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鲤小皇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弋每回都能恰好撞见这一幕,他只好不厌其烦地攥住了杨幺儿的手指,但自己却忍不住蹲下身去,侧耳贴近仔细地听……
此时倒是什么也听不出来的,但单单只是做一做这样的动作,也是好的。
随着日子一点点往后推进,萧弋越发觉得,他好似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这里不再单单是从前早年丧母,唯有父皇,却也无法将他完全庇佑的皇宫了……
等到怀胎近五月,萧弋方才下令,命人公布了皇后有孕的消息。
消息一出,自然普天同庆,满朝文武恭贺。
至此,能阻拦少年皇帝的大山便又少了一座。
原先众人都当皇上年少体弱,将来若是成婚,只怕也难留下子嗣。是而后来大婚许久之后未传喜讯,众人也没有以此作筏,企图往宫中塞后妃。等到如今消息传出,他们才是真正惊讶了。
而等到惊讶过后,他们便知晓,一个能文能武,已掌得大权,也能有子嗣后代的皇帝……已经是合格得不能再合格的帝王了,谁都不能再任意指摘!
转眼到了秋闱时。
萧弋在此时方才算真正选拔了,可为他所用的少年英才。
到了这时候,杨幺儿的肚皮已经如同吹了气一般,涨大起来了。
她难受的时候变得更多了,哪怕香囊的药效渐渐褪去,她也时常觉得浑身酸痛,这样的食物吃不下去,那样的也吃不下去。
偶尔还会从梦中惊醒过来,不自觉地哭出声。
每到杨幺儿惊醒时,萧弋都会将她牢牢扣在怀中。
她的眼泪能将他的衣襟湿个透,但他已然无暇去顾及了。
他时常想,若她年幼时被锁在院子里,也哭得如这般一样,他定是会忍不住,撬了锁,将她直接带走,好好养在身边的……
如今这样细心哄幺儿,倒也算是补全了没能见到年幼幺儿好好哄哄那时的她的心态了。
等到杨幺儿哭累了,萧弋抬手给她擦了擦眼泪,又同她讲了好一会儿,宫里头无头的丽贵人的故事。
就这么一直哄到杨幺儿睡去,萧弋方才起身,将赵公公叫到外间去。
赵公公躬身道:“皇上,都按您的吩咐准备下去了。”
“再等等,等娘娘产下这一胎无大恙,再拿下凤亭。”萧弋淡淡道。
“是。”
入冬,养心殿内点了炭盆。
杨幺儿坐在桌案前,艰难地写了会儿字,便写不下去了。
她巴巴地望着窗外飞舞的雪,恨不得插上翅膀,如鸟儿一样飞出去扑雪玩儿。
满屋子的宫人也都知晓她爱玩雪,只是此时谁也不敢放松了警惕,就怕天冷地滑的,娘娘摔上一跤,那可就是满宫的人都得跟着赔命了。
春纱是个不怕冷的,她一头冲了出去,从外头抓了一大把雪,自个儿哆哆嗦嗦地捧了个雪人儿回来,用盘子盛起来,搁在了杨幺儿的面前。
那厢门外,李香蝶、李宁燕姐妹正在等候。
不多时被刘嬷嬷引了进来,她们跪坐在桌案前,低声同杨幺儿讲宫外的雪,还有文昌山上的雪……
她们是被萧弋特允进宫来的。
萧弋事务越发繁忙,纵使能为她按揉酸痛的地方,能哄她欢喜,能哄她睡觉,但还是差了许多……他无法时时陪在她的身边,便只有让嬷嬷好生伺候,再寻几个能陪她说得上话的,又聪明的……这对李家双胞姐妹,便被选中了。
在屋子里暖和得很,没一会儿那雪人就化了。
李家姐妹就又出去堆两个小雪人,然后捏在盘子里,端进来给杨幺儿把玩。
杨幺儿玩也是不能直接用手碰的,刘嬷嬷给她缝制了厚厚的手套,就这么套在手指上才能碰。
虽说是不如去年好玩,但杨幺儿是极好满足的,这样便也开心了。
杨幺儿抬手碰了碰,没一会儿便不自觉地往下滑了滑,倚靠住了身后的枕头。
莲桂端了点心来。
杨幺儿方才吃了一口,便“哇”地一声吐了出来。
这一吐,她的五官都皱紧了。
莲桂忙给她擦了擦面颊,这时候她也不免愁声道:“昨日吃不是还能吃下吗?娘娘今个儿又吃什么好?”
