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福门-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卞先生一通话说的嘉佳一脸涨的通红,等喘过气来,卞家两兄弟已经走远了。
  嘉佳才气的跳脚:“什么是不叫的狗咬人,我今天算是见识了。”平日里卞先生好言好语,好声好气的,没想到这一翻脸句句刺中要害,却又让人心里忌惮的很。
  爱珍随意应和的点了一下头,这种争执,她不好掺和进去,便挎着包出了后街,她是一家茶叶铺子的店员,这赶着上班去。
  对门芸嫂子从门里探出头来打趣嘉佳:“是你不晓事,你要是只说卞先生,卞先生便是任你们说的肠穿肚烂他也是懒的计较的。但人皆有逆鳞,卞先生一个人将两个弟弟扶养至今,那骨子里也是不好相于,你那样说卞老二,卞先生这般回击你都算是客气的。”
  嘉佳张了张嘴,最后气哼哼的推了自家门进屋,只有自叹倒霉。
  别说,她倒真不敢太跟卞先生计较,余翰私下里跟她说过,卞先生有大才,未必会一直呆在虞记,他还想先跟卞先生学点,再奋斗几年,争取爬上虞记总账的位置,若是因为自己得罪了卞先生,说不定就坏了余翰的打算了。
  想着,她轻拍了自己一个嘴巴,也是自己多嘴。


第七十五章 田家
  卞维武跟在他大哥身边闷头走着路,心下里在琢磨着,他大哥好些年没发这样的火了。他有总感觉,他大哥这回发火不完全是为了他,也许有一部份是因为东家大小姐。
  他虽然承大小姐的情,但却也不看好大哥跟大小姐在一起的。老潢火眼金睛,早就断言,若是大哥跟大小姐在一起,在大小姐那种深沉及强势之下,大哥万事只会委屈自己,这日子只怕就屈了。
  实在是那位大小姐,心计深了点。
  想着,卞维武又摸了摸鼻子,有些自嘲,他这样想着,好似那位大小姐会看中自家大哥似的。其实以那位大小姐的个性,也是看不上大哥的,大哥的性子太低调了,只怕象李大公子那样的人才是大小姐心中的良配吧……
  想到这里,卞老二却又不服气,自家大哥那也是堂堂昂仰之人。
  “大哥,要不,你就努力一把,要成,看在永福门这若大的财产上,咱大男人,没有受不了的委屈。要是不成,没了花儿,还有麻三妹这株青草,嚼着也能养人。”卞维武跟他大哥这么大咧咧的道。
  “瞎说些什么,大哥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管好自己就成。”卞维文没好气的说。
  他于大小姐之间距离甚远,他并没有起什么太重的心思,之前之所以针对嘉佳,也仅是认为该说而已。
  想着卞维文又不赞同的对他二弟说:“虽说我晓得你说的是戏言,但于男女相识,相知,相交贵在心诚。古人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于子携老。而于现在人,或许做不到古人这种心灵相契,但日常相处,一粥一宿,也没有不诚心的,哪有什么花儿,草儿之说。”
  维武行事太功利了,终是要说一说,提一提。
  “行了行了,晓得了。”卞维武撇撇嘴,大哥什么都好,就是有些酸气,须知人生说到底就一个钱字。跨上自行车,叮铃铃的一阵响,自去当他的差了。
  看着卞维武走远了,卞维文摇摇头,夹着算盘进了虞记。许老掌柜和余翰还领着翁冒和李记一行人在参观,却没看到大小姐。卞维文上了二楼,路过虞大小姐的办公室,就听到里面在讲电话。
  虞景明刚才接到王家老三王端美的电话,王端美在电话里跟她抱怨,怪她把他小时候喜欢吃九层糕的事情传出去。
