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意缘-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跟我娘的说法一样儿!”安郡王笑道:“我娘就悄悄说过,皇上仁和宽厚,虽是好事,却也忒纵的那些人无法无天了。很该整治整治。”
“就是!”赵如意道:“怎么这丫头一个人也不在,茶也不给郡王爷送一杯来。”
安郡王笑道:“你理会这么多,你这里不是有茶吗,给我喝就是了。”
说着,端了赵如意手边的杯子就喝了一口,真叫人又好气又好笑,安郡王喝了茶又道:“不过这些日子要防着些,太后娘娘不会这么就算了的。”
安郡王说:“你不知道太后娘娘这个人……”
“我知道!”赵如意说:“第一回 见我就知道了,观面色,观体魄,太后娘娘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且思虑很深。这一次皇上这样不肯听她的,还说了那样威胁的话,她不得不装病来下台阶,她不满皇上是肯定的,也必定迁怒你我。”
果真半点不差,安郡王连连点头,他忘了这丫头眼睛有多毒了!
赵如意补充了一句:“都怪你太抢手了!”
安郡王还得意的笑了起来。
赵如意道:“我这些日子老实点儿,也不进宫去,就在家里罢。”
“可不是,你也不用进宫磕头去。”安郡王道:“今日我娘陪着祖母进宫去给太后娘娘磕头谢恩去了,老太太不大会规矩,我娘不敢让她自个儿去。”
赵如意横竖正闲着呢,就跟安郡王八卦:“对呀,老太太为什么就不肯住公主府呢?”
“老太太跟母亲合不来。”安郡王道:“父亲去世之后还好些,有些同病相怜,人都没了,也就没什么好争,且母亲多年为父亲守节,这在公主里头,还真是独一份儿的。老太太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
赵如意点头,这话说的不错。
“以前可不是这样。”安郡王道:“我那会儿还小,都隐约记得些,祖母把我接过去玩,跟我说我娘不好,到底是些什么话,我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有这样的事,连我姑母们,也都不喜欢我娘。”
赵如意想了想,楚老太太看着随和没有太多的规矩,那是普通人家出身,这跟公主出身的儿媳妇那确实够呛,越是市井老太太,越是觉得自己熬了半辈子,指望儿媳妇伺候,可这一回,儿媳妇是公主,没有儿媳妇伺候她的,只有她伺候儿媳妇的,心里怎么会喜欢?
反而是家族得的好处,放不到这样不管事的老太太的跟前,她就不理会了。
安郡王说:“老太太娘家是开药铺的,小本生意,够一家子吃喝罢了,跟你见过的人可不一样,也不认得字,全仗着父亲出息。我听□□姨母讲过,老太太没什么深沉心思,甚至心眼儿都不多,做不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来,就是不喜欢我娘,事事要与她作对,偏又没什么大事,不值得什么,又有父亲的体面在这里,我娘还不是就罢了。”
□□是五公主出阁时候的封号,赵如意就笑起来,她想起来楚长寿这个名字,可不就是这样吗,祖母非要给孙子取名字,就是公主,那也不好拿身份来压不是?
安郡王见赵如意鬼头鬼脑的笑,就知道她想什么了,瞪她一眼:“祖母最爱拿我来气我娘了。因我娘就我一个,她老人家越发什么都要争,名字要她取,还想养在她那里,我娘哪里肯呢?这事儿很闹了一场,真要争,祖母哪里争得过我娘呢,气了大半年不肯跟我娘说话,幸而我那时候还小呢,不然只怕媳妇她老人家也要争着来定了。”
“娃娃亲也是有的啊。”赵如意笑道:“哎哟,回头要真有人拿着老太太画了押的婚书来,那可怎么办?”
听了这些话,赵如意觉得楚老太太很做得出这样的事来,一则她半真半假的不懂规矩,也不管后果,二则她当年憋着一口气要跟公主争,表面看起来是意气之争,实际上还是想要一个正常婆母的权利。
这样的老太太当然不会明白,公主看在驸马面子上让一步,那只是面子而已,公主不肯让的时候,那谁也无法辖制她,主动权其实至始至终在公主那一边。
可是跟这样的老太太那是绝对无法讲道理的。
安郡王哈的一声笑:“那不会,老太太不会写字!”