正说话间,杨幺儿眉心皱得更紧,她微微抬头看向莲桂,低声道:“有一点点,疼。”
说罢,她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莲桂登时吓了一跳,赶紧跪伏在地上,掀起了杨幺儿的裙摆瞧了瞧。
李家姐妹也变了脸色,如鹌鹑一般坐在那儿,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添了乱。
莲桂哭笑不得。
她咬了咬舌尖,强制冷静道:“哪里是一点疼啊,娘娘这是……要发动了……”
她随即转头吩咐了小太监:“去,去西暖阁请皇上!”
随即她陡然拔高了声音:“刘嬷嬷!嬷嬷!”
纵使她素来稳重,这会儿声音里也多了一丝慌乱的味道。心疼娘娘的,又何止皇上一个呢?
众人一颗心都牵挂在娘娘身上呢……
“去,去请御医……”
“快,再点几个炭盆来。”
“热水,去盛热水。”
“扶娘娘躺下……”
杨幺儿满面茫然,乖乖由人扶着躺下了。
她盯着床帐,这会儿反倒平静极了,也不觉得委屈想哭了,就是肚子里被顶得想吐的感觉,仍旧强烈。
她动了动手指,缠住了帘帐上垂下的穗子,心想,皇上什么时候才来呢?
第一百二十二章
屋外的雪下得更大了; 屋内却是温暖如春; 只是这温暖的屋子里,已然弥漫开了一股淡淡的血腥气。
萧弋挟裹着一身风雪,快步走入到了门内。。
六公主披着大氅; 站在屋檐下,默默低头等待。
药效失了吗?
她会不会更疼?
萧弋进了门; 正要往床榻边去; 但又猛地顿了顿; 唤来小宫女:“取干净的衣裳来。”
“是。”
等到换上了干净的去了寒意的衣裳,萧弋方才迈到了床榻边上。
杨幺儿一直没有出声。
她嘴里咬着一根小人参,两腮因为用力而绷紧,眉心也都跟着皱成了一团; 汗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头发丝乱糟糟地散在枕上; 她的模样狼狈极了。
萧弋刹那间一颗心也跟着揪到了极点。
萧弋握住了杨幺儿的手; 心跳得飞快; 脑子里也轰隆作响; 他几乎做不出更多的反应了。
他张了张嘴,可最后又闭上了。
他从没有这样心绪混乱的时刻。
期待孩子的到来。
可他更怕幺儿出事。
在皇宫中,生产时血崩而亡并不是什么少见的事。
萧弋闭了闭眼,强制将那些念头从脑中驱散开,然后紧紧盯住了杨幺儿的面容,一边抬手给她理了理发丝。
疼是极疼的。
哪怕没有香囊,也是极疼的。
好似整个人被剖成了两半; 杨幺儿想吐,也觉得喘不上气,四肢发软,多种难受的感觉混合在了一块儿,整个人都不好了似的。
杨幺儿又气又难过。
倒也不哭了。
只憋足了一口气。
屋内外都安静极了,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只有火盆噼啪的声音,和稳婆时不时响起的声音。
春纱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不知不觉地就流下了泪。
屋内,刘嬷嬷与莲桂也眼圈微红,但却是不敢出声的,只按照稳婆的话,在一边的帮忙。
雪下得更大了。
时间也一点点流逝……
直到稳婆高喊出声:“生了,生了!娘娘生了……是个小皇子!”
