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人凶猛-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大人,你送我去公堂吧,你本事大,翅膀硬了,又了自己的府了,你送我去呀。”
袁夫人一改过去的柔和,瞪眼呲牙对着袁彬。
见袁夫人有些痴狂,袁彬叹气道:“母亲节哀!”
袁夫人的精气神突然被折断一般:“满府的家人,都没了,连翠羽也没了。”
“当年我卖了迎儿,买了几斤粮食,翠羽当时是个乞丐,在路边快要死了,我不忍心给了她一口饭,她一直跟着我伺候,报答一口饭的恩情,一报答就是二十余年。”
“她带大了你,你弟弟,我记得还替你出头,为的是街头的孩子嘲笑你没有父亲,翠羽……”
袁夫人越说越伤心:“我受气算什么,你千不该万不该替我出头呀!”
“连自己性命都没了,这口气有这么重要吗?”
“袁大人,我们都已经退缩到老府了,你们夫妻还不放过我们吗?”
“走,你们走。”
袁夫人起身赶走两人。
清浅和袁彬被赶出府门,脸色都有些无奈。
清浅歉意道:“文质,我没有想到翠羽会自尽。”
“我同样没想到。”袁彬叹了一口气道,“母亲伤心之下,有些胡搅蛮缠,分明是翠羽的过错,却牵扯到你身上。”
清浅道:“到底是从小带你长大的。”
袁彬道:“我会吩咐厚葬她,然后送她的灵柩会老家……”
翠羽从前是乞儿,袁彬甚至不知她的老家是哪里。
提到乞儿,袁彬瞧了一眼府门口,这几日的乞丐越发多了,似乎流民都往京城而来。
这么说,旱情在外省更加严重。
袁彬心中担心旱情,又烦忧翠羽的自尽,和清浅说了一句,自己回了衙门。
清浅则坐车马回府。
清浅闭目,眼中全是翠羽自尽的从容,还有袁夫人的表情,那表情里头,分明有几分解脱的意思。
清浅问瑞珠道:“瑞姑姑,翠羽给文质下避子药粉,事实确凿下,顺天府会怎么判决?”
瑞珠想了想道:“若是原告追究,恐怕会被流放,若是原告不追究,也不过是打五十或一百板子。”
毕竟事出有因,且又不是毒药。
清浅道:“是呀,不过流放或者打板子,为何翠羽要自尽呢?”
除了是掩盖更大的罪行。
是什么,清浅想不出来,也不去费这个脑子,只吩咐:“今后不是必要,不必去袁府。”
瑞珠应了。
清浅的车马走过喧闹的集市,听得有咒骂声。
清浅掀开帘子,见一处铺子前头人头攒动,排队排出了好几十步。
清浅不由得问道:“这里离粉黛的铺子近,你送信给粉黛,让她去打听打听,这是谁家铺子。”
白芍应了离开,清浅的马车便停在路边,等着消息。
举国上下在受灾,香铺子的生意不好做,粉黛很清闲,一叫便过来了。
听姑娘问铺子,粉黛撇嘴道:“那铺子是周贵妃父亲周同楠的,做的是大米生意,这回他可发了,从前大米不过八个铜板一斤,如今涨了十倍不止,八十个铜板一斤。”
瑞珠咂舌道:“这么贵?”
粉黛眼睛一亮,姑娘还囤着米呢,这回发财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蝗灾
米价上涨是一定的,因为灾荒,但是周大人这般,直接将米价提了十倍的,却是头一家。
清浅道:“你可打听了,集市上的米面都是多少铜板?”
