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乱世女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罢开宴,还好有四郎归家的接风宴一并做的,有了四郎的分担,三娘才轻省了许多。宴席一直持续到了当天晚上,四郎被灌得人事不醒,三娘也是双颊泛红,只道喝不下了才罢!估计这宵禁时间快到了,一众人才散了。
  洛谦寻了几处地方--自己家、洛二郎家、徐府,安置了一干人等。裴碧云与裴氏就住在洛谦自己家里。
  席散了,不过,裴碧云却安宁不下来,拉着裴氏说道:“母亲,真没想到,我也做了回赞者,人人都不请我,以为我不会梳头怎的!不过,最高兴的还不是这个,我今日从三娘哪里要到了十瓶金疮药,两粒麻沸散,我真是太高兴了!”
  裴老夫人笑道:“还以为你笨呢,还好不是太傻,居然要到了好处。三娘与制药一道可是大才,要然你以为我为什么巴巴的请了窦夫人来给那丫头当正宾?若是没想着拉近两家距离,犯得着欠人人情吗?还有你,你以为你那么容易就能当赞者啊,人家也有考量呢!”
  “真的吗?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高兴啊。三娘那么好的人,和我脾气也相投,难得看到这般伶俐的人儿呢!”五公主笑着说道。
  裴老夫人说道:“你就那么喜欢三娘?”
  “那是当然,三娘为人和气,又会绣花,又会做饭,又长得好看,比别人都强多了。最重要的是他的医术高超,人品又好,对我又好,我不喜欢才怪呢。!”
  裴夫人笑道:“你才与他相处一回,哪有这般欢喜的!”
  裴碧云笑道:“感情深浅不在于相处时日,不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神交已久之说!”
  裴夫人笑道:“日后你们都要成亲了,往来不便,就真成神交了!”
  裴碧云笑道:“正好弟弟还未娶亲,不若母亲去为弟弟下聘,娶了我那洛家妹妹过门做儿媳妇,日后住在一起,我也可以找她玩。”
  裴夫人笑道:“就算如此,毕业已经十八了,你父亲一直念叨着给你寻门好亲事,等你成了亲,还是不方便去见你的洛家妹妹。”
  裴碧云不依道:“哼。我不管,我不要嫁人,就算要嫁,也要多等几年。我还要多玩几年,多陪陪父亲、母亲呢!要是父亲逼着我嫁人,我就逃婚去。”
  裴夫人怒道:“你看看你,到现在还像个小孩子,你洛家妹妹比你还小上许多,怎么好像你比她小几岁一样?那个姑娘不嫁人,要是都像你这样,可怎么办?”不要那么任性,我和你父亲定然是为你好,你总不能一辈子不嫁人吧!”
  裴碧云嘟着嘴道:“那你们慢慢挑,总要我合意才好吧!”
  裴老夫人叹了口气道:“你何时才能长大哟!”
  母女两谈了半夜,就裴碧云的择偶标准进行了深刻探讨。最终的结论是,必须要有一个盖世英雄,文韬武略,武艺要打得过裴碧云,文章要胜过裴大郎,要温柔体贴,对裴碧云体贴入微,凡事以裴碧云的意见为意见,裴碧云叫往东他不能往西,叫他打狗他不能撵鸡。
  裴老夫人严肃的批判了裴碧云的不切实际,高标准严要求。然后轻声问道:“对外貌有要求不?”
  裴碧云阐述了外貌要求,因为对内在要求太高了,对外貌的要求倒是低了许多,也许是受家人影响,裴碧云极其不待见小白脸,虽然裴大郎的脸也挺白的。
  裴碧云的要求是:不能是小白脸,身高不低于七尺(因为她就有六尺半)腰围不小于三尺,五官端正,四肢健全,没有黄牙,不得有契丹血统,神马金发碧眼的不要,必须是黑发黑眸(她爱国情结严重)。
  ------------
  PS:俺写文也不容易。要不,俺们商量商量,100推荐票加一章?有多少加多少??
