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封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厨房里的下人见二姨娘一个人的伙食费,简直比所有主子加起来还要多,都在咂舌,说夫人太好性子了,居然让这个乡下来的妾室爬到头上。
这些话不知怎地,传到涂氏耳朵里。她听了大怒。一拍榻边的案几,居然自己站了起来,指着房门对刚才说话的几个小丫鬟道:“给我出去膝盖下面垫着碎磁瓦跪着!不到晚上不许起来!”说完才觉得腿脚酸痛,一屁股又歪倒在榻上。
这才是上午啊,外面日头正毒。居然要让她们膝盖下面垫着磁瓦跪在外头。
几个小丫鬟吓白了脸。但是涂氏在她们面前还是主子,她说的话,小丫鬟不得不听。
一个大丫鬟的妹妹正好在这些被罚的小丫鬟当中,她于心不忍,悄悄去王氏那里求救。
王氏忙带着几个婆子过来,看见三四个小丫鬟汗流浃背地跪在翠竹轩院子中央,膝盖下面还垫着碎磁瓦,也怒了,隔着漏窗对屋里的涂氏道:“二姨娘,她们犯了什么错,你要这样责罚她们?”
涂氏听见是王氏来了,也懒得动弹,更不想出去迎接她,再说这阵子她自己觉得已经拿捏住王氏软弱的性子,根本就没有把她放在心上,只在屋里懒洋洋地道:“她们嘴太长了。我没拿针把她们的嘴缝起来就算我开恩了,还要怎么着?难道得罪了主子不用受罚?”
第59章 记名
王氏的大丫鬟见涂氏居然这样托大,忙对着窗子里面道:“二姨娘,夫人在这里说话,你不出来迎接,居然还大呼小叫?”
涂氏冷笑一声,道:“这是跟我说话吗?——别让我说出好的来!”又想拿王氏的把柄来威胁她。
王氏隔着漏窗,不动声色地仔细打量涂氏。
见她斜靠在榻上,将卧榻占了一多半,跟一座肉山一样庞大。
脸上白里透黄,眼仁儿都带着淡黄色,胖胖的手指上还有些小疙瘩,如同水痘一样。
差不多了……王氏默默地想着,笑了笑,道:“二姨娘,我来是跟你说件事,你大哥在外头跟人争风吃醋,被人打得只剩一口气了,才抬到外院,你要不要去看他?”
“什么?我大哥怎样了?快扶我起来!快扶我起来!”涂氏急忙叫着下人过来扶她。
两个膀大腰圆的婆子过来架起她,扶着她往外走。
来到回廊上,涂氏焦急地问站在那里的王氏,“七爷呢?七爷在哪里?七爷医术高明,一定能救我大哥的。”
王氏见涂氏脸上的血色渐渐浓郁,连眼底都出现赤红,便又加了一把火,“哦,还有一件事忘了告诉你。你派去接你爹娘和嫂子、侄儿的人回来了,说是你们老家发了大水,他们都被洪水冲走了。”
涂氏愣愣地听着,脸上越来越红,“你骗人!”
“我骗你做什么?不信你自己回去看去。”王氏转身要走。
“你站住!你……!”涂氏越来越气,突然觉得脑子里嗡地一声,似乎所有的血气都向上涌,胸口越来越闷,呼吸越来越急促,张牙舞爪要向王氏扑过来。
王氏往后退了一步,扶着涂氏的婆子松开手。
胖得像座山的涂氏重心不稳,一下子往前栽倒在地上。
“快扶她起来!”王氏忙吩咐道。
两个婆子又上前去搬涂氏。可是将她从地上翻过来,发现有鲜血从她眼睛、耳朵、嘴角和鼻子里流出来,都吓了一跳。
王氏蹲下来给涂氏诊了诊脉,然后站起来。惋惜地道:“心梗之症,可惜了。”
心梗,就是心肌梗塞,一般在比较胖,或者年纪比较大的人身上出现。
涂氏胖成这样,又被家里人的消息刺激狠了,不心梗才怪……
但是她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倒在众人面前,就连她三个孩子过来见了,都没有人觉得有异,只是围着她痛哭。
盛七爷听说妾侍突然心梗之症发作过世了。一句话都没有说,默默地收拾医箱,去太后那里告假,道:“家里出了点事,要回去瞧瞧。请太后娘娘宽容几天。容我将妾侍的丧事料理了再回来。”
太后知道盛七爷有个在乡下纳的妾侍,还生了两个儿子的,很是吃了一惊,问他:“怎么突然去了?是病了还是……?”
