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木香记-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木香时不时过去瞧周莹,给她送些燕窝雪蛤等补身子的补品,让小雀教给崔太太怎么炖煮。
  崔太太都说闺女这婆家寻的好,女婿虽不在跟前,可县尊太太就是婆家姑奶奶,还是这么大的官,三不五时的过来,真是再仁善不过的。
  春天一开春,胡扬树抽出新芽,月湾河的河水解冻,月湾县便热闹起来,关内外来往的商贾,过来做买卖的农人,还有远处骑着马带着皮货羊毛做交易的牧民,许多牧民来的多了,白木香都认识。
  一位叫尧里瓦斯的部落族长卖掉自己带来的货物,他还给白大人带了礼物,一匣子上等玉石。
  这是但很聪明的族长,他每次带着族中货物来到月湾县时,都会到衙门拜见裴县尊,偶尔他们部落有什么困难,说出来裴如玉都会尽力帮忙,所以,一来二去,非但汉话说的越来越好,与衙门的关系也很不错。
  而且,这位族长有一些狡黠,譬如他送给白木香礼物,其实是希望得到回礼。白木香给的回礼一般都是茶叶和布匹,不论茶叶还是棉布,都是他部落里最喜欢的物品。
  茶叶是部落族人每天都要用来煮奶茶解腻的,至于木香布,这种耐磨耐用穿着舒适的棉布非常受族人的欢迎。


第135章 官司
  还在散发着白色鲜香的蒸气的笼屉端上饭桌; 一盘金黄的酥黄独散发油炸后的果面香; 汉子用筷子捡片酥黄独放到身边孩子的碗里,“油炸的东西趁热吃才香。有点热,别烫着。”
  “爹; 你也吃。”男孩儿一身整齐干净的湖蓝长衫,夹蒸屉的包子给父亲; 那包子皮极薄,几乎能透出里面的膏腴汤汁,男孩儿手很俐落放到父亲碗里; 不禁问,“爹,为何这包子这样小,跟娘蒸的不一样。”
  “这是城里人讲究的吃法。”
  伙计端上茶问尧里瓦斯要吃些什么,尧里瓦斯指了指隔壁父子二人的桌上; “糖肉馒头两屉; 羊肉馒头两屉; 一盘酥独黄,一份手把肉; 两碗鱼羹,一壶烧酒。”
  尧里瓦斯这次是带着大儿子铁木尔一起来的,其余族人被他留在客栈休息,铁木尔第一次来月湾县,四下瞅瞅说,“阿爸; 新伊城好,还是月湾好?”
  “各有各的好。新伊城更大一些,月湾也很繁华。”尧里瓦斯说。
  “阿爸,这些都是汉人吃的东西么?”
  “对。”父子二人是用部落的语言说话,尧里瓦斯听到隔壁的汉人道,“难得有这不花钱识字的机会,到了学里可得好好念书,学到就是赚到。”
  “爹,我记得了。”男孩儿乖巧的应下。
  伙计很快端来尧里瓦斯他们要的饭食,尧里瓦斯轻声用汉话对伙计交待了几句。伙计往后厨去了片刻,端来一盘手把肉一壶烧酒,放到隔壁汉人父子的桌上。
  汉人奇怪,“我没有点这些。”
  伙计指了指尧里瓦斯,尧里瓦斯露出个善意的笑容,“请您喝酒,想问一问,刚刚听你说话为什么不花钱就能念书?”
