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家贵妾-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再加上经过先前陈贵妃那件事,点青就对她格外信任,两人的关系也拉近了不少。
她对这些事情倒没太大兴趣的,但点青想聊,她也就陪着。
“我要说的不是这个,”点青摆了摆手,她的侧重点并不在边关战事,“我是在清宁宫听到的这消息,锦成公主与皇后娘娘提及的,说是皇上似乎有意派遣宋将军到西境去。”
沈瑜原本还在理着绣筐中的丝线,听了她这句,动作一顿,有些难以置信地问:“怎么可能?边关战事无常,一来一去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宋将军与锦成公主的婚期可是在开春,若真去了,只怕婚期都要误了。”
“谁说不是呢,锦成公主的顾虑也在于此,”点青小声说,“不过娘娘让她别急,说是这事还没什么眉目,就算皇上有意,她也会劝下来的。”
震惊之后,沈瑜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毕竟这件事跟她并没有什么干系,方才失态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锦成公主一向受宠,除非万不得已,不然皇上肯定不会调宋将军去边关的。”沈瑜绕着丝线,说道,“毕竟朝中又不是没人了。”说完,她又嘱咐点青道,“这桩事你可别向旁人再提,小心惹来祸端。”
“我有分寸的,只在你这里提过。”点青仰头喝完了茶水,起身道,“时辰差不多了,我也先回去了,等到晚些时候,你带那批宫女到司服司来一趟。”
沈瑜笑道:“好。”
虽然她跟点青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但这件事却不是她们两人能敲定的,不管怎么说,都得去向晴云报备一下才好。
虽说晴云不会反对,但至少过场是要走的。
沈瑜收拾完丝线,看了眼天色,直接去了晴云房中。
果不其然,她那里也堆了不少文书,正一脸凝重地翻看着手头的单子。近来事情繁多,四司忙得厉害,所有出纳文籍都得从她这里过目加印,她自然不可能清闲得了。
“你怎么来了?”晴云见她到了,将司闱司的物品单子放到了一旁,坐直了身子揉了揉脖颈,问道,“可是你那里有什么事情?”
“没什么大事。”
沈瑜先这么说了句,好让她安心,而后才简单地把自己跟点青商议的事情回禀了。
晴云想了想:“这样也行,至少能让司服司缓一缓,她们近来的担子的确是有些重了。此事你也不用再来回我,直接跟点青商量着办。”
“那好。”
沈瑜见她这里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处理,回禀完事情后便准备离开了,结果都到了门口,晴云又把叫住了。
“姑姑有什么事情要吩咐?”沈瑜回身道。
晴云起身寻了薄荷油来,抹在鼻下提神,问道:“你那里近来忙吗?”
沈瑜如实回禀:“不忙。诸事已经步上正轨,宫女们也算是老实,并没闹出过什么事。”
“既然这样,”晴云抬头看着她,“你来替司仪司办一件事。”
晴云神情正经得很,并不是随口一提,可想而知不会是什么轻易办成的事。沈瑜迟疑道:“司仪司不是有点翠主管着吗?”
“她前几日风寒病倒了,如今司仪司的事情,还是我代为管辖的。”晴云无奈地叹了口气。
尚宫局近来本就缺人手,偏偏还有这么多事堆在一起,实在是让人为难。她精力不济,而眼下这桩事又出不得差错,想来想去,只有交给沈瑜才能让她放心些。
沈瑜莫名有些紧张,谨慎地问道:“姑姑说的,是什么事?”
“皇上从世家女中为两位皇子选妃。”晴云道。
第13章
对于晴云所说的这桩事,沈瑜先是一惊,细想之后又觉着这的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两位皇子的确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皇上又特地吩咐过让这次的祭祖办得隆重些,想来就是想在年前给两位皇子定了亲事,说不准还要趁着这个机会直接给他们封王授爵。
但至于先前点青所说的立储,沈瑜依旧觉着皇上八成还没下这个决心。
果然,晴云又道:“不仅是选妃的事,听皇后娘娘话里的意思,皇上还想在年前给这两位皇子正式封王开府,所以才会着意吩咐了年底祭祖的事宜。本来就忙得厉害,若真要给这两位封王,届时就又是一番折腾了。”
尚宫局的确是缺人手,自打上月中旬先前那位老尚宫病逝后,就跟走了背运似的。但偏偏皇后娘娘那边也没什么动静,没指派人过来,也没有再提旁人填补空位,也不知是忙着旁的事情给忘了,还是另有打算。
沈瑜垂着眼,沉默不语。
方才晴云的意思显然就是想让她接下这担子,可这事并不是尚宫局内的事情,若真接下来,那跟清宁宫的往来想必不会少。有先前试婚那件事横在眼前,沈瑜一直是能离清宁宫有多远就多远,半点关系都不想沾。
“怎么?”晴云看出她的抵触,问道,“你不愿意吗?”
