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成荣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得,有得!”尤婆子忙应道,“只是,那药膳多要用人参,咱们府里怕是不够了……”说着,微微垂下头去。
  婧怡闻言,斜觑了她一眼,漫不经心地道:“去账房支银子,外头买来便是了,记住,大伯母的身子要紧,不拘银子,只要上好的。”
  “是,听姑娘的吩咐。”尤婆子表情不变,依旧恭敬顺从,眼角却溢出一丝笑纹来。
  如此便将诸般事宜料理完了,之后再呈了菜单上来,她便添添减减,定了单子,对采买上的事却一概不管,把个尤婆子喜得眉花眼笑,捞起油水来毫不忌惮,婧怡只在边上冷眼瞧着,并不点破。
  ……
  这一日,婧怡过王氏这里用早饭。
  一进屋,王氏便笑着招呼她:“快来坐,今儿个做了雪里红包子,还在笼屉上蒸着呢,就等着你来。”
  “您怎么不早说,要知道,晨起时我便不磨蹭了!”她故作嗔怪状,同王氏撒娇,惹得王氏一阵笑。
  一时坐下,便有丫鬟端上盘热气腾腾的包子来,厨子做了大个头,蒸发起来,既大且白,散发着诱人甜香。
  婧怡见了,一筷夹起一个便咬,红糖汁流将下来,烫得她直抽气……原来,所谓雪里红,就是红糖包子,用当年得的上等细白面揉了,包了红糖做成。放在笼屉上蒸了,红糖遇热融化,咬一口便齐齐涌出来,衬着雪白面皮,可不正是雪里红?
  南方人不大喜面食的,这还是京城的著名小吃,婧怡素来喜甜,这才爱上了。
  王氏一面叫着“小心烫”,一面瞧自己女儿连吃两个大包子才罢了手,不禁嗟叹:“说一时是一时的,真是个古怪孩子,也不知像谁。”
  “娘说什么?”婧怡睁着水汪汪一双凤眼,问道。
  王氏见她这样,不禁抚了她的乌发,道:“娘是说,咱们家的怡姐儿呀,把厨房管得有模有样,连你父亲都夸近日饭菜好,眼瞧着你已是个正经大姑娘了,可这会子的贪嘴馋相,分明还是一团孩子气。娘总也想不明白,你大哥最是稳重老成的,到你时。怎么就生出了一只猴精来。”
  在旁侍候的王妈妈接口笑道:“昨儿老爷来用饭,上了一道竹笋炖咸肉,一道葱油鳜鱼、一道麻油拌莴苣丝,一道醋溜藕片。除却鳜鱼略名贵些,其他都是咱们本地人常吃的菜,往年府里惯有的,谁也不稀罕这个,哪料老爷吃了,却直道好,知道是姑娘安排的饭食,更是连夸了好几句呢!”
  王氏听了便道:“那些年府里艰难,从不肯做稀罕吃食的,只将本地惯有的那几个菜反反复复的吃,自然早腻歪了。后来进了京,便随了那边口味,此番回来,厨子们只是照着京城的规矩来。却不知,过尽千帆,返璞归真,临了,还是家乡滋味好,莫说你父亲,便是我,也觉得那竹笋鲜美、鳜鱼细滑、莴苣清爽、藕片脆嫩,竟是说不出的好吃。”
  婧怡闻言,拍手笑道:“竟还有这番缘故,我不过自己馋嘴想吃罢了,不想倒歪打正着了,您还不快些赏我?。”
  王氏笑道:“你要真敢,便想你父亲讨赏去。”又正了颜色,“后日是十五,我约了你林家婶婶去铁佛寺进香,你和你大姐都随我一道去,到时候可不许嬉皮笑脸,没个姑娘样子,叫你林家婶婶看了笑话。”
  “是,女儿省得的。”婧怡收起笑容,微微一福,恭顺答道,瞧着登时有了大家闺秀气派,“回母亲的话,厨房这头,其实女儿还有一事不明,今儿本就想来问问您……女儿叫给大伯母早晚各加一道药膳,厨房上的尤妈妈说人参不够用,一气儿从外头买了十支来,可女儿瞧那药膳里不过些些人参须子,这样用法,三年五载未必用得完,人参放久了可不好,还不如送些到母亲这边,泡个参茶也使得的。”
  王氏闻言,心中一动,面上却若无其事道:“这尤婆子也太大手大脚了些,回头我好好说说她,你却不要理睬这事,她虽只是个奴才,却是府里的老人儿,怕你压制不住的,”拍了拍她的手,笑吟吟道,“好了,娘过会子还要去小花厅,你还是快快去向你父亲讨赏才是正经。”
  “是,女儿告退。”她一福身,后退几步,袅袅婷婷地退了出去。
  王氏笑着对王妈妈道:“认真起来,还有几分样……”
  话未说完,便听婧怡在院子里嘻嘻地笑:“碧瑶,你瞧姑娘方才是不是很有些名门贵女的作派?这又有什么难的?”顿了顿,又得意道,“哼哼,去向父亲讨赏,他定赏我抄女四书一百遍,母亲尽诓我,我可不上当。走,咱们上花园子散一散,那边树上有个鸟窝,昨儿个生了一群小鸟崽子,好玩得紧呢!”
