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佳谋-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宫中的花儿更多,开得也更艳。离豹房最近的宫殿是迎春宫,这里的迎春花开得最好。
    但是此刻在这里当职的宫女太监却一个个地如临大敌,气都不敢使劲喘。
    正德帝端庄在大殿之上,脸面黑沉,看向跪在地上的某位太医道:“李太医,刘美人真的没救了?”
    这刘美人是正德帝比较宠爱的嫔妃,自从厌了庞贵妃后,正德帝就时常宿在迎春宫。
    在这迎春宫内还有一位张美人,也是位千骄百媚的,她站在正德身边,皱眉道:“李太医可一定要救救张妹妹呀,昨儿还好好的呢,今天怎么就这样了……。”
    说着便用锦帕抹了把泪,这张美人的泪来得也容易。流过泪的眼,更加清亮也更加吸引人了,就这么幽幽地看向正德帝,看得他心中痒痒的。
    李太医任头上的汗珠滚落,恭敬地回道:“为臣惭愧,只能诊断出此毒乃是“鸠”,这毒二十多年没在宫中出现了。”
    “鸠!”正德帝马上从张美人身上收回目光,正色道:“可是鸠毒?先帝时期由贤妃带入宫中的鸠毒?”
    李太医跪着的身姿再次放低,“回陛下,正是此毒!”(未完待续)

  ☆、第465章 面君

正德帝听到这话后马上起身道:“尽力救治刘美人!”
    说着也不管张美人的眼泪如何流,他看也不看地离开了。
    大太监于忠自然是紧随其后,出了迎春宫后,问道:“陛下,陛下这是去……。”
    “宁寿宫,朕要去见母后!”
    正德帝很明的这鸠毒代表着什么,自小到大张太后没少在他耳边提起这事。当年这毒造成了宫中的一场浩劫,到最后先帝的后宫没剩下几人。
    宁寿宫中,张太后正在优雅地喝着药膳,虽然这个时间并不是饭点。
    正德帝一进来,张太后就笑道:“皇儿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快,给皇上盛一碗。”
    “母后……。”正德帝看着一向低调的太后,心中很不是滋味,又想到小时候的那些事,说道:“孩儿不饿。孩儿来此是想跟母后说一声,刘美人中了鸠毒。”
    “什么?”张太后手中的玉碗掉在了桌子上,沉声道:“查清是谁做的了吗?”
    说着先挥手让身边的麽麽将周边宫女都带了下去。
    正德帝摇头道:“母后,当年的‘贤妃之祸’可真是贤妃所为?”
    张太后也摇头,“若真是聂贤妃所为的话,我们母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那是?”
    张太后叹道:“贤妃只是撞上了吧,她也是个可怜人。先帝罚过她以后就后悔了,毕竟她也是真心对先帝的。唉,这事到现在哀家也不大明白。恐怕刘美人中的鸠毒跟当年之事有所牵连吧。”
    “母后很想知道当年事?”正德帝问道。
    “想!很想。想知道当年贤妃为什么不对我们母子下手!她明明已经占上风了。”张太后郑重地说。
    正德帝笑道:“听皇后说,武定候夫人对断这类案子很有一套。不如请她来断一断吧。”
    张太后微微蹙眉,嘴角却是慢慢地弯了起来。“是她呀。”
    正德帝道:“她跟当年聂贤妃的关系可不浅,正好有人上了本奏折,说他们兄妹乃是聂贤妃的余党,就让他们自证清白吧。”
    张太后再次叹了一口气,道:“既然皇儿已经有打算了,就这么办吧。哀家也想看看书瑶的能耐呢。”
    “母后对武定候夫人……。”这话让正德帝微微皱眉。
    张太后拍拍他的手道:“皇儿,此事迟早是要告诉你的。容母后先卖个关子。你可还记得先帝给你的那块玉佩?”
