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成荣华-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婧怡知道她心中自有思量,并不多做停留,行了礼告辞退下……婧绮的婚事眼看着要着落在王旭身上,京城姑母那头便只有一个她了,这自然是王氏心中所愿,只是一向心眼子最多的她却敏感地嗅出了阴谋的味道。之后的路要怎样走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还须好生计较一番才是。
  ……
  见人都走了,王氏的脸终于阴沉下来,啐了一口道:“不要脸的东西,什么玩意儿。”
  王妈妈便在边上劝:“大姑娘做出这等伤风败德的事情来,丢的虽是陈府的脸面,说到底,是大太太德行有亏、教女无方,怎么也挨不着您,咱们只管当个笑话看着,何必生那份闲气。”
  王氏恨恨道:“她那样不知廉耻,自己作死也便罢了,可怜我家怡姐儿平白受她连累。”
  “不过是堂姐妹,不是一个母亲教养的,大太太商贾出身,您却是正经书香门第,又怎么能一样,别人家哪有不知道的?都拎得清呢!”
  王氏的面色这才好些,吩咐道:“你去前院请老爷来,若问起什么,只说有要紧事。”
  王妈妈便应一声,急忙忙走了。
  ……
  却说柳氏这头,见婧绮是被抬着回来的,先就吓了个半死,差点没背过气去。好容易缓过来,便长一声短一声地哭上了。直到大夫看过,说了并无大碍,才算止了泪。等到丫鬟领了大夫下去抓药,屋里只剩母女两个时,就叉着腰朝着上房方向骂起来:“原以为发了好心要带我们家姐儿出去见见人,谁知道是家中不好下手,要骗到外面去害姐儿!黑心肝烂下水的,把我的绮姐儿害成这样,老天总要报应你,早晚叫你淹在井里……”
  婧绮本就心烦意乱,听她骂得实在难听,不耐地打断道:“是我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跟别人没什么相干。”
  柳氏闻言瞪大了眼睛:“你怎么还给她说上好话了,你以为她是真心带你出门见客?不过是怡姐儿有了好去处,想把你快点嫁出去,给自己女儿腾位置罢了!”
  婧绮不由吃了一惊:“你说什么,婧怡的亲事定了?我怎么半点风声也没听到。”
  “哎呦我的儿,等你听到风声,黄花菜早凉了!你还记得除服那日家宴上你二叔二婶两个人支支吾吾语焉不详的么,我当时便起了疑,着人仔细打探,只是王氏把院子看得铁桶似的,半点消息也打探不到。还是今日她和王婆子都出了门,我才得了信……你还记得你姑母家的宁哥儿么,只比你大几个月,今年也已十六了。你姑母前段日子来了信,要在你和怡姐儿之间,选一个做媳妇呢!”
  再看婧绮,早已被这一番话惊得呆住了。


第15章 闹剧 上
  柳氏便又长吁短叹起来:“我的老天啊,那是门多好的亲事,江家大房的老爷做着户部尚书,又娶了武英王家的丰阳郡主,和当今圣上都做着连襟那!怡姐儿那丫头若嫁过去,可不成了皇亲国戚?到那时,咱们见了她还不得三跪九叩!”越说越是气愤,看着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恨恨道,“王氏把这件事瞒得死死的,就是怕你去和怡姐儿争!哼,我已有了计较,断不能叫她成了事……你是长姐,你的婚事没有定,怎好先议妹妹的?锦娘想要姑表做亲,要选也理应是你!”
  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了婧绮一个措手不及,她神色复杂地望着面容青白憔悴、神情却亢奋激动的母亲,突然打心底生出一种恨意来……如果这消息早来一天,今日她在铁佛寺便不会孤注一掷。姑母来信都多少日了,柳氏却到此刻才打探到虚实!她为何会有这样一个无用的母亲,卑贱、愚蠢,为人恶毒却没有手段,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健康,让她连出门做客都只能去求二婶,只怕日后死了也要档自己的路。
  只听她冷冷道:“母亲说得太过了,江家大房是皇亲国戚不假,可姑母家是三房,早晚要分出去的,到时候顶了天分些田地房舍,大房再富贵也是各不相干。再说,姑父是庶出,又没个一官半职在身上,临宇表哥也只考中了秀才,金榜题名还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呢。”
  柳氏闻言瞪大了眼睛:“我的儿!你还看不上江家是怎么地,瞧你说的,只考中了秀才,你当秀才是好考的?那江家大房再泼天富贵,咱们攀扯得上么?你倒是想想,我们认识的里头,还有比你姑母家更好的人家吗?”
