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秀才家的俏长女-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齐思淼是谁?可不正是退了陆瑾康亲事的那个齐思思的亲哥哥嘛,如此说来,那个面容清秀身材纤细的少年是谁就不难猜测了。
  陆安虽然难得出宫,可是作为圣上面前的首席太监,手上握着一支暗势力,专门替圣上收集情报,自然也少不了对上那几个皇子的有关消息。
  三皇子与齐家的接触从目前来看只是年轻人之间的交往,与朝廷暂无瓜葛,更没有危及国本、动摇太子地位的情况发生,按照惯例这种情况自然是不用报给圣上的。
  仅仅只是国事就已经令圣上忙得只差日理万机,陆安虽然觉得三皇子此举挺让人恶心的,却不能拿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叨扰圣上,只是没想到陆瑾康一句话就让三皇子与齐家兄弟之间的事暴露在圣上面前。
  听了陆安小心翼翼的汇报,圣上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小三太不知事了!
  或者这不是小三本人的意思,而是颐华宫那位的意思?
  只要一想到有可能是颐华宫的华贵妃利用齐家给珍妃添堵,圣上的脸色更不好看了。
  “把小三给朕找来,朕倒要问问到底是什么个意思?!”圣上看了眼陆安下了令。
  陆安不敢大意,赶紧叫过小太监小声交待了几句。
  三皇子今年十六尚未婚配,故而还没出宫建府,今日因为下雪也没有出宫,此时正在颐华宫陪着华贵妃说话,说的内容也正好涉及到平安侯的孙女齐思思。
  “你说什么?请你父皇给你与齐思思赐婚?!”华贵妃听了三皇子的话,脸上的血色顿失,如同看怪物一样盯着三皇子。
  “是,我喜欢齐思思,很早以前就喜欢她了,还请母妃成全。”三皇子膝盖一弯直接跪倒在华贵妃面前,哀哀恳求道。
  华贵妃气得全身发抖,抬了抬手眼看就要一巴掌呼在三皇子的脸上,身边伺候的嬷嬷赶紧伸手轻轻掐了她一把,总算没让华贵妃这一巴掌拍上三皇子的脸。
  “不行,你趁早给我死了这条心!”华贵妃气的连声音都变了,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她那长长的指甲直刺掌心,就算如此华贵妃依然恨不得给三皇子一巴掌,好将他打醒过来。
  这是嫌她死得不够快吗?要作死也别带上我,好不好?!
  如今谁不知道整个后宫,陆珍珠才是圣上的心头肉,而陆瑾康却是陆珍珠最疼爱的侄子,圣上爱屋及乌,这么多年下来难不成还看不透圣上对陆瑾康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虽然陆珍珠没有对齐思思出手,可并不等于齐思思这辈子就能安然无恙。
  陛下会不会以为是她为了给陆珍珠添堵,才指使三皇子与齐家兄妹交往。
  就算齐思思长得似天仙,华贵妃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娶那样一个不知礼仪廉耻的姑娘为正妃,不对,连侧妃都不行!
  这死孩子不是上赶着作死,要让圣上彻底嫌弃他们母子吗?
  皇儿到底有没有发觉自从他不小心导致珍妃落胎那日起,他的母妃虽然位份还在,却已经完全失宠于圣上,这个颐华宫与冷宫又是多大的差别。
  陛下到底有多久没来颐华宫了,皇儿难道不知?
  他以为她到底有多大的脸向陛下提出给三皇子赐婚,而且赐婚的对象还是令镇国公府陆家大失颜面的齐思思?!
  华贵妃真是越想越心酸,可是不待她想好该如何让三皇子打消这个蠢念头,陆安派来请三皇子的小太监就到了颐华宫。
  华贵妃听说是圣上请三皇子问话,脸刷地青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礼仪直扑向三皇子一把掐住他的胳臂,俯在他耳边恶狠狠地说道:“你若敢与你父皇提赐婚,就是将母妃往死路上逼!”