  汉人笑道,“县尊大人的恩典,每个村都有三个可以免费读书的名额。我家小子有幸占了一个,这次就是过来送孩子到县学念书的。”
  “那孩子过来住哪儿呢?吃饭怎么解决?”尧里瓦斯问。
  “县里盖了学舍,食宿都不需花销。只是一年后就要花钱了,我送孩子来识几个字。倘孩子是读书的材料,一年后考试能得前三名,那就有县学发的奖励银两,第三名都有十两。这些钱也够孩子继续念书了,倘不是读书种子,多认几个字也长见识。”汉子笑呵呵的说。
  “原来是这样。”尧里瓦斯举杯,“多谢您。”
  “你太客气了。”汉子跟尧里瓦斯举杯相碰。
  铁木尔不懂汉话,也听不明白,只管抓着手把饭大口吃起来。虽然这种带馅的小馒头也很好吃,他还是最喜欢手把饭。尧里瓦斯是个很聪明的部落族长,他先到县学把免费念书的事打听清楚,到果子铺买了两盒点心果子,带着儿子就往衙门去了。
  铁木尔特意换了身簇簇新的锦袍,衬着他黝黑的脸,雪白的牙齿,灿烂的笑容,格外有股少年的勃勃英气。裴如玉很喜欢这小小少年,换了北疆话示意他不必多礼,又问他多大了,听铁木尔说九岁,就赞他长的壮实。
  铁木尔拍拍胳膊,拍拍胸膛,很高兴的说,“大人您就是太单薄了,您多吃肉,也会长壮的。”
  “好啊。”裴如玉收下尧里瓦斯送来的果子,笑问尧里瓦斯,“铁木尔这样聪明健壮,先时怎么没带他来给我见见?”
  “他年纪还小,只懂骑马射箭,不大懂汉人的礼数,也还不会说汉话。”
  “这有什么关系,我会说北疆话。”裴如玉很亲切的问,“铁木尔可念书了?”
  “还没有。我们草原上没有先生。”
  “我正有件大事想同你们商议。”裴如玉将手里酥油奶茶放下,“原来县里银钱不大充裕,这一二年,日子好过了,我就想孩子们还是要多念书识一些字比较好。如今各村有三个免费读书的名额,你们在草原以牧马放羊为业,虽不是村落,也是聚族而居。既是我治下之民,不拘族群姓氏,在我眼里都一视同仁。我想,凡我月湾县的部落,各部落一样有三个免费到县学念书的名额,不知你们可愿意?”
  尧里瓦斯大喜过望,起身对着裴如玉深深一揖,“我今日过来就是想问县学念书之事,大人知道,我一向仰慕汉学。只是我们族中的小伙子都不会说汉话。”
  “无妨,我这里有通北疆语的老师,可以单独教他们汉话。”
  尧里瓦斯很愿意儿子留下来念书,裴如玉应允后问尧里瓦斯,“咱们县一共有六个部落,你都认识吗?”
  “都认得,只是与乌依古然部落的人不大熟。”
  “这次我想让汤县丞和司书一起同你去他们各个部落传达县里的消息,不知你可有空闲?”
  尧里瓦斯这样的聪明人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当时便应下此事。
  ——
  傍晚裴如玉回家用饭,让白木香给铁木尔准备一份礼物,白木香说,“牧民的孩子更喜欢弓箭一些,那就准备一份衣料一份弓箭吧。”
  裴如玉没意见,看儿子的圆脸蛋有道细血痕,忙凑近细看,“咱们阿秀的脸怎么了?”
  “被枣花挠了一爪子。”
  “哎哟,枣花那丫头不得了,这才多大能把阿秀挠了。”
  “枣花可灵光了,翻身翻的比大枣好。大枣性子好,成天乐呵呵的。”
  裴如玉抱着肥儿子摸着儿子的小胖脸儿,心疼的问,“疼不疼?”
  阿秀没啥感觉的朝他爹露出两颗大门牙,指指屋顶,“爹,举高——”让他爹把他举高高,跟他玩儿。裴如玉看儿子没心没肺挺皮实,心说,这性子倒是随了他娘。
  跟儿子玩儿了一会儿,裴如玉说,“再给铁木尔一把工坊制的新刀。”
  白木香问,“那孩子喜欢刀剑么?”
  “男孩子大都喜欢吧。”裴如玉拿年九连环塞给儿子,“咱们县多是小部落,大部落就乌依古然部落一个,听说乌依古然部落的男孩子,出生时有多重,就会存一块同样重的熟铁,每年锤炼一次,待这孩子大了,就用这块铁为他打制一件兵器。所以,乌依古然部落的男人多骁勇善战。”
  “这种说法我也听说过,是真的吗?”
