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叔假正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番话,便是戳动了三娘的内心深处,潸然泪下。
  “娘,”阿九拉了拉娘亲的手,抬头看着她,目光清明,“我们要走吗?”
  走或不走,全听母亲的。
  阿九明白,母亲虽然从不明说,但多年来从未忘记过她那个记忆中完全没有的家。
  三娘握住了女儿的手,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跟娘回去,如果阿九不喜欢,咱们随时回来,好不好?”她摸了摸女儿的发顶。
  阿九抿抿嘴,点了点头。
  常嬷嬷喜道:“太好了,小姐,咱们即日启程罢?”
  “现在?”阿九可不干了,她们家菜地里的香菇和胡萝卜就快熟了,还有稻子,今年收成一定比往年好,是她和母亲辛苦大半年的成果,她舍不得丢弃它们。
  她以为她们说的走,是要再过些时日。
  “是啊。”常嬷嬷叹了声气,说:“侯爷病重,耽搁不起呀。”
  阿九便沉默了,三娘自是知道女儿的心思,不止女儿不舍,她何尝舍得,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父亲病重,她这个做女儿的也想回去尽尽孝道。
  “娘,阿牛哥去县上了,让我们帮忙照看阿嬷和伯伯,我们明日再走,好吗?”
  三娘一愣,险些忘了这么重要的事,亏得女儿提醒。
  于是跟常嬷嬷说明后,决定明日再启程。
  三娘和阿九只知常嬷嬷所说的侯爷是她们的父亲和外祖父,却不知侯爷是为何。
  而在有些人听来却不得了,尽管都生活在乡村里,从未见识过什么世面,但侯爷一听起来就是个大人物啊,能见到皇上的那种。
  也就是说,原来在他们村守寡十年的三娘,竟是侯府的小姐。
  明天……就要回京城去了。


第4章 
  林家阿嬷上了年纪,手脚也不方便,伯伯多年前摔断了腿后,便一直卧床不起。
  家里人太多,还有丫鬟做饭,母亲在房里和常嬷嬷说话,阿九便去林家给阿嬷和伯伯煮饭。
  阿九在炤台忙活半个时辰,总算是烧出了一盘猪肉和炒茄子,还有一道鸡蛋汤。
  “阿嬷,伯伯,吃饭啦。”阿九把菜都端到炕上,又给两位长辈盛了饭。
  阿嬷和伯伯看着她,却都偷偷红了眼。
  多年来,虽然没有明着说出来,两位老人却都心照不宣,把阿九当作儿媳孙媳来看待的。
  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家阿牛对阿九的心思,本想着再过几年,孩子们都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再给他们说亲。
  只是如今,人家外祖家找上来了,原来三娘竟是京城贵族小姐,她这个做女儿的身价也定当高涨百倍,哪还敢奢望人家来做他们家的媳妇呢。
  “九丫头,别忙活了,你去歇着吧,明儿还要赶路呢。”老阿嬷别头擦了擦泪,哽咽道。
  阿九本不想哭,可是看见阿嬷这般,鼻子也酸了,在她心里,早就把他们一家人当作亲人了。
  何曾想过要分开。
  “阿嬷,我还会回来的,我娘说等外祖父身子好些了,我们随时能回来。”阿九这话不止是安慰阿嬷的,京城的外祖家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家。
  阿嬷只当九丫头是在安慰她这个老婆子罢。只是可怜,她那孙子还在县里,怕是还不知道九丫头就要离开杏林村了。
  侍两位长辈吃好了饭,阿九收拾完后,又去喂了骡子和鸡鸭。
  翌日。
  三娘和阿九都是习惯早起的,这两人一起床,马上便有几个小婢女分别端着水进去伺候。
  “……”阿九浑身不得劲,连忙摆摆手,连声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们出去吧。”
  两个婢女互看了眼,面露难色,说:“姑娘,还是让奴婢来伺候您吧?”
  阿九坚持摇头,把两个小丫头赶了出去。
  自己简单洗漱完后,阿九准备出去做饭,刚才那两个小丫头又进来了,说:“姑娘去和二小姐用早膳吧。”
  阿九狐疑,早饭做好了?