  当年三皇子冲撞了怀有身孕的珍妃,圣上将过错全都算在华贵妃身上,毕竟那个时候三皇子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就算那次真的只是无意的冲撞,可是珍妃的孩子没了是事实,三皇子又是从小养在华贵妃身边的,出了事自然要算在华贵妃身上。
  自从出了那件事以后,虽然后来珍妃又生了一儿一女,可是华贵妃却明白若不是她这几年谨言慎行非诏不出龟缩在颐华宫,只怕圣上早就找借口将她打入冷宫了。
  也许圣上对三皇子还会有那么一丝父子情,华贵妃却十分明白圣上对她这个过气的贵妃却不会留一丝情面,所以她必须先打消三皇子向圣上求赐婚的念头。
  三皇子虽然人蠢了些,可是对华贵妃却还算孝顺,见华贵妃脸色铁青,连死都说出来了,赶紧表示暂时不向圣上提赐婚的事,华贵妃这才胆颤心惊地看着三皇子跟着小太监前往御书房。
  待圣上问清楚三皇子与齐家兄妹相交的经过,只觉得这个儿子实在是蠢得可怕,狠狠地将三皇子训斥了一顿,又将贴身伺候的太监收拾了一顿,勒令三皇子在宫里关门思过,没有他的许可不得出宫。
  看着三皇子垂头丧气的离开,圣上只觉得自己的心脏也受到千万点的暴击,得赶紧找个人安抚一二,于是奏折也没心情看了,摆驾去了珍妃娘娘的景仁宫。


第138章 机缘
  珍妃娘娘听了圣上描述,先将三皇子的事放在一旁,只拿了陆瑾康说事,对于圣上要给陆瑾康两个可心的人,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她自然知道圣上这是暗戳戳地逗陆瑾康玩儿呢,也不知圣上这是什么恶趣味,总喜欢撩拨陆瑾康,不由嗔上圣上一眼道:“瑾康真就那么黑着脸走了?陛下也不拦着他!”
  三皇子想求娶齐思思?
  珍妃娘娘觉得很好,一个蠢女人也只配嫁个蠢男人,当然这样的话珍妃娘娘自然不会在圣上面前说出口。
  “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他那一身功夫,就算我让人拦也得有人能拦得住他!”圣上摇了摇头,满脸笑意地说道。
  珍妃不由也摇了摇头,外人只以为陆瑾康是个纨绔,却不知道他虽然年纪轻轻,那一身功夫已臻化境。
  说起来也是陆瑾康的机缘,在他三岁的那年,家人带着他去京郊有名的崇福寺进香,因为机缘巧合偶遇在崇福寺挂单的无名和尚,一眼相中陆瑾康的根骨,磨着镇国公要收陆瑾康为徒。
  镇国公虽然看出这个无名和尚有些武功底子,可左看右看也不似什么顶尖高手。
  镇国公府以武立世,府里自然不缺少高手,陆瑾康要习武府里多的是人可以做他的师父,又何必非要让个不明来历的秃头和尚来给他当师父。
  无名和尚既然相中了陆瑾康,又岂是镇国公几句话能打发的,为了达到目的,几乎每日敲着木鱼在镇国府大门前打坐,成了当时京城一景。
  对于这样一个方外之人,镇国公真是打打不得骂骂不得,最后只得在府里的校场开了擂台,言明若无名和尚能够打遍镇国公府无敌手,就让陆瑾康拜他为师。
  镇国公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个决定却正中无名和尚下怀,连续五天这个看似并不起眼的秃头和尚,硬是顶住了镇国府的车轮战,而且看似还赢利相当轻松,最后镇国公在感叹人不可貌相的同时,履行开设擂台之前的诺言让陆瑾康拜无名和尚为师。
  陆瑾康那个时候才三岁,一个三岁的娃娃就要跟着习武,别说是陆瑾康的亲娘,就连镇国公也觉得早了些,希望能再过几年让陆瑾康再大些再跟着无名和尚习武。
  无名和尚却十分坚持,看看哭哭啼啼拉着陆瑾康不放的徐氏,再看看满脸怜惜的镇国公夫人,深感如果留在镇国公府只怕无法将自己一身所学教给陆瑾康,于是抱起懵懂的陆瑾康一点脚尖直接飞出了府,只留下一句:“三年后送回。”