  “景明,你不晓得我现在书桌堆了十几盒九层糕,我现在看到九层糕都要吐了。”说到这里,王端美在电话里又转了一下口气:“不过,家里的丫头下人们倒是高兴了,那些个小姐为了把九层糕送进府里来,使不得要给下人们塞小费。”
  “那你也算是居功至伟,就好生消受着吧。”虞景明取笑他。
  “都是你害的,还好有纤纤那丫头,她倒是喜欢吃九层糕,现在整天窝在我的书房里帮我消灭九层糕,家都不回了,吃完还说要是胖了就让我负责。哈哈,她若以后真长成小胖猪,那我也就只得勉为其难了。”王端美在电话里得意的道。
  虞景明笑着摇头,同一坑,王三郎这是准备再栽一次了,冯纤纤倒也不容易,便是再爱吃的女孩子,拿九层糕当饭吃,则非有大毅力不可。
  放下电话,虞景明轻笑。
  卞维文在走廊上听到虞景明的轻笑,东家大小姐很难得有这样的轻松。进得会计室里,几个学徒在一边整理着各分店送来的流水账一边聊天。
  “大小姐今天心情好。”坐在窗边的那个说。
  “能不好吗?五十万块的单子。”埋头对账的那位说,最近虞记的生意是见天的好转了,他们也高兴的很。
  “我倒是闻到了春天的气息。”这是正在报账的那个学徒却是有些神叨叨的说,意指的却是报纸上的那边花边新闻。
  “这都是秋天了,哪来春的气息。”坐在窗边的反驳。
  “不是还有个十月小阳春吗?”埋头对账的抬起头来跟报账的学徒挤挤眼。两人心领神会。
  卞维文进门咳了一声,几个学徒连忙站起身来:“卞先生好。”
  卞维文点点头,便进了里间,虞景明在屋里听到人招呼卞先生,心想着,初步的合约,之前跟翁冒和李记的人谈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一些琐事可以由徐老掌柜和余翰招待就可以了,她这边马上要去苏州河边,董家生辰宴那会儿,她跟田太太约好的。
  只这趟是作为虞记对多年老客户的一种回访,原先是说好许老掌柜还有戴政跟她一道的,如今许老掌柜走不开,倒不如就请卞先生一起。
  会计室的门开着的,虞景明走过去,几个伙计正在说着什么是小阳春的,见到虞景明过来倒是唬了跳,吓的脸都有些白了。
  虞景明只是笑笑,冲着里间探个头出来看情况的卞维文说:“卞先生,有时间吗?我这里马上要做个老客户回访,许老账房走不开,要不你跟我和戴政一起去一趟。”
  “好的。”卞维文点点头,他是虞记总账,这种事体出面也应该。
  戴政已经备好了马车,虞景明带着红梅一辆,戴政和卞维文一车从永福门出发。
  苏州河自开埠以来,从一个小农村变成如今人流如织的繁忙所在。街边店铺林立,河边,长长的河坝隔着一个个的船坞,船坞里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让河道显得有些逼仄。间或有小船穿插其中,却是灵活如游鱼。
  田明家就住在河边的一条小巷子里,虞景明等人在小巷口下的马车,刚下马车却看到德三带着两个人过来。德三一身黑丝绸长衫,外面套了件棕色的竹枝纹军机坎,就是一字襟马甲,肚子有些挺,倒不似之前在荣家做管家时点头哈腰的光景了。
  “戴政,卞先生,你们这是去哪儿?”德三打个招呼,又看了看虞景明和红梅。
  德三不认得虞景明,但却认得红梅,便猜红梅身边的这位该是虞记的东家大小姐。
  “走走。”卞维文只是浅浅的说了两个字,戴政倒是打趣起德三:“德三,这是又在哪里找发财利市了呀。”
  当初德三坑了荣家几间铺子,被人在外面说道,他家人辨解,只说是自家在外面找到了发财利市,戴政这会儿便又拿这句话来取笑。
  “哪有什么发财利市哟,不过是节前讨笔债,回回空手,现在欠钱的人是大爷。”德三说完,甩着袖子,带着人出了小巷子。