  “这就不晓得了,不过,陆侯麾下有一支北疆军队,大部分都是乌依古然部落的男人。我们县的这个部落只是分支,大部落在西漠州那边。”
  “他们部落也常到县中交易,只是今年约摸还没来。不过,最会做生意的还是尧里瓦斯族长,他很精明。”
  裴如玉笑,“一直是他们来,如今也让汤巡检司书过去看看,带些礼物,是咱们的一番心意。”
  “要备什么礼物?”
  “茶叶布匹就好。”
  “他们都喜欢弓箭,要不要备几副弓箭送他们。”
  “不好。把弓箭当礼物会令他们多心的。”
  “你可是好心,免费让他们的孩子念书。”
  “可不是所有北疆人都向往汉家文化。”
  结果,裴如玉这事刚起个头,就挨御史一大参。
  有两条罪状,第一条是,月湾县富庶非常,却没向朝廷缴纳相应的税银,参裴如玉偷税漏税,有中饱私囊之嫌。
  第二条是,裴如玉私通北疆部落族长,有不臣之心。
  这两条罪状参的,还真不是寻常的捕风捉影。
  御史的折子写的很详细,推断也很有道理,月湾县这几年修城墙铺道路还加盖外城,城中繁华不让府城,商贸交易颇多,却除了粮税外未见有商税税银押解至帝都。再有私通北疆部落族长,更是有明证,裴如玉都把族长家的孩子弄到月湾县免费读书去了。
  穆宣帝收到折子,想这巡路御史的折子写的也不靠谱,不臣之心是不可能的。陆侯十万大军就在新伊,裴如玉一个小县令,他吃熊心豹胆么。
  内阁的批注是:令裴县令自辩,上交县中账册。打发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到月湾县查看。
  穆宣帝想了想,令四品监察御史与户部袁郎中亲赴月湾县,查看对裴如玉的弹劾之事可属实情。
  ——
  书房。
  裴七叔燃起一炉沉水香,裴如玉煮好今春新茶,七叔道,“让北疆部落的孩子到县学读书的事,急了些。要依我的意思,何不待你连任的事情妥了,再办此事。”
  “介时再办,一样有人挑我的不是。”
  “你不至于叫人拿住把柄,只是月湾如今气象,等闲给个穷州的州官儿都不换。你正好任满,将你调离再容易不过。”
  “七叔放心,我有万全准备。”


第136章 微服
  珍惜的抿一口水囊中的清水; 监察胡御史望一眼前面高高垒起的黄土城墙,漆黑城门; 风尘仆仆的脸上露出一抹疲惫的笑容。
  胡御史身边的袁郎中基本也是同样的松口气的神色,袁郎中年轻一些,手搭眼帘远望,见黑漆城门上凿有月湾二字,更是心下大定:
  “胡大人,这就是月湾县了。”
  身畔随从也都露出喜意,胡御史道,“不必惊动旁人; 咱们悄悄进城。”
  这是途中二人商议好的; 袁郎中点点头,令随从取出另一份备用路引待用。他二人更未去官员们走的东门,而是在南门排了老长的队伍; 排队进城。
  有提着大铜壶挎着柳条篮子叫卖的,说的还是好几种语言; 见到汉人说官话; 见到牧民打扮的立刻换北疆话。
  “大爷; 小的这壶里是今早新煮的酥油奶茶,几位大爷可要尝尝。”
  “天有些热,就不用了。”胡御史道。
  “那边儿还有凉果子羹,是用新鲜的水果浇上蜜糖、奶酪而成,既解渴又香甜,大爷们可要用一些; 小的给大爷们叫去。价钱也不贵,五个铜钱这么一碗,用料实诚。”
  胡御史看看袁郎中,令这小子叫来瞧瞧,反正这进城还得有一会儿,他们远道过来,路途辛苦,一路莫说享受,便是清水都要省着用,被这小子一说凉果子羹,倒都有些馋了。