  陆瑾康是徐氏唯一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从自己面前消失,那种挖心剖肝的伤痛让原本就休弱的徐氏顿时昏了过去。
  陆瑾康就这样被无名和尚带走了,而且还是一路欢笑着被带走。
  镇国公再派人去崇福寺找人自然没有找到无名和尚的影子,只有一封无名和尚留给镇国公的信,言明过年的时候会送陆瑾康回府陪伴家人半月。
  没能找到无名和尚和陆瑾康,只带回一封书信,徐氏抱着书信自然又哭晕了过去,最后还是徐氏的亲娘也就是陆瑾康的外祖母数次上门规劝,才渐渐地让徐氏缓过劲来。
  陆瑾康虽然不是镇国公世子陆达的唯一子嗣,却是陆达唯一的嫡子,自娘胎里出来身子就有些弱,一向被徐氏当易碎的宝贝那样精心呵护着,谁能知道这一去会是怎样的结果。
  为了陆瑾康,徐氏连镇国公都怨上了,那一段时间,整个镇国公府的气氛压抑极了。
  好在那时离过年只有三个月,无名和尚个讲信用的,除夕那日傍晚陆瑾康就那么华丽丽地自己走进徐氏的起居室出现在徐氏面前。
  徐氏看到儿子的出现紧紧抱着儿子大哭不已,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让她完全失去了观察力,丝毫没有察觉陆瑾康身上的变化。
  对于陆瑾康的出现,镇国公自然也十分开心,不过他更注重的是来自陆瑾康身上的变化。
  不过短短三个月,陆瑾康似乎换了个人,自然这个变化并不在他的外表,而是那种从内而外的气质,像是……被伐经洗髓了一般。
  镇国公将陆瑾康带去书房细细询问这三个月的经历,陆瑾康毕竟还小,能告诉镇国公的并不多,他只知道自己与师父生活在某个山谷里,那里除了几间木屋三两个老仆,就是他们师徒。
  师父给他安排的功课并不多,每日也就是上午师父带着他识字读书,下午则跟着师父比划,晚上则是泡浴。
  提起泡浴,陆瑾康的小脸上闪过一丝惧怕的情绪,想必那个泡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镇国公见多识广,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所谓的泡浴必定是无名和尚在给陆瑾康伐经洗髓,这还真是陆瑾康难得的机缘。
  有了这样的认识,无名再来接陆瑾康,除了徐氏依然舍不得陆瑾康,陆瑾康对徐氏也有些依依不舍之外,再无人替陆瑾康担忧了。
  与无名和尚最初所言一般无二,陆瑾康只跟了无名和尚三年,三年后无名和尚就将陆瑾康送回了镇国公府,从此失去了踪影再没有他的消息。
  有了无名和尚给陆瑾康打的底,还有他留给陆瑾康的武功,加之陆瑾康本身的勤勉,如今陆瑾康的功夫虽不敢说天下无敌,的确也没有什么人能在他手上走上十招。
  只不过知道陆瑾康经历的并没有多少我,外面几乎无人知晓一向以纨绔形象示人的陆瑾康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在葛山村打虎受伤,那也是为了救人所致。
  说起陆瑾康的亲事,珍妃娘娘自然是担心的。
  前几日镇公国夫人进宫来看她,提起陆瑾康的亲事就眼泪汪汪,让珍妃着实不忍,这才在圣上面前多了句嘴。
  至于圣上怀疑的什么断袖,珍妃娘娘却是不相信的,他们镇国公府的男人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陆瑾康看似纨绔,却是个文武双全的好男儿。
  应该只是缘分未到,给他送美女还是免了。
