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本荣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案:
书香世家的庶女荣耀而归,激起宅门千层浪。
玲珑面,诛心计,良婿引,满堂娇女斗锦绣。
且看朱门深闺中不见硝烟的暗斗,孰能独善其身?
当心已支离破碎时,谁的誓言能终生不变?
步步荣华的背后,是盛世明朝最惊心动魄的爱恨情仇……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庶女生存奋斗史!

 
正文 第一回 怪事年年有 今年特别多

    明朝景泰三年,这一年的春日甚是邪异,大雪下了一月还未消停,闹得四处雪灾,百姓流离失所。尤以滁州为重,只见满城街巷,银装素裹,好不萧条。然而城中清流街东的涧溪巷却不尽然,那巷中高墙深院,青石铺地,端的是城内数一数二的显赫人家,滁州知府傅府这座祖宅便在其中。

    果见两扇黑漆广亮大门内是一座四进宅院,宅院内亭台楼阁、画栋雕梁,举不胜举,仆役丫鬟穿梭其中,俱是轻手轻脚。

    不过,今日来来往往的仆役却比平日格外多,原因无他,只因六小姐要回府了!

    说来也是一桩怪事,这位一出生就被赶出府的庶出六小姐,其母柳如眉又出身青楼,十几年来府里都无人提及她,生死也未可知。老爷和太太却突然说要接回府,甚至还把西厢院大暖阁腾出来,让她入住。这样大的恩典,府里的庶出小姐可绝没人享受过。

    下人们议论纷纷,都想看看柳姨娘生的女儿什么样?理应是今早能到,却迟迟不见人影。

    到了正午时分,外院还没传消息来,雪花却又密又急,如撕棉扯絮般,纷纷扬扬,下得正紧。下人们不敢轻怠,冻缩着身子服侍在远香堂内外。

    远香堂是傅府当家主母霍氏居所,此时她在暗厢房里念经,她手缠念珠,嘴里不停地念着:“求祖宗保佑,保佑她能顺顺利利回来……”

    暗厢房为佛堂清静地,霍氏不许太多人进来,只有陈丰家的在里面候着。她看霍氏嘴里念了不下千遍,不由得劝慰道:“太太切莫太担心,瞧着今日雪大,只怕是路上耽搁了。”

    话音落,霍氏手中的念珠“哗”的一声,断线落地,一粒粒破碎的念珠声砸在耳里,分外刺耳。霍氏跪在蒲团上,突然睁开双目,抓着陈丰家的手道:“我总觉得心里不安踏,六丫头回府,我真怕会是一场劫数……”

    陈丰家的好是惊讶:“太太怎么会这么想?”

    霍氏看着佛龛上供奉着的白玉观音,双手合十,虔诚一拜,才慢慢扶着陈丰家的手从蒲团上起身,坐在紫檀雕花靠背椅上,好半日喃喃自语般道:“六丫头五岁那年回过府一次,那日也是冬日大雪,如今日一般。她得了天花,巧娘带她回府,她们跪在门口一日一夜,求我们诊治。你还记得那日的情形吗?”

    陈丰家的如何不记得,六小姐瘦瘦小小的身子跪在冰天雪地里,冻得整个脸毫无血色,后来她站起来,指着高高的广亮大门,诅咒般得嘶吼道:“如果有一日我再回府,必将让你们不得好死!”

    只这一声诅咒,陈丰家的回想起,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冷得身子一缩。但看霍氏脸色也十分难看,净往好处想道:“太太您多虑了,那时她才五岁,小孩子家家的都是说的气话,当不得真。再说咱们早打听到,六小姐得了嗽喘,这些年都是靠药支撑着,早是病怏怏的身子,又过了快十年,想必都忘了,您就放心。”

    “但愿如此。”霍氏良久叹息一声,攥紧了手腕上的绿松石十八罗汉手串,仿佛是自言自语,“幸好她有十四了……”

    陈丰家的猛然惊醒,接回府再过一年,到及笄就能出嫁了……

    正想着,外面两个婆子急急叩门,禀道:“太太,外院来报,六小姐到门口了!”

