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嫡风华-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锦澜脸色一冷,重重地将手里的筷子拍在桌子上,眸底晦暗莫名。
侯府要给苏锦澜一个嫡出的身份,苏锦澜将注意打到曲云烟的头上来,被锦桐一口回绝后又发生了这么多事,她是绝对不可能再记在曲云烟的名下了。
但东宣侯府要苏锦澜有嫡出的身份才愿意给出平妻之位,大太太即便不愿意,在老夫人的施压下,也只能答应让苏锦澜记在她的名下。
不过,逼迫大太太做事,大太太心里肯定恼怒,到时候苏锦澜和秋姨娘会如何,谁也不得而知,反正苏锦澜也知道了之前的一切都是大太太一手弄出来的,她们两人斗,只要不祸及听梅院,锦桐乐得瞧热闹。
五天后,东宣侯府送聘礼上门。
来的人不是东宣侯夫人,而是东宣侯府二房的梁二太太,许是因为跟东宣侯府联姻,之前的不愉快也一笔勾销了,老夫人心情很好,就让大太太出去迎接梁二太太。
第134章 嫁妆
梁二太太进了飞鹤院,老夫人让人上好茶。
依旧是极品好茶峒山云雾,梁二太太端茶轻啜,眸底闪过一丝惊叹。
这峒山云雾果不愧是贡品,这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清香四溢,喝完口齿留香,口腔里一阵阵甘甜的味道。
在府里就听大嫂说过定远侯府已经喝上了峒山云雾,果不其然。
峒山云雾一年的产量极少,茶叶极其珍贵,皇宫里一年也才有一两斤进贡,一般大臣还真喝不到,只有宠臣或者权臣,皇上才会赏赐一些给他们,东宣侯府也就前几年立了功,皇上赏了一两给他们,她那时候尝了一次鲜,后来就再也没有喝过了。
那次皇上才赏赐了一两,东宣侯府内自己人都不够分,这定远侯府居然还能拿出来招待客人,可见定远侯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了,怪不得在世子的亲事上大嫂愿意妥协,不敢轻易得罪了定远侯府。
梁二太太心思千回百转,她笑着夸赞这茶水清香,然后放下茶盏,从怀里拿出一份礼单交给老夫人。
“这是大嫂拟的聘礼礼单,老夫人看看可还满意?”
赵妈妈将礼单接过来给老夫人,老夫人从上到下将礼单看了一遍。
平妻之礼是正妻之礼的八成,东宣侯府准备的聘礼很足,老夫人瞧了很满意,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就将礼单给了大太太看。
大太太瞧了瞧那份礼单,在看到礼单的最后时,眉头挑了挑,眸底闪过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梁二太太借着端茶轻啜的姿势,当看到大太太脸色的变化时,她的心咯噔一跳。
其实这份礼单并不是一开始准备好的那一份,东宣侯府大房和二房一母同胞,两房关系很好,梁二太太知道东宣侯夫人被逼妥协答应娶苏锦澜为平妻,她替东宣侯世子不值,东宣侯世子也是她看着长大的,两房关系又亲厚,她早就当东宣侯世子是她的半个儿子了。
现在世子还没娶亲,就有一个庶出出身的平妻,以后谁还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就算苏锦澜有了嫡出的身份,但依旧不能磨灭她当了十几年的庶女,身上流着一半姨娘的血的事实。
梁二太太就劝东宣侯夫人在聘礼上去掉两成,苏锦澜的平妻之位本就是两府各退一步得来的,这聘礼自然也应该退一步,由原本的八成变成六成。
对于这桩亲事,东宣侯夫人心里也有气,就听了梁二太太的话,将聘礼改为了六成。
不过,到最后,许是东宣侯夫人又顾忌着定远侯府的势力,在梁二太太出门前,还是将礼单改了一遍,将聘礼恢复了八成,那份礼单的末尾就是后来才添的两成。