  

第92章 反
更新时间2013…3…21 9:03:48  字数:2040

 平静的日子过了半年。景龙四十一年冬,刘太后抽调各路大军攻打岭南,由李烈统军。然而,岭南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作战失败了。
  既然失败,就要有惩罚,李烈整天忐忑不安的等待着皇帝的进一步处理。
  一般来说皇帝的处理大约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皇帝一怒之下把你杀掉(但是谁都想活命不是?)。第二种皇帝不杀你但是把你贬官(这对李烈来说也不好,李家人爱官如命)。第三种就是皇帝既往不咎不予处罚。
  一般人要是遇上这种事一般都会优先考虑前两种情况,对第三种情况不抱希望。此时的李烈也正是再担心前两种情况发生,况且李烈又遇上刘太后这样猜忌心极重的领导,这样就更使他对前面两种处理的到来深信不疑,对第三种处理不抱任何希望。
  因此李烈也不得不想一些非常手段来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了。
  所谓非常手段无非是利用手中的权利起兵造反。但是,造反自古就是风险极高的买卖,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一次成功,但是做成了可以获利,且利益高到不可估算。但是失败了不但血本无归,而且有可能连吃饭的家伙都丢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造反这桩买卖是需要一个特殊时期和有一定实力。对于李烈来说,他身处景龙末年,乱世之中,手握一方军政大权。这无疑是为李烈造反创造了有利的先天条件。但是要付诸实施还需要慎重谋划。
  李烈想要拉上几个同谋--裴家就是其中之一。
  李烈像裴老爷子提出:当今天下大乱,皇帝昏庸无能,百姓苦不堪言,刘太后猜忌心重,外戚专权,刘皇后的哥哥刘颖看上了你手中的兵权,你已经是危在旦夕,您现在正身处危难,不如顺应民心,举起义旗起兵造反,转祸为福,这是天赐良机啊。
  裴老爷子听后,联系了最近以来的各种情报,想想刘皇后所作所为,想想李家的实力,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起兵造反。
  下面还是先介绍李烈成立的这个造反行动小组的主要成员吧。李烈母子两人人(主要领导人),其次是裴家父子两人(有兵权没粮草,只能听命于人),李烈的老师裴寂(主要谋士),两人手下的将领(主要的打手和计划执行人,列如秦猛等)。
  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人。
  这个窦氏之所以成为主要领导人,是因为李家在窦氏的长达二十多年的渗透下,早已经被窦氏掌握了,李烈要谋反,要粮草,必须要窦氏点头。李烈的父亲兄弟都是胆小之人,而窦氏长期受外祖父的熏陶,对外祖父能成大事,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深表遗憾,自恨自己是个女儿身。窦氏不满刘太后专权多年,听到儿子的打算,正和自己心意,哪有不支持的。
  李烈我们就不多说了。
  裴家父子参加造反大军也是有原因的。裴家被契丹恨之入骨,若手上没有军队,落到契丹手中,怕是下场凄惨,还要连累家人。刘颖想要裴老爷子手上的兵权,再联系刘皇后的所为,没了兵权,契丹略微施压,自己一家老小的命就算没有了。
  李烈的老师裴寂,本来是朝廷命官,只是因为和反贼柴夔是亲家被下狱,因此和朝廷结怨。裴寂本就任着个八百年都难见到皇帝的闲差,屡屡得不到升迁,而且他自视很有才华,所以他对当时朝廷也有很多不满。两两相加,裴寂当个谋士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还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李烈三顾茅庐请他来着。