  “那孩子虽然不说,可我总觉得他并不愿意在京城待着。”圣上张嘴接住珍妃递到嘴边的桔瓣,细细品尝后咽下,这才看着珍妃说道。
  “不行不行,不能再让他出京,若再有这样来一次,我娘必定受得住!”珍妃连连摇头,想了想恳求道:“陛下何不给他个差事,有了差事,他就不会想着往外跑,也能让他摆脱游手好闲的形象,他总不能一辈子顶着个纨绔的帽子。”
  正计划着年后跟着老大夫再次前往秀水县去的陆瑾康,就这样即将被圣上和珍妃安排一个差事将他留在京城。


第139章 祭祖上坟
  转眼就到了除夕,这是苏云朵一家从老苏家出来以后的第一个新年。
  作为主妇的宁氏正在月子中只能放手交给苏云朵,当然就算宁氏没有安排,苏云朵也早就有所安排。
  为了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过好这个年,苏云朵可算是费尽了心计,她甚至在宁氏还没有生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备。
  一番功夫之后,苏家院子焕发了新春,原本看着破败的院子被打扮得喜气洋洋。
  按照惯例除夕团圆宴之前必定是要先进行祭祖,对于刚刚与老苏家撸清关系的苏家来说,应该祭的自然是苏家真正的祖先。
  只是苏诚志尚未认祖归宗,甚至都不知道这辈子是否有机会认祖归宗,但是要让他再拜老苏家的祖先,却也是不可能的了。
  秀水县这边还有个除夕上坟的习俗,称之为送年食。
  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早在吃过简单的午饭,苏云朵就发现苏诚志时不时往北山那边张望,她心里就明白了苏诚志还是想去给老苏家那两位过世的老人上坟。
  这个倒也不过人,毕竟那两位老人说起来是苏诚志的外祖父母,也是他们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
  只是老苏家今日必定会去上坟,若是遇到一起只怕又将是一场闹剧,虽然他们可以想办法避开,可是若是老苏家刻意要在今日找茬的话,只怕他们避无可避。
  苏云朵可不想好好的一个年毁在老苏家那帮人手里,于是苏云朵决定只要苏诚志没有明确提出来,只当不明白他的想法,只是用面粉做了些稀稀的面糊糊催促着苏诚志带着苏泽轩兄弟二人贴春联贴窗花以分散他的精力。
  苏诚志默默看了眼苏云朵,知道她并不愿意他这个时候去上坟,只能幽幽地叹了口气,带着两儿子完成苏云朵交给他们的任务。
  “我听你爹叹气呢,他想去给那两位老人家上坟,你可别拦着你爹,帮他准备一下吧。”苏云朵端着月子餐给宁氏,宁氏默默地吃完碗里的食物,片刻之后轻声吩咐苏云朵。
  “娘,我不是不让爹祭拜曾祖父母,而且怕节外生枝。”苏云朵的心里有些委屈,总觉得爹娘只考虑他们自己的感受,却不替他们姐弟几个考虑。
  若真的对上老苏家的人,这个年还能过得好吗?
  宁氏心里不由一梗,苏云朵担心的事,她何尝不担心,可她实在看不得苏诚志那忧郁的眼神。
  “娘,你看这样可行?我把东西准备好,让咱爹和弟弟们就在咱院子里对着北山叩头。”苏云朵想起前世的城里人,七月十五还有冬至都会在路旁草地边画个圈面对老家烧纸祭典先人,觉得让苏诚志带着两个弟弟在院子里对着北山拜拜也算全了苏诚志的一片孝心。
  宁氏想了想觉得这样也行,反正他们又不是做给别人看,自己心诚即可。
  当带着儿子贴好春联的窗花的苏诚志看到苏云朵在院子里面北准备的一桌子显然是祭拜用的食物,微微愣了愣,片刻之后才幽幽说道:“咱们家弄这个有何用,都不知道祖宗在哪里?!”
  苏云朵看不得苏诚志这个颓废的模样,先指了指北山道:“爹难道不想拜拜曾外祖他们吗?”