  不止做好了,还一大桌子菜。阿九看着这满桌的鱼肉,不禁吞了吞口水。
  “老奴昨日便派人去镇上采购,做了这几道菜,小姐姑娘尝尝如何?”常嬷嬷边说着边给三娘和阿九夹菜。
  “奶娘,您也坐着吃,还有你们,都坐下,大家一起吃。”三娘看着大家。
  屋里除了常嬷嬷还有四名侍候的婢女,婢女们微垂着首,岿然不动。
  常嬷嬷坐了下来,目光慈和,笑着道:“我看着小姐和姑娘吃。”
  阿九目光一一扫过桌上的,除了一些素的,还有猪排骨,鸡鸭鹅,鱼。每一样都是她们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且份量不多。
  “给阿嬷和伯伯送一半去吧。”阿九说着要动身,三娘忙叫住她说:“娘已经给阿嬷他们送去了。”
  阿九点了点头,问:“娘,阿牛哥回来了没?”
  “还没。”
  他们已收拾好了东西,准备中午启程。阿九却想等阿牛哥回来,跟他道别了再走。
  她听说京城很远,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她不能跟阿牛哥一起去塾里念书了。
  其实阿九心里在打一个小算盘,她们回来的时候,那个传闻中很有钱的外祖父外祖母总会给她们一些钱,到时候她还是能去镇里最有学问的先生那里求学。
  “姑娘,咱们还是趁早赶路吧,老侯爷和老夫人惦记着你们呢。”常嬷嬷苦心劝道。
  三娘摸了摸女儿的头,柔声道:“阿九去给爹上柱香,咱们就走吧,好吗?”
  见不到阿牛哥,阿九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但还是选择听娘的话。给她爹苏大狗烧香,在他的牌位前拜了三拜。
  又去林家跟阿嬷和伯伯告别,这才上了马车。
  苏家母女俩终于在乡亲们的注目下,坐着马车驶出了杏林村。
  香车宝马,数十名护卫护送,浩浩汤汤。大部分的村民估计这一辈子才能见这么一次华丽壮观的仪仗。
  浩浩汤汤的马车经过哪一处,都难以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车子经过青江镇大道的时候,街上行人纷纷注目,无不好奇。
  “那是什么人啊……”
  “听说是杏林村的。”
  “胡说呢吧,杏林村哪有这么有钱的人家,县大爷都没有这么大的架势!”
  “杏林村当然没有,这车是从大京城来的。”
  “啊?京城?那不是皇帝老子住的地方吗?”
  “……”
  却说林阿牛,刚从县上回来,一路上心里都是欢喜的。
  今年庄稼和果蔬收成不错,有人推荐他给县上的大老板,他昨天特地去县里和大老板当面谈。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老板愿意高价收购。
  这些钱,足够他们家生活半年的了,还能把院子修缮一番,阿牛如是想道。
  他满心欢喜地进入镇上最好的成衣铺,给阿九裁一件好看的衣裳,光滑柔软的料子,光彩鲜艳的颜色,尤其那上面绣的花纹,真真是极美。
  他又去药铺子,给奶奶和父亲抓了些上好的药材,接着又转去了卖猪肉的孙大娘那里,要了一只猪蹄。
  “哎,阿牛,听说京城大户人家来接他们家失散多年的女儿了,好像是你们村的。”孙大娘如是说道。
  林阿牛愣了愣,问:“可是刚才过街的那辆马车麽?”
  “是啊,这就要回大京城去了。”
  阿牛“哦”了句,没怎么放在心上。
  在村口碰见了陈大嫂。陈大嫂一看见他,立刻就叫道:“哎呀,阿牛,你可算回来了,你们家三娘和阿九走了!”
  “……走了?”阿牛云里雾里,微蹙眉问:“去哪儿了?”
  “哎哟,你还不知道呢,三娘和阿九丫头享福去啦!三娘的娘家人找上来了,晌午刚走!”