“她太胖了,平时说她也不听,就知道吃。”盛七爷感慨地道,“太胖的人都容易得心梗之症。另外她的脾气也不算好。动不动就在家里跟下人斗气,我夫人都让着她。”
太后无语半晌,摆摆手道:“那好,你去吧。将家里的事情料理好了再进宫。”
等盛七爷走了之后,太后去夏明帝床边静静地坐了一会儿。
郑素馨也在宫里陪着太后。她给夏明帝诊了诊脉,道:“盛七爷的医术真是高明。陛下的状况稳定下来了。”
太后点点头,“这倒是真的。哀家看着皇帝的脸色一日比一日好。”
郑素馨明白太后的意思,笑着道:“这几天盛七爷不在宫里,陛下可以暂时不用吃药了。还是等盛七爷回来再说吧。我们都不懂盛七爷的用药。如果越帮越忙就不好了。”
站在太后背后的姚女官低头咬了咬唇,暗道盛七爷的药本来就是宫里药房里的人煎的。到你嘴里就成了没人懂了。当然,她也明白郑素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并没有去提醒太后。
太后笑了笑,夸郑素馨,“是个谨慎人。这么谨慎,吴长阁那小子毛毛躁躁地,怎么就有那么大福气,娶了你这个好夫人。”
郑素馨的夫君吴长阁是吴国公府的嫡长子,但还不是世子,现在是个五品官。
郑素馨忙道:“太后谬赞了。”说着,给太后剥了个桔子,掰开桔瓣,一瓣递给太后背后的姚女官,一瓣送到太后手里。
太后看着姚女官吃下去了,才慢慢吃自己手里的桔瓣。
这是自从夏明帝出事之后宫里的新规矩。
主子所有入口的吃食,都有人当面试吃。
“太后,听说盛七爷从小是在庙里长大的,他哪里学来的医术呢?好像和当初我师父的本事不相上下呢。”郑素馨像是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句。
姚女官的睫毛飞快地颤了颤,跟着说道:“盛七爷是盛老爷子的嫡幼子,小时候因病舍在庙里,郑宜人不会认为盛老爷子就对盛七爷不闻不问了吧?”
这句话倒是让太后娘娘想起了二皇子夏昭。她轻叹一声,颔首道:“姚女官说得对。都是自家骨肉,就算入了空门,又怎会不闻不问呢?哀家的二皇孙,也不知道如今过得怎样了。唉,他出家,也有整整十年了。”
郑素馨正在剥桔子的手抖了抖。她没想到,一句话居然引得太后想起了二皇子夏昭。这个人可不好说,便紧紧闭了嘴。
姚女官心情大好,拿了鹅毛扇子给太后扇凉,笑道:“庙里好,有菩萨保佑,来来往往的人都清静,您看盛七爷,从小在庙里长大的,如今不也是袭了盛国公的爵位?这人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很难说以后的。”
这句话说到太后心坎上。她嗔着拧了一把姚女官的面颊,道:“你这张嘴啊,越发会说了,跟抹了蜜似的。”
“太后娘娘莫怪。臣女今儿早上偷吃了太后娘娘的蜂蜜,所以才这么嘴甜!”姚女官趋奉得太后十分舒服。
郑素馨在旁跟着微笑,显得格外大气温婉。
姚女官的眼神瞥了过来,掩袖笑嘻嘻地问郑素馨:“郑宜人,听说你把你的庶长子记在名下了,是不是啊?这一次你为了盛七爷归来大筵宾客,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为你的庶长子……哦,不,应该叫嫡长子大筵宾客呢?”