    “记得。那玉佩如今在聪儿那里。”
    “嗯。你做得很好。那些贵妃美人虽然可人,但这正宫皇后却不能冷落,皇儿且记!切记呀!”张太后再次叮嘱道。
    正德帝有了几分惭愧。“母后教训的是,聪儿他们受了这么大的罪都是朕的疏忽,若是早一天听从母后的吩咐的话,他们也不会如此。贤儿的脚或许也不会瘸。”
    张太后再次拍拍他的手。欣慰地说:“皇儿不必自责,这都是上天注定好了的。记得武定候夫人来时。你把聪儿也带过来,我想证明一件事”。
    “母后……。”正德帝还是一头雾水。
    张太后笑道:“皇儿照做就是,不是说了吗?容母后啊,先卖个关子。”
    正德帝出了宁寿宫后。就来到了御书房,大张旗鼓地拟旨宣聂书瑶姐弟即刻入宫。
    没多时,聂书瑶便在府内接到了圣旨。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聂天熙。冲着宣旨太监道:“请容臣妇前去迎一下我家兄弟可好?”
    这宣旨太监就是于忠,笑道:“夫人不必多虑。聂解元自有人接进宫,夫人还是快快跟咱家走吧,太后跟陛下都还在宁寿宫等着呢。”
    聂书瑶这才说道:“容臣妇梳洗一番。”
    回到飞云居,自有丫鬟替她梳洗,只是她的脑海中不断地推理着这事,但无论怎么推理,看起来此事都是利大于弊。
    但是“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还须清楚地记在心间,谁知道正德帝会不会脑子一热,就把自己姐弟给治罪了?
    收拾妥当后,聂书瑶自语道:“有干娘在,熙儿必定会被嘱咐得万无一失。”
    出了飞云居便看到朱贤站在于忠跟前,上前拉住聂书瑶的手道:“姑姑,贤儿陪你去见父皇跟皇祖母。”
    宋老夫人也道:“书瑶,去吧,家里有我!”
    聂书瑶没有阻止朱贤在于忠前对自己的称呼,笑道:“好!有劳母亲了。”
    边上的于忠听到这称呼只是皱皱眉头,什么也没说。
    出了候府,便看到一辆华丽的马车,这是皇室御用车。
    聂书瑶的心中渐渐松了一口气,想来此次入宫看着凶险,实则无碍。试想,若是一个即将被治罪的人,怎会用这样的马车接入宫呢?
    虽然是如此想的,一路上聂书瑶还是心事重重,同时又很期待跟张太后的见面。对于她,聂书瑶是早就想见了。
    自从先帝去后,张太后就彻底地退居幕后。就算是夏皇后被庞贵妃逼到如此地步,她也没有出手,接见命妇的差事还是由夏皇后主持。但尽管如此,上至天家下及百姓却不时将她挂在嘴边。
    进得宫内,未到宁寿宫前便跟聂天熙汇合了,两人互看一眼什么都没说,被领路太监带到了宁寿宫内。
    朱贤跟他们一起冲着坐在高位的人行了大礼,马上就听到一个温和的声音道:“快起来吧,贤儿来皇祖母这边。”
    起身后,正德帝道:“赐座!”
    聂书瑶眉头微挑,赐座?这可真是个意外,便跟聂天熙再次谢过了他。
    她半坐在绣墩上悄悄打量正德帝跟张太后,正德帝的眉眼有点像朱聪,生得很是不错。加之他是九五之尊,身上自然比旁人多了一些威严,这在聂书瑶看来就是身为皇帝的气场。
    而张太后相貌却是让聂书瑶大吃一惊,论长相她不及青莲居士,甚至周身的气场也不及青莲居士发火时的样子。不过,保养得却跟青莲居士一样好,但聂书瑶还是看出她比青莲居士大许多。
    温和的笑着,眉眼之间也透着慈祥。怎么说呢?聂书瑶觉得跟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许在她面前可以稍加放松。(未完待续)

  ☆、第466章 当年事

宁寿宫的沉默过了约有半刻钟,在这半刻钟内,聂书瑶在悄悄地打量他们,而张太后母子也在看着聂书瑶,他们的眼神就来得比较直接,就这么眯着眼睛瞅着。
    这种低气压的氛围让姐弟倆的额头开始冒汗,聂书瑶伸手悄悄握了一下紧张不安的聂天熙的手,以这种方式给他安慰。
    谁知这个小动作,让张太后抿嘴笑了起来,说道:“不愧是一起长大的姐弟倆,你们的感情还真不错。”
    聂书瑶忙回道:“太后娘娘过奖了,臣妇的兄弟还小,第一次得见圣颜难免有些紧张,若失礼之处还请皇上、太后娘娘见谅!”