赵如意哈哈的笑:“按个手印嘛!我听说衙门里都这样!”
两人大好天气在这闲话家常,嘻嘻哈哈说了半日话,丁香来报,蓝太太带着几位姑娘来贺喜九姑娘了,赵如意不好再躲在屋里,便出去见人,安郡王坐着不肯走,声称要在这里用晚饭。
太后娘娘的迁怒来的极快,赵如意不进宫也没有用,赐婚旨意下了才两日,公主府连请酒宴的帖子都还没送出去呢,宫里就来了太后娘娘的懿旨,为安郡王楚长寿赐了一位侧妃。
这一条,不仅护国长公主是想到过的,就是安郡王和赵如意都心中有数,只是到底两人刚刚才赐婚,虽是有说有笑的,可两人还是都不约而同的没有提这件事,多少都有一点鸵鸟心态。
可是赐侧妃的懿旨一来,赵如意还是吃了一惊,然后就沉默了。
这位太后娘娘深宫多年,在这样的权术上,还是十分精熟的,知道什么是软肋,知道怎么样最有效。
被赐为安郡王侧妃的是顺天府主簿侯向明之嫡女。
六品官女为郡王侧妃,正四品诰命,这算是抬举了,可是侯向明妻楚氏,正是安郡王的嫡亲姑母,是与楚驸马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妹。
这位被赐婚的侯氏女,便是安郡王的嫡亲姑表兄妹了。
太后娘娘不赐蒋家女,不赐张家女,却挑了这一位姑娘,便是赵如意,都不得不佩服她了。
若是别的姑娘,体体面面的搁在后院里,只管按着分例分配,按着规矩过日子,都很好打发。
太后想必也知道,妾和正妻不同,没有夫君撑腰,就翻不起一点儿波浪来,不管姓蒋还是姓张,就是赐个十个八个的,那也无声无息,只怕白填还了人,所以太后压根没打这主意,她手一翻,送来了一位表妹。
青梅竹马的嫡亲表妹,又有面子又有里子的表妹,且又是抬举,还显得太后娘娘一点儿私心都没有,连护国长公主那样的体面都不好说什么。
赵如意便觉得佩服。
谁不知道,有这样一位表妹做侧妃,赵如意必定就棘手了,若是安分些的还好,不过是分些宠,安郡王对表妹总要另眼相看些,若是个淘气的,这位侧妃有表妹的身份,有老太太跟前的体面,这家宅不宁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且也很容易伤了安郡王和赵如意之间的情分。
这些事情,赵如意想得到,护国长公主也自然想得到,她接了旨意,都忍不住跺脚骂了两句。
朝廷赐侧妃,她是心中有数的,可换任何一个姑娘来,都比这个强啊!
侯宝如是大姑太太的独女,大姑太太又是驸马唯一的同母胞妹,别说楚老太太十分疼爱,就是护国长公主也是要给她几分体面的。
且宝姐儿生的秀丽,虽是家中唯一的嫡女,却养的脾气柔和,性情体贴,又聪慧大方,不是那等跋扈骄纵的姑娘,护国长公主自个儿没有女儿,对她也是十分喜爱。
尤其是这几年安郡王到了西南,公主府里更没人了,宝姐儿越发常来陪公主说话。
没想到宝姐儿被赐为侧妃,可郡王妃又是赵如意,这一个更怠慢不得,护国长公主跌足骂了两句,立即打发人去请赵如意过府来,至少要先跟她说明,这不是她或者楚家的意思。
第56章 拒婚
赵如意不是很清楚这楚家的事; 也是第一回 见到被赐婚的侯宝如的母亲楚家大姑太太。
这位大姑太太的模样也颇为秀丽; 四十左右的年纪; 还看得出几分年轻时候的秀美来,想来楚驸马除了性格英武不凡; 模样也自然不错; 才会被公主倾心; 破格下嫁。
出了这样大的事儿; 此时她的眼圈儿有点发红,对护国长公主说:“太后娘娘并没有招我进宫说话,就直接下了懿旨,竟连个转圜的机会都没有。就是我们家没有这个体面,公主郡王这里,也该问一声儿不是?”
