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意缘-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赵九姑娘确实十分会养颜,姑娘们少见太阳,基本都养的一身雪白皮肤,可只有赵九姑娘,不仅皮肤白皙,还透着漂亮的光泽和润红,真是如花一般的有生气。
赵九姑娘身边很快就围了一群姑娘了。
还有与赵八姑娘交好的姐妹悄悄拉她笑道:“你家有个这样有趣的妹妹,你也不早些带着出来玩。”
八姑娘如今已经是侯爷之女,在这一个宴席上的姑娘中本该是主角,却被赵九姑娘抢了风头,可她一点也不恼,坐在那里只显得容光焕发,她本来也是清丽秀美的长相,此时越觉得眉眼舒展,含笑看了赵九姑娘那边一眼,见赵十姑娘赵淑秀端端正正坐在赵九姑娘旁边,一直听她如鱼得水的交际着,却也没有了往常那种不服气的样子,便笑道:“我妹妹那可是在外头学医术呢,如今大成了才回来的,以前我也见不着啊。你想想,像我这样光在家里坐着,能有这样厉害吗?”
“确实好厉害啊!”那姑娘知道赵淑兰的心胸,不是那等心眼小的人,也就不避讳的赞叹道:“我说,我姐姐嫁过去也有两三年了还没信儿,姐夫虽没说什么,可我娘提着就叹气,能不能也求九妹妹帮我姐姐看看去?”
“嗯。”八姑娘点头,又说:“这会儿人多,回头家去了,我跟妹妹说。”
一天下来,赵如意多了好几十个亲热的喊她妹妹或者姐姐的姐妹了。
在赵家这里开宴的同时,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人,又到了御书房里了。
“这次礼部选秀的名册里,有小公主,是不是拦下来。”他恭恭敬敬的说。
“那家该死的人家!”皇帝听到这个,就想起田家退亲这一茬来:“朕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不懂事的一家人,朕的小公主难道还配不上他们?这样的家教,能教的出什么好的来!”
关键是这样一家人,居然还是自己选的!皇帝恼怒的想丢东西,抓到玉玺,想想又算了。
那个人还恭恭敬敬的等着。
皇帝把玉玺放回去,想了一想说:“不用了,让如意来京城吧,我也真想看一看她的样子了……”
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声音轻的有些听不太清了。
第25章 田老太太
很快; 在六月底,朝廷奉皇太后懿旨,于民间并士官人家选秀; 民间采选三千名十三岁以上秀女充作宫女并下赐各王府公主府等; 士官人家则不定限额,放宽到六品以上官员及勋贵人家; 十四岁以上未定亲的姑娘于九月之前入京待选。
赵老夫人接到了通知还怔了一下; 随即就又恢复了平常; 与赵二夫人商议:“按说这家也离不得你; 不过老二既袭了爵,总是要进京谢恩才是; 你也要去给两宫请安去; 且这几个姑娘,这样要紧的事; 交给别人照管我也不太放心; 我也有些年头没动弹了; 不如一家子都进京去; 倒好些。孩子们常年累月的在这锦城; 去开开眼界也好; 横竖几个月大概赶年下也能回来了。哥儿们不用去了,他们今后自己能出去,就在家里读读书,预备过两年下场。”
赵二夫人点头应了,又说:“也不能没个男人照应; 就让原儿两口子一起去吧,也好照料妹妹们。”
赵家排行前头两位公子都是大房的,如今还在京里,在锦城最大的就是赵二夫人的嫡子三爷赵高原,前两年才成的亲,媳妇古氏是老太太亲自挑的,也是个麻利能干的。
“这样妥当。”安排庶务赵二夫人还是很周全的,赵老夫人又看了看坐在一边的八姑娘,八姑娘没退亲,自然没有在待选名单上,但老太太说:“孩子们今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趁如今还在自己家里,出去看看也是好的。”