  阿牛大惊失色,立刻就想到刚才在镇上看见的香车宝马,还有孙大娘说的话。
  心中仿佛被抽掉了什么,空了。
  他来不及多想,把手中的东西塞给陈大嫂,请她帮忙拿回他家,拔腿就往镇上的方向跑。
  “哎哟,阿牛,你可别去追了,追不上啦!”
  ————
  在路上赶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传说中的京城。
  阿九撩起帘子悄悄往窗外看,只见前面那一座高楼城墙,来往行人进进出出,但都要经过严格检查,那城门处站着许多穿甲持枪的人。
  “娘,这就是京城了?”
  三娘虽也不懂,但看样子是的,于是点了点头回答女儿:“是啊,到了。”
  此时他们的马车正在驶进城门,三娘赶紧让女儿把帘子放下来坐好。
  听到外面的人漠声问道:“里面是什么人,下来检查!”
  “大胆,敬远侯府的马车,你也敢拦?”车夫呵斥一声,对方马上就软了,赶紧让行。
  她这个外祖家……这么厉害啊?阿九心说。
  路上,常嬷嬷就跟她们详细说了外祖家的背景,外祖父不仅是敬远侯,更是辅佐两代帝王、德高望重的太师,她的外祖母是桃泠郡主,皇亲国戚。
  她娘上头还有两位哥哥和一个双胞胎姐姐。大舅是户部侍郎,娶了丞相大人的千金,二舅是德云大长公主的驸马,姨母则是忠信王妃。
  这大部分阿九自是听不懂都是干嘛的,可是既然是沾了皇亲的,那肯定是非常厉害了。尤其现在看到城门的守卫一听见敬远侯府马上就让道,阿九更知道这个外祖家真的是非常不一般。
  进了城,也不知是走了多久,竟还没到外祖家,阿九坐得犯困,挨着娘亲就睡着了。
  与女儿不同,三娘却是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想到等会儿就要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她真是又紧张又害怕,还有禁不住的欣喜。
  “小姐,到了。”常嬷嬷提醒她。
  “……噢,好,好的。”三娘磕磕巴巴的,摇醒怀中的女儿,说:“阿九,咱们到了。”
  ……到了?阿九倏然睁开眼,坐直起身来。
  一下马车,看见眼前这撞大宅,母女俩人登时乍舌。
  这……这……这外祖家,是不是天下第一富?阿九傻眼了。
  还不等她反应过来,便听见“扑通”的一声,阿九看见一个老伯跪在她和娘的脚下,“二小姐……”
  老伯哭叫道,“老奴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您啊!二小姐……”
  常嬷嬷第一次见她娘就是这个样子,阿九忍不住想,是不是每个见到娘的人都得这般?
  果然,眼前所有的,老老小小的人,全都跪了一地。
  阿九:“……”


第5章 
  见到敬远侯夫妇后,更是执手相看泪眼,哭倒一片。
  “我的槿儿……”老侯夫人哭得几欲肝肠寸断。
  府里的人都已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二小姐十二年前摔坏了脑袋,记不得事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记不记事也都罢。”卧在床上的敬远侯老泪纵横,紧握住女儿的手说道。
  原本阿九是没什么感觉,对这从未谋面的外祖父母并没有什么感情,可是眼下见大家哗啦啦地哭一窝,两位老人又如此真情,难免触景生情,也湿着眼睛。
  娘终于见到了她的父母亲,这是多好的事儿啊。
  “好容易妹妹回来了,该高兴才是,父亲和母亲就勿要再伤心了。”
  说话的人是一位华服美冠的年轻女人,看着很是和气。刚才外祖母给她们介绍过了,这是她的大舅母。阿九心想,容貌上这个大舅母生得并不如她娘好看,只是因为穿着打扮,再加上保养得好,所以看起来比她娘更年轻些。
  老夫人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是啊,该高兴,该高兴。”
