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徐鸿儒的话,黄台吉还是有些不信,努尔哈赤就是靠着李成梁的扶持,才算是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对于李成梁训练出来的李家军,他们后金是有认识的,即使是李成梁死后,李家军也曾经对此与蒙古各部打打杀杀的,蒙古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即使是他们的八旗军碰上了辽东铁骑也要认真应对,却没想到京营的士兵却让辽东铁骑都这样惧怕!

徐鸿儒脸色微变,说道:“若是四爷能够见到他们的打法,相比就不会怀疑了!我曾经在登州经历过,他们的炮火和步枪,根本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比拟的!如果没有相同的火力,唯一的方法就是以骑兵冲击他们的炮兵阵地,阻断他们的火力投射,不过必须要他们犯错误,没有防备才行,因此有可能打败他们的也只有你们或者是辽东铁骑了!”

徐鸿儒跟黄台吉的会谈是背着李如柏的,因此他们不可能谈太久,而且此时徐鸿儒也并没有拉拢太多的辽东军的军官,因此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运作,然而此时在北京,朱由崧已经开始了备战。

这次讨伐后金,朱由崧选择的是亲征,无论何时皇帝亲征都会引来群臣的反对,要是不反对的话,皇帝反而以为你别有用心,就像是宋朝的寇准,怂恿皇帝亲征,结果被人说是“孤注一掷”,拿皇帝来冒险,结果就悲剧了。

此时内阁刚刚经过了动乱,在面对朱由崧的时候,处于弱势,再加上朱由崧态度强硬,他们也不得不同意了朱由崧亲征的要求。然而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派出文官监军,他们提出人选就是杨镐,此时的杨镐还没有经历过萨尔浒的打败,反而是曾经在朝鲜之役当中与邢阶配合,是文官当中少有的知兵之人。

朱由崧也与杨镐接触过,杨镐年过五旬,性格沉稳,的确不是那种纸上谈兵之人,便也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就当是多个参谋。

这次虽说是亲征,朱由崧却不会亲自指挥,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要做个技术员那还不错,不过要当个统帅,那就差了点了,因此他调了方世鸿为主帅,方世鸿如今也算是一员大将了,在北海日本南洋南征北战,战绩都可以令人满意。

而且为了这次征讨后金,朱由崧还特地从北海调来了五万日本皇协军,这五万皇协军统领就是魏进忠,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没有枪支火炮这些火器,只能算是精锐的冷兵器军队。

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

这次朱由崧虽说是亲征,他的仪仗不过是到了山海关,并不再向前,要知道前方不光有满清人的力量,李如柏他们的辽东边军体系的人对朱由崧也很不满意,君子不立危墙,朱由崧并不打算到前方去,给方世鸿添麻烦,自己在这里刚刚好,这样能够提升前线将士的士气,却不用让方世鸿分心来照顾他的安全。

与此同时朱由崧在山海关,也能够督促着内地对前线的供应,很早之前,在京津铁路网刚刚完成的时候,以此为核心的北方铁路网就已经开始向四面眼神,从京津铁路线延伸出来的铁路,已经穿过了山海关,正在向锦州方向延伸,预计今年六月份就能够修到锦州,到那时内地的物资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对后金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直接推平他们。

当然最重要的任务,则是整军,在朱由崧看来,此时以京营和北海老营的十几个师的强大战斗力对付后金已经绰绰有余,在这上面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此朱由崧打算借这个机会,整顿辽东军务,如今遍观大明军队,九边当中最为强势的也就是辽东军和宣大军,宣大边军是一直与晋商关系密切,如今晋商已经成了朱由崧的盟友,因此要对付宣大边军并不成问题,不过辽东军却几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能够解决掉辽东边军,那么枢密院的整军计划就不会大问题了。

朱由崧坐镇山海关,方世鸿的两个师三万多人的兵力,也推进到了锦州,不是朱由崧不想多派士兵,而是如今大明朝局势刚刚稳定,他必须要在南京北京都留下一定数量的精锐,不过这三万士兵都是经历过登州作战和南洋作战的神枢营旧部,三万士兵所有人都身穿深绿色春秋装,头戴作训软帽,背着钢枪,显得威武英气。

“哼,连铠甲都不穿,这样的军队能有几分战力?”对于方世鸿三万人进驻锦州,李如柏虽然嘴上不在意,心中却仍然不满惴惴,这三万士兵可都是曾经在登州和南洋作战过的神枢营旧部,虽然不知道西洋人和白莲教义军的战斗力,不过他们作战损伤极少,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对方击败,这种战绩却是令人不得不重视的。

徐鸿儒叹道:“将军,若是我没有见过他们作战的方式,我恐怕也会这样想,不过在登州的时候,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的作战服,在炮火的掩护之下,将我精心训练的义军一举击溃的!他们的火炮似乎长了眼睛一样,就是在他们前面横扫过去,而他们在后面收拾那些被炮火犁过一遍的敌人,这种作战方式想想都令人胆寒。”

李如柏摇摇头,说道:“徐先生,你现在还在劝我跟后金联合吗?”

