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祖宗嫁到-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纪伏寿写完了四十五份口供,天色已经渐渐亮了。
  外头的喊杀声不知何时已经消失。
  纪伏寿郑重的收起四十五份打了指印的口供,看着这群女子,笑着道:“走吧,带我去粮仓看看。”
  等纪伏寿打开门走出来,宿上前一步在她耳边低声道,“岛上的倭人基本都被少爷带人杀了,此刻少爷正带着人从四面搜查,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纪伏寿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转而问道,“他们可有受伤?”
  宿点了点头,“都受了伤,连少爷的左臂也被划了两道刀伤。有二十六个重伤,我已经让人给他们上了金疮药,扶着他们去歇息了,其余人皆是轻伤,也包扎了。”
  以百人对一千七百人,就算是偷袭,没有人死,也是了不得的战绩了,可惜这份战绩不能公开。
  听见宿安排得当,纪伏寿便放心了,让范娘子她们带着去找粮仓。
  左拐右拐,她们来到一处石屋前。
  这间石屋非常大,是岛上唯一用石头建筑的屋子,其中一个女子指着石屋的铁门说道,“恩人,这里头装满了他们带回来的货物,可惜没有钥匙。”
  纪伏寿挥了挥手,宿便上前,拿着大刀,用力将铁锁砍落下来。
  有好些女子发出低低的惊呼声。
  宿用力推开铁门,就着微亮的天色,映入众人眼底的,是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货物。
  纪伏寿走进去,随手打开一个箱子,便看到里头的茶砖。她伸手捻了一点茶叶,发现是龙井。
  再打开另外几个箱子,发现这些茶叶俱是名贵品种: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
  而摆放在这处的箱子,足足有四百个。
  一个茶砖五斤重,一箱里头有十个茶砖,而这里便有二万斤的名贵茶叶。
  单单就这一项,已经能开一个茶庄了。
  纪伏寿又走去另一边,那里摆放着的是垒得高高的麻袋。
  她抽出匕首,轻轻在麻袋上划了一道口子,大米从里面掉落,洒了一地。
  纪伏寿看着占了一半屋子的麻袋,默然不语。
  这里头的粮食到底有多少?纪伏寿一时都算不清楚。
  等她走完了一圈石屋,也将石屋里的货物查看了一遍。
  粮食、茶砖、绸缎、细盐、武器、甚至连瓷器和名画都有。
  纪伏寿看着这座石屋,突然发现做个打家劫舍的匪盗很赚,她把这座岛屿的倭人一窝端,就得了满屋子的银子和数不清的货物。
  也不知除了这座岛屿,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倭人。纪伏寿如是想。
  等纪伏寿从石屋走出来,便有一个女子说道,“恩人,这些倭人总是把这处粮仓堆满之后,就会把这些货物运走。我在岛上的时间有点长,听得懂一些倭语,知道他们是运回倭国,因路途遥远,一来一回耗费时间不少,所以都是等粮仓堆满了才出发。”
  纪伏寿微挑了下眉,这么说来她运气挺好,居然赶在了倭人运走货物之前将他们一窝端了。
  看着石屋里的货物,纪伏寿沉思着,运走这些货物不难,难的是将这些货物收在哪里?
  她找来宿,低声问道:“夜鹰暗地里身份,我记得有个是粮商?”
