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秀才家的俏长女-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东林还没开口,作为村老之一的柳春生就道:“那本就不是张家的地,当年村里也是看他家可怜才无偿让他们开垦着种些口粮,十多年下来村里没收过张家一颗粮,如今看来却是养大了张家人的心!”
“可不是嘛,当年张家可是写了保证书的,那保证书应该还在的吧。”说话的是村里的赤脚大夫柳东亭。
柳东亭也是村老之一,在他家还没与宁家成姻亲的时候,就多次帮助苏云朵。
自从柳叶儿与宁华丰订了亲,两家走得就更亲近了。
更何况因为苏家的关系,这一年来他跟在老大夫身边学到以前在药铺几年都无法学到的医术,如今他俨然已是这方圆几十里最出色的大夫。
通过苏家他得到的又何止这些,作为姻亲自然比任何人更希望苏家能心想事成,当然他不是无的放矢,所谓的保证书本就是事实。
柳东林看了柳东亭一眼板着脸道:“村里的文书有专人保管,怎么可能不在?对吧,春生叔!”
柳春生连连点头:“村里的文书虽然不多,与村里的账本一起可都好好的存着呢!要不,我现在就回去拿来?”
葛山村除了柳东林这个村长,还有五位村老。
五位村老除了柳春生、柳东亭,还有柳氏族里两位春字辈老人。
这两位老人年龄比七叔公小不了几岁,年纪大了身体就不是很好,这个天也就难得出门,今日自然没有过来。
第五位村老原本是老苏家的苏富贵,老苏家犯事流放之后,村里开了一次大会一致推举袁宝强为村老。
袁宝强因为资历最浅极少说话,此刻也与往常一样,抽着烟默默地只听不说,直到柳春生说到保证书才难得地附和了一句:“也该是保证书出世的时候了。”
如此说来袁宝强对张家占用村里的土地一用十多年是很有些意见的,以前大约是没机会,如今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苏云朵不由看了眼袁宝强,心里暗道果真是不叫的狗会咬人,不说话的人才最狠!
不过就张家婆娘今日闹出的事,苏云朵表示乐见其成。
张家一向以穷困示人,苏云朵却有一段原主留下的记忆,那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原来张家并不如他们对外展示的那样贫困。
十亩地无偿使用十多年,一不用向村里交粮,二无需向官府纳税,收多少都是自己的,哪里像其他人家至少有四成粮纳了税。
张家每年收的粮,除了一家吃喝,都存在家里的地窖里,那个地窖原本是山脚下的一个山洞,张家搬到那里之后,将这个山洞扩大建成了地窖,这个地窖的面积可真不算小。
原主苏云朵在打猪草,无意中发现那个山脚下被改建成地窖的山洞,里面装了许多玉米、土豆以及萝卜山芋,饿极的苏云朵难得地顺了一个山芋,差点被张家婆娘发现,吓得好几日没去那边割草,等她再去的时候,那个山洞已经被张家圈进了后院。
除了山洞里的粮食,张家还有张生宝在外打短工挣的钱。
当然张生宝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要说有多富裕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要说收了那十亩地张家就会饿死,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是张家藏得深,人人都以为张家日子难过,虽然村里对张家一直无偿种着那十亩地时有人说嘴,不过也就只是说说而已,今日之前还真没人提出要收地收粮,就连苏云朵要买下那片荒山,村里也考虑了要给张家另外琢磨一块地。
而苏云朵虽然明知张家并不如他们表现的那般贫困,可也知道如果没有了无偿种植的这十亩地,日子只怕就真的贫困不堪,故而才想了法子要帮扶一下张家。
今日张家婆娘这一闹,不但唤醒了村里乡亲的攀比意识,也让苏云朵打消了帮扶之心。
葛山村哪家都不算富裕,比张家困难的也不是没有,苏云朵自认不是圣母,还真帮扶不过来。
既然张家能无偿使用十多年,那么其他人家也可以。
如此一来,就算苏云朵不再买村里的地,就村里乡亲的攀比之心,那十亩地张家也别想再无偿种植了。
第244章 保证书(二)
柳春生动作很快,不过一刻钟就从家里取来了当年张家写下的保证书,与此同时张生宝也被请了过来。
柳春生管着村里的文书和账册,他是个极细致人,他手上的这份保证书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纸张已经变黄却保存得极好。
“生宝,你可还记得这份保证书?”柳东林将保证书交到张生宝手上。
张生宝怎么可能不记得这份保证书?
