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农门骄[金推]-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身铠甲坐在地上,可沈闻香却像是坐在画舫之上流连于美人之间,他眉眼舒展的笑了,“我是沈闻香,不久就会让手下那帮莽夫对你用杖刑的沈闻香。”他忽然冲着杜紫鸢眨了眨眼,“还是你的另一个表兄。”
杜紫鸢不敢置信的望着他。沈闻香的话比杜玉楼当初告诉她他会支持她去宗正寺敲登闻鼓还让她震惊。
见到杜紫鸢的震惊,沈闻香得意的笑了,“这个秘密,除了皇上,朝中无人知道。我娘,当年是被我爹绑在京城的。”
杜紫鸢眨了眨眼。
“我娘是你娘的堂妹,当年你娘嫁到京城,我娘一路陪着送亲到京城,在外面被我爹撞上了,老头子把人绑回了家。沈家的男人想要藏一个女人,别说是宋氏,就算是天子,也要费一番心力。宋氏的人找了几天,也不愿意再找了。我爹就多了一个妻子,还有了我这个儿子。不过对外一直说娶了个远房的表妹,沈家的男人,从不联姻,京里也不会对沈家多动心思,这么多年,没人知道这件事。”沈闻香说起往事,脸上半点尴尬之色都没有,“看看我这张脸,我娘说过,我若生在洛水,是个女儿,必然又是一个玉梳女。”
听到玉梳女这三个字,杜紫鸢沉默了一瞬,很快小声的问,“姨母……”
“八年前,她让老头子出面保住宋氏,老头子不肯,她便自尽了。”沈闻香依旧在笑,可笑意却变了味道。
杜紫鸢眼中闪过一丝惊愕,她愣了愣,喊了一声表兄。
沈闻香却冲她摆了摆手,“我答应过老头子,永远记得沈家的家训,忠于龙座上的人。你此时叫我一声表兄,我也不会手下留情。”
杜紫鸢盯着他的脸打量了半天,忽然笑了,“可你依旧希望我活着。”
这一句话让沈闻香愣住了,他打量着面前这个八岁的小姑娘,一跃起身,转身前丢下了两个字,“不错。”
看着沈闻香大步离开的背影,杜紫鸢眼底浮现出深深的笑意。
屹立在洛水之畔五百年不倒的宋氏,哪怕看上去被人拦腰斩断,可它的根已经四通八达,将大燕无数地方,无数人家都牵连了进去。当初试图断了宋氏根脉的人,说到底,从未成功过。
宗正寺里,翼王看了看安王,安王就看着荣王,荣王却下意识的将木头投向重新拿回了凤头杖的瑞安大长公主。
瑞安大长公主视线一移,落在宗正寺明光堂门前右边巨大的日晷上,她冲荣王轻轻点了点头。
荣王咳嗽了两声,却觉得嗓子依旧有些发干,他道:“去请李大人他们出来。”
李廷恩与关流觞很快就从后堂出来,对荣王等人行过礼后。李廷恩坐在了正中太祖亲书的明光堂匾额之下,关流觞坐在了李廷恩左面稍退一步的案桌后。
明光堂前,一切障碍都被去除,正对宗正寺的大门,笔直的长道让所有的景象都一览无遗的呈现在坐在明光堂中的众人面前,同样包括了跪在宗正寺门前的杜紫鸢。
李廷恩遥望了一眼那个始终未曾清楚看见过眉目的小女孩,抬起面前的惊堂木用力一拍,“用杖。”
简简单单两个字,经由站在明光堂门前的吏员的口传到宗正寺门外,再传入沈闻香耳中。
沈闻香朝杜紫鸢那边望了一眼,目光掠过早就严阵以待在道旁两边的手下,右手用力往下一挥,“用杖!”