  秦猛是裴老爷子的老部下,本来朝廷近年所为就让他不满,还要夺了裴老爷子的兵权,作为副将的他的地位也受到威胁,自然也不会对朝廷有好印象。
  要起兵造反必须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没有一个借口,李烈他们造反必然有人泄露机密,瞒不了人不是--被当作造反抓住而被处死这是万万不行的。
  必须要把手上的兵拉上同一条船。所以李烈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起兵。景龙四十一年十月初十是皇太后刘氏的五十大寿,而刘太后的身份、地位,决定了景龙四十一年是刘太后的“大寿年”。
  景龙四十一年的夏天开始,上京城就弥漫着过节的气氛。那时候,景龙朝要大操大办的节日不多,皇帝、皇太后的寿辰就是国家重大节日。景龙朝祝寿极其重视整寿,刘太后的五十大寿定要大办特办、风风光光。
  虽然刘太后也知道,时下局势不好,朝廷需要银两应对日益紧迫的局势,但她却不想为国家大局放弃这好不容易才盼到的五十整寿生日。
  当时的朝廷,事事要看刘太后的脸色,大家一早就摸清了她的心思,谁都不敢在办生日宴上惹刘太后发脾气。
  仗要打,刘太后的生日更要办。为了将刘太后的五十整寿办得空前隆重,早在景龙四十年的冬天,紫禁城就行动起来了。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都把筹办大寿当成了头等大事。紫禁城专门成立了庆典处,还搭建了偌大的戏台。
  内务府无法支撑军费和寿宴的双重开支,寿宴因刘太后的坚持,无法消减,只能从军费上消减,也就是克扣军饷,少发将士们的工资。不但如此,朝廷还增加了税收,一时老百姓怨声载道。
  这对于李烈无疑是天大的好处。因为由于老百姓对朝廷的反感为李渊造反提供了民心的支持。还有如果这时李烈造反,少收赋税,百姓一定会踊跃参加,参加了李烈的军队就不用上税了。
  减少士兵的粮饷却是李烈的计谋,当然是为了有更多士兵参加到造反的行列中和他一起造反,为他们造反提供一个借口。
  在正式起兵之前还必须稳住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叫王文一个叫高洁,他们都是刘太后身边的亲信被派来做监军的,所谓监军,其实就是监视李烈的。
  

第93章 反(下)
更新时间2013…3…22 9:00:25  字数:2030

 李烈要造反,必须得到他们两人的支持。也许有人会问李烈造反,他们无疑是最大的障碍,直接杀了不就完了,还用他们支持?
  这只能说明你不懂政治。因为李烈如果杀了王文、高洁。李烈不但领兵要受阻,而且他就会和其他农民起义军一样,成为名符其实的反贼。
  但是如果不杀他们,而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样就会使起兵少好多麻烦。--他们是刘太后的亲信,他们都支持别人还说什么了。
  这点李烈看的非常清楚。他既要利用王文、高洁为他造反铺平道路,又不能让他们知道真相。
  这时,校尉刘华又帮了李烈一个大忙,这个刘华杀了幽州知州王鹤,还攻占了知州府衙,把知州王鹤的妻妾都送给了突厥沙摩柯大汗,反出了景龙。虽然王鹤占了他的妻女,着实可恨,然而叛国是不对滴!
  这对于李烈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李烈知道后高兴地睡不着觉,因为他终于有理由了。不过他表面还得装的十分忧虑,不能把心里的喜悦表现出来。
  李烈立刻招开了军事会议,一副忧虑的对在座的官员说:“现在刘华不但攻占了幽州知府,把王鹤的妻妾抢走了,下一个可能就是对付我们,可是我们却无能为力,你们说该怎么办?”