楚老太太此时在一边有点儿坐立不安; 好似想说话又不好说的样子,赵如意看见了; 她如今是准孙媳妇的身份,参与家事说话也算有资格了; 且她素来大方; 不会那些扭捏,便问道:“老太太知道?”
楚老太太在椅子上又动了动,才小声说:“昨日进宫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磕头谢恩; 太后娘娘提了宝姐儿一句。”
护国长公主立时道:“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昨日是护国长公主陪着老太太进宫的,也没走开,怎么居然不知道呢。
楚老太太说:“肃妃娘娘来的时候; 她不是带着小皇子吗,你抱了小皇子,他哭闹起来,你就抱着他起身,到旁边走了几步,肃妃娘娘也跟在一边儿。就那会儿,太后娘娘就拉着我问了一句,说我有个外孙女,也有十五岁了吧。”
“那老太太怎么说的?”赵如意看护国长公主有点拉脸了,显然有些心浮气躁的,便赶紧拦着,自己说话。
楚老太太很显然不太懂这些,只是看护国长公主脸色不太好看,心里就有点知道不对,只是还不知道哪里不对,只得老实说:“我说是,宝姐儿十五了,去年就相好了人家,不过她是独女,家里要留她到十七岁才出阁呢。”
护国长公主就问楚大姑太太:“我也记得旧年里就订了人家了的,是不是?老太太怎么不说?”
楚大姑太太道:“原是说好了的,只是想着日子还早,也没那么急,这才就换了庚帖,下了小定,还没送聘请期。”
“那老太太也该早些说啊!”护国长公主埋怨道,这太后娘娘无端端的问一句宝姐儿,难道还能是关心他们家吗?
可是也就只能这样埋怨一句,老太太本来出身就差,哪里懂得这些个,就看她非要跟公主争孙子,还跟五公主打起来过,就知道楚老太太跟寻常官员之家的老封君完全不同了。
既没心眼又没规矩,更没手段,跟太后娘娘那是天渊之别。
楚老太太也觉得自己不对,低了头小声说:“那我今后记得说。”
“唉!”护国长公主只能跌足。
这件事实在特别棘手,要怎么违抗懿旨,是一件难事,侯宝如虽然已经交换了庚帖,下来定,但还没下聘,正在两可之间,而且就是真的定了亲,这会儿太后已经下了懿旨了,按规矩来说,那也只能双方退亲。
朝廷为公主选驸马不止一次有过这样的事,可为了一位郡王爷侧妃,就是从来没有过的了,这摆明了就是太后给安郡王好看!
赵如意想了一想,便对楚大姑太太道:“侯太太,贵府是并不情愿侯姑娘为安郡王侧妃吗?”
楚大姑太太看了护国长公主一眼,她当然知道赵如意的身份,可是她一则还只是准王妃,没有嫁过来,二则她就是嫁过来,那也是小辈,偏这样连续问话,可护国长公主并不阻止,完全是一副默许的态度。
楚大姑太太跟楚老太太那就完全不同了,也是个伶俐精乖人,心中立时便明白了赵如意在护国长公主心中的地位,且听说她又是安郡王亲自去求皇帝赐婚的,那在安郡王心中的地位也就已经明白了,有一位这样的郡王妃在这里,别说她本就无意女儿作侧妃,就是有意,那这会儿也要打退堂鼓了。
楚大姑太太就道:“自是不情愿的,宝姐儿与郡王爷向来不过是兄妹情分,从来没有这些想头,公主也是知道的。且我说句不恭敬的话,侧妃虽然也尊贵,终究还是妾室,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儿养的娇,自是舍不得她的,外头聘的人家虽是差些儿,到底尊重些。”
赵如意道:“侯太太既然这样说,我就明白了。要说法子,其实也不是没有,你们家上折子称侯姑娘有疾,就可以辞了这亲事了。”
“那太后娘娘岂有不打发太医来瞧的?”这可是欺君之罪呢,楚大姑太太这句话刚说完,自己就醒悟过来了:“我竟忘了,九姑娘是神医呢!”