几个姑娘都要进京,也不多八姑娘一个,赵二夫人就应了,赵老夫人道:“你三弟妹自是不好出去的,家里就暂时交给她管着罢了。”
三夫人守寡之人,向来守礼持节,当然不好出门,这显然是连四房老爷太太也一起进京的意思了,赵二夫人无可不可,既然老太太说了,那就应下来。
她是管家的人,庶务精通,就跟老太太商量上了:“那么秋季应季的衣服,这就该拿了料子出来做起来,早些得了好带走,进了京就不便宜了。且既然待选,姑娘们还该多做两套,加些新样子首饰才好。”
“很是,平日每季四套新衣服,这次加两套吧,也不单是她们三个,八丫头也是大姑娘了,也算在这里头,首饰不必另外加了,我这里有好的,回头我叫人给姑娘们送去。”老太太吩咐。
赵二夫人心中有数,虽然公中是这样预备了,但九姑娘那里,老太太定然还另外有体己拿出来给九姑娘的。
赵如意不管这么多,要去京城玩她也挺高兴的,以前在外头,跟着师父到处跑野惯了,回了赵家,虽然老太太并不拘着她,她要出门就让她出门,可哪里有以前那么自由自在呢,且也没地方可去,这会儿虽然也还是在赵家,但好歹是出门,又是京城那样豪华的地方,去见一见多好。
赵如意懒得操心衣服首饰的,反倒是发愁她的药怎么办?她这里才搭上了暖棚种药草呢!这才三个多月。
青黛在一边出主意:“庄子上的郑师傅,种药最精通的,以往去庄子我瞧着,连郑娘子也一样在侍弄那些东西,想必知道些,不如打发人去跟郑师傅说了,姑娘不在家的日子,让郑娘子到侯府来,替姑娘管着那些,就是有什么不懂的,她回家问问不也便宜些?”
“这个主意好!”莲心听了就笑道,她嘴快,别人都没她说的快:“我早说这些事姑娘合该只是吩咐,哪用自己种呢?那郑娘子若是会种,今后回来了,索性给她个体面,一月也二两银子月例留在府里伺候才好。”
“我又没去翻地。”赵如意笑道:“哪里算是我种的。那就打发个人去庄子上说一声儿,再把庄子上收了的药送些来,合些常用的药丸子药膏带上,在外头买药只怕不那么好买。”
赵如意已经发现,她开的方子,用的药在她看来虽然是常用药,可是外面很难买,有的药店甚至听也没有听说过,经常只有在千金坊才能订货,到了京城,没有千金坊了,就更难买了,还是早做预备才好。
丁香听了就笑道:“下月才启程,合该再去千金坊定一些惯用的药材预备着,横竖搁在马车上,也不怎么占地方。”
赵如意得了这提醒,点点头:“我开个单子。”
因说起千金坊,她又想起来:“前儿那熏香,我说送的人多了,数目不够,只给了人家安郡王一小盒子,也该再做些。”
说着又把那些药材都添到单子上去。
过了些日子,赵如意把熏香做好了,打发人给安郡王送去,去的人回来却回赵如意:“听说小的是九姑娘打发去的,里头立刻就让进了,不过安郡王爷已经走了,里头人接了东西说会给安郡王送去的,还问九姑娘安,说九姑娘若是有事,或是什么事不方便使府里的人,要外头人手的,只管去他们那里吩咐就是了。”
赵如意嘟嘟嘴:“走了也不说一声。”
倒也就丢在脑后了。
夏天过完了,天气开始凉爽起来,八月初,永宁侯赵府乱了两三日,收拾了数十个箱子,两房人一起,带了十几辆车,一家子浩浩荡荡的往京城去了。
锦城有不少人家也有姑娘待选的,有的在京城有本家或娘家亲戚的,早已走了,有的也就跟赵府人差不多儿的日子进京,算着不违旨也就可以了。
七姑娘八姑娘都有手帕交要进京的,约了进京后一起玩。
赵家在京城亲戚不多,几代以来,陆陆续续嫁过来有四五位姑奶奶,有两位已经去世了,有两位是隔了房的,唯一亲近的就是赵二夫人的嫡长女,在赵家排行第二的姑奶奶,嫁在了襄阳候林家,是襄阳候第三子的正室夫人。正儿八经是姻亲了。
这也就算是嫁的不错了,襄阳候虽也不是京里的红人儿,倒比着赵家强些儿,以前二房又并不承爵,只没想到,如今竟倒成了侯爷嫡女了。
赵家向来疼姑娘,又有家底,嫁妆向来丰厚,当年嫁二姑娘的时候,赵二夫人是亲自来京城买地买铺子买宅子做嫁妆的,手面颇为大方,一幢三进的精致宅院就在落花胡同,在京城算得上好的地段了。