  王氏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王妈妈见她神色不好,忙就打起了圆场:“哎呦呦,老奴瞧咱们家姑娘的脾性真真是好,总是说说笑笑,叫人看着就欢喜,往后定能得夫君的心!”
  王氏没有接话,面色却渐渐阴沉,吩咐王妈妈:“尤氏那边,你上点心,若是捉了现行,便把以往那些烂账统统翻出来一道处置,”又气道,“我瞧在她男人是老爷身边得用的,素来睁只眼闭只眼,她倒好,欺负怡姐儿是个年轻不经事的姑娘家,明目张胆起来了,不是作死么?”
  “是,”王妈妈低声应了,又道,“还亏了二姑娘提醒,否则太太倒要把她给忘了,说起来,姑娘真真是个聪明孩子,又细心,只略略淘气些,再过两年,也就好了。”说着,却想起前日婧怡提点她柱子的事,不知为何,心下有些凉飕飕的。
  “这孩子,总是古古怪怪的,”王氏面色阴晴不定,“后日进香,该叫方丈大师看一看,别是沾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因着陈庭峰是个性情耿直之人,认死理儿,平时最厌恶便是后宅妇人勾心斗角之事,一颗心却只偏向柳氏和婧绮,处处以她们为先,反倒和妻女渐渐疏远了。婧怡方故作小女儿态,时常撒娇卖痴,一是为讨陈庭峰喜欢,也是为了叫众人对她少些防备,正是谨慎之人为求自保天生就的保护色。
  只王氏是她母亲,一心里只为着她好,她也时常明里暗里提醒王氏,便难免露出些端倪来,王氏却全然未想到女儿会在生身父母面前做作,倒把因由扯到了怪力乱神上头。
  偏正巧后日定了去铁佛寺进香,便想着请方丈大师看看,或能驱邪,再不济,求个护身符戴在身上,也是好的。


第10章 进香
  说起王氏与林夫人相约进香的事,前面曾提及了的。王氏在家守孝三年,除服当日便有林夫人与府尹夫人各送帖子来,一个邀一道进香,一个请过府小叙。
  王氏拿了府尹夫人的帖子给陈庭峰看。
  陈庭峰道,“只怕看在有心人眼里,说我们家刚出孝期就开始攀扯结交。正是紧要关头,最要不得这种闲言碎语,还是不去了罢。”
  因找了个由头回了府尹夫人,林夫人那头却是当时便应了的。
  若说这林夫人,与王氏当真是有几分缘分,她原也姓王,不比王氏的低微出身,林夫人系出山西王家,乃是真正的世家大族,后又嫁给文鼎侯三子林元怀。文鼎候是当世大儒,生得几个儿子皆是文质彬彬,唯有这林家三爷是个异数,见了书本子倒头就睡,平生只爱舞刀弄枪。尽管老父百般反对,到底从了戎,又因智勇双全,十几年来已做到了从四品左将军,倒叫林王氏做起了正经的将军夫人。
  林夫人与王氏两个结识在京城贵妇的宴会中,因着都姓王,脾性也相投,一来二去,成了闺中密友。后来林元怀的上峰傅春来升了浙江总兵,林花怀作为副将一道上任,林夫人自然也跟了过去。
  原以为两个闺中密友就此相见无期,不想陈庭松病故,陈庭峰回老家守孝,却又与林家碰上了。
  王氏因有孝在身,不便出门,林王氏便常过府来探她,或书信往来,十分亲密。