“太后定然是不会吩咐我去查看的。”赵如意道:“不过我这里有药,用了脉象自是就有疾了,任谁也查不出来,且也不伤身的,待这事儿过去了,冷了下来,侯姑娘再行婚配也就好了。”
护国长公主颔首道:“既如此,倒是一个法子。”
可听说要给自己姑娘用药,楚大姑太太还是有点踌躇的,赵如意也不急,笑道:“或许侯太太也要回家商议一下,到底不是寻常事。”
楚老太太知道自己又不对了,本来乖乖坐着,这下也连忙问道:“是真的不伤身么?”
赵如意解释道:“是的,就是脸上身上长些红斑,看着吓人,算是恶疾,摸着脉象也有些迹象,但于人是不要紧的,再吃另外一种药,就能恢复如初了。”
楚老太太歪头:“还有这种东西啊。”
正在这个时候,丁香从门口进来,不动声色的走到赵如意身后,在她耳边说:“安郡王请您出去一下,说是急事。”
赵如意点头,就笑对护国长公主道:“郡王爷打发我丫鬟来说找我有事儿,我出去看看。”
护国长公主笑道:“那你去吧。”
楚大姑太太一直看着她走出门去,她这辈子还真没见过这样大方的姑娘呢!
公主府赵如意还得迷路呢,幸好有丁香在一边,还有安郡王那个腿快嘴碎的小子双河在门口等着,见她出来,连忙就引着赵如意往二门去,赵如意道:“要出去?”
双河道:“看起来是,郡王刚从外头跑回来就在二门上打着人叫套车,又叫我赶紧着来请赵姑娘,自然是要与姑娘出门了,郡王爷出门又不用车的。”
赵如意道:“什么要紧事啊,这里头还有那么些人呢,这么顾头不顾尾的,我就这么让他叫出去,叫人家怎么说我呢!”
“老太太打什么紧,何况还有公主在。”双河说。
赵如意说是这样说,走的还是挺快的,安郡王看到她来了,没二话就拉她上车,赵如意道:“干什么,绑架啊!里头还有客呢你就把我拖出来。”
安郡王道:“唉你先上车,我再告诉你事情,我知道谁在里头,不打紧的你放宽心就是。”
这主仆还真是一个腔调!
其实赵如意知道安郡王不是那种莽撞乱来的人,嘴里这样说着,自己已经在上车了,安郡王没骑马,也钻进来,显然是要说话:“找你去救命呢,你的箱子我都叫人先拿过来了。”
赵如意先还没注意,这会儿才看见:“怎么了?”
她的药箱子主要是装成药的,全是师父或者她秘制的,外头买都买不到,前儿她已经带到林家别院去了。
“我知道你们在里头说什么。”救命的话还没说完,安郡王却突然转了话题。
“你到底要说什么。”赵如意这样聪明的人都觉得摸不着头脑了一般,不过还是顺着他的话题说:“侯太太说她们家并不想侯姑娘做侧妃,我就给了个主意,就是不知道侯姑娘愿不愿意了。”
“这么见外,你叫姑母也一样。”安郡王说:“你出了什么主意?”
“我可以用药让侯姑娘好似得了恶疾一般,侯家便可上表辞了这赐婚。”赵如意说。
“要说这倒也算个主意!就是不算太好,治标不治本。”安郡王道:“而且凭什么太后干的这样的事,要宝妹妹来装病?不说是她的错儿,倒好像是咱们家心虚似的!再说了,这一回宝妹妹不愿意,肯装病,那下一回再赐一个侧妃来呢?太后不赐了,皇后赐呢?这还不没完没了啊!”
