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近江湖有点苏-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无恤一眼望见他身上被刀□□开的伤痕,背后插的断箭,虎口因挥舞长剑而流下的血,胸中大恸,长刀卷他背后逐击守卫,托住了他摇摇欲坠的身躯。
“燕兄。”李揽洲呵呵而笑,伏他肩头,血从他嘴角一股接一股的淋漓而下,他呛得血沫横飞,不住咳嗽:“今日,真好。咳咳……直至今日,我才确信,咱们俩的志向,至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千军之中,燕无恤不敢有丝毫轻忽,掌风轻带,将他托身后,厉声道:“把住肩膀,出去再说。”
他身后的衣服,很快便湿了一大片,不知是李揽洲口中的鲜血,还是他目中的泪水,一滴一滴,顺着后颈滴落。
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重复道
“对不起,燕无恤,对不起。”
燕无恤怒吼:“轻飘飘一句道歉,再偿一条轻如鸿毛之命,便就罢了?”
李揽洲声音逐渐虚弱:“我走上出卖你的路,就做好了被你一剑刺死的准备。”
燕无恤猛的一刀挥出,刀锋碰撞锐甲,火花四溅,长刀鸣动,嗡嗡直响。
他从腹腔内,狠狠吐出一口浊气,冷笑道:”你既决意独行,又何必中道而改路?你这个人,总是半途而废,做不成书生,也当不好官。”
李揽洲点头道:“你说的是。”
他的手,慢慢自燕无恤肩头垂落,声音如即将断线的纸鸢,忽高、忽低,然而声音却是笑着的,仿佛从没有这么快活过。
他喃喃道:“雪又下啦。
“人在酷暑之中,烈日灼身,
又在冰雪之间,风寒缠骨
忽处盛夏……
忽处……严冬
忽然欢笑
忽然痛哭
想来皮囊都是外物
唯有……唯有一颗心是自己的。”
“喀嚓”一声,是玉石落地之响。
他遍布擦伤,尽是鲜血的手猛然滑落,气息骤断,身躯沉沉的坠落在地。
……
燕无恤一边突阵,一面回护着李揽洲的尸首,然而千军之中,难以兼顾,很快他的身体也落了地,一身白衣消失在刀甲的苍茫之海中。
燕无恤已杀红眼,足踩剑身刀锋,活生生撕开一道鲜血淋漓的口子,终于杀到约莫隔数十步的距离,看到了站在台阶上的陈云昭。
他道:“你惧怕湛卢剑意,因此要我的性命,是也不是?”
陈云昭看着他被鲜血所污,被刀戈从视线中分裂开的脸,感到心底阵阵凉意——莫非此人当真是铜铸铁浇之身,缘何能在重责摧志之下,千军万马之中,鏖战这么久,也不见颓丧之态。
陈云昭因李揽洲的背弃和身死面现哀伤之色,他望着燕无恤,淡淡开口,不由自主吐出真言:“你亦明了,此不合时宜之术,应当永远消失。”
燕无恤大笑道:“陈云昭,枉你聪明一世,难道你不明白,世间万物生生相克,没有湛卢剑意,还有法令,有人心,有林林种种刀枪剑戟,有千千万万芸芸众生,就算是天下之主,也难免其中,你何必落入和你父亲一样的窠臼。”
陈云昭面色微沉:“这不一样。”
燕无恤道:“你以为,我为什么要拿下白玉京?”
陈云昭胸中一紧,蓦的有些不祥之感。
不等他答,燕无恤又道:“我已将湛卢剑意著为书籍,化作十二残简,留在武经阁啦。恐怕现在已经传遍白玉京,只要有人收齐十二章,潜心收集修炼,便能练成,你以为灭我一人,便可高枕无忧了么?”
陈云昭面色大变,额头面颊透出隐隐苍白,道:“这不可能……”
“这怎么不可能?”当即有人反驳,而反驳的声音却不是传自燕无恤,而是一个女声,隐隐渺渺,似从云中来。
那声音使了内力,虽甜美娇俏,却令人听闻心神震荡,气血不安。
陈云昭循声而看,仰起头,只见仙宫苑的神仙捧露像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仙女掌中,好像有一束反射的日光,与金绯剑光混杂一处。
远远望去,如神仙捧的一滴露。
她的裙裾,又像软暖的一朵云。
“谁?”陈云昭厉声问。
她面上罩着重重纱幔,声音透出天真,当真宛若不知事的少女,温婉娇憨:“你们都找错人啦,阵里的人根本没有湛卢剑意。”
她咯咯而笑:“我才是青阳子的传人。”
陈云昭惶惑道:“不可能,天下不可能有两套这样的绝学。”
那云上女子曼然叹息道:“这是你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你不知江湖浩渺,茫茫无际。你所知所见,唯浮萍一露罢了。”
她说话之间,驾驭剑气,足尖轻轻点在“神仙”拈花状翘起的指尖上,轻盈的纵身而起。
与她温柔细软的话不同,她浑身剑气如潮汐激荡,所过之处,木廊断裂,瓦薨残飞,刀剑四散。
这足以令天地失色,乾坤颠倒的巨力,中间包裹的却是花朵一样的面纱,霞光一样的裙摆,柔软如乌云的青丝。
恍若天人!