  苏诚志又是一愣,半晌才明白过来苏云朵指的是谁,目光对着北山默默地看了许久,这才点了点头:“在这里拜拜也行,省得节外生枝。”
  苏云朵抿了抿嘴,在心里暗自发出一声庆幸的感叹,还好苏诚志没有执拗到非去坟前祭拜。
  “爹,我觉得吧,既然咱不知道祖宗在哪里,不如咱自己开宗立族,以后爹娘就是咱们这一支的老祖宗。今日咱就拜拜天老爷,请天老爷赐福。”苏云朵见苏诚志带着两个弟弟对着北山虔诚地一番祭拜,脸色终于好了许多,这才向苏诚志提建议道。
  当然这只是个建议,虽然将这个提议说出口以后,苏云朵觉得让苏诚志来个开宗立族也件很不错的事情。
  虽然她对自己这一支的祖宗一无所知,可是心底里并不觉得苏诚志认祖归宗对他们一家有什么好处。
  说心里话她更趋向于苏诚志自己开宗立族,只是考虑到苏诚志也许更希望认祖归宗,苏云朵觉得就算自己是苏诚志的女儿也无权干涉,故而她也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虽然苏云朵来这个世界并不久,可是她在前世的时候也是看到一些历史书籍的,对古人的宗族观念就算知之不多,却也并非一无所知。
  她知道这个世界的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活着都喜欢抱团,甚至死了都要葬在一起,不给进祖坟那绝对能秒秒钟哭天嚎地,咽气都不能一口咽完,就连刑律中都特意列出连坐之法惩戒那些罪大恶极之人,可见宗族观念多么深入人心。
  苏诚志想答祖归宗,苏云朵表示可以理解,只是将近三十年过去,属于苏诚志的祖宗族人到底在哪里?
  “爹爹,咱自己开宗立族吧!葛山村的苏家不是我们的家,生了爹爹的那个苏家咱们更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只想想将近三十年没找到爹爹,那个苏家不要也罢!”苏泽轩却没有苏云朵考虑得那么多,他更希望苏诚志开宗立族自立门户。
  虽然苏泽轩才八岁,比起苏云朵这个十二岁的长女,在这个方面自然更有话语权。
  听了一双儿女的话,苏诚志久久不语。
  尽管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并非苏富贵和杨氏的儿子,却因为感恩那两位可以算是他外祖父母的老人家眷眷的疼爱之心,一直努力当好苏富贵和杨氏的儿子,就算有时候想拜拜自己的爹娘祖宗也只能强压在心底。
  自从与老苏家彻底脱清了关系,苏诚志心底认祖归宗的念头像长了草一样难以拔除,他想寻找他的亲人,想问问他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他这个人?
  可是以他目前的能力谈何容易,而且就算他找到了那个苏家,人家会认他这个葛山村的小小秀才吗?


第140章 开宗立族
  苏家那两位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含含糊糊地透露过一些信息给苏诚志。
  从他们透露的信息可知,苏诚志的生父出生高贵,当然这个高贵到底如何,苏诚志并不能肯定,毕竟老苏家在北地虽然算是大户,却只是低贱的商人,也许在他们的眼里一般的读书人都比他们高贵,故而苏诚志觉得这个高贵应该是有些水份的。
  当年苏诚志的生父已过不惑之年龄,是北地的正四品知府,能力不错,正室夫人却一直没能为他诞下一男半女,正室夫人更因为身子不好没能跟着他到北地任上,只能在他身边放了通房又给他纳了两房小妾,最终却只给她生了两个闺女。
  也就是说,在苏娇娘进府前,苏诚志的那个爹还没有一个可继香火的麟儿。
  苏娇娘长得圆润,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这才让苏知府将人接进府替苏富贵平了那场危机。
  苏娇娘也是不负苏知府的重望,虽然进府差不多两年才开怀,却一生就是个带把儿的男丁,也在苏诚志出生的那一日,苏知府正好接到了召他回应的手谕,一府的人都把苏诚志当成了福星。
  只可惜还没满月,就迎来的兵乱。
  还没来得及本该带着妻妾儿女回京升职接受那个相当不错肥差的苏知府只得将爱妾和爱子托给逃难的苏家,虽然苏诚志是活下来了,却再也没有了亲爹的消息。
  虽然苏诚志觉得那个苏家也许只是个普通的人家,可是他又想,如果他的爹真能京中谋到那样的肥差,想必那个苏家在京城也并非泛泛的家族,很有可能是个名门望族。
  他的亲爹有名有姓还有在北地为官的经历,若他真的去京城寻亲,应该还是能够寻到的。
  可是那么多年来谁也没有提过去京城寻亲,就算老苏家的日子过得再艰难也没人提过。
  苏诚志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心里却明白这其中定然有什么难言之隐。
  当然他对那个苏家会否接受自己也是没有信心,那样的家族会稀罕卖身小妾生的庶子吗?