  “这德三不是个好东西,趁着荣家出事,伙同别人三文不值两文的从荣家弄到好几间铺子。”戴政看着德三的背影说。
  红梅说了句:“荣家也不是干净的,我听人说,当年卞记东家夫妇出事,荣家也是趁火打劫,那里好些个店面也是荣家三文不值两文从卞家亲戚那里买来的。”
  “红梅,说这些做什么,快去叫门。”虞景明岔开话题,卞先生在这里,红梅提的又是卞家旧事,不免有些不好。
  “也没什么的,都是过去的事了。”卞维文笑笑。
  有许多事情,降临之时,就象天塌了一样,可等到事情过来,再回头看,也不过尔尔。
  岁月的洗练,便是让人变得更加豁达。
  红梅拍了门,开门的是田太太,眼泡有些发红,见到是虞景明,连忙摸了一下眼睛,将人领进了屋里。
  田明三十五六岁,中等的个子,有些瘦削,脸色也不太好,还有胡渣子,家里地上,锅碗砸了一地,一个七八岁的小子躲在田太太背后看着人。
  “去年的时候,他听人说长沙那边缺粮,便跟几人合伙,又贷了款运了几船粮去那边,没想那边暴动,粮也被劫了,人都差点回不来,合伙的人都逃了,我们卖了房子和家里所有家当,还了一部份欠款,那几家债主见田明还算守信,也约定好在今后五年慢慢还,可没想,前几天,一个叫德三的突然把那些欠条买了下来,逼着我们马上还,还不出来,就让田明拿南汇的祖宅抵,那祖宅也不是田明一个人的,他哪里做得了主,更何况祖宅虽然破败,却是不能卖的。”田太太细说着事情经过。
  虞景明等人才晓得德三原来就是来田家逼债,虞景明觉得,德三此举说不定跟南汇乡要建的自治公所有关。
  几人默默的帮田太太把东西收拾好,然后闲话了几句,虞景明将一个月饼礼盒放在一边,冲着田明道:“田先生,你为虞记卖过六年的糕点,我现在问你,如果我赊货给你,你能卖多少便赊多少,你还卖吗?”
  “卖!”田明咬着牙赤红着眼睛说。
  “好,你明日来虞记提货。”虞景明说,又给孩子包了一个象征性的红包,道了声中秋快乐,虞记一干人便跟田家人告辞离开。
  一行人出得田家,从小巷子里出来,远远的就看到外白渡桥。
  “大小姐,是不是给的太少,只是一个赊货的机会,并不足以解决田先生的困难。”红梅道。有些事情,如果不做反而没关系,若是做了,却不做到位说不定反而招怨。
  虞景明侧过脸,正要回红梅,却看到一边卞维文脸上有些了然的笑意,不由说:“卞先生说说。”
  “好,那我就估且猜猜东家大小姐的心意,田太太之前说了,那批粮是几人合伙的,出了事后,别的合伙人逃了,也就是说田先生要还的那笔债并不全是他一个人的。我想,如果只是还他一个人的那份,那么他变卖家产应该完全足够偿还了,田先生是连合伙人的债一起担下了,这样的性子,他不需要别人帮他还债,他要的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虞景明笑说:“卞先生厉害。”
  卞维文笑笑:“是大小姐心思玲珑。
  虞景明笑笑,不远处,电车正驶过白外渡桥,桥下涛声悠悠。


第七十六章 苏宅
  从苏州河那边出来,虞景明跟红梅一行人道别。
  戴政,卞先生和红梅先一步回虞记,有关田先生的事体要先做一个安排,而虞景明则绕道准备去苏家。
  董家生辰宴那天晚上的牌局,苏太太实是为她解了围,如今又正逢中秋节,于情于理,她都必须走这一趟。
  虞景明在去苏家前先给王大奶奶打了个电话,打听了一下苏老爷和苏太太的一些喜好,还有一些禁忌等等。然后虞景明又先转去了法租界那边的虞记分店。
  法租界这边虞记分店的掌柜是戴政,不过,这会儿戴政还在永福门虞记那边,分店里是二掌柜金旺在照应。