    不管怎样,先为聂天熙上个保险再说。
    聂天熙也想起身说些什么时,张太后挥手道:“坐,赶紧给哀家坐下,你这孩子太见外了。”
    聂书瑶一愣,这是个什么节奏?难道今天不是来挨批的。
    张太后看了一眼正德帝,后者瞥了一下于忠,道:“于忠,你先把大皇子叫来。再将屋里的这些不相干的统统带走,此殿十米之内不许有人。”
    于忠打了一个激灵,忙躬身道:“奴婢领旨。”
    没多时,大皇子朱聪带着朱贤跟着于忠走了进来,看到聂书瑶之时,冲其微微一笑。
    只这个小小的信号,让于忠对聂书瑶的态度再度谨慎起来,带着屋里的宫女太监出了大殿。
    大殿的门轻轻虚掩着,众宫女太监都到了十米开外,只于忠一个人站在靠门近的地方,方便正德帝叫他。
    他看了看天,想不出太后会对聂书瑶姐弟说些什么。也不愿去想。在这皇宫内知道多了的人可都没好下场。
    于忠的年纪比正德大不了多少,跟着先帝当年的老太监们几乎都死光了。而宫女也已不知道换了几茬。
    张太后的态度让聂书瑶摸不着头脑,主动问道:“不知太后娘娘有何吩咐?”
    “唉!”张太后叹息一声道:“皇儿,把那块玉佩给我吧。”
    正德帝将玉佩递给了张太后,问道:“母后……。”
    张太后看了看正德,又看了看朱聪两兄弟,轻声道:“今天这事你们都给哀家记在心里。出了这殿门就给哀家忘记。”
    聂书瑶跟聂天熙顿时紧张起来。聂书瑶忙道:“太后娘娘,我们还是回避得好。”
    “傻孩子,这可是关于你们姐弟的事。回避什么?”张太后摇头道:“书瑶把你带在身上的玉佩给哀家看看。”
    聂书瑶的脑海中立即响起了“嗡嗡”声,原来张太后早就知道了。
    再看张太后的表情,微微笑着,一脸的慈祥。聂书瑶也就乖乖地将玉佩拿了出来。
    “姐姐……。”聂天熙拉了拉她的衣袖,脸上闪现担忧。
    聂书瑶笑道:“放心吧。太后娘娘早就知道了。”
    张太后呵呵笑道:“唉,这事啊,还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说着便接过了聂书瑶的玉佩,两块玉佩碰到一起竟然能合为一体。只是聂书瑶的玉佩比之张太后手中的那块要小一点。
    两块玉佩凹凸的地方可以相互嵌合,如此聂书瑶的身份便很明显了。
    张太后把两者分开后将属于聂书瑶的还给她,说道:“这玉是从一整块罕见的极品玉分雕而成。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先帝将玉佩分别给了哀家跟温淑妃,在先帝的眼里。后宫那么多人也只有哀家跟温淑妃是让他惦记着的。
    不过,他对温淑妃更多的是愧疚。后来,这玉佩就被我们各自给了自己的儿女。再后来宫中出了一些事,温淑妃所在的宫殿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大家都觉得小公主跟温淑妃已经葬身在火海中了,可哀家跟先帝都很清楚小公主没死。至于温淑妃……她也是个可怜人,冒险送走了小公主,就钻进了火海。”
    说到这里,在场诸人都看向聂书瑶。
    正德帝喃喃道:“武定候夫人真是朕唯一的妹妹?”
