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明-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丰臣秀赖此时也顾不得考虑什么君主威严,直接从御座上跳下来,一把抓过战报,他的手甚至还在颤抖不已。丰臣秀赖直到将战报看完,仍然没有从这个巨大的惊喜当中清醒过来,他甚至还在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

邵杰笑道:“将军,德川家虽败,不过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而且我们丰臣幕府如今的辖地也太小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占据名分!”

丰臣秀赖此时也从巨大的惊喜当中清醒过来,只觉得一片天空海阔,原本只打算在德川家康的紧逼之下,得以自保的丰臣秀赖,此时也是满怀雄心壮志,既然是他父亲都能够做到一统日本,那么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

听到邵杰的话,丰臣秀赖连忙说道:“还请先生教我!”对于邵杰的能力,此时丰臣秀赖已经完全信任,正是因为此人,开辟商埠,让丰臣家的财力得到了巨大提供,大力购进北海装备,让丰臣家的财力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而改革军制,更是让丰臣家的军事力量有了质的提高,从而赢得了这次大坂战争的胜利。

这样的成绩,就算是相比明朝历史上姜尚、张良、刘伯温这些顶级人才,都不遑多让。有这样一个人在,丰臣秀赖自然要多多请益。

邵杰却诡异一笑,对丰臣秀赖,说道:“将军,还请屏退左右!”

丰臣秀赖点了点头,冲周围的人一挥衣袖,等众人离开之后,邵杰说道:“我丰臣幕府想要占据名分,天皇这一关是不得不考虑的,可惜如今政仁天皇原本就是德川家康推上去的,一举一动都由德川家康控制,我们若想要得到朝廷承认,必须要攻打京都,京都距离我大坂不远,正好乘此大胜之机,一举攻破京都!”

丰臣秀赖不禁笑道:“好啊,就这样办!我马上请真田将军发兵京都。”

邵杰连忙拦住丰臣秀赖,说道:“将军,若是击破京都之后,不知如何处理天皇?”

丰臣秀赖一愣,说道:“自然是让其承认我们的地位了!”

邵杰摇了摇头,说道:“只是如此,恐怕还难以树立我们的权威,更难以削弱德川家康的威信!”

丰臣秀赖奇道:“那该如何,难道也要跟德川家康一样,让政仁天皇退位,然后重新立一个天皇?”

邵杰嘿嘿笑道:“这也不够魄力?如今正是时代大变之际,那万世一系的天皇,或许也应该换一个人来做了!”

丰臣秀赖不禁惊讶道:“先生的意思是要……”

邵杰笑道:“不错,若是灭掉天皇一系,然后将罪名栽赃到德川家康头上,就说他不愿意天皇落到我们手里,故意杀死了天皇,然后我们便可以自立为日本国王,正是仿效神武天皇开创当年帝业的大好时机!”

丰臣秀赖被邵杰大逆不道的话,吓了一跳,连忙叫道:“这怎么行?天皇万世一系,他们可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邵杰冷笑道:“中原皇帝,还自称是天子,天帝之子,那又如何,如今这天子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也未见那个天帝出来给他儿子撑腰,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不过是哄骗普通百姓的话,若是殿下称帝,那么也可以为自己找一个良好的出身,甚至宣称自己也是天照大神后裔,恐怕也无人敢反驳!”

“那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在眼前,为何不取,取了,你就是全日本至高无上的天皇,而且你还有这全日本最精锐的军队,无人能撄其锋,根本没人能够阻挡你,为何还要迟疑?”

邵杰的话像是毒草一样深深扎根在丰臣秀赖的心里,现在丰臣秀赖的心里充满着矛盾,一边是,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那么的诱人,而另外一边则是天皇一系从上古流传下来的规矩和传统。

丰臣秀赖的连扭曲得可怕,说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先生,这次孤就要做一次叛臣了!”

邵杰不禁哈哈大笑:“非也,非也,大王如今已经是一国之君,谈什么叛臣?”

丰臣秀赖哈哈笑道:“的确如此,若是我为日本国主,那先生当领关白之职!”

邵杰的用意之深,丰臣秀赖自然看不出来,他还以为邵杰怂恿他干掉天皇,那是为了高官厚禄,实际上邵杰这样做却是为了北海的日本政策。

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

日本能够在千年来维持着表面上的统一,日本天皇这个招牌那是功不可没,若是没有了天皇,那会出现什么状况?