当年他在家乡犯了点事,不得不带着爹娘和刚刚成亲的妻子离乡背井,一家人从老家来到葛山村,原本还想再往北去,到了葛山村爹娘却一病不起,不得不暂时在葛山村停留。
纯朴又热情的葛山村的乡亲见他们一家贫病交加,并没有嫌弃,而是这家送吃那家送被,当时刚刚回到村里的柳东亭更是费尽心思替他爹娘治病。
他记得为了给他节省药钱,柳东亭不顾大雨倾盆硬是进山采了草药治好了他的爹娘。
热情善良纯朴的葛山村乡亲让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待爹娘病好之后索性不再走了,向柳东林提出想在葛山村落户。
别的外来户要在葛山村落户,都给了村里一些实际的好处,而他们家在葛山村落户却占尽了好处,除了房子是出了银子买下的,村里见他们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银子置办田地,又特地给了他们那十亩地让他们无偿开垦。
当年若非葛山村乡亲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一家只怕早就病死饿死了。
只是爹娘和妻子被饿怕了穷怕了,收了粮除了一家人吃喝,余下的全都被藏在山洞改成的地窖里。
开始的时候,张生宝也曾提议过要交一部分粮食给村里,却遭到了爹娘和妻子的一致反对,随着孩子一个个出生,家里的负担日益加重,地里的出产除了收成好的年份略有节余,也只够一家人吃填饱肚子罢了,于是乎他再没提向村里交粮的事儿了。
这一晃就是十多年,如今长子都快十五岁了,也到了准备说亲的年龄,那十亩地对家里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家里的婆娘才会在听到消息以后不管不顾地上苏家吵闹。
虽然这事压根就与苏家无关,可是若苏家不买地,也许就没人想起他家无偿占着村里的十亩山地,而且一占就是十多年。
可是这事恰恰又是自家婆娘闹出来的,若是婆娘不到苏家闹,就算村里收回那十亩地,村里看在他家困难的份指不定会给他家有所补偿,如今只怕不能了,这又能怨得了谁?!
刚才拖了婆娘回到家,张生宝抬了几次手,可是想到这些年婆娘跟着自己吃的苦,就怎么也打不下去,最后一拳打在墙上,倒是伤了自己的手,最后抱着头空叹息。
“地的确是村里的,村里要收回去,我自当双手奉回,只是那十亩地我家也是下了功夫的,希望村里多少给点补偿。”张生宝并没看那张保证书,沉默了半晌垂着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柳春生“噗”地笑了出来:“东林啊,你看村里是不是也该象征性地向张家收点租子?”
张生宝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柳春生继续道:“咱也不算多,只算十年,每年每亩地的租子也不收,就收五十斤土豆吧。十亩地十年就是五千斤,你且将五千斤土豆给交齐了,再来谈你家开垦那十亩地的补偿。你家每年至少种五亩土豆,一年少说也收个千把斤,我说得没错吧。”
张生宝的脸由红转青,柳春生说的句句是实情。
他家的确每年都要种上五亩地的土豆,他和他爹都是种地的好把式,在老家的时候就爱琢磨怎么种地,故而种出的土豆产量的确还不错,可是一次性交十年的租子,就算将地窖里的粮食全都换成土豆也绝对凑不够五千斤!