这一回赵家一家子就都预备着住在这里。
去京城要走水路陆路,赵家一家子坐的船在通州码头停靠,赵家的女婿,林家的三少爷亲自带着两个管事几个小厮并几个媳妇婆子侯在码头上,车也带了七八辆来,赵二夫人在船上见到这阵仗,先就舒了一口气。
女婿这样给体面,可见女儿日子过的不错。
见赵二夫人扶着赵老太太下船来,林三少就上前请安,又笑道:“玉娘听到祖母、岳母岳父大人并众位妹妹要来,欢喜的了不得,天天算着日子,这眼见得日子差不多了,这几日只是坐立不安,立逼着我早些来这里预备迎接,幸好倒没迟了。”
赵老太太坐船久了,精神不是太好,没有说什么,赵二夫人欢喜的笑道:“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玉儿不懂事,你多担待些才是。”
林三少笑道:“玉娘原也要来的,只是她上月才诊出身孕来,这会儿月份还轻,母亲怕她劳累着了,不许她来,玉娘说了,还请祖母不要怪罪才是。”
赵二夫人听了,更是欢喜的无可不可的:“她竟也没说?她小孩儿家不懂,这种事自要小心些,果然还是亲家夫人明白。”
林三少笑道:“因是上月才诊出来的,想着岳母就要来了,送信只怕还错过了,索性来了再禀,是一样的。”
一头说着,又去给后头下船的赵二老爷,赵四老爷请安,又见过小舅子和几位妹妹,闹了一阵,才伺候着赵家一家子上车,林三少因没想到赵家带了这么多东西,车子不够,又要去码头上现租几辆车装箱笼,又要在那里等。
这码头是进京的水路,不停的有各地的船只靠岸来,卸货下人,向来繁忙热闹,别说赵家几位不大出门的姑娘看的眼睛都用不过来,就是以前常出门的赵如意也没见过这样热闹繁忙的码头,倒并不着急开车,好奇的只是张望。
她和十姑娘坐一辆车,赵十姑娘也是一样的忍不住往外头看,两人方向不同,赵如意就听到她‘咦’了一声。
她随意的回头看一眼,赵十姑娘说:“你别看了。”
“搞什么鬼?”赵如意真是拉着不走,赶着倒退的脾气,哪里忍得住,立刻就要转过来看,赵十姑娘这才说:“刚才依稀看着,好像是田太太一家子。”
听到那家人,赵如意就笑道:“她也是赶着我脾气好,我要是脾气不好,今晚她还得腿疼。”
十姑娘嗤一声就笑了,她也是觉得挺爽的。
赵如意挤过去看,那田太太还过来了,关键是她还扶着一个头发略有些花白的老妇人,赵老夫人精神不好,暂时还没上车,正在一边的凉棚里坐着透气呢,田太太扶着的那个老妇人,就是冲着赵老夫人去的。
赵如意眼珠子都不用转就知道这扶着的人,多半是田老太太吧。
田老太太年纪虽不小了,眼神儿倒好,挺远就看到了赵老夫人,赵家她也跟别的人不熟,就认得赵老夫人,立刻就走了过来,田太太跟儿媳妇在一边扶着,田太太嘴里还劝着:“这样的地方,也不好说话,既然知道在京城,回头打听了去拜访就是了,有的是日子呢。”
田老太太一张圆圆的团脸,看起来很是和气的样子,脾气也好,笑呵呵的说:“既然碰到了,说两句话,回头自然也是要去拜访的。”
她腿脚硬朗,拐杖拿在手里都不点地就过来了。
田太太根本拦不住。
“赵家老姐姐,赵家老姐姐!”田老太太笑呵呵的打招呼,赵老夫人没精打采的转头看过来,明显怔了一下。
“原来是田老姐姐。”赵老夫人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声。
田老太太却很实在的拉住了她的手,笑呵呵的说:“老姐姐也是进京的吧?是有姑娘待选么?还是哥儿秋闱?啊我记得你们家二姑娘嫁在京城吧,这都三年了,是不是生了哥儿了一家子也来逛逛?你们家姑娘看模样就是有福气的。定然是的,说起来,就上回二姑娘出嫁我们才遇见的吧,老姐姐看着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么有福气的样子。那九姑娘呢?九姑娘来没来?”