“我近来的确不忙,按理说也帮姑姑分忧,只是……”沈瑜眼睫颤了颤,轻声道,“先前锦成公主那件事,您也是知道的,我若接了点翠的活儿替她负责此次选妃的事,那就免不了要去清宁宫。岂不是给公主与皇后娘娘添堵?”
沈瑜犹豫了下,将赏赐皇后招她过去之时问的话转述了一遍,又道:“虽说皇后娘娘已经允准我明天开春后随着其他宫女一道离宫,可我也怕万一触了霉头,她再反悔。”
“若是为着这个缘由,你倒是可以放心了。”晴云笑了声,解释道,“此次为两位皇子选妃,并不是交由皇后娘娘来办,也不是在这太极宫,而是兴庆宫。”
这皇城是前朝留下的,又名太极宫,而兴庆宫则是本朝开国的那位武帝晚年时建来修养的宫殿,在太极宫的东南方向,以御河相连。
兴庆宫是当年武帝传位给太子后,与结发妻安度晚年的地方,建筑群与太极宫不同,亭台楼阁、馆院水榭等建筑皆是仿着南边的风格样式来建的。其中有花木数百种,郁郁葱葱,更有汤池、梨园等用以玩乐的去处。
现如今,住在兴庆宫的是一向不喜掺和后宫之事的太后娘娘,而皇上在每年政务不大繁忙之时,也会带着几位妃子到兴庆宫小住。
“兴庆宫?”沈瑜听后,随即问,“莫非这次选妃之时,是由太后娘娘来操持的?”
“对,”晴云点点头,“皇上也不知是怎么说动了太后娘娘,让她来费心操持此事。所以届时得派司仪司的部分人手,到兴庆宫去,供太后娘娘差遣。”说着,她又叹了口气,“若是在太极宫这边,就算点翠病了,那也能吩咐着别人替她去办事。可眼下是要到兴庆宫去的,她总不能拖着病体去见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这些年来一直都算是个“甩手掌柜”,皇上继位后,她半点犹豫都没有,直接把后宫之事尽数交到了皇后手里,自己带着人搬到了兴庆宫去修养。
以至于到现在,宫中许多人压根都没见过这位太后娘娘。
沈瑜也未曾见过她,毕竟她常年居于兴庆宫,只在祭祖的时候才会回太极宫这边住上几日,沈瑜一个寻常宫女,自然是见不着她老人家的天颜。
沈瑜原以为她就是个不爱管事的软性子,可在清宁宫那三年,偶尔能听到旁人谈论这位太后娘娘,说她当年还是皇后之时,是如何如何雷厉风行杀伐决断。
直到那时,沈瑜方才知道自己全然是想岔了。
“你若真不想去,我也不勉强。”晴云见她仍旧有些犹豫,便笑道,“大不了我再找旁人就是了,然后你再填尚宫局这边的空缺。”
其实让沈瑜过去,晴云是有点“私心”在的。
她一直知道沈瑜因着先前那件事存着颇多顾忌,怕将来哪一天锦成公主又惦记起这件事。所以她也想借着这次机会,让沈瑜到兴庆宫去,若是运气好能入了太后娘娘的青眼,那就相当于是个护身符,不必总是这么小心翼翼了。
晴云并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沈瑜,因着这话不好明说,也怕她会因为自己的话去刻意讨好太后娘娘,届时就是弄巧成拙了。
所以她就等着沈瑜自己来选。
成与不成,也都是运气,强求不来的。
沈瑜沉默了会儿,轻声道:“好,那我去。只是从前没经手过这样的事情……”
“整个尚宫局,也挑不出什么办过这事的人。”晴云眼中带了些笑意,“你只管去,届时只管听太后娘娘吩咐行事就是了。”
第14章
如果换做以前,沈瑜或许并不会接下这桩差事,但这次她也说不清为什么,鬼使神差地就答应了下来。
晴云对此乐见其成,随即道:“好,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过几日确定下来后,你与点翠商量着,挑选一部分司仪司的人带去兴庆宫,供太后娘娘差遣。至于内庭这边的交接,就交给点翠来做,你不必跟清宁宫的人打交道。”