柳东林抽了口烟,看了柳春生一眼道:“春生叔,咱也别为难生宝。既然那十亩地是村里无偿给生宝家种的,租子什么的还是别再提。”
张生宝听了脸色终于有了些血色,只是柳东林接下来的话,再次打碎了他讨价还价的念头:“生宝呢,也要想想这些年村里对你一家的照顾,真要闹下去,你说对你家又有什么好处。你家应该打算继续在村里住着的吧。”
老大夫越听越不耐烦:“这些事需要来苏家说吗?我和云朵丫头忙着呢,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们扯皮!要不,你们回去慢慢扯?”
说着站起来盯着苏云朵,那表情压根就不用猜,自然是要苏云朵跟他走。
苏云朵有些为难地看向柳东林,今日她的确正有事与老大夫商量,才会趁着宁氏带着苏泽睿午休的时间去神泉山庄,
今日村学休沐,苏泽轩带着苏泽臣跟了送菜的车去了县城,兄弟俩要买些笔墨纸砚,顺便还要去一趟黑水镇晚些才能回家。
因为药材苗的事情,苏云朵打算跟着老大夫去一趟神医谷,两人正商量着何时出发又带谁一起去却被张家婆娘给闹下了山。
这一闹就是个把时辰,也难怪老大夫不耐烦。
“朵朵,你过来。”苏云朵还没安抚好老大夫,堂屋外传来宁氏的声音。
苏云朵叹了口气,认命地出了堂屋,带着一丝讨好的笑容软声相求:“娘,我这会正有事呢,您要是不急,待会再说可好?”
“我就是与你说一声,这地咱不买了。你看看你,要是听了老神医的劝就买桐里村的地,人家桐里村的乡亲能将你当佛一般供着,谁还会咒咱一家不得好死?!
明明你是为了村里乡亲不惜多花钱也要买葛山村的里,结果呢却被人泼一身污水。你说你这个丫头,到底图个啥?”宁氏的声音充满了对张家婆娘的恼怒和对苏云朵的恨铁不成钢。
“娘,我能图啥呢?不过是因为这一年多来村里乡亲们对咱们一家多有帮护,就想着如今咱们家有了能力回报一点是一点。
哪里知道会出这样的事,惊吓到娘和三弟是我的错。既然娘不喜欢,咱不买就是了。
娘可千万莫生气,气伤了身不值当。”苏云朵好言好语哄着宁氏。
“这可是你说的!”宁氏盯着苏云朵,脸上的表情只要看到的就读出是什么意思,自然是你敢反悔我就与你不客气了。
“好了,娘,我都听你的。”苏云朵这句话说完,很快就回到了堂屋:“村长大伯,那地我家不买了。”
第245章 规矩礼仪(一)
苏云朵多余的话脸上也没有多余的表情,看似再平静不过了。
刚才苏云朵与宁氏就在堂屋外说的话,也没刻意压低声音,堂屋坐着的人应该听得清清楚楚,可是真的从苏云朵说出不买村里的地,这样的干净利落实在令柳东林等人瞠目结舌。
虽然将宁氏和苏云朵的话听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谁都没将这番话听进心里,只当苏云朵哄劝宁氏罢了,可是苏云朵却那么实实在在地告诉他们,村里那块地她不要了!
虽然苏云朵只说了一个事实,可是任谁都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从此以后苏云朵舍弃了葛山村,无意再帮扶葛山村了,至于她会不会投向桐里村谁也不知道。
可是苏云朵既然有心扩大药材种植供应边城,自然不会半途而废,那么接下来她势必会去桐里村买地。
这怎么可以?!
柳东林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如此好的一个发展机会就这样华丽丽地从自己的手心里溜走,赶紧站起来先对苏云朵说了句:“云朵丫头,别啊,咱们这不正商量着嘛。”
说着扬了扬手上的那张保证书盯着张生宝语气分外严肃:“张生宝,你可认得这张保证书,又还记得保证书的内容?”