  “怎么没有,文鼎侯家的林三夫人今儿还和我们一道进香了呢,说起来,她和二婶多年的交情,怎么也算是手帕交。”婧绮说着,别过了头。
  “那也是和你二婶的交情,和咱们有什么相干……我的儿,你不会是瞧上他家少爷了罢?”柳氏吃了一惊,连忙拉住女儿的手苦口婆心地劝起来,“娘虽然成日里不出门,但也知道像文鼎候这样的簪缨世家,和咱们这些靠科举出身的平民不是一条路子上的人,他们瞧不上咱们,嫌我们出身低根基浅,更何况你二叔只是个五品小官,在京城一抓一大把的,”她微微一哂,“你别看那林夫人和你二婶子好得一个人似的,不知心里怎么想的呢,若她当真和你二婶好,怎么不求了怡姐儿去做媳妇?可见,不过面上情罢了。依为娘的意思,还是紧着你姑母这头,往后做个进士娘子官家太太,总是看得着的。”
  别人家不与你做亲,便是瞧不上你……这想法却有些过于偏激了,不过柳氏为人素来心胸狭隘,婧绮自小受她熏陶,个性也颇极端,听了母亲的话,只是冷笑道:“又不能继承爵位,说到底也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那林公子成日家游手好闲半点正经事没有……他们瞧不上我们,我眼里未必就有他们。我也不是非要看人家里如何富贵滔天,但总得是个有出息的,那个人……纵然不是进士,总该有个举人出身。”
  柳氏总算听出了一丝音儿来,她紧紧盯着女儿娇俏的面容,小心翼翼问道:“你老实和我说,是不是瞧上什么人了?”顿一顿,放缓了语气,“若当真有,你可千万告诉娘,咱们好早作筹谋。”
  婧绮本就没打算隐瞒柳氏,不过想找个因由把话头扯出来,见她问了,便顺着把今日发生种种都说了出来。
  柳氏这一惊却是非同小可,她本是久病体弱之人,一番话直听得心旌摇曳,差点背过气去,大半晌只是作声不得。
  好容易缓过来,喘着气道:“我的姐儿啊,你怎么做出这种事来,这可关乎女儿家名节,怎可如此莽撞呀!”说着便抹起泪来,“如此一来,你不是只能嫁给那个姓王的么,也不知是个什么人家,怎么的也该打听清楚了再行事才是……”
  “机会稍纵即逝,又岂能容你慢慢打探,”婧绮不耐烦地打断柳氏,“林三夫人亲口说王公子是她娘家侄儿,且是最出挑的一个……她出身山西王家嫡支,王公子想必也差不了,即便只是旁支,他那样的人品才华,家族也定会尽力栽培,日后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柳氏闻言,神色稍霁,却还有些犹豫:“可是,出了这样的事,只怕你嫁过去,婆家人要说闲话,往后日子也艰难的……”
  “母亲说的是,当时只是头脑一热,想为自己和您寻一条出路,”婧绮微微垂下头。掩去了眼中神色,“如今想来却是后怕,女儿不仅怕王家人看不起我,更怕二叔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甚至怪我丢了陈家脸面,绞了我的头发叫去庙里做姑子也未可知的……”
  “不会!”柳氏立刻打断了她的话,“你父亲在天上看着呢,他绝不敢这样对你!没有为你找个好人家已是他的失责,如今既然木已成舟,我定要叫他风风光光地安排你的婚事。嫁妆上绝不能薄,怎么地也要十里红妆,否则,我就去祠堂哭你父亲,叫他睁开眼来,看看他这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兄弟!”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王氏与陈庭峰也正在房中谈话。
  王氏先将西北兵败、沈青云失踪,皇上派兵增援之事说了。只听得陈庭峰捶胸顿足、孑然长叹道:“今上十八岁登基,清佞臣、推新政,二十八岁亲征西北,扫平西域十国,设立西域都司,三十五岁建驰道、开运河,四十二岁通海路、倡贸易,至今在位三十余载,我大齐国运从未如此昌盛,实乃不世之圣君,却偏要宠信沈氏那个妖妇,为她空置后宫以致子嗣稀薄,如今更为了沈氏的侄儿罔顾万千将士性命,一世英名,竟要断送于一妇人之手么!”