徐鸿儒说道:“如今将军,似乎也别无选择!”

李如柏抬起头来,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半晌才说道:“再看看吧!”

李如柏犹豫不决,不过方世鸿刚刚到锦州,就开始对锦州原有的卫所进行改革了,他将锦州原本的卫所全部裁撤,裁撤卫所对那些底层的卫所兵户是极为有利的,他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脱离兵户户籍,如今大明朝刚刚在南洋开辟出来大量的土地,到南洋去怎么也比在卫所当中,被指挥使和下面各级军官盘剥好,而且通过裁撤卫所,将原本卫所长官侵占的兵户土地也重新分给了原本的农户。

然而这种改革却不是皆大欢喜,原本辽东的大族李家祖家哪个不是靠着侵占兵户田产发展壮大起来的,现在把原本他们的田产重新分配出去,不但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且还让原本他们的亲信家丁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原来这些地就是我们的,这些年来却一直被你们霸占着,给我们那么一点军饷,还要我们继续效忠于你们,这不是犯贱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原本对待家丁,李如柏他们是下了本钱,但是跟现在枢密院的政策一比,那可就差远了,枢密院给他们提供了两条出路,第一条是继续当兵,如今山海关那里正在整编第十一到十五师,有九万人的征兵名额,而在辽东也需要三万多人的卫戍部队,这些人待遇与京营士兵相同,包吃包住,每年冬装夏装和春秋装三件,第二则是务农,给你土地之后,还可以为你提供农具,因为可以与蒙古人交易,辽东的牛马并不贵,只要干一年,就能够买得起一头牛。

枢密院为了整军给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也立马都动摇了底层士兵对辽东边军高层军官的忠心,在朱由崧看来这都是值得的,反正这些士兵无论是从军还是务农,都会对他感恩戴德。

辽东的确是民风彪悍,毕竟长期跟后金与蒙古两个恶邻相处,这些人如果不变得彪悍一点,恐怕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因此招兵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招募了十二万人,其中三万在辽东进行卫戍部队的基本训练,而其他人则被分批次输送到了山海关,这些人将会编成五个师,日后他们究竟是驻守东北的正规军。

这些人刚刚到来就领到了两套春秋装和两套夏装作为训练服,接下来他们便会接受综合了戚家军和北海军两军长处的严格训练。而这些人的训练,朱由崧则交给了戚金和总参谋部外派的一些参谋负责。

处于对军队战斗力的绝对信心,朱由崧将这些士兵的营房建在了山海关郊外,每天凌晨城里的百姓就能够听到那高亢的训练口号。

尘土飞扬的作训场,最大的一处土坡上,一个士兵亲自向下打着旗语,而另外一个人则拿着扬声器,向下面的军阵下达命令,他们练习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射击阵,因为北海生产的万历四十二年式步枪的先进特性,并不需要三段射击就能够保证火力的连续性,因此他们的排枪是只有两队。

而此时一个士兵突然操作失误,在齐射的时候,并没有跟上旗语和口号,马上就有宪兵队将那人从军阵当中拉了出来,因为朱由崧废除了伤害身体的体罚措施,因此他并领受军棍,而是需要在今天上午的时间之内,围绕着操场跑三十圈,如果完不成就不许吃饭,整个操场极大,跑上三十圈,这种训练要比他们几天的训练量都要大,现在上午已经过半,根本不可能完成,不能完成就不能吃饭,恐怕此人的中饭甚至是晚饭都要被取消了。

朱由崧都不进感叹道:“戚金,当年戚帅就是这样治军的吗?”

戚金是个中年人,典型的山东大汉,身高膀阔,一把络腮胡子被他梳理得整整齐齐,给人一种极其严格方正的感觉。听到朱由崧的话,戚金摇了摇头,说道:“当年伯父可不是这样治军的,若是有人没有完成他的指令,马上就会拉下去打十军棍,而且当年我们可不用这种大喇叭,只有旗语和金鼓,一个士兵掌握金鼓、号炮和旗语的命令,那是最基础的要求,在伯父的军中,就算是队长阵亡了,一队军士仍然必须完成军令!”