“还有什么其他米面铺子!全部被周家收了。”
粉黛气道,“从前这条街还有一家小些的米铺,周大人强行收了他的铺子,那人没有背景敢怒不敢言。还有一些零散的卖米的,全被周家以十个铜板一斤收了。”
清浅冷笑一声:“十个铜板收了,转手便是八十个铜板,真是好大胆子。”
瑞珠道:“有贵妃做后台,他才不怕。”
“他发国难财,咱们不能跟着发。”清浅吩咐,“继续用干瘪的稻穗兑换陈米,让小林子收购鸡苗,收购来后,用干瘪的稻穗喂鸡。”
老百姓口袋里头有陈米,就不会高价购买周家米铺的米了。
粉黛笑道:“如今香铺生意不好,小林子一心一意在养鸡,已经收了两千只鸡了,这十日长了怕不得有半斤。”
清浅微笑道:“继续收吧。”
瑞珠道:“恐怕小林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干涸的稻穗要筛,然后磨碎了给小鸡,添水添食。
鸡场还要扫屎,扫毛,事情不少。
清浅笑道:“这个简单,让小林子贴告示招工,愿意来鸡场做活的,管饭。”
旱灾的时候,能管饭便是最好的工钱。
瑞珠笑道:“只怕会抢破头。”
清浅吩咐粉黛:“让小林子好好甄别,外头的流民优先,带孩子的妇人和老人优先。”
粉黛连连点头:“姑娘菩萨心肠。”
瑞珠则多想了一层:“让小林子别将鸡屎,鸡毛扔了,鸡屎可以留着当肥料,鸡毛可以做衣裳,当装饰,再不济可以做成鸡毛掸子。”
清浅笑道:“姑姑想得周到。”
粉黛不明白,问道:“那咱们的白米呢?锁着不卖?”
清浅算了算时辰,笑道:“不急着一时,等等。”
再有十日,蝗灾便会到京城,到时候才是真正大米派上用场的时候。
清浅看了一眼周家米铺,吩咐车马启程。
这回并不是回府,而是去了庄子上。
十日后会有蝗灾,需要提前做准备。
老午见到清浅到了,迎了出来问道:“夫人,可是准备收获这些土豆和玉米?”
清浅摇头道:“上回让你做的网子,可做好了?”
老午拿了许多网子来,笑道:“夫人瞧瞧,可是这种?”
清浅取了一个网子,看着网格的大小,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么大小,你做了多少个?”
老午道:“这是在针线铺和渔铺定的,一共是两百个。”
清浅吩咐:“第七日上,将玉米全收了,放进库房存着,让人送一百斤玉米到我府上,这个切记了。”
“另外,命人多做些绿色黄色的布,上头涂上米浆。”
老午笑道:“夫人这是要做什么?又是网子,又是艾叶,还让庄子里头备下了篓子,这又是布和米浆。”
清浅含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一切的预备都是为了蝗灾。
蝗虫害怕艾叶熏,备下艾叶将它们赶到一处。
准备捉蝗虫,备下篓子、布匹和米浆。
瑞珠对蝗灾有所耳闻,不由得问道:“夫人,为何不对外明言有蝗灾?避免百姓受苦?”
清浅摸了摸网子道:“你觉得我说出有蝗灾,会有人信吗?若没有,我便是蛊惑人心,若有,我便是妖女。”
瑞珠恍然道:“是与不是,夫人都落不了好。”
清浅道:“对付蝗虫如今没法子根治,只能驱赶,即使京城百姓有防备,不过是换了一处百姓受灾罢了。”
瑞珠连连点头称是。
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又最大程度护住百姓,于心无愧便是了。
十日后,蝗灾突如其来的来了。
袁彬和清浅在庄子里头,隔着纱窗看着漫天飞舞的蝗虫。
和前世一样,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所过之处,只听沙沙声不绝于耳。
袁彬道:“邸报提起,蝗灾前几日在河南、直隶一带,经过处颗粒无收,没想到今日到了京城。前几日,我们一直吩咐农民抢收,但本就还差些日子灌浆,收获的稻谷也不饱满。”
清浅嗯了一声道:“今年冬日太冷,夏天太热,本应该八月收获的稻谷,到如今还未成熟,可怜老百姓又要受苦了。”
袁彬捏了一只从门缝中钻进来的蝗虫,道:“我瞧庄子里头人人备着家伙,这是准备做什么?”