  吓得王氏连忙去捂他的嘴:“老爷可别再说这些忤逆之言,那是武英王的亲妹,当今第一宠妃,咱们就算不巴结,也该敬着,开罪了她,别说复官,便是小命都要难保!”
  陈庭峰便冷笑:“大丈夫之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我岂是那等贪生怕死趋炎附势之辈!”
  王氏忙点头:“妾身自然知道您的气节,只是还请老爷为华哥儿想想,他日后总要入仕的,怎好树立武英王那样的政敌……”
  陈庭峰听了,面色虽依旧沉郁,到底不再说什么,算是把王氏的劝告听进了耳里。
  王氏便又把婧绮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贴身大丫鬟叫侍书的,已全招了,是绮姐儿自己请了那王公子下去……直接抱上来的,林大人家的公子,叫信之的,当时就在边上,全看见了……怡姐儿半道遇见侍书,这才晓得,通知了王妈妈,带了如意一道前去收拾,好歹把人全须全尾地带了回来,多的外人也不曾看见什么。”
  直把个陈庭峰听得目瞪口呆:“这孩子平日里一向乖巧懂事,今日怎会做出这等伤风败俗的事情来,她把女儿家的名节、陈府的体面都放到哪里去了?”说到最后,已十分气愤。
  王氏便柔声劝慰道:“不过是个小姑娘家,摔伤了脚自然惊慌,行事难免有欠妥当。”
  陈庭峰却更怒,挥手道:“人家少年都说要去请姑娘家人来,她倒好,自己上赶着叫人救,简直是,简直是……”他本想说不要脸,但这话实在有辱斯文,说的又是自己侄女,这才堪堪忍住了,只气得呼呼直喘。
  王氏见他这样,心下微喜,面上却作关切状:“老爷消消气罢,小心气大伤身”顿一顿,似不经意般道,“那王家公子生得倒的确是好,说貌若潘安也不为过的。”
  陈庭峰的脸色便又阴沉了几分。
  王氏见好就收,笑道:“不论怎样,如今木已成舟,王家的人只怕这几日便要上门。好在那后生是个好的,年方十九已是举人,待人接物也落落大方,家世虽差些,咱们却不图那个,只求绮姐儿嫁过去夫妻和美,姑爷往后能金榜题名,也就是了。”
  陈庭峰沉吟一会,点头道:“王家的情况还是要和大嫂说一说的,毕竟家境实在有些不像样。”
  “那是自然,毕竟是大嫂嫁女儿。”王氏应道,心下却微微冷笑,即便柳氏嫌弃王家家境贫寒又能怎样,抱都抱过了,绮姐儿这辈子,生是王旭的人,死是王旭的鬼,再无疑的了。
  却听陈庭峰又吩咐道:“你派人传个话,绮丫头受了伤,这两日就在屋里养着罢,外头就不要出来了。还有,怡丫头那里,罚她抄《女则》、《女训》各十遍……姐妹两个一道出门,她不照看好姐姐,到处乱跑,像个什么样子?你这个做母亲的也该上上心,好生管教起来。”
  从来只听说姐姐照看妹妹,没听说要妹妹照管姐姐的……婧绮做下这等伤风败俗行径,陈庭峰只是禁了足,可那丫头脚受了伤,本也出不得门。再说,此事若非婧怡处理得当,只怕早已传得满城风雨,别说婧绮那丫头什么下场,陈府上下都要沦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谈资。陈庭峰不嘉奖也便罢了,倒把错处全推到了婧怡身上,连自己都吃了挂落。罚抄《女则》、《女训》是个什么意思,难道伤风败德的是婧怡不成?