    霍氏一喜,忙站起身,走出暗厢房。陈丰家的拿了金刚手佛陀黄铜暖炉,赶紧跟上,把手炉递给霍氏捧着。

    那婆子站在门外行了礼,却又支支吾吾地说:“只是……六小姐的马车停在西角门时,她走下来,却往正门去,站在门前动也不动……”

    霍氏将眉一皱,婆子脸一垂,不敢再语。

    陈丰家的看霍氏脸色阴郁,忙委婉道:“大概是六小姐想看看咱们府里的气派……”

    霍氏睨了一眼陈丰家的,目光森寒。

    陈丰家的也觉得这话太牵强。富贵人家,法度森严,只有正室嫡出才能走正门,而妾室庶出可都是从偏门进出的。

    这可如何是好?

    府里六小姐到正门口的消息,一时铺天盖地传开,大家都以为六小姐从小在外长大,不懂大宅门的规矩,才要从正门进。却偏偏经管事提醒后,她依旧纹丝不动的站在正门口,后面一个眉毛稀疏的妇人也站立不动,年长的管事认出是以前服侍柳姨娘的丫鬟巧娘。

    细看那六小姐长得肖似当年柳姨娘,她一张雪白瓜子脸,柳叶般的双眉,清亮如水的大眼睛晶莹剔透,还透着一层水雾,挺直的鼻梁,薄薄的双唇,嘴角未笑却抿出小小的菱角。

    府里小姐众多,各个貌美如花,六小姐这相貌也是拔尖的。

    只不过那身青白妆花缎褂子透着股乡土味,看得出是天青色洗白,袖口前襟还大大小小的缝着补丁,月白色的襦裙也泛着黄,这一身打扮,便是府里未入等的小丫鬟,也没见穿得这般寒酸。

    外院管事好言相劝,她却也不回一句,只是怔怔地站着。

    她瘦削的身子迎着风雪,笔直地站立在广亮大门前,未上台阶,任由雪打在脸上,冻得抖索。

    良久,她才抬头仰望,记忆中的广亮大门还是这么壮观,那门梁上八座金蟾纹角替,又翻了新色,四枚雕以“吉祥富贵”的菱形门簪,又添了两枚。

    这样的广亮大门,似乎昭示着傅府的富贵,更甚往昔。

    可是,在记忆最深处,她和巧娘就跪在这个地方,哭着求父亲、求母亲,求他们救她。

    他们却说,你是个野种,不配站在傅府的台阶上,别玷污了傅府门楣……

    他们还说,得了天花,不如趁早死去,往左笔直走有条涧溪塘,你娘也是沉了那塘……

    然而,如今她却很想说:“我活着回来了……”

正文 第二回 傅府富贵门 明争暗斗涌

    远香堂里,姨娘和小姐们规规矩矩坐在堂屋,没一人吭声。但每人心底都掂量着一番计较,六小姐回府想从正门进,这样不懂规矩,太太也能忍?真是乱了套子。

    陈丰家的扶着霍氏来时,众人皆缓了面色起身,敬言福礼。

    霍氏坐在太师椅上,陈丰家的端了旧窑小茶杯,给霍氏斟杯热茶,她慢慢饮了口,看着支摘窗外的雪花,眉头不自然地皱了皱。

    大小姐傅景沫见此光景,忧心走到霍氏面前,柔声道:“母亲,六妹妹还在门外,雪下得这么大,我们去把她接进来吧!”

    她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感觉说不出的舒适。十七岁年纪,肌肤似雪,细如凝脂,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穿了件象牙色绣百蝶窄袖褙子,翠蓝色挑线裙子,一步一摇端的是副大家闺秀。

    霍氏看了眼景沫,眉头皱得更深。

    “不行,凭什么要母亲去接,她懂规矩吗?她只是一个庶女,她姨娘又做了那样的事,是不是我们府里的还不知道。我看她故意站在外面受冻,就是要母亲亲自去接她!”说话的这位小姐十一二岁,傅景汐,与景沫是亲姊妹。只见她脸蛋微圆,相貌甚甜,眉目英气,与景沫是截然不同的气度。不过嫡出的小姐,总是万般脾气。

    霍氏睨了她一眼,嗔怪道:“怎么说话的?”