  这小子寻来另一个提篮的小子,掀开篮子上盖的雪白布帘,里面是一盅一盅的雪白盖碗,掀开碗盖,露出一盅蜜瓜樱桃核桃碎浇以蜜糖奶酪的果羹,只看这卖相,便令人口齿生津。这小子道,“樱桃是郊外农人今早进城卖果子时我新买的,带回家去,我阿姐用天山的雪水煮的果子羹。在甜水井中湃凉,既不沾冰气,又有凉意,也不伤脾胃,大人们尝尝。”
  胡御史道,“一人来一盅。”
  两人立刻取出篮中果盅奉给诸人,盖碗盖着微微凉意,虽非官窑细瓷,却也雪白干净,那果子羹更是入口香甜微凉,令人脾胃大开,胡御史一人就吃了两盅。袁郎中也不肖多让,二人吃过果子羹,袁郎中给了卖果羹的小子一两银子,“剩下的赏你。”
  “多谢大爷。”这小子连忙作揖道谢,十分感激。
  “你们是每天都在城外做小生意?”袁郎中问。
  “这也是开春才开始的,咱们北疆气侯冷,开春儿天暖,进城的人多,每天早上都要排这老长的队,我们就出来卖些饮食果品,即服侍了各位大爷,小的也能赚个零用补贴家里。”
  “你们县这几年不得了,以前可没这么好的光景。”
  “我们都是托县尊大人的福,先时县里没多少人来,咱们就是想干活也不知道干什么。”
  “我听说你们县尊太太好大个作坊,那作坊还招不招人?”
  “大爷您是想去县尊太太的作坊干活?”
  “不是我,我们那里也有空闲妇人,手脚勤快,很能干活的。”
  “那您这得问白老爷,作坊的事是白老爷在管,我们县尊太太堂堂三品高官,哪个还会管作坊的事!您知道三品高官有多高不?”
  “有多高?”胡御史忍笑。
  “比我们县尊大人还要高,听说府城老爷也才四品,比我们县尊太太还矮一品哪。”
  袁郎中也不由笑了,乡下小子没见识,四品较三品差的是两个品阶,可不是一个品阶。袁郎中问,“你们城里可有好些的客栈?要干净些,最好有单独小院儿,我们人多。”
  “有,县里最好的客栈是福顺客栈,还有吉祥客栈,大爷你们要是愿意多出些银子,也能去住驿馆。”
  “多出银子就能住驿馆?”
  “能的。我们县的驿馆也招待商家,不过,跟官老爷们住的不是同一个大院,官老爷们有单独院子,但其他招待跟官老爷们是一样的。”
  两人随意问了几句,就打发这俩小子去了。
  待验过路引,进得县城,还真的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便是整齐干净,地上不说一尘不染,却也绝对没有显眼的粪便废物。其次就是繁华热闹,路两畔略细的胡扬葱葱郁郁,给这座黄土小城添了不少绿意。街上人马车辆络绎不绝,高高低低的提篮叫卖声不绝于耳,但即便是摆在店外的摊子火炉也都规矩的摆在一条青砖线以内。
  街上更是各色人等都有,有牵马的客商,也有骑骆驼的行商,再有白头巾的大食人,金发碧眼的异族人,各色打扮的北疆人,以及更多的汉人。
  一行人先找客栈住下,私访之事容后慢来。
  ——
  胡御史袁郎中大概自觉隐秘,他们到月湾县的当天上午,裴如玉就知道了消息。既然两位大人愿意私访,那就随他们吧,倒少了接待之事。
  裴如玉正在接见乌依古然部落的族长,与族长家的三个孩子。
  裴如玉令汤巡检与司书带着礼物到各部落详细说了免费读书的事,基本上各部落送来的都是族长家的孩子,或者是族长亲戚家的孩子,总之是没有普通牧民什么事的。
  “这是我的长子胡达拜尔迪,我的女儿沙依,我的小儿子萨吾提,他们都想来县学读书。”
  裴如玉问,“沙依姑娘也要在县学读书么?县学都只收男孩子的。”
  乌依古然族长虽然汉话说的不错,但是依旧不能理解裴县尊的意思,他指着闺女说,“沙依是我最聪明的孩子,她的汉话说的比我还要好,骑马射箭都很好,为什么不能读书?为什么只能男孩子读书?”