因为是后来加上去了,与前面写好的聘礼肯定有所出入,梁二太太生怕定远侯府会看出来,所以从礼单交给老夫人,她就一直很紧张。
这会儿见到大太太的脸色,她就知道大太太是看出来这礼单的问题了。
然而,大太太确实看出了礼单后面后来才添上去的两成,但她并没有指出来。
侯府与东宣侯府结亲,老夫人高兴着呢,她现在指出礼单的问题,这不是让老夫人恼了东宣侯府么,反正苏锦澜不是她亲生女儿,这聘礼又确实足八成,老夫人都觉得没问题了,她又何必做那个讨人嫌的恶人呢。
她是定远侯夫人,即便还没立世子,但她有信心定远侯府迟早是她儿子的,苏锦澜和东宣侯府结亲,对定远侯府也有好处,她傻了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东宣侯府。
大太太将礼单收好,笑道:“我瞧这礼单上都是好东西,四姑娘能得东宣侯府如此看重,是她的福气,咱们也就放心了”
完全没有提及礼单的问题,梁二太太就放心了。
她笑道:“定远侯府前程似锦,咱们能与侯府联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呢,府上大姑娘和三姑娘都还未定亲,想来过不了多久侯府的门槛就该被人踏破了”
梁二太太嘴很甜,一番话既捧了侯府又捧了锦桐和苏锦绣,说得老夫人和大太太都眉开眼笑。
三人就在飞鹤院里商议苏锦澜出嫁的事宜。
老夫人的意思是想让两人尽快完婚,毕竟苏锦澜已经是东宣侯世子的人了,侯府也不能多留她住在府里。
最终,决定苏锦澜在元宵之后出嫁,十八是个好日子,宜嫁娶。
事情都办妥了,梁二太太也不多留,就起身告退,还是大太太送她出府。
送走了梁二太太,大太太还要回飞鹤院和老夫人商量苏锦澜嫁妆的事。
说到嫁妆,大太太心里就恼火,原本苏锦澜是庶出,侯府出的嫁妆,就该按照庶出的准备,现在苏锦澜记在她的名下了,是嫡出,就要按照嫡出的来准备了。
严格来说,侯府真正的嫡姑娘,就只有锦桐一人,在曲云烟还在世时,大太太只是平妻,是曲云烟去世之后,大太太才能一跃成为侯府夫人的,但不论如何,她所出的苏锦绣,身份就越不过锦桐,苏锦澜记在她的名下,身份比不过锦桐,但也跟苏锦绣一样了,也就是说,侯府给苏锦澜准备的陪嫁,不能越过了锦桐,但跟苏锦绣日后出嫁需要准备的陪嫁是一样的。
现在侯府给了多少陪嫁苏锦澜,以后苏锦绣就有多少,这样,大太太哪里敢在苏锦澜的陪嫁上动手脚,一旦记录在册,以后苏锦绣出嫁,陪嫁就按照这次苏锦澜的给啊,她哪里敢不尽心尽力。
苏锦澜只是姨娘所出,却要跟她捧在手心的女儿平起平坐了,偏偏还不能在陪嫁上动手脚,大太太心里不恼火才怪了。
老夫人也知道大太太不乐意苏锦澜记在她的名下,但东宣侯府一定要苏锦澜有嫡出的身份才愿意给平妻之位,侯府女儿不能给人做妾,与侯府的名声相比,大太太的心情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老夫人再看了两眼礼单,摆手道:“这份礼单不轻,你看还缺点什么,酌情添上去吧”
第135章 同情
苏锦澜的陪嫁关乎着以后苏锦绣的陪嫁,老夫人相信大太太不会做什么手脚,就放心让她去准备了。
东宣侯府今日给定远侯府下聘,一抬抬的聘礼抬进侯府,惹了不少人围观。
紫儿和琥珀也跑去凑热闹了,不过苏锦澜只是平妻,聘礼再多,以后锦桐定亲都肯定是只多不少,是以两个丫鬟就真的只是去瞧热闹,看着那些聘礼,两人内心毫无波澜,一点点的羡慕都没有。
笑话,锦桐身份高着呢,以后出嫁也肯定是正妻,聘礼肯定不知道会多多少,根本就没什么好羡慕的,况且她们都是大姑娘身边的心腹丫鬟,要是看到苏锦澜的聘礼都目露羡慕,那不是丢她们家姑娘的脸么。
两人看了一圈,没什么好看就回来了,彼时锦桐正在绣屏风,听到两人说东宣侯府送来的聘礼有这么多好东西,东宣侯府肯定很喜欢苏锦澜的话,她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来。