  王文、高洁和众官员都请李烈来想办法。李烈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他也看到了他的核心凝聚力。
  然而李烈利用王文、高洁的事情还是没办成,还没被两人看出了破绽。王文、高洁甚至想在即将举行的晋祠大会(说是为了求雨,实际上是李烈准备的誓师大会)上动手,干掉李烈。只是这两人做事不牢靠,被人告诉了李李烈两个人的阴谋。因而李烈当即拍板,将两人拿下,后以勾结突厥意图不轨之罪砍了他们。
  话说的好,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李烈的手下不是自己的队伍,人家不一定听你的。至少人家在景龙朝统治下是个官员,生活殷实,属于受益者。那么他们对李烈造反的态度就会有三种。一,跟着李烈走;二,与李烈决裂,开打;三,潜伏下来,伺机干点房后放把火,背后捅一刀的龌龊勾当。而最可怕的就是这第三种!如果李烈找他们一个一个表态,近而让他们写个与隋王朝决裂的白皮书什么的,显然是个笨方法,也不牢靠,假使能有几个这么样的人,对天下大势比较糊涂而对景龙王朝还抱有些许幻象,对自己呢,又不是很忠心,如果找来杀了,来个杀鸡给猴看,逼着这帮不清不楚的人最终表明态度,那就太完美了。正好有两个,无论从形象还是所作所为上,似乎都符合以上的要求,因此,两个人便抛出一腔热血为新王朝的建立铺了第一块转,最后,还没人领情。只能用四个字来诠释他两,倒霉孩子。
  至此,李烈的造反前工作顺利完成,用八个字做下总结,那就是凝聚人心,聚沙成团。如今,他的义军也好,景龙朝旧臣也好,亲戚裴家也好,都被李烈团结到这面造反大旗下。不仅如此,大家都没有退路,现在心中唯一的信仰就是——推翻景龙王朝,誓死捍卫领袖李烈!
  虽然,利用监军王文、高洁的事情没能成,但是他两也发挥了余热不是,李烈也不能怪他两不是!只是这场造反到底还是没有能够名正言顺。
  传说中的晋祠大会在十月初十按期召开了,誓师大会上,李烈做出了总要发言,总结来说,就是我们要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组成以李烈为核心的队伍,向着人人有饭吃,轻赋税,免徭役,有军功有官做的生活进军。
  李烈在自己二十二岁(不算虚岁)的时候终于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造反!无论前面是激流险滩还是云山雾罩,他都将奋勇向前,义无反顾!想回也回不去了。
  农历十月初十,刘太后的五十岁生日。上京城根本没工夫为幽州、和州、霸州三州叛乱而难过,也许他们还不知道呢!紫禁城里看不到一点悲戚之气,而刘太后的心情也格外好。
  这天一大早,刘太后就起床了,精心梳妆了一番后,便在大殿上接受群臣朝贺。为了不破坏刘太后的心情,大臣们早就说好,在五十寿典这几天,千万别提叛乱之事,更别说那三州反叛的事情告诉刘太后。大臣们心里明白,将前方送来的加急密报悉数扣下,还要装出一副“不知三州反叛”的样子。
  刘太后喜滋滋地查点着各路官员奉上的礼品,虽说此前刘太后曾放话说寿宴从简,但所有大臣都明白,她的话只是个“政治姿态”罢了,这五十大寿足足耗费掉了上千万两白银。当三州将士大战岭南,正是急需银两恢复战斗力时,而刘太后正提醒大臣按时上贡,李烈本人也硬着头皮准备了价值数十万两银子的寿礼。为了防止刘太后过早察觉,李烈提前派人代表三州送了三份寿礼。
  刘太后的万寿庆典豪华瑰丽,单是彩排就进行了多次。为了讨刘太后高兴,大太监曹全早早就带着穿戴一新、化装成500罗汉的小太监守在宫门口。寿筵一开始,扮成罗汉的小太监便提着精巧的灯笼鱼贯入殿向刘太后祝寿。
  与此同时,宫外放起了祝寿爆竹,为图热闹,爆竹声在刘太后进膳时都没有间断。膳桌上的各类菜肴都冠着吉利名字,什么“江山一统”、“寿比南山”,似乎吃了它们,景龙的江山就真的坚不可摧了。
  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国内外战争不断之际,刘太后在理国事和享乐事之间,选择了后者。那为刘太后祝寿的各位官员、陪刘太后吃饭看戏的诸多大臣,也不是不明白景龙朝正处在一种怎样可怕的境地,但他们却置若罔闻,和刘太后一起大吃、大笑。这样的景龙朝焉能不败?
