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祖宗嫁到-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思博垂着眼皮看着他,“蔡大人,这些年从城门处收了不少的过路费吧?”
  蔡亮倏然瞪大了眼,震骇的看着他,“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纪思博脚下又一用力,蔡亮痛苦的皱巴着脸,“你给我一个痛快吧。”
  事到如今,蔡亮不奢求纪思博会放过他了。
  纪思博不仅知道他们勾结倭寇,还知道他们走私货物,蔡亮只恨没有在他刚来的时候,就早早想法子杀了他,到了今天,反而成了他们自己的催命符。
  “蔡大人,你能告诉我,你们平时用来记录城门进出的账本在哪里放着吗?”纪思博移开了脚,蹲下来,低声问道。
  蔡亮嘲讽的看着他,“我奉劝你最好不要碰这件事,你碰了就是死。你杀我们轻而易举,上头那些大人物杀你,也不过是杀只蝼蚁罢了。”
  纪思博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也罢,这么说你就是不肯交出来了。你说如果倭寇进城,不小心冲进了你家,会发生什么事?”
  蔡亮瞳孔一缩,额角青筋蹦出,咬牙切齿的看着他,“你不是说你阻挠倭寇在城外,并全歼了吗?”
  纪思博微微点头,“没错,我阻挠倭寇在城外,奈何倭寇人数众多,我人手不足,让一部分倭寇突破了我的防线,让城中某几家百姓遭了秧。”
  蔡亮大怒,“你以为你这种鬼话,知府大人会信?”
  纪思博冷冷一笑,“他不信又如何,就算他知晓倭寇根本不可能去你家,这件事有蹊跷,可他敢说出来吗?”
  蔡亮脸色一僵,渐显灰败。
  是的,知府大人不敢说,因为他无法解释倭寇为什么不会去蔡亮家。
  蔡亮颓然的开口,“账本在宋兴手中,谁都不知道他藏在哪儿。账本上面不仅记录了参与走私的人,也记录过路费的分账。知府那边拿走一成,府军分三成,剩下的六成都是供给京里的。”
  他目露恳求,“我知道的只有这么多,求你了,放过我家里人吧,他们是无辜的。”
  “无辜?我相信,你这些年挣的钱,你家里人享受过很多。”纪思博见蔡亮僵着脸,又问道:“知道倭寇那边的情况吗?”
  蔡亮执着的看着他,“你答应放过我家人,我就告诉你。”
  纪思博直直的看着他,本来他就没打算要对付他家人,那些话不过是吓唬他而已,遂点头。
  蔡亮信得过纪思博的承诺,于是一股脑的将他知道的事都说了出来。
  “倭寇就在离这里不远的一处岛屿上,领头的是倭国的一个大贵族的子弟,叫山田信。我们负责给他们供货,他们用银子来付钱。岛屿之上常驻倭寇大概有千人,你这次杀了他们三百多人,很有可能他们还会有进一步的报复。”
  纪思博不置可否,“你们怎么联系的?”
  “乘船去岛屿,给他们送信。”
  见蔡亮闭嘴不再说下去,纪思博站起身,提剑给了他一个痛快。
  纪思博转身走到被纪氏族人看守的府兵们面前,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宋大人和杨开他们,是怎么死的?”