朱由崧点了点头,这种法子虽说没人性了点,不过军中本来就不应该讲人性,军队是国家机器,那么就应该绝对服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他说道:“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每个士兵的战术素质和整体命令的执行能力,戚帅的治军之法即使是在几百年后,也也不会落后!”

“殿下,其实光靠伯父的那套治军之法也已经不够了,伯父当年虽然很重视火器的建设,不过那不过是些火绳枪或是燧发枪,根本没办法与现在新的火枪新的火炮相比,若没有总参派来的那些作训参谋,我们还真不知道如何发挥这些大家伙的威力!”戚金叹道:“现在的训练方法,已经与以前很不同了,之前我们每十日考核一次武艺,然而现在却变成了每十天考核一次枪法、刺杀和炮击。”

“新的武器,必然催生新的战术,不过总体说起来,重视军纪,严格命令,无论何时都不会落后。戚金,这五万军队什么时候能够训练出来,现在关外只有三万京营士兵,光后金八旗就有三万正规军,而且他们全民皆兵,若是扩充,数量很快就能够达到五六万人,而且李如柏他们的态度并不明朗,方世鸿现在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今年我并不指望他们能够跟后金野战,只要能够在城防上做好就行了!”

戚金拍了拍胸脯,说道:“殿下放心,按照那些参谋跟末将制定出来的训练计划,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够训练成军,如果事情紧急,一个半月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射击和阵型,就能够出战了!”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时间还很充裕,今年夏天并不是一个出战的好时机,所以真正用到你们还是在明年,不过今年仍然要尽快形成战斗能力,以防万一!”

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

戚金也学着新式军礼,向朱由崧敬了一礼,说道:“是,殿下!”

朱由崧笑道:“其实按照戚帅当年的战绩,就已经足够封侯了,只是因为朝廷当中的党争把戚帅耽误了,戚金,后金这一场也会是一场恶战,如果能够消灭后金,我就给封你和戚帅的直系后人侯爵之位!”

戚金不禁惊讶,要知道大明朝对爵位的封赏是极为吝啬的,明朝有“非军功不得封爵”的传统,而李太后给他父亲封了一个武清侯,都引起了众多非议,不过如果给他们戚家封侯却不然,因为他们戚家在南北民间的声望极隆,而且军功也在那里摆着,别人说什么闲话都没用。

“殿下,微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对于朱由崧对他的态度,戚金也是极为感动,要知道他们戚家虽然在民间声望极高,不过在文臣眼中,仍然不过是一介武夫,然而如今朱由崧改革枢密院,将原本受文官控制的军权直接收归己身,这根本就是开国之时洪武永乐二帝时期才有的事情,那时候武官当中可是出了好几个国公的,如果自己表现得好,立下军功,就算是让这个侯爵成为国公也未必不可能。

从操场回来,锦州那边送过来的作战计划已经在他的案上了,送这份作战计划过来的是一个军中的新秀岳凤秋,原本是在北海接受的军事训练,算是朱由崧培养的少年军官的一员,如今原本的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经历了几次战争,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参谋官。

而作为军队监军的杨镐似乎已经看过了这个计划,紧皱眉头似乎有些不太赞同。朱由崧将计划浏览了一遍,大体了解了方世鸿的计划,方世鸿经历的战争越多,就越发稳妥,因为受到了后金即将进攻清河的情报,在他计划当中在今年夏天扼守清河,将一定量的火炮和火枪部署在清河城中,利用这些枪炮杀伤敌军,却又不把他们吓跑了,一直将战事拖延到冬天,即使是后金一直是生活在建州苦寒之地,在冬天也不得不退兵,而在第二年,铁路就已经修到了沈阳辽阳等地,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兵源,可以直接推平了赫图阿拉。

方世鸿现在的打法倒是有些老美依仗着工业和财大气粗欺负人的法子,虽说没什么精妙战略可言,不过也绝对没有任何缺点,硬说有缺点的话,就是耗费太多,方世鸿把战场变成了挥霍军火的地方。

“的确是不错的计划!”朱由崧说了一句,却发现岳凤秋颇有些不以为言的样子,便问道:“凤秋,你对这个计划有什么想法?”