  

第94章 刘太后寿宴
更新时间2013…3…22 9:03:41  字数:2010

 刘太后一心要将五十大寿办得空前隆重,对她而言,钱不是问题。据《皇太后五旬庆典》记载,朝廷特别要涿州官窑承办刘太后五十大寿的瓷质餐具,各种规格的碗碟勺盘加在一起,足有近3万件。涿州官窑接到这一命令时正值初夏阴雨时节,并不适合烧炼瓷器。因为烧好的瓷器需要晾晒烘干。可皇命在上,窑工们也不得埋怨,他们日夜不停地赶制瓷器,烧出来的瓷具十有八九是残品次品,上不了台面。待他们完成上面规定的数额,已经统计不清扔掉了多少残次产品了。
  涿州灾后重建工程并不顺利,就此一事,涿州上下更是义愤填膺。加之太后懿旨,加重赋税,涿州的瓷器才运走,听到惠州反了的消息,涿州立刻积极响应。
  在惠州反叛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前岭南的贼首万安,万安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笼络了一批人,去了惠州。惠州本是流放之所,罪官尤其多,万安本是有勇无谋,得了谋士几许,便发达了起来,继续称王称霸了起来。
  刘太后在期待五十大寿的同时,捎带着“操心”了下岭南问题,她还以为,岭南的事情和契丹的事情一样,可以轻易的解决。她给大臣们发出的指示是“岭南事求速结”。
  刘太后不知道的是,天下已经大乱了--岭南、通州有柴夔,幽州、和州、霸州三州有李烈,惠州、涿州有万安。
  大寿宴请后,大臣想着这些事情终究是瞒不住,便上报了刘太后。刘太后愤愤不平,她心想,我为景龙朝辛辛苦苦操持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我也该好好享享福了。即使是平常人家的老太太,这五十大寿也该热热闹闹地庆祝一下,可我的大寿怎么就碰到这样倒霉的事呢?我这招谁惹谁了?
  从十月初一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了。宫里日日有隆重的庆祝活动,直到十月十七日五旬庆典才告结束。
  十月十一开始,刘太后得知了各州反叛之后,就开始心里烦闷。但是,一来是自己的寿宴,刘太后也想有始有终,讨个好兆头;二来,刘太后手中无兵了,唯一的兵权有三处:一是由禁军统领乔军带领的禁卫军,这个可不能动,这是保命的手段,要真的打不过,还得靠着这支队伍呢!一是守卫雍州、青州的守军,这个倒是可以动一动的。
  十月十七,寿宴结束后,刘太后下了诏书,命令守卫雍州、青州的守军各出一半,进京勤王,拱卫京城。
  因不在前线,青州战乱也不多,青州守军本就不多,只有三千卫士,由青州的步兵统领李克穆统领着。诏书一下,青州的步兵统领李克穆无法,虽然舍不得把自己带的兵给了别人,然而圣意不可违。李克穆点了一千五百士兵,自己亲自带着,沿途快赶慢赶,去了上京。余下一千五百将士,李克穆却是不放心他人,便交由青州知州暂时统领着,待他回来再做打算。
  却不说诏书怎的瞒得了幽州探子,就是一千五百士兵开拨也瞒不了人啊!步兵统领前脚刚走,后面李烈得了信,马上就派了军队来围攻青州来了。
  四郎和一干兄弟及家属都还未走呢!裴大郎书信一封,与四郎几兄弟正好来个里应外合。青州卫士本就无心恋战,再加上自己城门大开(司马空空的功劳),首领被擒(四郎的功劳),知州府衙被占(张昌、林忠的功劳)。又见对方乃是幽州守军(两州紧邻,亲戚众多,哪有不认识的),干脆的投降认输。
  就这样,不过一日功夫,青州便成了李烈的囊中之物,刘太后听了,非但没有伤心,反而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反军勇猛异常,还是多点人守着放心。
  反倒是青州的步兵统领李克穆叹了口气,早知道青州这么容易被拿下,还不如自己全带走了,也免了日后相见与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兄弟拼杀。又暗恨内应的贼子,不知忠君爱国,毫无廉耻之心。李克穆带着他的一千五百青州卫士,留在了京城,驻守西城门。
  其实,这话若被四郎听见,四郎一定嘲笑于他--他的君主还被人挟持着,发言权都没有呢!不过是刘太后手中的傀儡罢了!若要说忠君爱国,你把刘太后杀了,让你的君执政啊!只怕你一来不敢,二来你这君也治不了国吧。愚忠!