  府兵们面面相觑,幸好还是有聪明人,“是被倭寇杀死的,而纪大人接到消息,带着族人赶来帮忙,英勇杀敌,将倭寇全歼,为宋大人他们报仇雪恨。”
  纪思博满意的点头,“今晚的事如果你们有谁说漏了嘴,就得牵扯到你们跟倭寇勾结一事上头,我相信你们都是聪明人,应当知道怎么抉择。”
  这一次,所有府兵都异口同声的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说漏嘴。
  纪思博再次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就走。
  “纪同,你带一些没受伤的兄弟,押解这群府兵回营地,看守他们,没我的命令,不准他们出营。”
  “是,少爷。”
  “纪城,将那些倭寇的尸体都搬去菜市口,我明天要当着百姓的面,将他们的人头砍下来,以祭奠以往被倭寇杀害的百姓。”
  “是,少爷。”
  “纪山,将倭寇的船全都收缴了。”
  “是,少爷。”
  “走吧,我们回城。”
  “宿,那些凿穿的船,容易修补回来吗?”纪伏寿眼见纪思博带着人回城,自己也带着宿等人借着夜色的遮掩,先行一步回到宅子。
  “主上请放心,凿穿的那些地方,特意选了容易修补的。”
  纪伏寿这才放下心来,白得十五条船,到时候想去岛屿之上也容易。
  纪伏寿带着宿等人回到宅子,摆手让他们退下,自己也回了院子,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在前厅等候纪思博回来。
  纪思博回来之后,就着厨房外的那口井,足足洗了四次,才把身上的血腥味洗掉。
  他沉默的裹上寝衣,将血衣扔到火盆里燃烧,点亮了厨房的蜡烛,找到面粉,笨拙的拿冷水和面。
  一直到将将天亮,厨房外响起了一道诧异的声音。
  “少爷,您怎么在这里?”厨娘惊讶的看着纪思博。
  纪思博看着自己手中的面团,笑了笑,“夜里睡不着,就寻思着起来自己做点吃的。”
  厨娘赶紧上前接过面团,“少爷,这厨房里的活啊,奴婢来就好,您去前厅候着,奴婢这就给您做早饭。”
  纪思博没让开,执意的拿着面团,“不用,你教我吧,看这面团能做点什么吃的。”
  等纪伏寿如同往常那样起来之后,就听到春燕的回禀:“姑娘,少爷大清早就起来给您做了早饭,正在前院等着您呢。”
  纪伏寿微挑了下眉,脚步一转就去了前院,见桌子上就是一盘馒头和豆浆,耳边就听到纪思博的话,“姑姑,我昨晚杀了我的上峰、同僚和诸多手下。”
  


第139章 一

  纪伏寿眉目不动,自己勺了一碗豆浆,喝了一口,这才问道,“为什么杀了他们?”
  可能是纪伏寿如此平淡的语调,让纪思博木木的神色轻轻一动,“姑姑,您……不骂我?”
  纪伏寿不解的看着他,“我为何要骂你?”
  说完她就咬了一口馒头,皱了皱眉,“不,这回我是真的要骂你了。这馒头听说是你做的?太难吃了。”
  纪思博:“……”
  自己拿起一只馒头吃了一口,又苦又涩还有碴子,连喝了一碗豆浆才吞下去。
  “姑姑,这馒头还是别吃了。我让厨房再另做早饭。”
  纪思博红着脸,将一盘馒头端开,走出去让春燕去吩咐厨娘再做两份早饭,这才走回到花厅里。
  纪伏寿看他神色不像先前那样麻木,这才稍稍放松。
  这一打岔,纪思博要说出口的话就容易了,他将昨晚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纪伏寿。
  纪伏寿看着他,“思博,既然你知道宋兴私底下走私货物,为什么不提防一下?走私乃杀头大罪,还会祸及家人,这样棘手的事他都敢去碰,你怎么会觉得他是个良善之人?
  还有,你没有参与进去,他们就永远不会信任你,既然他们不会信任你,你为什么对他们如此放心?”