  就算他真的只是亲爹的唯一儿子,流落在外几十年,想必也不会有人稀罕。
  原本一心想要认祖归宗的苏诚志越想越觉得绝望,低眸正对上正仰头殷切看着他的苏泽轩,有些失措地转开眼睛,却又对上了苏云朵那双漂亮的大眼睛。
  好吧,为了儿女,还是将那个苏家忘了吧,开宗立族似乎并不是件什么不好的事!
  多少年以后,他就是苏氏这一枝的老祖宗。
  这样想着苏诚志居然觉得还挺美的。
  “行,那咱就自己开宗立族!”苏诚志闭了闭眼睛,再睁开时已然一片坦然:“不过这事先不要往外说,只咱们自己知道即可。”
  苏云朵先是一喜,尔后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就将苏诚志的想法想明白了,他的心里想必还是希望能认祖归宗的吧。
  算了,只要苏诚志开心就好!
  因为苏诚志不打算公开,开宗立族的事也不能大肆铺张,于是也只是就着自家院子里设的香案,由苏诚志带着两个大些的儿子净手焚香,拜天叩地,一番议式下来,算是开了宗立了族。
  虽然只是表面的开宗立族,苏诚志依然十分郑重其事地在苏云朵替他准备的族谱上开了笔,只不过将第一页空了下来,只在第二页上写下了苏诚志三个大字,然后是苏宁氏阿玉,再下面就是他的四个儿女。
  经过几日的思考,苏诚志终于赶在新年来临之即,给小四取了个自认为既响亮又极有寓意的大名“苏泽睿”,希望他的幼子长大以后做一个明智、通达的人。
  当苏诚志在崭新的族谱上写下苏泽睿这三个字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似乎真的生出开宗立族的豪情来,将什么认祖归宗暂时抛在了脑后。
  “你爹真的自己开了宗立了族?不可能吧!”当苏云朵端了特意给宁氏做的月子餐,告诉她苏诚志已经在新的族谱上写下了他们一家人的姓名,宁氏自是不太相信的。
  “那还能有假!不过咱爹把第一页空着呢!”说起那空着的一页,苏云朵不由撇了撇嘴。
  苏诚志空出这一页的目的是什么,不用想苏云朵也能猜得到,只是没法说苏诚志罢了。
  宁氏一脸的恍然大悟,就说嘛,昨日夜里还听他唉声叹气地提起那个京城的苏家,今日怎么可能就轻而易举地同意开宗立族,原来他这是一边想着认祖归宗一边又哄着儿女开心呢。
  不过这样也好,既让苏诚志有些想头,以后真要是无法认祖归宗,好歹他自己也算是个开山之祖,到时也不至于太过失落。
  苏诚志这人在宁氏这里什么都好,就是心思重了些,不过读书人没几个心思不重的,宁氏觉得那也没什么不好的。
  心思重说明肯动脑,不都说智慧永远属于肯动脑筋的人嘛,他的诚哥就是个有智慧的人!