  宿点头,回道:“回主上,确实有一个身份是粮商。不过是个小粮商,没敢做大。”
  大粮商太过惹眼,夜鹰群龙无首,不敢太过招摇,只是小打小闹。
  纪伏寿便有了主意,“我们离开的时候,将粮食分在一起,运到粮商那,帮着遮掩这些粮食的来历。”
  宿应了一声,又听纪伏寿道,“那些细盐却是个麻烦。没有专门的盐引,我们不能卖盐。将细盐伪装,偷偷拉回祖地,交给大长老,留着我们自个儿吃。”
  盐是个棘手之物,就算眼馋也不能拿出去卖,索性纪伏寿带回去给族人吃,按照这里的细盐分量,足够纪氏族人吃个十年八年了。
  一并拉回祖地的还有那些瓷器和名画,瓷器还好,名画却是不能现于人前,省得暴露了他们自身。
  除此之外,纪伏寿留了一些茶砖给族人,其余的都准备拿出去卖。
  纪伏寿生来不缺银钱,不过这次得了横财,让她心情大好,眼角余光看到范娘子她们,想起她们说要做些小营生,便做主给她们留了五十箱绸缎,女子开个绣庄或者绸缎庄都不错。


第160章 最后的价值

  日上三竿之时,纪思博满身血腥的来找纪伏寿。
  他出现的时候,还吓得范娘子她们尖声惊叫。
  在得知是纪伏寿的侄儿,才渐渐安心,又觉得奇怪,明明听纪伏寿的声音并不沧桑,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侄儿了。
  厮杀了一夜,纪思博身上的衣服早就不成样子,破破烂烂的,还能看到里头的皮甲。
  “姑姑,我们将整座岛都搜了一遍,确认已经没有活的倭人了。”
  纵是带了面巾,纪伏寿也能从他眉眼里看出他的疲惫,欣慰的拍了拍他肩膀,“做得很好。此地不宜久留,去将倭人留下来的沙船都检查一遍,将银子和货物都搬上船,我们离开这里。”
  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将所有东西搬上船,除了他们自己乘来的五艘沙船,倭人还有一艘福船、二十多艘沙船。单单是装银子和货物,就装了八条船,到最后因为人手不足,他们只驾驶了十条船离去。
  纪伏寿很眼馋那艘福船,可惜福船太过惹眼,她不敢昧下,只能遗憾的看着福船留在那座岛屿之上。
  范娘子她们独自一条船,有三个夜鹰和十个纪氏族人护卫着,她们与纪伏寿不同路,纪伏寿要往京城方向走,她们去北方。
  纪伏寿走过商,晓得北方民风开放,对再嫁并没有京城或者南方那般抗拒,范娘子她们去了北方更合适。
  等安顿好范娘子,夜鹰和纪氏族人就会返程。
  到了通济渠,九艘船又分了两路,一路带着细盐、粮食等回祖地,一路回京城。
  至于在山田信府邸中得到的银子已经盘点过,足足有十八万之巨。
  纪伏寿吩咐夜鹰将九万银两拉回祖地,给大长老作族人吃喝嚼用,剩下的九万两,分散在各地的钱庄换成银票。
  这一路上,纪思博在船上仍然刻苦练功,纪伏寿却悠闲的坐在船头钓鱼。
  在纪思博离开宁波府三天后,怀英带着英国公给他的五百亲兵,按照海图,于早上天擦亮之时,瞒过了宁知府的耳目,乘船出了海。
  还没到岛屿,就看到海面上飘着的破碎衣衫,怀英心中一个咯噔,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等越接近岛屿时,他们甚至发现了两三具漂浮着的尸体。
  怀英让人将尸体打捞上来,与大齐人完全不同的装扮,怀英便笃定他们是倭人。
  怀英走到一具尸体跟前,用佩剑将他翻了个身,看到洞穿胸口的血洞,微微眯了眯眼。
  “是长枪所致的致命伤。”
  等船靠岸,入目的景象,让众人一阵震撼。
  遍地都是尸体,且这些尸体开始隐隐发臭了。
  再一看附近的尸体,除了长枪刺出来的血洞之外,还有剑伤、刀伤。
  怀英默了默,挥了挥手,“走,随我去岛上看看。”
  岛上太过安静了,一点人烟都没有,他们五百人大摇大摆的乘船上岸,也不见岛上有动静,怀英怀疑这岛上可能没有活人了。
  等他带着人转了一圈,揉了揉额角,眉头紧皱。
  这岛上的倭人还真的全死了,甚至连大将军府都被搬得干干净净。那座石屋门锁俱坏,又空荡荡的,地上还撒着一些大米,怀英猜测可能石屋装着的是粮食,如今也被搬个干净。
  “大人,如今我们怎么办?”亲随忍不住开口问道。
  怀英想起来之前大少爷对他的叮嘱,要他扼守住宁波府的咽喉,到时候就能跟走私集团谈条件。
  他不过是想来探探去岛屿的路,结果中途看到破碎的衣衫和尸体,这才让他生出不好的预感,不顾自己可能暴露的危险,上了岛屿。
  然后他的预感成真了。
  这岛上的倭人一个活口都没有了。
  怀英眼睛发直的看着一地的尸体,池齐光对他说过的计策在他脑海中浮现,最后他一咬牙,道:“将这些倭寇的人头都砍下来,然后快马加鞭送回京城,就说我们将祸害宁波府的倭寇全歼了。”
  这些倭人不死都死了,怀英索性连他们最后的价值也没放过,拿他们的人头为自己和亲兵作军功!