便如同水滴滚进了沸油里,整个养心殿上下都动了。
而萧弋仍旧紧紧抓着杨幺儿的手,一时间没能回过神来。
稳婆顿了顿,道:“慢着,慢着,还有一个,还有一个,等等……”
“娘娘再鼓足劲儿。”
萧弋浑身发麻,低低地道:“只这一回,以后再也不生了,只受这一回罪便好了……”
杨幺儿紧紧攥了攥他的袖子。
“好了好了,出来了!娘娘再用力些……”稳婆高声道。
杨幺儿几乎快将萧弋的袖子都生生拽烂了。
萧弋的面色沉沉,倒是恨不得将自己替上去。
她从前每次吃了苦,受了疼,都是从不会说的,但越是这样,越叫萧弋如挖心一般难受。
萧弋紧紧咬牙,催问稳婆:“好了吗?”
“皇上……快了……”稳婆也是满头大汗。
“好了,好了!”稳婆将剩下的孩子掏了出来,稳婆喘着气,将孩子交递给一边的刘嬷嬷,道:“是个,是个小公主。”
刘嬷嬷一直浸在眼底的泪水,登时便落了下来,她颤声道:“好,好,极好的,娘娘果然是个有福之人。”
“只是小公主体弱了些。”刘嬷嬷哑声道。
与先前出来的小皇子,体型对比的差距实在不是一般的大。
萧弋飞快地扫了一眼,等确认两个孩子都没什么妨碍后,他便先伸手,微微颤抖着将杨幺儿抱在了怀中,低声道:“准备水,给娘娘擦洗。”
“是。”宫人们赶紧应声。
萧弋将人抱了起来。
宫人们忙换了干净的床褥,又为杨幺儿擦洗干净,然后取了新的衣衫来,服侍杨幺儿换上。
粘腻的感觉渐渐消失了。
杨幺儿才软绵绵地倚靠在了萧弋的怀里。
萧弋抬起她的下巴瞧了瞧,她方才咬人参时,实在太过用力,这会儿瞧着还留有一点血迹。
萧弋心下又软又觉得酸涩,他俯身吻了吻杨幺儿的唇,吻去了唇边的血珠:“朕的幺儿受苦了。”
杨幺儿有气无力地道:“皇上坏,不同皇上睡觉了。”
“是,是朕坏……”
“下回皇上生。”
萧弋哭笑不得,道:“好,下回朕来生。”
杨幺儿迷迷糊糊地闭上眼,道:“算了,好疼的呀……还是不要生了……”
萧弋摩挲了两下她的面颊,低声道:“都听幺儿的。”
窗外大雪依旧纷飞,而屋内却温暖如春。
门外的六公主也终于松了口气,叫人扶住自己,缓缓往回走。
皇后诞下龙凤胎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京城,之后更是各地张贴榜文,以普天同庆。
岷泽县。
与当初从京里来的富户李家,挨在一处的宅子,门上挂着牌匾:杨宅。
榜文张贴出来时,留守岷泽县的李家人当即便上了门,笑着道:“杨老爷,杨夫人,今日不如携杨家公子,一并到咱们家来吃酒。”
杨家人还有些瑟缩唯喏。
先前接受这座宅子的时候,他们就吓了一跳,不敢信。后头李家人时常对他们亲近示好,他们才慢慢放下了心,心里隐隐约约明白,多半是幺儿到京里,是给一个大官儿作妾去了。
“今儿是什么日子?”杨氏迷茫地问。
“皇后娘娘诞下龙嗣了,方才贴了榜文宣告天下呢。”李家人笑着道。
杨氏笑着道:“好,那便一并吃酒吧。正好也沾沾喜气。”
说话间,杨家小子进门来了。
他今年已长到十八岁,虽说是读了私塾,后头李家又做主给请了更好的先生来,但到底受了环境所限,到底也没学出个名堂来,只等着明年能考个秀才,能让家里减免一些赋税,在县乡获得些好处,已是大善。
杨氏便趁现在张罗着给他娶了亲,上月正有了身子。
可不是想着沾沾贵人的福气么。
李家已经备好了宴。
杨氏几人便一并往李家去了,吃酒闲话。
杨氏不敢提幺儿。
想问,又不敢问,若是知晓她过得不好,却也是没法子的事,若是过得好,但到底也是妾,她也没脸多问。
“吃酒,吃酒。”杨氏端起酒杯,露出了笑容。
……
这一等,便是等到了皇子皇女长到五个月大。
萧弋方才终于收了网。
大晋官员竟遭人顶替,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萧弋手握兵权,立即施出铁血手段,拿下假冒之人,李府也终于跟着倒了台,为天下人所不齿。
萧弋道:“正是皇后娘娘敏锐非常,辨出天淄国人与大晋人之不同,这才没让他们逃过。”
那些因此被查抄的家族,这时候连半分异议也不敢有。
他们只能哭喊痛骂指责那背后下手的奸人,和同奸人有牵连的李府!