事态发展不容张生宝再抵抗,只见他点了点头低声道:“自是认得,这是当年我和我爹向村里写的保证书。也记得保证书的内容,只要村里需要随时归还土地,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所以呢?”柳东林追了一句。
张生宝仰头望天,片刻之后站起来先是对着柳东林和村老们深深一揖:“感谢这些年乡亲们的宽容,从今往后张家再不会因那块地向村里提任何要求。”
然后转向苏云朵也是深深一揖:“我代我那婆娘向你家道个歉。婆娘不懂事给你家添麻烦了。”
张生宝这样倒让苏云朵觉得略有些不太自在,不过她还是十分坦然地接受了张生宝这一揖。
目送张生宝迈着略有些踉跄的步子离开,苏云朵心里也是颇不是滋味。
虽然那块地并不属于张家,可到底因她买地而让张家失去了种了十多年的地,不过张家婆娘那么一闹,要让她再帮扶张家却也是不太可能了。
买地的事很快就定了下来,最终的价格也只与去年买下后山时持平,另外苏云朵还用多出来的差价再添了些钱,买下了林溪河边属于葛山村的那片沙滩地。
这一番折腾,苏云朵手上的现银几乎又被她给折腾空了,当然这事她没让宁氏知晓。
虽然家里的开支,在去年苏云朵去府城陪考之时,就交到了宁氏手上,可是真正当家的依然是苏云朵。
苏云朵每个月交给宁氏五两银子,名义上这五两银子是一家的日常开支,事实上家里的日常开支包括两个弟弟的笔墨纸砚很少从宁氏这里开销。
几个月下来,加上之前苏云朵给宁氏的零用,宁氏手上至少已经积累了三十两银子。
手上有存银,宁氏心里才能不慌,对于苏云朵买地的事也就听之任之。
当然前世还没有机会经历过贷款的苏云朵,来到这个世界从一穷二白到家里有地手上有银,也只是量力而出罢了。
虽然这次将手头的存银折腾空了,不过苏云朵的心里并不慌,毕竟如今的苏家已非她穿越之妆那个穷得只能喝水虚饱肚子的苏家了。
家里更不再是只出不进的状况,除了每日固定的蔬菜收入,还有宁家给的红利。
说起这个红利还得追溯到正月初二那一日。
初二那日宁氏也算是荣归,原本宁家的生活比苏家优渥,可只一年的时间,苏家却跑到宁家的前面去了,再看宁家的房子和生活,宁氏的心里就有些伤感了。
苏云朵注意到了宁氏的这份伤感,她也有心提挈宁家,毕竟在她家最困难的时候,宁家多次雪中送炭,更何况苏家能有今日,宁忠平功不可没。
继米花糖的制作方法,苏云朵又将特地将肉干肉松的制作方子交给了大舅宁忠实。
肉干肉松有多畅销,利润空间有多大,宁忠实心里最为清楚,得了方子的宁忠实自然不肯白拿苏云朵的方子,硬是要给了苏家二成的红利。
一番推辞之后,苏云朵在征求了爹娘的意见之后,收了宁家一成的红利。
虽然宁家在年前就已经开始做肉干肉松的的生意,可是真正从制作开始不过十日时间,从宁忠平传来的消息,最近宁家的肉干肉松生意并不比年前差,如此算来这一成红利也足够苏家在葛山村的嚼用。
宁家的一成红利暂时还看不到,苏云朵也让想过要将这一成红利算在家里的总收入里,只让宁忠实将红利直接交给宁氏,至于到底能有多少,她并不关心,相信以宁忠实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好。
正月十八县府才开衙,故而地虽然算是买下来了,地契却要等到正月十八才能办理。
不过这事也不急在一时,苏云朵相信柳东林能将事情给她办得妥妥当当的。
更何况正月里的地还冻得严实,就算拿到了地契,要动土至少还得再等上半个月。
去神医谷的事情已经与老大夫商量妥当,这几日已经多年没回神医谷的老大夫正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苏云朵则闲了下来。
看着家里又多出不少鸭蛋,苏云朵就想着带紫苏将鸭蛋做成松花蛋,却被宁氏押着来神泉山庄见孔老夫人。
开始的时候苏云朵觉得还有些好笑,她哪日见不到孔老夫人,还需要娘亲押她过来吗?