“是。”
应声轰然,两名离杜紫鸢不过十步开外的麒麟卫抬起巴掌宽四指厚,一人长的红色木杖走到了杜紫鸢面前,杜紫鸢平静的在身边始终覆盖着白色绢布的东西上摸了摸,往前膝行两步,趴在了地上。
两名足以以一当十的麒麟卫面无表情的挥起了木杖。
第一下板子落在杜紫鸢身上的时候,她额头上就冒出了冷汗,她咬紧了牙关,牢牢记住杜玉楼的话,将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腰上,然后眼神放空,她的视线,一直落在宗正寺的门前,门前那条长道上,还有一条看似短却很长的天路等着她踏过去。
外面的击打声不绝于耳的闯进来,让身娇肉贵的翼王等人哪怕是看着都觉得心里一抽一抽的。唯有瑞安大长公主和李廷恩还有关流觞脸上始终是一脸平静。
麒麟卫的杖刑,一直都不紧不慢,用来行杖刑的木杖二十斤重,加上麒麟卫手臂上的巨力,曾经倒在这杖刑之下的人不计其数。高宗时,大燕国力蒸蒸日上,宗室子弟每日闯出无数祸事,高宗一怒之下,便将所有犯错的宗室子弟押往宗正寺,让人加厚宗正寺行杖刑的木杖,再让麒麟卫亲自动手。短短两年,被麒麟卫打废的宗室子弟就有十三人,其中一人,永远只能躺在了床上,自此,宗室子弟的气焰才彻底被打了下去。
高宗朝之事说近不近,说远却也不远。至少,翼王这些人还从父辈口中听说过,幼时也见过那从此只能躺在床上的王叔。对麒麟卫,他们一直心有余悸。
此时看到杜紫鸢在杖刑之下居然一声不吭,麒麟卫用杖的人也没见手下留情,那一声声响动,全无半点虚假。
安王数到十板子的时候忽然就捅了捅边上的翼王,“这才八岁,要不咱就抬抬手,到底是宋玉梳的女儿。”
翼王没好气的瞪了安王一眼,看着故意不朝自己这边看的荣王,低声道:“要说你说去,当年是你要跟先帝争儿媳妇回去做侧妃,又不是我。”
安王气的吹胡子瞪眼,“你没看上人家,那人家嫁了杜如归,你气的连叔王藏了二十年的好酒都给挖出来喝了,还把咱们这些人拉到西山去打了三天的猎,西山的猎物都给你祸害完了,还说要回来找杜如归拼命。”
“唉……”两人互相瞪视了一会儿,最后都无可奈何的垂了头。
安王慨叹道:“当年的宋玉梳啊。”
洛水宋氏出美人,出才子。而宋玉梳,才色兼备,是洛水宋氏五百载都只有一个的宋玉梳。为了探望生病的姑母,第一次到京城就让见过的人神魂颠倒。然而,宋玉梳不仅有美貌,有才情,还能纵马,她一身翠衣骑在马背上,带领着一群世族女儿与宗室贵女们挥杆击球,面对贵女们招招狠戾,照样不落下风,被当初的瑞安长公主盛赞不绝,并在先帝面前引荐。先帝闻知此事,将宋玉梳诏入宫中见过后,京中人曾一度传言,宋玉梳会入宫为妃,让圣宠的王皇后自此落入冷宫。更有人说,先帝有意易储,将太子位给皇长子,皇长子母族衰微,妻族不显,先帝这是要将宋玉梳先赐给皇长子为侧妃,最后让皇长子继位后钦封宋玉梳为元后。
消息传出,京中多少宗室子弟心下黯然,直到宋玉梳平安无事的回了洛水,又有多少人重新生出绮念,追到洛水向宋氏提亲。
然而宋玉梳最终嫁入了诚侯府,成为侯府夫人,那时多少人盛赞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又有多少人暗自心痛垂泪。
可谁能想到,世事兜兜转转,叫人一入眼便入心的宋玉梳,最终会成了别人的妾室,她的女儿,要趴伏在众人脚下熬过一道道难关,只为了递上一张状纸。
翼王朝外面望了一眼,年少轻狂为一个女人情思昏昏的岁月已经远去,刻在心上的烙痕却无论如何消不掉。他想起二十一年前得知宋玉梳被贬妻为妾时候的愤怒,那时候,他还是翼王世子,那时候王位并不一定就属于他这个嫡长子。
翼王深吸了一口气,忽然侧身对安王瓮声瓮气道:“她若熬过来,这一回,咱们要秉公行事。”
安王惊诧的看了他一眼,没有接话。
翼王突然愤怒的抓住了他的衣领,“宣曦驼,你他娘的混蛋,你忘了当年说过的话,你拉着老子喝酒,你说总有一天要为她讨个公道,咱们宣家的人,决不让一个女人骑在脖子上拉屎撒尿!”