一时之间,皇后娘娘乃是天上神女化身,引得锦鲤伴身的话,又在大晋上下传遍了。
京城的城门下,一驾马车悄悄向外行去。
马车内坐着娇俏的少女,与裹着黑纱的高大女子。
斛兰笑了笑,哑声道:“也未必算是败了,至少天淄国势必要被大晋所剿灭了。”
凤亭沉着脸,没有说话。
他的视线落在了桌案上的那个匣子上。
那匣子是他救了大晋的皇后时,得的赠礼。
斛兰也歪头瞧了瞧。
她突地笑道:“对了,还未同兄长说呢,娘娘还送过一匣子炭,让我拿去烤火呢。”
凤亭没有说话。
斛兰也没有再开口。
她的面上挂着一丝笑容,紧紧盯住了那匣子上的纹路。
他们如亡命之徒,四处奔逃。
来到大晋时,心有大图谋,他们要不知不觉换了皇后,换了皇上,换了满朝文武,再用大晋去攻打天淄国,以摧毁那个令他们一回想,便觉得恶心万倍的地方。
可后来。
他们见到了大晋的皇后。
人对自己缺失的东西总是格外渴望的。
斛兰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她身上的光。
初时她想要过大晋皇后那样的生活,可后来她便只想大晋皇后应当过更好的生活。
这般天真柔软的人,若是不能过得越来越好……
那这世上大抵也再不会有好的时候了。
斛兰哑声道:“兄长,咱们又去哪里呢?”
天淄国一日不灭,他们终究一日无法停下。
“大月国。”
……
皇宫中。
莲桂负责逗弄小皇子,刘嬷嬷则与春纱要更细心地照顾小公主。
生了一回孩子,到底是伤了元气,到如今杨幺儿还未完全缓过来。
她懒洋洋地倚在榻上,读书读了一会儿,实在觉得无聊了,便叫嬷嬷给她取话本来。
如今太后身死,徐嬷嬷便也回到了养心殿来伺候。
徐嬷嬷招架不住她的目光,便不言不语地去取了话本。
还是先头没有读完的那本《书生风月事》。
等萧弋回来时,杨幺儿刚刚合上了书。
萧弋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大步走上前去,将杨幺儿扳了过来面向他。却陡然见杨幺儿泪流满面。
“这是怎么了?”萧弋惊了一跳。
杨幺儿抽抽噎噎地将话本塞到他的怀中,哑声道:“读完了。”
“读完了,便读完了,还有新的呢。”
“不读了。”杨幺儿生气地道。
萧弋轻抚过她的发丝,低声道:“是不是不好看了?”
杨幺儿点了下头,道:“皇上先前说,我们学书生和翠娘,学了……学了好几回呢。”
萧弋面上微微发烧,低声应:“嗯。”
那几回学的自然不是什么正经东西。
杨幺儿眉眼都耷拉了下来,道:“书生杜郎考中了状元。”
“嗯,那不是好事?”