“多谢姑姑体谅。”沈瑜谢了句。
从当年晴云将她从掖庭调到尚宫局,再到如今,她的确是受了晴云不少恩惠,也一直记挂在心里。只是这些话若是说出来,就又显得疏远,心照不宣就是了。
晴云笑了声:“我这里还有旁的事要料理,就不留你了,去。”
离开晴云这里后,沈瑜将方才晴云所说的话又拎出来想了想,理了下思绪。
这件事情说难也不难,按着太后娘娘的吩咐去办就是了。若这位太后娘娘真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是个极有本事的人,那她就也不用怕会出什么岔子了。
可说简单却又不简单,毕竟这是为两位皇子选妃,还是极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届时来的必定都是世家闺秀,出身高贵,脾性如何又不好说,一个不妨说不准就把贵人给得罪了……
虽顾虑颇多,不过既然已经接下了这桩麻烦事,她倒也不会再犹豫后悔,只能打起精神来,尽心去办。
沈瑜回房后,将手头的事情盘算理清,尤其是那批从掖庭调来的宫女的相关事宜,着重整理出来,准备交付给点翠,让她来帮忙料理。
这批宫女到尚宫局已经有一段时日,什么能说什么能做,也已经很清楚。除了最初如莲与红玉在永巷争吵之事,她们并没有再闹出过什么大事,沈瑜也没重罚过她们,最多不过是申饬两句。
转眼就要到秋末考较,她们都在为争取留在尚宫局加倍勤奋学手艺,也没什么功夫去招惹事端。
正因此,晴云才会放心把沈瑜调开,让她去负责兴庆宫那边的事情。
其实沈瑜也可以把她们放着不管,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届时若是出了什么事,她没办法及时赶回来料理,那就麻烦了。所以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把名册等东西整理出来交给点翠,也不用刻意费心力,只需要留意一二便可。
再者就是她之前答应点青的,要提前调人过去,帮司服司分担些活计。
这事儿沈瑜还没想好要怎么办才更妥当些,第二日一早,点青就找了过来。她为着人手不够的事情都快要愁死了,故而想着越快越好。
“这有什么可犹豫的?”点青稀奇道,“你把她们都叫过来,让我考较考较手艺不就成了吗?”
沈瑜见她急着要人,就也松了口:“左右这些人将来也是要到你们司服司的,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成。”
这些宫女几时几刻该做什么都是有定例的,沈瑜估摸着时间,直接带了点青到饭堂去将她们截了下来,把司服司要提前挑人的事情大略地讲了,而后将一众人都带到了司服司考较。
手艺上的事情沈瑜不大懂,再加上这些人原本就是归点青来挑选,所以剩下的事情她也没插手,全权交给了点青来料理,只在一旁看着。
司服司的考较主要有两样,一是刺绣手艺,二是制钗手艺,至于剪裁、打版等细枝末节的事,就并未列入此次的考较范围。
宫女们都没料到今日竟然会突然考较,但惊讶之后,很快就沉下心来专注自己的事情。
这场考较耗费的时间并不算短,沈瑜坐在绣坊门口,漫不经心地看着院中的花木,偶尔会帮着点青在屋中巡视一圈,以防有人交头接耳地互相帮忙。
倒是点青悠闲得很,只偶尔看上两眼。
等沈瑜出来后,她轻声笑道:“你不必这么小心翼翼的,只安心等着就是。难不成,你以为她们会在这种关头互相帮忙吗?”
点青在司服司呆了数年,对这些事情一清二楚。
现如今这些宫女都是竞争的关系,除非哪个真胜券在握,不然怎么会去帮别人?再者,若真有人敢帮,旁人又不是瞎的,难道就任由她作弊不举报?