  可惜两人都听不到,也对对方心中的鄙视完全不知。
  青州城早解了宵禁,入夜之后依然繁华如昼,尤其是这烟花脂粉地界,到了晚上才真正热闹起来。
  百花楼的大娘喜娘儿今天特别高兴,午前有人通报,北王李烈今晚要到她百花楼来摆宴庆功,她还当谁诳她。结果天刚暗下,就有骑着高头大马的亲兵前来通报准备。她这才恍悟过来,北王真的来了!想那北王年少有为,真真是金镀的好丈夫、金龟婿,先别说今晚这生意能赚多少了,能与北王一度春宵,楼里的姑娘们先要疯了。
  百花楼里春光融融,红绸绿袖热浪翻飞。一干武将都抱着美娇娘,饮酒调笑,不亦乐乎。厅中有番邦歌姬献舞,蛮腰犹如金蛇附体,扭得那叫个销魂蚀骨。有心的人都想搏个出彩,引得北王侧目,虽说不能做妻,做个妾也是条好出路不是。
  可惜,北王李烈来打了一头,安排好了一切,就走了。
  原来,裴大郎听了四郎几兄弟显摆那日的好宴,又言三娘厨艺如何之好,裴大郎失了口福云云。裴大郎哪里肯依,与兄弟些攀扯起来,几兄弟早就商议好了,在三娘家里开宴席,弥补裴大郎没能赶上的四郎归家、三娘及笄的宴席。
  李烈本着笼络人心的心思,安顿好了手下将士,也来赴这宴席来了!
  

第95章 洛府庆功宴
更新时间2013…3…23 9:00:20  字数:2180

 四郎一脸惭愧的与三娘说了几兄弟刺激裴大郎,裴大郎缠着要在家里开庆功宴的事儿。
  三娘笑着安慰他道:“哥哥在家时日不长了,难得有机会为哥哥做顿饭,哥哥不必介怀的!”
  四郎道:“做一人的饭和做几桌子宴席可不一样,又要劳烦妹妹忙上两日了!”
  三娘笑道:“家里人莫非就不吃饭了!哥哥的兄长就是三娘的兄长,自是要好生待承的。”
  话到这里却是打了个转儿,道:“只是三娘可不负责陪客饮酒的!就算嫂子们也是酒国英雄,三娘甘拜下风,解酒丸都救不了我!”
  四郎哈哈大笑,想到及笄那日,兄妹两都醉了。只是第二日,四郎还能爬起来,三娘却是抱头痛呼,只道再也不喝酒了,就是给她最好的解酒药她都不带再喝的。
  四郎与众人言,三娘准备好宴与大家庆功,只是三娘发誓戒酒,自言不会再喝一口酒了。
  几位嫂子闻言哈哈大笑,想起三娘苦着的小脸,几位嫂子存了能灌几杯算几杯,在看看笑话的心思。也不知三娘若是得知几位的心思,还为她们准备饭食不!