    景汐暗暗地吐了吐舌头,扭头坐在雕漆椅上,看着平头案上的甜白花觚,兀自置气。

    屋子里的人皆不言语,景汐是府里最小的女儿,十小姐,自小得到傅府老爷傅正礼喜欢,受宠非常。而庶出的小姐们规规矩矩坐在一旁,不敢乱语,嫡庶之分立现。

    不过大家都认同景汐那番话,六小姐是个庶出的小姐,太太让她回府,还不肯进来,好大的架势呀!

    霍氏不见动静,大家都不敢作声。一时屋子如胶凝脂,冷得人直打寒战,大伙儿都抱紧了手炉。

    少顷,霍氏转脸问安姨娘:“安姨娘,依照你看,该怎么做?”

    安姨娘静静地端坐一旁,突然听霍氏问话,脸上几许惊讶,但旋即垂脸敬道:“六小姐从小在外长大,吃了不少苦头,老爷肯让她回来认祖归宗,咱们该好好安置她。只是这孩子不懂事,到底是在外面养大,却是放纵了些。看来回了府,太太少不得多教导些规矩。”

    安姨娘慢吞吞地说着,霍氏颔首笑道:“那这样吧,就由你代替我去接她,她姨娘与你认作姐妹,你去自然好些。”

    安姨娘眉目一跃,面有难色,七小姐景璃突然道:“母亲。”她越众上前,走到霍氏面前,轻声道:“母亲,我姨娘与六姐姐的姨娘是好姐妹,可六姐姐的姨娘是害过我姨娘的啊,我怕姨娘看到六姐姐,会记起往事来……”

    景璃声线压得很低,说完话,紧咬着唇,脸色也发白。

    安姨娘拉过景璃,忙道:“太太让我去接,那我这就去准备。”

    霍氏看了眼景璃,眸中噙着淡淡的笑意:“七丫头越来越会说话了,以前倒是还不觉得,你这孩子常不在我跟前走动,平时话也少,我却忽略你了。我记得你和六丫头是同年出生,该有十四了吧?”

    景璃绞着衣袖的手颤抖,面色惶恐不安。

    安姨娘担忧地看了眼景璃,刚想说话,霍氏按了按额头,慢悠悠站起来,道:“那好,我们都去外院接她。”

    话音弗落,众人哗然,霍氏眼睛一横,看了眼所有人,正色道:“全部都去!”

    景汐跳起来,险些打碎案几上甜白花觚:“母亲,她顶多只是个庶出小姐,怎么能让您亲自去接,摆这么大架子,也不怕折了她的阳寿。要是传出去,外人还以为咱们做了很多对不起她的事,全亲自去接一个庶女,还让她从正门进……”

    “住口!”霍氏提高声音,截断景汐的话,“你一个大家闺秀,跟谁学得这尖酸刻薄话?看来是我太惯纵你,今日你就别去,老实在家描红,要再没描完,晚饭你也不消吃了!”

    落下话音,霍氏一脸肃然踏出去,景汐气得跺脚,还在嚷道:“真搞不懂,十几年前被赶出去的庶女,今日犯得着接回来吗?”

    霍氏踏出门槛的脚步一滞,很快面无表情地踏过。跟在后面的众人同样不解,六小姐的姨娘柳如眉是青楼女子,才貌双全,当年因为害了安姨娘两岁的儿子,被安姨娘揭发在外和男人私通,证据确凿,被沉了塘,而尚在襁褓中的六小姐被赶出府邸。这十四年,柳姨娘的贴身丫鬟巧娘曾带着六小姐回来一次,却被拒之门外,往后便再无消息。