尽管翼王的声音可以压得很低,可荣王他们就坐在边上,怎会听不到他的话。
荣王告诫的瞪了他们一眼,看了看坐在对面不动如山的瑞安大长公主,又看了看似乎将全副心里都放在外面杜紫鸢身上的李廷恩与关流觞,终究隐忍住了没有说话。
安王趁机挥退了翼王放在他脖子上的手,愤怒的低语,“老子没忘,可那是寿章,先帝的女儿。”
一旦秉公行事,就代表皇家要向天下人认错,要给宋玉梳恢复名分,就要先将寿章的名分夺了。堂堂公主,怎能最后落得个为妾的下场。
翼王嘴角剧烈的颤动了两下,在与安王的对视中败下阵来。
李廷恩眼角余光察觉到两人的动静,心下一晒。
看样子,昭帝果然早有准备了。难怪从五年前开始,昭帝就一个个轮换掉了原本宗正寺的宗老们。王太后一直对宗正寺便不在意,昭帝插手的事情不涉及政事,王太后自然也会给颜面。
到了如今,昭帝选择用宗正寺做最先往王太后抬起的一柄利刃,正是享受五年精心耕耘收获的时候。
看看这些宗老们,若自己这些日子打听来的消息没错,这些人被昭帝换上的宗老,不是与宋玉梳有纠葛,便是与王太后有嫌隙。如今还只是撕开一个口,待会儿杜紫鸢的情形越惨,这个裂口就会飞速的扩大,成为一条深渊。
哪怕是要维护皇家尊严,这些高高在上的,只要人性未泯,终究喜欢心向弱者。八岁的小姑娘,无辜成为庶女的杜紫鸢,恰好是最能引人怜惜的弱者。
当然,首先得要这弱者不会死在半道上。
李廷恩望着宗正寺外那趴伏在地的身影,眼角微微上提。
“多少板子了?”
听见李廷恩的问话,边上的书吏急忙讨好的放了笔道:“大人,还有三杖。”
书吏话音刚落,外头的声音就戛然而止了。一时间,明光堂中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外面那个一动不动的身影上。直到行刑的麒麟卫抬手朝众人示意,人还活着。紧绷着的人们才能吐出一口浊气。
李廷恩朝关流觞看去,“关大人,按规矩,得先问问杜姑娘是否还要接着告。”
关流觞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地位,他点了点头。
站在李廷恩边上的书吏收到李廷恩的示意,就快步朝外头走去,很快就回来了,有些为难又有些叹息的道:“大人,杜姑娘要接着过天路。”
李廷恩目光落在慢慢从地上起身的杜紫鸢身上。
五十杖刑,众目睽睽之下,即便早就有人安排好,又能安排多少。一个八岁的看起来不堪一击的小姑娘,居然真的能熬下来,不仅熬下来了,她从头至尾,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连哭声都没有。
李廷恩收回目光,望了望那条早就被宗正寺的人烧的通红的炭路,上面散发着一阵阵白烟,看起来毫无威胁,实则滚烫的炭火,每走一步,都可能会把你的脚连肉带皮的留下来。
按着宗正寺的旧例,这些炭,原本应该是尖利的堪比石子,瞬间就能划破脚底那些纵横交错犹若河流的血管,让你哪怕不被烧死,也会在刚受过杖刑血流加快运行的时候失血过多而亡。可今日,应该是仔细换过了的,炭的温度也会有所降低。
可李廷恩不觉得这段平日不到半盏茶时间就能走过去的路会让杜紫鸢轻松的过去,也许这一关,这个小姑娘就要丢掉性命了。
李廷恩眸光一沉,起身道:“本官先去更衣。”
书吏本以为李廷恩会立时就让杜紫鸢过天路,闻言就愣住了。可心念电转间,他忽然想起这一回敲登闻鼓之事的流言,不少人猜测,皇上会借此事逼迫王太后还政,要保住寿章长公主,要抹去冤枉宋氏的事情,还有什么比还政更好的?