  “母亲,妹妹和外甥女路上奔波了几日,想来也累了,不如先让丫头婆子伺候她们沐浴更衣,睡上一觉。”
  说话者是年轻美妇,生得当真是标致,气质温婉,似乎还有一股天然的贵气。
  这便是阿九的二舅母,德云大长公主。
  这一番话当真是深得阿九心,二舅母真是太善解人意了,她现在多想好好睡一觉啊。
  老夫人马上就指了几个自己身边处事得力的婆子丫鬟亲自去服侍她们母女俩,又让大舅母再去挑几个伶俐的丫头。
  早在庄家去接人时就已收拾好了院子,就等着人来住。常嬷嬷带着她们来到一处叫作木槿院的地方。
  常嬷嬷说:“这是小姐出阁前住的院子,小姐失踪后,老夫人不让人动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个月都派人过来打扫,就盼着小姐哪日回来呢。”
  “从前服侍小姐的丫头,除了新枝,全都出府嫁人了,老夫人念她们伺候小姐一场,给她们安排了好人家。”
  新枝是从前二小姐庄姝槿的贴身丫鬟,主子出事后她不愿出府嫁人,便被老夫人收在身边伺候着。如今庄姝槿回来了,老夫人又把新枝赐回来。
  常嬷嬷一一说着,就走进了木槿院。
  “小姐的住处到了,奴婢带表小姐去您的院子吧。表小姐这边请。”林嬷嬷说。
  “……啊?”阿九懵了下,看了看母亲,说:“我不跟我娘住一起吗?”
  她看了看这个木槿院,这么大的院子,大大小小的房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她为什么不能住。
  “表姑娘,咱们府上的规矩,每个主子都有独立的院子,您也是主子,自然是要独住一处的。不过您放心,您住的院子就在二小姐的隔壁,是从前大小姐未出阁时的院子。”林嬷嬷耐心地回答,心里忍不住在想道,老夫人爱屋及乌,当真是疼这个外孙女。
  勤思院和木槿院都是府上一等一的好院子,如今二小姐回来,住回木槿院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勤思院是大小姐的院子,大小姐出阁多年都还留着,大太太曾开口向老夫人要过这座院子给大姑娘住,老夫人都未首肯。
  这大姑娘同样也是府上的大小姐,若住进勤思院确实也合理,老夫人愣是没同意。可是如今为了二小姐母女俩住的近来往方便,就把勤思院赐给了这位初来乍到的表小姐。
  这……真不知府上其他主子,该作何想。
  “阿九,既然是外祖母安排的,咱们不好辜负她老人家,是不是?”庄姝槿这么劝慰女儿。
  阿九点了点头,入乡随俗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于是就这么跟娘分开住了。
  勤思院,丫鬟已准备好了沐浴水。
  “表小姐,奴婢服侍您更衣。”
  两个丫鬟说着就要解开她腰上的带子,吓得阿九差点惊跳起来,丫鬟同时也被她吓一跳。
  “你们……”阿九瞅了瞅她们,问:“你们府上的姑娘洗澡都是这样的吗?”
  “回表小姐的话,是的。”
  “……”
  阿九就任由着两个丫鬟脱光了她的衣服,然后就坐进了浴池里。
  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洗澡都跟她们村儿里不一样。这满满的一池温水,上面浮满了花瓣,躺在池里,嗅到一股清淡宜人的花香。
  两个婢女轻轻给她按摩。
  虽然有点不习惯,但阿九不得不承认,真的很舒服。尤其两个丫头的手这么细嫩,力道又刚刚好。
  “哎,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啊,多大啦?”阿九问,这两个人看着也不比她大多少。
  “奴婢断月,今年十三。”
  “奴婢飞鸢,比月姐姐小一岁。”
  “那你们俩以后都跟我住在这个院子吗?”
  断月回道:“奴婢是老夫人派来伺候小姐的,自然会留在勤思院服侍您。”
  “……哦。”
  过了一会儿,阿九又问:“常嬷嬷说外祖父外祖母有很多孙子孙女,怎么刚才没有看见他们啊?”