岳凤秋说道:“方将军的计划很不错,照此打下去,能够打败后金!”

朱由崧微微一笑,岳凤秋此时不愿说出他的想法,是因为怕别人说他在朱由崧面前邀宠,到那时他可就没办法在军中混下去了,朱由崧却说道:“能够打败后金?这就是你对方世鸿计划的评价?这么说,你还有更好的打败后金的计划咯?”

岳凤秋想了想,说道:“殿下,属下虽然没有更好的法子,不过在方将军的计划当中却没有注意到另外两点!”

朱由崧起了兴趣,笑道:“有什么尽管说,我不会对别人说,是你对我说的!”

“第一,方将军忽略了辽东边军的因素,这些人如今仍然没有向殿下表示效忠,在末将看来,既然不愿意效忠殿下,那么就应该以雷霆手段扫清他们,攘外必先安内,如果把它们留着,等到与后金决战的时候,他们一旦切断我们的后勤线路,前方的将士必然会遭受打击,我们的军队可是要比普通冷兵器军队更加依赖后勤。第二,则是间谍问题,跟军国安局和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建奴奴酋努尔哈赤狡猾无比,在各大城池收买商民甚至是官兵将领,因此我们的军队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后金所知,而国安局和锦衣卫受制于殿下不得随意抓人的限令,对于这些人没办法有效的打击,所以希望殿下能够放开限令!”

朱由崧不禁一愣,这小子可是够狠的,第一是要朱由崧直接对李如柏下手,第二则是要在新成立的卫戍军和山海关五个师的新军当中进行清洗,这也是因为朱由崧在培养这些孤儿的时候,就把绝对忠诚于他的信念灌输给了他们,不过这小子说的这两个不安因素的确是存在着,若是处理不好的话,的确能够危及战局。

朱由崧思忖着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忽略了我们现在的局面,如今李如柏手中也有着近十万战兵,我们现在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他,若是应对不力,反而让建奴跟他们勾结起来,内外联合,这会让我们的局势变得更加危险,因此你说的虽然不错,不过我们必须要等到明年才能够对他下手,不过现在我们也要对李如柏留一个心眼,计划上面也要把李如柏的十万军队当做敌军来考虑。不过第二个,你说的奸细的问题的确要重视起来,我可以放开限令,让他们加强反间。”

杨镐却摇着头,说道:“殿下,你这样太小心了吧!不过是一个奴酋刚刚建立起来的伪汗国,用得着这么小心吗?这样下来势必耗时日久,而且对物资的消耗也是极大的!”

朱由崧自然知道这样做的敝处,不过对付后金,朱由崧不得不小心小心再小心,原本的历史上,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区区几十万人的部落,居然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打破了胡人无百年国运的说法,所谓的天命也好,运气也好,朱由崧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付他们,趁着现在努尔哈赤还没有发展壮大,封锁它,消灭它,方世鸿的这份计划,实际上就是朱由崧授意之下,制定出来的,而朱由崧作战山海关,也有为方世鸿撑腰的意思,如果不在这里,方世鸿这么个缩头乌龟的打法,恐怕会被朝中和议会当中的骂声给淹没了,“畏敌如虎”的名头是跑不了了。

“杨大人,这件事情不容小视,如果长驱直入的话,打好了自然是个漂亮仗,不过一旦后勤补给不足,缺了子弹,我们的军队手中的步枪还不如冷兵器好使!”朱由崧说道:“为国运计,就算是费些时日,费些军资也要将建奴消灭在萌芽!”

杨镐摇了摇头,对于朱由崧这么重视这个建奴颇不以为然,他们大明如今军事鼎盛,三大征都是以胜利结束,如果国库充盈,军队又换装了大量火枪,区区建奴怎么可能是对手?不过既然朱由崧已经决定了,那么他也不便反驳。

朱由崧直接递给了岳凤秋一张格式已经印好的计划书,说道:“你将我的意思重新拟定一个计划,交给方世鸿让他注意!”

岳凤秋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很快就起草好了朱由崧的计划书,朱由崧阅了一遍,四平八稳并没有任何问题,说道:“如果没事的话,你就回锦州吧,那里的事务多,正缺少参谋!”

只是岳凤秋却仍然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肯离开,朱由崧奇道:“岳凤秋,还有什么事情,马上说,别这么光杵着不说话!”