  金旺见到虞景明突然到来,戴政又不在,心下里不免有些惴惴,虞记各分店的管事谁不晓得这位大小姐是不太好相与的,金旺自不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虞景明不理会他的心思,只是让金旺带路,两人一前一后直奔后面的作坊,每个分店都有各自的小作坊。
  见到虞景明一进来就直奔作坊,金旺那心更是打鼓,不晓得这位东家大小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虞景明晓得金旺的心事,不过这会儿去也没有理会,只是叫来了作坊里的席师傅。
  “席师傅,松子玫瑰拉糕,薄菏糕,葱猪油糕的材料有哇?”虞景明问席师傅。
  “有,大小姐要想吃,马上可以做出来上笼,歇一下就能吃到新鲜出炉的了。”金旺生怕作坊师傅不会回话,惹出事来,连忙代答道。
  虞景明这才笑着跟金旺说:“你不要担心,我不是来查分店,我是下午要去一趟苏家,苏老爷和苏太太都是苏州人,喜欢的是苏州点心,苏太太尤其喜欢松玫瑰拉糕和薄荷糕,不过苏太太信佛,口味较正常的口味偏淡一些。而苏老爷喜欢的却是葱猪油糕,也许是因为苏老爷小时候也是吃过苦的,他喜欢的葱猪油糕较正常的口味更重一些,要重油重糖,我便想亲手制一些,技艺虽不见得高,但胜在合心意一点,你自去前面忙你的去,这边有席师傅指点我就可以了。”
  听得虞景明的话,一边的席师傅连说不敢。
  金旺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大小姐不是来挑刺就好,便拱拱手说:“那我不打搅大小姐。”说完,金旺便转身出了作坊。走到门口时,心里还感叹着到底是他有些草木皆兵了,想着又转回头看。
  正午的阳光直直的就照着小作坊一边的窗台上,窗对面是制作糕点的大案板,此时案板边,席师傅正专心的指点着东家大小姐,东家大小姐倒是按部就班的,动作不缓不急,手法也舒适自然,席师傅在一边不时的指点,东家大小姐也恰到好处的点头应承。
  只是看大小姐那熟练的手法,金旺有一种感觉,便是没席师傅指点,只怕这位大小姐的手艺也是不差的。
  想着,金旺不由啧啧嘴。
  大家心下里都曾猜想着,这位大小姐虽然拿出了提浆月饼的方子,但只怕动手的手艺却是不太行的,要不然为什么不直接拿出成品,也好震大家一震。所以一些分店的作坊师傅心里不免有些私下里拿大,东家不懂手艺活,下面的人就好做事。
  如今看来,只怕是有些想当然了。
  金旺边想边摇头笑。
  “二掌柜,又有人来订货了。”一边伙计出来招呼。
  “走走,忙活去。”金旺挥着手,也是怪了,明天就是中秋了,平常这个时候大批的订货基本上没了,有的只是散客户,今年却是异于往年,先头不温不火,这几天却是突然的爆发了,生意竟是比往年要好上一成多。
  虞景明跟席师傅忙活了近两个小时,几样糕点做好了,一边伙计拿了一个食盒来细心的装好,虞景明提着食盒出了作坊的门。
  席师傅送虞景明出门,跟金旺一起站在门口看着东家大小姐离去的背影。
  “大小姐手艺不错的吧?”金旺拢着袖子,咧了咧嘴,问出心中的猜测。
  “呵,反正不差。”席师傅啧啧嘴说。
  “呵呵。”金旺同席师傅相视一眼,各自心知肚明,这位大小姐手艺好的很,只是人家处的那个位置自不必要跟你们一些作坊师傅较劲。
  这是所在的位置不同,眼界格局的不同,对于这位虞记大小姐,他们这些底下人也算是服气了。
  苏家在霞飞路那边有一座园林。
  苏老爷祖籍苏州,所以,这个园子建的就非常有苏州园林的特色。