  “少爷在太学读书,小姐们去了庙里,估计到晚上才能回来。”
  ————
  阿九在柔软舒适的大床上,一觉睡到晚上,婢女来叫她的时候,她甚至不想起床。
  坐在梳妆台前,阿九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蓦地睁大了双眼。
  她不可思议地看向断月,手指了指那铜镜,满脸惊愕。
  她……她竟是长这副样子的麽?
  断月微笑着说道:“咱们小姐真是个美人坯子呢。”
  “可不是吗,老奴瞧着,真是像极了二小姐小时候,甚至更胜一筹呢。”较为年老的莫平姑姑说道。
  阿九本就生得好看,乌溜溜的大眼,小巧的唇,笑起来眉眼弯弯的,还有两颗可爱的小梨涡。现在穿着一身粉蓝色鸢尾花纹缎裙,梳的是未及笄少女的发髻,只用一支蝴蝶兰珠花作以点缀,别致又得体,清淡素净的颜色和服饰用在她的身上,竟是格外的鲜美俏丽,又不失清新淡雅。
  与之前面黄肤暗,衣衫朴陋的乡下姑娘判若两人。如此,才真正是庄家的外孙女。
  “姑娘,走吧。”莫平姑姑扶起阿九。
  阿九艰难的移开步子,小小地嘀咕道:“这样我娘都不认识我了……”
  不止她娘认不出她,她也快要认不出她娘了。
  她们走到木槿院时,庄姝槿正好出来,母女俩人皆是一愣,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庄姝槿本就底子好,只是由于多年操劳,眼角生了皱纹,脸上也长了斑,到底五官还是没变。如今手法好的婢女给她上了妆,用了上好的胭脂,很好地遮住了脸上的缺点。
  如此一看,当真有了几分京城第一美人的风采。
  碧风堂,已多月不下地,与家人同席用膳的庄老爷子终于出现在了主座。
  除了今日已见过的大舅母、二舅和二舅母,在户部当差的大舅也回来了,还有那在太学读书的表兄和去庙里祈福的表姐妹们。
  阿九和母亲坐在外祖母的右下边,看着这满桌的山珍海味,阿九有点眼花缭乱了,眼下又饿得慌,抓起筷子就要开始吃,可是目光一瞥,席上没有一人动筷。
  于是,阿九默默地放下筷子。一抬眼,就看见坐她对面的蓝衣少女正注视着她,目光微露鄙夷,不太友好。
  两道目光交汇,蓝衣少女漠然地移开视线。
  阿九心里咯噔一下,直觉这个少女对她有敌意,那种眼神,叫阿九心中不太舒坦。
  刚才大舅母为她们做了介绍,这几个晚辈也都拜见过她的母亲,喊作姑母。而坐在她对面的这个姑娘,好像是叫庄琦,是她的表姐。阿九心里想道,就是丫鬟嬷嬷口中的,长房嫡长女,身份很不一般。
  主座的老侯爷和老夫人动筷了,下面的人方才拿起筷子,就连德云大长公主也不例外。
  看着大家一个一个地开始吃了,阿九才又重新拿起筷子,但却不那么有胃口了。
  “阿九表妹以前在家都读过什么书呢,可否与我们大家分享?”庄琦浅啜了口莲心羹,举态优雅,目光柔和,悠悠地问道。
  阿九愣了愣,倒没作多想,甚至不知道对方的用意何在,说道:“我还没读过书,不过以后我会努力认字的。”
  读书,是阿九渴望不可及的梦想,她心里又实在对读书感兴趣,从小到大她除了母亲和阿牛哥,最敬仰的人就是镇上最有学问的教书先生了。
  说到读书,切切地勾起了阿九的兴趣,于是她反问道:“你们呢?你们读过书了麽?”
  登时席间不知是谁先绷不住窃窃地笑起来,阿九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像她们这种大户人家,怎么会没有上过学读过书。
  她在地里种菜、在河边挑水、在街上卖野果子的时候,她们就在塾里听先生说课了。
  阿九明白了,他们都在笑什么,那是赤。裸。裸的嘲笑。
  庄姝槿见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那些孩子们,该是无心的,可却伤着女儿的心。
  庄老夫人狠瞪了孙儿孙女们一眼,总算是让他们都闭了嘴。
  德云大长公主连忙打圆场,微笑着看阿九说:“阿九,你可知你外祖父是何许人也,论学问,全天下找不到几个能与他媲美的,两代帝王都是他的学生,咱们阿九聪明伶俐,今后跟着你外祖父探讨学问,还怕成不了才麽?”