直到得知宁氏押她来见孔老夫人的真正目的,苏云朵只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娘,我就一个乡下姑娘,就算学了那大户人家的规矩,人家就能把我当大家闺秀了吗?”苏云朵的眉心紧紧揪在一起,想想紫苏所说的那些贵女们动不动就是一付西施捧心的模样,若让她来做岂不是东颦效施,想想都一身恶寒。
苏云朵翻看过《女则》《女诫》,才不要花时间去学这些禁锢女性的东西,在她看来与其做这些无用功,倒不如去厨房研究新鲜吃食或者去药房泡制药材。
孔老夫人得知宁氏的来意,也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去年她刚跟着老大夫来葛山村的时候,的确曾经建议宁氏应该让苏云朵学些大家规矩。
只是宁氏的心思几乎全都在苏泽睿小朋友身上,并没有将她的话听进去,却没想到这都过去一年了,在她认为苏云朵这样的姑娘也很不错的时候,宁氏却带着苏云朵要向她学规矩礼仪。
第246章 规矩礼仪(二)
说到规矩礼仪,孔老夫人刚来葛山村的时候,的确觉得不仅仅是已经十三四岁的苏云朵应该好好地补一补规矩礼仪,连宁氏也该学一学把规矩礼仪。
那怕他们不回京城那个苏家,既然苏诚志参加科考就是打算要走仕途的,那么她们娘俩以后就是官眷,总也要与其他官眷打交道,怎么能不学一学必要的规矩礼仪呢?!
可是经过一年相处,孔老夫人渐渐地觉得苏云朵这样的姑娘其实也很不错,爽朗大气又能干,何必一定要让她学京城那些小姑娘扭扭捏捏的性子呢,于是孔老夫人除了时不时提点宁氏一些与人交际的小窍门,再不提让苏云朵学规矩这个话题。
今日宁氏突然地主动带着苏云朵前来恳求孔老夫人指点苏云朵的规矩礼仪,想必苏诚志进京让宁氏有了危机感。
孔老夫人本身就不是那种特别讲究规矩的人,与宁氏相处时提点宁氏一些京城大户人家的规矩那是她担心宁氏去了京城因为不懂规矩被人嘲笑诟病,她更明白就算她下再大的狠心教导宁氏母女,也没那个信心能将宁氏母女打造成京城的贵妇。
再说了若真将宁氏母女教成那样的人,实在是太无趣了,不过适当的提点却还是必须的。
毕竟就算苏云朵再不愿意认祖归宗,却无法阻止苏诚志那颗认祖归宗的心,更拒绝不了坚守在苏家的那位陆老太太认回苏诚志这个庶子支撑门庭的决心。
一年相处下来孔老夫人觉得苏云朵除了没有太大的男女之防,该有礼仪似乎并不差,最重要的是自从紫苏到了苏云朵的身边,苏云朵的行为举止有了更大的进步,私底下如何且不说,至少在人前还是很端庄的,可见苏云朵自己也在注意个人素质的培养。
只是孔老夫人既已无心让苏云朵学那些扭曲人性情的规矩,而苏云朵更不是个愿意被规矩束缚的人,两人从彼此的眼睛里都看出了彼此此刻的心意。
事实上比起孔老夫人,能让镇国公夫人派到陆瑾康身边伺候的紫苏对京城贵妇圈的礼仪懂得还要更多些,紫苏甚至还教过苏云朵一些宫廷礼仪,故而正经起来的苏云朵坐有坐相站有站姿,孔老夫人能教她的其实并不多。
不过苏云朵虽然对宁氏将她押来孔老夫人这里学规矩有所怨言,却也理解宁氏的一片慈母心,最终还是在孔老夫人乖乖地跟着孔老夫人学了些日常礼仪。
先是走姿的练习,孔老夫人让人拿了本厚厚的书,又让人端了只装着清水的大碗。
先将书本放在苏云朵头顶,让她在屋里走了一圈。
苏云朵顶着书本稳稳地走了一圈,那步伐轻盈而稳健。
孔老夫人微微笑了笑,然后让紫苏将那碗清水放在苏云朵顶着的那本书上,这是要苏云朵顶着清水走路。
紫苏还没将装着清水的碗放到苏云朵头上,宁氏就已经紧张起来了,只见她微张着嘴盯着紫苏,恨不得上前去替苏云朵扶着头上的那只碗。
谁走路身子不晃,身子晃动头顶上的碗能不动吗?