  王氏只觉得一口浊气闷在胸口,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直到陈庭峰负手出了屋子,一行泪才自眼角缓缓流下。想起始作俑者婧绮,原先只抱着冷眼旁观瞧个笑话的心,现下却有一股恨意莫名升起,嘴角不禁就浮现出一丝冷笑。


第16章 闹剧 下
  “姑娘,花园里送来了兰花,您看搁哪儿好?”
  婧怡正坐在临窗大扛上做针线,闻言抬起头来,便见碧瑶捧着个定窑月白铀双耳大插瓶,笑吟吟站在面前,瓶中插几支将开未开的兰花,花色莹白如玉,尚未开得足了,已有一股子清新幽远的香气弥漫开来。
  她便摇头笑道:“怎么用这么个瓶子?去换了那个钧窑的蛋青铀刻花梅瓶来,”又指了坑边高几,“就摆这儿罢,针线做得累了正好瞧着松快松快。”
  碧瑶应了是,依言换瓶子插了花,摆在了那只黑漆雕四季花开的高几上。
  婧怡凑过头瞧了瞧,笑着吟道:“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一面念,一面闭上眼深深吸了口气,十分享受模样。
  碧瑶听了便道:“都说咱们姑娘做得一手好针线,诗词歌赋上却不如大姑娘。奴婢倒觉着,姑娘念起酸诗来像模像样的,活脱脱一个女才子呢。”
  婧怡横了她一眼:“连你也敢取笑我,当我没东西罚你么?”说着,指了书案道,“去,给姑娘浓浓地磨一烟墨来,要大哥送的那方四方鱼纹端砚,装了我存在花树底下的雪水,再用京城多宝阁出的徽墨细细地磨,不许快、不许慢、不许停,若磨得不好,今儿不许你吃晚饭。”
  碧瑶听了,嘻嘻笑道:“谢姑娘的罚,”便去找烟台与墨条,边问道“姑娘要写什么字,这样讲究?”
  婧怡一面收拾针线笸箩,一面道:“父亲罚我抄《女则》、《女训》,我一向最敬重父亲,他叫我做的事,是一定认认真真做得最好的。”
  碧瑶闻言嘟起了嘴:“老爷明明就是偏心,凭什么罚您抄书?在外面勾三搭四的和男人不清不楚的又不是您,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儿,哭两声就完事儿了么!”
  “胡说什么!”婧怡沉了脸,“你一个姑娘家不三不四地说主子的闲话,是不想在我身边待了么?”话到最后,已声色俱厉。
  吓得碧瑶连忙“扑通”跪了下来,惊慌失措道:“是奴婢错了,奴婢以后再不敢乱嚼舌头,姑娘不要撵奴婢走!”
  婧怡神色微缓,摆手叫她起来,淡淡道:“和你说了多少次,不论人家做什么,你只少听、少看,管住自己的嘴巴,别学那起子小丫头到处碎嘴,否则,早晚吃亏在这上头。”
  碧瑶被说得满面通红,讷讷应了声“是”,可婧怡见她回答得这样快,显见得并未过脑,不过下意识里求个绕罢了。再看她人,却是眼神飘忽,只见迷茫懵懂神色;嘴角微垂,隐有不以为然之意,知道她并未真正听进去,不禁心下微叹。想了想,还是又说道:“我从不肯平白受人欺负,但这不意味着不肯吃一点亏。总归要将眼光放得远些。比如这次,大姐的婚期这样近,陪嫁用的锦被帐子等针线物事根本来不及做,大姐又不会那个。大伯母本想全推给了我,可我正领着罚闭门抄书,自然便婉拒了。”
  碧瑶闻言一愣,继而便喜形于色,道:“原来如此,还是姑娘想得周到,我怎么那样蠢,只顾着为您抱不平。”顿了顿,又道,“大姑娘不过崴了脚,又不是伤了手,还拿不起针线是怎么的,大太太就当个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分明就是看您针线好,想叫您给她们白做。还好您聪明,见机得快。”