东宣侯府喜欢的不是苏锦澜,是定远侯府和侯府背后的势力,东宣侯府送这么些聘礼,是送给老夫人和侯爷,还有东宣侯世子未来的岳父家看的。
送足了聘礼,在老夫人和侯爷看来,东宣侯府与侯府结亲,虽然之前有些不愉快,但却是诚意十足,给足了侯府脸面,老夫人和侯爷高兴,东宣侯世子作为侯爷的亲女婿,在仕途上,侯爷肯定会能帮就帮。
而在东宣侯世子未来岳父家看来是,娶个平妻,聘礼都这么足,那正妻聘礼还会少吗?正妻聘礼只多不少,而且为了表示东宣侯府对世子夫人的看重,东宣侯府出的聘礼肯定会更重。
虽然有平妻在前,世子的婚事会难说,但也不是就不能说了,世家大族之间联姻,看门第,还不是为了相互的利益和势力。
苏锦澜有定远侯府做靠山,东宣侯夫人给世子挑亲事的时候,肯定得挑一个靠山比苏锦澜更强的才行啊,不然正妻压不住平妻,后院糟心事肯定多,谁会愿意送女儿进火坑。
退一步说,能够再有一个比定远侯府背景更硬的亲家,于东宣侯府来说也是好事一桩,就是不知道这一桩好事,东宣侯府得花多大的力气才能得到了。
至于苏锦澜,她非要做平妻,阻碍了东宣侯世子的亲事,东宣侯夫人能喜欢她才怪了,看她一开始就让苏锦澜做妾就知道她的态度了。
不过是看在侯府的面子上,以后苏锦澜嫁进东宣侯府,她就是东宣侯府的人,是生是死,那还不是东宣侯府的事,世子的亲事实在难说,那就随便下点药,让她病个一年半载,然后再病死了,世子夫人不就好说了吗,反正只要有了定远侯府这个亲家,苏锦澜以后的死活压根就不重要,要侯府不疑心苏锦澜的死的方法,多了去了,以东宣侯夫人的手段,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还不说东宣侯世子本身的品性和那些恶习……
锦桐摇了摇头,不能再想了,再想下去,她都会忍不住又同情苏锦澜了。
这桩姻缘是她自己挑的,是她自己耍手段得来的,即便日后过得再苦再可怜,也不值得同情。
苏锦澜和东宣侯世子的事,因为涉及女儿家的清白和刺杀,一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相较之下,锦桐受伤脸毁了容的事,就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当然,曲大将军是知道的,这五天里,曲大太太就来了侯府两回,给锦桐带了不少补品和祛疤良药来,见到锦桐戴着面纱,曲大太太心疼得眼眶都红了,又不敢在锦桐面前落泪,怕引得锦桐伤心,只能一个劲地安慰锦桐,说曲大将军会尽力替她找到恢复容貌的法子。
见到曲大太太担忧心疼的脸色,锦桐满心愧疚,恨不得据实以告,她的脸一天前就已经恢复如初了,戴着面纱只是不想让人起疑。
但锦桐到底是没说出来,万一曲大太太问她的脸怎么会这么快就恢复如初,她要怎么回答?
撒谎吗?撒谎瞒得了一时,又能瞒多久?更何况撒了一个谎,就意味着以后要撒更多的谎来圆谎,这样下去,根本就是没完没了的事。
在没想好要怎么跟人解释她的脸为何会恢复如初之前,锦桐是不准备再让人知道她的脸的事了。
转眼,又过了两天,这些天天气都很正常,甚至可以说很迎合人的生活习性了,几乎天天都是白天天气很好,到了晚上就开始下雪,一场雪下一整晚,到了清晨,雪就停了。
平阳侯府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想来是因为萧珩留了一半没说的那件事给耽搁了。
每每想起平阳侯府的事,锦桐心里就跟猫挠了似的,心里总是忍不住好奇萧珩留了一半没说的那个意外之喜究竟是什么。
“说得这么神秘吊人胃口,要是那个意外之喜并不惊喜意外,一定要你好看!”锦桐一边绣屏风嘴里一边嘀咕。
这时,碧儿跑进来,道:“姑娘,老夫人让你去飞鹤院一趟”
锦桐闻言放下手中的屏风,“可知道有什么事?”