  亲兵二话不说就应了一声,抽出大刀,从倭人的屋子里找到木箱子,砍了他们的人头扔进箱子里。
  怀英却皱着眉沉思,到底是谁,有能耐将这岛上的倭人全杀了?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人,难道说是纪思博?
  他沉吟着,他并不清楚纪思博有没有知晓倭寇一事,而且这岛上倭寇这么多,就凭纪思博那点人手,能杀死他们?
  想了半响,怀英无奈的摇头,他实在是想不出何人灭了倭寇,索性也不想了,这件事还是让大少爷操心吧。
  就是他如今拿倭寇的人头充作军功,跟大少爷一开始的打算有了出入,但如果要让他看着这些人头什么事都不做,他又觉得惋惜。
  反正这些倭寇都死了,那些走私集团想要再行走私一事,也找不到交易之人,谁也不知倭国什么时候会再派人来跟大齐做交易。
  怀英沉思了片刻,带着人又往大将军府走去,找到了笔墨,摊开了纸,在上面将事情如实写了,也提了自己的想法。
  将信写好,走了出去,看到亲兵已经将人头装好,便将信交给了亲兵。
  怀英吩咐道:“你们将人头带上船,走水路回京城,进京之前,你先拿这封信给大少爷看,听候大少爷的吩咐。”
  虽然他有把握大少爷会答应让他们拿倭寇人头换军功,但总要先让大少爷知道此事,有个准备才好。
  亲兵郑重的接过信,带着人将箱子搬上船,看到一旁的福船,亲兵问道:“大人,这些船怎么打算?”
  怀英毫不犹豫的道:“你们把这艘福船带回京城,这艘船我们不能留,必是要献给朝廷的。不过剩下的这十八艘沙船,要送回英国公府去,这些就是我们的了。”
  英国公府有了这十八艘船,南来北往的营生便能更加便捷,这种好事,他才不会上缴朝廷呢,只要手脚做得小心一点,朝廷也不会知道这些沙船的来历。


第161章 宁波府大捷

  池齐光接到怀英的亲笔信,看完之后沉吟了片刻,看着眼前还在等候他吩咐的亲兵,开口道:“你们带着人头去兵部,一路进京的时候动静弄得越大越好,最好是沿途看到你们的人都知道你们将倭寇全歼了。”
  顿了顿,他微微上扬了嘴角,“怀英做得很好,福船献给朝廷,沙船我会派人去接手。”
  待亲兵领命而去,池齐光想到他交给怀英的海图。
  怀英在信上说,有经验的亲兵检查过倭寇的尸体,说在他们来岛屿之前,倭寇约莫是死了两日,而纪思博是在三天前离开宁波府的。
  怀英有些怀疑纪思博,但他不能肯定,便将猜测告诉他。
  但池齐光听完了他的猜测,脑海中立时就浮现了一个人的身影。
  纪伏寿……
  如果说纪思博没这个能耐,那纪伏寿呢?
  不知为何,他直觉这件事跟她脱不了关系。倭寇的岛屿,没有海图,根本无法在茫茫大海上找到,而她又在宁波府,宋兴他们还凑巧死了,英国公府还被武艺高强之人扔进来走私的名单和海图。
  如果他没有横插一手派怀英去,纪思博留在宁波府做千夫长的话,如今又会怎样?