想到李廷恩是被昭帝钦点过来审案的人,书吏就自觉已经明白李廷恩为何要拖延时间让杜紫鸢能够喘息一会儿了,他看了看荣王几人俱未出声反对,赶紧躬身道:“您请,您请。”
李廷恩冲荣王等人行了礼,退到了宗正寺的后院。
“赵叔,去请钟道长。”
赵安立时起身,按照原本安排好的将钟道长带去了皇宫一个隐蔽的城楼之上。在这里,能够清晰的看到宗正寺,当然,在这个求雨,也能让宗正寺跟着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而且,有沈闻香的麒麟卫在,不会有人注意到这宫墙一角隐秘的地方来了个疯疯癫癫的老道士。
赵安出去后,为掩人耳目,李廷恩照样换了一身衣裳。他要回到明光堂的时候,碰到了杜玉华。
杜玉华坐在一个小天井中的石凳上,神色恍惚的望着外面。这一次,她并未穿着男装,而是一身红色绣着大片大片青鸾鸟的宫装,手里也没有握着鞭子,不仅如此,她的身旁,还站着四名亦步亦趋的女兵。
看到李廷恩的那一刹那,杜玉华就回过了神,她的目光落在李廷恩身上,久久都没有说话。
李廷恩冲她行了礼,转身欲走。
“李廷恩。”
在眼前来说,杜玉华依旧是*郡主,况且,被杜玉华叫住,在李廷恩看来,是一个光明正大能多拖延一些时间的好办法,至少,能让王太后最后挑不出刺来,因此他很顺从的挺住了脚步,望着杜玉华微微一笑,“郡主。”
杜玉华愣了愣,对李廷恩这样善意的笑容,她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她很快就醒转过来,脸上有些冷意的问,“外面的人是杜紫鸢?”
李廷恩并不觉得杜玉华的口气有只得诧异的地方,他痛快的点了头,“在下以为郡主应当知道了。”
杜玉华冷冷的笑了,“他居然舍得将人放出来敲登闻鼓。”
李廷恩心思一转就知道杜玉华是在说谁,他顿了顿道:“也许未必知道。”
杜玉华闻言一滞,低头道:“对,她是他唯一的女儿,他若知道,必然不会放他出来。”
他唯恐杜紫鸢少一根头发,小心翼翼的把人护在咏院里。而自己,哪怕十岁的时候骑马故意将腿给摔断了,也没有盼到他在自己面前出现骂自己一句。
记忆中唯一一次见到那个人的冷眼时的怒火窜上心头,杜玉华攥了攥拳头,瞪视着李廷恩问,“你要帮她?”
对杜玉华突然爆发出来的凶意李廷恩并不放在心上,他自然的答了一句,“在下奉旨办事,秉公处置。”
“你也会说这样的话了,果然做了官,便大不相同。”杜玉华眸子里都结了冰,不屑的道:“当初夺我鞭子不向权势折腰的士子去了哪儿,一旦入了朝堂,你便成了一条狗。秉公办事,你不是被舅舅钦点来的?”
李廷恩当然明白杜玉华的意思,可他觉得这话讽刺的有点好笑,他毫不客气的直接对上了杜玉华的目光,眼中的嘲讽比杜玉华更甚,“无论秉公办事还是在下愿做一条狗,当年的玉梳女,的确本为原配,这一节,天下皆知。至于洛水宋氏一案,若有舞弊贪墨军饷,想必不管是谁,都容不下,若乃存冤,为江山社稷,天下万民,在下就当一次忠犬罢。”
“你……”这不是杜玉华第一次领教李廷恩的口舌了。然而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她面前毫不留情的告诉她,你就是你娘抢了别人的夫婿生下的女儿,你的外祖母,就是为了一己之私给朝臣定了冤案。若不是,你何必心虚,何必指责?