  老侯爷抵拳在嘴边咳嗽了两声,声音有些虚弱,说:“九丫头,你平日无事可随时到外祖父的书房来,等时机成熟了,老夫再向皇叔讨个人情,让你去太学读书。”
  闻言,长房一家无不愕然,去太学?太学轻易不收女弟子,世家小姐若不是才华出众,根本不能进太学。目前太学的女弟子,总共不过才四个。
  就连嫡亲的大小姐庄琦都未有机会去,老爷子却说要把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孙女送进太学。
  这……岂有此理?!
  大太太柳氏脸都僵了好一会儿。
  庄琦更是暗暗咬了咬牙。
  庄老夫人心里叹了叹气,满是心疼地看了一眼女儿,想当年,她这个女儿可是太学唯一的女弟子,将一众参加科考的才子都比了下去。
  可如今却……唉,老夫人摇了摇头,老爷有意安排阿九进入太学,也是因为对女儿的遗憾罢。


第6章 
  玉笙园,大太太柳氏坐在梳妆台前,丫鬟们一一为她摘下满髻的珠玉。
  外头丫鬟来报,说老爷今晚不来了,去了徐姨娘那儿。柳氏听言,淡声回了句“知道了”,将手中一支玉簪重重扔进盒里。
  老爷已经连续在徐姨娘那里宿半月了。
  柳氏转头便对女儿说:“琦儿,今晚就在母亲这里宿下罢。”
  庄琦正靠在一旁的贵妃椅上,手中拿着一本《礼记》,慢条斯理地翻阅着。
  过了一会儿,庄琦收起了书,递给侍立在侧的丫鬟,淡声吩咐道:“这书便送给我那位刚来的表妹吧,就说是我送予她的见面礼。”
  大太太柳氏一怔,挥了挥手,几个丫鬟便福身告退,室里只剩母女二人和心腹秀嬷嬷。
  “琦儿,你可要沉得住气。你祖父祖母心疼你姑母,自然也会对阿九好些。”柳氏语重心长道。
  “我知道,爱屋及乌罢。”庄琦唇下勾起一抹冷笑,眼里是藏不住的嫉恨,“母亲曾与祖母要勤思院,祖母都不肯给,如今却给了一个外人。难道在祖母的心中,我这个嫡亲的孙女竟比不过一个外人麽?”
  柳氏叹了声气,心中也实在为女儿抱不平,这老夫人未免也太偏心,老侯爷也是,竟当着全家人的面说要送苏阿九去太学读书。
  庄琦冷嗤道:“字都不识一个,还想进太学?做梦罢!”
  早在她们进府之前,庄琦便打心里厌恶那个尚未谋面的表妹,左不过一个乡下人,却住进了勤思院。祖母这么安排,莫不是告诉府中的人,她这个嫡亲孙女还不如一个乡下来的丫头?
  叫她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如今祖父又说送她进太学?太学轻易不收女弟子,但祖父既然说了,那便肯定会做得到。
  柳氏心里也是百般介意着,那庄姝槿就算姓庄,但终究已是外嫁女了,哪还有再带着女儿回娘家过日子的道理。
  老侯爷和夫人心疼女儿,给她们母女俩足够花一辈子的钱就是了,何苦要把人接回来。
  可是,这个家终究还是二老在做主,柳氏就算心里有一百个意见,也不敢丝毫表现出来。
  “琦儿,在你祖父祖母面前,你可要与阿九好生相处,切不能闹得不愉快了,惹你祖父祖母生气。”
  庄琦显得有些不耐烦,“知道了。”
  ————
  却说阿九,收到那位好心的表姐送来的书,翻了翻几页,一个字也没认得。
  “大小姐根本就是故意的,是看着咱们姑娘好欺负是吧,她明知道姑娘没读过书!”飞鸢气不过,眼圈都红了。
  阿九倒是没有生气,虽然她一个字都没有看懂,但还是饶有兴趣地翻着,说:“她爱送就送好了,最好把她所有的书都送给我。”
  庄琦摆明了不喜欢她,送这本书给她就是为了羞辱她。她若是因此生气或伤心,岂不正合她意。
  阿九同样也不喜欢她,但是不会跟书过不去。只是奇了怪了,对不喜欢的人,为什么还要送书给人家,难道仅仅是为了羞辱?