赵老夫人本来就没精神,叫她这样一长串说下来,更萎靡了一点,简直插不进去话。
田老太太也不在意,接着又道:“你们家这回预备住哪里啊?上回老姐姐住林家,这会儿看你们家这么多人,只怕住不开吧,我们家在京城有两处宅子,虽不算很大,也还宽敞,老姐姐不如挑一处住,也不要紧,也是一家人嘛。”
赵老夫人就微笑了一下,看向扶着田老太太的田太太,田太太虽然脸色不太好看,紧紧抿着嘴,但也不算乱了分寸的样子,赵老夫人心中就有数了。
赵如意和赵淑秀的车子停的略远,码头上人又多,有些嘈杂,听不清那边在说什么,赵如意就观察着那边人的表情神态,一边给赵淑秀翻译:“田老太太过来寒暄了,问好呢。”
“应该是邀请我们家了,挺诚心的,是个实在人。”
“原来她真的不知道退亲的事啊!”
“田老太太真是个热心人!”
赵淑秀连忙问:“老太太怎么说,怎么说?”
“老太太说了!”田老太太跟挨了一棍子似的,这神态真是太明显了。
赵淑秀幸灾乐祸的笑道:“这下田太太就有趣了!”
“她好像也不怎么有趣的样子。”赵如意又端详了一下:“看起来,这位田老太太在田家跟我们家老太太可不一样。”
“还有不一样的?”赵淑秀睁大了眼睛问。
这可真是小姑娘的问法啊,赵如意点点头:“田家要不就是田太太说了算。要不就是这是田老爷定下的事,总之,老太太是用来供着的。”
供着的那位田老太太这会儿倒不是气的发抖,而是浑身冰凉,她一字一句的说:“你去退亲了?”
田太太的模样镇定,真的不是很惧怕的样子,瞟了一眼赵家众人,轻声道:“老太太,这是老爷的主意,咱们回家再说罢。”
田家老太爷二十年前就没了,田家大老爷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的年龄,就顶起了门户,家里大小事都是他做主,逐渐养成了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脾气来,田老太太也常是听他的,更兼老太太年龄也大了,越发颐养天年,不太理会了,都由着大老爷的性子来,就是三年前老太太去京城闺女家住些日子,莫名其妙就给自己儿子订了亲,大老爷就十分不喜欢。
自己那儿子可是从小儿就有神童之名的,小小年纪,写的文章是皇上都赞过的,田老爷一心要给他寻个大族淑女才好为助力。只是当时儿子还没下场,赵家虽不甚好,但终究是侯爵,加上老太太说是护国长公主保的媒,这才勉强认下的。
可去年,田小公子下场乡试取了第二名,大好前程在望,田老爷心里早埋怨了老太太无数次了,幸好赵家出了这样的事,才名正言顺的赶着来退亲了。
既然是田老爷吩咐的,田太太当然不怎么担心了。
田老太太呆了半晌,也不知在想什么,突然大怒,举起拐杖就给了田太太一拐杖,因为偷袭的太突然,众人连同下人们都没有反应过来,等田太太挨了第二下,众人才一哄而上,挡的挡,劝的劝,总算是隔开来了。
显然没有人猜到会有这样的举动,周围的人都被吸引看了过来,赵如意在马车上哈哈的笑:“老太太拐杖舞的虎虎生风,中气十足,是长寿之象啊!”