郑素馨一向沉稳有度,很少有被激怒的时候。
这一次也不例外,她笑了笑,道:“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盛七爷是我师父唯一的嫡系后人,我整整盼了十五年,才盼到他出现,自然是要先为盛七爷摆酒席。至于记在我名下的昆儿,从小聪明伶俐,极为懂事,我看这孩子实在难得,养在妾室身边确实是可惜了,才跟我公公、婆母商议之后,决定将他记在我名下,养做嫡子。只是他年岁还小,先冷着些,免得小孩子家经不住捧。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情形比比皆是,我们不得不慎重。”
吴长阁的庶长子吴兆昆今年刚满四岁,是吴长阁的第一个妾侍张姨娘所出。当年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郑素馨为了避嫌,还带着吴婵娟躲到吴家庄上。
后来张姨娘平安生下一个儿子,便成了吴长阁的庶长子。
“我听说你们家张姨娘确实是个好生养的,四年为你夫君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姚女官一边说,一边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不时往郑素馨肚腹处扫来扫去。
京城的世家高门都知道,吴家的郑大奶奶郑素馨是在明历五年,也就是盛家满门抄斩的那一年嫁给吴国公的嫡长子吴长阁的,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里,她就生了一个女儿吴婵娟,此外再无所出。
吴长阁是嫡长子,肯定要有儿子的。如果没有儿子,他爹不会给他请封世子。
大夏皇朝别的爵位都规定了只有真正的嫡长子才能继承。记名嫡子是不能承袭爵位的。没有真正的嫡子,爵位会被朝廷收回。
而四大家族的爵位却是开国之初就跟朝堂订好协议的,规定四个国公爵世袭罔替,拱卫皇族,而且不得跟皇族联姻,与皇族共存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他们的先人也意识到,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一定每一代都有真正的嫡子出生,因此朝廷给有特殊贡献的四大家族放宽了袭爵的条件。就是四大家族里面袭爵的必须是嫡子,但是记名嫡子也算是嫡子,不一定要真正的嫡子。
所以郑素馨虽然生不出儿子,她的地位却依然不容动摇。
张姨娘虽然好生养,但是她的儿子要袭爵,却必须养在郑素馨名下,她还得求着郑素馨。因此生了儿子之后,她反倒老实了,一点都不敢蹦跶。
太后没有那么含蓄,她笑眯眯地问郑素馨:“你还年轻,如何这么急着要把庶子记在名下养做嫡子呢?如果你以后生了儿子,岂不是让庶子占了嫡子的位置?”
因为一旦在族谱上记入郑素馨名下,张姨娘生的庶长子吴兆昆就成了正正经经的嫡长子。
郑素馨笑得十分端庄雍容:“多谢太后娘娘垂怜。多谢姚妹妹挂心。我是为了我家大爷着想。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
第60章 发狠
郑素馨说得这样真挚,就连一向跟她有过节的姚女官多挑不出错来。
姚女官不由苦笑道:“郑宜人真不愧是妇人的楷模,难怪太后娘娘看重郑宜人。”
“那还用说?郑宜人的女四书可是在咱们大夏皇朝成了闺阁典范了。”太后笑着夸奖郑素馨,还深有感触地道:“其实,能不能生儿子,并不要紧。重要的是男人的心是不是在你这边。你已经有原配正室的位置,只要男人的心在你这里,别的女人,不管生多少儿子,都是为你生的。”
姚女官嘴角的笑容凝住了。她突然想起来,太后娘娘是先帝的继后,她一辈子没生孩子,就连女儿都没有,还不如郑素馨。自己刚才这般嘲弄郑素馨,会不会让太后娘娘多心呢?
郑素馨却早已想到这一层,才有意顺着姚女官的话说的。
如今见姚女官意识到她说走了嘴,郑素馨嘴角的笑容更加明显,她慢条斯理地道:“太后明鉴,就是这个理儿。能不能生儿子,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您看盛七爷家里,盛七爷的夫人也只生了一个女儿。盛七爷在乡下纳妾,也生了两男一女,跟我家的情形何其相似。不过,唯一不同的是,盛七爷妾侍生的孩子都大了,这妾侍刚进府没享几天福,就得了心梗之症死了。这也是她福薄的缘故,乡野小民,承受不了这泼天的富贵。”
太后点点头,“是这个理儿。”然后想起郑素馨的筵席,又道:“你的帖子都发了吗?如今盛七家里出了白事,他也不好去别人家里做客吧?”