  ……
  ……
  这日已是十五,婧怡早早起了,收拾妥当便往王氏屋里来,正巧在门口和婧绮碰上。
  婧怡甜甜唤了声:“大姐姐好早。”
  婧绮淡淡道:“总不好叫婶婶等我,”说着冷眼瞧婧怡衣着打扮。
  只见她穿了件簇新的粉红色绣花小袄,下着月白底天水碧洒花裙,脖子上戴着金项圈,头上插了支样式精巧的金钗,正是上回王氏给的那副赤金镶南珠头面中的一支。
  婧绮微微笑道:“妹妹打扮得真真漂亮,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去会情郎呢。”
  这话说得既有些不成样子了,婧怡微微一哂,正想回话,却听有人轻咳一声,转目望去,原是王妈妈挑了帘子站在门口,面上似笑非笑地:“姑娘们说什么呢,快进去罢,太太正等呢。”
  于是,二人再无话,相继进屋。
  却说王氏,早听见外面说话,心中已颇为不快,待看见婧绮打扮,更是大皱眉头。
  只见她一件月白色素面小袄,配藕荷色襦裙,头上插了支碧玉簪,手上套了个白玉镯子,且面色苍白,倒好像病了许久一样。
  “气色怎的这样差?”王氏面露关切之色,“可是身上有什么不好的?”
  “谢婶婶关心,只是昨夜又梦见了先父,便走了困,有些精神不济罢了。”
  “哦,”王氏点点头,“还是请个大夫家来瞧瞧妥当,今儿庙里便不要去了罢,若在外头着了风,病势更重,可了不得。”说着,便叫丫鬟去请大夫。
  婧绮一顿,笑容有些勉强起来:“哪有这样严重,就是走了困……现下已好了许多,婶子还是带我去罢……侄女想给家里人祈福。”
  “这孩子,总想着别人,该多顾着自己才是,”王氏嘴角微勾,拉过婧绮细细打量,“你面色实在不好,婶子给你上点胭脂,玉簪也不好,这哪是年轻女孩家该戴的东西,换了这支金钗,姑娘家出门,总该鲜明些,不然,旁人见了,还道我这个做婶婶的,平日里是怎么苛待你的呢!”
  “怎么会,您是最疼我的,二妹妹指不定正吃我的醋呢。”婧绮连忙接口,又捶了头不好意思道,“是我自己不懂规矩,不知道怎么打扮。”
  “可不是,”婧怡摇着王氏的胳膊,嗔道,“您都不看我,满心满眼只一个大姐,我不依!”对婧绮说的什么规不规矩的话,只当没听见。
  正说着,却听门口有人笑道:“你母亲待你们两个都是一样的,她若偏心你大姐,你只管告诉我,我替你做主。”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陈庭峰站在那里,面色柔和,难得地调侃了一句,显见得心情十分不错。
  众人都笑起来,单婧绮一个暗暗咬牙,心中只是着恼。她本就是刻意如此打扮,因为她料定婧怡出门时候必会细心打扮,两相较下便能显出她的寒酸来,别人便可想见她在家中的不受宠来……她惯来使这手段就极上手的,陈庭峰最吃这一套,这些年来,王氏可没少吃这暗亏。
  却不想今日王氏一反常态,竟明言胁迫她换了装束,还作出那慈爱模样来,又偏巧叫陈庭峰瞧见,倒成全了她的贤德……真真是岂有此理!