第26章 事事如意
“老太太; 老太太!”众人一拥而上,田太太没想到老太太会突然动了拐杖,她四十多岁的人了; 做了十几年的当家太太; 婆母脾气好,并不刻意为难; 她还没在众人面前丢过这样大的人; 尤其还是当着赵家的面; 不由的又羞又气。
她看到赵家众人冷静在一边看着这场热闹; 不由的恼道:“就是老太太知道了,你又能怎么样?”
赵老夫人听到这句话; 没精打采的看过来:“关我们家什么事?”
这里耽搁了一会儿; 林三少已经带着车子过来了,指挥着人装箱笼; 赵老夫人抬脚就要走; 却见来路一片喧嚣; 一队人马疾驰过来; 几十人马均是高头大马; 青衣长剑; 到底这里的人见过世面,见这样的阵仗,知道是有贵人出行,行人都纷纷闪避。
这队人马后面跟着的是三辆车,前一辆八宝朱轮宝盖车; 车上明晃晃有着内务府规制,后两辆虽然只是一色的小的绿盖油车,车上却也印有公主府的标记,那车队人马到了近前,左右一看,赵家这里正好身处热闹漩涡,一看就看到了,当先指挥那人一挥手,众人勒马站住了,但都没有下马。
这样大的动静,当然谁都往那边看过去,林三少见得多些,就笑着对赵二老爷道:“看标记,是护国长公主府的了,公主府向来低调,安郡王也不在家,倒是少见这样出来,说不得是迎贵客了,只没听说最近有什么要紧人物呀。”
又对赵老夫人说:“既然公主府办事,我们且等一等再走吧。”赵老夫人眉峰一跳,只没说话,田老太太也没再拿拐杖打人了,也都退的远了些,眼见得那马车上下来两名穿着锦袍的女官和四名丫鬟打扮的姑娘,袅袅娜娜的走到了跟前,齐齐行了一礼:“永宁侯老夫人。”
当先那年龄略长的女官笑道:“老夫人安好,公主听说老夫人一家来了,吩咐我来问一问,九姑娘可是一起来的?”
赵老夫人连忙还礼:“九姑娘也一起来了。”
在那边当翻译看热闹的赵如意,眼见得公主府这样的排场,正在好奇的当儿:“公主府这是干嘛?咦,那个认得老太太?老太太什么时候跟公主府的人认得了,我怎么不知道?”
赵淑秀也挤在一边看热闹:“你又不在家,能知道什么?我也不知道,好像真认识,老太太说什么了?”
赵如意就是天大的本事,也看不出来她们在说九姑娘,但很快,赵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初翠忙忙的跑了过来请赵如意:“九姑娘,老太太请您过去说话呢。”
赵如意意外了一下,不由自主的就想:这是安郡王回京了吗?