沈瑜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点青的意思,无奈地笑了声:“你说的有理。”
一直到大多数人的绣品都到了收尾阶段,点青才进绣坊巡视了圈,挨个把她们的绣品大致看了遍,出门向沈瑜道:“这批宫女还可以,现还没到秋末,已经有手艺不错的了。至于旁的,眼下担不起整幅的绣品,但打打下手也够了。”
沈瑜倚在门边,懒懒地笑着:“这些我也不懂,你看着挑就是,挑中了谁就留下谁。”
“等制钗一起考完,我再做决定。”点青心情大好。
绣品收上来,右下角绣着各自的名字,点青又将她们带去了钗房。
入秋之后,日头就不像先前那般烈了。还未到秋末,院中的花树却已经显出些颓势,想来过不了多久,就该枯黄叶落了。
或许是宫女们都想着尽力做到最好,所以耗的时间也很长,制钗考完,已经过了正午,误了饭点。
点青将她们的成品都收了上来,语调轻快地说:“等到晚些时候,我会把司服司选中的人告诉你们姑姑。”
沈瑜也站起身,道:“大家都散了,回去之后该做什么做什么。若是中选了,别松懈,没中的,也不要沮丧,等到秋末还有一场大考,好好准备着就是。”
宫女们齐齐地行了一礼,散去了。
她们走后,点青竟没顾得上去吃饭,饿着肚子翻看着她们的交上来的成品。
“也不急这一时,”沈瑜提醒她,“再拖下去,可就真一点饭菜都没了。”
“我房中还留着不少点心,你若想去吃饭就去,不用管我。”点青头也不抬地翻看着绣品,忽而两眼一亮,“方才我就觉着这宫女绣的寒梅落雪不错,现在看着成品,就更好了。我看一下名字……如莲。”她低声念叨了句,又觉着这名字有点耳熟,若有所思地问沈瑜,“上次你帮的那宫女,是不是叫如莲?”
“是她。”沈瑜都到了门口,又生生地止住了脚步。
“这样……”点青顿了顿,又多嘴问了句,“她那姐姐怎么样了?”
沈瑜低低地叹了口气:“我没问,她后来也没再提过,想来情形应当不大好。”
那日如莲回来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没哭也没闹,将该办的事情向她回禀之后,又正儿八经地给她磕了个头,就离开了。
这是别人的伤心事,沈瑜也不便细问,更何况她本也不是多管闲事的人。
只是依着沈瑜对掖庭那边的了解,情形不容乐观。
点青也是一时兴起才问的,问了后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跟着叹了口气。
再一日,点青将她挑中的人名册给了沈瑜,沈瑜通知了她们到司服司报到,又略宽慰了落选的人几句,让她们不必沮丧好好准备秋末的大考较。
这件事便算是了了。
皇上在大朝会上宣布了要为两位皇子选妃的事情,除了早就知情的人,剩下的都大吃一惊,随后纷纷各找门路打探着消息,揣度皇上此举背后的用意。当然,最重要的点还是放在“皇上究竟准备什么时候立储”这桩事上。
更有甚者,也已经在悄悄地找门路,想要通过自家女儿来攀个高枝,跟皇家结个亲。
毕竟若是能嫁给这两位中的其中哪个,说不准将来可就是皇后了。
前朝如此,后宫也不清闲。
对于为皇子选妃这桩事,皇后是早就知道的,陈贵妃自然也知道。皇上虽恼怒她上次不识大体,可如今到底也是要为贵妃的三皇子选妃,总不能瞒着她这个当娘的。
至于其他人,茶余饭后,少不得是要拿这事出来说道说道的。
虽说封王选妃这件事虽然跟立储没什么直接关联,可届时看看太后与皇上分别为两位皇子挑选了什么家世身份的正妃,也能从中窥探一二。
故而这消息一出,前朝后宫的氛围都古怪了不少,不少人“牵肠挂肚”着。
而沈瑜也该跟点翠去交接事情,带人前往兴庆宫了。
点翠办事素来雷厉风行,沈瑜刚到,她就将司服司选出的宫女名册给了沈瑜,而后又取了一份装裱得异常精致的名册给了沈瑜:“这是太后娘娘与皇上拟定的,参加这次选妃的世家闺秀名册。”
说来也巧,沈瑜翻开名册,一眼看见的就是那位宋家小姐的名字。
名册上写的是,威远候嫡孙女、定西将军之妹,宋予璇。
第15章
沈瑜对后宫之事还算得上是熟稔,但说到前朝之事,就只算是一知半解了,仅知的那么点事情,还都是听旁人议论之时得知的。
而在这其中,唯一能称得上“了解”的,就只有宋家。
至于缘由……当初她阴差阳错地接了那桩苦差,担惊受怕之余,也是多少有去留意过的。再者,宋予夺可是锦成公主将来的夫婿,清宁宫的宫女们私下中也会议论一二。
这宋家算得上是武将传家,世代忠烈。当年宋家先祖随着武帝在乱世中四处征战,更曾经在乱军之中救过武帝的命,后武帝登基,给了宋家先祖威远候的爵位,格外厚待。这些年来宋家的子孙后代也都算是争气,称得上是忠义,所以这爵位也就一直传了下来。
现在的宋家,老侯爷年事已高,有三子二女。长子十余年前征战西域之时为国捐躯,只留了尚年少的宋予夺并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宋予璇。宋予夺自小习武,十四从军,这些年大多时候都在边关磨练,三年前率军一举击退西域叛军,了了其父遗志。
宋家次子,也就是宋予夺的二叔,现如今是兵部尚书,有二子一女。
第三子宋季阳则颇有些离经叛道,没像兄长那样入朝为官,而是自顾自地做起了生意。老侯爷为此大怒,数次训斥责罚也未见效用,现如今虽不像当年那般态度坚决,但仍旧耿耿于怀。
“辰玉?”点翠见她似是发愣,轻轻地敲了敲桌案,“怎么了,可是有什么疑虑?”