郑素馨温婉笑道:“不过是个妾侍,难道还要人给她服丧不成?不过您说得也在理,等我回去跟大爷还有老爷子商议商议。”
太后娘娘想起吴老爷子那钻到钱眼里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你家老爷子可要心疼死了,你还去问他?”
“太后娘娘有所不知,我家老爷子说。盛七回来了,这客是一定要请,钱也是一定要出。不过他自个儿要省一省,所以这几天都只吃酱油拌饭。不肯沾一点油荤。我们想吃点好的,都要躲到房里吃,如果被他知道,可是要指着鼻子骂的。”郑素馨想起吴老爷子不修边幅的样子,不由莞尔。
太后娘娘大笑,道:“吴铜钱那个人就是这个德行。你们吴家啊,据说世世代代的家主都抠得厉害,不然怎么叫‘财神吴’呢?!——也就你夫君长阁那小子是个手脚散漫的,跟他的祖辈都不一样。”
吴铜钱是吴国公府吴老爷子少年时候的绰号,也只有太后这样年岁和地位的人能这样称呼他。
不过郑素馨听得太后将“神算吴”说成“财神吴”。又说她夫君吴长阁跟祖辈袭爵的人不一样,饶是她涵养再好,也还是面色一僵,掩袖强笑道:“太后娘娘,您也听说‘财神吴’了?也不知是谁这样促狭。将我们家好好的‘神算吴’改成了‘财神吴’,我们家老爷子听说了这个绰号,在家里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打板凳呢,非要把这人找出来,用鸡毛掸子招呼一顿呢!”
太后和姚女官想着吴老爷子尖嘴猴腮,拿着鸡毛掸子四处追着人打的样子。都笑了起来。
郑素馨在宫里一直服侍太后吃了午饭,去云阁歇晌午觉的时候,才坐了轿子出宫回家。
吴国公府的府邸在大夏皇朝京城的西面。
宽敞的府邸连绵数十里,西北面山,山前有一个巨大的湖泊,水气蒸腾。常有烟波浩淼之态。
郑素馨在大门前下了轿子,看着高高的门楼上画着白虎的族徽,微微一笑。
她从角门进去,并没有直接回内院,而是去了吴长阁在外院日常起居的冠云居。
吴长阁的官职是散官。平时并不用去衙门。
白日里,他都是在外院的冠云居打理吴家的生意。
郑素馨没有让小厮通传,而是直接去了吴长阁在冠云居的书房,其实是冠云居的东次间。
“咦,你这么早就回来了?”吴长阁笑着放下笔,从书案后头走出来。
郑素馨笑着点点头,问他道:“老太爷在家吗?我有点事,想跟你们商议商议。”
“什么事?先跟我说吧。如果我处理不了,再去找爹也不迟。”吴长阁亲自给郑素馨烹茶。
从郑素馨坐的角度看过去,正好能看见吴长阁无懈可击的侧脸,好看得如同姑娘家一样。
郑素馨轻叹一声,垂下眼眸,低声道:“盛七爷家里的妾侍刚刚没了,太后娘娘问咱们为盛七爷举办的洗尘筵是不是要改日子?”
当初郑素馨提议为盛七爷办一个洗尘筵,吴长阁很是不以为然,觉得以他爹悭吝的脾性,为外人办酒席这件事是一定不会同意的。
没想到他对吴老爷子略提了提,吴老爷子居然一口答应下来,还主动说要多备些像样的菜,不能怠慢了盛七。
这种话从吴老爷子这种毕生只以数铜钱为乐的人嘴里说出来,实在是太少见了。
吴长阁才有了兴趣,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这个筵席的筹办中去。
他刚把一切打点得差不多了,就只差给人送帖子了,居然说要推迟!
吴长阁有些不高兴,他手里转着一只兔毫紫竹笔,耷拉着眼皮,没精打采地道:“一个妾而已,死了就死了,难道要给她服丧不成?”