  洛府准备的庆功宴可与其他庆功宴不同,既不像宫中的那么正式,分主次排座次,也不想契丹的庆功宴,围着篝火席地而坐,更是没有丝竹管乐,歌舞升平。
  洛府的庆功宴,只得好酒好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可以的,谈天说地是可以的,轻歌曼舞自己准备,三娘不伺候。
  三娘准备的是八大碗,这八大碗在后世普遍,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在这景龙朝可是独一份的。就这八大碗,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传八仙过海惹怒龙王,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
  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腾云驾雾,行至内地,一股奇香扑鼻,不觉垂涎三尺,立即寻香进入凡间一庄上,乔装农家村夫在庄主宅院窥视,只见四方桌上八人围座、猜拳行令、畅怀痛饮、诱人的菜肴一个接一个地上。国舅寻思道:我原乃朝廷国舅,宫廷菜肴我享用得发腻,农家菜肴我未曾见过,何不先让我大饱口福,忽想众仙友腹空我不可独享,继而采带了七样菜肴,又想起仙姑不食荤,所以又为其独带了—素菜—青菜豆腐,计八大碗并留言:国舅为众仙借菜八碗,日后定当图报。
  八仙狼吞虎咽更觉奇香无比,酒足饭饱之后精神倍增,再战龙王大获全胜。
  以后人们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一直流传到今。
  八大碗在各地的菜谱子里可是众说纷纭,三娘今日做的是满家口味的。只是今日宴客,可不能只有八道菜,三娘做了八荤八素十六个菜上了桌子。这八碗荤菜有: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八碗素菜有:红烧豆腐、炒青菜、炖粉条、炖蘑菇、八宝饭、炒韭菜、烧豆子、炒花生米、酸菜汤。
  一干人等早就在等三娘的庆功宴,说好晚宴的,未时刚过,众人便陆陆续续的到了。待到裴大郎来时,不过申时二刻,裴大郎大吃一惊道:“本以为我是来的最早的,怎的大家都到了。‘
  金成杰的夫人欧氏便开玩笑道:“五弟不知么!宴席改了午宴,我还不知你未到呢!我们却是吃过了!怎的我等都吃过了你才来!”
  裴大郎当了真,道:‘莫不是我记错了。”抓住洛四郎的衣服道:“七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既然改了午宴,也不通知我一声,害我错过宴席。”
  洛四郎没好气的拍开裴大郎的手,四周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洛四郎无奈道:“我的好哥哥!我那二嫂子最爱开玩笑,你且信他!”
  裴大郎才知被欧氏涮了一把,哭笑不得!
  林忠媳妇马氏大笑道:“二弟,管管你媳妇吧!若是你五弟不忿,你可就没得媳妇了!”
  金成杰笑道:“我那兄弟哪有这般小气!只是媳妇啊!五弟有万斤之力,他要是与你见礼,你就笑纳了!若是递个什么物什给你,你可别接,叫他放地上,你掂量掂量了才好!”
  欧氏道:“我今日开他一个小玩笑,他不会还我个大的吧!”
  裴大郎没好气的道:“我哪有这般没品!二哥也太小看我了吧!”
  金成杰笑道:“我却是怕你高估了你二嫂子!”
  欧氏点头道:“却是如此,我一介女流,拿个环呀钗呀的还行,五弟那一双大锤我可是拿不动!”
  裴大郎被金成杰夫妻两耍的头都抬不起来,也不好分辨!叹了口气,端坐了,道:“孔夫子说得对啊!”
  欧氏接过话头道:“孔夫子那句话说得对!”
  裴大郎看他一眼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众人又笑起来。
  欧氏也不恼,道:“小心我与裴夫人说了,仔细你的一身皮!”
  裴大郎笑道:“我娘定会回你,无妨,我也不要他养!”
  众人又大笑起来。
  说话间,已经是酉时了,三娘摆了四桌酒席,派人请了众人入席,一干人才说说笑笑的吃饭喝酒去了。
  怎么算来也是一家人,大家分了男女坐了,满院子挤挤攘攘都是人。李烈来时就看见如是盛况--四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