  纪思博被说得羞愧不已。姑姑说的对,是他自己没有防备之心。
  “还有,你操练了手底下那些人两个多月了,平时他们什么样的表现,你心里有数才是。可第一次倭寇来袭,他们居然连集结战阵都做不到,让你顶在前头与众多倭寇拼杀,那时候你就应该怀疑他们了。”
  纪伏寿脸上浮现一抹冷笑,“在战场上,保护不了主将,还要主将去保护的士兵,一点用都没有。”
  纪思博更加羞愧的低头,其实他在厨房里揉面的时候,脑海里就一直想着往日里那些细节,姑姑说得没错,是他自己疏忽了,如果这次不是有纪同他们在,这一次死的恐怕不是宋兴,而是他。
  “姑姑,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宋兴他们跟倭寇勾结,才会让纪同他们跟着我?”纪思博问道。
  纪伏寿不置可否,反而道,“蔡亮告诉你,岛屿之上的倭寇只有千人,而且他们只是与大齐人做贸易。可我让人去探到的,却不只是这样。”
  她看着纪思博,慢慢的道:“岛屿上倭寇的首领确实叫山田信,不过岛上的倭人足足有两千之数。走私给倭人的货物,不仅有绸缎、茶叶,还有粮食、女人、武器。”
  纪思博的脸色,渐渐显得铁青。
  “思博,有些时候,别太过尽信你敌人说的话。如果你现在手下有五百人,而蔡亮说岛屿之上的倭寇只剩下三百人,你还缴获了倭寇的船,你是不是要乘胜追击,一举将岛屿之上的倭寇都歼灭?然后你就一头撞进了别人给你下的陷阱里。”
  纪思博颇受打击,他以为将死之人其言也善,却没想到蔡亮临死之前还摆了他一道,没有对他说实话。
  “姑姑,我是不是太差劲了?”纪思博垂头丧气,声音嗡嗡的。
  纪伏寿却展颜一笑,连声音都是带着笑意的,“当然不是,当宋兴和杨开他们联手背叛你的时候,我以为你会一阕不振,如果是那样,你才是让我失望。
  可你最后杀了他们,还将锅给倭寇背了,最后还杀了倭寇,自己立了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想到这样的处置,你已经很棒了。”
  是的,对纪伏寿来说,纪思博纵是先前再有疏忽的地方,可杀宋兴、杨开等人这一手,就足以让她满意。
  对想致自己于死命的人,既然有机会,又有能耐将他们反杀,为何不动手?
  先下手为强。
  如今府军主事的,只剩下纪思博一人,呈给兵部的奏折,想说什么,还不是他一张嘴的事?
  按照思博的意思,宋兴他们不敌倭寇一合之姿就被杀死,不仅没有功劳,反而侮辱了武将的名头。
  照面就被倭寇杀死,跟英勇杀敌,保卫百姓不幸身亡,是两回事。
  前者有过,后者有功。
  要知道思博之前十四年都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小混蛋,一年多的时间,成长至此,她心中颇觉满意。
  饭要一口一口吃,相信经此一事,思博也能成长得更快了。
  “姑姑,蔡亮说账本在宋兴那里,您能不能请宿叔去查查?”纪思博想起一事,赶紧道。
  “好,我会跟他提。”
  其实不止宋兴家,就连蔡亮,牛乐志,卫和泰家中,如今都有夜鹰暗中监视着,就是想趁着他们家人得知宋兴他们身死之后,会不会露出端倪,能找到账本的踪迹。
  “姑姑,如今宋兴他们死了,知府一定会怀疑我的。”纪思博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没错,所以你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立即写好奏折,砍下倭寇的人头,快马加鞭让人送到兵部。与此同时,你也要送一封信给四皇子李泽,提起你这次的军功,言及府军群龙无首,让他跟兵部打声招呼,将你提拔为新的千夫长。”纪伏寿不假思索的说道。
  兵部应该没有被那群走私的人渗透,如若不然,思博不可能做宁波府的百夫长。
  知府也会暗中给京里送信,所以就要打一个时间差,在京里那些大人物知道之前,要先拿到兵部的调任。
  纪思博看了一眼天色,天亮了,他站起身,“姑姑,我这就去写奏折,然后带人去菜市口,尽早砍下倭寇的人头。”
  纪伏寿点点头,“你去吧,宿叔会跟着你,一切都弄好了之后,把东西交给他,他会让人帮你送去京城。”
  顿了顿,她又道,“我会派人盯着知府,如果他真的送信到京里,我会派人拦截下来。”
  这一来一回,应该足够兵部任命下来了。
  就是希望四皇子那边能尽快,不要让京里那些人察觉才好。
  “咚咚咚”
  “大捷!大捷!府军的纪大人昨夜杀了三百来袭的倭寇,如今要在菜市口将那些恶人砍头呢,大家快点去看啊!”