郑素馨听得嘴角翘了起来,声音越发柔和:“话不能这么说,毕竟是给盛七爷生儿子的妾侍,也许她儿子以后会承继盛国公的位置呢?你看盛国公夫人年岁也不小了……”意思就是,盛国公夫人王氏未必生得出来了。
“说得也是。”吴长阁被郑素馨劝得很是熨帖,道:“那咱们一起去问问爹吧。”
吴老爷子在外院的居所名为至乐堂,取的是《阴符经》里面“至乐性馀,至静则廉”的“至乐”二字。
至乐堂是一座二层临水的小楼,单檐歇山,非常狭长,单排屋子,像是一个长长的有门窗的走廊。凭水临风,是夏日里养静的最好去处。
吴长阁和郑素馨进来的时候,吴老爷子正抱着账本,在噼里啪啦拨着算盘。
听见他们进来了。吴老爷子头也不抬地道:“去一边坐着,等我把这笔账算完了再跟你们说话。今日没茶,只有白水。”
吴长阁和郑素馨相视一笑,坐到一旁等候。
吴老爷子拨算盘拨得飞快,只见十指翻飞,如同流光幻影,看得人眼花缭乱。
等他算完了账本,才阖上扔到一旁,问他们:“有什么事吗?”又问郑素馨:“你刚从宫里回来?是太后娘娘有什么吩咐吗?”
郑素馨忙站起来道:“是。因盛七爷家里突然妾侍过世了,太后娘娘问咱们为盛七爷备的洗尘筵。要不要改日子。”
吴长阁在旁边笑道:“依我看,不用改。不过是个妾侍而已……”
吴老爷子手里捧着一杯白水,脸上居然是难得的严肃神情,他道:“还是推迟一个月吧。总得让他家的妾侍过了五七再说。”
吴长阁悻悻地看向别处。
郑素馨笑道:“行,您跟太后娘娘想到一块去了。”
于是他们议好了将洗尘筵的日期定在一个多月之后。
为了慎重起见。吴老爷子甚至说,他要亲自去盛国公府一趟,跟盛七当面把日子定下来。
他们的洗尘筵是为了盛七举办的,当然要照顾盛七的日程安排。
郑素馨眼神微凝,提议道:“爹,不如让长阁去盛国公府?他和盛七爷年岁相当,更能说得上话。”
吴老爷子摸着光光的头哈哈笑道:“不行不行。长阁连世子都不是。人家盛七都是国公了,这样未免太不尊重了。还是我去吧。我虽然年岁大一些,但是和盛七都是一个位置上的人。”
吴长阁听了更加恼怒,恨恨地瞪了吴老爷子一眼。
郑素馨轻轻握住他的手摇了摇。
吴长阁顿时觉得满心的懊恼都烟消云散了,他感激地也握了握郑素馨的手。
郑素馨又道:“前些日子娘说要将昆儿记在我名下,爹您挑个日子。就开祠堂给他上族谱吧。”
吴老爷子眉开眼笑,点头道:“这是正事,咱们要先把这件事做了。”又对吴长阁道:“将昆儿记在素馨名下,你就有了嫡长子了,我也能给你请封世子了。你可要记得谨守本份。以后切不可大手大脚花银子!”
短短的一炷香的时间内,吴长阁的心像是先掉到油锅里炸,然后又放到冰水里冰,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郑素馨轻轻瞥了他一眼,低声道:“……傻子!”
吴长阁才醒过神,大喜过望地给吴老爷子行礼,“爹!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省钱,再不大手大脚了!”