    一月前霍氏突然向傅正礼提议,要把六小姐接回,所有人都纳闷,好端端的怎么大费周折四下寻人?约寻了半月,才算找到人,特书信让她回来认祖归宗。

    所有人都在揣测,急急找回六小姐是何原因。但霍氏行事严谨,总未闻得端倪。

    看来一切要等那六小姐回来,才能知晓原因。

    一行人声势浩荡地坐轿往外院去,一众妇人丫鬟冒着寒冻伺候跟上。

    从大影壁至倒座门,行了一射之地,就到正门口。

    外院两个管事并七八个婆妇见得霍氏,纷纷惊得行礼,这大寒天的,料想不到霍氏会亲自迎出来。

    霍氏扶着陈丰家的手出轿,罩了玫红狐狸里的鹤氅,免了礼数,径直踏雪往门外走,看到雪中那抹身姿,刺得她眼前一花,顿住步履。再看一眼,对面的人也睁着蒙眬水汽的眸子望过来,一时所有的记忆涌上心头,她不由得攥紧了手指。

    陈丰家的看霍氏停步,也看了眼那雪中人,不由得一惊,竟然与柳姨娘长得一模一样,若不是年纪小,她以为柳姨娘还活在世上。

    就当两人怔住时,对面的人“砰”的一声,跪在雪地上,悲戚地喊着:“女儿给母亲磕头!”说着,就势叩在雪地上,连连三下,把那层层积雪砸出一个大坑来。

    霍氏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拥她入怀,热泪盈眶道:“好孩子,可算是回来了……”

    六小姐冻得整个人如冰块似的,霍氏抱着她也不禁哆嗦一下,想起十年前,这丫头在雪地里跪了一日一夜……

    霍氏顿时落泪,解下自己的玫红鹤氅,披在她身上:“好孩子,怎么这么傻,在外头一直站着……”

    六小姐泪睫盈盈,翘起的睫毛上也积着雪,整个脸白得不见一丝血色,又阖着目,仿佛要随着雪消散般,看得霍氏心里一紧:“六丫头,你要不要紧……”

    她摆了摆头,想说话,却冻得再也张不了嘴,渐渐地,倒在雪地里……

正文 第三回 阖家聚一堂 庶女正门归

    等醒来的时候,已是晚间,躺在鹅黄色的鲛绡纱帐子里,她慢慢睁开眼,屋子里立着数十个妇人丫鬟,见她醒来,有的去通禀霍氏,有的上前问:“六小姐,您哪里还不舒服?”

    她掀开被子起身,屋子里暖气腾腾,直暖到心窝,她四下张望,转了两圈,才够看尽屋内摆设,不禁喃喃问:“这是哪儿?巧娘呢?”

    “六丫头,这就是你日后住着的闺楼。”有丫鬟掀了软帘,霍氏笑着进屋,后面跟着一众人,她忙道:“快,快躺好,你身子不好,快别站着了!母亲把这最暖和的大暖阁腾出来给你住,天气冷,也便宜你养身子。”

    巧娘忙扶着六小姐躺在床上,有丫鬟搬了铺着秋香色坐褥的玫瑰椅,放置床边。

    霍氏坐下,仔细看着她,不由得感叹道:“可怜见的,从小流落在外,还累得身子患了病。”

    六小姐捂着嘴低低咳嗽,又抿唇苦笑道:“是女儿福薄。”

    霍氏唉声叹气,拍了拍她的手背:“不碍事的,你也别忧心,府里正好请了御医,咱们请他来给你诊治,不管什么病,都保管能好。你啊,就安心在家养病吧。”

    几位姨娘也赔笑着说道:“六丫头一看就漂亮又懂事,好好调养,将来有享不尽的福气。”

    她低头小心翼翼地说了“是”,眼睛里有几分怯生。

    霍氏见她恭顺唯诺的模样,露出慈祥的笑容,方问起家常话:“你这孩子一出生就离了府,连名字都还未取,叫什么名字?”

    她低声敬道:“听巧娘说,姨娘生下女儿,就取了名字景容……”略一顿,低眉见霍氏怔然之色,她又温弱着补充道:“随了家族里的景字辈,容取自从容以和之意。”

    霍氏才脸色稍霁,却默默不语,而后才笑道:“名字是好听,可却和你大哥重了音。”

    景秀听言,露出慌乱之色来道:“女儿不知,竟与大哥重音,这可如何是好……”

    霍氏按捺住她的慌乱,左右想了想,笑道:“你姨娘为你取名景容,自有深意,可这名字不妥,得改一改,回头也好上族谱。母亲为你取两字,景秀如何?”