  好歹白得了件首饰,她这样安慰自己,心情才略好些,又想起柳氏教她迎合王氏的话:“哄住了她,叫她挑不出你半分错处来,你二叔又在旁盯着,她不敢不给你定个好人家”,好歹按捺了脾气,勉强随着说笑起来。
  因与林夫人约了时辰,不多时,王氏便领着姐妹俩辞别陈庭峰,出垂花门去了。
  只见府门外一溜儿三辆黑漆平头马车,王氏坐了第一辆,婧怡、婧绮坐了第二辆,王妈妈、王氏的丫鬟如意、婧绮的丫鬟侍书、婧怡的丫鬟碧瑶坐了第三辆,由家丁簇拥着,浩浩荡荡朝铁佛寺而去。
  一路穿街过巷,约莫半个时辰,远远便看见了山们。
  因是十五,寺外正有庙会,各类零嘴吃食、杂货玩意、戏耍班子,应有尽有,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十分热闹。陈府的马车却并不停留,径直驶了过去。
  婧怡将一只眼睛凑在车帘子边,从缝隙中向外打量,瞧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
  婧绮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见婧怡迟迟没有罢手,反倒将车帘拨开了一些,终皱了眉,低声呵斥道:“瞧便瞧,拉车帘作什么,你要叫外面的人看见,不要拉上我,”顿了顿,微微冷笑道,“你若真想看,就叫二婶把你嫁了,便可自在出门……到那时天高海阔,任你逍遥。”
  婧怡缩回头,嘻嘻笑道:“哎呦,姐姐今儿怎么尽说怪话,什么情郎、嫁人的,我却听不懂。难不成……是你自己想自在出门,却来埋汰我?”
  婧绮一噎,红了脸怒道:“胡说什么,姑娘家家的,害不害臊!”
  “正是呢,咱们都是姑娘家,可别再说这些不正经的话,没得失了身份。”婧怡笑吟吟地说。
  “你!”婧绮你了半日,终说不出下文来,遂狠狠瞪了她一眼,把头扭向了另一边
  婧怡也一时无语,十六岁的婧绮担心自己的婚事本也正常,她能理解她唯恐叔婶不尽心以至耽误终身的焦虑不安。她本想告诉她大可不必如此,王氏其实最是个和善不过的人,心肠也软,虽心有芥蒂,不过因陈庭峰太过偏心又多年冷落于她的缘故。便是如此,她一惯也只在小事上有些计较,断不会真做那起子伤天害理的事。再说,即使王氏想敷衍了事,陈庭峰却是万万不肯的,不管他是真心疼爱侄女,还是还兄长养育供读之恩,更或为全礼义忠孝的名声,都会将她好好嫁了,只怕,必是要强过自己的。
  然而话到嘴边,见婧绮侧着脸就是不与自己照面,想起她平日偏激性子,自己说的话,她只怕要反着听。又念及两人往日诸多恩怨,到底不是圣母样人,遂将话咽回了肚子里,由她自己作死便了。
  于是,一路无话,不多时便已到山门前,早有知客僧候在那里,接了王氏一干人等进寺。
  王氏带了姐妹两个径直过前头大殿进香,自由丫鬟婆子们往厢房收拾布置。她一向很有几分信这个,因此十分虔诚,各处大小殿宇一一拜过,无一个落下,又捐了香油钱,才来拜见方丈。却有沙弥出来回:“师父云游去了,不在寺内。”只好作罢,方回厢房休息。
  才坐定,王妈妈便进来传:“太太,林夫人来了。”
  王氏听了,忙带着姐妹俩出门去迎。
  只见林夫人穿一件大红绣金线如意纹缂丝褙子,高挑身材,容长脸,梳流云髻,并插三支红宝石发簪,耳朵上戴着赤金镶猫眼石耳环。细眉大眼,眼窝微陷,鼻梁却高,长得并不十分美,却笑容可掬,一见便叫人觉得亲近。见面便把婧怡、婧绮两个搂在了怀里,上上下下地打量,满眼里只一个喜欢。
  原来这林王氏与林元怀成婚二十来年,只得一个独子,打小便爱跟着父亲耍那大刀玩,与她并不怎么亲近的,故而瞧着别人家女儿便格外羡慕,对陈家的两个姑娘、特别婧怡是十分疼爱的。
  王氏私心里觉得,若能将女儿嫁进林家,远比江家强上百倍,陈锦如虽是婧怡的亲姑母,却不如林王氏随和好说话。只她自知两家家世相差太远,因她与林王氏有些交情,便要上去攀扯亲事,却也叫人看不起的。若林家有意婧怡,自会上门来提,叫她做那上赶子没脸没皮的事,却是万万不能。
  也或正因着这样脾气,她才能和林王氏真正相交起来。
  只听林王氏笑道:“我们家新近得了个南洋厨子,做的点新与平常大不相同,今儿带了两匣子你们尝尝,若觉着好,只管来我家吃便了。”
  王氏便掩了嘴:“但凡有什么,你总想着我们,可别叫你家林大人吃醋了!”