碗动了,碗里的清水岂不全泼进苏云朵脖子里了?这大冷的天,冷水进了脖子,受凉了可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宁氏心里还真是有些懊悔,早知孔老夫人是这样让人学规矩礼仪,她就该再等等,至少等天暖和些再学!
宁氏心里再后悔,这个时候也不好意思半途而废,只是紧张地盯着顶着碗清水准备走路的苏云朵。
苏云朵的表现不但令宁氏大开眼界,也让孔老夫人赞叹不已。
只见她头顶清水而行,一圈走下来碗里的清水虽不说平静无波却没有一滴溅出碗面,更主要的是苏云朵身体并不显得僵硬,行走之间的那份从容并不比京城那些从小就受着大家规矩礼仪教导的闺秀们差一丝半点。
此时此刻的苏云朵虽然穿着朴素,一身布衣却难隐其光华,刹那之间从一个乡下姑娘变成了大家闺秀,别说宁氏看呆了,连见多识广的孔老夫人也不由大加赞赏。
这哪里还需要教,无需换上锦衣华服更无需描眉敷粉,就妥妥的是一个大家闺秀,若再换上锦衣华服蛾眉淡扫,真不知又是怎么的清贵秀美。
见看呆了自家娘亲,苏云朵心里好不得意。
只是这样端着实在是太累,这里又不是京城,更不是她该立规矩的时候,还是做个轻松自在的乡下姑娘,待紫苏上前替她端走头顶的碗拿走头顶的书,只见苏云朵肩膀一塌,瞬间大家闺秀又变成了乡下姑娘。
宁氏眨了眨眼睛,似乎还没有从苏云朵这瞬变之中缓过来,半晌才摇了摇头嗔了苏云朵一眼:“我只以为你不愿意学规矩,哪知你早就学会了。你这孩子,这是好事,何必瞒着娘?”
我哪里偷偷学什么规矩礼仪?
这些规矩礼仪都是上大学的时候为了给礼仪公司打工才学的。
当初为了能当上礼仪小姐,她可是吃了许多的苦,头顶清水走路只是小菜而已。
当然前世的礼仪是否适合这个世界,苏云朵并不清楚,因此她特地请教过紫苏,除了福礼跪礼这些前世没有的礼,苏云朵的礼仪真的没有任何问题,而福礼跪礼学起来并不难。
不过既然宁氏认定了她偷偷学过这些规矩和礼仪,又有紫苏曾经给她的示范和指点,苏云朵索性认了宁氏的说法,省得宁氏心里总揣着心事,于是脸上露出一个羞赧笑容道:“我这不是为了让娘刮目相看嘛。”
说着挽起宁氏的胳臂,半个身子靠着宁氏,哪里还有一丝大家闺秀的样子,偏偏宁氏自己就没那个自觉,还因为苏云朵难得地与自己亲近而欢喜不已。
孔老夫人不由摇头叹息,宁氏是个迷糊的,却有个又机灵又精明的女儿,就算京城里有个龙潭虎穴,有苏云朵在身边看着护着想必也不会出太大的岔子,当然吃些苦头却是难免的。
第247章 惊喜(一)
搞定规矩礼仪,苏云朵抓紧时间向紫苏交待她去神医谷期间家里的事情。
她将家事托付给紫苏,只是想着让宁氏轻松些,有能干的紫苏帮她料理家事,宁氏基本上只需要带好苏泽睿。
只是这样一来宁氏的闲暇就显得多了些,苏云朵发现只要有了空闲,宁氏就会面向南方坐着发呆,她知道宁氏这是担心苏诚志呢。
为了避免宁氏多思多想劳心伤神,苏云朵决定给宁氏多找些事出来给她干干。
苏云朵启程前往神医谷之前,拿了一叠图纸来找宁氏,身后跟着端着绸缎布料的紫苏。
“你们这是?”宁氏惊讶地看着苏云朵。
