皇帝,俯身道:“微臣不赞同阳大人的看法,出宫的各个大道都已经被百姓堵死,外面聚满了人,若使用强硬手段,这不就等于告诉全京城的百姓,朝廷是如何行事的,试问以后百姓还怎么会对朝廷有信心!”
今天若是朝廷派人镇压这些人,那和十年前太后做的,有什么区别。
蜜蜂有蜂后,蚂蚁有蚁后。
看到那么多人时,叶清也曾想过,这些人肯定是有人怂恿的,只要将他们核心的那个人拿掉,这些人自然就散了。
可叶清在城楼上观察了很久,也没看出哪些人有问题!
最主要还是太远了,因为隔的离得太远了太远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进言
事情总是要解决,叶清想了想,还是站出来说道:“微臣觉得,皇上不妨见他们一面,当众接下他们的状纸,这样他们自然没有再闹下去的理由,人群自然也就散了。”
皇帝亲自接下状纸,那就等于这件案子一定要公开审理了。
太后一听这话,拍桌而起。
“放肆,皇帝怎能去见那些刁民,若是出了什么事,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宰相为首的一班老臣也立即附声。
“皇上,万万不可,若是那些人中藏了刺客,伤了龙体可怎么是好!”
附议的都是一般老臣,都是两朝元老级别的人物。
太后一见这阵式,心里顿时有了些底气。
“叶大人莫不是刚刚出去一趟,就叫那些刁民迷了心智,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叶清不卑不亢,抬头眼神清明的看向皇帝。
“微臣此言,完全是凭心而论,没有受他人的半分影响,若是皇上亲临宫墙,您会发现,那些喊冤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他们的身上只有沧桑和岁月的皱纹,无一丝杀气。”
“况且,皇上只是去宫墙上而已,并不直接接触那些人,上千的禁军已经聚集在宫门,宫墙上也布满了弓箭手,这样的阵势,若还能伤到皇上,那禁军就该好好整顿一番了。”
“那些人全部跪在地上,这就说明了他们的态度,他们是在恳求皇上,重新审理许州的案子。”
“这也算恳求!”元阳长公主站起身说道:“他们选在今天晚上,齐齐聚在宫门前,就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逼迫皇上同意。”
皇帝不说话,静静看着他们争论。
叶清看了皇帝的态度,转过头对着元阳长公主拱了拱手。
“长公主为何要用逼迫这个词呢,百姓有冤屈,朝廷就该受理,否则设刑部大理寺做甚!而他们为了申冤,竟用了如此极端的方式,这不正好证明此事的严重性!他们这样做,很有可能被朝廷当成乱党清除掉,可他们还是冒着风险来了。”
叶清说得正义凛然,他是礼部尚书,是本朝最寻求礼法的那个人。
“一件朝廷本该做的事情,却让百姓如此费尽心机,这不是我们的失职吗?倘若,这些人说的话都是子虚乌有,那就一定要严惩,因为今天他们的行为,给我朝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若那状纸上是真的呢!”
说到这里,叶清停了下来,回身静静地看着皇帝。
元阳长公主问道:“你看过状纸了?”
叶清头也不回:“这是自然,皇上命我去处理此事,我总要先弄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说完,叶清从袖子里掏出一份状纸,双手奉上。
可皇帝看了那状纸一眼,就把头转开了,并没有想看的意思。
皇帝已经看过了陆迅的案宗,这状纸上写什么他都知道,他当然没有想看的意思了。
而旁边的元阳长公主则伸出了手,示意侍女去把叶清手上的状纸拿过来。
叶清手一缩,道:“长公主万万不可,您已经是大燕皇后,而这事属我朝的政事,还请原谅叶某的唐突。”
元阳长公主气结,叶清是在提醒她,注意自己的身份。
她转头看向太后,想让她出声把那状纸拿过来看一下。
可此时太后却愣愣地看着皇帝,因为刚刚皇帝看到那状纸的态度。
皇帝看到那状纸,有烦心,不耐烦,沉重,却独独少了一丝好奇。
他的肢体,他的表情,都表示着,他一点都不想看这份状纸。
这么大规模百姓异动事件,皇帝居然不好奇原因!
这只能说明一点,皇帝早就知道原因,或者说他猜到会有这么一天。
陆迅一向那么得皇帝信任和尊重,但今晚,皇帝却硬生生让他跪了这么久!