各大诸侯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政权,称王争霸,就像那春秋战国之时,分裂日久,各国诸侯开始的时候还称“公”,到春秋末期,便开始称“王”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分裂日久,各国的语言文字度量衡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到了最后就会演化成完全不同的民族,中国若非是秦始皇一统全国,并且统一了语言文字,也未必就会形成汉族这样一个庞大的族群。

朱由崧抢了日本人的北海道,还不满意,决定要将日本列岛进一步分割,干掉天皇只是他的第一步计划,之后自然是扶持丰臣秀赖进行扩张,等到南日本被丰臣秀赖占领之后,便要开始在丰臣家和德川家之间玩平衡了,当然若是有人愿意跳出来,跟丰臣德川两家一起玩,朱由崧也是无任欢迎,对于朱由崧来说,日本分裂得越厉害,他就越高兴,反正是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他们打得越厉害,朱由崧的军火生意就越好。

大坂与京都不过是一线之隔,原本还有德川家的军队让真田幸村不敢涉入雷池,不过打大坂南郊大败德川家康之后,丰臣家的盛名已经响彻日本,德川家康也不得不暂避其锋。

战争进行到十二月,日本列岛上普降大雪,天气严寒,粮秣不继,双方的交战不得不暂时停息,不过就在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日本的事情,日本天皇在京都的皇宫被焚烧,日本天皇一脉如今已经从世间消失。

事情的真实经过已经无人知晓,德川家和丰臣家都有自己的说法,德川家说是丰臣家攻击京都,日本天皇不堪受辱,自焚殉国,这种说法很显然缺乏可信度,德川家康那么欺负天皇,他老人家都忍过来了,丰臣家还能怎么着?

丰臣家的说法,则是德川家康不愿意天皇落到丰臣家手中,特地让板仓胜重处决了天皇一脉,甚至还拿出了板仓胜重的书信作为证据,当然板仓胜重这个丧心病狂的京都所司代已经一同葬身火海,那封书信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总之,现在日本已经一脚迈入了无天皇的时代,不过很快德川家康和丰臣秀赖就分别立了源氏两个傀儡皇帝,源氏也算是出身天皇一系,同样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不过两个天皇同时存在,天皇的威信已经扫地。

十二月的南日本,因为日本暖流的原因,雨雪虽然多,天气还是十分温和,不过北海这里可就不同了,北海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的地方,造成了世界闻名的北海道渔场,同时也造成了北海丰富的降雪。

北海冬季的积雪,是别人很难想象的,最深处可达四米,这种情况之下,工作自然是很难进行了,因此北海的农民采伐工等等需要到野外工作的人基本上就停了下来,只有交通状况比较好的城里,工人还在工作着。

此时北海的箱馆城的住宅区当中,已经普及了暖气和燃气供应,毕竟住在楼上,上上下下地搬运柴禾是一种很麻烦的事情,煤气虽然有些危险,不过随着橡胶的应用,密封方面也有了提高,只要注意一些,还是不会有问题的。

四角大楼,最高层现在已经成了朱由崧的私人住所,数百平米的室内温暖如春,透过外面路灯的光芒可以看到那些仿佛棉絮一般的四处飞洒的雪花,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住在温暖的房子里的确是一种幸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室内昏黄的马灯,让朱由崧不得不开始怀念那橙黄色的白炽灯,室内照明用汽灯的话,就太亮了,用马灯又太暗了。

不过好在有着朱由崧提供的电学教材,学校很多不安分的学生已经开始研究电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有着成熟的理论,硅钢也已经在钢铁厂当中生产了出来,相信三相发电机已经不远了,有了发电机,白炽灯还会远吗?

当然三相发电机除了硅钢片之外,还有很多技术难点,比如漆包线的制造,导线的绝缘层材料等等,那些学员在这方面还是任重而道远。

不过这种昏暗的室内,要是有个明艳照人的美人,情况就有些不同了,男人的目光就算是在黑暗的夜里,也会变得敏锐起来,能够捕捉到美女的身影,这或许就是明艳照人的原理吧!