    先帝曾经也有几个儿女,可最终活下来的也只有正德跟眼前的聂书瑶了。
    聂书瑶其实早已知道自己的身份,但从张太后口中听到这些,还是有些震惊。怔怔地说:“这怎么可能?我跟熙儿是由义母养大的,总以为自己是父母不要的孩子。”
    正德帝抢先道:“不不,当年温淑妃一定是有难言之瘾才将你送出的。母后,父皇应该还不知道她还活着吧。”
    听到这话,张太后幽幽叹了一口气,“书瑶啊,来,到哀家这边来。”
    聂书瑶愣了一下,扭头看了一眼聂天熙,后者冲她点头微笑。她这才走到张太后身边。
    “你是聂贤妃带大的,这些年是怎么过的,哀家都知道。只是先皇说过,这是温淑妃冒死为你求的自由,他也只好忍心看你们在民间受苦,好在聂贤妃有时脾气是不大好,但对你的教养还是极好的。你父皇知道你现在过得很好,他也就放心了。”张太后说起这话眼眸中含有泪花。
    “这……。”或许是父女天性吧,聂书瑶此时的心中也有些堵,她知道那是伤心的感觉。
    正德帝却是很高兴,笑道:“朕也有妹妹啦,哈哈!朕明日就拟旨,宣布书瑶为我们大明的长公主。”
    听到这话,最开心的还是朱贤,他起来拉着聂书瑶的手道:“姑姑,你真的是贤儿的姑姑呀。皇祖母,这是真的吗?”
    张太后笑着点道:“是啊,哀家也终于能为先帝找回女儿了。”
    聂书瑶心中除了震惊还有疑惑,既然张太后说自己从小到大的历程都在皇家的眼皮底下,可为什么到这时才认?
    这话她是不信的。或许现在的自己能帮张太后跟朱聪他们吧,况且让自己生在民间是温淑妃冒死求来的,就这么将自己生生地拽了回来,真的好吗?这不是违背了先帝的意愿吗?
    “陛下,太后娘娘。”聂书瑶没有因正德帝的话感到心喜,马上跪下恳求道:“书瑶不要长公主的名分!书瑶自幼长在民间,只怕陛下的圣旨一下,那些大臣们马上就会跪下死柬。如此岂不给陛下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书瑶习惯了民间的生活,如今又是武定候夫人,衣食无忧,不想让陛下和太后娘娘为书瑶费心。若是可以的话,请赐书瑶以后无论是见到宫中贵人还是朝廷命官都能不跪的特权吧!”
    说完她咬牙冲着太后跟正德帝再度俯身。(未完待续)

  ☆、第467章 深谈

虽然聂书瑶是真的不在乎公主名分,可是当她将头碰向冰冷的地面时,却还是渴望这名分。实在是不想动不动跪在这冷地上,但她又想过清静日子,怕是沾上了这公主的头衔,自己以后的日子就没得清静了。
    所以她纠结着,眉头皱得紧紧的,头一次拿不准主意了。这个时候她确实想让别人为她做决定,无论哪种她都愿意接受。
    正在这时,聂天熙也跪下恳求道:“请陛下、太后娘应充家姐的请求吧。”
    正德帝这才认认真真地打量起了聂天熙来,饶有兴趣地问:“聂天熙,朕来问你,为何不想让你的义姐成为我朝的长公主呢?”
    聂天熙道:“回陛下,家姐的心思学生最清楚不过,她看上去虽然聪明,却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她最想过的是那种平静的生活,最受不得被人欺负,特别是动不动就被一些贵人们喝令跪着。
    陛下不知,上次家姐入宫后跪了大半天,回去后膝盖疼了好几天,一直用热水敷着,这才没落下病根。若是陛下赐家姐公主名分的话,那她岂不是隔三差五就得进宫陪贵人们说笑?依家姐的心气必然不喜这样的生活,所谓‘宁可站着生,不愿跪着死’不外乎是。”
    头还碰在地上的聂书瑶嘴角微微上翘,熙儿这眼药上得好。在皇帝面前时不时给庞贵妃来一壶,也够她受的了。
    就在聂天熙说完后,聂书瑶忙调整情绪,硬是挤出了几滴泪,抬头道:“请太后娘娘、陛下准了书瑶所求吧。在书瑶看来。能不跪才是最最实惠的。”
    一席话说得正德帝有些心酸,朱贤跟朱聪两兄弟也看向他道:“父皇……。”
    “母后!”正德帝不是个软心肠的人,可他也想有个妹妹呀。
    “唉!你这个孩子呀。”张太后摇头道:“书瑶快起来,地上凉,跟哀家来!你们几人在这里等着!”