她手持绯色长剑,俯冲而下,身体如被浩浩天风裹挟,甚至就像是从云霄之间吹下来的一缕清风。
缥缈若清风,却迅疾若闪电。
此时此境,与十年前一模一样!
是时陈云昭尚小,躲在内监宫人的身后,见识了青阳子的惊天一剑。
惊讶的发现她的动作,与当初的青阳子如出一辙。
陈云昭在仓促之中只来得及后退了一步,侍卫和宫人大多在燕无恤身畔,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一柄闪耀着冷冷寒光的剑,已轻柔搭上了陈云昭的肩头,横亘脖颈,一寸之距。
挨着剑刃的地方,立刻密密麻麻起了一层粟粒。
“殿下,我可与他不一样。”
她的声音仍是细细的,带着闺中女儿特有的娇软:“天下乱不乱,百姓死不死,和我没有半点关系。你记住,只要你让我不开心,我就杀了你。”
陈云昭只觉,这话虽然恣意任性,却完全是她做得出来的事。
犹如被一个不知世事,却手握重器的稚子拿剑比着,世间的道理伦常对她没有约束之力。
陈云昭一生之中,从未如此世感到这样深深的惧怖。
他被巨大锋利的剑气笼罩其中,眼花缭乱,耳鸣胸闷,血气震荡,张口呼救,从口里发出来的却是残破不成调的嘶喊。
就在这个关头,长生营急撤军回援,打开一个缺口。
瞬间,他身侧剑气骤然褪去,几乎要守卫的搀扶才站得稳,猛定睛而视,那女子已悄然无踪,适才在战阵中的燕无恤,也已不见踪影。
仙人捧露像巍巍然在天,流云浮动,天光隐翳。
仿若一梦。
陈云昭猛烈的咳嗽着,像溺水的人一样,抓住侍卫的衣衫,最终眼前一黑,厥倒在地。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明天要五点就上早班,撑不住啦,还有一章后记,明天再放出来。
明天再给大家发红包
第96章 后记
那是兴平十二年的事了。
兴平十二年; 治理大靖三十二年的皇帝骤然驾崩,因皇帝未立太子; 其余诸子又远在边关封地; 群臣拥戴五皇子继承大统,于长乐宫承宁殿登基; 改元太初,谥先帝以“怀”,尊为孝闵皇帝。
新帝登基之后; 即将起居朝会之所移到承宁殿,重修长乐宫安定殿,改为宗庙祭祀地,封为“三心殿”。
对于孝闵皇帝的驾崩,史书上讳莫若深; 只记作“帝崩于安定殿”; 具体为何而亡; 找不到只言片语。
因此便有野史和民间传话,捕风捉影,演作了一个荆轲刺秦王一样的故事。
有据说曾在宫殿里作内监的家人原话为证:那刺客一身白衣如雪; 持三尺长剑,因身负家仇; 一怒而起; 刺杀天子。
后来他没能逃脱侍卫的追捕,死在乱刀之中,刀剑斫面; 容颜都辨不清了。
民苦于孝闵皇帝日久,对这刺客难免同情,这则传说在演变中逐渐掺了些神仙精怪,越来越玄乎其玄:说白衣刺客葬下之后,那一夜雷电响彻天地,第二天尸首不见了,化作了一块玉。
说白衣刺客将死之际,有神仙在长乐宫的仙宫苑显灵,白云为帔,霞光为裳,青鸟鸣叫,仙乐隐隐,迎他上天,去作云中君。
太初元年是不太平的一年。
这一年新帝登基,而北方动乱,幽、并两州兵马联合孝闵皇帝第三子反叛,戎狄趁机南犯,国家危难之际,原白玉京中本闲养的壮勇豪侠之士挺身而出,许多人参军入旅,抵御戎狄,包括独臂的原太初楼统领云未晏、蓬瀛楼统领赵越等人。
其中赵越用鞭如神,力大无匹,曾一战斩寇百人,累战功封爵,镇东海。
云未晏足智多谋,有统帅之风,虽独臂也身先士卒,后封将军,徙长安。
还有数不清的王师,连年征战,终于在太初三年,平定了内乱,驱逐了戎狄。
战乱平息的那一年,皇帝下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大封许多白玉京出身,立下战功的武将,然后借机,永久的封了这座富丽堂皇的“神仙城”,驱散能人异士,改为皇家园囿。
许多人揣测原因,有些人说,是因为白玉京每年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经孝闵一代,国库空虚,已然负担不起这么大的支出。
也有些所谓“内幕消息”不胫而走:因为有高人在白玉京留下了秘籍的断简残章,共十二章,合成天下绝学,倘有一人集而练之,将近天人之际,世莫有能挡者。
传说这话的人,每每捂半边嘴,神秘兮兮的说:“天子,怎么会让世上有天人呢?”