  坐在父亲下首的沙依说,“阿爸,这是汉人的规矩,他们的书院只招收男孩子。”
  “还有这样的事?”乌依古然族人颇是诧异。
  沙依点头,“我听古尔叔叔说过。”
  乌依古然族长有些责怪的看着女儿,“你应该早些跟阿爸说的。”
  “虽然是这样的规矩,但并不是说这规矩就是对的。”头上缀满绿松石、石榴石的小姑娘从椅子里站起来,对裴如玉道,“大人,我听说您的太太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的官位比大人还要高,您的太太肯定很有学问吧?”
  裴如玉不能说自己媳妇没文化,他点头,“那是自然。”
  “那么,您太太的学问肯定也是通过读书学习学来的。既然如此,您这里的书院为什么不招收女子念书呢?您太太的官位这样高,可见学问不比大人差,也就说明,我们女子学习并不比男子差。”沙依小姑娘很认真的说,“我想读书,学习汉人的文化。”
  裴如玉有些为难,但一个出众的官员与一个平庸的官员的区别就在于,出众的官员会更加理性的解决问题,裴如玉看着这个面皮微黑的圆脸小姑娘,那双圆圆的眼睛清亮又坚定,草原上的女孩子胆大,沙依一眨不眨的看着裴如玉,等待他的回答。
  裴如玉想了想,道,“在我们中原,也有女子族学,并不能男女一起读书,这是礼法所在。不如这样,你先住下,县学依旧是招男子读书,你们女孩子可单立女学,我请女先生教导你们。”
  沙依一听能留下读书,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她学着汉族女子的礼仪一福,“谢谢大人。”旋身坐回父亲下首。
  乌依古然族长哈哈大笑,摸着自己的浓密的连鬓胡须道,“我的沙依就是这样好胜,不服输!”
  “这样的性情才好,好女子一定不比男子差。”
  沙依受到夸奖,显然很高兴,她很克制很有礼貌的说,“我一定不辜负大人的鼓励。”
  裴如玉莞尔。
  九岁的沙依小姑娘望向裴县尊如同皎皎明月一般的笑容,不禁想,裴县尊干净好看,就是有些单薄了,不如她们草原男子强壮健硕。
  胡达拜尔迪则露出仰慕神色。
  。
  裴如玉傍晚回内宅,见肥儿子竟然在呼呼,凑近瞧儿子一眼问,“阿秀这么早就睡了?”
  “今天余太太带着她家小孙女过来,俩孩子差不离,一起玩儿了一个中午也没睡,下半晌的吃了拳头大的一块枣糕,喝了大半碗羊奶,吃完就困了,一直睡到这会儿也没醒,这就一觉到明天早上了。”白木香过去摸摸儿子的大头。
  丫环端来饭菜摆上桌碟,夫妻二人清清净净的吃饭,裴如玉都感慨,“没阿秀一起吃饭,怪冷清的。”
  “你这么个雅静的人,还嫌冷静了。”白木香给裴如玉夹块山药,“今天见着乌依古然族长的礼单,他家来县里了?”
  “来了,还有件事跟你商量。乌依古然带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来县学读书,他那闺女也很想念书,县学又不招女孩子。我想不如在县衙设一所女学,你觉着如何?”
  “行啊。我看你家也有请女先生教导姐妹念书,这不一个理么。”
  “我家,那不是你家?”
  “现在连你家也不是了。”白木香掖揄一句,“先请两个女先生,少招些学生试一试。就是一样,乌依族长家的姑娘住哪儿?”
  裴如玉说,“让她住县衙吧,再让乌依族长给她配两个丫环,内宅拨个小院儿,略照看些就行了。”
  “也成,其他女学生就在县里招。”
  夫妻俩三言两语商定此事。
  。
  清晨。
  太阳透过云霞,伴着清晨的风,阳光如同金线洒向人间,温度冷暖得宜。胡御史袁郎中选了处人多的食摊坐下,店家端上小馄饨、炸油条、胡饼等早餐,胡御史搅拌着碗里飘着碧绿青菜的绉纱小馄饨,“难得还能吃到这样地道的咱们汉家早饭。”
  “我看这县城虽小,倒真挺齐全,衣食住行都便宜。”
  “一会儿咱们去南城看看,听说南城商事更加繁华。”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有个小子跑来说,“县衙门外头贴了新告示,要招女学先生!婶子,两根油条一屉肉包子一碗白米稀饭。”
  店家妇人立刻端上早点,还多放一根油条,边儿上已有人打听起来,“小方子,啥女学?”