“可考中状元后,他便纳了翠娘的两个丫鬟,旁人给他送舞姬乐伎,他也都收下……”
萧弋一个激灵,心道这穷书生写的意淫话本,着实害人!
他忙道:“朕与幺儿,又哪里会如书生与翠娘呢?这等状元也不是什么好状元,日后朕要是瞧见这样的,定是让他滚回老家去!不得为官!”
“当真?”杨幺儿抬起一双通红的眼瞧他。
萧弋将她拥入怀中,哑声道:“当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皇帝的话,都是金口玉言,又怎会反悔?”
杨幺儿抽抽搭搭地捧住了他的脸,亲了亲他:“盖章了,说定了。”
萧弋反手扣倒她在床榻之上,温柔地道:“嗯,盖章了。”说着,他吻了吻她的唇。
他与那书生怎会相同呢?
于书生来说,翠娘只是一时爱慕的那一抹惊艳。
而幺儿于他,是他自年幼时至今,于暗不见天日的皇宫中龋龋独行,终能见到的烈日艳阳。
是他的心所归之处。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了。
写到完结章眼睛发酸哈哈哈,真的是我倾注了很多心力的一本书了,一直想写这么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小皇帝给了幺儿从此再不用担忧的遮风挡雨的屋檐和无上的宠爱,弥补了幺儿幼年少年时的缺失,幺儿给了小皇帝心灵的归处,黑夜里的光。
还有很多没写好的地方,是因为后期发现有些东西驾驭不了,就只能尽量写能驾驭的东西。
但也终于敢说这是自己写得满意的一本书了。
我日更三千,是真的很慢,但是没办法,总是要斟字酌句,想要写好小皇帝和幺儿相处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哪天写得不够好,自己都会煎熬难受,所以以至于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并不愉快,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抑郁低落的,反复怀疑自己是不是写得不够好。
感谢大家的包容,感谢你们喜欢幺儿和小皇帝。
第一百二十三章 番外 小皇帝与小幺儿
这是惠帝自亲征攻打木木翰后; 唯一做的一件任性的事。
他领着尚且年幼的唯一的儿子; 只带了三两个宫人与侍卫,便往文帝先前去过的岷泽县去了。
小太子年幼体弱,一路走走停停 ; 磕磕绊绊地才到了岷泽县。
他们怕被京中的人寻回去,惠帝便做主打扮成走亲戚的农户; 寻了一处院子借宿; 给了人家一些钱。
这户人家姓杨。
当然; 据说这一块儿的人家大都姓杨,从前是一个村子里迁到这儿来的。
他们入住的这户杨家,只有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年幼的孙子在。
老妇人说是儿子在县里当学徒,少有返家的时候。
等到了用饭的时候; 老妇人磕磕绊绊做了一顿饭出来,只是这老妇人眼睛不大好; 做出来的饭食里还混着土。
惠帝实在食不下咽; 想了想; 便叫侍卫拿了钱; 去敲隔壁那户,问他们另买饭菜。
侍卫们个个人高马大,往那门外一站,人家连门也不敢开。
侍卫无法,只得返身回来。
年幼的太子从凳子上跳了下来,低声道:“本宫陪你们去。”
侍卫们心中陡然反应过来,是啊; 若是带了一个孩子在身边,人家自然便会消去戒心。
他们在门外又敲了敲门,才见有个年轻妇人来开了门。
侍卫们同小太子一并进了门,掏出了银钱与那妇人,同她商讨拿钱换菜的事。
小太子却瞧见了院子里头,挨着草丛的位置上,放了一只竹凳,凳子上坐了个女童,比他要大一些,可就算是这样,她坐在上头,双脚也挨不着地,只能悬着。
小太子不由走上了前去。