吴老爷子哈哈大笑,挥手让他们出去,自己备了车马,去京城北面的盛国公府。
郑素馨听说吴老爷子去了盛国公府,深思地对吴长阁道:“长阁,那时候我让你请爹查一查那王家村王氏母女跟盛家有没有关系,你说查过了,没有关系。但是现在……”
现在证明不仅有关系,而且是嫡系关系。
郑素馨不太相信以吴家的势力,会出这种乌龙的事情。
吴长阁却是相信他爹的话,道:“你别再想了。 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总之能让你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能让你知道的,你问也没用。”
郑素馨顿时气得肝都疼了。
……
盛国公府里,并没有大肆挂白,只是在内院挂上了蓝白的灯笼,涂氏生前住过的翠竹轩里设了灵堂。
盛思颜去翠竹轩看见涂氏生的三个孩子都在那里哀哀地哭,有些于心不忍,只上了柱香就来到王氏住的燕誉堂。
“怎么啦?”王氏看见盛思颜一脸郁郁地走进来,忙放下手里的药杵,过来托起她的下颌细看她的面色。
盛思颜道:“我刚从翠竹轩回来。”
王氏明白了,她看着盛思颜,问她:“你这是什么样子?心软了?你不是很厉害的吗?”
盛思颜有些不好意思,将头扎到王氏怀里,闷闷地道:“当然不是。涂氏是咎由自取,我只是看见宁芳他们哭得那样伤心,有些过意不去罢了。”
王氏叹口气,抚了抚盛思颜的脑袋,“你啊,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你忘了宁芳第一天见你,就要把你往车底下推的事了?”
“娘还记得呢?”盛思颜嘻嘻一笑。
“当然记得。凡是想害我女儿的人,都不得好死。”王氏严肃说道,又对盛思颜说:“凡事确实要给别人留有余地,这一点善心是不能丢的。就算要出手,也要给对方选择的机会。如果对方是自寻死路,那就怪不了别人了。而对方若是有向善之心,根本就不会走到死路了。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话是这么说,可是如果男人不纳妾,女人之间就不用斗得跟乌眼鸡似的。
盛思颜叹口气,发狠道:“娘,如果将来我嫁人,必得要那人同意一辈子不纳妾,四十无子也不能纳妾!”
第61章 亮相 上
王氏看着盛思颜尚带着稚气的圆苹果面庞,却说出这样老气横秋的话,忍不住笑了,用手点一点她的额头,嗔道:“四十无子怎能不纳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明不明白?就算你肯,你未来的夫婿肯,你夫家的祖宗也不会肯的。你还是不要操这份闲心了。”
盛思颜抓住王氏的手,急道:“娘,我说真的!如果……如果……以后我生不出儿子,他他他……想纳妾,我就跟他分了!”
“分了?”王氏奇道,“分什么分?你说和离?快打住吧你,说什么胡话呢?我看你是不是去了一趟翠竹轩,被魇着了?要不要找师婆来收收惊?”
盛思颜气馁地低下头,知道跟王氏在这方面是说不清楚了,只得长叹一声,紧紧抱住王氏,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王氏安慰她:“乖,别想多了,啊?你不会生不出儿子的。只要你能生儿子,你夫君就不会纳妾。”
说来说去,还是要生儿子。
盛思颜从来没有这么讨厌“儿子”……
女儿不好吗?女儿就不是人?
女儿还是娘亲的小棉袄呢!
儿子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
盛思颜在心中暗暗腹诽,但是也不再提这件事了。
盛七爷回来之后,也去翠竹轩坐了坐,给涂氏上了柱香,就把府里的人叫来,说停灵七天就出殡,葬入盛家祖坟专门给生了孩子的妾室用的坟地里。
吴老爷子来盛国公府的那一天,正好赶上盛家给涂氏出殡的那一天。
盛七爷、王氏和盛思颜都只送到门口,余下的路,就让涂氏生的三个孩子去送了。
盛七爷、王氏和盛思颜的身份高于涂氏,送到门口就不错了。
涂氏出殡之后,盛七爷就命管事将那些丧仪都收起来了。
一个妾侍,有七天举哀就尽够了。
盛思颜到现在才明白王氏说“妾侍就是个玩意儿”是什么意思。
不管从礼法,还是人心来说。妾侍这种人,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不仅地位低,而且一点保障都没有,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男人的宠爱。
但是男人对妾室有真心的,实在少见。有真心而且能天长地久真心的,那简直是凤毛麟角,只存在传说话本中,从来没有见过真人真事。
正室夫人再不受宠,男人也不敢真的把她们怎么样,生荣死哀是能够保证的。
吴老爷子到盛国公府坐了坐,跟盛七说了番话,就道:“我本来以为你们要停到五七之后再出殡,没想到七天就出了。那我们也不等那么久了。洗尘筵的日子, 就定在十天之后,你看如何?”