第140章 二

  百姓们沸腾了!
  纪大人又将来袭的倭寇斩杀了?
  凡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全都涌去了菜市口。
  为了防止百姓发生踩踏,纪思博让纪城带着人在菜市口维持秩序。
  不仅是菜市口周围的酒楼挤满了人,就连大树上也爬了不少年轻小子上去,熙熙攘攘,后方还有更多的百姓一路涌来,比过年还热闹。
  在菜市口正中,纪思博让人向附近的酒楼买了八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满了倭寇的尸体,密密麻麻。
  “快看,那些真的是倭寇!”
  “那些让人觉得作呕的脸,没错,就是倭寇!”
  “好多倭寇!血都流了一地!”
  百姓们议论纷纷,蜿蜒流转的血液浸湿他们的鞋底,他们也没有避开,相反还拼命往前挤。
  纪思博大马金刀一般坐在椅子上,看来的人差不多了,站起身,高声道,“诸位父老乡亲,倭寇贼心不死,昨夜里又一次乘船上岸,来了三百余人,想要冲进城里杀人抢掠,索性被我所阻。”
  三百余倭寇!
  百姓们听到之后一脸惊骇,要知道往常倭寇上岸,最多的也就来上百人,就那样都损失惨重,如今竟然有三百人!
  百姓们后怕的看着纪思博,庆幸不已,幸好有纪大人在,不然也不知有多少人死呢。
  “父老乡亲们,一直以来,倭寇仗着有船,肆意妄为。不过大家从今往后不用再怕,有我在,不会再让倭寇踏入城中一步!”
  纪思博指着倭寇尸体道,“所有想进城行恶的,都会是这个下场!”
  百姓们顿时一阵欢呼,“纪大人好样的!”
  “纪大人,有你在,我们都能睡个安稳觉了。”
  菜市口的气氛一时间好像被点燃了一般,到处都是尖叫声。
  纪思博伸出手,压了压,嘈杂声渐渐停了下来。
  “父老乡亲们,倭寇往日行凶作恶,害了多少人的性命?今天,我决定当着乡亲们的面,将他们的头砍下来,以慰那些无辜送命之人的在天之灵。”
  气氛渐渐凝重,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悲恸的神色。
  纪思博手持大刀,正准备让人将倭寇的尸体摆在地上,就听到一声带着悲戚的高叫。
  “纪大人,小民有一事相求!”
  一个中年男子踉跄的从人群里走出来,噗通一声跪地,虎目含泪,“大人,小民二弟一家四口被倭寇所害,小民无能为力为他报仇,如今想请求大人,让我亲手砍下四个倭寇的人头,等会在我二弟坟前,也好对他说一声,四条命换了四条命,不亏!”
  围观的百姓里头,脸上带有悲戚之意的,神色动容,目光期盼的看着纪思博。
  如果纪大人能答应,他们也想亲手砍下倭寇的人头,就当是为亲人报仇了。
  纪思博看着他,断然开口,“不行!”
  中年男子眼里的希翼消失,垂下了头,就想站起身退走,结果耳边又听到纪思博的声音。
  “我大齐百姓金贵的很,倭寇一条人命怎么能换我大齐百姓一条人命?你上来,砍十二个人头,去你二弟坟前告诉他,倭寇十二条人命来祭奠他一家在天之灵。”
  中年男人猛地抬起头,嘴唇哆嗦着,在看到纪思博催促他,他猛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纪大人,多谢您!我一家子都谢谢您!您是好人,一定会长命百岁,一直护卫我宁波府百姓的。”
  又有十几个人走出人群,来到纪思博面前,七嘴八舌的说道,“纪大人,我家里也有人丧命在倭寇手中,我可不可以也砍下倭寇的人头?”