她的脸受伤毁容,老夫人说过让她在院子里静养的,没有什么大事,老夫人是绝对不会让她出院子的。
锦桐站起身往外走,碧儿道:“听说是姑奶奶带着表姑娘一起回门了,不知道怎么了,老夫人就派了人来叫姑娘过去”
苏薇回门了?
锦桐往外走的脚步一顿,转了个弯,走到铜镜前坐下,让淡芝给她梳妆。
上一次姑奶奶回门,也是她受伤的时候,是来向她讨要冰颜膏的,这一次,又挑在她受伤的时候回门,不知道姑奶奶又想做什么。
反正她们关系不亲厚,姑奶奶不可能特地回门探望她就是了,她也犯不着这么急急忙忙的去飞鹤院。
“去回了那传话的丫鬟,就说我梳妆一番就过去”
碧儿福了福身,出了屋子。
淡芝知道锦桐不想去飞鹤院,这梳妆,她的动作是有多慢就多慢,头饰都挑了好几遍,一遍一遍地帮锦桐试,试到合适为止。
第136章 海口
锦桐哭笑不得。
不过再怎么慢,姑奶奶到底是长辈,锦桐也不能让她等太久,梳妆慢吞吞地拖了一刻钟,锦桐就带着琥珀去飞鹤院了。
一进正堂,锦桐就感受到两三道不善的视线落在她的身上,不用说也知道那视线是谁的。
她让姑奶奶等了这么久,姑奶奶肯定不高兴,朱嫣然自然也是。
至于另一道不善的视线,当然就是苏锦绣的了。
苏锦绣几人,早就抄完了家规放出来了。
这会儿见到锦桐脸上还蒙着面纱,苏锦绣眸底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笑。
“听梅院离飞鹤院也不远啊,大姐姐怎么这么久,可让姑母等久了”
这是在说锦桐不尊重长辈,让长辈等她等太久了呢。
才禁足被放出来没多久,又开始没事找茬了。
一旁的大太太也不阻止苏锦绣的话,显然也是看她不顺眼想给她添添堵。
锦桐看了苏锦绣一眼,面纱下嘴角一抹笑化开,道:“这些天一直呆在院子里不出门,姑母难得回门一次,梳妆用的时间就多些了”
平常一早要去给老夫人请安,妆容发髻都是一早就弄好的,如今锦桐整天呆在院子里,没事不出门,当然是素面朝天,青丝只用一条丝带绑着,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了,突然之间被叫来飞鹤院,重新绾发更衣肯定要时间吧,再说出院子见人,收拾好妆容也是一种礼貌,姑奶奶是长辈,这种事她不会不懂,老夫人肯定也能理解,苏锦绣想通过说她让苏薇等久了来找茬,注定是不成的。
而苏薇和朱嫣然即便心里不高兴,但她都这么说了,她们还要找茬发难的话,那就是她们母女不懂事了,老夫人护着的肯定是她而不是她们。
苏锦绣抿了抿唇,在心里啐了锦桐一口。
大太太看了锦桐一眼,眸底冰冷的杀气一闪而逝。
屋子里,几房的太太都在,锦桐上前给几位长辈见礼,老夫人朝她招了招手,锦桐便走上前挨着她坐下。
“这些天身子可还好?”老夫人关切道。
锦桐轻点了点头,“已经好多了,祖母不必担心”
老夫人轻拍了拍她的小手,但视线落在锦桐的脸上时,眸中还是闪过一抹痛惜。
她最看好的孙女儿,结果因为脸毁了容,到现在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叫老夫人如何不痛惜。
锦桐的视线在姑奶奶苏薇和朱嫣然身上转了转,问道:“祖母让我来飞鹤院,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老夫人看了苏薇一眼,不说发生了什么事,反而问锦桐道:“你手里还有多少炭火?”