  到得苏家,虞景明递了帖子,然后跟着苏家的下人穿过壁照,绕过游廊,前面不远就是苏宅有名的悦心亭。
  亭一边曲水流畅,另一边游廊环绕,间或夹杂着一片翠竹和芭蕉,将一片并不大的地方错落出一方如山水画一般层层叠叠的天地,鼻间能闻着四季桂的馨香,再就是淡淡的茶韵。
  “难怪叫悦心亭,我这才一坐,这烦燥的心倒是平静了不少。”亭子里,苏太太,李二太太,还有王大奶奶和王家二媳妇冯绍英四人围着圈坐在石桌边摸着麻将。
  李二太太边码着牌边赞叹的说。
  王大奶奶和冯绍英是在午后来拜访的,如今上海金融界动荡,各家太太也会互相走动,私下里交流一些看法,算是时下上海比较流行的太太外交。
  当然王大奶奶和冯绍英过来也是因为上午的时候,虞景明跟她们打听苏家的情形,晓得下午虞景明要过来,王大奶奶有些不放心,再加上一些事体确实也要走一趟,就先过来了。两人也是刚坐下,倒是不晓得这李二太太的底细。
  “我看你也是瞎操心,南洋劝业会里,泽时创下多大的名头?别的不说,那腰包可是赚满了,上海这边便是动静大一些,那也是他青年人的果敢。要晓得过了他这年纪,象我家老爷这般,哪里还有他那气性,使不得走一步思两步的,这固然稳妥,但有时却也要错失良机。我瞧着泽时不错,大刀阔斧的,上海一滩子混水一下子就叫他搅得活泛了。”苏太太先是冲着那李太太说,然后又转过脸来跟王大奶奶和冯绍英介绍道:“这位是十三行李记李家二老爷的当家太太,也是苏州人。”
  苏太太这一介绍,王大奶奶和冯绍英便心知肚明了。


第七十七章 李二太太
  李记老太爷至今还建在,不过多年已经不管事了。李家大老爷和大太太是书生习气,在南洋那边办了个学校,家里的生意多是不管的。所以这些年李记家族生意多是李家二爷三爷在照管,这些年李家老太爷身体每况愈下,家族继承人就越来越摆在台面上了,也因此,这几年李家二爷和三爷斗的相当厉害,不过就能力和势力来说,李家三爷是要略逊几分的。
  因此,李家二爷和李家三爷的相斗中,李家二爷是占绝对优势的。
  只不过,大家都晓得,李老太爷真正看重的既不是李家二爷,也不是李家三爷,而是李泽时这位长子长孙。
  李泽时是李家大老爷的独子,因着是长子长孙,自小李老太爷就挺看重他,也是着力赔养的。
  只是这位李大少自小有些玩世不恭,多次忤逆李老太爷,最后气的李老太爷把他送到法国去,没想这一下子就放羊了,这些年这位李大公子跑遍了欧州之后又去了美国,直到去年,李老太爷以病重为由才把他骗回来,没想到这一回来就在南洋劝业会的投资上立了大功。
  朝廷刚准备筹办南洋劝业会时,别说外人,便是朝廷自己人都不太看好,没想李大公子就盯准这个了,投了大笔资金,最终算是在南洋劝业会的投资上拔得头筹。
  如此一来,本来十拿九稳的李二爷就有些坐不住了,只是南洋那边离不开他,便让二太太借着探亲为由回了苏州,再走上海。没想到李二太太才一到上海,就听说李泽时先是五十万银元仅以一句戏言的原因就砸在名不见经传的虞记头上,之后更是频频出手,一时间李公子便成了整个上海商界的散财童子,由此,李公子的大名算是在大上海传扬出来了。
  这么大笔大笔的投资,李泽时竟然没跟南洋那边通口气,李二太太自然是又气又急,一边给南洋家里打电报,一边使不得在苏太太面前抱怨。
  李二太太跟苏太太年轻时也是玩得来的闺蜜。
  听得苏太太的介绍,王大奶奶才晓得,原来这位李太太就是十三行李记李二老爷的当家太太,也就是最近上海滩风头最劲李公子李泽时的二婶。
  王大奶奶这下心里便有数了,她跟着王老爷也是在商场打着滚过来的,自也晓得这位二太太担心些什么,一来自然是怕亏了,李大公子这一大笔大笔的砸下去,要是亏了,便是李家家大业大,也要脱层皮啊。