杜玉华愤怒的与李廷恩对望半天,脑子里忽然回荡起瑞安大长公主告诉她的话,她强行压住怒火,转身拂袖而去。
望着她的背影,李廷恩估量了会时辰,也毫不留恋的回到了明光堂。
书吏看到李廷恩回来,迎上去道:“李大人,您一时半刻没回来,后头有人来说是您与*郡主说了两句话,咱们就……”
他嘿嘿直笑,露出个心知肚明的意思,同时暗暗佩服李廷恩,能被皇上看重,转头又搭上*郡主。到头来不管那一边起来了,终究都有条退路。做官做到别人这份上才算是本事,哪像是自己这些人,一把年纪花了不少银子打点才熬成了个宗正寺书吏。
李廷恩心里有些明白书吏是误解了,不过当他看到陆陆续续从后堂出来的荣王等人复杂的目光时,便并未解释。
眼前来说,他需要这份误解。
明光堂重回肃穆的时刻。
李廷恩望了望外面已经重新跪下的杜紫鸢,沉声下令,“开天路!”
书吏立时跑到明光堂门外,冲外面扬声高喊,“开天路……”
一名麒麟卫走到杜紫鸢身边,面无表情道:“杜姑娘,请。”
杜紫鸢脸上露出柔善的笑容,哪怕她知道面前的麒麟卫绝不会有丝毫回应,可她依旧笑道:“好。”
她开始一点一点艰难的挪动着身子,每一次轻微的动作,哪怕是指尖,她都会觉得像是浑身碎掉的骨头都被重新凑合在了一起。痛楚如惊涛拍岸,不断的侵袭在身上。等她站起来的时候,整个人犹如水洗,汗水让她的头发纠成了一束一束的,一阵清风吹过来,原该飘扬的发丝一动不动。
她慢慢走到了天路面前,鬓边的汗水滑落一滴到了炭火上,眨眼间就发出滋的一声,化为了一层烟雾飘散。
杜紫鸢扭头望了望面前二十步左右的天路,轻轻的抬起了光裸的右脚。
明光堂中的翼王,在看到杜紫鸢脚踏上去的时候,立时别过了头。他难以承受拥有一张会越来越像宋玉梳脸的小姑娘,会慢慢走在一片火海之上。此时此刻,他不仅看到了人肉被烧灼所冒出的蒸腾的烟雾,甚至仿佛闻到了那股叫人愤慨的气息。
安王望着外面的情景,却无声的叹了口气,然后垂了头,像是老僧入定一样。荣王几人最后纷纷受了他的影响,闭了眼装睡。
李廷恩扫了一眼始终正襟危坐的瑞安大长公主,眼神落在了门外看起来有些阴沉沉的天空上。
走完这段短短的路,按宗正寺的规矩,若不能疾行,一步步慢走,按杜紫鸢的模样,至少也得两刻,不知道这场雨,能否如期而至。
木炭没有很多的棱角,踩上去很平,似乎温度并不高,可每走一步,对杜紫鸢来说,那种痛楚依旧噬心蚀骨。当脚底又一片皮肉随着火泡的破裂而被木炭粘连住刮了下来时,她望着前面似乎走不到头的这段路,泪水终于滚滚而落。
信念积聚起来很艰难,失去却很容易,一个失神,她身子就往前一扑,眼看整张脸都要贴到滚烫的炭火之上,她的双手及时撑住了。
炭火上的热气扑面而来,她望着近在眼前的通红,眨了眨眼,眼尾余光忽然扫到了身后一直静静留在原地的被白色绢布遮挡住的东西身上,一阵清风吹来,一块木牌无声的露出了它原本的面目。
那是娘的灵位。
她偷偷将它带了出来,她想让娘亲自看着她走完这所有的一切,她要娘知道,玉梳女的女儿,今日会亲自为她讨还一个公道!
杜紫鸢忽然间忘记了所有的疼痛,不管是热气炙烤脸上的痛楚,脚底和手心血肉燃烧的痛楚,她都忘记了。她唯一记得的,是自己在灵位面前立下的誓言。
“洛水宋氏,宁可断骨,绝不折腰,生不辱清名,死不愧天下!诚侯杜家,只有站着死的先祖,没有跪着活的儿孙。杜紫鸢,你是洛水玉梳女和京师如归公子的女儿,你是嫡女,不是庶女!”