  纪思博全都应了。不过按照三个倭寇人头才能抵一条人命的算法,这三百多个倭寇还不够抵扣。
  最后是百姓们自己说,这一次只要是家里曾经受到倭寇迫害的,都上来亲手将倭寇的人头砍下,等下次纪大人再抓到倭寇了,继续用倭寇的人头来祭奠那些死去的百姓。
  纪思博无有不应。
  正当他将大刀交给中年男子时,后方传来一声高喊,“等一下!”
  “知府大人到!”
  宁知府终于听到消息,艰难的从后方围满的人群里冲出来了。
  身上的官府被挤得满是皱褶,他理了理官帽,叫了一声,“且慢!”
  所有人都看着宁知府,纪思博朝宁知府微微颔首,“不知宁大人来此,所为何事?”
  宁知府眼睛看着那满满当当的尸体,有些发直,“本官听说纪大人又杀了来袭的倭寇……”
  纪思博唇角微扬,“确实如此,不知宁大人有何见教?如果没有,这祭奠之礼,就要开始了。”
  宁知府很想问,宋兴他们哪里去了?他还想问,怎么会杀了这么多倭寇?
  可他感受到投注在他身上数不清的目光,一下子,所有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僵硬的扯了扯嘴角,“没有,你快主持祭奠之礼吧。”
  纪思博定定看了他一眼,转身吩咐道:“来人,提倭寇!”
  五个纪氏族人,一人提着一具尸体上来,放在地上。
  纪思博指着一具倭寇尸体对中年男子道:“来,砍吧!”
  拿着大刀的中年男子原本有些手抖,可看到倭寇脸上那狞狰的神情,脑海里就浮现自己二弟一家惨烈的死状,眼睛瞬间就红了,双手持刀,狠狠的砍了下来。
  一颗人头咕噜一声就往外滚。中年男子喘着气,突然落下两行热泪,“二弟,二弟……你怎么能先大哥而去?爹娘临死之前,还让我们相互扶持呢。”
  纪思博手搭在中年男子肩膀上,“别哭。该哭的人,从来不是我们。”
  中年男子一抹泪,“大人说得对,那些杀千刀的倭寇才最该哭!”
  这场祭奠,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
  倭寇每被百姓砍下一个人头,宁知府眼角就一抽,特别是看到纪思博用一个非常大的木箱将人头都装满之后,更是眼皮子跳得厉害。
  菜市口已经响起了许多哭泣声,纪思博命人找来诸多柴禾,就堆在无头尸体四周,大声道:“这群人,不配下葬,就让他们在地府里遭受业火焚身,永世不得超生吧。”
  话落,他用火把点燃柴禾,很快就烧起了熊熊烈火。
  彼时讲究入土为安,最是忌讳尸首分离和尸骨无存,如今这群倭寇两样都沾了。
  火光映照在百姓脸上,只看到他们脸上解恨的神情。


第141章 三

  人头砍下来,装了箱子之后,纪同就带着人将箱子带走了。
  彼时除了宁知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火化倭寇尸体上。
  宁知府想将人叫住,在百姓面前,又叫不出口。他环视着四周百姓的神情,看到他们脸上那带着尊敬的神情,心一沉,看着纪思博的目光就带着一丝阴鸷。
  这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竟比他这个知府还要高了。
  纪思博眼角余光看着宁知府,心中冷冷一笑,故意留在菜市口不走,一直等到三百多具尸体都烧成灰烬,才打算离开。
  百姓们看他要离去,自发的让路。
  宁知府站了两个多时辰,腿都麻了,看到纪思博终于肯离开这个鬼地方,赶紧追上去。
  “纪大人,纪大人。”
  纪思博停下脚步,疑惑的看着宁知府,“不知宁大人叫我,有什么事?”
  宁知府看周围终于没有百姓了,低声问道:“纪大人,不知宋大人去哪了?”
  纪思博顿时露出一种哀伤的神色,“宁大人,昨夜倭寇来袭,宋大人带着牛大人他们抵抗,结果被倭寇杀害了,他们的遗体还摆在营地里呢。”
  宁知府脱口而出,“不可能!”