  阿九表示,她真的看不懂有钱人。
  “……”听她这么说,断月和飞鸢忧心地互看了眼,不知这表姑娘是乐观还是傻。
  “哎,你们识字麽?”阿九朝她们两个扬了扬手中的书。
  两个丫鬟不约而同摇了摇头,飞鸢心直口快地说:“我跟月姐姐也是从乡下来的,没有机会上过学。”
  断月连忙扯了下飞鸢的衣袖,后者心大,还茫然问月姐姐咋的了。
  “姑娘,您别往心里去,飞鸢没有羞辱姑娘的意思。”
  阿九咧着嘴笑,摇了摇头,她当然知道。
  “那我明天就拿着这本书去外祖父那里,向他讨教。”
  翌日。
  阿九第一次睡那么晚,醒来已是辰时了。想必是那床太舒服了,叫人贪睡。
  断月招呼几个丫鬟进来服侍。
  有了昨日的经验,阿九被人服侍起来,已经不会那么不自然了。
  “老夫人请姑娘和二小姐去碧风堂用早膳,二小姐一早便过来了,见您还睡着便没有叫醒你。”
  洗漱梳妆毕后,阿九就带着断月和飞鸢两个人出门了。按规矩,要去给外祖父和外祖母请安。
  阿九去到碧风堂的时候,大太太柳氏、大小姐庄琦也在,只是外祖父不在。
  “你外祖父一早便极有精神,跑书房办公去了。”庄老夫人笑着说道,精神朗朗,看得出心情极好。
  “真是多亏了妹妹啊,妹妹这一回来,父亲的病也好了。”柳氏也是笑容可掬,看着庄姝槿,一脸的姑嫂情深。
  几个人言笑晏晏,俨然十分和睦的一家人。
  阿九坐在旁边,长辈说话也轮不到她插嘴,不免觉得有些无聊,心里还惦记着昨日庄琦送的那本书,她带过来了,就想叫外祖父教她认字呢。
  “外祖母,我现在可不可以去书房找外祖父啊?”
  庄老夫人岂会不允,慈和地笑着说:“去吧,让你外祖父好好教你读书。”
  老夫人语音刚落,一直默默坐在柳氏旁边的庄琦便开口了:“其实表妹若是想认字,我也可以教你啊,何苦劳烦祖父他老人家。”
  “……”阿九有点受宠若惊,这个大小姐是什么意思?
  还不等她说话,庄琦便站起来了,福身告退:“祖母,孙女便下去教表妹读书了。”
  孙女如此懂事,懂得照顾妹妹,老夫人见此,心甚慰,自然是允了。
  出了正堂,庄琦便快步往外院的书房走去,说:“表妹不是要去书房找祖父麽,走吧。”
  “……哦。”不明就里的阿九连忙跟上,狐疑地看了眼断月,这个大小姐在搞什么名堂?
  她是说要去书房找外祖父啊,可是庄琦不是说不劳烦外祖父,她可以教她麽?
  怎么又去外祖父的书房?
  断月摇了摇头,不知道。
  阿九自然不知,书房是老侯爷办公之处,除了老夫人,府中其他女眷不得轻易进出,昨日却当众允了阿九无事可到他的书房来。因此,庄琦和她走在一起,自然没有人会拦着。
  就快到祖父的书房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青衣玉带的男子。庄琦远远便看见了他,虽然已是意料之中,但她登时还是心一紧,手都不知该何处安放。
  阿九也看见了那个男子,一眼便觉得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