锦桐听得眉头一皱,摇头道:“炭火的事我全都交给了庄子上的刘管事去办,账册他还没拿来给我看,还剩多少炭火我也不清楚,不过算算时间,应该剩下的不多了”
闻言,苏薇有些急了,“这可如何是好?我可都答应那些贵妇人了,炭火是你的,还剩多少,锦桐你都不知道的吗?!”
语气带着质问和责备,锦桐脸色微沉,道:“炭火的事我全权交给了刘管事,他把炭火都处理完了,自然就会带着账册来给我看,姑母手里头的铺子,不都是管事的直接送账册去清平侯府给姑母看的吗?难道姑母还都一手亲力亲为?”
锦桐说话的语气轻轻柔柔的,仿佛湖畔柳絮拂过水面,却反问得苏薇嗓子一噎,半响不知道如何反驳。
确实,她们手中的铺子,都是管事的每个月将账册送上门给她们看的,铺子的营业,库存还有多少,并不需要她们了解,她们只需要坐在家里翻一翻账册,收收钱就可以了。
老夫人瞪了苏薇一眼,对锦桐道:“你姑母是太心急了,她并没有要责怪你的意思”
锦桐烟眉微胧,“姑母答应别人的事,难道跟我手里的炭火有关?”
苏薇不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就是跟锦桐手里的炭火有关。
事情是这样的。
昨儿,信国公府三太太请了一个戏班子进府,邀请了些许贵妇人前去一起听戏,姑奶奶苏薇就在受邀之列。
贵妇人聚会,聊天说八卦是肯定的,戏听完了,一群贵妇人就在屋子里一边品茗吃点心,一边聊天。
聊着聊着,就聊到这个雪灾上来,这场雪灾,京都里最轰动的就只有两件事,一是炭火米粮价格飞涨十倍,第二件事,就是锦桐利用手中的炭火做善事,被皇上封为了安善县主。
撇开好些贵妇人向苏薇打听锦桐许没许人这事不说,锦桐手里有大量的炭火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贵妇人夸赞锦桐聪慧善心的同时,也有贵妇人说起如今炭火越卖越少,价格大涨的事。
好了,一听到她们说炭火供不应求,想到锦桐手里有大量的炭火,苏薇就夸下海口了。
如今炭火稀贵,回头给她们每人都送一马车去!
然后,现在,姑奶奶就找上门了。
锦桐听得一脸震惊,“姑母答应给别人送炭火,是要拿我手里的炭火去送?”
出嫁十几年的姑奶奶,在别人跟前夸下海口,却要占小辈的便宜,想要从锦桐手里拿免费的炭火去做人情,这脸皮,只怕厚得钻都钻不破了吧。
之前就舔着脸回府向小辈讨要了东西了,这一次更甚,堂而皇之地要占小辈的便宜啊,这脸皮真是没有最厚只有更厚啊。
二太太拿帕子擦了擦嘴,遮住了嘴角的笑意。
姑奶奶的这些行为,她们几房太太是真心看不上眼。
老夫人脸色微青,姑奶奶是她唯一的女儿,是她捧在手心里长大的,锦桐这么当着众人的面落姑奶奶的面子,也是在打她的脸啊。
苏薇被锦桐的话说得脸火辣辣的,朱嫣然见自己娘亲被说得下不来台,连忙解释道:“大表姐误会了,我娘是代表侯府答应那些人的,不是以我娘自己的名义送炭火”
苏锦绣听得心底嗤笑一声。
还代表侯府?她们以为自己是谁啊,都是出嫁十几年的姑奶奶了,居然还敢替侯府替大姐姐做决定,这手伸得也太长了吧,还特别的大方,一人一马车,现在炭火稀少金贵,一人一马车地送,那得是多少啊,再说了,送礼这种事,爹爹和娘亲难道不会吗?用得着她横在前头?