岳凤秋说道:“殿下,我不想担任参谋官,我想去当个团长,甚至是营长也好,而且我也希望能够担任清河防守的任务!”文人小说下载

朱由崧站了起来,看着脸上仍然冷酷的岳凤秋,说道:“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的计划能够说服总参谋部,可以让你担任清河防守的任务!军中自然有他的规矩,营长和团长都是必须能够独立作战的人,每个军事主官都必须通过参谋部的能力测评和忠诚测评,我并不能直接插手。”

岳凤秋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在防守清河上面的确是做过了实地的考查,并且测绘出了当地的具体地形,张风府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的,总参谋部的人几乎全部表示同意岳凤秋担任防守清河的任务。

清河位于四山之中,东有鸦鹘关屏障,是建州进入辽东腹地的战略要冲,明将邹储贤率领一万战兵在这里驻守,邹储贤并不是辽东军体系的人,算是可以信任的将领之一,也正是因为朝廷在李成梁死后,就一直在辽东安插其他体系的军官,这让李家等辽东军阀大族对一些关键地域的掌控力已经不足,现在正好也是方便了朝廷的军队布防。

赫图阿拉低矮的皇宫当中,刚刚抢掠了抚顺城的努尔哈赤志得意满,因为得到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让所有女真人的日子都好了起来,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原本就是应该处在这个位置奴役汉人的。

因为财产的挥霍总是非常快的,因此劫掠者必须不停地劫掠才能够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在宫中,努尔哈赤问道:“老四,李如柏还不肯跟我们联合吗?”

第三十三章 清河阻击(上)

黄台吉摇摇头,说道:“李如柏仍然没有答复,不过在山海关的那位明朝小监国,很显然是要打压李如柏,我想李如柏如果走投无路,一定会投入我们这边的!”

“哼!李如柏的确比不上他老子,要是李成梁还在,岂会被那个小监国欺负,当年李成梁被人撸了下来,我们的女真部落和漠南蒙古诸部马上就起来闹腾,当年李成连76岁了,那些明朝人仍然得恭恭敬敬地请他出山,现在……嘿嘿,李家还真是没落了!”努尔哈赤话中带着一丝窃喜,李成梁在他头上压着那么多年,只要李成梁一天不死,他就不敢反叛,不过李成梁毕竟是个人,年纪不饶人,而努尔哈赤远比他年轻,现在总算是熬出头来了。

对于努尔哈赤的心态,周围的人都是心知肚明,不过谁也不会说破,毕竟不只是奴儿哈赤,就算是他们自己凡是从那个时代活过来的人,谁不知道李成梁的厉害,整个辽东和漠南蒙古都在李家军的阴影之下。

代善笑道:“李家的顶天柱李成梁虽然倒了,不过李成梁留下的军队却没有倒,就算是我们大金的铁骑对上李家的铁骑,也不敢说是稳胜,那个小监国居然是想要把李家的铁器给拆散了,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好事啊!那个小监国对我们的恩情可真是不小啊!”

众人哄堂大笑,代善在后金的人缘还是不错,做事情也是四平八稳,作战勇猛,虽然做不了头领,不过也是一个乱世良相,既然代善都这么说,众人也都笑笑表示善意。

黄台吉皱了皱眉头,说道:“父汗,我曾经与那个徐鸿儒接触过,他曾经在登州接触过明朝人大军的作战,那时候百炮齐发,火铳齐鸣,明朝人只用了一天不到就攻下了登州府的蓬莱城,那位徐鸿儒功夫不弱,而且手下也有几位像是张飞关羽这样的好汉,不过仍然在战争当中被统统击毙,正是因为那位监国手中有了这支强军,他们才不会把李家的铁器放在眼里!”

“火器?”努尔哈赤不禁冷笑道:“在倭人进攻朝鲜的时候,我也曾经见识过明朝人的火器,的确是厉害,不过也只是声势吓人,第一次没见过的的确会被吓一跳,真正能够杀伤的人数却不会太多,除了戚家军之外其他军队也不过尔尔,那个徐鸿儒不过是手下一帮乌合之众,被那枪炮声一吓就将作鸟兽散了,岂能跟我们大金国的铁骑相比?”

黄台吉知道自己这位父汗曾经在朝鲜战场上跟倭人作战,也熟悉明朝人的作战方式,因此在历史上他们对付明军上才能够照方抓药,屡战不败,不过黄台吉有一种感觉,徐鸿儒所说的那支军队应该不是父汗曾经在朝鲜战场上见到的那一支。

黄台吉说道:“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多加小心!”