清浅笑道:“何止庄子里头的人,还有小林子带着我庄子的佃户也来了。”
袁彬定睛一瞧,外头蝗雨中,小林子头带特制的面纱,浑身裹得严严实实。
袁彬笑道:“必定是你的主意。”
清浅拿起一件衣裳笑道:“指挥使大人,与民同乐吧。”
两人换了衣裳,拿了网兜出去,刚出去便觉得身上沾满蝗虫。
百年一见的蝗虫,密集的时候,一网兜下去能兜住三五十个。
似乎训练好了一般,一群人手持网兜,背后背着一个大背篓。
网子网住蝗虫后,立即用木棍锤死,放入身后的背篓中。不一会儿,慢慢一背篓便满了,于是又换了另一个背篓。
滚满了米浆的布匹,也没有闲着,两个人一人拿着布匹的一端,往蝗虫多的地方跑几米,便沾满了厚厚一层蝗虫。
麻利的将布裹住,往网兜里头一塞,便又是一被篓。
清浅和袁彬网了一兜又一兜。
最厉害的是老午,用绑成火把一般的艾叶熏出浓浓的烟,飞得低的蝗虫纷纷跌落下来。
数十个艾叶火把分成几排,低处的蝗虫如同下雨一般落下来,一小会地上堆起一座又一座的蝗虫山。
顽童用笤帚扫了进竹筐。
更有妇人老人,直接在庄稼地上,见到扑落在庄稼上的蝗虫,便直接用木棒捶打过去。
如此这般,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蝗虫才从京城上空飞走。
所过之处,草木不生。
若从京城俯瞰过去,别的庄子空无一人,庄稼被咬得十不存一,只有这处庄子,遍地都是蝗虫的尸体。
袁彬取下头纱,甩了甩问道:“你要蝗虫做什么?”
清浅笑得灿烂道:“喂鸡。”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全都卖给你
清浅欢喜地瞧着满地的蝗虫,笑道:“我让小林子收了许多鸡苗,用干瘪的稻谷喂着,如今已经半大不小了,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正好老天送了鸡食过来。”
袁彬笑道:“天这么热,蝗虫怎么保存?”
清浅一边吩咐小林子装蝗虫,一边笑道:“大太阳下头,将蝗虫晒干磨成粉,拌在谷壳里头便是。”
小林子敬佩道:“小的马上命人去收拾。”
清浅含笑道:“再贴一张告示,咱们收蝗虫,一筐子换一斤米。”
清浅心中有些遗憾,若不是担心别人怀疑,这告示早一日贴出去,便能鼓舞百姓多灭蝗虫,收获更多。
不过,看着眼前的收获,清浅眉开眼笑。
袁彬摸了摸她的头道:“能将蝗虫灾祸变成好事,你总是让我意外。”
这应当是前世没有的,这世清浅才想出来的。
清浅将灾祸变成了好事,可是百姓们并没有这个本事。
前几日外省的流民已将京城占满,今日开始,京城自身难保。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欢喜的莫过周家米铺,蝗虫过境后,周家米铺将米价又提高了二十铜板,足足到了一百铜板一斤。
清浅坐在府上,淡然吩咐道:“听说周家跋扈,市面上有多少米收多少,咱们开始放米吧,他家一百铜板一斤,咱们八十铜板一斤。”
白芍忙阻止道:“咱们的铺子,周家并不敢强行征收,咱们何苦比他们便宜二十铜板,若是他们收了咱们的,回头再高价卖出,咱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清浅微笑道:“不打紧,他们要来收购,只由得他们。先放出五千斤。”
过了半日,瑞珠气道:“夫人,咱们的米铺八十铜板一斤,百姓们纷纷上门买咱们的,谁料周家看见,将咱们的全部收了,回头白赚了二十铜板。”
清浅微微一笑,继续道:“再让小林子出一万斤,周家有银子只管填,他们收购一批,咱们再放一批。”
瑞珠似乎明白了清浅的意思,笑道:“这么一来,咱们不动刀兵,便将存货卖给了周府?”
只是最后还是便宜了他们,有些不心甘。
清浅抿了一口茶水道:“我自然不会让周府坐收渔利的,而且正是国难当头,百姓受苦,哪里忍心让百姓流离失所,为了填饱肚子卖儿卖女。”
一部分陈米兑换了出去,另外一部分则不间断地开设粥棚,分给百姓。
朝廷主张各官员府上开设粥棚,各府不过敷衍,或者每日施舍一锅便罢,或者薄得只有几颗米,清澈见底。
唯有袁府的粥棚,每日不间断地从里头熬粥出来,流民们秩序井然。
“府上的夫人厚道,每日都有粥,饿不死。”
“听说这位夫人是从前救了雍州的夫人,特特拿出陪嫁给咱们熬粥。”
“比起周府,袁府真就是良心呀。听说皇后娘娘是夫人的亲姐姐,那头周府有个女儿在宫里当贵妃。”
“高下立见呀!”