  二来,若是李大少这回的投资都成功了,那样一来,李二爷这李家当家人的位置只怕就有些不稳了,毕竟李泽时是长子长孙,老太爷又看重,焉晓得李太爷会不会直接把家当交给孙子打理呢。那更是二太太所不想见到的,但具体怎么对待这件事情还得南洋李老太爷决定,也不是二太太或者李二老爷可以定下来的,所以二太太才这般的烦燥。
  “苏太太你是不晓得,泽时本事那是有些的,毕竟在外面六七年,单见识就不是一般人可比。否则,他怎么这回就认定南洋劝业会能行呢?但这孩子呀,没定性,他那钱来的快,却也花消的快。别的不说,这些年他在外国,倒也时时听人说他混的不错,可我们自家人也是晓得的,巴黎那边为了捧一个歌星,我大哥大嫂那个学校两年的收入全砸了进去,结果呢,那歌星最后却伴了一个铁路大享,他一气之下拍拍屁股去了美国。到了美国,他也不务正业,又喜欢上了话剧,又投资建了一个剧场……”
  说到这里,李二太太又是一阵没好气:“你投资剧场就投资剧场吧,总是有些收益的,可他不但投资剧场,还自己演起了话剧,叫什么《黑奴吁天记》,成天跟些个黑人混在一起,最后剧场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不少。他三叔实在看不下去了,晓得拍电报他也不回来的,干脆就跑了一趟美国,专门把他叫回来。结果他到了香港,他又碰到一个认识的舞女,那舞女不晓得得罪了谁,被人堵在了巷子里,他大少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又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若不是他三叔身边正好带着保镖,他大少爷那条小命只怕就要交待在那条小巷子里了。这事传到南洋,把他爷爷给气坏了,直接病倒在床上,他才收心回南洋,到了南洋还给那个舞女汇了一笔钱,资助那舞女开了一间俱乐部,在香港混的也是风声水起。结果他倒好,又不管了,直接把俱乐部丢给了他三叔,最后他三叔却跟那舞女混的不清不楚起来,气的他三婶儿差点一把火把那个俱乐部烧了,最后还是我家二爷收拾的烂摊子。他大少爷倒好,一转眼又跑这上海来搅风搅雨……”李二太太说的口干,啜了一口茶。
  又打出一张牌,李太太继续说道:“这回上海这投资,起先不就是因为他大少爷为虞记大小姐打抱不平吗?跟他过去那些事情一模一样,全是脑袋一热的事情,最后还不得我家二爷来给他收拾烂摊子呀,这孩子呀到底是不省心……”
  “李大少爷过去那些事情的就里,我们外人不清楚,但景明可不是二太太跟里的那些女人,这事关女儿家的声誉,二太太还是要慎言。更何况跟虞记打交道,生意上亏不亏不好说,那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在为人做事上,虞记却是能端得上台面的。”一边王家大奶奶却是沉下脸接话。
  李二太太的话可不太好听,那话里话外的竟是把景明跟那些个明星舞女摆在一起,王大奶奶自要为景明说公道,景明做事从来都是凭她自己的本事,可不会占他李记的便宜。
  “有一件事二太太大约不晓得,咱们上海苏州河那边一个行商田先生曾帮虞记卖过几年的糕点,后来他转行做粮食,却出了事情,散尽家资还背着债。这回景明刚接过虞记,想回馈老客户,这田先生便在此例,就在上午虞景明跟虞记的戴掌柜和卞先生一起去探望了田先生,并承诺给田先生赊货,田先生能卖多少虞记就能赊多少,这件事一个上午就在上海小商贩里面传开了。大家都说了,这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没有个落难的时候,跟虞记做生意,指不定就给自己日后落难留下一条后路,如今好些个小商贩都到虞记进货呢。”一边冯绍英也插话道,她是晚辈,虽然听不惯李二太太的话,但到底不好摆脸色的,所以说话的时候是一脸笑嘻嘻的。