  “我问了,专门招女孩子读书的书院。”小方子谢过妇人,拿根油条便吃,店家妇人在围裙上擦着手问,“咱县里开的?”
  “是啊,县衙贴出的招女先生的告示,肯定是县里开的。”
  “是不是县尊太太做先生?”
  “不是吧,要是县尊太太做先生,也不用再贴告示招人了。”
  “哎,要是县尊太太做先生,说啥也让俺三妞去读书。”
  “是啊。县尊太太那样大的学问,真叫人羡慕。”
  胡御史大为讶意,跟身边的一个汉子搭话,“贵县县尊太太是个才女啊。”
  “这还用说么,不是才女能做那大官儿!我们县尊大人是状元郎,官儿都没县尊太太大,可见县尊太太学问还在县尊大人之上!”这汉子斩钉截铁的道,这汉子将最后一个包子塞嘴里,对店家喊一声,“给我装两笼包子,我带家去!”
  立刻数人响应,纷纷要打包包子带回家,胡御史更不解了,风韵犹存的店家妇人看出他的疑惑,笑道,“客人不知,这是我们月湾县的秘密,您要是点笼包子,我就跟您讲一讲。”
  “好,来两笼包子。”胡御史笑。
  “我们县尊太太那偌大学问,你们知道是怎么来的不?”店家妇人不卖关子,给胡御史他们端上小笼包,告诉他们道,“吃包子吃的。我们县尊太太特别喜欢吃包子,人又那么聪明,可见吃包子能使人聪明。”
  胡御史袁郎中都是在朝中官之人,当然听说过裴状元太太三天在太平居吃二十屉包子的坊间传说,今应在此节,二人相顾对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店家妇人笑,“客人别笑,我们家的包子,县尊太太也常打发家中使女来买。”
  “那更得尝尝了。”胡御史笑着夹起个小笼包,醮些醋来吃,味道的确不错。
  吃罢早饭,二人漫步在月湾县的街市繁华、秩序井然,哪怕街角深处的茅厕都打扫的挺干净,心下也得感慨一声,状元郎就是状元郎,能短短三年将这座小小的北疆小城治理到这般气象,着实不凡。
  尤其在建的外城,看得出裴状元很聪明,将外城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座坊市,如今南坊已经建成,自城南到外城南坊市只隔一道门,而在建的西坊与南坊砌墙相隔,如此,在建的西坊并不影响到南坊的生活。
  两人的微服私询相当细致,连建外城的百姓的月钱都打听出来了。还雇车到城外看到了正在修建中的井渠,据修井渠的百姓说,县尊大人会将井渠修遍整个月湾县,以后大家就不用怕天旱无雨,没法灌溉田地了。
  便是两人自诩帝都为官,到关外蛮荒之地,也被裴如玉的手笔所震惊,便是他们也得说,裴如玉当真是一干将!
  袁郎中更是感慨一声,“不论修城筑墙还是挖建井渠,裴大人不肯白用百姓,这是他善待百姓,只是这样的工程,断然不是小数目的银钱能支撑的。月湾县富庶至此,交给朝廷的除了那点微不足道的粮税,再无其他。裴大人这心里,到底没有装着朝廷。”
  春末的阳光落在胡御史的眼底,胡御史露出一个若有似无的浅淡笑意。


第137章 挨揍
  立夏端来热水放在脚榻上; 单膝跪在地上给自家大人去了靴袜。胡御史双脚放进略热的木盆; 舒服的小声抽气,将手里的书册放于一畔。
  “大人走了一天; 烫烫脚去乏。”
  “袁大人要的书送过去了没?”