  林王氏闻言,笑容一顿,停了停方道:“姐姐真是,当着孩子们的面,也取笑我,”就此转了话题,“我家小子在外头,我叫他来拜见你。”喊了外头婆子去请。
  婧绮、婧怡便起身避去了里间。
  婧怡见婧绮径直走到窗前,知她要偷看窗外情景,也不点破,只坐到桌边倒了茶来喝。
  便听一阵脚步声,须臾进了屋,只听有年轻公子行礼请安声,王氏问话声,林王氏叮嘱声,又过一阵,脚步复起,有人从屋内出来,经过院子往外走去。
  婧怡见婧绮倚在窗前,瞧得目不转睛,不知见了什么风流人物,耳根子泛着红,不由也有些好奇,便悄悄走至她身后,往外望去。
  却只见两个年轻公子,一个着宝蓝色团花织锦袍,约莫十五六岁模样,一个着石青色棉袍,看身形略长些,两个人正并肩往外走去。
  从她这里望过去,只能瞧见两个背影,婧怡正觉遗憾,便见林王氏身边的妈妈追出来,口中呼:“表少爷留步!”
  那着石青色棉袍的少年听见,转过头来,经一直觉眼前一亮,不禁在心中暗赞,好个人物!
  只见他中等身材,肤色莹白,两道剑眉斜飞入鬓,一双眼睛大而有神,鼻梁高挺,下颚轮廓却极柔和,薄唇微启,嫣红有如女子。听得有人呼唤便停下脚步,等那妈妈上前说了话,才含笑作别,与锦袍公子一道出去了。
  听那妈妈喊表少爷,想是林王氏的侄儿,那便出自山西王家,这样的相貌,又有如此出身,正该是当世罕有的翩翩佳公子,万千少女的春闺梦里人。
  也难怪婧绮看的痴了。
  且说婧绮在窗边偷窥了这半日,直觉面上阵阵发烫,一颗心跳得几乎打胸腔里蹦将出来。直到那人走出园子,才好歹按捺下情绪,转过身来,却猛然与身后的婧怡打了个照面,唬得几乎叫出声来,好歹忍住了,因低声怒道:
  “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因着心虚,未免就有些色厉内荏。
  “哦,”婧怡却似浑然未觉,笑道,“我看姐姐一直站在窗前,不知看什么入了神,便也想瞧瞧,谁知刚过来,你就转过了身……姐姐在瞧什么呢?”
  “没什么,不过透透气。”婧绮暗松一口气,“我们出去罢。”语毕,绕过婧怡,当先出了里屋。


第11章 惊闻
  厢房外屋,王氏与林王氏正在闲话。
  只听林王氏笑道:“那是我娘家侄儿,单名一个旭字,我们家房口多,我光侄儿就有二三十个,单他生得神仙样人品,素日行事也老城,正氏后辈子弟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今方十九,已有了举人功名在身上。”
  王氏道:“便在京城的少年郎里头,也该数得上了。”
  林王氏点头:“若单论容貌,倒也确实,”又忍不住叹息,“我家那个混世魔王成日家就忙着与一起子狐朋狗友胡吵海闹,半点正经事不做的。真是,同是爹生娘养,怎就差了个天地!”
  “一样米养百样人,各有各的好处罢了,我瞧着,一个是文曲星,一个是孟尝君,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少年。”
  林王氏听了便笑起来。
  婧绮、婧怡两个站在里屋门口,将她们的话听了个全,婧怡冷眼看婧绮神色,暗忖她当真瞧上那个叫王旭的了。不过那公子的确相貌不凡、人品出众,林夫人并未提及其妻室,多半尚未婚娶……婧绮必也想到了此节。
  只是,如此相貌人品,又是王家子弟,怎到了十九岁还未成亲?