她笑了,这人真有良心。
赵如意跟着初翠下车过去,她身着出门穿的牡丹纹镂金丝蜀绣锦缎衣,银红暗花细丝褶缎裙,披着大红撒花锦缎斗篷,因为年轻姑娘,还带着帷帽,身姿婀娜,举止秀雅,看起来就很有气派的样子。
可田太太看着她,就有点觉得腿疼,不自觉的退后了一步。
那女官和丫鬟们见了,连忙迎上来两步,行礼笑道:“这便是九姑娘了吧?长公主知道姑娘抵京,打发奴婢来请姑娘去公主府暂住。”
去公主府住?饶是赵如意天生的聪慧,也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出,她就下意识的回头看了赵老夫人一眼。
那女官就笑道:“老夫人并众位老爷夫人姑娘们若是情愿,也请一起前往公主府暂住。公主向来爱热闹,定然喜欢。”
这说话的前后顺序十分有技巧,赵老夫人何等有眼色的人,听了这话便忙道:“亲家林府已经给我们家预备了地方了,一切都是便宜的,就不必打扰公主了。”
然后又对赵如意道:“既是公主请你去,你便去吧,你替我们给公主请安,今儿到京晚了,不敢打扰公主,明儿再去请公主安。”
赵如意这次是真摸不着头脑了,她一心以为是安郡王回京了,那人心蛮好,说不定就会跟她说两句话,表示在京城有事你也可以找我,哪里想得到会被请到公主府去住,她当然也听得出来,公主府的意思,是只请她一个人去的。
后头的都是客气话,这意思,这样大的阵仗,就是特地来迎她的!
难道是公主有恙?
赵如意也就这样一个猜测觉得可能一点了,安郡王知道她会医术,跟公主说了,所以才来请她。
师父说,有些贵人特别忌讳传出去得病,有些贵人呢又没病都要装病,所以,少理那些有毛病的!不管是装有病还是装没病。
赵如意也就只能点头答应了,随着公主府的女官去,公主府十分有礼,请赵如意上了那辆精致华美的大车,那车颇为宽敞,装饰得也十分华美,里头小桌上泡的茶还正是温热的呢,赵如意带着进京只两个丫鬟,丁香和青黛,都随着她上了那辆车伺候,那后头的丫鬟们就去拿赵如意的行李,那林三少十分有眼色,连忙叫自家小厮帮忙抬箱子。
很快,如同来时一样,还是那高头健马的护卫们开道,护着几辆车,风卷残云般往京城里去了。
只留下这边通州码头上,好几家人面面相觑。
林三少心中想,这位九妹妹到底是个什么缘分,公主府这样大动静来请,还直接到通州码头来接?
赵家这次大难不死,莫非是因为护国长公主的缘故?
赵家众人至少知道安郡王那点儿渊源,想的大部分都跟赵如意自己一样,难道公主病重了?
不过公主也真的是十分有礼的,比那南郑侯夫人强了十倍了!
而田家,田老太太长叹一口气,田太太和田大奶奶颇有点目瞪口呆。
当然田老太太曾说过他们田家与赵家原本没有来往,又因隔着千里,并不相识,在京城是因为护国长公主保媒,把他们两家招在一起说话,才与赵家订的亲。
可是没有人说过,赵九姑娘与公主有这样亲近的关系啊!现在想想,护国长公主莫名其妙把两家人召过来保媒,确实有点不寻常。
而如今,知道九姑娘要进京,竟这样大阵仗巴巴儿的到通州来接,这哪里是个侯府的九小姐,就是寻常公主出门,也不见得护国长公主要这样的吧?
护国长公主那可是国朝极为超然的存在,别说皇后娘娘也要叫姐姐,就是太后娘娘,那也得容让她三分的,国朝近两百年来,难道还找得出第二个星夜救驾,驸马殉国的公主吗?
护国长公主对赵九姑娘那是有多另眼相看啊,田太太心中不由的就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原来这样,那其实不退亲也不要紧了,赵家虽然差些,可若是护国长公主肯说话,那儿子的前程那自然也是极好的。
那田大奶奶在一边扶着田太太,立刻就看出来婆母心中那点儿想头,便小声道:“说不定是公主有了什么症候,才来请那个丫头的,母亲想想,镇南王妃不是正在京城吗?”
赵如意治好了镇南王妃,有镇南王妃在这里,护国长公主知道赵如意倒也不稀奇了,可是田太太说:“就是有恙了,要请她去,那下个帖子就够了,哪里至于这样呢?”