    她微有迟疑,半晌默默一笑,才低声恭敬道:“母亲取的名自是极好。”

    一旁的姨娘和小姐们听到这个名字,互对视一眼。太太给小姐们取名从来都是请寺里的住持来取,景沫、景汐那都是用八字算出来的好名,正好太太五行缺水,两人的名里都沾了水旁,寓意深远。

    而景秀,乡里人都爱取那春儿、秀儿的名,可真应了她的出身。

    没承想太太面上虽欢喜这六小姐,可名字却取得随意,便可知未必是真喜欢这六小姐进府,那倒是何以还让她回府,现下又让她填入族谱,当真捉摸不透。

    不过,太太既这么取,众人无不附和笑道:“太太取得好,‘景秀’又通‘锦绣’,繁华之意,真是再好不过的名了,六小姐还不快磕头谢谢太太。”

    景秀呆愣了会儿,正要掀被起身应谢,众人看她那拘谨无措的模样,都笑了起来。

    霍氏忙拉住她道:“她们逗你呢?你这几个姨娘成日就爱玩笑,母女之间算得上什么谢?”转头看了后面几位姨娘,当下指着介绍道:“这是你顾姨娘,这是你萧姨娘……”

    景秀不好起身,一一颔首见礼,又与众多姊妹认过互礼。

    正说话间,外头丫鬟报:“老爷来了。”

    傅府老爷傅正礼,状元及第出身,现任四品滁州知府。他刚下衙,未褪官服,进得屋,见一众人皆在,他皱眉问:“怎么都在这里?”

    景秀听到威严沉稳的声音,掀开罗帐望去,只见那人头戴乌纱官帽,身穿四品云雁绯袍,虽近四十,却是儒雅英姿,品格不凡。

    满屋人皆弯腰行礼。

    霍氏笑道:“老爷,六丫头回来了。”

    傅正礼淡淡“嗯”了一声,走过来,一眼就看到床上瘦弱的人,他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是如眉的女儿?”

    景秀沉吟间,抬起头,睁着一双雪亮湛湛的明眸,傅正礼微骇,只是这瞬间,他仿佛看到如眉就在眼前。他阖目凝神,如眉曾经是他最深爱的女人,可是她却做出那等事。想此,他眼眸如刀般狠狠剜在景秀脸上。

    霍氏看到这幕,扯了扯他衣角,才道:“老爷真是累糊涂了,自个女儿都不认识了。”

    傅正礼眼神变了变,敛了怒意,看霍氏忧心忡忡的模样,他也心知她这女儿的重要,脸上慢慢缓和出丝笑意:“既回了府,就好好在府里住着,不懂的全问你母亲。”

    傅正礼只是说了几句话,冷冷淡淡,便离去了,走时拿眼睛瞥了眼霍氏,霍氏会意,点了点头。

    景秀看着那远去的高大背影,眼里溢出淡淡的失落。

    霍氏见她这样子,微微一笑,又关心地说了几句话,再看天色已暗,她身子又不好,吩咐屋里的人好好伺候,便和姨娘小姐们出去了。

    她们一走,巧娘撵了下人们去休息,关好房门,急切道:“怎么就把那名说了,没见太太脸色都变了!”

    景秀缓缓从床上起身,细致打量屋中摆设,慢条斯理道:“可她也给我改了名,还说让我上族谱,不是好事吗?”

    巧娘有些恍然大悟:“难怪你执意要叫景容这名了,原是为了让太太给你改名,改名的由头就得上族谱,难为你想得出,真是个鬼机灵!”巧娘这才舒了口气,却又皱眉道,“可给你改了乡下的字,那萍乡有多少唤秀儿的,这名字也取得忒难听!”