安郡王振振有词:“婚姻之事,朝廷赐婚不过是个荣耀,哪有不问过两家意思的,前儿的事,那是皇上拦住了,皇上若是没拦住,真赐了来,我也要上表辞谢的,嚷嚷她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我倒要看看是谁没脸,那老……”
这后头的词大约不恭敬不雅致,安郡王没说完就收住了:“也不打听打听我是什么人,那孝道虽然要紧,还有一个慈呢?我大不了挨个训斥,咱们两一起回锦城去,名分不要也罢!倒要满京城的议论议论这太后不慈!”
这倒真是安郡王干的出的事来,他就有这样玉石俱焚的勇气,而这些年他营造出的纨绔霸王的形象,又是站在父亲作为驸马殉国,母亲作为公主守节带来的光环的根基上的,这让他有着强大的道德舆论作为基础。
不过道德舆论虽然有时候也有意想不到的强大作用,可终究不如圣旨的权威,安郡王就是破罐子破摔闹一场,也还是说了‘不要名分’四个字,毕竟圣旨一日不撤,赵如意就没有郡王妃的名分。
这就只是无奈之举罢了。
可是赵如意心里还是暖洋洋的熨帖,笑道:“行了,我知道你对我好,不过这件事不是过去了吗?”
“哪里过去了?”安郡王靠着车壁,眼睛看着赵如意,说道:“这不是找你去救命吗?”
赵如意一怔,她是极聪明的人,从这话里联系过去,安郡王的意思昭然若揭,不由的大惊:“侯姑娘?”
“这么见外,叫表妹嘛。”安郡王说。
“她怎么了?”赵如意见安郡王还不急,她先急了。
“这赐侧妃懿旨下来,原本明日就要入宫谢恩嘛。”安郡王说:“不过宝妹妹今日以准侧妃身份,自己往两宫递帖子请见,面见太后直陈自己已有婚约,不愿意为安郡王侧妃,请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你们这是表兄妹?你们这是亲兄妹吧!”赵如意目瞪口呆,这个姑娘的胆子居然比她还大!
安郡王突然伸手抓了赵如意的手不肯放:“太后不允,言婚姻之事哪有自己做主的,且朝廷旨意更没有收回一理,又说了那么许多,只是念在安郡王的面上不治她的罪,让她回家了,宝妹妹走到朱雀门,跪在宫门下,就拔出金簪自尽!”
“那怎么还来得及!”赵如意急道。
“来得及。”安郡王道,他掏出怀里的时辰表看了一下,说:“这会儿还没走到朱雀门呢。”
“你!”赵如意夺回自己的手掐了他一下,话说到这个份上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哪有支使小姑娘去做这样的事的?她要是失了手,真把自己刺坏了怎么办?你去上表不就是了?”
不过赵如意也是聪明人,说是这样说,她心里也明白,旨意非比寻常,单是安郡王上表,确实不能有多大的用处,是不至于让太后收回懿旨的,而且还要伤了侯姑娘的脸面。
侯姑娘有婚约,虽然还没议完,可也算是议定了,站得住脚。
可是,让人家一个小姑娘做这样的事!赵如意心里着急,这要出了意外怎么办。
“要达到目的,谁能不付出一点代价呢?”安郡王平静的道:“我知道宝妹妹与小景两情相悦,又已有婚姻约定,她哪里肯让一纸懿旨就坏了她的事,我也知道她那脾气,平日里看着娇滴滴的,说话细声细气,也肯让人,可内里是刚硬的,便是太后又如何?所以我先前得了消息就立刻去找她商议了。”
“我安排这件事,我保她不会死。”安郡王说:“还有今后他们家和沈家的前程,也有我担待,这是我给出的条件。谁能安安稳稳的就事事如意呢?护国长公主府能有今天,我能替她担待,这也是我的父母付出了代价的。”
赵如意虽然早知安郡王不是表面上看着的那样纨绔,可她这也是第一次看到他藏在那霸王底下的一面,这便是一位王爵!