  婧怡听她这样说,不由自嘲一笑……天生就的性子,怎可能凭她一两句话左右?倒是自己痴了,心下便觉无味,遂不再与她多说,闭了眼睛,自顾想起了心事……再过几日,她便要随同陈庭峰先行进京了,还不知那边是个什么光景,当真是前途未卜。而婧绮……
  她心情复杂地扯了扯嘴角,婧绮终于还是和王旭定了亲,且这门婚事定得实在有些糊里糊涂,恐怕还要起波折。
  说起来,当真是一场闹剧……别看这两日府里为了陈庭峰进京和婧绮成婚这两件事忙着热火朝天,大家面上喜气洋洋的。可就在不久前,这附中还是鸡飞狗跳,人人自危。
  原来,就在她们上铁佛寺进香的那一日晚间,陈庭峰与王氏两个都已歇下了,柳氏的贴身丫鬟彩枝没命样来敲上房的院门,在外头又哭又喊,直说大太太快不行了,求二太太二老爷救命。夜里本静,那声嘶力竭的哭嚎全府上下只怕全听见了。
  陈庭峰夫妇两个自然火急火燎赶去了东小院,便见柳氏躺在床上人事不省,正发着高热,一贯青白憔悴的脸烧得通红,嘴里却说着糊话,高一声低一声地都是“老爷等我!”,婧绮则披头散发地坐在边上,双目无神,只知道哭。
  把个陈庭峰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叫人去请大夫,又是掐人中灌汤药,又是针灸熏艾,折腾了大半夜,才把人救过来。
  柳氏醒后却只是哭,指着神色呆滞的婧绮,道生了这么个伤风败德的女儿,已没有面目活在世上,一心里只想求死。
  陈庭峰和王氏便好一顿劝。
  柳氏却只管骂婧绮丢了陈家人脸面,难道还想赖在家中当一辈子老姑娘遭人耻笑么,还不如随她一道死了干净。
  婧绮听了哭得更厉害,站起来二话不说便要撞柱……当然,被就在一侧的陈庭峰拦住了。
  王氏便说既出了这种事情,最好的方法便是就此同王家定亲,只不过,王旭并非王家嫡支,家道也已中落,只怕并非婧绮良配。
  柳氏本心里是想为婧绮找个高门大户的世家公子,因而最在乎的就是家世背景,但她之前已听了婧绮一番说辞,又一贯以小人之心度人,认为王氏是故意贬低王旭出身,为的就是破坏女儿的好姻缘。因而对王旭家道中落一事竟不多问,只说除非嫁给王旭,否则婧绮便只有死路一条。
  王氏却是晓得底细的,偏她吃了陈庭峰挂落,一心里正记恨着柳氏母女,便立刻顺着她的话头,说不如就此结亲,婧绮名节既保,王旭人品又佳,也算是一段良缘。
  因而第二日王家使人上门提亲时,王氏二话没说便应了。嫁妆上也安排得大方,除了公中应有的份例,更从私房里出了一千两做压箱。
  柳氏却并不满意,说嫁妆怎么的也该有六十四抬,除了一应衣裳、被褥、药材、首饰,还要备全套的黄花梨家具。王氏听了虽有些不高兴,但最后还是应承了。
  王旭的年纪已经不小,陈家又考虑柳氏身子不好,怕有什么万一,所以不约而同地认为早些成亲最好,便定了王旭春闱放榜之后即刻完婚,若有幸能中,便正应了那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再吉利不过的。
  只是时间着实有些紧,又要赶制全套家具,因此一定下时间,陈庭峰便立马派了两拨人出去,一拨购置黄花梨木材,一拨赶往王旭位于嘉兴府的家中测量家具尺寸,去了已有多日,算来也该回了。
  想到此处,婧怡嘴角微勾,既然上门去量家具尺寸,王旭家中光景想必是隐瞒不住的了,只不知,柳氏与婧绮得到消息,会是个什么反应。
  正这般作想,便见碧玉撩帘起来,面色十分凝重,行了礼便走到她身边,低声道:“姑娘,大姑娘上吊了。”