紫苏手上的布料不是镇国公府送来的那些细棉布,而是宫中赏给苏云朵却被她束之高阁的丝绸锦缎,这些面料对于他们这样的乡下人而言虽然稀罕却并不实用。
“娘,咱们迟早要去京城,总不能穿着棉布衣裳给认祖归宗,那有咱们的颜面。
这些是我按紫苏姐姐提点画的衣服式样和绣样,娘和紫苏姐姐的女红都极好,咱们先把衣裳做起来,省得爹爹来家接咱们的时候手忙脚乱。”苏云朵将手中的图纸交给宁氏。
这是她结合前世网上看到的汉服和紫苏告诉她的京城服饰潮流设计出来的衣服式样,自然男女老少的都有。
宁氏一听可不就是这个理,虽然如今他们穿的衣裳比起一般农户不知好了多少,可是穿这样的衣服,别说去京城就是去府城,只怕也会让人看不起。
宁氏的女红是真的好,只是她自己并不会画花样,做的衣裳也都只是中规中矩,而且她做的衣裳更适合下地劳作。
苏云朵画了衣服式样和配套的绣样,看着就让人眼睛一亮。
不但宁氏对这些衣服式样和绣样爱不释手,连孔老夫人看了也从中选了两套式样和绣样,准备分别给自己和老大夫各做一套。
宁氏做衣裳的热情空前高涨,自然没有时间胡思乱想,连苏云朵与老大夫启程去神医谷,也没给她带来分别的伤感,只是吩咐苏云朵路上注意安全,照顾好老大夫。
苏云朵对这次神医谷之行抱着极大的期望,而神医谷也没让她失望,除了需要的药材苗,另外还收获了四样让她神往以久的好东西。
这四样东西一样是蔬菜一样是调味料,另外还有两种则是在神医谷外没有见过的鲜花。
蔬菜是西红柿,调料则是她遍寻不见只能用茱萸替代的辣椒,两样鲜花一是玫瑰一是郁金香。
从未在神医谷外见过的玫瑰和郁金香,在神医谷虽不能说到处可见,却并不算稀罕,这令苏云朵极为惊讶,尝试着向神医谷索要玫瑰和郁金香的种子,结果人家一给就是几斤,实在是令苏云朵喜出望外,直呼这一趟值得。
这个时候的苏云朵并不知道,神医谷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她去发现。
西红柿和辣椒是苏云朵在一个谷主的院子角落发现的,据说玫瑰郁金香还有西红柿和辣椒的种子都是谷主出谷办事时偶然所得。
给谷主这四样种子的是个红发碧眼从遥远的西方飘洋过海而来的外国人,东凌国的百姓称这样的外国人叫红毛鬼子。
谷主与那红毛鬼子语言不通,并不知道这几样种子到底能种出什么来,回谷之后顺手将种子撒在院子的角落,等种子发芽长大谷里还真没人认得这四样东西。
玫瑰和郁金香开花都相当漂亮,倒是成了被大家当成观赏的花卉渐渐在谷里广为种植。
西红柿和辣椒则不同,这两种植物开的花都是小小的一点儿都不好看,不过结的果子红了以后倒是挺漂亮的,可是品尝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品尝了辣椒的弟子,当即嘴巴就像被火烧了一样而且很快嘴就肿成了肥肠。
品尝西红柿的先中吃了个红色的西红柿,觉得还可以,可他偏偏又摘了两个青果子,吃下去没多久就出现了诸如恶心头晕呕吐的中毒症状。
自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