这可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
太后越想越心惊,不知不觉中,皇帝已经跑在她前头太多了,她甚至没有意识到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
原来,皇后上次假装小产,皇帝问都不问就将慈宁宫封了,并不是出于对皇后的感情(皇后是她给他选的,他们之间能有多少情分!),而是对她的寒心。
元阳长公主推推太后的肩,太后才回过神来。
元阳长公主眼神指了指叶清手上的状纸,而太后领会到她的意思,却还是有些愣愣的。
一旁的王德声在心里骂娘,太后是老了,越老越优柔寡断,越老越不中用。
他没有请示太后,就直接从太后身后走出来,走向叶清。
“太后娘娘要看一下这状纸,有劳叶大人了。”
这次,叶清倒是没说什么,直接把状纸给了王德志。
刚刚当众那样说,也是因为看过了状纸,知晓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他特意那样说,就是为了让元阳长公主意识到她外来人的身份,同时也提醒皇帝和众臣。
来日,这件案子真的重审,元阳长公主一个邻国皇后的身份,也不能参与其中。
外面的声音仍旧在继续,虽然没有了刚开始的中气十足,但声音却依旧不依不饶。
禁军统领又进来禀报,过了这么长时间,百姓不但没有散去,还就地放起了孔明灯。
众臣面面相觑,没有人站起来提出更好的办法。
这时,一直跪着的陆迅说道:“今日若不及时解决此事,以后恐难封悠悠众口,还请皇上三思!”
魏澈也附和道:“臣可以率领巡防营士兵,在这些人提交状纸后,将他们统一安排到一个地方去,派人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出去生事,也不让他们在民间传播一些不好的谣言,还请皇上准许,重新审理许州一案。”
元阳长公主又想说话,叶清率先道:“长公主三思,不管怎样,这都是我朝的国事,还请长公主不要置喙。”
虽然还有很多大臣没有表态,但反对查案的却不多,叶清如此义正严词,也提醒着皇帝,就算长公主要保太后,她也是邻国的皇后。
我朝和大燕一向邦交友好,不会因为长公主一句话,而惹起战乱。
第二百四十二章 皇帝亲临
皇宫里,分成两个阵式,以宰相为首的一班老臣,坚持不让皇帝去见那些人。
而陆迅叶清一流,则坚持上奏请求皇帝重新审理许州的案子。
宫里还没有争出个结果,外面的天却变了。
黑黑的天空里,飘来大块大块黑云,月亮吓的躲进云层里。
月光被云层遮住,天地间变得昏暗起来。
风咋忽忽作响,吹乱了姑娘的发丝。
牛婶子的饺子早已经卖完,她抬头看向黑漆漆的天。
“当家的,收拾回去吧,这天莫不是要下大雨!”
她当家叹了口气:“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
说完就动手收拾起来。
还没等牛婶子收拾完,豆大的雨就落了下来。
围观的百姓立即用袖子挡在头上,四处散开,跑向最近的屋檐,寻找避雨的地方。
牛婶子的铺子,瞬间站满了人,连个转身的位置都没有了。
可能躲雨的就那么一点地方,怎么可能容下那么多围观的人。
当他们找不到躲雨的地方,回身看向那些依旧跪在宫门口的人,眼里有遗憾,有惋惜,但在这大雨里,也只有那么一瞬的纠结,他们就转身往各自家里跑去。
那是别人的世界,那是别人的问题,这要淋了雨,感冒了,还得花银子去看病,抓药,到时候又免不了父母,亲人的唠叨。
所以不到半刻钟,宫门前的人就散完了,只有极少数的人,还躲在一旁的屋檐下,看着空地上,那群淋着雨,跪着的固执的百姓。
禁军匆匆跑进大殿。
因为下雨,皇帝他们已经全部移步大殿当中。
“启禀皇上,百姓散了,是否立即派禁军将那些刁民全部抓起来。”
禁军声音有些激动。
他这一出声,太后喜了,陆迅讽刺的笑了,他道:“禁军行事,原来竟是如此龌蹉,百姓一散,就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要抓人,为何不敢堂堂正正的抓。”
此话一出,皇帝脖子上的青筋跳得欢快,出声喝道:“放肆!”
见皇上动怒,群臣立即俯身跪地。
“皇上息怒!”