此时在朱由崧的室内,却有着三个国色天香的大小美人,说是大小美人,德川千姬年过二十,算是个大美人,袁心怡却不过十六岁,只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美人,而丰臣家刚刚给他送过来的一只小萝莉月薰,却只有十二岁。

现在的日本人没有姓氏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平民,他们不配拥有姓氏,而另外一种则是皇室,他们不需要有姓氏,而这位月薰小姐正是日本皇室最后一位活着的成员。丰臣家将月薰送到朱由崧这里,可算是授人以柄,这也是为了弥补真田幸村在大阪南郊之战的时候,向北海舰队方向开炮的冒犯。

此时的月薰公主穿着一身绿色军装,那是北海的女式军官制服,船形帽、夹克上衣、长筒军靴,这种服饰是在军部工作的女性人员制服,朱由崧前世看电视剧的时候,那些国军女特务大部分都是由美艳至极的女演员扮演,在加上这种装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朱由崧在制定北海军装的时候,特地将这种二战时的美国式军装给定了下来。

月薰纤细的身体虽然裹着一身军装,却掩饰不住她的柔弱,虽然来到北海已经一个月了,但是仍然没有从皇宫那次劫难当中挣脱出来。眉宇之间,说不出的惊慌害怕,反倒是更能够吸引那些怪蜀黍的兴趣。

不过朱由崧不禁摇了摇头,自己可还没到那种怪蜀黍的年龄,相比月薰这种还没长大的孩子,自己倒是更欣赏德川千姬和袁心怡,德川千姬丰腴性感,袁心怡知性高雅,在穿上这种军装,真是有种制服的诱惑。

“千姬,你想不想回家?”朱由崧看了看在他面前的德川千姬笑道。

德川千姬不禁摇了摇头,说道:“奴婢不想回家!”

朱由崧微微一笑,说道:“不会是,此间乐,不思蜀吧?”

德川千姬说道:“不是,只是我感觉在家里,我就像是一个工具,必须按照父亲和祖父的意思来做,因此我不愿意继续回到那个家族了!”

朱由崧笑道:“那么作为我的特使,回你们家与德川家交涉,你愿不愿意呢?”

“什么?”德川千姬不禁一愣。

朱由崧笑道:“最近丰臣家有些不太听话,所以我需要你与德川家搭上一条线,如果他们需要的话,我也可以卖给德川家一些火枪火炮!”

德川千姬原本就是个聪明的人,此时听到朱由崧的话,心中也不禁一寒,他这位主人根本就是一个真正的魔王,他不希望战争停歇,反而希望战争能够打得越来越厉害,就算是织田信长那个第六天魔王与他相比,也远远不如。

朱由崧看了看德川千姬,笑道:“怎么,你不愿意?”

德川千姬连忙笑道:“奴婢自然愿意,父亲和祖父虽然对我如此,不过毕竟他们也是我的亲人!”

朱由崧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德川千姬带回北海的时候,他就已经有这种打算了,虽然丰臣家将月薰公主交给了他,算是将一个把柄交到了朱由崧手里,不过这并不能改变朱由崧的整体战略,如今丰臣家的风头已经出得太大了,占领了京都之后,南日本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了丰臣家的手里,他们已经有了跟德川幕府对抗的本钱,再加上犀利的火器,在战争当中,他们必然占据主动。

朱由崧目光重新回到了月薰的身上,对于这个小美人,朱由崧还真没想到应该怎么处理,想了想,对袁心怡说道:“心怡姐姐,待会我跟你就带月薰到江采萍的医馆里吧,她是个医生,更擅长照顾人,就让她照顾一下月薰!”

江采萍自从来到北海之后,就在朱由崧的支持之下,开始着手大量培养医生,并且开始建立北海的医疗保障体系,因为北海的汉民只有五万人,需要的医生也不多。

朱由崧跟袁心怡将月薰交给他们,就算是多了一个学医的学生而已,江采萍也不以为意,却拉着朱由崧来看她刚刚的医疗成果。

江采萍和塞斯恩来到了北海之后,就对北海的化学知识十分有兴趣,他们也开始研究一些新型的化学药物,此时江采萍和塞斯恩的实验室,就跟那些科幻片上科学怪人的实验室差不多了,到处都是试管、烧瓶和培养皿。

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

来到实验室,江采萍随手将一瓶甘油送到袁心怡手里,笑道:“袁大军师,这是我分离出来的高纯度的甘油,北海的天气冷,涂在手上脸上能够防止被冻伤,而且还有美容保湿的效果,就送给你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袁心怡对于这种能够美容的东西,自然非常感兴趣,不禁问道:“甘油?我记得如今我们的炸药成分当中就有硝酸甘油,没想到这种甘油还能当美容品?”