  婧怡忆起他方才衣着,虽整洁大方却十分简朴的,想来家境上或有好大难处,已到了影响婚配的地步。
  她瞥了一眼身边的堂姐,见她面色微红。眼中尽是娇羞之色,不仅暗叹一声,只怕她芳心错付,注定空欢喜一场了。
  此时王氏已瞧见了她们,招手笑道:“难得出来散散,你两个自己去外头逛便是,不必在这里陪我们。”
  “正是,”林王氏也道,“后山那个桃花林子,说是很值得一观的,现下正是好看时候,你们林家表哥和王家表哥都赶着去瞧了,你们也快去。”
  于是,姐妹两个便行了礼道“是”,结伴出院子去了。
  待走到外面,婧怡对婧绮笑道:“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想是有些不同的,我们去瞧瞧罢,”又眨了眨眼,“说不定还能遇上林表哥他们呢!”
  婧绮飞红了脸,嘴上却只道:“我却不爱看那艳俗东西,你要看,自己看去便了。”说着,带了丫鬟侍书自往前头去了。
  婧怡看她走远,也不说什么,带了碧瑶一道,自往后山去。
  却说厢房里,林王氏见陈家两姐妹出去了,才长叹道:“可怜旭哥儿那样人品,没托生在好人家里,平白受了多少罪过。”
  王氏方才见王旭虽言语光风霁月,行事落落大方,衣着却十分寒酸,那袍子下露出的靴子面上,隐约还似打了补丁,便知那王旭家中定十分拮据。只林王氏不提,她自不会点破。
  因问道:“你们家也有这样家道中落的?”
  林王氏便道:“皇上还有三门穷亲戚呢,更何况我们家。你不知,那旭哥儿虽也叫我姑母,但他们家实是旁支中的旁支,与我家隔了不知多少服了,传到他老子手上时早没落了,偏又得了他,会走路时便识字,他老子娘想尽方法送进了学堂,没日没夜劳作只求供出个进士来,”说到此处,微微叹息道,“他老子早两年就不中用了,如今瘫在床上要人日夜伺候,他娘做针线熬坏了眼睛,还要给人洗衣劈柴赚些糊口钱、旭哥儿要辍学,他老子娘就双双吊在了房梁上。好容易救过来,他便再也不敢提辍学的话……我实在看不过,便常救济。这孩子是个懂事的,隔三差五来与我请安。我到了南边,他每隔两月必来一趟,酷暑寒冬,从不间断。”
  王氏听了,半晌方轻叹道:“是个苦命孩子,亏得有你这个姑母照应。”
  “只婚事上实在艰难,对方见他人品,本都十分欢喜愿意的,可一听他家世,立刻不肯了,到如今,已说了两门,都没有成,”林王氏说着探过身子,恳切道,“姐姐,我们两个好这一场,求你替那可怜孩子留个心,不论姑娘家世相貌,只要人品正派,旭哥儿都是肯的。眼下虽苦些,但我会一直资助他进学,不愁没有出头之日。哪家若瞧中了他,才真正有远见呢。”
  王氏听了这一番言语,心中未免一动,暗忖道,这可不是瞌睡时送来了枕头?正愁婧绮的婚事,却来了这个王旭,桩桩件件都对得上,只要说得称庭峰与柳氏点头,就此把亲事定下来,婧怡进京的事也就妥妥的了。
  单想王旭本人,什么样女子配不得,便是天上仙女也使得的,若不是家境差得这样,又哪里轮得到婧绮?
  王氏越想越是满意,只这件事她也做不得主,还得回去和陈庭峰商量,因回道:“我自会留意着。”
  二人一时无话。
  过了半晌,却见林王氏仰起脸,眼中竟流出两行泪来。
  王氏见林王氏自打进门,面上总有郁郁之色,料想她定有不顺之事,本不欲探问她隐私,却不想竟至如此,忙扶了她的手:“妹妹快别哭,什么事情值得你这样?”