代善对于黄台吉的拆台有些不满,不过他也是奉行不得罪人的原则,只是说道:“父汗,如今从抚顺城里掠夺了十万人,我们原本的粮食就不多,如今又多了这些嘴,现在粮食早就不够了,必须要进入辽东,我们才能够劫掠到足够的粮食供养!”

努尔哈赤摇摇头说道:“不过是一些汉人,让他们饿不死就行了,饿死了也没什么,用得了那么多粮食?”

代善苦笑道:“父汗,四弟说留下这些汉人能够让我们在建州开辟出良田,今年的粮食虽然紧张一点,日后就会好的多了,我觉得四弟说的也在理于是将把他们留下来。不过每个人用不了多少粮食,不过这些人十万人只多不少,我们就有些供养不起了!”

努尔哈赤看了看黄台吉,在他的几个孩子当中,他最中意的就是这个,并且有意将他培养成下一代的接班人,此时见代善的话头引到了皇太极身上,便道:“老四说的也对,有了这些汉人,我们就能够养活更多的大金战士,况且就算是没有那些汉人,我们手中的粮食和物资也撑不到明年,跟明朝人翻脸了也有个坏处,根本没办法跟明朝人交易粮食了,八旗建立之后,我们的战士也多了,建州苦寒,根本没办法养活我们大金的战士,进入辽东已经是下一步必须要做的事情!”

努尔哈赤将舒尔哈齐解决掉之后,虽然还有四大贝勒议政,不过在后金当中已经建立了绝对的权威,既然努尔哈赤已经定下了要继续进攻的意思,那么后金八旗便开始了行动,现在的八旗还只有满洲八旗,一共一百多个牛录,大概只有三万余人,不过若是大肆征兵之后,随时可以扩张到五六万人。

明朝人并不知道努尔哈赤“七大恨”的事情,就算是知道了当朝的那些官员也只会认为不过是一个奴酋夜郎自大的妄想而已,明朝人真正在意的是这些家伙抢掠了抚顺城,杀戮掳走了几十万商民,自从隆庆之后,鞑靼人都偃旗息鼓,大明朝的边关什么时候经历过草原民族的抢掠?

因为明朝人关闭了对后金的互市,并且朱由崧也开始磨刀霍霍,要准备物资,训练士兵,以雷霆之势在后金这个汗国成长为满清之前,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虽然关闭了互市,不过因为努尔哈赤手中有大量的金银财富,因此总有人冒着危险向他们走私,而朱由崧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朱由崧也在走私,一来是因为如今大明朝因为化肥和机械的应用,农业产量大大提高,粮食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而且朱由崧也相信在近代的热兵器军队训练成军之后,所谓的铁骑根本就不堪一击,以走私通道换取一条得到后金情报的渠道,在朱由崧看来也是值得的,而且朱由崧虽然向后金走私的都是大米白面这些优质的粮食,数量却不可能多得起来。

朱三就是走私客当中的一员,不过他真是的身份却是朱由崧在北海收养的儿童,他们这些人从小就被灌输绝对效忠朱由崧的观念,对于这一点,朱由崧虽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不过在当时的人看来,却在正常不过了。原本朱三无名无姓,朱由崧索性赐姓他姓朱。

朱三在北海成长起来之后,因为性子沉稳被调到了国安局当中工作,因为朱由崧对辽东的关注,两年前就被派到了辽东,以贩卖贵重皮毛和东珠为业。

当努尔哈赤决定一下来,后金八旗开始大规模的行动,根本瞒不过朱三的眼睛,他将匹马货物和伙计留在后金的部落,自己却独自离开赫图阿拉,连夜狂奔来到了清河。

“锦衣卫!”朱三去除了自己的腰牌,在卫兵之前一晃,那卫兵检查无误之后,解除了武器,就让他来到了邹储贤和岳凤秋面前。

“你说后金要动手了!”岳凤秋的脸色仍然沉静,眼中却带着一种狂热的冷光,这是他在战争来临之时的一种的强烈的兴奋感。岳凤秋这种人天生就是为战争准备的,他来到地图面前,说道:“后金的人有多少出发?”

朱三说道:“八旗当中只留下了正黄旗留守赫图阿拉,其他的倾巢出动,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不是赫图阿拉还有他们抢掠的一些物资,正黄旗都不会留下,他们通常都是一窝蜂地进进出出!”

岳凤秋冷笑道:“后金这是自恃我们没有机动力量,根本没办法偷袭他们的老巢,他们才会这样托大!”

岳凤秋不禁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