说是这十二章散落白玉京,不知都流传到了谁的手里,查也查不出来,聚在一起又恐生事,也不能所有人都抓起来,因此只好将侠客们重新放归了天涯海角。
一直到太初七年,天下有逐渐太平,百废俱兴的迹象,皇帝才改元元兴,后话不提。
只说这中原大地,自古皆然,无论春秋冬夏,云来云往。
太平的年岁滋养着郁郁葱葱的群山峻岭、浩浩荡荡的江河湖海。
大千世界,十丈红尘,生如过客,行色匆忙。
只看不知哪一年,何处的灵秀山中,飞瀑泉边,枯木之畔,凉亭之中,有一个看着像是四五岁的小女孩,拉一匹小小青鹿为坐骑,正听亭中说书先生说故事。
说书先生白发白髯,颧骨高耸,红光满面,满袍的肃肃山风,说得眉飞色舞。
他随身带着一个小小童子,童子抱着一个竹筒晃,在水边玩水。
说书先生年纪大了,故事说的慢,听他故事的,大多是林间打木的猎人、樵夫,道上行走的商旅,还有躬耕陇亩的农人。
今日是第一遭见到有小女孩来听书。
小女孩,还是独自一人的小女孩,还生的粉妆玉琢,肤如凝脂,眸如麋鹿,穿得矜贵精致,粉粉绫裙,硕硕明珠,微胖的小手牵一匹青鹿……在一群泥腿子当中,显得特别的显眼。偏偏她自己还不自觉。
那青鹿神态娇憨,机灵的耳朵直颤,戴白玉流苏的笼辔,缰绳有些长,牵在小女孩的手里,一半拖在了地上。
小女孩绷着一张小脸,听得严肃至极,专心致志。
那边小青鹿哒哒哒厥蹄子,不住的试图衔起拖地上的绳子。
说书先生一直在注意她,也不说故事了,询问:“小姑娘,你的家人在哪里呀?”
小女孩被他搭话,呆了一下,然后举起粉拳,比了一个礼,结结巴巴的说:“在……在下燕小芙,独自出来闯荡江湖,见过……老前辈。”
说书先生被她模样逗得哈哈大笑:“你才这么小,你爹娘放心你出来闯江湖吗?”
那自称燕小芙的小女孩,不自然的攥了攥青鹿之缰,玉盏一样的小小下巴扬起,语气颇不忿:“我不小,我也是个剑客了。”
“嚯,还是个剑客呢。”说书先生这才发现,她小小的青鹿脊背旁,还挂了一把木雕的剑,那剑虽是木剑,然而木工精细,雕琢藤蔓,小花,小叶,十分精巧喜人。
四周坐着歇凉的山中樵夫、还有喝粗茶的歇凉猎户起哄:“你舞一套来瞧瞧,舞得好看,我们赏给你钱。”
燕小芙将缰绳绕了两圈,缠绕在青鹿的脖子上。提起木剑,作了一个剑术的起式,短短胳膊升得笔直,膝盖灵巧曲起,煞有其事舞了起来。
她身姿柔软灵巧得像山间的小小雀鸟,绷直的脚背如饱满的亭亭荷叶,木剑带起清风,携卷落叶,挑飞松针,忽旋身地面,忽足踏枝上。
众人鼓掌赞叹,连说书人的孙儿都抱着竹筒,围了过来,樵夫摸出几个油光锃亮的铜板儿,迎头撒给她。
燕小芙提木剑作揖,蹲下身去一个一个的捡铜板。
捡着捡着,忽然看见一片铜板前面,有一双很眼熟的靴子,靴子之上,是与松林一色的落落青衫,她蹲在地上,捏着铜板,缓缓抬起头,顺着那人的衣袍,腰带,衣襟,看到了一张阴云密布的脸。
“爹……爹爹?”
“燕小芙。”
她爹声音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你胆子越来越大了,不仅要离家出走,闯荡江湖,还要江湖卖艺?”她爹又是气,又在笑,俯下身来,伸指轻轻略开她额发上沾的松针。揽住她胳膊,拎小鸡一样轻轻巧巧拎起来。
“快把钱还给别人。”
“我不!”燕小芙紧紧捏铜板,憋着嘴转过身,埋在他怀里:“这是我辛辛苦苦走江湖卖艺赚的钱。”
这话一出,众人都笑了,连她爹也笑,胸膛微微的震动着,令燕小芙气更不平,抱着他的肩膀就要啃。
被她爹一掌捂了回去。
樵夫中有一人识得的,道:“原来是燕大侠的千金,怪道说浮游山上,哪家还有这等聪明灵慧的女孩。燕大侠不要客气,让她收下罢,就当是给千金买糖吃的。”
燕小芙小脸一白,大为失望:“这里还是浮游山吗?”