  林王氏泣道:“姐姐,你可知道,我们家三爷不日便要上前线去了,这一去还不知是个什么命数,要是……我这心里实在是苦,却无人可说。”话未了,已哭将出来。
  王氏脑子里本只想着后宅争斗、小儿女结婚这等细碎事情,猛听说什么前线、生死的,倒被唬了一大跳,忙忙问道:“什么?林大人要去前线……不对啊,咱们这边一直太太平平的,可没听说海盗们上岸来抢劫了啊,怎的就要打仗了?”
  原来,林元怀跟着浙江总兵傅春来镇守东海,除屯兵练军外,主要职责有二,一是抵御东海上的大海盗上岸劫掠,再便是防备隔着海峡的倭国人进犯本朝。
  可是,没听说最近沿海有什么动静啊。
  林王氏却只是垂泪:“去年冬天,西北的匈奴人来犯,抢了北境两座城池,杀了我们五千多个百姓,皇上龙颜震怒,派了甘肃总宾刘鹏程率十万大军前往迎敌。”
  王氏点头道:“这个我晓得的,刘总宾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将城池都给夺了回来。我记得,这都是年前的事情了。”
  “不错,可姐姐有所不知,那刘总兵好大喜功,见匈奴人节节败退,便不肯就此罢休,率大军乘胜追击,誓要一举灭了匈奴。谁料想,却中了诱敌之计,被引入一条大峡谷内,刘总宾被对方首领一箭射死,五万精兵全军覆没,无一生还。那守城的将领见大军迟迟不归,派人前去查看,到得那峡谷,只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无数秃鹰盘旋其上,争食死人,那些死去的我军将士,多已被啄得肠穿肚烂。”
  王氏乍听此言,惊得把持不住,直觉一阵作呕,竟失手将茶盏落在地上:“竟有这种事,我怎么半点风声也不晓得?”
  林王氏微微冷笑:“吃了这样的败仗,朝廷早封锁了消息,只我家三爷在军营,这才得了信,也是近两日的事。”
  王氏定了半晌,才勉强回过神来,却又不解道:“虽是如此,那也远在西北,又与林大人有什么相干?”
  林王氏道:“我们三爷说,山东总兵前些时日已前去增援了,只怕兵力不够,云贵总兵要防着南蛮子偷袭以至腹背受敌,不能动的。剩下的只有咱们这边了。傅大人早年曾在武英王麾下,是打匈奴的老将了,只怕,就这两日,圣旨便该到了。”
  王氏呆了呆,只得安慰道:“那林大人也不一定就非去不可,浙江这边,总要有人守卫不是。”
  林王氏情绪渐渐稳定,摇头道:“他此番是一定是要去的。”
  王氏又吃了一惊,忙问道:“这是为何?”
  “这却是为一个人,说起来,姐姐应认得的……武英王家的幺字,沈家四爷沈青云,姐姐可晓得他?”
  王氏一愣,点头道:“有过一面之缘。”
  王氏之所以会认得沈家人,因由还在陈家的大姑奶奶,嫁进江家的陈锦如身上。
  原来,陈锦如嫁的是江家庶出的三老爷江海,而嫡长的大老爷,曾经的状元郎、如今的户部尚书江泽,娶的则是先皇亲封的丰阳郡主。
  这丰阳郡主姓沈,正是武英王的胞妹。武英王有两个妹子,大妹得先皇亲封郡主,嫁给了江泽;小妹则进了宫,今已是贵妃之尊。而武英王沈穆则是两朝元老,先皇亲封大齐朝唯一的异姓王,赫赫有名的“西北王”,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鬼阎罗”,西北安宁三十年,全赖他一人。只如今逐渐老迈,多年征战又留下一身伤痛,此番征西皇上便没有用他。
  谁知,就出了这样一个大乱子。
  林王氏口中的沈青云,便是武英王的幼子,沈贵妃与丰阳郡主嫡亲的侄儿。
  林王氏道:“姐姐既与他们家有这样的渊源,便应该晓得些内情……武英王戎马半生、英明一世,子孙上头却……只这沈四爷还是个人物。此番征西,沈老王爷虽没有去,沈家四爷却做了大军的先锋官,”顿了顿,微微叹息道,“那次追击,他也在其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