有的流民眼睛尖,见里头夹杂着黄色的米粒,不由得挑出来仔细品尝。
“袁府的粥里头放的是什么?这黄色米粒特外香甜。”
“似乎还挺抗饿,比一般的米粥更饱腹。”
“袁府真是厚道呀!”
与此同时,周贵妃的父亲周大人在府上跳脚。
“听说有人捣乱?咱们一百个铜板,他们便八十个?”
管家回禀:“老爷,咱们将他们铺子的米都收了,可对方似乎有源源不断的供应,咱们已经收了二十万两银子,似乎对方还有存货。”
周同楠问道:“查了是谁的铺子吗?”
管家忌惮道:“是指挥使袁大人府上的铺子。”
“哼,他从前并未涉足米面,能有多少存货,敢和我们打擂台。强弩之末罢了。”
周同楠道,“咱们先将米价压到七十九个铜板,看他消耗得起?等他没了存货,咱们再将价格提到一百二十个铜板一斤。”
管家道:“是,老爷。”
周家这边刚放出七十九个铜板,清浅便吩咐降到七十八个铜板。
来来回回几次,一直降到了七十个铜板。
周府支撑不住了,管家焦急回禀道:“老爷,不能在这么下去了,咱们本就是八十个铜板从那头收的,如今每卖一斤便赔十个铜板,一日下来,咱们前头挣得银子全没了。”
周同楠气道:“你去找袁彬的管家,这么两败俱伤不是法子,统一一个价,有财大家一起发。”
管家低头道:“是。”
但心中却不以为然。
什么两败俱伤,袁府的米面是从前十文八文的时候买下的,他们便是二十文都是挣的。
唯独咱们家,可是实打实八十文收进来的。
心中这么想,嘴上哪里肯说。
清浅听到小林子的回禀,嘴角噙着笑道:“告诉周府管家,咱们的米是自家吃的,有兴致的时候做做买卖,没兴致就拿着换蝗虫、稻谷。”
小林子道:“小的也是这么说的。可对方不依不饶,牛皮糖似的粘着,请姑娘拿个主意。”
小林子和粉黛一样,依旧叫清浅为姑娘。
清浅算了算时辰,笑道:“再拖他两日,然后将所有的米七十个铜板卖给他,跟他说明白,我们府不做米铺生意,都是朋友的往来。”
小林子虽然不明白为何,但只要是清浅说的,他无不应承下来。
又过了两日,粉黛笑眯眯回禀清浅:“米全部卖给了周府,一共是两百余万两银子,周府这回是下了血本了。”
瑞珠道:“血本下了之后,周府更加变本加厉,没了咱们的制约,他们的米飙升到了一百二十文。”
清浅微微笑道:“便是一两银子一斤,也不必眼红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当然也有各人的报应。
粉黛笑嘻嘻道:“姑娘真是有先见之明,咱们这回挣大发了,嘿嘿,就连奴婢也挣了上万两银子。”
瑞珠笑道:“咱们全都托了夫人的福。”
廊下的婆子都笑道:“这次蝗灾来得遮天蔽日,若不是夫人那日说了一句,太阳太大,让奴婢们将花花草草放在库房里头阴两日,又将花房的门关了,指不定如今已经光秃秃了。”
另一个婆子笑道:“如今京城里头,一盆花儿千金难求呢。唯独咱们府上,生机盎然。”
清浅笑道:“不过是巧合,妈妈们别四处炫耀,免得惹人注目。”
当然每人一个红封是少不了的,瑞珠很贴心的每人加了五斤米。
这个时候,米面比银子还让人动容。
第四百九十三章 否极泰来
周府里头周大人笑得脸上如同盛开的菊花。
“往日说袁彬夫人如何精明,我瞧也不过如此。”周同楠鄙夷道,“还不是被咱们抄了底,如今市面上只有咱们一家米铺,怎么卖卖多少还不是我的一句话。仅仅这三日,就进账了快十万两银子。”
管家在下头,腋下夹着算盘,小声提醒:“老爷,咱们买了整整两百万两银子的米,如今才回了十万的本儿。”
实在不值得高兴。
周大人指点江山的模样,道:“鼠目寸光!蝗灾过后便是大范围的缺粮,咱们的米铺子只会越来越兴旺,别说两百万两,这回怕不得挣一千万两。”
管家小声提醒道:“各府都在设立粥棚,百姓并不危机性命,对白米的需求并不如咱们想象一般大。”
“粥棚不过是做做样子,再过两天,各府自己都米面告急,哪里还顾得上流民。”周同楠胸有成竹,“你太小心了些。”
“并非做样子,袁府的粥里头还格外加了香甜的黄色米,听说流民们纷纷排队,想尝尝黄色米的香味。”
周同楠道:“哗众取宠!”