第137章 责任
不过,苏锦绣虽然也看不上姑奶奶的行为,但是这事可以让锦桐吃亏,苏锦绣是乐得看好戏,或者到必要的时候帮姑奶奶母女一把的。
锦桐收敛了脸上的震惊,松了一口气道:“原来姑母是替侯府答应的啊,那这事姑母应该跟母亲说啊”
既然是替侯府答应的,得好处好名声的是侯府,这炭火就该由侯府公中出,可不关她锦桐的事,侯府公中关系着四房的利益,看这次的事姑奶奶要怎么善了。
就算老夫人要偏袒她,那么些贵妇人,每人送一马车的炭火,就算老夫人要拿自己的陪嫁帮忙,只怕也帮不了多少。
先斩后奏,爱占便宜,这性子锦桐可不惯着。
锦桐端茶轻啜,但她的话却叫大太太和二太太脸色一变。
谁都知道如今炭火金贵,一马车一马车地送炭火,那得出多少银子?不送吧,人家姑奶奶都说了是替侯府答应给人送炭的,不送那就是侯府言而无信啊,身上担着言而无信的名声,到时候侯爷和侯府几位老爷如何在朝堂上立足?
姑奶奶上下嘴皮子一翻,侯府就陷入两难,还要大出血。
这会儿,二太太和四太太看姑奶奶的眼神都带着埋怨了。
出嫁十几年的姑奶奶,没事管侯府的事做什么,这么闲,回去管清平侯府啊,她清平侯府要送人家每人七八辆马车的炭,她们都不会吭一句。
苏薇和朱嫣然母女俩如坐针毡,二太太和四太太埋怨鄙视的眼神,看得她们都恨不得起身就走,但篓子是她捅出来的,她得说服锦桐帮忙啊。
要她们说,这事锦桐也有责任,若不是她手里有炭火,她哪里会答应别人送炭?
这责任推卸得……
大太太看了锦桐一眼,眸底一抹冷芒闪过,她问道:“姑奶奶答应了多少人送炭火去?”
姑奶奶脸上闪过一丝心虚,道:“大约十一二个”
几位太太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老夫人脸色铁青,十一二个,每人送一马车的炭,那得要搭进去几万两啊,只怕十万两都不够。
老夫人的陪嫁都没有十万两这么多。
老夫人手中佛珠拨弄得飞快,心里对姑奶奶是失望至极,这都做得什么破事啊。
大太太脸色微冷,道:“这事,我不能做主,我虽然管着侯府,但公中关系着四房,正好现在四房太太都在,咱们叫侯爷和几位老爷过来,商议过后再做决定吧”
十几万两的事,她也不能随随便便做主,况且还关系着公中,关系着四房。
要大太太说,这事根本就不需要商议,姑奶奶答应了送炭,侯府可没答应,先斩后奏,还要侯府帮她收拾烂摊子,这事是姑奶奶自己搞出来的,就该姑奶奶自己想办法解决。
但当着老夫人的面,这些话大太太没敢说出口。
大太太让丫鬟去请几位老爷来飞鹤院,涉及到钱财和公中,老夫人便将锦桐几个小辈都轰去了暖阁。
锦桐知道老夫人既然派人叫了她来,肯定是想要她出手帮忙的,但,要她帮忙,也得看她帮不帮得了吧,雪灾都开始差不多一个月了,她手里的炭火送的送,卖的卖,几乎都不多了,十几马车肯定是没有的。
她帮不了,她也不愿意帮,就算姑奶奶是打着侯府的名义,但要从她手里拿炭,那还不是占她的便宜,拿她的东西去做人情,到时候就算送了炭去,人家除了记着侯府的慷慨,可还会承了她苏薇一份情呢,毕竟若不是苏薇开口,侯府又怎么会送炭去?
如意算盘打得好,就是把她当傻子,以为卖了她她会乐呵呵地帮她们数钱?
锦桐就坐在暖阁里,丫鬟送了茶水点心上来,她就坐在那儿吃吃喝喝,好不悠闲。
苏锦绣看了她一眼,笑道:“大姐姐可真是悠闲,难道大姐姐就一点儿都不担心侯府没法送这么多炭,会失信于人吗?”