这话说的也十分有道理,田大奶奶说:“可我刚才觉得,那丫头好像也挺觉得意外的。”
她又劝道:“不管如何,横竖已经退亲了,就不用理会了,倒是想着怎么劝一劝老太太才是。”
这么一说,田太太也点头道:“不过是护国长公主保的媒,又不是护国长公主的闺女,他们家那样的事出来,就是我们退亲,想来长公主也不好说什么的。”
田老太太此时已经在对赵老夫人说:“是我们家对不住贵府了,如今既然已经退亲,我也没脸再说什么,赶明儿我再来给老姐姐赔罪吧。”
说着又叹了一口气,她是完全没想到儿子会做出退亲这种背信弃义之事,而且还是背着她偷偷的办,若是想到,便是宁愿冒险,也要把当日的事情说清楚些才是,如今……
唉,也就只能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赵老夫人也看出她们家的情况了,她自然不会置喙,只是平和的道:“老姐姐也不必如此,既已退亲,也就罢了,这只是孩子们没有缘分罢了。”
田老太太真是只能叹气了。
眼见得赵家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京城里去了。
通州进京也很有一阵子,赵如意到了公主府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公主府占地十分广,正门巍峨轩峻,门口蹲着两只大石头狮子,别说正门了,就是旁边角门子,比一般府邸来的宽阔,马车直驶入进去,到了二门上,便有女官来请赵如意下车,换了一乘两人抬的绣着墨菊的亮轿,丁香和青黛跟在后头,沿着甬路往里头走去。
赵如意还是第一次来这种豪阔的人家,以前她跟着师父出门,见过最好的人家都比不上赵家,那自然就更不能与公主府比了,公主府处处透着大方大气,不似西南那般的风格,且小处又见江南园林特有的精巧,假山通幽,花掩墙门,赵如意一路看,一路发愁,真的要住这里吗?
这样大的公主府,要走多少回才能认路啊。
轿子抬进了公主所居的杏华园,有丫鬟上前撩起轿帘请赵如意下轿,赵如意出来一看,公主这正房前的院子颇大,铺着一色的青石板,沿墙种着香草,长的一团团的纠缠不清,发出清淡的香味来,如今到了秋季,开始结实,一颗颗艳红的小果子掩在那些藤蔓里,十分可爱。
台阶两边是两只半人高但极阔大的大缸,养着睡莲,正开着花,真是典型的北地风味。
听到外头请赵九姑娘的声音,帘子便掀开来,几个穿着各色锦绸比甲的丫鬟笑嘻嘻的涌出来迎:“是九姑娘到了吗?公主问了好几回了,可算来了!”
要论丫鬟的打扮,赵家倒是不输太多,跟前贴身伺候的有头有脸的丫鬟那也是穿金戴银的,尤其是赵如意自己的丫鬟,赵如意手松的很,又常常收礼,赏丫鬟的也不少,这会儿看着,丁香和青黛一身打扮,头上手腕上的首饰,甚至行动气度,也倒都不输这这些丫鬟。
进门是抱厦,转过一屏四扇百花争艳的双面绣屏风,赵如意已经看见坐在上首一个美貌女子,看着就好像三十余岁的人,鹅蛋脸,修眉凤目,嘴角看起来竟然有种坚毅的感觉,身着一身杏黄的锦袍,一脸笑的看着她。
这显然就是护国长公主了,赵如意先就打量了一下,她显然运动良好,身体康健,没有病症,她就更疑惑了,只得上前行礼,护国长公主坐着受了她的礼,就站起来拉她:“快起来快起来,让我看看你。”
“哎呀,真是长这么大了呢!出落的这样好了!看着就招人喜欢,我上回见你,你才几岁呢,你还记得我么?我跟你师父可好了,那年我去洞庭湖,还特地绕过去那边看她呢,那时候你就这么高点儿。”护国长公主说话十分爽利,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的,见面一句话就解释了今日把赵如意接过来的缘故。
她比了一下,还没到自己的腰:“小小的,特别乖,你师父出海去了,还写了信给我,叫我照应你呢,只可惜离的远了,我倒是给长寿说了一声,他可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