赵如意被说服了。
也只说了两样两句话,安郡王就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道:“你放心,这事儿绝对可行!闹她一场,宝妹妹好了,我也好了,等宝妹妹闹完,回头我就跟着嚷嚷去!”
“你还嚷嚷呢!”赵如意扶着额头。
眼见得马车快到宫门口了,碌碌的马车声中,安郡王很正经的说:“对,我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我只心仪赵九姑娘一个人,此生再无二色!别的什么侧妃,妾侍统统不要,长辈们都别琢磨这个,就是成全我的心了!”
赵如意一震,抬起头来。
安郡王的脸色还很得意:“我看我这么嚷嚷了,哪个不要脸的还好意思往我这里塞人!”
第57章 朱雀门事件
赵如意本来感动的很; 很要说两句话的; 可宫门已经到了; 马车停了下来,安郡王哪里还顾得她; 只顾着打发自己的侍卫:“快快快; 去打听里头闹事没?聪明着点儿; 别叫人看出端倪来。”
赵如意也就顾不得自己了; 她是生怕这侯姑娘假自尽弄成了真自尽,要是为这个死了,还不如做侧妃呢!
赵如意看得出安郡王其实也挺紧张的。
赵如意说:“你该打发人来跟我说的,我至少教教她往哪下手啊,她要是不懂,往脖子上招呼; 就危险了。”
“应该不要紧吧。”安郡王说:“她连洗脸的帕子都是丫鬟给拧,手上能有多大劲儿?那簪子也不尖; 我还担心啊,要是连皮都刺不破见不到血; 那还怎么演。”
“少胡扯!”赵如意知道这是安郡王紧张; 在自我安慰,还是忍不住打了他一下,伸直了脖子等; 突然只看到宫门上人一阵乱跑,安郡王当然也是时刻关注着那边的,喃喃的道:“来了。”
果然那打听消息的侍卫跑了回来:“里头闹起来了; 朱雀门!”
“快!快进去!”安郡王连忙招呼:“打发个人回去跟公主说!”
他跃出车厢,骑到马上,当先就往里冲,安郡王本就可以随意进出宫禁,此时门口越发乱着,更没人敢拦,就是赵如意的马车,因是皇后娘娘的义女,有对牌的,也没人拦着,直接就进去了。
朱雀门那是内外宫交界之处,里头有命妇和太监宫女,外头则有候见的各级官员等,此时闹出个小姑娘朱雀门自尽的事来,谁不当个新鲜事,那些还没轮到的官员们就往那边去围观,里头的太监宫女们也都探头探脑的看着。
很快就围上了一大群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只暂时还没有主事的人来,引着侯姑娘出宫的太监吓的半死,动也不敢动侯姑娘,连滚带爬的回去禀报了,朱雀门的侍卫也没人敢去动人家姑娘,只赶紧的去奏明皇帝。
“这可真是开国头一遭儿!”看到侯姑娘晕倒在地,面如金纸,胸前一片血迹,手里还握着一只赤金镶玛瑙橙花簪子,谁不议论呢?
“跪宫门死谏的前朝还有两个,记得么?文帝爷当年,程老大人一头撞在那边宣武门的柱子上,才保住了宣帝爷的性命呢!可这姑娘宫门自尽的,真还是头一遭听说!”说话的人是个翰林,前朝旧事如数家珍。
“这姑娘这是怎么了?”安郡王既然安排了这件事,这围观的人群里哪里没有几个托儿呢,既有人这样问了,就有人事无巨细的道:“也是这姑娘命苦啊!偏姓了楚!”
“这是安郡王的姑表妹,人家旧年里头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下了沈家的亲事,庚帖都换了,可太后娘娘也不知怎么就看中了她,也不招了人家爹娘进宫问话,一道圣旨乾纲独断就要赏给安郡王做侧妃!姑娘刚烈啊,进宫向太后面辞,太后不允,这不就……”
“真是烈女贞女!”翰林击节赞赏!