盛七爷忙起身长揖在地,道:“多谢世伯帮衬。没有您和另外两位世伯援手,我盛家可就真的断了嫡系血脉了。”
四大家族的四个国公都是从小就认识的。走动得也很亲密,本是世交。吴老爷子、郑老爷子和周老爷子跟死了的盛老爷子更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关系更加亲密。
吴老爷子一改自己在人前视财如命的形象,对盛七爷郑重说道:“贤侄不必多礼。我们也是唇亡齿寒。盛家当年和我们这三家一样,都是开国功臣,却说灭就灭,搁谁身上不寒心?你要知道。当初这大夏皇朝的先祖曾经跟我们四大家族的先人一起发过血誓,要四大家族和大夏皇室共存亡。如果盛家真的断了存续,他们就违背了祖训血誓,是要承受极大后果的!”
这也是为什么太后娘娘默许了盛七爷回到京城,承袭爵位的原因。
当初盛七还俗回京,要给盛家讨公道。他最先找的,就是神将府的周老爷子。
周老爷子将吴老爷子和郑老爷子都叫了来,一起商讨对策。
但是那时候,太后极为强硬,又加上当时周大将军刚刚走马上任。站在太后这一边,这三个老人没法跟他们抗衡,所以只能劝盛七先远走高飞,等找到治疗夏明帝的法子的时候再回来。
盛七后来在京城住了一段日子,直到跟王氏的事情被王氏的爹娘反对,才离开京城。
算起来,也有十五年了。
盛七忙道:“我们盛家只剩下我一人,以后还望世伯多多关照。”
吴老爷子点点头,从袖底里拿出一个信封,道:“这是当年你爹在我这里入的股,里面是这些年的利息,你拿去吧。以后每年我都会派人将红利送来的。”
盛七接过信封,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
“一千万两银子?!——不会吧?我爹……”盛七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爹能在吴国公那里存放那么多的银子。
“你不信我,也要信银子吧!”吴老爷子站起来,故意鼓着眼睛,做出很生气的样子,“我这么一毛不拔的人,能让你白白从我这里掏走一文钱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盛七忙拱手道,“只是这个数目太大了,我……”
“好了,你不会用,给你夫人收着吧。管家理事,她比你强。你也是好福气啊,盛家这么多年积的福报,都落在你身上了,你可要谨慎从事,不能再行差踏错了。”吴老爷子意味深长地道。
“我明白,我明白。”盛七忙躬身回道。
吴老爷子临走的时候又提醒他:“十天之后就是洗尘筵,你一定要来啊!记得带你夫人和大小姐过来。你家姑娘叫什么来着?我听长阁媳妇说过,说很厉害呢。那一年她考了第一,我才查到她原来是你的女儿。”
盛七爷知道,那时候,郑大奶奶出资办的想容女学就有一所在王氏和盛思颜住的王家村里。
盛思颜考了第一,结果郑大奶奶怀疑她跟盛家嫡系有关,让吴长阁托吴老爷子帮查一查王氏和盛思颜的底细。
吴老爷子一查就查出来是跟盛七有关,便不动声色帮盛七瞒下了,连自己的儿子媳妇都骗了,只说没有关系,让他们不要多想。后来还暗中帮衬王氏,凡是她卖出的药草,吴老爷子都嘱咐吴家的铺子高价收购。
因了这件事,盛七很承吴老爷子的人情。他一路送吴老爷子出去。笑着道:“吴世伯这些年帮衬她们娘儿俩,我感激不尽。”
吴老爷子有些尴尬,忙四处瞧了瞧,然后压低声音对盛七道:“这件事你得发誓,对谁都不能说。”
“这是为何?”盛七很是惊讶,“您老堂堂正正帮人助人,为何要瞒着?”
吴老爷子暗道,若是让别人知道了,我那个傻儿子为了他媳妇又要跟我闹了,我这不是不想家宅不宁吗?不是都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总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件事你知我知就可以了。我家里人都不知道,若是晓得了,也是好大一场眉眼官司。我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