  “送去了。不过; 我看袁大人怕是没空看。袁大人正伏案写什么; 挺入神的模样。”
  胡御史耐人寻味的笑了笑; 拿个隐囊垫在腰后一靠,立夏服侍着他洗脚,说道; “大人这脚心; 都走出茧子了。明天还要继续在县里逛么,大人倘是劳累; 不妨歇上一日。”
  “要我说,也不必这样辛苦,不过,看袁大人的意思; 明日必要再逛的。”胡御史道,“我这条老命可不奉陪了。”
  第二天胡御史就一幅脚沾不得地的模样,斥责立夏; “我说没事; 非要把水泡给我挑破了; 这让我如何走路!”
  胡御史行不得路; 袁郎中连忙令人去请大夫,胡御史叹气; “袁老弟不用担心,让这起子不中用的去吧,别误了你的事。”
  袁郎中也不会不明白胡御史这是不想再到城里逛了,故而,客套一番,袁郎中先独自一人去了城中。
  立夏跑了一趟药铺,面儿上也带了些恼意,“我原想大人一路辛劳,请个大夫来为大人调理一二也好,这县城真是,药堂里就一个卖药的学徒,还不会开方哪。我说去找大夫,学徒一打听咱们调理身子的,还劝我别去,说他家师父事忙,没空给人调理。”
  胡御史舒舒服服的倚着窗外软榻看书,笑道,“这么大派头的大夫,必有自己个儿的底气。”
  “大人真是神算。听说这大夫是裴县尊的叔叔来着。”
  “那就难怪了。”胡御史笑,“我身子没什么大碍,无非就是赶路有些累。出门在外,咱们凡事低调,宁可让人吃些亏,也别去得罪人。给我泡壶茶,这店里的水好,泡茶格外香。”
  立夏忙去泡茶了。
  ——
  袁郎中一行出了客栈,身畔亦有小厮道,“昨儿瞧着胡大人还好好的,今儿突然就走不了路了,也不知是不是装的。”
  “行了,我俩差使原就不同。胡大人正经二榜进士,清贵御史,不染凡尘也是有的,咱们可是踏实做事的。”袁郎中今天的走访的是白家的一系列产业,白家布铺白家染坊白家羊毡地毯店白家靴子店以及白家成衣店白家杂货铺,总之整个南半城都是白家的产业。
  袁郎中抹一抹额角细汗,心下惊愕:姓裴的这是以一县之力养他一家之人哪!
  待到中午,袁郎中累的衣衫半透,便在就近一处大馆子就餐。侍从捡着招牌菜点了几个,袁郎中吃着砖红色的奶茶,腹中饥饿便从荷包里摸了个肉脯出来,店家正好看到,脸色不大好的问,“您刚刚吃的是什么肉?”
  袁郎中道,“羊肉脯!”
  “我们店不准吃猪肉!”店家指着墙上的一行大字,怕有不识字的,还在墨字旁画了头猪,猪上打了个叉。
  基本上只要不瞎的,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那随从不悦了,扬下巴道,“从没听说哪个店不许吃猪肉的!吃猪肉怎么了!你这店里是什么怪讲究!”
  “我们店就不行,这是规矩!你们要吃猪肉,就请到别家去!”
  “还撵客怎么着!”随从们开始挽袖子。
  袁郎中不想惹麻烦,但也很不悦,毕竟他是帝都户部五品郎中,在帝都自不算什么,但在这乡间小县,裴如玉堪堪与他平阶,而帝都官外出高半品,就是裴如玉在他面前,也要敬他一声前辈的!如今这么个小小食馆,就敢撵人!
  袁郎中当时便冷冷一哼,朝随从摆摆手,“罢了!”然后,他把荷包拿出来,大摇大摆的吃起肉脯子。
  店家抢过一闻,劈手摔在地上,脸色铁青,“欺人太甚!”
  ——
  李千户指着正在修建的外城,细致的同裴县尊说着修建情形,今年定能将外西坊修好。
  太阳照在李千户黝黑的面颊,一位百户端来两碗橘红茶汤,裴如玉端了一碗喝两口,“房舍盖好就抓阄分房。”
  “诶,兄弟们都盼着这一天哪。”如今县里房舍也要三五十两一处的,倘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