“姑娘,您的名字,可是侯爷想了好几个月才想出来的,原本侯爷要叫您朱鸾。可那母女两不答应,侯爷就说紫能夺朱,鸢能制鸾,给您起了紫鸢这个名儿,弄得那女人再也不肯让自己的女儿叫朱鸾了,生生给改作了玉华。哈,玉色清华,那是咱们宋氏的姑娘才能有的,她的女儿,那是做梦!”
杜紫鸢脑海中一遍遍回荡交错着回荡心中的誓言和听过的话语,痛楚渐渐远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意念在这个时候传遍了她的全身,让她手上猛然一个使力,稳稳的站了起来。
看到杜紫鸢摔下去的时候,李廷恩就觉得心口骤然一紧。
走在这样的路上,一旦卸去那股气,后果不堪设想。
直到看见杜紫鸢爬起来,李廷恩才觉得心头一松。这一松一紧之间,让他不得不抬头望了望外面阴云密布却迟迟未有雨水降下的天气。
若这场雨不能及时下来,即便杜紫鸢走过这条路,原本的安排怕也要更难几分了。想到这里,李廷恩蹙了蹙眉,将视线移到了翼王几人身上。
翼王几人正纷纷闭目养神,他们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一丝表情,很难看出心中此时的想法。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没有了,明天下午有一章,我早上写好,明晚要去看探望老公一个朋友,今晚得准备礼物。所以明晚可能有更,可能没更,但下午肯定有一章。
☆、第90章 雨
大燕的京城每年七八月就是十足的雨季;淅淅沥沥的小雨会不断从乌沉沉的天空中倾泻而下;潮湿的环境让人倍感压抑。到了九月;便是一直不停的暴雨。大燕各地;会十分注意洪涝的出现。而今年大燕的七月中;天气似乎更诡异些。
永宁宫守门的两个宫人一看又下起了雨;头一件事;就是找到了厉德安。
“厉公公,您瞧瞧这天;要不奴婢们先去把窗户都给关了?”
厉德安看了看缠绵的雨丝,啐了一口,“这鬼天;下起来没完了,往年也不这样。”
一说完这句话;厉德安就跟想起了什么一样,自己突然的打了个寒颤。想到过几天就是七月半,他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巴掌。
一个月前那场雨,真是将所有人都给吓住了。大燕开国那么多年,还没有出过这种事。虽说这让敲登闻鼓的人走天路说的就是看老天爷让不让你活命的的意思,看你是不是真的有冤屈。可说到底,大家都清楚里面的意思。就是不像让那么多不讲规矩的人动不动就来冒犯皇室宗亲们,你要敢来,先就盘算好把命撂下罢。
可老天爷,一个月前真的显灵了。
明明一直看着都是晴空万里的,那也不能不晴啊,太后娘娘的千秋宴,虽说就是那一天,可宫里的钦天监们是算了又算,就唯恐老天爷不作美。结果一直都没事儿,那杜紫鸢走天路走到最后,眼看跪在那儿腿上的肉都给黏在炭上起不来也活不了了,老天爷下雨了。下雨也奇怪,就宗正寺那一块儿下了那么一刻钟的雨,把天路上滚烫的炭火彻底给弄得冰凉了,这雨就停了。
消息一传出来,不仅是太后娘娘大发雷霆,朝里朝外还有民间议论纷纷,就是自己这些在永宁宫伺候的人,那也心虚啊。
心虚啥,那可真是天知道了。
厉德安心里嘀咕了一圈儿,瞪着围在身边的宫人,“瞎出啥主意,永宁宫的窗户,是你们想关就关的?”
宫人们闭了嘴没有应声。
他们倒是不想关窗户,谁叫太后自打一个月前那出子事情以后就见不得老天爷往下掉几滴泪珠了?
厉德安哪不知道这些宫人们的盘算。要在以前,这些宫人就算是天天挨骂,那也不敢就想这样的法子躲清闲躲骂,这是看着太后娘娘要撑不住了啊。
都是些跟着风走的王八岛!