江采萍笑道:“甘油的用处可多了,不但能造炸药,还能制造药品,颜大伯如今能够扛过去痊愈,却都是硝酸甘油的作用!”

朱由崧笑道:“江小姐,不会你所说的新的医疗成果,就是这种甘油吧?”

江采萍白了他一眼,说道:“当然不是,这种甘油在你来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我只不过是将它提纯到可以生产医药的程度而已!”

江采萍将她的新成果告诉朱由崧的时候,朱由崧还有些不敢置信,他们按照一本书上所写,居然从一种红色染料当中分理出了一种抗感染的药物,对肺炎、脑膜炎都有奇效,朱由崧自然明白这是什么,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磺胺,抗生素出现之前战士们唯一的依靠,有了这东西,日后他们士兵的生存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你们居然连磺胺都弄出来了?”

“磺胺?”江采萍笑道:“这个名字倒也合适,里面有氨基,也有磺酰基,叫做磺胺倒也十分准确!”

朱由崧看了看塞斯恩,说道:“这东西是你制造出来的,还是塞斯恩医生制造出来了,这种东西是军方必须的药品,我可以收购你的专利,你也可以以专利入股新的医药公司!”

塞斯恩连忙说道:“不,这跟我没关系,这都是江小姐的聪明才智才制造出这样神奇的药品!”

江采萍笑道:“塞斯恩医生,要不是你的协助我也没有这么容易就制造出来,我想我们还是不要争了,这份专利,你我平分算了!”

塞斯恩到也不拒绝,他已经知道北海究竟是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而且这次磺胺的分离和生产当中,他的确有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特效药品,不只是在北海起作用,而且还能作为出口,销往大明和欧洲,他们北海又多了一种出口创汇的好东西,这种特效药有时候可以跟人命画上等号,利润自然是极其丰厚的。

北海四角大楼,雪霁初晴。

会议室当中,北海的军方民政和技方面的诸位大佬已经陆陆续续就位,只有高邦佐姗姗来迟,他来到会议室的时候,看到众人已经就位,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我刚刚还在牧场那边,那里的牧民受了雪灾,火车都开不进去,我去了一次,结果没有收到电报,就来晚了!”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也不算太晚,入座吧!”

众人来齐之后,朱由崧说道:“我们让大家来这里开会的目的是,说一说向朝廷献土的事情,如今我们在北海已经站稳了脚跟,日本人自己打得不可开交,连他们的天皇都没了,已经没空再来惹我们了。我们是不是要归附朝廷?”

朱由崧刚一说完,阎应元就叫道:“不行,我反对,别看我们现在家家富足,若是让那些贪官污吏来到这里,不出一年,他们就能把北海的地皮都刮去一块。王爷,你在这里自立为王,多么逍遥自在,干嘛还要跟朝廷搭上关系?”

赵凤翼喝道:“一派胡言,目无王法,大逆不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我们在这里开辟出了城池村庄,就应该归附朝廷,况且小王爷还是大明的藩王,怎么可以自立为王?”

朱由崧摇了摇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手下的两派人物来了,徐光启、孙元化、方世鸿和赵凤翼这些人都是大明士子出身,自然心向大明,而其他的阎应元、徐振昌代表的军方势力却是草根出身,这些草根出身的人对大明朝廷和官员有着仇视和不信任的情绪。

朱由崧一摆手,说道:“先不要吵,归附大明,献土北海,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不过北海的控制权却绝对不能交出去,不过北海百万顷土地,却只有不足十万人口,你们不觉得我们发展的太慢了吗?”

朱由崧将大明、日本和北海的地图铺在桌面上,说道:“根据预测,明年大明的山东畿辅之地,会出现大旱百日的旱灾,如今的山东畿辅一带,水利工程失修严重,根本不足以抗击这种旱灾,到时明年和后年都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山东畿辅原本就是我朝人口密集之处,受灾总人数大约会超过数百万之多,这是朝廷的灾难,却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归附朝廷之后,就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吸引这些人进入北海,只要移民五十万,北海就稳如泰山了,若是移民百万,北海就能成为真正的富饶之地!”

徐光启对气象学也有些涉猎,不禁奇怪地问道:“小王爷,您是怎么预测,大明会出现这种大旱的?”

朱由崧哪里曾预测,根本就是历史上必然发生的事情,他却不能让自己穿帮,说道:“那是我曾经制造的一种精密的机器,叫做气象雷达,能够通过对云层的观察,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了气候变化的一些规律!”