  若是苏云朵知道宁氏是这样想的,那嘴必定会撇得更厉害。
  只可惜她并不知道,此刻她满心都是宁忠平匆匆给她送来的信。
  信是从京城来的,没有走驿站而是托了威远镖局从京城回来的镖师直接带给宁忠平。
  生怕误了苏云朵的事,宁忠平特地骑着马冒着风雪匆匆送过来,因为要赶着回去吃团圆饭,连口水都没喝又急急转身回去了。
  伺候宁氏用过月子餐,又帮着宁氏伺候好小弟弟,苏云朵这才转回厨房,趁着包饺子前的空隙,她得好好读读这封来信。
  看了眼牛皮信封上苏云朵亲启几个字,苏云朵的嘴角不由勾了勾,她认得这是老大夫的字迹。
  拆开蜡封的书信,从里面抽出书信,没想到随着书信一起出来的还有一张整整五百两的巨额银票,是东凌国最有名钱庄宝通号的银票。
  苏云朵呆呆地看着手中的银票,老大夫这是要干什么?
  片刻之后对着自己的脑门拍了了巴掌,老大夫要干什么,看了信不就知道了嘛!
  书信的落款时间差不多在一个月前,如此说来从京城到燕山府这一路雪下得不小,即便惯于走南闯北的镖师们也差不多走了一个月。


第141章 老大夫的安排
  老大夫在信中先写了些他们一路回京途中所见所闻,又写些到京之后的琐事,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却因为老大夫写得生动风趣引得苏云朵数次笑出声。
  这些内容自然只是告诉苏云朵他们一路平安回到了京城,而陆瑾康也已经康复又开始活蹦乱跳,最后的内容才是这封信的重点。
  那是老大夫对自己晚年的安排,着实令苏云朵大大地吃一惊。
  老大夫居然告诉苏云朵,他已经向镇国公辞了医职,年后将带着夫人和几位徒子徒孙来葛山村落户,这次来信一是告知苏云朵这件事,二是让苏云朵在苏家的院子里给他们收拾出几间屋子以便他们来了之后就有地方安置。
  至于这五百两银子是让苏云朵赶紧买下后山和山坳,最好将山坳往密林方向去的那个山谷子也一起买下来。
  买下山谷?
  那个山谷苏云朵自然是知道的,比苏云朵那个山坳子大得多,不过也不算太大,里面的风景还不错。
  老大夫并没有在信中明说为何想要买下山谷,苏云朵却突然想起老大夫跟她去看那个山坳的时候,曾经在那个山谷里转悠了一番,还发过一番感叹,似乎很喜欢那个山谷。
  当初苏云朵只以为老大夫这是因为曾经在神医谷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这样的山谷有着莫名的好感,却并没当一回事更没有多想。
  毕竟老大夫是京城国公府的府医,据说镇国公很倚重他,他的长子已经在宫里当了太医,次子的医术也不错,已经能在镇国公府独当一面,儿子们都在京城,老大夫以后肯定是在京城生活一辈子的。
  万没想到老大夫回了京城就开始着手准备来葛山村定居养老,而且还急急地辞了差事,明确说明年后就会带着老伴和徒子徒孙来葛山村定居。
  不过想想也许正是儿子都相继成家立了业,老大夫才会选择激流勇退,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带着老伴悠悠闲闲地种种药材养养老,于是就看上了民风纯朴的葛山村,看中了那个风光秀丽的小山谷。
  只有老大夫到底看中那个山谷的哪一点?
  支着下巴透过厨房的门帘默默地对着山谷方向发了一会呆,苏云朵依然没能想像出那个山谷到底有什么让老大夫居然要买下它来养老。
  唉,买个山谷定居养老,多不方便啊!
  不如她那个小山坳,下山方便还有个温泉,那个山谷有什么呢?
  再细细回想了一遍那个山谷,似乎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至少那里的树木比其他地方茂盛苍翠,草地也厚实许多,难不成那个山谷里也有温泉?
  可是除了山坳里的温泉水流向那个山谷之外,当初她真没发现还有其他的温泉,也许那日只是去山谷晃了晃并没有仔细察看才错过山谷真正的秘密。
  要不,去那个山谷探一探?
  看了眼外面的皑皑白雪,苏云朵暂时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这事急不得,就她这个小身板这个天气去山坳里收菜都困难,更别说去更深的山谷,就算父母不反对,她自己也不敢去冒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