另一托儿道:“什么叫不知怎么看中的?我倒是听说了一两句,前儿寿康宫那位主子要把张家的姑娘给安郡王做郡王妃,那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外孙女,可人家安郡王心仪赵九姑娘,就去皇帝跟前求了,皇上对安郡王那自是没得说的,且又是喜事,怎么会不应?张家那头落了空,太后娘娘不就没面子的么?这还不是因着赵九姑娘没根基,要真是张姑娘做了郡王妃,哪里还有这一出不是?”
“噢!”能在宫阙走动的,有几个蠢的?顿时个个恍然大悟状,这是太后娘娘觉得没面子,故意整治人家安郡王两口子的。
“说起来是赐侧妃,可这是嫡亲表妹,今后连亲戚都不好走了,多尴尬?可怜楚驸马殉了国,家里反落得这样儿!”有人就叹息起来。
“护国长公主还就这么一个儿子呢!”那翰林是个话多的,议论道:“公主守节,自古罕见呐!”
“公主清净了大半辈子,这是要闹的人家家宅不宁吗?”有人说。
这里议论着这些话,寿康宫里的太后娘娘也正在跟自己娘家那些小辈说话,因侯宝如刚走,不免就在说她,那蒋玫正说起:“这侯氏看起来是个脾气刚硬的,在姑母您跟前都敢这样说话,回头到那边儿,还能服了那一位?她虽是侧妃,体面是有的,您也别跟她计较,倒是重重儿的赏她,给她撑撑腰才是呐。”
南郑侯夫人燕氏也笑道:“姐姐说的是,姑母这一道旨意实在是下的妙的。”
她很吃了几回亏了,这一回能整治到赵如意,还是在这样要紧的事上,燕氏只觉得满心舒畅。
这话刚说完,看到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的跑进来,连行礼都顾不得,直接噗通跪在地上喊道:“太后娘娘不好了!”
太后娘娘眉峰一跳,蒋玫先喝道:“什么事这么急,吓着太后你担得起吗?”
那小太监急急的说:“侯氏姑娘走到朱雀门上,突然就拔出金簪自尽了!”
啊?一屋子人都吓了一跳,燕氏连忙掩住嘴,都转头去看太后。
太后只觉心中重重的一跳,眼前一黑,身子都微微晃了一下,蒋玫连忙上前扶着,太后定了定神,脱口而出:“死了没?”
然后也不等人回答,立刻打发于桂:“不管死没死,即刻去朱雀门把侯氏带进这里来,宣太医。”
可是现在必定迟了,别说这件事后面有没有人推动,就是没有人推动,朱雀门内外都是人多的地方,这来去一耽搁,看到的人就多了,定然掩不住了。
太后吩咐蒋玫:“你先出去,把这件事跟你公爹说一说。”
蒋玫会意,立即就赶着出宫去了。
那于桂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赶往朱雀门,那里已经有了里外三五层围观群众了,就连忙喝退,里头的太监宫女们都是些低品级的,瞧见于大总管来了,自然就都缩头缩脑的跑了,那些官员,尤其是翰林清流之人,向来自诩清高,看不上这些太监的,哪里肯叫他驱散了,反倒是说:“于大总管还管到这朱雀门外来了!这内相都要成外相了!”
于桂也没那么多空理他们,自然是先看侯宝如,试试她的鼻息还有,先就放了一点心,吩咐人:“立即抬到寿康宫去!”
“你们他妈的要干什么!不许动她!”安郡王此时飞马而至,跳下马来一脚一个踹飞了靠近的太监,转身踹了于桂一个窝心脚,踹的于桂噔噔噔后退好几步,怒道:“这还没逼死呢?你们不足性,还要弄死她?”
安郡王的脾气满京城都知道,就是有他在西南那几年才入京的,不太清楚的,此时也有同僚或好友与他普及了,先前还没有那么多人围观,安郡王毫无顾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