等走近了,他也才看清了她的模样。
她穿着褐色的衣裳,衣裳是丑的,可她的模样是漂亮的。
长长的微卷的睫毛,挺翘的鼻子,粉粉的像是笔点上去的唇。她的脸颊有些瘦,连带下巴也是尖尖的。
可她的眼眸美极了。
像小太子收在枕头底下每日都要把玩的宝石。
她乖乖地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双手也乖乖地团成小拳头,搁在腿上。
跟一尊精心雕琢的玉像似的。
小太子几乎从未见过这般年纪的女孩儿,他心想,若是这样的女孩儿养在他的身边,一定会养得脸颊圆圆的,鼓鼓的,像个小包子。
可这时候,还不等小太子同她搭话呢,侍卫便上前来请他回去了。
小太子便只好先转身离开了。
之后吃了什么饭食,他都不大记得了。
后头惠帝带着太子在岷泽县住了五六日。
五六日里,小太子总要去敲一敲隔壁的门,有时敲得开,有时敲不开。敲不开的时候,小太子便艰难地爬上那堵矮矮的围墙,就趴在围墙上往下瞧。
女童过了好久方才注意到他。
她盯着他瞧得出神,瞧得小太子面颊都微微红了。可这时候飞快地掠过了一只鸟儿,她便也挪开了目光。
小太子纳闷地心想,不知道她瞧的是他,还是鸟儿。
等五六日过去。
京里便来了人,要接惠帝与太子回去。
惠帝没有说什么,便当即上了马车。
小太子却惦念着院子里的女孩儿。
她每日都那样枯坐着,没有父母同她说话,没有玩伴,有一回,他还见着她偷偷蹲下去啃草了。
他吓得给她扔了个馒头,可她却是不敢捡,只呆呆瞧着他。
小太子越想越觉得难受得厉害,便当即抓了个侍卫,返身冲进了杨家,指着小女童,道:“把他抱走。”
侍卫不明所以,把人抱了起来。
小太子就这么指挥他把人抱上了车。
“给他们留一笔银子,快走快走。”小太子说道。
这一路归京,颠簸得厉害。
可她也仍旧不哭不笑。
小太子从未见过这样的,他两年前还曾狠狠哭过一回呢。
等到了皇宫中,小太子便命人将她安置在了自己的居所。
宫人们搬了椅子来让她坐,她一坐上去,两腿晃呀晃,还是挨不着地。
小太子不自觉地蹲了下去,托住了她小小的脚掌,对上她的目光,他低声道:“叫哥哥。”
……
杨幺儿在床榻上翻了个身,懵懵懂懂地叫了声:“哥哥。”
萧弋一下子惊醒了过来。
脑中画面仍在,他低头细细一回想,忍不住自己笑了起来。若他真遇见年幼时的幺儿,兴许真会直接将人抢走就跑。
萧弋笑着笑着,便忍不住伸手将杨幺儿抱在怀中,将人吻醒了过来,低声道:“叫哥哥。”
这一声便与梦中重叠了。
杨幺儿浑然不知,乖乖又叫了一声:“哥哥。”
萧弋吻住她,与她在床榻上又胡闹了一通方才起身。
待到起身洗漱后,赵公公与他道:“皇上,……那位,带过来了。”
“不过龌蹉手段罢了,便不必让娘娘知晓了。”
“是。”
十月的时候,京里又来了一家富户到岷泽县,更是直接找上了杨家,同杨家人说,杨家女儿如今哪里是在给人作妾,而是在做皇后呢,从今后,他们便是皇亲国戚了。
杨家人惶惶不安哪里敢认。
那人便说要领杨家人上京来拜见皇后,来瞧女儿。
杨氏夫妻不敢应,是后头见这人与李家人原是认得的,这才信了。
可他们脑中,哪有这般概念?
只觉得皇上、皇后,是一听便叫人觉得惶恐的词,于是百般推脱不敢应。最后还是杨家小子收拾包袱,跟随一并进京了。
这边进京,消息立刻就传到了萧弋的耳中。
那去岷泽县的人,不过是想借杨家作个把柄罢了,萧弋当即命人拦截下来,如今,便直接将杨家小子,带到了宫中。
萧弋换了衣裳,来到了殿中。
殿中,那人已经在等候了,萧弋一眼看去,便只瞧得见一个微微发抖的身影,和死死埋着头露出的后脑。
萧弋落座,淡淡道:“起身吧。”
那人站起身来,倒也生得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只是眉眼间满满都是惶色。
杨家小子哪里还会不信,姐姐真做了皇后呢?