    景秀却不以为意地笑道:“没事儿,名字不过是个称呼罢了,叫什么不都一样,只要能进族谱,我就算正经傅家小姐了不是?”她正走到人高的古檀木穿衣镜前,对镜露出一抹笑意来,“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镜子,原来,这就是大户人家小姐的闺房啊……”带着一丝怅然,她拨了拨额间发丝,露出一双晶莹剔透的眼睛,眸中只余从容淡定。

    巧娘看着她神情,叹气道:“容儿,你本就是傅家的小姐……”

    “可他们未必承认。还有,您得改口唤我秀儿了。”景秀纠正她,面色又复凝重,“只是,上族谱前,还有一件事很重要。”

    “什么事?”巧娘神色一紧。

    霍氏吩咐众姨娘小姐们下去休息,与陈丰家的往远香堂走去,进了大院门槛,陈丰家的不免问:“太太怎么六小姐一回来就把她名字填进族谱?”毕竟那六小姐是不是老爷的骨肉还不一定呢。

    霍氏看着眼前茫茫大雪,抱紧了手中暖炉,了然于心道:“我自有打算。”

    陈丰家的也就不多问了。

    到了内室,傅正礼换下官服,正等着霍氏,陈丰家的知趣避退。

    主屋里只剩下两人,傅正礼看霍氏一脸倦意,忧心道:“既然她回来了,你就别担心了。”

    霍氏看了眼傅正礼,良久才道:“那丫头得了嗽喘,大夫说一时难以治愈。而且总觉得她是外表温弱,心里却刚硬极了。她要是知道我们为何把她接回来,指不定犟得不肯妥协,就怕落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那可就得不偿失。”

    傅正礼没有反驳,反而点头道:“如眉她一直是个有气性的女人,她生的女儿不但模样像极了她,恐怕连性子也相似。”他叹口气,续道,“这件事你好好同她说,急不来,真要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你就实话说了,毕竟是至亲,她不会不识大体的。”

    霍氏叹息一声,又想起一事来:“既回了府,合该也把她名字填进族谱里,不过她身子实在不好,我看就缓些日子,老爷觉得怎么样?”

    傅正礼有些意外,没料到太太会让如眉的孩子填进族谱,他点头赞道:“太太仁慈,你做主就好,这段日子一直下雪,外面灾情加重,再过些日子又有钦差大臣来赈灾,正忙着接待一事,分身乏术。她的事全由太太做主,安排好日子再同我说。不过,认祖归宗前,还有一件事得提前办好,太太晓得吧?”

    霍氏看他欣慰的目光,也笑了笑道:“老爷放心,我明白,这事可不得马虎!”

正文 第四回 宅门深似海 初闻府中情

    六小姐景秀回府三日后,却从未踏出大暖阁,连给霍氏请安也未出,只闭门关在屋内养病,至今傅府上下许多人连她面也没瞧见,更觉稀奇。

    即便如此,主子们却无半点闲话,照常如往日,谁让她是太太亲自从正门迎回,还要填进族谱,认祖归宗,昭示着往后地位可不一般。

    下人们正是揣测纷纷,十小姐景汐却早坐不住了,她一把摔掉面前的绣花架子,嚷道:“岂有此理,回来三日,晨昏定省,一次不来,她端的好大架子!”

    景沫和景汐正在绣楼里准备给霍氏绣幅幔帐,无意说起景秀,景汐脾气一来,摔倒绣架,又拉着景沫胳膊说:“大姐姐,走,我们去会会她,看她是个什么妖魔鬼怪变的,连母亲都敢不放在眼底。”

    景沫卸掉景汐的手,要丫鬟把绣架扶起,拉着景汐坐下道:“你忘记母亲前几日说的话了?”

    景汐垂脸,一副沮丧的样子。母亲早在她面前交代过,不让她打扰景秀。

    可越是如此,心里越是不甘!

    “哎呀!大姐姐,她回来几日,我还没见过她到底生得怎么样。她姨娘以前是那种女人,专会勾男人,我看看她是不是也生得特狐媚。”景汐握了握小拳头,推拿着景沫道,“我就去看一眼,保证不闹事,下个月是母亲三十五生辰,我绝不惹母亲不快,大姐姐你就让我去看看嘛。”

    景沫经不住景汐推搡,她素知她这个妹妹的性子,不让她去还会多生事端,她答应过母亲不闹事,就不会闹大,索性由着她,且千叮咛万嘱咐:“记住你说的,千万别惹事。六妹妹身子不好,看完就回。”