沈瑜随即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笑了笑:“没,只是突然想起些旁的事情,不相干的。”
点翠将信将疑地看着沈瑜,但此事显然不是什么讨论闲事的时候,她也就没多问,继续与沈瑜交接事宜。沈瑜认真地一一听了,有疑惑不解的地方当即也挑了出来问。
两人聊了许久,到最后确定没什么旁的问题,点翠长出了一口气:“我现下病还没好全,兴庆宫那边的事情,就有劳你费心了。”
沈瑜也道:“那我这边留下的宫女,就劳你留心一二了。”
点翠咳嗽了两声,灌了些温水,方才又笑道:“好。”
等到第二日,沈瑜便带了点翠为她挑出的八位女史一同离了尚宫局。
从太极宫到兴庆宫还是颇有段距离的,她们须得从永巷出内庭到永安门去,乘坐安排好的马车离京太极宫,赶往太后所居的兴庆宫。
说来也巧,沈瑜带着女史们途经永巷之时,竟又遇着了那位慎王爷。
这些女史出身司仪司,礼仪上自然是半点挑不出错的,不用沈瑜提醒,就已经靠着墙根侧身行礼,请慎王爷先过。
沈瑜屈膝行礼,低头垂眼。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着慎王从她身前经过时,脚步一顿,目光仿佛在她身上停留了一刻。
很短暂,就像是一瞬间的事,几乎让沈瑜疑心是自己生出了错觉。
算上早前从掖庭回来时那次,以及先前在御花园与陈贵妃争辩那次,沈瑜在一个多月的光景,已经遇着这位贵人三次了。
等到他带着侍从远去后,沈瑜方才带着女史们离了永巷,到永安门去。
女史们都是懂规矩的,就算这永巷中除却她们再无旁人,也未曾开口说话,一片寂静。
沈瑜不急不缓地走着,却不由得想着方才遇着慎王的事。
她们急着赶去兴庆宫听候吩咐,故而一大早就离了尚宫局,此时东方日头初升,慎王怎么会在这时候入宫来?莫非是有什么大事?
及至到了永安门,早就有马车在那里等着了,沈瑜出示了尚宫局的令牌,出宫上了马车。
直到此时,女史们方才松了口气,她们中也有与沈瑜相识的,小声问了句:“辰玉,方才那是慎王爷吗?”
沈瑜颔首道:“是。”
出了宫,沈瑜也没再拘着她们,毕竟这一路上若是一句话都不许人说,那也太严苛了。
又有人道:“慎王怎么会在这时候入宫?”
方才在永巷中遇着慎王之时,她们也是很惊讶的,只不过那不是能说话的地方,故而未曾多言,如今出了宫都是熟识的人,便忍不住议论起来。虽说众人都知道不该妄言,但宫中日子又实在是无趣,所以在相熟的人面前多少还是会聊一聊的,只要掌握着分寸,不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就是了。
沈瑜无声地笑了笑,她没有参与其中,但没有没阻拦,只默默地听着。
“听人说,近来前朝有不少是非,许是皇上召他来商议政务?”
“这时辰还没到大朝会呢。”
“那或许是慎王有什么急事,想要求见陛下?”