锦桐看了她一眼,放下手中的茶盏,拿帕子擦了擦嘴,才道:“这事自有爹爹和母亲他们操心,我们就算再着急,也帮不了什么忙”
朱嫣然望着锦桐道:“怎么帮不了忙,大表姐手里不是有很多炭火吗?若不是大表姐手里有炭,我娘又怎么可能会答应给别人送去?”
这是把责任都推到锦桐身上去了。
锦桐眉头一皱,冷了声音道:“朱表妹的意思是,这事要怪我了?”
苏锦绣拿帕子掩了掩嘴,笑道:“我看朱表妹也不是怪大姐姐,不过这事到底是因为大姐姐才起的,大姐姐也该负些责任才是”
锦桐眸光微冷,负责?她需要负什么责任?是她让姑奶奶夸下海口的吗?是她答应那些贵妇人送炭的吗?
自己不明情况就夸下海口,先斩后奏,现在从她手里讨不到便宜了,又把责任往她身上按,感情这事都由她们说了算呢。
锦桐把玩着手里的绣帕,冷笑道:“我手里有炭,但我可没有让姑母帮我把炭送出去,但凡我有提过一句说我的炭可以拿来送人,那十几马车的炭火我来解决又如何,就因为我手里有炭,所以这事就怪我,三妹妹不觉得这样太胡搅蛮缠了些?”
要把屎盆子扣在她的头上,那也得扣得有理有据吧,就因为她有炭,所以这事就该怪她?
这个锅她可不背。
况且就算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也不是这样有罪的吧,她又不是有什么稀罕东西,她只是手里有炭而已,她可没听说过匹夫无罪,怀炭其罪。
要这样说,那你苏锦绣和朱嫣然有这么多漂亮的衣裳首饰,她也闲来没事替她们送些出去呗,反正最后出事了也是她们的错,谁叫她们有这么多首饰了?
胡搅蛮缠,谁不会?
苏锦绣和朱嫣然被锦桐的话气得不轻,朱嫣然扭着帕子道:“我娘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侯府好!”
姑奶奶是真心为侯府好还是存了私心,她心知肚明。
锦桐耸了耸肩,“姑母这么做,姑且就算是为了侯府好吧,那又如何?反正不是为了我好,那些炭火,我可是连曲大将军府都没有送过一块过去,我刚刚也说了,既然是为了侯府好,那这事就该母亲和爹爹操心,你们在这里跟我说也没用”
第138章 踩肿
反正想让她拿炭出来帮忙收拾烂摊子?
不好意思,她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不说她现在还有多少炭火吧,就算她手里炭火足,但她可是连曲大将军府都没有送去,还想让她为了你们母女拿十几马车炭火出来送给那些不认识的贵妇人?除非她脑袋被门挤了。
苏锦绣瞪着锦桐,一脸气愤,“大姐姐也是侯府女儿,现在侯府即将面临担上言而无信的名声,大姐姐有办法救侯府难道大姐姐还要选择袖手旁观吗?爹爹这么疼你,你这么做,良心是被狗吃了吗?!”
锦桐看着她,问道:“你怎么知道爹爹他们就没办法解决这件事了?”
苏锦绣嗓子一噎,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十几车的炭火,少说也要上万两拿出去,府里还有四房住着,从公中拿这么多钱出来,就算大太太答应,其余三房能答应?
姑奶奶是老夫人所出,跟侯爷和三老爷是一母同胞,但别忘了还有二房跟四房呢,二房跟四房可没大房三房跟姑奶奶的那种血缘关系,要二房和四房分担姑奶奶捅的篓子,二房和四房会愿意?
几乎可以肯定,这钱,二房和四房都不会愿意从公中掏。
她苏锦绣也不愿意好么,说到底她也是侯府女儿,以后侯府给她的嫁妆可都是从公中出呢,公中也有她一份,为了一个出嫁的姑奶奶从公中掏这么一大笔钱,真掏了,估计她都会被气吐血。
她帮着朱嫣然挤兑锦桐,就是想锦桐将这个哑巴亏吃下去,反正掏钱的是锦桐,她不心疼。
“虽然大姐姐手里的炭火大部分拿去了做善事,但还留有一部分在朱雀街卖吧,就算大姐姐手里炭火不多了,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