  他想了半响,无奈摇头,低喃道:“也罢,事到如今,还是想想下一步怎么走。事情与我的盘算有了出入,原本想暗中掐住他们的咽喉,让他们忌惮,现在反倒要明着来对着干了。”
  他让怀英去宁波府,原本就是要跟王钰他们不对付,既然暗中的不行,那就明着来。不过这一回,反倒是让王钰他们心惊胆战,让他们上门来与他们英国公府谈条件了。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着案牍,“笃笃笃”的声音在书房中响起,“一千六百多的首级,足够怀英升到四品武将了,他如今不适宜留在宁波府,还是得重新派人担任千夫长才是。”
  走私的利益实在太大了,这其中还有三皇子的外家、四皇子的妻族家,如果任由他们继续攫取银子,到夺嫡之时要是这些家族拿出银子来招兵买马,到那时又是个麻烦。
  所以他必须要保证宁波府的千夫长牢牢抓在英国公府手中,这样王钰他们才会心存忌惮,不到鱼死网破之时,他们就不敢跟英国公府撕破脸皮。
  池齐光回想起跟在怀英身边的亲信,执笔写下一个名字。他吹了吹墨迹,带着这张纸去找了英国公。
  英国公听完他说的话之后,笑着叹了一声,“原本是想让怀英这孩子去宁波府锻炼一下的,结果去了不到半个月,就有这么大的军功了。”
  这军功还是人家不要的,白捡得来,英国公都要感叹怀英的好运气。然而英国公宁愿怀英是真刀真枪跟倭寇拼杀得来的军功,不然日后去了西北战场,也不知能不能在战场上保命。
  英国公站起身,对池齐光道:“阿爹回房先换一件衣裳,再去兵部。”
  而此时的城门外,有六七个人护卫着两辆装满了木箱子的平板车往城里走,一边走,一边高声大喊,“宁波府大捷!宁波府千夫长怀英大人带领亲兵,全歼一千六百多倭寇!”
  平板车走得很慢,因为车上垒了三层木箱子,行走得太快,木箱子容易掉落。
  于是平板车经过的大街,所有百姓都听到了宁波府大捷的消息。
  百姓们不敢置信,有胆子大的人还问道,“这位军爷,你说的是真的吗?”
  似乎是为了证实自己没有说谎,这车队停了下来,其中一个军爷高坐马上,打开木箱子,露出了里面的人头,“你们看,这些可都是倭寇的人头!”
  “呕——”
  那人头散发着恶臭,还有蛆虫爬着,眼珠子都被蛆虫吃了,露出空洞洞的眼眶,吓人得紧。
  眼见恶臭开始蔓延,这人赶紧把木箱盖好,百姓们不少人干呕着,因为那人头的恶心样,纷纷离平板车远了些,生怕蛆虫会掉出来。
  而在大街一旁的角落里,纪伏寿带着纪思博静静的看着这一幕。
  说来也巧,他们恰好也是今日到达京城,他们在京郊还看到了那两辆平板车,不过没想到居然会是宁波府来人。
  纪伏寿等平板车过去,看了一眼纪思博,低声他,“看来你辛苦一夜的功劳,被人捡走了。”
  纪思博神色如常,耸了耸肩,“本来我就拿不了这军功,怀英得了,那也是他自己的本事。如果他迟一些日子去到岛屿,尸体腐烂,他便捡不了这军功。”
  对此事,纪思博看得开,反正就算没有军功,他杀了那些倭人,他也高兴。
  不过他有个疑问,“姑姑,怀英怎么懂得去岛屿?”