管家似乎对清浅颇有忌惮,再次提醒:“听说袁夫人前些日子兑换了干瘪的稻谷,这两日蝗灾,又用米兑换蝗虫,她这是想做什么?”
周大人有些不耐烦:“你管这么多别人家的事做什么?她爱收什么只管收,不妨碍咱们发财便是。”
管家不敢再说别的,只能告退出门。
清浅则到了自家庄子上,小林子迎了出来。
如今的庄子,遍地杂草都没有一棵,地上全是散落的蝗虫。
换了别的庄子必定是死寂的,但清浅的庄子里头,满地都是鸡在欢快地啄食蝗虫。
小林子笑道:“这两日,小鸡足足长了一大圈,个个都有一斤半重量,再过些日子怕不得有两三斤。”
粉黛笑呵呵道:“每天铲屎都要铲好几筐子,还有鸡毛,掉了怕不得有小半个屋子。”
清浅微笑道:“你们收拾得很干净,这么多鸡,竟是没有太多异味。”
庄子里头的鸡,足足有五六千只。
粉黛欣喜地跑到一个隐蔽的窝里,笑道:“姑娘快瞧,有母鸡已经开始下蛋了。”
鸡蛋小小的,上头带着血丝,是头蛋。
清浅笑道:“过不多久,咱们便要丰收了。”
小林子连连道:“小的算了算,等到这批干稻谷和蝗虫吃完,这批鸡便可以出窝了。姑娘真是女中诸葛,不费多少银钱,便白得了一批鸡。”
粉黛笑道:“如今大旱,又是蝗灾,京城里恐怕就咱们一户养鸡的。”
清浅对着阳光看着头蛋,满意笑道:“收好了,这是可以孵小鸡的蛋。”
粉黛宝贝地藏在手心里头。
周大人正春风得意的时候,宫中的一道圣旨,如同晴天霹雳砸下来。
周大人失神坐在太师椅上:“朝廷要开粮仓赈灾?每斤大米不超过二十文?”
管家拨弄着算盘道:“若如此……老爷从袁府收的两百万两大米,最终只能卖出五十万两银子,咱们足足亏了一百五十万两。”
周大人捂着胸口:“消息可确凿?”
“宫中的告示已经贴满了京城。”管家小心翼翼道,“告示上头写着,从前的高价既往不咎,从今日开始,若有人敢操纵米价,按违抗圣旨处置。”
周大人喘着粗气道:“好个袁彬,他必定是早早得了消息,特意陷害我的。”
管家头更低了:“老爷今日忙着生意,早朝告假,听说并不是内阁或是袁大人的意思,是皇上觉得上天示警,临时起意开粮仓,当时内阁和袁大人还劝阻皇上,不能全开,需要留些当军粮防备瓦剌……”
周同楠的怒火终于找到出口:“你到底是哪头的?蠢货,我高价请你来,就为了让你教训我吗?还不赶紧去跟袁府协商,将米退回去。”
管家面有难色,周同楠又是一个杯子砸了过来。
退米哪里是这么好退的。
听说周府要退米,粉黛叉腰站在门口骂道:“你们周府还要不要脸?当初死乞白赖要我们将大米全过给你们,怎么如今米价下来了,便要退货?”