  纪思博狐疑的看着他,“宁大人说不可能是什么意思?”
  宁知府神色一滞,勉强扯了扯嘴角,“我……我是说……宋大人怎么会死了呢?本官对此很是震惊。”
  纪思博又叹了一声,“我也希望这件事不是真的,可宋大人他们的尸体,真的在营地里摆着,我还没来得及告知他们的家人呢。如果宁大人不信,不如随我回营地看看?宁大人也好送一送宋大人最后一程。”
  宁知府神思不属的点了点头,“好,本官随你去营地看看。”
  等他跟着纪思博去到营地,看到摆满了一地的尸体,瞪大了眼,“怎么会死了这么多人?”
  纪思博不解的看着他,“倭寇来袭,足足三百余人呢,这些都是跟倭寇对敌之时,被倭寇杀死的府兵,我也很痛心,那些该死的倭寇!”
  他咬牙切齿,紧握着拳头,一脸愤恨的样子,“只要倭寇还敢来,来一个我就杀一个,来一双我就杀一双!”
  宁知府心头已经乱得不行,眼前一地的尸体,让他差点眼前一黑,特别是看到不仅宋兴,就连牛乐志、卫和泰、蔡亮都死了之后,更是差点晕倒。
  他们怎么会死?倭人怎么可能会杀他们?难道是倭人不想跟他们合作了,所以杀人灭口?
  不对不对,这不对劲儿,前些日子他们还出了一批货呢,那些倭人还让他们尽快再送一批货给他们,怎么可能突然就翻脸?
  宁知府乱七八糟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他发现了一个古怪的地方!
  为什么宋兴他们死了,纪思博却活着?
  宁知府转头看着这位年轻的武官,与三个月来到宁波府相比,他脸上的稚嫩全然消失不见,只剩下坚毅和铁血,“纪大人,为何宋大人他们竟然全都去跟倭寇对战?”
  纪思博奇怪的看着他,“宁大人这话问得……宋大人可是府兵的千夫长,府兵的职责就是为了保护宁波府的百姓,有倭寇来袭,他当然要带着府兵去阻挡。”
  宁知府一噎,这话说得对,他一时竟找不到言语来反驳,难道他能说宋兴认识那些倭人,倭人不可能会伤害他?
  宁知府一肚子的话,当着纪思博的面却一个字都问不下去了。
  他目光深沉的看着宋兴等人的尸体,宋兴脸上还残留着恐惧和绝望的神色,他无法想象宋兴死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他露出这种神情。
  任宁知府想破脑袋,都想不到昨夜里的真相。因为宋兴决定对纪思博动手一事,根本就没有告诉宁知府。
  宁知府脑子乱得厉害,但他知道一件事:要出大事了!负责守城门检验出货的宋兴等人死了,势必会影响走私。而且倭人死了这么多,还不知道山田信那边又是怎样的情况。
  可恨平时联系山田信的是宋兴,宁知府无法联系山田信,找他了解为何会派三百多倭人来袭。
  不行,他现在要回去写信告知京里的大人,宁波府出事了。
  直觉的,宁知府觉得宋兴之死有蹊跷,而纪思博头一个就是他怀疑的人。
  这般一想,宁知府看着纪思博的眸底就带着隐晦的戒备。
  “纪大人,本官想起衙门还有公事要处理,就先离去了。”
  防备之心一起,宁知府再也不敢留下来,原本打算追问昨夜发生的事,也不问了。不顾纪思博的挽留,匆匆带着人离去。
  纪思博在他离去之后,神色渐冷,宿叔应该派人将人头和他的奏折、写给四皇子的信送去京城了。
  也不知姑姑能不能拦下宁知府的信。
  纪思博回头看了宋兴等人的尸体一眼,吩咐道:“走,随我去宋家、牛家、卫家、蔡家送遗体。”
  等纪思博带着人走了一趟这四家,都响起了震天的哭声。
  因为府军如今群龙无首,纪思博又不放心那些府兵,还怕倭人再来,夜里也不敢回宅子,带着纪同他们严查宵禁,防范倭人。
  等宵禁结束,他才带着一身的雾气回到宅子时,见姑姑竟然在前院,一时惊讶。
  “姑姑,您这么早就起了?”