  李二太太这下脸色有些不太好,王家婆媳两个话里话外都在为虞记那位东家小姐说话她自然听得出来,虽然没有明着指责她,但那意思却也让李二太太的脸面有些挂不住。
  苏太太是主家,这个时候自然要打圆场,更何况绍英说的事体,吃午饭的时候,她也听自家老爷说过,这会儿便接话说:“这事中午的时候,我还听我家老爷提了一嘴,说虞大小姐有当年永福爷的气度。”
  “气度倒是不敢当的,不过景明那丫头,到是个以诚待人的。”王大奶奶笑道。
  边上,李二太太暗里也撇了撇嘴,她也是个玲珑,从王家婆媳的话里自也听得出这两人跟虞记关系应该是不错,说不得沾亲带故,如此,她之前编排李泽时的一些话便有些不得体了。
  不过这王大奶奶如今这般说话,却也有些给虞记脸上贴金的感觉,虞记资助田明的事情才开个头,虞记就这般的宣扬,不免有些沽名钓誉,李二太太暗里嗤笑。
  当然李二太太来上海,倒也不是跟人结冤,这王家在上海商界那也是有一定份量,她自不会强辩,反倒是解释道:“大奶奶多心了,我哪里是要说虞大小姐哟,我虽然才来上海,但也晓得虞大小姐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我这说的是我家泽时,他做事情就是脑子一热,却不考虑后果,就象前天晚上那个晚宴,他那冷不丁的一下子,弄得一些个小报哗众取宠,说什么李大少爷英雄救美,无端端的给虞大小姐惹来一些蜚短流长……”
  李二太太话未说完,一道略有些低柔却透亮的声音传来。
  “多谢二太太为景明着想,只是景明生在商海,自也晓得商家以信誉为本,些许人言也不过大风吹去,倒是不在乎的,不过听到二太太言语,景明心中却也是有些疑惑,想问二太太一句……”


第七十八章 虞景明的反击
  虞景明没有想到她一路跟着婆子过来,才一进亭子,就听到王大奶奶,王家二嫂嫂以及李二太太的话。更没想到田家的事情也不过早上那会儿的事,这才晌午就传的沸沸扬扬了,这倒真是无心插柳了。
  虞景明自不晓得,她们早上一行刚离开田家,又有几家粮商去了田家,他们就是原来田明的债主,就是他们把债条转给了德三。
  本来凭着德三的身份,这些个粮商自不用去理会德三的,只是德三不声不响的竟是巴结上了新上任上海道刘大人身边的马师爷。
  这位马师爷收身绍兴,绍兴师爷是出了名的。
  更何况这位马师爷还能放下脸面,竟是把自家老婆姨送到自家东翁的枕边。
  如此,这位马师爷自然深得刘大人的器重了,在衙门里素有二老爷之称,一般县的正堂见了他都不敢端架子。
  总之马师爷深得刘大人器重,这新官上任三把火,而粮食的生意又跟官府着有密切的关联,几家粮商自犯不着去冒那个险,再加上德三也是下了重金的,商人逐利,几人就应了德三所求,将田明的债转给了德三。
  只没想德三隔日就来田家催债,最后竟然扯上了南汇田家祖宅,几位商家到底也是在上海商界闯荡的,晓得这回是被德三利用了,再加上当初又是承诺了田明慢慢还债,如今事情这样,总要给田明一个交待。
  所以几个人相约,今天上午也去了田家,本是想看看可以有什么补偿。到是意外的就从田家人的嘴里晓得了虞记的承诺,于是事情就这么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