管家低声道:“姑奶奶,我们赔得实在大了。”
“去你的!”粉黛的高嗓门引来了许多人围观。
“你们赔了,便让我们收米,你们一百二十文一斤米的时候,怎么没见给我们分些银子?天下还有这种道理?”
围观的百姓纷纷指点。
“这就是那个一百二十文买米的周府,真不要脸呀,袁府这边为民着想,一个劲压价,他倒是一个劲的提价。”
“是呀,袁府的粥棚日夜开着,他们呢,府上端出来的粥能照镜子。”
“袁夫人变着法子给我们送粮,又是兑换干稻壳,又是收蝗虫的,可周府呢,只想着怎么压榨咱们。”
“到底是皇后府和贵妃府的不同。”
粉黛得意道:“你瞧瞧告示,上头写的是既往不咎,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从前的高价就算了,从今日开始不行了,若是咱们袁府想八十文回收你的米,那便是搅乱市场,是抗旨。”
“抗旨的事情,我们不做!”
管家如同斗败的公鸡,泱泱回了周府。
周同楠听了回禀,怒火交加:“好人都让袁府做了,坏人都是我,来人我要进宫,我要面圣,他袁彬发了国难财,挣了难民的银子足足两百万不止,他才是最坏的那个。”
管家蔫头耷脑道:“大人,袁府没有挣难民的银子,是挣的咱们府的银子,压根谈不上国难财。而且当时是咱们一趟趟上门求着的,论起来咱们理亏。”
周同楠气得将茶盅子扔向管家道:“滚出去。”
正在此时,外头有小太监匆匆送信来道:“贵妃娘娘给大人送的信,娘娘说,知道大人委屈,但是这紧要关头,请大人一定忍住。”
周同楠气急道:“忍了这么多年,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小太监道:“这是贵妃手札,请大人亲阅。”
周同楠匆匆扫了一眼,突然如同定身术一般定住,浑身的戾气也突然无影无踪。
“甘肃丰收,深儿回宫了?咱们府这是否极泰来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贵妃为难
袁彬回府带来的消息,同样让清浅震惊:“全国旱灾,唯独皇子去的甘肃丰收?”
袁彬道:“听说周府请了谋士跟随皇子,谋士提出掘黄河之水灌溉,皇子听从了他的话。”
清浅震惊道:“干旱之时,黄河水位会下降,但是谁敢决堤来灌溉,若是上游有雨水,让黄河水位暴涨,甘肃岂不是自掘坟墓?”
袁彬道:“皇子说全国干旱,哪里还会水位暴涨,于是采用了谋士的法子,居然被他误打误中了。如今好几个省都要学甘肃的法子。”
前世……清浅蓦然想起,并没有引黄河水,黄河都因为一场暴雨决堤。
清浅道:“文质,必须阻止各郡县的举动,即刻上书皇上,不仅不能同意甘肃的做法,而且要加固河堤,疏散岸边百姓。”
袁彬疑惑道:“为何?”
清浅肯定道:“因为不过多久,黄河会决堤,无数人流离失所。”
听懂清浅的意思后,袁彬惊了惊,片刻后方道:“我明白了,我会上书皇上,力陈引水之祸,但是皇上恐怕听不进去,反倒会以为咱们因为皇后的裙带,打压皇子……”
清浅道:“若是皇上不听,只能暗中请山东,四川、陕西巡抚疏散百姓。”
山东、四川、陕西几处巡抚和袁彬交好,虽然不能公然违抗引水的做法,但是可以提前防备洪水,疏散百姓,准备洪灾。
袁彬道:“尽力而为吧,这回皇子立下的功劳太大,恐怕很难阻止皇上的决定,还有……今日,周贵妃已被册封为皇贵妃,协理六宫。”
清浅心头一震道:“我即刻进宫去探望姐姐。”
周贵妃变得权势熏天,起落间,姐姐必定心中黯然,自己少不得要进宫安慰姐姐。
袁彬低声提醒了一句:“已经有亲周贵妃的臣子,又打算提及册立太子了。”
清浅叹了一口气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且进宫听听风声吧。”
清浅进宫的时候,宫中果然风向又变了。
从前热络巴结的宫女太监们,见了清浅只是平淡行礼,再没有过去的讨好的意味。
宫中永远是最大的名利场。
清浅来到皇后宫中,皇后依旧风轻云淡,微笑道:“过来坐下,听说你这些日子在卖米,养鸡?”