  纪伏寿眸光闪了闪,“走吧,过几天兴许就能知道了。”
  平板车还没走到兵部,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宁波府大捷的事了。
  特别是某些做贼心虚之人,纷纷派人去打探消息,就连中书令王钰对此事都无比关注。
  在平板车到达兵部之时,英国公也恰好到了兵部。
  亲兵见了英国公,忙下马向他行礼。英国公摆了摆手,满脸笑容的带着他们进了兵部衙门。
  兵部尚书早就得到消息,在衙门大堂处候着,他身边还有兵部侍郎等人。
  见到英国公带着两辆平板车进来,兵部尚书爽朗大笑,“本官已经听说宁波府大捷的事,恭喜英国公了。”
  一想到当初是自己做主卖了个人情给英国公,如今英国公的子侄就歼灭了这么多倭寇,立了大功,这人情卖得好啊。
  英国公也红光满面的朝他拱了拱手,“程大人同喜,我朝又多了一个猛将了。”
  兵部尚书哈哈大笑,“是极是极,国公爷进来一坐,这清点首级的事,就让他们去做,等核实了军功之后,我再为怀英子侄请功!”
  英国公从善如流的跟着兵部尚书去了值房,凑巧他也有事要跟兵部尚书商量,大堂院子里便留下兵部侍郎带着小吏清点倭寇首级,核实军功。


第162章 忌惮

  “国公爷尝尝着毛峰,我特意从家里带过来的。”兵部尚书亲自烹茶,让英国公尝尝他的茶艺。
  英国公捧起茶杯低头一嗅,赞道:“甘香扑鼻,好茶。”
  一道茶过后,英国公开始说明来意,“程大人,你也知我原本将怀英送去宁波府,是为了让他建功立业。而今他不负所望,想来他之后不能待在宁波府了。”
  兵部尚书了然的点头,确实如此,一千六百多的首级,足够怀英升四品武将了。宁波府的千夫长才六品,怀英没有理由留在宁波府。
  “我是想着,等怀英回京述职之后,宁波府千夫长一职,由他的亲兵接任。”英国公拿出一张写了姓名的纸,放在兵部尚书眼前。
  兵部尚书心底诧异,英国公居然还盯着宁波府千夫长之位?与此同时,他心底生出了一丝怀疑,按理说怀英既然在宁波府建功立业,英国公就没必要继续盯着宁波府,一个府军的千夫长之位,并不值得英国公如此重视。
  莫非这里头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诸般思绪在脑海中划过,眼前英国公还看着他,兵部尚书爽朗的笑了笑,“国公爷似乎对宁波府的千夫长一职很重视啊。”
  英国公神色如常,微微一笑,“程大人,不瞒你说,我是怕倭寇死伤众多,日后万一举众来报复宁波府的百姓,那就是罪过了。由我亲自调教出来的人做千夫长,好歹也能守一下城,不会像前头那些无用之人一般,不仅没有护好百姓,还让倭寇猖狂嚣张。”
  言语之间带着一股傲气,也有对宋兴等人的不屑。
  兵部尚书甚至不能反驳,因为就连他自己对英国公的实力也很认同。
  要知道当年这一位可是杀得西凉人消停了好几年不敢犯边,要不是身上军功卓越,引起圣上的忌惮,不敢再将英国公放在西北,何至于西凉人近几年又开始嚣张起来?