    聂书瑶看了一眼聂天熙,冲着他微微点头,聂天熙也点了点头。一时间姐弟倆心有灵犀。
    她跟着张太后进了内室。张太后笑道:“把那块玉佩再给哀家看看。”
    聂书瑶不明所以,只好又将玉佩递给了她。
    张太后拿着玉佩来到小窗前,对着阳光就看了过去。许久才道:“果然你也去过那个地方。”
    聂书瑶心中有了一丝不妙,直告诉她此时她应该装傻,“什么……地方呀?”
    张太后微皱着眉头看了聂书瑶好一会儿才道:“当年,我中了其他妃子的暗算。昏死了过去,一睡就是两个月呀。可是很奇怪。我没有疼痛的感觉,再次睁开眼却成了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过,那个世界可跟大明不一样。
    那时,我的父亲是个历史学家。家里有不少的历史书。在书上我看到了大明的结局,看到了先帝的后宫只有我一人,可我的皇儿却是死在壮年之时。也看到了那些可恨的太监!
    我真不知道哪个是真?想了许久,才觉得先帝的后宫只有我一人也是不好的。可事实是先帝的后宫并非我一人。但他心中却只有我一人这就足够了。
    那个世界虽好,却也不好,处处都是批斗。两年后我那个身体的父亲也被关进了牛棚,我跟母亲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我又被一个坏人看中,被他偷偷关了起来,好在,我趁他不注意时逃了,那时心中无比怀念大明朝。
    我就跑呀跑,手中一直握着玉佩不住地许愿,若是能回到大明朝,自己决不再这样软弱,决不能再落入坏人之手。我疯了一样的跑,却失足跌进了悬崖。之后就又回来了,从此我便有了别人没有的记忆。”
    聂书瑶静静地听着,心却不静,原来张太后真的也有来自后世的记忆呀!怪不得见了她有股熟悉感。可惜了,她在后世的那几年应该是十年动乱之时吧,那个时候……唉!
    说完,张太后就微笑着看向聂书瑶,说道:“书瑶也说说你的经历吧,听说你三岁前有些傻乎乎的。”
    聂书瑶像是楞住了似的眨眨眼,“书瑶不大明白太后娘娘说的?为什么要关牛棚,这跟玉佩有关系吗?我听义母说,三岁那年被她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我就开窍了,以后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那你怎么会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张太后皱眉问,她不大信。
    聂书瑶道:“这个呀,有一年我跟弟弟被义母打怕了,就偷偷跑了出去。找了一个山洞过夜,没想到在那山洞里有很多书,我们就是看书学到的。只是那些书太破了,看过后就基本上毁了,要是能学全书上的知识的话就好了。”
    张太后半信半疑地将玉佩还给她,“哦。只是书瑶呀,你应该叫我母后才是,先帝若是看到自己的女儿流落在外一定会很伤心的。而且你那位干娘也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的呀,你就忍心看她一辈子一个人?”
    “这……。”聂书瑶立即皱了眉头,原来青莲居士的事她也一清二楚呀。只是张太后说温淑妃已经死了,难道说青莲居士能以另一个身份继续生活吗?