包公公看着皇帝的脸色很不好,出声道:“皇上莫气,陆大人一向心直口快,他并无藐视禁军的意思。”
叶清又站出来帮腔:“微臣认同陆大人所说,虽然大雨驱散了人群,但此时抓人跟掩耳盗铃又有什么区别!民间百姓一向姓佛,这场莫名其妙的大雨一下,明天民间一定会有一些怪力乱象的说法出来,届时对朝廷又是一个冲击。”
叶清没有再说下去,但他的意思,殿里的人都明白了。
在这个关头,这场雨更像是给那些要申冤的造势。
世人的同情总是会给弱势的那一方,若那些百姓被淋出个好歹,就更会惹世人非议了。
皇帝终于站起身,朝着殿外走去。
太后和那一般老臣想阻止,都被他抬手制止了。
经过陆迅身边时,皇帝停下脚步,看了陆迅一眼,道:“爱卿跟我一起去吧,反正这事最后也还得由你刑部解决。”
“是。”
陆迅终于能起身,可他的双腿已经麻了,他试着动了动,发现脚使不出力气。
不得已,他只得右手撑地,想借手上的力气站起来。
这时,旁边多出一双手,叶清上前扶着他起身。
还未来得及说感谢的话,叶清就拍了拍陆迅的肩膀。
“赶紧跟上去,皇上都到殿外了!”
陆迅来不及说话,将手里的案宗交到叶清手里,就一瘸一拐地跟了上去。
在他前面,包公公迈着大步,撑着把伞,用尽全力的跟着皇帝,伞全倾到皇帝那一边,自己一身反倒全湿了。
陆迅匆匆忙忙跟出来,根本没来得及打伞。
秋雨微凉,落在身上冷冰冰。
还未走到宫墙,陆迅一身就湿完了,膝盖刚刚跪麻的地方,开始传来针尖般微微的刺痛。
感受到身上的潮湿,陆迅庆幸,刚刚自己很有先见之明,把案宗交给了叶清,否则这会全打湿了,那案宗就没意义了。
到了宫墙,禁军统领郝昀看皇帝亲自来了,立即迎了上来。
皇帝没有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行礼,径直走到宫墙边,看着下面宫门口跪着的那一群人。
只一眼,他就愣住了,身后的陆迅也愣住,身上的那些冰凉的刺痛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亲眼看到,皇帝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难怪一相稳重的叶清,会说出那样的话来。
大雨中,宫门口跪着黑压压一片,因为下雨的关系,他们只能紧靠在一起,借着各自的身体取暖。
可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冻得脸色发青。
他们忍着寒冷用力抬着头,看着那宫墙上,眼里满是希望和祈求,祈求皇帝出现在那上面,祈求今晚早些过去。
就像叶清说的,里面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者,隔着雨,已经看不清他们的眼睛,只觉得那是混沌一片,没有了充满希望的眼白,只有红色血丝。
雨水顺着头发流到脸上,再经过脸上的皱纹,一层一层的流下来,像是赶了好久的路。
他们沧桑的脸上,刻着深深的固执,那是对亲人的执念。
皇帝还看到,有好心的百姓,撑着伞,给他们一个一个送热茶,也有人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给那些老人家撑着伞。
而朝廷做了什么,本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为幕后的凶手是太后,连最起码的义务都没有尽到。
陆迅眼睛红了,他朝着皇帝深深地弯下腰来。
“微臣恳求皇上,重新审理许州的案子,还这些人一个公道。”
一旁的郝昀看了一晚上,心里早就被这些人的毅力所折服,陆迅说完,他出声附和。
“将火把点起来!”
皇帝收拾好这一刻的心情,对郝昀说道。
郝昀立即让人找来火把点上,立时,整个宫墙都亮了起来,散发着橘黄色的温暖的光。
那些跪着的人眯着眼,终于看清了站在宫墙上,穿着黄色降龙服的皇帝。
他们心下一喜,立即朝着皇帝行叩拜之礼。
旁边响起欢呼声,围观的群众也纷纷跪下,向皇帝行礼。
第二百四十三章 开审
中秋之夜最终还是以皇帝当众接受那些人的状纸而收场。
那些人得到安抚后,排着队乖乖的跟着禁军的人,住到他们安排的地方去。
皇帝还特意将太医院的太医全部调出宫,给那些人看病,以免那些年长的人,因为此事而病倒。
皇帝返回宫中后,就召了三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