  从英国公这番话,看到的就是英国公体恤百姓,不忍再看百姓受苦,于情于理,兵部尚书都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万一他拒绝了,回头倭寇果真聚众报复,宁波府百姓死伤惨重,今日这番话传了出去,他就成了罪人。
  兵部尚书这般想着,面上哈哈一笑,“国公爷爱护百姓之心让人敬重,既然有国公爷作保,那便如国公爷提议的那般,让怀英子侄的亲兵接任他千夫长一职吧。”
  英国公闻言唇角笑容更甚,亲自给兵部尚书倒了一杯茶,“那就麻烦程大人了。”
  两人在值房里顺势就说起了其他事,等过了三道茶,兵部侍郎走了进来。
  “大人,国公爷,已经清点完毕了,共计倭寇首级一千六百一十二人。”
  兵部尚书笑着站起身,“国公爷,这等大捷战报,本官需得进宫亲自面圣禀告。”
  英国公同样笑着站起身,“那我先告辞,回头等怀英回京,再让他好好谢过程大人。”
  兵部尚书脸上笑容更甚,“行,等怀英子侄回京,好好给他弄个庆功宴。”
  英国公拱了拱手,告辞离去,至于怀英升任的武将等级,他一个字都没问,谅兵部尚书也不敢压了怀英的军功。
  等到半下午之时,英国公就收到了消息,齐成帝得知怀英捣鼓摧毁了倭寇一处窝藏地,龙颜大悦,亲自点了怀英做从四品下的宣威将军。
  任命已经从兵部发出,兵部尚书还派了个小吏上英国公府告知英国公这一喜事。
  而一直关注着宁波府动态的人,听到怀英将岛屿上的倭寇都杀了,一个都没逃出去,神色难看得厉害。
  到了晚上,好几个人趁着夜色齐聚王家。
  “送到兵部的首级里头,有没有山田信的人头?”中书令王钰皱着眉问道。
  鲁国公杜恒摇头,“那些首级腐烂得厉害,兵部清点完之后,就让人扔去了乱葬岗,我偷偷派人去核对过了,没有山田信的人头。”
  宋沽沉吟道:“这么说来,山田信逃过一劫?”
  宣平侯蒋鑫瓮声瓮气的道,“也可能是死了,人头却没送上京。”
  宋沽皱着眉,“如果怀英真的杀死了山田信,没道理不把他的人头送上京,要知道一个倭寇首领的人头跟普通倭寇相比,值钱多了。”
  宣平侯翻了一个白眼,所以说他最烦跟文官打交道,总是不懂又喜欢指手画脚。
  平津侯江源代为解释,“亲家,蒋侯爷的意思是,岛屿四周都是海,万一山田信在乘船逃过之时被怀英杀了,可能会导致他的尸体落入海中,才会拿不到他的人头。”
  宣平侯蒋鑫这才冷哼一声,宋沽神色不好。
  宣平侯蒋鑫乃三皇子外祖父,宋沽却是四皇子外祖父,两人自来就不对付,如果不是因走私一事,这两人根本就不可能坐下来好好说事。
  “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怄气。”王钰不耐烦的叱了一声,神色阴沉,“我们还是想想眼下该如何是好吧。怀英才去宁波府多久,这就一举捣毁了山田信所在的岛屿,你们说英国公这是何用意?”
  王钰看向鲁国公杜恒,沉声问道:“国公爷,你与英国公做了这么多年的对手,应该很了解他,你觉得他拼着得罪我们这么多人是做什么?”
  杜恒脸上露出沉思之色,片刻之后开口,“池晋这人,只凭当年能让西凉人好几年消停,他就不简单,就算这些年在京中深居简出,我也从不敢小看他。如果说我们能瞒过圣上的耳目,走私一事未必能瞒过池晋。”
  如果真的瞒过了池晋,那怀英又是如何能找到山田信所在的岛屿?
  除了英国公池晋给的海图之外,杜恒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个原因。
  其他人神色更难看,在书房内,原本因为皇子们而相互看不顺眼的几人空前团结,宋沽率先问道,“如果说英国公知道我们的事,他是想将我们都拉下马?”
  “不,他不会这样做。”杜恒断然否认,“如果他真的想将我们拉下马,直接去找圣上便好,那时你我都不能坐在这里商讨此事,而是在大牢里了。”
  顿了顿,杜恒眸底精光闪烁,“我猜池晋这一手,是想让我们与他做交易。”




第163章 买卖

  杜恒看着其他几人,开口道:“他用倭寇的首级来让我们知晓,他已知悉内情。他今日并没有进宫,怕是在等我们表态。如果我们毫无动静,可能他就会进宫面圣。那么,我们能给他什么?”
  此言一出,王钰、宋沽、江源、蒋鑫俱是陷入沉思。
  过了片刻之后,王钰道:“应当是看他要什么。如果他贪得无厌,要得太多,我们给不起呢?”