    张太后拍拍她的手笑道:“书瑶是哀家的女儿,你那干娘就不适合再做你干娘了,不如哀家下旨让她做你姑姑吧。”
    聂书瑶一时愣住了,她不想让自己的亲生母亲就这么孤单地过一辈子,她还不到三十七呀,还是可以重新开始的。
    张太后看她有所松动,便道:“哀家言尽于此,书瑶好好想想。长公主可是不用跪宫中贵人的,更不用讨好谁,而且还可以庇护家人,就是你那由聂贤妃一手养大的兄弟一家也极可能因此平反。”
    聂书瑶对皇家的那一点点归属感瞬间没了,果然皇室中的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为难道:“熙儿的事太后娘娘都知道了?”
    “当年贤妃确实做错过,但她的家族却因此没了,聂家确实有点冤,被人利用了呀。先帝才不得不忍痛赐贤妃毒酒,却没想到那酒里的毒被人换了,又是一阵血雨腥风。书瑶若想知道是谁下的黑手,尽管去查。”张太后沉着脸又说了一些当年事。
    聂书瑶想了许久,问道:“太后娘娘需要书瑶做什么?”(未完待续)

  ☆、第468章 毒源

听到这话,张太后由衷地笑了。她知道聂书瑶对她有所保留,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她已经老了。
    也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对今天的大明朝是何等重要,从这些年对聂书瑶的观察来看,她不是个有野心的。要不然也不会任凭卢氏设计让她发下毒誓,让卢氏的儿子接任武定候。
    这在此时的大明朝,没有一个女子能忍心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抛弃如此荣华,可见她是真的不在乎。
    张太后知道自己改变了这个大明朝的某些历史轨迹,自己最亲的皇儿的身体也还好,而且还有了两个孙子。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她可是很清楚历史上的大明,当皇儿逝去后,自己的下场有多凄惨。
    只要能保住她的儿子跟孙子,稍加改变一下大明朝现今的境况,她就放心了。由于知道这段历史,当宁王谋反时,她是一点也不担心。
    聂书瑶看到张太后闭上眼睛沉思了许久,忍不住问道:“太后娘娘,请告诉书瑶,我需要做什么?”
    张太后睁开双眸笑道:“只需要做好你的长公主就好。聪儿跟贤儿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你是他们的姑姑,可得好好看着他们点啊。”
    聂书瑶也微微一笑,她明白了,看来自己再也做不成幕后人了。回道:“是,书瑶记下了。两位皇子也是书瑶的侄儿,太后娘娘请放心,书瑶定会尽心竭力。”
    张太后白了她一眼,“叫母后。”
    “是,母后!”事到如今她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便干脆地叫了出来。
    张太后呵呵笑道:“好!好!不知书瑶中意哪块封地?”
    聂书瑶始终保持着清醒,她很清楚这个时候可不能狮子大开口。便谦虚道:“母后,书瑶并非欢喜长公主的名分,为得只不过是见了贵人不跪而已。这封地之事就免了吧,也不用大兴土木建什么公主府,武定候府就很好。”
    张太后摆手道:“这怎么成?别的不说,单说武定候府吧,这候府早晚可是你那侄子的。就把一直空着的长公主府给你吧。这封地还是要的。哪有没有封地长公主,将来留给你儿子也好。”
    聂书瑶怕麻烦,便道:“如果非要不可。那么就把朐县给书瑶可好?书瑶在徐州府还有一座宅院,是无意中所得,就把那里当做封地内的公主府吧。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住。请母后准许书瑶还跟以前一样生活,不要。不要……。”
    张太后马上接话道:“好,若是无事不必进宫。除了哀家跟皇上,你谁都不用跪,也不用讨好谁!”