厉德安心里骂了一句,呵斥了宫人们几句,自个儿进了内殿。
一进去看到王太后倚在榻上看折子,身边还坐着寿章长公主,他脸上就一苦,转而又换上一副小心翼翼的神色上前道:“太后。”
“回来了?”王太后扫了他一眼,问他,“见到人了?”
厉德安陪着笑脸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奴婢去了宗正寺,这李大人说没有皇上的圣旨,不能让人见那杜紫鸢。”
“又是李廷恩。”王太后冷冷的笑了一声,哼道:“自打皇上亲了政,哀家这懿旨,是没有人放在眼里了。不过这李廷恩,从头到尾也没将哀家放在眼里过。白费哀家当初拔擢他去了兵部。”
厉德安没有吭声。
其实王太后当初将李廷恩一下弄成个从五品,别人都猜不透王太后的用意,只有厉德安这个一直在王太后身边伺候的人才知道真相。
王太后娘家有一族侄是在李廷恩之前做的兵部郎中,不过只是个光会嘴上功夫的软货。没有真本事不说他还老爱嘴上弄些空口大话出来,后来就闯了一件大祸。把在南疆与西疆阵亡抚恤的名册给弄错了。眼看户部就要把银子给拨下来经兵部的手交到南疆和西疆那些镇守的将领手中,这个时候弄错了名册,很有可能会引起边疆军营士兵的哗变。
好男不当兵,军户可不是一个好行当,边疆尤其凶险。这些人辛辛苦苦豁出去性命不单是为了卫国,更是为了保家。人死了,一条普通兵士的性命大燕也就给五两的抚恤银子。军营的将领吃空饷,私吞军饷粮草的事情都很普遍,可这抚恤银子,只要一个将领还想要手底下的兵跟着自己,踏踏实实听自己的话,那是绝不会去吞的,相反,手下的兵死了,这些将领会豁出去把该要的抚恤银子帮手底下的兵士要到手。
为的,就是兵士们的衷心效忠。在这上头弄出差错的结果,比永王谋逆和塔塔人攻入大燕还要可怕。
王太后得知此事后大怒不已,但名册已经从兵部送到了户部,户部多文臣,一贯不是王太后的心腹执掌。王太后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寻了个罪名把族侄贬谪到一个小县城中做县令,尔后意欲在京官中挑拣出一个顶罪的人,选来选去,就选中了李廷恩。
王太后本想一箭双雕,托个十来日,待户部将银两拨下来李廷恩无力回天后再捅破此事,谁知李廷恩虽然完全弄不清楚事情的始末,却一坐上兵部郎中的位置就没有半分松懈的将前任经手过的卷宗文书都翻阅了遍,将事情给清查了出来,然后李廷恩直接找到了户部。户部掌管此事的孙芳德不理会王太后一系的官员,却对李廷恩这个新晋探花赞赏的很。孙德芳便是一路从寒门考出来的人,他看重李廷恩的才情,又得知李廷恩是受王太后族侄连累,二话不说,就做主重新按着李廷恩新制出来的名册重新拨了银子,平息了这场祸患。
这还不算,第二日,就有御史风闻奏事,将王太后的族侄给弹劾了。到头来,这名王太后有心保住的侄子即便躲到了偏远的县城,依旧被刑部抓回京中待审。
如今,又是李廷恩将杜紫鸢以j□j之名牢牢护在了宗正寺中,一个哪怕王太后搬出了天子之母的身份都无法插手的地方,王太后对李廷恩的痛恨,简直倾尽运河之水也难以冲刷干净。
尤其,一个月前那连续三日的朝变……在王太后心里,固执而且清楚的明白,她被迫还政,退居永宁宫,若非最后被太医诊出重症就要迁居西山,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一个人,一个年仅十六,尚未束冠的新科探花。与别人口中的三朝元老石定生无关,与什么上官睿这样的重臣更没有关系。
她这个大燕太后,败在了李廷恩手里!
厉德安觑了眼王太后的神色,不意外的又看到了王太后脸上那种深切的痛恨之意,他把腰弯的更低了。
寿章长公主这时候没有心情理会杜紫鸢是不是还关在宗正寺,她更想知道她连续困在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