第17章 悔婚 上
  婧怡嘴角微勾,既然上门去量家具尺寸,王旭家中光景想必再隐瞒不住的了,只不知,柳氏与婧绮得到消息会是个什么反应。
  正这般作想,便见碧玉撩帘起来,面色十分凝重,行了礼便走到她身边,低声道:“姑娘,大姑娘上吊了。”顿了顿,见婧怡并未露出惊讶神色,知她已早有预料,便继续说了下去,“去嘉兴量尺寸的人今儿一早回了,领头是老爷身边的孙管事,姑娘您也知道的,那孙管事原跟着先头大老爷,大老爷去了后才留在了咱们老爷身边,一向都是大太太的人。据说一回府便径直去了东小院。奴婢已得了信儿……那孙管事说,王公子家住嘉兴府一个犄角旮旯的村里头,就三间瓦房并一个院子,院门前堆着两座大粪山,说是存了一冬作肥料使的,那臭气隔三里地都闻得见;院中养着一窝鸡鸭,那鸡鸭屎尿拉得到处都是,角落里还圈着两头猪,后院是一片子菜地,孙管事他们去时,王老太太正蹲在菜地里头侍弄庄家呢,满头白发,瞧着怎么也有个六七十岁,王老爷则歪在床上,说是早两年中了风,早起不得身了,话也说不利索,一双手又黑又瘦地直打哆嗦,东西都拿不稳的。唬得孙管事忙不迭便退了出去,就三间破瓦房,吃喝拉撒都在那里,哪有地儿放什么黄花梨的家具!去的人都说,这样人家还不如府中庄子上的农户呢。大太太一听,两眼一翻就晕了过去,大姑娘也傻了,把自己个关在了屋里,谁也不肯见。”
  婧怡倒不曾料到那王旭的家境竟落魄到了这等境地,单看他为人行事,又怎么能将他与这种山村农户想到一处去?此番婧绮的跟头栽得委实有些狠了,因又问道:“那上吊又是怎么回事,谁先看见的?”
  “是大姑娘身边的侍画,来找我们太太,偏太太去了前院书房,便拉了王妈妈直哭,说大姑娘想不开,正寻死呢,求王妈妈救命。王妈妈吓了一跳,连忙赶过去瞧,便见房梁上悬着段白绫,大姑娘正站在凳子上,伸着脖子往里套呢。王妈妈见了忙上前一把抱住,大姑娘便又哭又闹地直要寻死,王妈妈和侍画两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人按住了……王妈妈的脸都给大姑娘抓花了呢。”
  听了这话,婧怡不禁哂笑:“走了个侍书,来了个侍画,大姐调教丫头倒有一套。”
  碧玉听了,只抿着嘴微笑。
  原来,这侍画是婧绮除侍书外另一个贴身丫鬟……进香这件事,陈庭峰处理得云淡风轻,婧怡还被罚炒了书,婧绮却只躲在屋里养了几天伤就完了,只可怜侍书那丫头,自那日回府就一直关在柴房。等婧绮与王旭的婚事一定,便被灌了一碗哑药,放去了庄子上。柳氏母女都仿佛忘了这个人一般,多问一声都不曾,还是王氏念了几句佛,命如意给侍书家里人送了二十两银子,才算完了。
  只听碧玉又问道:“太太已得了信赶去了,姑娘要不要去探探?”
  婧怡一挑眉:“父亲今儿不是在家么,他没有去?”
  碧玉的声音压得更低:“老爷本在家的,大姑娘出事后不久,像是忽然有什么要紧事,急匆匆出府去了。”
  婧怡皱眉思索了片刻,摇头道:“我要歇一会午觉,你去把院门关了,不许小丫头们出去。”意思是不去探视,也不许院里的人出去凑热闹。
  这种事情,姑娘家本也不应参与的,碧玉点头应了“是”,服饰她睡下,自去吩咐院中丫鬟不提。
  ……
  却说王氏,此刻正快步往东小院赶去,只见她面沉如水,脚步虽快却稳,显见得十分镇定。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此刻正仿佛置身冰火两重天,身在油上煎,心却已沉入万丈冰窟……她自然不是为婧绮担心,这种丫头片子玩的鬼把戏岂能瞒得过她?