这一路行来,可不是作假。
他光是抬头瞧一瞧这巍峨宫殿,都觉得呼吸不过来。
“朕是你的姐夫。”萧弋道。
杨家小子忙又跪了地,道:“不敢不敢。”
萧弋瞧他这般,着实有些瞧不上。
这一家人,与幺儿实在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但念及到幺儿,萧弋还是淡淡道:“你们都知晓了?”
“知晓了,都知晓了,父老乡亲都,都知晓了。”
“那你们可要进京来,置宅子,做皇亲国戚。”
杨家小子突然就紧张极了。
他咽了咽口水,小声道:“想过……但是不能想。”
萧弋没出声,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杨家小子低声道:“先前,娘,娘同我说过,说我读书的钱,吃肉的钱,乃至置宅子,娶媳妇的钱,都是拿姐姐去换的。”
能说出这句话来,倒是让萧弋多看了一眼。
总归不是白眼狼。
他道:“倒也无妨,你姐姐并未吃苦。”
杨家小子低声道:“这些年,我们、我们已经受了不少恩惠,有了宅子,有了花不完的钱,旁人见了不敢拿我们当过去的农户瞧了。爹娘年纪大了,不好再随意挪动,那个地方也是待惯了的,进了京,兴许、兴许还要给姐姐闹笑话的……”
他说着,咽了咽口水,道:“还有一样也是不成的,我娶亲了。我和爹娘,能想着哪怕进了京,也,也不会就此贪婪,索求无度。但是不一样的,将来还有我的媳妇、我的儿子女儿,我的岳丈岳母,一同生活……不是人人都能惦念姐姐换来的东西。没进京,总是不一样的,进了京,到处都是富贵荣华……我也怕,怕将来哪一天,被迷了眼,反倒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萧弋道:“入京不如倚靠现有的东西,在岷泽县做安安稳稳的地头蛇。你是个聪明人,你说得不错。若你今日贪得无厌,索求无度,朕便会瞧不起你们,更憎恶你们,怎么会是幺儿的家人。”
“李家人会一直留在岷泽县,你们有事,大可同他说。”
萧弋说到这里,顿了下,淡淡道:“你要见一见你姐姐吗?”
杨家小子摇了摇头:“不了,怕见。见了她会难受。我也怕,怕见了,反倒……反倒生出别的心思……”
“那你父母呢?”
他叩了个头,道:“请皇上或皇上身边的人写一封信,让我带回去念给他们听吧。”
不见正好,正合了萧弋的心意。
依他瞧,除了杨氏,杨家另外二人与幺儿实则也谈不上多大的感情。还是不见的好。
萧弋这才笑了下,道:“何必旁人来写?让幺儿写便是了。她如今已经会读书写字了。”语气间竟有一丝自豪味道。
杨家小子呆呆道:“那、那便好。”
杨家小子瑟缩得实在太厉害了,等说完了话,萧弋便让赵公公带他下去了。
而萧弋则起身返了养心殿。
待进门时,便见杨幺儿与春纱坐在一处,磕磕绊绊地学着绣香囊。
萧弋心下一软,大步上前去。
宫人们识趣地退下了。
低声凑在她的耳边道:“幺儿再叫一声哥哥来听,一会儿朕教幺儿写信。”
杨幺儿微微仰头,手里还举着绣棚:“哥哥。”
瞧吧,要什么弟弟。
要哥哥就够了。
萧弋满足地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挠头,我着实不太擅长写带娃,所以不会写小太子和小公主。倒是这个番外是我自己很想很想写的。不知道大家爱不爱看,想了想还是放上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