“说不准……不过我听闻,慎王那位正妃自打年初染病后,一直缠绵病榻,至今未见好。”
“慎王年纪也不小了,还没有子嗣。”
“……”
宫女们都不是什么关心前朝政事的性情,毕竟她们对那些事知之甚少,最多不过捕风捉影从别人口中听两句似是而非的话来,也没什么好议论的。
所以聊着聊着,就又偏到后宫、后宅的那些事情里去了。
沈瑜倚着车厢闭目养神,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她们闲聊。
与慎王相关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议论到了此次为两位皇子选妃的事情上。之前她们已经各自私下聊过此事背后之意,到如今,便开始来聊参加这次选妃的世家闺秀人选。
听到这,沈瑜悄无声息地睁开了眼,打起精神来听着。
司仪司的女史们经常会负责一些宫中宴饮的引导,所以对那些品阶高的朝臣家中的女眷还算了解,尤其是有阶品在身的命妇们,不然若是办事时认错了人,可就是犯了大错。
以及各个世家之间的牵扯联系,她们也很清楚。
这是沈瑜的短处。
但想要办好这次差事,就必须要理清这些事情才好。
第16章
世家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得很,姻亲相连,亦或是祖辈积攒下来的陈年旧怨,就连在宫中多年的旧人也不敢说自己自己真了解了这些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卿。
沈瑜打起精神,耐心地一一听了。
见她这模样,相熟的女史彩云笑道:“其实也不用忧虑。要知道这些闺秀们这次是来兴庆宫候选的,可不是参加什么宴饮,纵然不用约束,她们也必是小心翼翼不敢出错。不然若是在太后娘娘面前留下这么坏印象,那可是她们自己遭殃,保不准还要带累家族。”
旁的女史也纷纷附和。
论及身份地位,她们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贵女的,可如今这件事上,那些世家闺秀也不敢随意得罪她们。
沈瑜道:“我只是想着多留点心,以防万一。”
彩云说的这个道理沈瑜自然是明白的,可这件事却也没这么简单,她既然接了这件事,就得尽心尽力,不敢托大。
“你也太小心了,”彩云说了句,但随即改了口,“不过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沈瑜被她这模样逗笑了,随口道:“你们今日倒是格外高兴。”
“毕竟这可是出了宫,”有人轻轻地挑开了马车的窗帘,向外看去,“虽说过会儿就到兴庆宫,还是得小心翼翼的,可现在好歹是在长安城的大街上。自打入了宫,我还没离开过那皇城呢,整日都在掖庭与尚宫局打转,要想放出宫去,还得好几年的光景。”
她掀开窗帘后,旁的女史也都纷纷聚了过去,一同看着车外的长安大街。
此时仍旧是有些早,街上没有太多行人,路旁的小商小贩倒是已经在支开摊子,偶尔传来两声叫卖声。
马车撵过青石板街,仿佛还隐隐有香味传来,这是宫中所没有的烟火气。
沈瑜并没有拦她们,顺势向外看了眼。若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明年开春,她就已经能离宫,到这宫外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看了会儿后,女史们恋恋不舍地坐回原位去,开始议论起来将来到了年龄放出宫后,该做什么。
“我自然是要回家的,”彩云幽幽地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家中如今是怎么个光景。”
一些宫女并非是京城本地人士,背井离乡,平素一年一次的家人探看,也未必会有人来。自打入宫开始,就跟家中断了音信,自是一无所知。
众人一同感慨着,冷不丁地有人道:“当年他们让我入宫来当宫女,这些年更是从未来探看过,将来纵使我安安稳稳离了宫,也不会再回乡去了。拿着这些年在宫中积攒的银钱做些小生意,也好过回去。”
随即有人同她争辩,说什么家中也是无奈之举。
沈瑜在心中叹了口气,并没参与其中。
一来这种事情原不是能争辩出个结果的,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承担各自的后果就是,也没这个必要去说服对方。二来,兴庆宫也快要到了,她得琢磨着等见了太后该说什么做什么,实在没这个精力掺和。
马车渐渐地慢了下来,沈瑜挑开车帘来看了眼,提醒了句:“要到兴庆宫了。”
这话一出,原本还在认真争辩的众人立即闭了嘴变了脸,坐直了身子,各自端出一副矜持守礼的模样。倒是把沈瑜给看笑了。她将衣裳上的褶皱按平整了,轻声笑道:“该说的话路上也都该说完了,过会儿进了兴庆宫,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众人齐齐地应了声。
先前玩笑归玩笑,可真到了正事上,她们谁都不会去不分轻重地嬉皮笑脸。就算沈瑜再怎么性子软好说话,那也是这次的掌事,她们有这个分寸。
“此番算得上是宫中近年来的大事了,皇上更是请来了太后娘娘操持,容不得半点疏忽。点翠挑中你们来,便是全然的信任,所以都拿出十分的心神来对待,别堕了尚宫局的脸面。”沈瑜正色道,“若有个万一,别说我要追究,古尚宫也不会轻易饶过。”
“是。”众人又道。
马车在兴庆宫北门停下,沈瑜先扶着下了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