  纪伏寿摇头,“宁知府派人送出去的信,拦下来了。”
  她扬了扬手中的信纸,将之递给纪思博。
  宁知府心知出了大事,于是写信告知走私里头身份最贵重的大人物。
  这封信,是夜鹰趁着送信的人夜里睡着之后,偷偷拿走的,连夜赶回来,叫醒了纪伏寿。
  纪伏寿看过之后,立时就照着宁知府的笔迹模仿写了另一封信,夜鹰又连夜动身赶回客栈,将这封伪造的信放回去。
  也幸好纪思博拖住了宁知府将近一整天,等宁知府让人送信出去,都将近傍晚了,送信的人不好夜里赶路,在一个小镇上停留,这才给了夜鹰来回换信的机会。
  纪思博接过之后一看,倒抽一口凉气,“走私里头参与进去的大人物,竟然是他?”
  那个收信的人,叫王钰,乃当朝中书令,太子太师,亦是太原王氏这一代权势最重之人。


第142章 得偿所愿

  王钰,当朝中书令,齐成帝最为倚重之人,所有皇子争相拉拢,却不为所动,既不将王氏女嫁与皇子,也没有偏向任何人,是朝中出了名的保皇党。
  如今这封信,就是天大的讽刺了。
  纪伏寿眸中幽光闪闪,“想来如果不是这次你把宋兴他们全杀了,宁知府也不会写信给他。”
  宁知府情知大事不妙,慌乱之下写信给王钰,要不然还不会暴露出来。
  纪伏寿揉了揉额角,眉心紧蹙。王钰非常人,既然宁知府给他写了信,便肯定是大事,她思来想去,竟想不得在信上写何事才能不引起王钰的怀疑。
  她从不小看这些沉浸朝中多年的老狐狸,所以到了最后,她也只是模仿了笔迹,原封不动的照着抄了这封信又让夜鹰放回去。
  至于现在她手上这封,她是打算留作证据的。
  除此之外,她还吩咐了夜鹰,路上给送信之人下点巴豆,让他吃坏肚子,拉个几天,一定要拖到兵部任命下来,才能让宁知府的信送到王钰手上。
  可就算兵部的任命下来,以王钰的手段,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思博从宁波府调离,再派人下来重新掌管宁波府,与倭人重开贸易。这非她所愿。
  纪伏寿低低叹了一声,“希望英国公府会出面吧。”
  如今也就只有寄望英国公府了,不然放眼整个朝中,她也不知该将走私一事捅给谁知。
  如果连英国公对此事都置身事外,亦或是英国公府也参与进走私一事里,思博不能再留在宁波府了。
  如今的宁波府就是个噬人的巨兽,稍一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沉思良久,纪伏寿摇了摇头,对纪思博道,“罢,你这段日子密切注意倭寇踪迹,其余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当纪思博得知中书令也参与其中之时,一股无力感萦绕心头。沉默的点头,安静的退了出去。
  十天之后,兵部收到了来自宁波府府军的奏折和一个木箱子,李泽也收到了纪思博写给他的第二封信。
  当李泽看完这封信的时候,激动的脸色通红,连连赞了几声好。
  “思博果然不愧是武状元,本宫还以为他说去宁波府剿倭寇是年轻人的豪情,没想到他竟真的做到了!这才几天啊,就剿灭了两批来袭的倭寇。”
  第一次纪思博杀倭寇的时候,不知宋兴等人与倭寇有联系,送信给李泽只是按照正常路程,第一封信也才刚到李泽手上两天而已。
  李泽原本觉得杀二十六倭寇说出去也不好听,不好为纪思博争军功,如今可就不同了。
  纪思博第二次将来袭的倭寇全都剿灭了!足足三百多首级!
  有了这个军功,他就能有底气让兵部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