“你以为呢?”不轻不重的一个脑瓜崩儿,她被从怀里放下来,置于众人之前,推背催促:“给伯伯道谢,咱们回家,你娘该着急了。”
燕小芙只得乖乖作揖,一个个挨着谢过去,行礼完了之后,又蹭回了她爹背后,踢着小青鹿的蹄子玩。
她爹与樵客等闲话了两句,正要将带她回去,被说书先生叫住了。
说书先生道:“原来你就是燕大侠,我孙儿慕名久矣,此行特来寻访,想拜入大侠门下,学些本事,不知可否。”
她爹引过那童子,掂掂筋骨,试试软韧,问他:“你学武想做什么?”
童子严肃的凝着一张小脸,有些紧张,操着稚嫩的嗓音说:“替我爷爷搬粮食。”
说书先生猛拍他肩膀,示意不能这么说。
“无妨无妨”她爹哈哈大笑,道:“这孩子心思纯孝,姿质尚可,习些拳脚,谋个立身之本,绰绰有余,明日叫他上山来吧。”
燕小芙听这话,眼睛一亮,从她爹腿后探出一个小脑袋来,瞅着说书先生的孙儿,眨巴眨巴眼:“你做什么蠢呢,跟我爹学这些没用的,他学了好些年,连我娘都打不过。”
她说罢,立马挨了一记爱抚一样的轻拍在脑袋上警告。
众人又是笑。
小童子端正精神,跪下磕了个头,操着稚嫩嗓音道:“谢谢师父。”
……
燕小芙被她爹背着,慢慢上山。
她小小的身躯蜷缩在爹宽广背脊上,跟她一起离家出走的小鹿也被“缉捕归案”,被牵着缰绳一头,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山路上。
燕小芙记得,爹爹是会轻身功夫的,然而他背着自己的时候极少用,怕颠着自己。
浮游山又高又陡,面前转过三道崖,应当就能看见她娘立在山上等她的身影。
燕小芙昏昏欲睡,玉白的小手抓着他爹肩头。
忽听他问:“小芙,你为何屡屡离家出走?不喜欢住在山里?”
燕小芙摇摇头,说:“我喜欢浮游山,也喜欢师兄们,可他们都不打不过我,多没有意思呀。”
他爹哑然失笑。
“山中的财狼虎豹也不是我的对手,我都打遍山中无敌手了,难道不该出去闯荡江湖吗?”她百无聊赖的踢着一路的花草枝叶:“爹爹,我是习武之人,可浮游山连强盗都没有,这样太平,不够施展。”
“上哪儿学的花门邪路的话。”她爹语气沉了下来:“太平不好么?”
“好是好,可这样一来,我习剑做什么呢?”
她爹将她放了下来,蹲下身,与她平视。
燕小芙第一次在她爹的脸上看到这样严肃的神情,宽厚温暖的手掌轻轻覆在她的头顶,语气像山中吹来的松风,温柔之中,存着凛冽的端肃。
说下了她一生永存心底的话——
“剑习了,要存在心里。”
“记住你的剑,既要对付眼前的猛兽,有一天也要护卫这世上平凡的弱者,更要不惧危险的强者。”
“这是剑的意义。 ”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写在最后的作话
江湖正文就此完结了,还有番外,我将在作者专栏重新开出书,免费给大家开放,大家想看的番外,也可以留言,我再写。
百感交集,没有你们的支持,我绝对,绝对写不完这篇文。这一路上风雨相伴,太多感激。我的文自从900收藏以后再也没上过榜,却在你们的安利和自来水之下,涨到了1400,有许多小天使在微博、在朋友圈给我做着宣传,喂别人安利,我真的感动得难以言表。
千言万语,唯有谢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幸运的拥有很多知己。
晋江武侠是冷频,主线不是谈恋爱的文更是冷门中的冷门,这本书一开始是在我最喜欢的作者金庸大师离世的时候开的,致敬那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选了一个生涩、有些沉重的主题,拉拉杂杂一年多,终于写完了。
也有遗憾,篇幅所限,很多想写的,可以更丰满的情节,没有更丰满,我会在番外尽量的补充和完善。
总之,谢谢你们,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一路走来,幸甚有你。
下一本在作者专栏《三十六陂春水》,是帝后文,会是一个以爱情为主线,副线是复仇和守护家园的故事,大家感兴趣的话,向你们求个收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