徐光启不禁颇为惊喜,说道:“不知道这种气象雷达可还在?”

朱由崧连忙摇摇头说道:“已经不在了,不过我还有他的图纸,若是徐先生想要的话,我可以送给你,但是其中的新技术太多了,现在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制造出来。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献土的事情,这种事情还是会后再说吧!”

徐光启笑道:“那就多谢小王爷了!”

朱由崧点了点头,看向众人,说道:“还有谁有话要说?”

徐振昌起身说道:“殿下,我们献土,该以谁的名义?殿下身为藩王世子,自然不可能以殿下的名义,若是以我的名义,被别人当成海盗那该怎么办?”

朱由崧笑道:“这个我早有考虑,便以高邦佐高先生的名义,高先生对于我们北海来说可是劳苦功高,安排移民,发展畜牧,他可是功不可没,而且高先生在永平府便是一个干吏,颇受民众拥戴,就说他见流民生计维艰,机缘巧合得到一张海图,便想带着一些流民出海垦荒,却发现了北海这样一个大岛,你们看如何?”

对于高邦佐在北海的功劳,那是谁都没法否认的,无论是军方还是四角大楼的这些官员都对高邦佐十分敬重,大明朝这样肯实干,肯为老百姓做事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徐光启苦笑道:“这也太过巧合了,仿佛那些话本说书的一般!”

朱由崧笑道:“不用担心,这种借口并不是要点,重要的是只要朝廷相信了就行,联合矿业被东林党搞得几近破产,如今朝廷当中东林党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叶向高都丢了首辅之位,如今的首辅可是我们方副司令的父亲方从哲大人,还有什么要担心的?”

高邦佐却道:“这对大明对我们都是一件好事,我同意这么做,只是殿下,我们该如何布置呢?”

朱由崧说道:“移民,首先要保证他们的食物供应,北海的粮食虽然多,不过想要养活百万人,总不可能,我决定拿出两百万两从江南、湖广和南越等地购买粮食,这个就交给高先生了!”

高邦佐皱眉说道:“那我们北海的政务?”

朱由崧说道:“北海要承载百万移民的话,必须要保证社会的安定,所以从明年起,开始实行军管,并且从移民当中抽调精壮,扩大军队规模!”

高邦佐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百万移民,若是有人从中作乱,百万人乱起来,那可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

朱由崧继续说道:“其次要保证途中的通畅,这一点倒也不用担心,我决定修建胶济铁路,在胶州和济南之间修建铁路,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修到河南洛阳!”

高邦佐叹息道:“若是能够在北京到松江、北京到湖广的路程都修上铁路,那么漕运可就大大减轻了!只可惜……”

朱由崧笑道:“放心,京沪铁路和京汉铁路都是要修的,那些人成不了障碍!不过现在我们想要树立一个榜样,让人知道铁路的利润!胶济铁路就是一个例子!陆上自然是铁路保证,不过海上,江神峰,你是现在造船厂的总工程师,你来说一下!”

江神峰兴奋地说道:“如今我们造船厂已经制造出了六百吨级的蒸汽动力钢肋木壳船,巡航速度可以达到十八节,最高航速22节,我们正打算制造更大的一千吨级的大船!”

北海航海技术发达,就算是这些儒学大家,对于航海也有相当的认识,北海的航速单位“节”,一节就表示,一小时可以航行近两千米,十八节,这种速度还真是恐怖,普通的航船航速绝对不会超过十节,十八节就相当于普通航船的两倍航速。

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一千吨级的大船,暂时没有什么大用场,只作为研究之用,不过这种六百吨级钢肋木壳船要大造,暂时停止一切大型船只的建造,专心建造这种蒸汽船,我需要在明年夏天的时候,拿到五十艘这样的船只,能不能做到?”

江神峰不禁苦笑道:“这恐怕不能,建造船只的木材都需要经过熏干防腐处理,以前甚至要经过一年的时间,好让木材干透,现在虽然使用窑来烘干,也需要消耗两三个月,要造五十艘恐怕很难!”

朱由崧笑道:“没有足够的木材就用钢材代替,而且若是可以的话,我们也可以造一艘全钢轮船!”

江神峰想了想,说道:“全钢轮船是可以造出来的,而且有了蒸汽机也不怕带不动,不过比起木客船来说,钢船可就要沉重得多,速度的话也会慢得多了!”