清浅哪里顾得上养鸡这种小事,忙道:“皇后娘娘,周贵妃那里只是暂时的,你别往心里去。这段时间,避开些风头便是。”
皇后微笑道:“本宫整日和平和、平安一起,哪里顾得上她们争权夺利,从前那么苦都过来了,如今很好了。”
清浅以为姐姐是强颜欢笑,再次推心置腹道:“魏妃、方妃还有几个低等嫔妃即将生产,到时娘娘选择一个好的带着,不比亲生的差呢。”
皇后平淡道:“本宫明白你的意思,清浅,可是无论谁是太子,本宫都是皇后,不是吗?”
清浅急得直跺脚,这能一样吗?
若是周贵妃的儿子上位,能真心尊崇姐姐?周贵妃能让姐姐稳坐太后位置?
清浅急道:“姐姐不争,袁府,杨府怎么办?还有罗府、孙府……”
从来宫斗斗的便是整个家族的命运。
皇后拍了拍清浅的肩膀道:“本宫从未想过,皇上死后独活,本宫安心做好贤后,谁都不会为难你们的。”
姐姐竟然有殉葬的心思?
清浅忙道:“姐姐,你还有平和,平安,你不为她们想想吗?”
皇后的笑容如雨后新荷:“我的身子不如皇上,你们呀,总是想得太多,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么多年下来,你瞧周贵妃上下折腾,可曾讨到便宜?一切都是天定,顺应天命,做好自己便是。”
清浅虽然满心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年贵妃并没有占上风,倒是姐姐不争不抢,牢牢把握了局势。
末了,皇后赐了清浅一本佛经,让她静心念念。
清浅出了坤宁宫门,叹了一口气对瑞珠道:“或许汲汲名利之时,名利往往会离你远去,反倒是坚守自我,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吧。”
清浅颇有感叹,再次走过御花园。
经历过蝗灾,御花园也不曾避免,从前的名花一夕之间茎叶不留,御花园内唯有顽石耸立,给人一种荒谬的感觉。
清浅看了却颇有收益,天命,谁说得清楚呢?
蹲下身子,抚摸着一株芍药残余的枝桠道:“庭前妖无格;笑傲山石的时候,可曾想到过,会有今日?”
正在伤感,一个得意的声音笑道:“这不是袁夫人吗?袁夫人还真是喜欢进宫呀!”
清浅回首一瞧,原来是周贵妃。
清浅起身行礼道:“臣妇见过贵妃娘娘。”
“大胆!”一个宫女从侧面出来道,“袁夫人怎可称呼错皇贵妃的名号,这不是不敬又是什么?”
清浅突然想起,周贵妃如今已是皇贵妃。
虽然只差一个字,但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了半级。
清浅忙道:“恭贺皇贵妃,请皇贵妃饶恕臣妇不知之罪。”
周贵妃打量了一下清浅,冷笑道:“听说袁夫人本事大得很,不仅挣了百姓的银子,还坑了本宫的父亲,然后还神不知鬼不觉地得了好名声。”
清浅不卑不亢道:“做生意讲究的是你情我愿,愿赌服输两条,谈不上坑不坑的。”
“不过是两百万两银子罢了。”周贵妃贴近清浅的耳边道,“皇上赏赐了本宫无数古玩珠宝,足以顶得上亏空,而且,本宫的皇子立了大功,可不是你这种小打小闹的玩意。”
周贵妃讽刺完清浅,又啐了一口道:“堂堂命妇,居然去养鸡买米,真是丢人,给本宫跪足两个时辰,反正是个贱人,不在乎的。”
清浅深吸一口气道:“听闻从前皇贵妃的祖父,是贩卖皮子的商人,皇贵妃看不起商人,岂不是看不起自己的前人?再有,皇贵妃虽然协理六宫,也要说出惩戒臣妇的理由,不然难以服众。”
周贵妃勾了勾清浅的下巴:“理由?方才你对本宫不敬,这便是理由。”
若要找理由,太简单不过。
第四百九十五章 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