  王钰阴沉沉的逐一扫过在座各人,最后落在杜恒身上。
  杜恒果断的开口,“那便集我们之力,将他拉入万劫不复之地。”
  王钰眯了眯眼,率先认同的点头。其他人也微微颔首,至此,众人便达成了共识。
  “既然如此,明日我便去找池晋吧。”杜恒低声道。
  其他人并无异议,杜恒亦是国公,同样也是军中将领,与英国公身份相当,又是多年的老对手,由他出面最好不过。
  “日后交易之事呢?”宣平侯蒋鑫问道。
  杜恒先摇头,“怕是不能再做了。宁波府府军,仍然在池晋手里握着。这是我从兵部打探得来的消息。”
  早上池晋去兵部,还以为是为了怀英军功一事,杜恒想着怀英晋升不能留在宁波府,他可以顺势安插自己人手进去,结果打探出来新任的千夫长依然还是池晋的人。
  没有人脸色能好,平津侯江源甚至气得恨恨的锤了桌子,“他这是要断了我们财路啊!”
  杜恒并不意外,池晋那个人,哪是好相与的?
  “走私这件事本来就风险巨大,都赚了这么多年,也该收手了。”杜恒如今有铜矿在手,既然走私一事被池晋得知,他索性就收手,他能递一次把柄给池晋,却不能递第二次。
  王钰也紧接着开口,“鲁国公说得没错,都收手吧,不要做下去了。”
  平津侯江源脸色铁青,就差咬牙切齿了,“真是好大的窝囊气。英国公不仅断了我们的财路,我们还得给好处他。”
  可不是,想一想还真是心口郁气难平。
  王钰一想到要放弃这般巨大的利益,心中也肉疼得厉害,忆起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源自纪思博,那股怒气就朝他身上而去了,“那姓纪的小子实在是可恶,日后必要找个机会,让他后悔一辈子。”
  几人商议完毕,又偷偷离去。
  到了第二天,杜恒就去见了英国公池晋。
  池晋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来,连酒菜都备好了,杜恒一看,笑吟吟的,“哟,看来你是未卜先知啊。”
  池晋也笑,“今早起来便听到喜鹊在叫,心想可能会有贵客临门,果不其然,如今可不正是贵客临门么。”
  杜恒意味深长的道:“贵客不敢当,今日上门,是为了恭喜英国公培养出了出息的晚辈,不像我,家中子弟不成器。”
  池晋哈哈一笑,“鲁国公严重了,谁不知道鲁国公世子颇有乃父之风,未来必定是我大齐的悍将。”
  杜恒坐在池晋对面,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自斟自酌了一杯,缓缓开口,“英国公倒是好手段,就这样送了子侄一次大功,怎么不把这种好机会给嘉世那孩子呢?”
  池嘉世,池晋二子,自来被池晋视为军中接班人,从小就带在身边教导武艺兵法,京中权贵都知道如今英国公世子之位迟迟未封,不过是英国公不忍兄弟阋墙,想等池齐光早逝之后再为池嘉世请封。
  如果要接任英国公在军中的势力,池嘉世就必须要在战场上有建树,这一次剿灭倭寇的功劳不给自己儿子,反倒是给一个领养的子侄,杜恒颇有些想不明白。
  池晋含笑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浅口轻啜,“不着急,机会到了,嘉世也要上战场的。”
  两人相对而坐,自斟自饮,大半壶酒下肚之后,杜恒放下酒杯,直视着池晋,“我今日来此所为何事,你应当知晓。既然我来了,不妨说说你的条件。”
  池晋又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杜恒。
  杜恒接过之后打眼一扫,末了冷笑,“英国公好牙口,就不怕崩了牙?”
  目光落在纸上,杜恒只想气笑。瞧瞧这狮子开的大口!北衙禁军、虎贲军、腾骧军、骁骑军各要了一个将领之位,又塞了两个进朝堂,一个在吏部,一个在户部。
  池晋神色如常,笑了笑,“做买卖的,不都是讨价还价吗?我开了价,就等你还价了。”
  杜恒皮笑肉不笑的扯了扯嘴角,指甲在‘北衙禁军’上面划了一道:“你也知北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