朱由崧说道:“速度慢的话,可以使用更强大的蒸汽机,总之无论你使用什么法子,明年夏天你得把船交给我!”

江神峰点了点头,说道:“好吧,用全钢的话,材料倒是不是问题了!”

朱由崧说道:“这个运输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移民的安置问题,一百万的话,田地不是问题,不过北海寒冷,绝不是用木头搭几个棚子就能够对付过去的,所以必须要大量的建造楼房,一栋楼就能够容纳一百户,一户五六个人,我们就需要建造两千栋楼房!”

“两千栋?”高邦佐说道:“会不会劳动力不太够啊!”

朱由崧也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不太够,不过我可以放开日本人移民北海的限制,如今北海兴旺发达,赚的钱远比在日本务农要强,而且我们的大移民马上就要开始,也不怕他们冲淡我们的民族性!”

从北海到天津的航线,一直都没有停止,北海的优质钢铁、便宜毛呢和棉布等等货物都可以通过这条航线运输到天津,这也造就了天津如今的繁华,来来往往的商人络绎不绝,他们从天津批发到足够的货物之后,便可以赶往四方,进行售卖,赚取差价。

一个身材高大,有着紫棠色脸庞的年轻人走在这繁华的天津港上,不禁叹道:“不过几年未见,天津港已经天翻地覆了!”

另外一个中年人也笑道:“贸易的盛行,自然导致城市港口的变化!”

二人正说着,一个赶着马车的人走到跟前,笑道:“两位要到哪里去,我们纵马车行讲究的就是送客送到家,价格童叟无欺!”

这二人是刚刚从北海回到天津的方世鸿和高邦佐,他们要在今年夏天之下,促成北海献地的事情。方世鸿见那车夫热忱,笑道:“我们要去京城,你拉不拉?”

“哟,去京城呐,这要去找长途客运,我们这里是天津城里的短途客运,您除了码头,右拐就到车站了,那里是福王殿下的联合车马行,现在联合采矿钢铁公司虽然衰败,不过这个其他公司还是很兴旺的!”

等二人按照车夫说的来到车站,只见数百辆双驾甚至是四驾马车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车站上,车站不同的地域都写着“天津——xx”的字样,其中想要乘车的,趁机做生意的,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方世鸿不禁笑道:“我们这位小王爷,做起生意来还真是天马行空,一个车马行居然也做得井井有条!”

高邦佐点了点头说道:“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致认真的问题,那些儒生大多不愿意做一些基础的事情,只知道好高骛远,提出什么决策什么计划,若是学不会实事求是,细致做事,一点一滴严格要求,什么都是虚的!”

方世鸿笑道:“高先生的话,倒有些徐老先生的意思!”

高邦佐笑道:“徐老,那也算是我的老师了!”

二人乘上回京城的马车,因为有水泥路,也未觉得颠簸,便来到了京城,敲开方府的大门。

“谁啊?”门房一边不耐烦地叫着,一边打开大门,他们方府已经贵为首辅宅邸, 宰相门房七品官,他自然也自觉不凡,不过看到来人的时候,不禁呆住了,过了几分钟才叫道:“大少爷回来了!”

方世鸿跪在大堂中,恭恭敬敬地向父母磕头,道:“父亲、母亲,儿子回来了!”

方母已经泣不成声了,方从哲看了方世鸿坚毅沧桑的面孔,双手颤抖着将他扶起来,道:“好儿子,你要比之前成熟多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不会有事的!”

方世鸿此时才明白,自己父亲对自己的宽容是多么的可贵,在这个世界,允许自己儿子独自到北方宣大边关,之后又出海行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若是在别的家族,恐怕早就被斥为胡闹逆子了。

方从哲说道:“世鸿,你这次回来是不是不再出门了?”

方世鸿摇摇头说道:“不是,父亲我们这次出海为大明拓疆百万顷,如今回来是想将我们获得的土地交给朝廷的!”

“拓疆百万顷?”方从哲不禁愣住了,整个直隶也不到两百多万顷土地,自己儿子这几年一出海,就弄回了小半个直隶啊!

方从哲连忙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方世鸿诡异一笑,从自己的藤箱当中取出一些奇怪的装置组装起来。

乾清宫当中,万历皇帝、方从哲、赵南星等国家重臣齐聚一堂,不过此时乾清宫窗门紧闭,连一点光都透不进来,在乾清宫正殿的两根柱子上挂着一块白色布幕,布幕上正放映着一幕幕的活动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