    如此这些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等平定宁王之乱后。聂书瑶就会被封为“瑶华长公主”。
    重回大殿,张太后冲着正德点了点头。
    未待他们说话,聂书瑶上前拉着聂天熙的手。再次跪下,道:“陛下。太后娘娘,天熙的身份想必二位也是清楚的。书瑶恳求陛下为聂家平反,还天熙一个真正的身份。”
    两人重重地叩头。
    叩头后,聂书瑶觉得自己真是讨厌动不动就跪呀,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不过,她并不认为正德帝跟张太后会生气,一则聂氏之罪本不至于灭族,是先帝为了朝廷的稳定不得已而为之。二则,张太后有求于自己,怎么着也得给点表示才行。
    张太后没说话,正德帝道:“皇妹无须如此,快快请起,以后就叫朕皇兄吧。朕对聂天熙的事也知道的不多,不如皇妹详细与朕说上一说。”
    “是,皇兄。”聂书瑶也不客气,拉着聂天熙便起来了。
    聂书瑶便将聂天熙的故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谈及幼年时在河边捡到他的时候,聂天熙也穿插几句回忆。
    两人从小就相互安慰着长大的,说故事都是一把好手。聂天熙的身世被说得一波三折,连张太后跟两位皇子也跟着心情起伏。
    说完,朱贤愤愤地说:“竟然有这样的奴才,真真是该死!”
    张太后接话道:“奴大欺主,这在哪朝哪代都不罕见。”说着看几正德,“皇儿决定吧,也是时候还聂贤妃的家族一个公道了。”
    正德帝点头,拿出一本奏折道:“你们看看这个。”
    聂天熙上前恭敬地接过,姐弟倆看过后脸色微变。
    聂书瑶道:“陛下,举报人乃是朐县的聂家,我想应该是聂家的聂贤吧。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朱贤马上撇嘴道:“贤?他也配用这个字作名。姑姑,这又是你们的故事吗,快讲,快讲!”
    张太后比较宠两个孙子,瞪了一眼朱贤,“贤儿!”同时又看了一眼依旧笑咪咪的朱聪,心中微微有些不悦。
    聂书瑶便将聂家假认亲,真卖人为妾的举动说了一遍。
    最后连朱聪都气得出口指责,“世上竟还有这般无耻之人?姑姑在民间当真是受苦了。”
    看聂书瑶对朱聪也是一张笑脸时,张太后的不悦慢慢没了,她有她的担心,朱聪身上寄托着大明朝跟自己的期望,可不能让将来的两兄弟因某些事而反目啊。
    聂书瑶笑道:“聪儿不必担心。姑姑可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女子,反而狠狠地敲他们一笑,让偷鸡不成反蚀米。”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氛围也慢慢地变好了。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于忠的声音。
    “启禀陛下,刘美人病重。”
    这话让正德想起了正事,刘美人也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位美人,便道:“今日让皇妹进宫除了商议认亲一事外,还有这刘美人中的毒想请皇妹查上一查。”
    “什么毒?”聂书瑶皱眉问,其实她心中早就猜到是何毒了。
    张太后接发话道:“鸠毒!这毒当年在先帝的后宫的也出现过,都说是聂贤妃带进来的。扬州聂家要平反,这毒的来源必须查清,书瑶,就看你的了。”
    聂书瑶起身道:“是,书瑶尽力。不过此毒现在已有解药,请陛下宣荀神医来为刘娘娘解毒。”
    正德好生意外,高声道:“此话当真?”
    “是!只是解药用在人身上还是首次,有什么后遗症虽尚且不知,但足以保命!”
    “好!于忠,速宣荀神医入宫给刘美人诊病。”
    候在外面的于忠马上照办。
    聂书瑶又道:“刘美人中了二十年前的鸠毒说明制毒之人还在世,不如请陛下让书瑶前去刘美人的宫中查看一番,可好?”
    正德帝正有此打算,他不但要抓住下毒之人,也要揪出幕后之人,便大手一挥道:“准了!”(未完待续)

  ☆、第469章 一碗燕窝

意外的是,张太后也让朱聪、朱贤跟着去。
    唯有当事人知道张太后这么做的目的,聂书瑶笑着应下了,无非是想让两人学学她查案的方法罢了。
    他们几人跟在正德帝的身后去了迎春宫,最先看到的是忙里忙外的张美人,脸上闪现疲惫。看到正德帝又回来了忙上前施礼。
    聂书瑶跟聂天熙就那么站着,根本没有给她行礼的打算。因正德帝在场张美人只是瞅了他们一眼也没说什么。
    外男本不应该进入后宫,但今日特别,聂书瑶姐弟是来查案的。何况在他们身边还有两位皇子,外人也不能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