  她只是在回想方才与陈庭峰的对话,丈夫的咆哮言犹在耳:“不是山西王家的么,怎么变成了一辈子土里刨食的老农民!你说,是不是你故意隐瞒了实情,好叫你侄女嫁这么个人家……好糊涂啊你,结这种亲家,你脸上难道就有光么!”
  王氏并不示弱,争辩道:“妾身怎会知道,难道林夫人会和妾身说她侄儿家门前堆着粪山不成?再说,绮姐儿自己跑去摔伤了腿,和那王家公子搂搂抱抱,也是我预谋的?妾身知道您一向偏着大嫂母女,可也不能屈了我呀!”
  “那定亲前总该打听清楚才是!”
  “老爷说的是,大嫂嫁女儿,这种事情自然是要放在心上的,我想着她身子不好,多半会央了我去打听,这不一直等着么,可她并没提及呀。我只当她自己派人打探去了呢,也不好上赶着揽事罢,人家不定说我没安好心,妾身那日不过提了一嘴王家家道中落,大嫂拍着床板是怎么说的……绮姐儿除了嫁给王旭,就是死!好像妾身要挡她们的好前程,我是再不敢多问一句的,现今又不肯了,却也别想把那脏水泼到我身上。”
  把个陈庭峰说得哑口无言,没头苍蝇一样在书房里转了几圈,终是一狠心道:“王家后生我看过了,是个好的,眼下虽艰难些,总有出头日子……这件事情我不方面出面,你自己去,好言安抚也罢,派人看着也罢,不能叫绮姐儿真寻了死,绑也要把她绑上花轿。”
  王氏闻言倒是一愣,她本以为以陈庭峰偏心的性子,应当二话不说就依了婧绮,不曾想此番竟如此强硬,不由地道:“若当真强绑她上轿,只怕就算勉强成了婚,她终还是想不开的。”
  陈庭峰不耐烦地挥手:“等嫁去了王家,要怎样都由得她,只不能在陈家出事,”又耳提面命道,“你可千万不要妇人之仁,别以为这只是一桩儿女婚事。山西王家一向最是护短,王旭虽只是旁支中的旁支,若我们无端悔婚,便是损及王家脸面,他们绝不会与我们干休。朝廷的事情你不懂,是宁可得罪武英王府那等权贵,也不能和王家这种百年传家的世家大族结怨,武英王府再风光,不过靠一个武英王和沈贵妃,可王家子弟遍天下,与他们结下梁子,只怕日后都不知是怎么死的,所以这件事情绝不能心软。要怪也只能怪绮姐儿不自爱,与外男有了牵扯!”
  ……
  王氏站在东小院门外,深深吸了口气,直到此刻她才真正看明白了自己夫君是何等厉害的人物……让兄长为他倾家荡产,娶了嫁妆丰厚的她,把美艳无双的妹妹嫁入高门,与武英王府作对换来直臣的站队,为兄长守孝博得满朝文武一片赞扬之声,厚待寡嫂与侄女又得有情有义的好名声,如今为了不得罪王家,说不得只好弃居保帅了。他曾经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学子,如今却成为了最老谋深算的政客。
  “二太太来了,您快请进,咱们家太太和姑娘都哭得死去活来呢,您快去劝劝罢!”
  王氏回过神来,见彩枝站在面前,正殷勤地望着她,便稳了稳心神,迈步进了院门。
  柳氏一见她却变了脸色:“你来做什么,还嫌害我们不够么?我要见二弟,你叫他来见我。”
  柳氏屋中有一把紫檀木的贵妃榻,因她身子不好,无法久坐久站,也不好整日里躺在床上,陈庭峰专门寻了上等紫檀木,为了她打了这把贵妃榻,便是为了柳氏小憩之用。此刻,王氏便端端正正坐在这张榻上,神色平静地望着披头散发的柳氏母女:“有位多年未见的故友来寻,老爷已出门去了。”
  柳氏依然盛气凌人:“那等他晚间回府,再来见我!”
  “听老爷临走时的意思,只怕要和故友四处游玩一番,这几日都不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