    景汐点头如捣蒜,拍着胸脯保证,一眨眼人就溜出去了。

    景秀经霍氏允许免了晨昏定省,从未踏出暖阁,霍氏还特意请太医院的御医徐恒来为她请脉。

    徐恒是刚上任的御医,年满二十,就已得祖父医术真传,甚是了得。只因他祖父去世,他回乡守孝三年,傅家上辈与徐家上辈也有段渊源,故请来为长子傅景荣看病。

    说起傅府嫡长子景荣,他十八岁年纪,半年前突生怪病,一病不起,众多大夫看过也瞧不出病症,只称是怪病。霍氏和傅正礼想尽办法,遍请名医,得知徐恒祖父有妙手回春医术,亲往去请,无奈人逝,后请来长孙徐恒诊治。

    徐恒来府三月,潜心研究,终得出病症,再对症下药,景荣病情缓解,气色一日比一日良好,可每日用药不断,身子亏损,终究不是良策,只好另研偏方。

    而景秀经徐恒药方调理,病情稍有好转,她的嗽喘之症比往日病发得少,霍氏听了更是喜不自禁,每日吩咐厨房做山珍海味给她进补身子。她屋子里的下人见霍氏如此,更不敢有一丝松懈,尽心尽力服侍在大暖阁。

    原来这大暖阁是当年老夫人暮年养静之所,约有七八间房屋,小巧精致,前厅后舍俱全,下面全烧着地龙,即便外面下着雪,里面也暖如夏日。景秀应景取名清风阁,霍氏没有异议,提了字,挂了匾,往后便由景秀自己打理。

    傅府的女儿满十二岁便有自己单独的阁楼,每个月发放例银,自个打理自己阁楼。

    霍氏还调派了个年长的孔妈妈伺候她的饮食寝居。

    彼时,景秀正与巧娘在东暖阁围上熏笼做针线,一旁伺候着两个大丫鬟,听春和解秋。

    正说话间,孔妈妈进屋来请安,景秀放下手头针线,吩咐听春给熏笼加炭火:“孔妈妈坐近些,暖和。”

    孔妈妈笑道:“六小姐真是副水晶心肠,做事说话贴心贴肺的。”

    景秀抿唇一笑:“我回府几日,多亏了您照顾。天气太冷,您可要注意身子。”顿了顿,又道:“我这里也没什么好东西,母亲要厨房熬了一盅燕窝粥,我特意留了半盅,只能借花献佛,还请您笑纳。”转脸对解秋道:“端碗燕窝过来。”

    解秋应了是,忙打帘子去左稍间的小炉里端来。

    孔妈妈推谢一番道:“六小姐太客气了,这都是分内事,太太熬给六小姐喝,老奴千万受不起。”

    巧娘笑道:“这也是六小姐一番心意,天气这么冷,又要你忙上忙下,瞧着这阁楼里置办妥当,六小姐气色也好,都是你的功劳。我们小姐刚进府,不懂这大宅院里的规矩,最兴那乡下人的一套,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她有的大家都有,就甭客气了。”

    巧娘接过解秋手里的青花瓷碗,强行推到孔妈妈手上:“趁热喝,糟蹋好东西,六小姐准该心疼了。”

    屋子里的丫鬟全笑了起来。

    孔妈妈受宠若惊地笑着,她在府里待了半辈子,哪里见过这么和气的主子。想当初太太要把她从正房调来,她也是百般不愿。

    这内院里,在太太跟前当差最是体面,哪怕是三等丫鬟,也好过庶出小姐身边的得力。众多下人使银子托关系耍手段,挤破脑袋都愿去太太屋里,可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她只好被分配来六小姐屋里。

    原以为是掉了大坑,不想这位六小姐一进府,就由太太姨娘们亲自接回。

    接着太太接二连三送礼过来,上好的绸缎,几套珠钗首饰,还有屋子里的摆设,全是上等的梨木紫檀样式,连膳食都快比得上大小姐,真真享受着嫡出的待遇。

    再有六小姐从外面回来,不摆架子,和下人说话都是笑着,不懂的还虚心讨教,这样好的主子上哪找,所以自来了清风阁,全是一心一意伺候,不敢一丝怨言。

    孔妈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